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

时间:2019-05-12 02: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

第一篇: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

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和谐校园是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校园,也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的家园,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校园,包括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国际航运法律学院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教卫党委关于开展新一轮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我校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一)注重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质

1、为配合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应运而生,其发展理念和目标就是为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培养高端、复合型航运法律人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活动,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法律研究与咨询服务。

2、组织学院老师认真学习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关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2009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上海结合实际,努力贯彻国务院的意见,并通过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5号,以下简称上海市政府《意见》)。上述两个《意见》都谈到建设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措施,通过学习上述两个意见使大家思想统一到国家战略的大局上来。

3、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院的形象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举行学术专题讲座,也是师生认识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急需提供法律支撑。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管理体制等方面,都需要闯出一条新路。这也增加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1、积极开张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优秀党员的事迹。通过学习,使优秀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党员的心中。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结合上海世博会,开展观看电视专题片《以勤奋工作和出色表现为世博提供坚强保证》、上党课《世博会是生动有效的育人大课堂》等教育活动。

2、积极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和检查工作。通过《上海市党员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市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上海基层党建网“设限平台”》等三大系统的学习,对切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实行政务公开,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大家觉得效果很好。

3、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检查和监督工作。

(三)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绩效

1、目前学院已经到位的教师只有两名,以前主要从事海商法与国际私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还需要引进其他高等院校航运法律人才,以组建航运法律的科研团队。航运法律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其科研项目往往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直接挂钩,这都是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2、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法学教育行业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将国内法学教育和国外联合培养相结合。为此,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考虑复合的特点,在科学设置法学教育课程的同时要安排一定的航运业务知识课程,而我校目前缺乏有关航运业务授课的专业教师,需要与国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聘请校外学者、专家来校长期授课。另外,高端人才还应具备与国际接轨的特点,需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我院正在为解决上述问题不懈努力。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院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加强法治建设的今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因为学院是新成立的,建立和完善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学院的一切管理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2、重视学院网站建设。学院网站是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网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院二级网站的建设工作。网站日常管理由专人为网络管理员,具体工作包括网络资源的分配管理、网站内容更新、安全维护等工作。

(五)优化校园环境氛围,争创平安文明校园

1、重视校园安全,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负责任,加强对师生进行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把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2、依据学校与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签订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有关内容,对学院所在办公场所消防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整治;对本学院的教职员工组织开展消防宣传与教育;协调做好本学院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宿舍防火安全检查与教育。

文明和谐校园的创建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由于学院新近成立,对照《上海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测评指标》,我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群策群力,把文明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开展好。

第二篇:和谐校园建设情况自查报告

和谐校园是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校园,也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的家园,更是师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校园,包括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国际航运法律学院自从成立之日起,就根据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教卫党委关于开展新一轮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我校创建工作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一)注重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师生文明素质

1、为配合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应运而生,其发展理念和目标就是为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培养高端、复合型航运法律人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活动,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法律研究与咨询服务。

2、组织学院老师认真学习和市政府关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年月通过了《关于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结合实际,努力贯彻的意见,并通过了《市人民政府贯彻关于推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号,以下简称市政府《意见》)。上述两个《意见》都谈到建设航运中心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措施,通过学习上述两个意见使大家思想统一到国家战略的大局上来。

3、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师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院的形象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举行学术专题讲座,也是师生认识到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急需提供法律支撑。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管理体制等方面,都需要闯出一条新路。这也增加了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1、积极开张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优秀党员的事迹。通过学习,使优秀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党员的心中。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结合世博会,开展观看电视专题片《以勤奋工作和出色表现为世博提供坚强保证》、上党课《世博会是生动有效的育人大课堂》等教育活动。

2、积极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和检查工作。通过《市党员党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市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基层党建网“设限平台”》等三大系统的学习,对切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实行政务公开,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大家觉得效果很好。

3、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检查和监督工作。

(三)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绩效

1、目前学院已经到位的教师只有两名,以前主要从事海商法与国际私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还需要引进其他高等院校航运法律人才,以组建航运法律的科研团队。航运法律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其科研项目往往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直接挂钩,这都是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2、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法学教育行业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将国内法学教育和国外联合培养相结合。为此,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考虑复合的特点,在科学设置法学教育课程的同时要安排一定的航运业务知识课程,而我校目前缺乏有关航运业务授课的专业教师,需要与国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聘请校外学者、专家来校长期授课。另外,高端人才还应具备与国际接轨的特点,需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我院正在为解决上述问题不懈努力。

(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院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加强法治建设的今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因为学院是新成立的,建立和完善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学院的一切管理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2、重视学院网站建设。学院网站是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网站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院二级网站的建设工作。网站日常管理由专人为网络管理员,具体工作包括网络资源的分配管理、网站内容更新、安全维护等工作。

(五)优化校园环境氛围,争创平安文明校园

1、重视校园安全,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负责任,加强对师生进行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掌握必要的自我防范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把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2、依据学校与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签订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有关内容,对学院所在办公场所消防隐患进行了排查与整治;对本学院的教职员工组织开展消防宣传与教育;协调做好本学院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宿舍防火安全检查与教育。

文明和谐校园的创建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由于学院新近成立,对照《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测评指标》,我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群策群力,把文明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开展好。

第三篇:学生处-2015年精神文明自查报告-华东政法大学(精选)

聚焦改革、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学生工作长效发展

——2015年学生工作总结

2015年我校学生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深化综合改革基本思路,紧密围绕构建德育一体化内容体系与工作体系改革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在保质保量完成常规工作基础上,不断推动学生工作新发展。

一、优化结构,推动全员育人格局新局面

(一)召开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凝聚全员育人工作共识 学校召开全校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强化“三全育人”工作理念,明确学生工作“统筹规划、部门分工、校院两级”运行机制的建设要求,明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共识与良好氛围。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应培礼主持,校党委书记曹文泽作专题报告,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曹文泽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抓好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严、从细、从实完成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会议明晰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凝聚全校从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和到各学院的共识。

(二)探索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沟通协调常态机制 积极筹划建立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草拟联席会议工作方案,确立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以此为突破口构建学生工作沟通协调的常态化机制,着力推进学生工作的全员参与及全校协同,促进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方案拟通过定期会议和专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着力畅通学生工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学生需求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同时建立工作反馈机制,增强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及时解决或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完善协同的服务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之间的育人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学生工作发展。

(三)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设置,带动形成思政教育新格局

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机构设置调整工作,并形成初步调整方案,在进一步细化校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职能的同时,明确成立各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落实工作职能等基本要求,深化职能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和联动,突出校院两级组织机构的统筹与协调,以组织机构优化带动形成校院协同、党政互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四)完善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促进各部门对学生的共同关注

学校进一步完善以学生思想动态月报、网络舆情周报和园区动态 周报等为抓手的学生动态工作机制,建立线上线下学生意见反馈机制,畅通学生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切身需求并及时反馈、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学校已初步建立学生-学院-学工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以《学生思想动态》月报为主要抓手,以特殊时间点和热点事件为主要切入口,通过访谈、座谈和网络调查等多种方法和途径,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为工作推进提供有益参考的良好运转模式。年内共编写《学生思想动态》月报8期;结合开学季,完成《2015年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和上、下两学期《华东政法大学新学期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结合时事热点,完成《***事件学生反响》、《抗战胜利70周年学生思想动态》、《两会热点调研》、《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对第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反响》、《关于我校学生对日本安保法通过的看法》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调研》等调研报告;还通过“华政学工”微信公众号,对学校思飞桥的管理收集了学生反馈。同时通过生活园区周报制度,定期反馈学生关于园区生活及管理的切身需求和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处理,强化职能部门及学院相互联动,实现学生动态信息全覆盖、渠道全畅通,加强各学院、各部门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夯实全员育人的信息基础。

二、凝聚力量,形成思政模式改革新态势

(一)统筹开展“开学季”、“表彰季”主题教育,推动思政教育整体式、系统性发展

2015年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设计、开展“开学 季”、“表彰季”主题教育,探索整体式、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开学季”以新生入学为契机,融合新生报到、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等工作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实践训练、仪式教育、团队辅导、微信系列主题推送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新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开学季”活动期间,学校对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教育形式进行了系统优化。编制了《2015新生入学教育指南》,作为新生入学教育课程首本教材;首次将入学教育课程安排在军训期间,精简课程周期的同时,也将军训的良好纪律风气带入课堂;同时,还增加网上课堂考试,突出网络平台的教学辅助功能,提升教育效果。本新生军训,首次实行辅导员参训制度,结合军事训练组协调会、教官评教评学等机制,强化军训整体工作协同与军训秩序管理;建立军训连所属学院宣传工作机构,依托学院、班级等不同层级主体,通过线上线下各类宣传渠道,营造军训良好氛围;推行军训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军训标兵评选等活动,有效提升师生军训荣誉感与认同感,并通过每日会操、内务屏蔽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表彰季”系列教育活动以“榜样青春”为主题,通过对各类先进荣誉称号和奖助学金获得者、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和优秀退伍学生等不同类型/群体学生的集中表彰,结合线上线下优秀事迹宣传及先进典型激励项目等形式,聚合各类优秀学生的榜样引领力量,形成榜样示范“群星效应”,构建校园良好氛围。“表彰季”期间,学校首次召开优秀学生集中表彰会,激发学生荣誉感;同时举行优秀事迹宣传活 动,“展榜样风采”橱窗展示、“为榜样点赞”网络宣传和“讲榜样故事”征文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身边的榜样;通过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党务工作者、优秀学生党支部、优秀创业个人和团队、军训风采等系列宣传活动,实施先进典型激励项目,为优秀学生搭建展示示范平台、实践锻炼平台和培养提升平台,给予更多形式的表彰激励。

(二)积极构建长效机制,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从认知、践行、传播和引领等环节入手,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活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住纪念日、节假日、开学季和毕业季等关键点,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学生长期化开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志愿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志愿精神、公益精神和雷锋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政,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化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服务,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取得良好实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党建,养成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发挥其对青年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创新,通过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鼓励创新各级各层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探索。学校通过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挖掘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推广学校和各学院、各部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对机制、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和优秀经验。年内共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典型案例18个,选送5个至上海市,最终《校际协同,提升党员服务意识》、《百部微电影:引导学生做核心价值观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传播者、受众者》、《线上线下齐助力,全心全意普法行,法制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生活园区 ”,生活园区“五创”党员服务品牌活动》等4篇最终入选上海市优秀案例集。

(三)积极推动多样化、系统化主题教育体系构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着力构建系统化的主题教育体系,深度挖掘各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持续深入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生党员主题教育,以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和服务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党建工作的特色凝练,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特色项目评比,激发各学院、各班级党建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评选立项党员主题教育特色项目19项,涉及党建工作“进支部”、“进基层”、“进园区”、“进网络”等多方面;结合建党94周年 等重大节点,开展针对性党员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党员教育活动载体,形成体系。开展“一路有你”主题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组织校园心理剧大赛,依托心理健康“达标班”、“示范班”建设,进一步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校、院、班三级网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拓展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渠道,依托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开展“职业风”主题教育月活动,丰富“四项计划”为主体的生涯实践内容体系,提升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继续推进以生活园区安全稳定及服务解决机制为主体的“零距离工作室”建设,实施“千家争鸣”行动计划,依托“校园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园区,开展生活园区达标楼示范楼建设、特色寝室评选、文化艺术节、文明安全月、空间创意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在生活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国防生为依托组建国旗护卫队,强化升旗仪式等教育功能,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渠道;以大学生征兵入伍为契机,开展系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开展勤工助学、学生资助主题征文活动,依托政府类奖学金评定、勤工助学先进评选、校园贷款等工作开展,做好优秀学生风采展示、典型宣传、诚信教育等活动,提升帮困助学的育人内涵。各类主题教育相互结合、纵横交错,活动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多种领域,适应学生不同阶段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有利逐步形成系统化的主题教育体系。

(三)激活“易班”、“华政学工”等新媒体平台效用,深化网络思政功能 学校着力强化互联网、微信等各类新媒体的阵地作用,突出“易班”、“华政学工”微信公众号等的平台作用,推进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集成与聚合,强化网络思想引领和网络文化建设,稳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年内,学校依托“易班”、“华政学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征文、微摄影及评选,结合“表彰季”进行优秀学生事迹线上宣传等各类线上学生活动;开展“书野师踪”访谈录,辅导员风采展示等活动,拓展教师参与网络第三课堂的实践平台;发挥品牌优势开展“学法易课堂”等网络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将法学专业常识通过易班加以推广和传播;做好学生管理服务事务信息、就业信息、园区管理服务信息推送,以及各类评奖评优信息公示等服务;加强重大时政信息推送,汇聚新媒体平台思想引领效能,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与参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拓展,教育功能与教育实效得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四)优化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及军事理论课等的教学模式,推进各类课堂有机融合

学校着力加强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以及军事理论课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的建设,突出上述课程第一课堂教育作用的同时,注重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实践活动等广义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课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第二及第三课堂的有机融合。本,学校在形势政策课原有“菜单选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课程形式,将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关注焦点,适时开展大型专题报告,同时实现形势政策课线上考核,以形势政策课教学为依托,试点推进第一、第二课堂及网络第三课堂的有效互通。加强心理双周讲堂、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等,开发“Net”网络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及心理健康情景剧大赛,发挥各学院、班级、学生群体积极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广义课程内涵。开展职业导航、职业生涯工作坊的系列教育活动,举办职业风主题月活动,开设创业课程,组织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指导讲座、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依托职业发展教育网络及微信等平台,加强职业发展及创新创业知识推广,为不同年级群体学生求职就业、职业规划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针对性课程与实践指导。修订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做好军事理论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依托自律会、国防教育协会等学生团体,开展各项权益维护、自律倡导、爱国奉献等教育活动,推出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号,实体活动与网络宣传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策划大学生骨干领导力训练营,创新大学生骨干培养形式 学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分类化、精细化培养模式,率先在大学生骨干中进行领导力训练。筹划组织大学生骨干领导力训练营,通过领导力课程教学、团队辅导、技能训练、文化熏陶等形式,融入价值观、认知、行为与实践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探索学生骨干培养新形式。目前训练营已完成学员报名与筛选、课程设置及安排等前期准备工作,并于学期末开营。

(六)系统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推进创新创业资源整合

着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与服务,以实践为着力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举办华东政法大学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实战训练营、创业沙龙等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筹办校园咖啡厅为主题的创业实训项目,试点创业教育与勤工助学的双向结合;协同教务处等部门推进学生创业项目,初步形成《推进我校创业工作整体方案》;与迎智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着力推动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2015年,推选8个项目参与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立项;依托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华东政法大学分基金,扶持毕业生开展法律服务创新创业实践,资助9个毕业生团队成功自主创业。

三、拓展思路,实现工作机制建设新突破

(一)梳理各项工作制度与流程,夯实工作协同制度基础 学校注重以制度建设、规范流程为抓手,推动学生工作的全面法治化。修订《华东政法大学学生手册》;梳理学生工作各板块与各条线操作流程与管理规范,拟制学生工作规章制度与文件汇编;整理并形成《辅导员工作相关文件政策汇编》、《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宿舍管理 规章制度汇编》;草拟《华东政法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修订稿)、《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系统应急稳定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管理安全预先警示制度实施办法》(讨论稿)、《华东政法大学关于资助讲经济困难学生公派留学项目资助经费细则(草案)》、《优秀退伍士兵评选办法》(讨论稿)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制度与规范体系建设。

(二)拓展奖助学金社会资源,做好学生奖励激励与帮困助学工作

学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在拓展与整合基础上,优化学生奖助学金设置结构,完善奖助类型布点。2015年上半年学校新增万华体育奖学金,侧重奖励体育类特长或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积极与捐资单位沟通协调奖助学金续约事宜,完善奖助学金设置结构。同时公平公开公正完成2014-2015学年综合奖学金评选,细化、完善社会奖助学金评选方案并完成各类社会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本,共评选出学年综合奖、单项奖3638人,总计发放奖金249.18万元;评选出社会类奖助学金33项,社会类奖助学金获得者564人,总计发放奖金117.485万元,其中奖励类359人,发放奖金85.565万元,助学类198人,发放奖金31.92万元。

学校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与激励工作。通过国家奖学金等各类政府类奖助学金,以及中华慈善助学金、中国银行光明励志奖学金等社会慈善资助资源,结合各类帮困送温暖活动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帮扶。同时细化流程,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国资助、华民慈 善就业扶助等项目,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等方式,推进帮困助学工作内涵式发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机会。年内,共评选各类政府类奖学金490人次,发放奖学金259.1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4211人次,涉及金额644余万元;评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中华慈善助学金、中国银行光明励志奖学金85人次,发放助学金7.76万元。此外,还通过华民慈善就业扶助项目扶助学生200人,发放扶助金30万元;为27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总计38.77万元,32名2014年入伍学生办理28.87万元的服义务兵役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发放特殊困难补助1994人次共计46.55万元;开展看松江、看上海、蓝天下至爱慈善募捐、移动送手机活动、核算献血补贴等其他资助项目共惠及1742人次共计70.03万元。各类帮扶措施体现了学校对困难学生经济上的支持,也展示了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对经济苦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及其发展长效的关注与培养。

(三)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参与

学校依托奖学金评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等具体工作,建立与奖学金捐资单位的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与不同类型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企事业单位参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提升培养质量。

2015年,学校通过走访捐资单位,与捐资单位商讨评选细则,完善面试流程,筹办颁奖典礼,举办获奖学生风采展等方式。开展以座谈、讲座、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发展论坛,与捐资方共同研究如何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宣传系列校园活动,如微信推送、展板展示等,加大对获奖学生和事迹的宣传力度,以精英促发展,形成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奖学金的育人导向作用。积极拓展与奖学金捐资单位的沟通交流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如年利达法科奖学金颁奖典礼、宝钢颁奖典礼、卡西欧颁奖典礼、美迈斯颁奖典礼等多种交流活动;探索奖学金深度育人功能,建立优秀学生数据库、通过开展优秀学生面对面、成立优秀学生宣讲团等活动,发挥奖学金的精神育人功能。

(四)做实做细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强化教育内涵与教育实效 会同组织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助学活动,扩大结对范围,丰富助学形式;开展少数民族师生座谈会,与学生一同庆祝诺鲁孜节和古尔邦节;会同学位办、教务处、刑事司法学院为11级少数民族预科生、新疆、西藏内高班组织校内计算机一级考试,为全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及新疆、西藏内高班学生组织上海计算机一级考试培训;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深层思考、统筹规划,积极探索更多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式。会同教务处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以及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学生进行差异化学籍管理,针对在古汉语和逻辑学两门学习确有困难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内高班(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学生实行自助申请免修方 案。加强对维吾尔族学生的护照管理,是当年全市高校中维吾尔族学生护照收缴率最高和保管最规范的高校之一。加强对港澳台学生的教育管理,商请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港澳台学生座谈会,拟定港澳台学生奖学金实施细则,强化对港澳台学生的思想动态调研和日常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研究学生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模式。

(五)契合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做好本校招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号召,对接改革精神与改革措施,结合专业招生特点与需求,制定招生方案与工作办法,探索本校招生工作及人才选拔模式的不断创新。2015年,学校首次参加上海市春季高考招生,将侦查学等公安类秋季高考提前批次招生专业及法学(沪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专业纳入春季高考招生,在上海市统一笔试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及专业特点,通过校内面试选拔进行专业录取。我校首次春季高考招生共投放招生计划70人,最终录取54人。本,学校结合历年招生录取情况及学科建设需求,对秋季高考招生专业予以优化调整,新增法学(涉外卓越商事法律人才实验班)、新闻学(卓越人才实验班)两个专业,原法学(国际金融法方向)和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合并为法学(涉外卓越国际金融法律人才实验班)专业进行招生。另,考虑到人才宽口径培养要求,原行政管理(政府管理)和行政管理(电子政务)合并为行政管理专业,不再设置专业方向。学校结合人才培养实 际状况对插班生、专升本等特殊类型考试招生人数予以调整,分别由40人、50人精简为30人、20人。

在对现有招生工作优化同时,学校对应招生考试改革总体趋势,对学校今后招生工作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与设计。配合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学校人才选拔标准及学科专业结构特点,明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不作限制;结合历年招生录取分数分析及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研究专业录取规则的调整方案;根据上海市春季高考相关要求,探索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春季高考成绩相结合的录取规则及方案。

(七)立足就业市场与学生需求,多维推进毕业生就业求职与服务指导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立足就业市场与学生实际需求,通过市场开拓、信心拓展、加强指导、优化服务等方式,多维推进毕业生就业及相关指导服务。2015年,学校通过就业信息传递网络化、校内外招聘会特色化、校内宣讲会多元化、市场开拓项目化、校企合作战略化等多种举措,着力强化就业市场建设,多种途径搜集和发布适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利用短信、微博、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发布上万条就业信息,15000余个就业岗位;举办校内外招聘会4场,超过2000家单位参加;举办校内专场招聘会100多场,用人单位涵盖律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类型。同时,重点开拓金融业、外资企业、各类国有民营企业岗位以及各省市储备人才项目,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共建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积极走访用 人单位,与市场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多元就业。

学校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开展基层就业宣传活动,通过网络专题宣传、讲座、学生咨询会等形式积极向毕业生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及预征入伍项目,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毕业生被福建、江苏、辽宁、山东、安徽等12个省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列为选调范围,也是上海市委组织部定向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的重点高校之一。

学校注重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职业指导,立足学生实际需求,通过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学校发放《2015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印制就业指导宣传单页、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绿色通道”、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实施就业促进计划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和服务。同时注重对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和援助,通过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召开座谈会、建立一对一指导及提供经济资助等方式,做好困难学生的就业扶助工作。

(八)推进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开发,提升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

学校适应“互联网+”的时代需求,借助社会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模式的简捷化与高效化。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接工作实际与学生需求,完成就业服务系统建设与上线推广,依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好综合奖学金评定系统开发;梳理、汇总学生事务 相关工作内容,贴近学生事务办理及管理需求,做好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框架与模块设计,形成学生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初步方案,推进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工作集成。

四、整合资源,探索一体化思政队伍新发展

(一)建立德育实践研究平台,实体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引领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心章程,聘任有资格的思政专技担任兼职教授、主任委员,聘任思政队伍的优秀成员担任研究员、会员;组建了上海市名师工作室华政工作团队,形成特色品牌;完成各类辅导员培育项目建设,涵盖日常学生管理、网络思政、学生党建、生活园区教育管理等多种类型。

学校鼓励辅导员开展工作实践研究,将经验上升为科学。推动辅导员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研究主题,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今年我校共有6名辅导员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论文7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项,上海市德育课题等市级课题4项,推荐9篇论文参评上海市辅导员论坛征文;发布辅导员工作培育项目,1个项目获得上海市辅导员队伍建设特色项目,1人获得了上海市名师工作室。学校依据《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工作科研奖励办法》对学生工作人员科研成果予以奖励,发放奖金4万余元,引导辅导员研究出精品,提质量。

(二)探索专业课、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等多支队伍的协同机制,推进队伍一体化建设

以形势政策课、军事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课程建设为依托,实行形势政策课团队式教学、思政课讨论式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组合式教学、职业发展教育分类式教学等,推动集体备课、助教等方式,加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协同互动;开展名师荐书、名师进园区等主题活动,为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提供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加强不同教师群体的互动,逐步推进一体化工作队伍的形成;优化形式政策课教学模式,结合时事热点及学生关注焦点开展大型专题报告,实现以易班为依托的线上考核;打造包含各类专题讲座、网上课堂、学习沙龙、社团活动在内的广义课程体系,推进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有机融合,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为辅导员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平台和载体。

(三)统筹规划各类型与各层次培训项目,激发辅导员队伍多样发展活力

完善包含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培训、境外研修、学历教育、结对带教、挂职锻炼在内的“八位一体”培训体系;以辅导员分级分类培养为目标,建设核心专业课程(70%)、实践实训课程(20%)以及综合拓展课程(10%)为主体的“7+2+1”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实行“分类化”和“菜单式”选课模式,为不同专业方向与入职年限的辅导员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组合式培训课程。注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通过心理单周工作坊、职业生涯专题和技能培训等,强化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队伍建设。

本学校共组织开展日常培训8次,共有6名辅导员参加上海市辅导员岗前培训和校内辅导员岗前培训。选派了9名辅导员参加职业规划课程培训,2名辅导员参加于复旦大学举办的教育部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7名辅导员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累计选派50人次参加了不同主题的校外辅导员专题培训,35人次参加了校内辅导员专题培训。学校重视辅导员的国际化与实践化培训培养,2015年选派2名辅导员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进修交流,邀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严文蕃教授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Honore教授来校为辅导员开设专题讲座或交流;选派4名学生工作人员至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广东财经大学等单位挂职,1人参加西部志愿者计划,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挂职。选送9名教师参加2015年上海市职业咨询师(中级)培训项目、3名教师参加了上海市创业咨询师培训项目、1名老师参加了教委举办的国际生涯发展讲师管理训练(NCDA)培训项目、1名老师参加了北森举办的生涯教练(BCC)培训项目。我校1名老师获得了高校学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立项资助;20位老师参加了2015年生涯指导工作人员在岗培训(生涯理论与实践);15位教师参加了2015年生涯指导工作人员在岗培训(教练技术训练);15位老师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

学校同时还通过组织校内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承办上海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等,以赛 代训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整体提升。

(四)全面梳理队伍建设成绩与问题,不断完善队伍发展机制 学校紧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求,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上海市高校辅导员督查为契机,全面梳理学校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和问题,为进一步系统完善辅导员准入、培养、考核、晋升设计奠定基础。

学校结合辅导员队伍配备实际情况,开展岗位补差补缺工作,2015年新进专职辅导员7人,其中包括住楼辅导员2人,各学院专职辅导员5人。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建立360°考核体系,梳理优秀辅导员评选参考指标,做好优秀辅导员和苏中奖教金的评选工作。2015共有1位辅导员获评中金缘法奖教金,推荐2人参评上海市辅导员人物,并有1人进入面试环节。加强辅导员日常管理,出台《关于加强辅导员巡课听课工作的通知》,要求辅导员积极走入第一课堂,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强化辅导员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进步一步明确辅导员双重身份、双重管理、双重待遇和双线晋升,做好辅导员职称、职级评聘工作,促进辅导员发展日盛。本有35人职称晋升,42人职级晋升,1名辅导员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五、聚能品牌,促进社会服务水平新提升

学校注重辅导员培训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就业工作创新基地等品牌作用的发挥,通过承担教育部、上海市辅导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及西南片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任务,承办上海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及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 大赛,推进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及社区协同等项目发展等,不断推进学校社会影响力及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本,学校承办2期全国辅导员骨干专题培训班。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设计、专家聘请、组织管理等工作,做到课程设计“科学化”,师资配备“精英化”,培训形式“多样化”,组织管理“人本化”。围绕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问题,安排了“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教育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应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法治化基本问题研究”、“民法视角下的大学生事务处理”、“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风险与防范”、“高校管理中法律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权益保护”等培训内容,累计培训辅导员179人次。完成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两次培训任务,累计培训辅导员135人次。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为依托,承办上海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教法”、“家庭认知疗法干预的策略与技术”专题培训,市内各高校及普教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参与培训近150人次。与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开展社区协同项目及医教结合项目,协同做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推进高校与专业心理医疗机构的横向合作。学校作为上海市职业发展创新基地,承办2期西南片区高校生涯指导工作人员在岗培训,面向西南片区高校生涯工作人员开展生涯理论与实践、教练技术训练专题培训。高质量的培训水平和服务质量获得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兄弟院校及社会机构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赞扬,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我校学生工作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围绕学校综合改革目标,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1.结合学校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在机构设置、人员职责、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体现德育育人目标和导向。初步架构校院两级全员育人方案的内容和体系,并在部分学院进行试点。

2.进一步丰富“新生季”、“表彰季”、“毕业季”三季主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1)上半年重点进行毕业季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动形式,强化仪式教育,提升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

(2)开展新生奖学金评定工作,并对优秀新生予以表彰;(3)发挥学生志愿者在“新生季”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学生志愿者参与新生季工作的组织化和标识化;

(4)探索新生学业导师制度,并在部分学院试点。

3.推进学生德育综合评价模式建设试点,创新学生综合评价指标构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导向性、精细化指引

初步形成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奖学金评定方式和依据,形成系统性的学生综合评价模式,整合评价标准。

4.建设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为主体的学生工作信息平台,推进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集成与共享

(1)上半年推出学生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试运营;做好配 套功能的完善与架构;学生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包含学生事务服务与学生事务管理两大功能,面向学生群体与学生管理人员及辅导员,(2)下半年初步实现学生事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校内相关部门管理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全面建成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

5.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有工作模式与内容,探索系统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校内创业咖啡厅为入口,建立创业实训平台,营造校内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6.拟定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完善辅导员准入、培养、考核、晋升工作体系的系统化设计;结合认识制度改革,尝试辅导员队伍分层次培养和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

学生处 2015年12月

第四篇:创建精神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独李中心校

争创市级文明校园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实施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严格执行咸阳市教育局“三个常规”要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为目标,强化学校各项管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构建和谐校园,使学校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学校先后被教育局命名为市级文明校园、县级文明校园、花园式学校、管理达标校、示范校、素质教育“三A”学校、学校发展316工程良好单位、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学质量进步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文明校园创建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校园生活文明创建活动,我校以此为契机,确立了校园文明,教师敬业,领导负责,学生快乐的最基本追求,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这一追求,狠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是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关键。

去年以来我校更加重视班子成员的相互协作,相互补台,在本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迅速,效果更加明显,一年来,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依法治校。我们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涉教法律法规,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合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培养师生的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教育法规学习知识竞赛2次,举办法制报告会1次,召开教代会2次,举办专题讲座2次,教师人均学习笔记30余页,写心得体会2篇.为全而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以德治校。协调全体校委成员及学校中层领导,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认真就是水平”“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和广大师生一起投身到控辍保学,质量提升,规范办学,队伍建设,学校建设等工作中,以民主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周边干群的认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引导。

三是以人为本。一年来,在全校教师中倡导“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互相补台”的做人观,上学期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年终自评活动,让教师查摆个人不足,同志互相帮助,增强教师凝聚力。我们在师生中倡导“教师关爱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制度重在落实”“成功贵在坚持”的人本意识,坚持依托教师教代会,少队学生干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校委,教师,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学校共荣辱”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特别我们每年召开六年级毕业生动员会,号召学生“发奋学习,为母校争光”。

(二)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文明校园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们全力发挥人事关系,上下联动争取资金和项目,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也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变化,去年开学前一周积极协调县局支持投入4万余元,拆除清理垃圾,回填土方,平整新教学楼前广场,砖铺路面2100平方,新铺排水设施150余米,使学校顺利搬迁至原职校新建学校,学校大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家长好评。

同时,学校争取上级支持免费配图书4000余册,微机5台,学校投入1.8万余元,装配多媒体教室1个,投入4000余元新添讲桌8台,投入3000元安装视频防盗器5个,投入2000余元安装防盗门5个,投入3000余元添置打印、复印机3台,本学期投入1.2万元购买笔记本电脑3台,整合南罗小学体育器材50件,计划投入7000余元购置单人课桌凳60套,同时,我校加大文化氛围建设刷新大字,更换部室、教室标志牌、制度牌,添置三字经、古诗词喷绘版面,书香校园的氛围日趋浓厚。

(三)抓住主线,规范管理,为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去年开学初校对学校制度进行重新修订、整理,形成独李中心校制度汇编,分三大部分5大类46条,即(学校办学思想、奋斗目标、学校三风,学校组织机构、学校管理制度,分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5大类),特别对教学月工作考核,岗位目标专评进行新制定,从教学各环节、按不同比例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极大调动教师积极性,另外我校规范两会,校委会、全干会分层次总结工作,安排下月工作,按时定期召开,从小问题入手,从班子成员入手要求班子成员全部代课,坚持听课,并规定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听课2节,实行班子成员包学科、包教研组制度。

2、加强教学管理,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深入开展。

一是抓课前。落实中心校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做题,后备课。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完成所设计的课堂练习,教务处随时检查并将其纳入月考核。二是抓课后。落实中心校提出的“天天教学效果检查制”、“周末教学效果验收制”、“单元检测验收制”,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教导处做好每次成绩收集、分析工作。三是抓作业。要求作业必须达到“四精四必”。教导处除月常规工作检查外,还不定期抽查,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学校设立的教学值周领导,每周抽查两科作业。期望通过严格的作业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四是强化毕业班管理。本学期我校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加强毕业班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增强学生的毕业意识,养成勤奋、刻苦、踏实的学风,以此带动其他年级。要求毕业班教师必须在落实知识、提高成绩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每位学生身心健康的走好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五是加大单元章节练考,严把质量分析关。六是高度关注学困生。学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个群体首先要求教师必须从心理、成绩两方面予以关注。学校在本学期也对各个年级的学困生登记造册,统一监控,记录每次考试成绩,并作单独分析,群策群力,力求最大限度的提升这批学生的学习成绩。七是高度关注心理压力过大学生。这类学生指个别性格内向,感觉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学校除要求班主任掌握其详细情况外,还统一监控,密切关注,定期对这类学生做心理疏导,先保障其心理健康,再谈成绩。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3、高度重视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我校坚持民主管理,人文管理。对于学校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上教代会,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同时我校重视财务管理的及时公开,利用校务公开栏及时公布学校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将每一笔钱用于必用的地方,确保教育教学有效开展。另外,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生活,夏季为教师办公室提供菊花茶等防暑降温物品,冬季配发新炉子、门帘,并未语文、数学组配电脑。

(四)狠抓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

1、学校班子始终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为座右铭。在实际工作中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重行务实,深入第一线带课、听课、评课,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并能深入群众,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学校各项大型决策均在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并经全干会通过后,才予以执行,执行过程支持校务公开原则,实行群众监督,受到上级的好评以及教师的拥护与支持。

2、学校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5人,大专以上学历30人,专任教师岗位合格率达到100%。由于我校教师结构以青年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21人,其中35岁以下达20人,因而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期望,“今天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通拜师徒、结对子、观摩课、汇报课及基本功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给他们指路子、压担子、教他们练技能,以提高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并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培训和进修,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我校4名青年教师取得大本学历,同时,不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实施科研兴教战备,启动名师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专题研究的典型作用,促使教师完成从教学匠向学者型的转变。近两年来,我校先后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一名教师先进讲课经验在全镇推广。

(五)坚持全面发展为孩子搭建一个宽松快乐的平台。

在全力规范常规管理、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培养合格+特长的接班人为宗旨,目标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1、加强学生规范教育。我校制定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专门召开大会集中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要求,并由少先队成立学生值周小组,监督学生一日在校情况,规范学生在校一日行为。

2、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我校明确规定学生出进校门,见老师和家长主动问好,养成尊老爱幼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目前学生在校尊敬师长,在家孝敬长辈,得到家长好评。

3、加强学生感恩教育。上学期我校通过家长会现场让学生为父母带花,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感恩书信大赛,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感恩教育,要求班主任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要知恩图报,同时开展法纪安全教育月活动,开学初我们聘请派出所为学生及家长做法纪报告,冬季我们针对防火、防电、防煤气进行专题教育,并进行灭火演练1次,防震演练2次,每次假前印发告家长书,通过宣传增强学生法纪安全意识。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上学期我校以各类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教育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长大报效祖国,建设祖国。同时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代表从学生的角度号召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效果很好。学校先后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宣传、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等称号,先后有20位教师作品在陕西省教科所、咸阳市教研室、三原县教学研究室、三原教育中获一二三等奖获发表,我校也被教师报评为第十届全国教师论文征文集体组织奖,先后有22名学生在三原县举办的抗争英雄少年征文,十七大征文、改革三十年等活动中获前三或在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发表,先后有8篇稿件在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发表。除此之外我校还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赏识教育、耐挫折教育,取得了很好效果。

5、加强诚信教育。在学生中开展诚信签名,讲诚信小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做一名讲诚信的人。

6、以少队为载体,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上学年我校组织开展了优秀影评、优秀作业展、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广播稿、趣味运动会、学生科技制作、艺术展演、庆六

一、元旦汇演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我校以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跳绳赛、拔河赛,冬季趣味运动会,并把跳绳比赛成绩正式列入学校纪录,期待学生打破,激发学生健康运动,同时我校还开通“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广播校园信息,扩大影响。

7、家校联合,全程跟踪。我校每学期集中召开家长会2次,为家长、教师、学校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管好我们的下一代,同时,我们教师特别关心学困生和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询问,家访等形式关心每名学生,确保每名学生健康发展,另外,作为校长我坚持一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全面介绍学校发展,教师教学近况,下阶段重抓的工作,表彰一批校园之星,使家长对我们学校工作越来越支持。

总之,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把每一项创建活动纳入学校综合管理来抓,全方位加强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鉴于我校办学条件及师生思想观念所限,我们许多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诸如办学条件中部室建设、体育活动场地等硬件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艺术特长教育还抓的不紧等问题,下阶段我们将会积极争取县局支持,力争彻底改善办学条件,新建部室和教师综合办公室,首先确保硬件达标,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按照我校三年奋斗目标多渠道,多形式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培养更多的有综合素质的下一代接班人。

第五篇:和谐校园建设

一、对和谐的描述

和谐:

《广雅》“和:谐也。” 《玉篇》“谐:和也。”

两字同义。原都指音乐的协调和美。“和”强调配合得融洽;“谐”强调配合得匀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也是描述音乐。如:

《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要做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皆谐,无相夺伦,人神以和。”

强调声、律和八种乐器有序配合,奏出和谐的音律,使人和神借此达到和谐的境界。和谐后来被引申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也形容事物的和顺,适度,不过分。各种事物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发展。

《词源》解释为“协调”。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谐从描写音乐的概念引申为描述人或事物关系的概念后,就被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于哲学领域,成为了一个哲学概念。主要表述为“和”。

如《中庸》里提出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促成事物的平衡和谐,天地就能保持其秩序,万物就能变化生长。赋予世界万物的存在以和谐的性质。

《易传》:“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说的是自然人类按照各自本有的特征分门别类排列和布局。有乾道必有坤道,有男人必有女人,有施予必有接受,有创始必有守成。日月运行必有寒暑交替,按规律运行,即大和谐。

西汉“天人感应”更是把人和自然看做是一个和谐系统中的自我调节。

王夫之把宇宙最高程度的和谐称为“太和”,即最高和谐。

春秋时期的史伯是最早对“和”发表看法的哲学家。

“和实生物”:即调和不同事物就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用一些事物去平衡另外一些事物,这就是和谐。这是事物的结合方式,也是新事物的产生方式。一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二说明了多样性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和而不同”。

阴阳五行在春秋前是分开的,春秋之后阴阳和五行结合在一起了。阴阳思想强调对立;五行思想强调相克相生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说明了多样性统一的和谐思想。

在后天八卦中,乾坤被称为父母卦。父母卦生出“三子三女”:长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长女曰巽,中女曰离,少女曰兑。八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或家族体系。

周敦颐给《太极图》作说明:“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表达了“和”是事物生成、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承认对立,但不认为对立和斗争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一味讲对立和斗争不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中国哲学更关心如何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消除事物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使事物保持和谐状态。

北宋张载《正蒙·太和》:“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必有仇,仇必和而解。”事物的对立斗争最终要走向“和”。

可见,万物的共生共存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追求的世界理想化状态。把“和”看成是事物生成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国哲学一种独特的思维和观念。

“和谐”一词由最早形容音乐的合拍优美引申到描述人、社会、自然之关系的和顺和睦融洽,它的核心意义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和哲学。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我们祖先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智慧,是理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以及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它不仅闪烁着东方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境界。其基本内涵是: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

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和而不同”。

“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东汉郑玄解释说:“同,犹和也,平也”。所以“大同”也就是“大和”与“太平”,也就是和谐社会与太平盛世。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

1、人与自然和谐

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而非天人对立。其经典论述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强调人类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

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深深体现着生态智慧与“王道政治”的完美结合。

2、人与社会的和谐

其一,政治和谐。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政通人和)

其二,经济和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竟豪奢。)其三,文化和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人与人和谐

提倡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环境,追求以“和谐”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

4、人与自身和谐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一是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孔子说“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是正确处理穷与达的关系。“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三是正确处理外在身份和内在品质的关系。

5、协和万邦的和谐世界

在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

对和谐社会描述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善于从矛盾对立的事物中发现有利于解决矛盾、消除分歧的积极因素,强调把“和为贵”、“求同存异”作为处理矛盾或冲突的最佳途径和最高法则。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强调每个人只有通过“修身”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做到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因此,他们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处理好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谋取个人利益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努力做到身心和谐,义利统一。如倡导“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修养,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的思想等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基本精神特征。

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核心价值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核心价值:政治上人人权利平等不存在压迫;经济上按劳分配不存在剥削。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和谐校园基本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要求: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的文明校园。

有了和谐校园,才会有和谐教育; 有了和谐教育,才会有和谐课堂;

有了和谐课堂,才会有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民主法治:

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

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职代会、教代会制度,政务校务公开等 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

公平正义 :

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

师生员工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

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安定有序 :

学校组织机制健全

管理完善

秩序良好

学校保持安定团结

和谐发展 :

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

教职员工生活富裕

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四、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涉及五个基本要素

和谐5个基本要素:人

1、人的和谐是关键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是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这就是说,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过程中,班子“一把手”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是关键与核心。“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充分说话,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当然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2、事的和谐是核心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3、物的和谐是保障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

4、景的和谐是窗口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

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相信校园一草一木皆可育人。

5、情的和谐是基础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五、抓好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 服务型领导班子 成员之间支持配合 教师乐教、师生融洽 学生勤奋好学

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校园环境优雅

经费支持、收入差距合理 制度刚性中突出人性化 服务型领导班子

1、转变观念

2、变传统的管理型为服务型

3、当好教职工的后勤部长 成员之间支持配合 中层干部: 承上启下

执行学校决策

带好自己的团队

副校长:

服从、配合、支持党政主要领导

领导好分管部门中层干部 校长、书记: 带好一般人

惠及全校人

教师乐教

师生融洽

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建立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学习制度。教师感受快乐的教学过程。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

同学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同学。

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 一颗真诚的心。

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

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学生勤奋好学

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校风。

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在岗位目标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要明确;

在工作分工上,是合作关系,要有责任意识,对所管的工作一定要负责;

在同志感情上,是朋友关系,彼此要把自己定位为“诤友”。

做到“三个字”,即忍、让、导。

忍,就是能容忍他人的某些不足,时刻以一颗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别人;让,就是让利,时时处处以学校大局出发,必要时要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遇事多替别人想一想;导,就是一个导向、策略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引导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样,既能融洽上下级的关系,又能赢得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也得以建立。

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要做到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相互补充,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

提倡做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做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做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特别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工程来“经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激发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同志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环境优雅

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打造花园式校园。草坪绿树,亭台长廊。名人事迹,励志名言。经费支持

收入差距合理

经费支持是创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基石。

一靠上级,二靠发展。

保持学校领导、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收入上合理的差距,向一线教师倾斜。

贫穷无和谐,不公无和谐。制度刚性中突出人性化

提倡“人本”管理不等于抛弃制度管理而是要努力在刚性制度管理中渗入柔性人文关怀。

在制定制度上——解决校长的要求与教师的认同之间的矛盾

在完善制度上——广泛听取教师合理建议

在执行制度上——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 总结:

创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

一、打造名牌学校。使学校成为一所全校师生员工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做起,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干事创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不断发展,培养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办人民真正满意的义务教育

下载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度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 华东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从细节做起 我们的学校是和谐的校园,同学们在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以及纪律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还是有不和谐音的存在,我们......

    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名校——包头市第二十八中学办学纪实 二十八中人总能在二十八中这块沃土上创造奇迹,一样的不懈的追求,一样的夙兴夜寐,总能捧出不一样的惊人之作。 2004年......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党中央做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定,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和谐校园。 1.正确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课堂礼仪 构建和谐校园,如今已成为我们师生的共同追求,但和谐校园的实现,不能仅凭空喊几句泛泛的口号,而应注重实践,注重从身边小事做起。具体到我们学校,那......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

    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 校园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地方,师生都期待它是一所好学校。这个“好”应该写在师生的脸上。每一个学生都欢天喜地,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校园里,每一位教......

    和谐校园建设(最终定稿)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我们要如何做 敬爱的党组织: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金凯明来源:机电工程系发布时间:2012年5月26日 和谐就像一棵未发芽的种子在心中成长,和谐仿佛是一个永不磨灭的佳话,被世人传送;和谐被人们追逐了几千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