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

时间:2019-05-12 20:0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报告日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学习内容

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内容包含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与自我意识、大学生的情绪极其管理、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极其塑造、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实践、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创新、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健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调试、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养成、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压力、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与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与生命成长。我们的教程的安排与我们大学生生活学习发展息息相关,并层层递进,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书上的内容共有十二个章节,我将这十二个章节分为导论、思想、行为三部分——第一章归为导论部分,第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一、十二章归为思想部分,第五、九章归为行为部分。从对章节的归类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侧重于我们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即思想部分。

二、认知上的收获

进行完本学期的心理课程后,我们在心理健康认知方面收获了很多。在此,我根据之前分的三个部分,对我认知上的收获分别进行阐述:

导论部分:陈老师在第一节课上以一个心理小故事引入了我们的导论主题。大学生作为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特殊群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于欲定型期,也就是说,在大学阶段,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都对我们的人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阶段的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导论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发展特点、情绪发展特点、意志发展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这四个方面,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心理方面的问题都是包含在这四个方面之内的。导论则最后引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部分:思想部分内容较多,我将其分为社会认知与自我意识、人格与情绪、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心理这几小块各个阐述。自我意识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社会认知就是我们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态所产生的想法。我觉得这两个方面会对我们的价值观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更好的认识自我对我们遇

到事情做出的反应会有更理智的选择,而对社会的认识能帮助我们协调好生活中各个类型的事物。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与共同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与统一性、社会性与功能性,从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人格的形成具有个体性,并且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一个话题,人际交往是我们沟通的途径、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是获取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恋爱是大学校园内的普遍现象,在关于恋爱心理那节课上,我们的主题是“提高爱的能力”,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恋爱关系。记得那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爱情天梯”的纪实故事,让我们为那对老人的爱情深受感动。挫折其实在每个人生活中都十分常见,我们不能逃避就必须勇敢地面对,人生何处无**的乐观态度是我们必须秉承的。行为部分:行为部分包括大学生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养成。做好我们的生涯规划等于做到了成功的一小半了,因为目标让我们所做的一切更加有意义。职业生涯的基本意义包括能彻底地分析我们自身和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行为是我们心理状态的体现,健康的行为表现出心理的健康,因此健康行为与养成是我们所需要重视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学习因素、环境因素。

三、行为上的改变

哲学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必然要付出行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在此,我根据之前分的三个部分,对我行为上的改变分别进行阐述

导论部分:导论部分告诉我们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到摆脱依赖走向自立、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掌握知识技能、认识和理解自我、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讲述一下我个人在学习完导论后在这几点上行为上的变化。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那么远那么久独自生活,大一刚入学时,因为和新同学不太熟、又十分想念父母,确实在心理上无法适应现状。但是后来随着生活的忙碌、与同学相处融洽、注意力的转移,渐渐可以把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学习、生活、接受新事物的方面,在生活上也能够独立起来。上大学后环境改变,与旧同学分别、去认识遇到新同学就需要我们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了。我个人觉得,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海纳百川——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有别人

无法接受的地方也必定有可爱之处。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接受和包容他人。掌握知识技能即使在大学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即学习。学习方面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必须坚持对自己负责的学习态度,这作为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改变。认识和理解自我是个长期摸索的过程,我们能在面对挫折、与他人交往等具体事情中慢慢了解自我。最后,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影响我们一生的事,当我们的三观有所偏移的时候,我们必须及时扶正观念,才能保证自己不走上弯路。思想部分:在社会认知与自我意识方面,我知道了首先要了解自己,清楚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这有利于我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应该通过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提高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人格与情绪方面,树立人格必须端正,如果发现有所偏差和问题应该及时适调。面对不同的情绪,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不良情绪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乐观心态,促进良好情绪的积极影响。人际交往方面,我认为应该把握好限度,同时仍旧以包容为主,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我们发展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方面,我们应坚持双方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信任的原则,有利于促进良好恋爱关系的形成。挫折心理方面,我认为面对挫折,越逃避越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承认它的存在并且勇敢面对它,努力寻找解决方法,才能从挫折中战胜自我。

行为部分:学习完大学生生涯规划这一章节后,我认为做一份对自己大学四年生涯的规划十分重要,这能让我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在我迷茫的时候能通过明确灯塔指向来找回原路。在健康行为方面,我应该通过提高自我认识、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等几个行为来帮助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养成健康行为的习惯,对今后的人生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总结

这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使我收获良多,对于我的情绪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确引导。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心理健康老师的引导,我们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心得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的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良好发展的基石,拥有健康的心理与大学生好的成长发展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然而,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发严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有2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10%左右,17%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究其根源,不难发现,来自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学业上的压力。学业上的前后差距,使大学生产生失落感,容易拿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中学时代作比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从而导致大学生走向抑郁。来自人际上的压力。大学校园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等。而现如今的大学生娇生惯养,在家倍受家长的保护和呵护,当独自面临大学校园各色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无从着手,只能步步退缩,最终造成孤僻。来自家庭期望的落差。作为一名大学生,家庭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 但大在人才辈出的大学,平凡的状态使大学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距离感,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我们要懂得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我们还可以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不偏道,不出轨。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如果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解决,就应该找心理老师咨询,寻求帮助,彻底的解决心理障碍。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至关重要的一门课,让他们懂得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他们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给了他们积极正确的指引。身为一名大学生,我在这门课中受益匪浅,然而我也深知,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学习修炼的结果,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调试自我的内心状态,让健康的心理状态,引领我快乐地走向更高,走远。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学号:20131145 姓名:周松 班级:热能02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

学生:何佑纲

学号:20134344

班级:交运四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

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

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心理成长的过程,是长大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拥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同时能够正确的应对压力问题与情绪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展开。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行为培养的实现程度。

初入大学,有些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环境、期待过高等问题,导致一时间无法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产生一些逃避行为,消极应对压力,总是对他人、环境持有不满情绪,进而影响人际交往,出现孤独、厌学等不良反应。这时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让学生对环境、他人保持比较乐观的心理状态,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的改变。在此基础上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加快学生适应环境的进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有助于人格发展目标的事现。

第二有助于大学生个体情商的发展。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指一个人调整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情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帮助个体主动适应环境,提升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各方面行为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情商发展。

情商高主要表现在能够尊重人,理解人,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能够有效的影响周围的人,客观理性地对待问题。这些人在面临问题或遇到困难时,除自己能够积极乐观的看待外,周围的同学也都愿意伸手帮助他;反之,如果心胸狭窄、好猜疑、争小利、过于重名重利、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朋友、人际关系紧张以至成绩下降、工作业绩差等。其三有助于大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

大学阶段是青年智商、情商发展的最佳时期。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能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状态,比如看待问题总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目标并适时调整落实,遇到困难和挫折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做到客观理性的分析,正确调节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新的认知与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具备这样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就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对于李开复成长成才的故事应该都很熟悉了,其实他还有一段“不好”的成长经历:他在大一时因沉溺于桥牌等游戏中,以致成绩很差,亮起红灯,这是缺乏合理、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良好自控能力的表现,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学生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时他对自己说:“如果这样下去,之前18年的努力太可惜了”,李开复对自己作出承诺,每个学期的成绩要3.75分,每天功课做完再去打桥牌。他大学最后3年的成绩比大一好了很多,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还没有这样的先例:第一名毕业的学生在大一时的成绩这么糟糕。

这个事例说明,他在觉察到问题时(成绩亮红灯),能够积极思考、分析判断,做出正确决定(不能这样下去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很快的调节好自己,为自己明确一个奋斗的目标(对自己做出承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向目标迈进(兑现承诺,),在良好的自我调控与自我约束下,他取得了成功(第一名毕业)。

想必看了前面的论述和例子,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代的转轮总是在不停的前进,我们要不落于人后,就要时刻培养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那么我们要如何来培养自己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呢?我认为根据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一般发展规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把握:

第一: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大学生从从自身、环境中获得对自我心理调控的全面、客观、理性的觉知,包括对自身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发展的纵向觉知、与他人、环境的横向比较等,同时了解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概念、重要性、构成要素、提升方法与实施方案。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自我学习与约束,了解认知、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的概念、内容、作用以及意义,目标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即目标的范围如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目标的概念、目标的分类如学习目标、生活目标、事业目标、就业目标等。认知是一个相关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对自己与社会的认知,也包括对价值观、兴趣、能力(涵盖其他十项典型行为能力)等因素的认知以及相应的目标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育让学生对认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同时掌握自我认知、探索社会的方法,如“他人眼中的我”、我的自画像、校外勤工助学等;(在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导致上课迟到、旷课,最终出现挂科,休学甚至退学的现象,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现实环境与目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的根据现实环境调节目标,没有处理好兴趣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要对自我心理调控有足够的重视和认知。让学生了解自我心理调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方面对于个体身心健康、事业发展以及家庭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关系着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商发展与未来事业的成功。而对于每一个构成要素,其发展与完善不仅仅关系着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发展情况,也影响着整个大学阶段各项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调节过程”要素中,如果不能合理调节压力,控制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自身消极心理状态的存在,进而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及人际交往等,最终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甚至对未来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通过典型榜样的力量、反面案例等了解态度与认知管理的重要性,对待问题的态度与目标的管理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都有重要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三: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学生根据认识自我和重要性认知后,对自己现阶段的发展有一个明确、客观、理性的评价,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找到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起点,同时对自己的各个要素上的发展也有一个理性的定位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人格培育测评系统或其他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获得目前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状况。

第四:积极寻求各种能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学生要根据现阶段已有的条件,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具体方法与措施,这就需要从构成要素入手,通过个体的自觉与环境的促进作用共同推进,这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提升的重要一步。

学会提升自己认知管理能力,乐观看待问题的方法技巧,如“贝克认知疗法”即认知产生了情绪和行为,“周哈里窗探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促进协调整合的自我,“戴高帽”即让个体在群体中接受赞美,全面的了解自己,信念种入法等;学会根据社会现实调整目标,不能“一棵树上抱着死”,让自己的目标融入到服务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实践中,在具体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或者校园文化中,不断调整、优化个人的目标。第五:行动落实。主要是大学生根据前面四个步骤,基本建立起对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理性认识,找到技巧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行动,例如可以通过多接触社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去提升行为水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行动提升“知”、“情”、“意”,在具体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明确目标以及合理调控情绪、压力的方式。

在具体行动上需要学生自觉地行动,根据已经获得的认知情况,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这种社会接触、人际交往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

第六:反思总结完善。学生通过个人总结、互评、点评等方式对培养提升后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进行效果的评估反馈,并根据环境、个体现状不断调整、完善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

在大学阶段,从这六个方面着手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方面的实施与记录,直至学生毕业形成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大循环,而在各个学期中又可实行第四到第六步的内部小循环,从方式方法的学习、提升,具体实施,反馈完善中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学生自我总结、互评、观察、点评等方式从行为和情绪方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概况,根据具体的结果调整提升方法与行动,最终实现个体认知管理的提升。

举一个例子:A和B是同班同学,某天二人迎面走来,相互不打招呼,对于存在认知错误的A认为B是故意的,然后他就会思索是不是我得罪了他,进而会让自己在一段时间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在以后碰面也视而不见,一直保持着“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的心态,进而会导致二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但或许当时B只是没有看见或者正在想其他的事情。如果A认为B是无意的,那么这就单纯只是一个事件,就不会存在任何导致问题出现的认知偏差。

自我调控的含义、意义和培养方法我都一一介绍过了,相信大家对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认识相比之前已经更加深刻,我的只言片语也无法道尽所有,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它更加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还等着更多的人去赋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主动去探寻,去追求,去培养,去深化,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争当时代先锋。

第五篇:强迫症_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摘要:在这些神经症病人的头脑中,不由自主地、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些念头、幻象、情绪、冲动、意图,而这些病状扰乱了病人正常的思想过程和情绪活动,或者使他们不情愿地做某些动作。换句话说,这些病状是强行侵入病人的精神活动,强迫病人接受的,因此被称为强迫症。患有此类症状的人虽然明知它们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表现,并极力抵制,但终归难以驱除或摆脱。

关键字:强迫症

发病率

病因

治疗

一、概述

定义:心理障碍(狭义)

狭义的心理障碍,又称心理失常,属于心理病理学范畴,是心理状态和心理能量的衰退或丧失,以及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现。因此,心理障碍是以心理疾病的某种症状出现的,当这种心理疾病症状单独出现时,就是心理障碍,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它们都严重地损害人的能力。

1、强迫症的定义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中心的一组神经症,是焦虑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焦虑障碍和思维障碍之一。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强迫观念或意向、强迫情绪或强迫行为的存在。它们或是单一的出现,或是夹杂在一起出现。强迫症最主要的特征是同时存在有意识的“强迫”和有意识的“抗拒强迫”。患者虽然认识到它们是不恰当的或者毫无意义的,或是同其人格不相容的,并且强烈地希望将这些观念或动作排除,但又难以将其排除。一些患者因此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会做出一些仪式性的动作。

强迫症多见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定义:神经症

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这是一组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原因的精神障碍,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常见病。其病态表现比较复杂,且患者大多还能应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部分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患者外,绝大部分患者是以痛苦的主观体验为主。尽管这种主观的痛苦体 验有时可能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然而却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觉察和理解。神经症常见的类型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2、强迫症的发病率

一般的调查和研究认为,强迫症的发病率约为2%。即每50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或者曾经患有强迫症。也有心理学家认为强迫症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高达10%以上。按照发病率2%计算,全世界约有1.3亿人患有强迫症。

强迫症的发病率在性别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别,但是在年龄分布上,青少年的患病率较高。一般认为在青少年时期所患的强迫症在成年前都可康复。

强迫症在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职业的人群中发病率的差异也较大,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3、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强迫症的症状表现主要可分为强迫观念或意向以及强迫行为。(1)强迫观念或意向

强迫观念或意向是指萦绕缠结并不断袭扰人意识的任何一种观念或意向,伴有主观被迫感和痛苦感。强迫观念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强迫怀疑: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放心不下,例如,出门时怀疑门是否锁好,寄信时怀疑邮票是否贴好,总是疑虑不安,经常反复确认但仍然难以放心。

强迫回忆:对于往事反复回忆,明知缺乏实际意义,但不断萦绕脑海,无法摆脱。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于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无休止地进行思考,例如“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落下?”“人为什么要分男女?”等。(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又称强迫动作,是一种反复出现的无意义的动作,继发于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强迫洁癖:常见的有强迫洗手、洗衣等。患者由于害怕受到细菌或疾病的感染,反复洗手,清洗衣服、床单等,大量消耗洗涤用 品和水,直到造成家庭矛盾或双手出现浮肿,甚至溃烂仍无法自控。

强迫检查:大多继发于强迫观念,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电器是否关掉,寄信时反复确认邮票是否贴上,封口是否封好,在外出时反复进出家门,在寄信时反复检查信封而无法投寄。

强迫计数:患者仰头计算高楼有几层,数楼梯台阶有多少,有的会数路边有多少树木或电线杆,如果发现漏计,就会回头重新再去计数。

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一定要完成某种仪式性动作,例如,患者在上厕所后必须要跺两下脚,自己明明知道这种动作多余,但仍无法控制,如果不完成这个动作就会整日焦虑不安。

二、强迫症的主要病因和病理机制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目前虽然在生化,心理,遗传等方面对强迫症的成因均有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关于其详细和完备的成因解释。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的强迫症病因及影响因素。同时也会简单的概述目前医学界流行的几种关于强迫症病理机制的假说。

1、强迫症的病因以及影响因素(1)强迫症的遗传性

调查表明遗传基因对强迫症起一定的作用。强迫症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约为5%到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中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定义:强迫性人格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做事有条不紊,诚恳可靠,但显得僵化死板,以致难以适应变化。由于他们小心谨慎,再三权衡问题的各个方面,以至于难以决断。他们很负责任,但因为憎恨差错,追求完美,会过分沉湎细节,忘记本来目的或者难以完成任务。结果,责任心使他们焦虑万分,很少能从成就中享受到满足感。大多数强迫性表现有适应性,只要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患者常能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在需要秩序、完美、锲而不舍的科学和其他学科领域。但对于自己不能主宰,必须依靠他人或者难以预料的情感,人际关系和境况,强迫性人格者感到不适。表现为一种明知不对却欲罢不能的状态。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类似强迫症的症状,但在压力缓解后这些症状又会基本消失,少数会发展成强迫症。

(2)强迫症的生物因素

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沙明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

三、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

根据强迫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下人群是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1)强迫症病人的后代或亲属

由于遗传因素对强迫症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强迫症病人或具有强迫型人格的人的后代或亲属具有较高的强迫症发病率。(2)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

强迫性人格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可以理解为强迫症形成过程中的最初表现形式,虽然具有强迫性人格并不等于患有强迫症,但是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在持久的外界环境或者心理压力下发展为强迫症的可能性很高。(3)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也就是在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他们标准高,总是在追求完美,生活规律是清清楚楚不改变的。因此假如人有过于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从心理上不愿承认不完美是一种必然,可能会导致自信心低落、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为强迫症。

重大社会事件和心理压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更容易诱发强迫症的产生。

2、强迫症的预防

强迫症的预防以心理预防为主,而持续的心理压力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正确面对和缓解压力成为了预防强迫症发生的重点。

(1)个性培养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不要过分地向子女传达完美主义思想。同时不要把自己的不良个性传递给子女。(2)日常活动

强迫观念是人的脑海中被强化的一种病态的兴奋点,因此,多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社交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广为结交朋友,培养自己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可以建立新的兴奋点,从而抑制可能出现的病态的兴奋点。(3)理性对待自己出现的强迫思维

一般来说,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强迫性思维。此时应该对这种思维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试图中和这种思维,而应该及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4)学会压力的自我管理和调试

正如前文所述,持续的心理压力可能诱发强迫症,因此学会压力的自我管理和调试是预防强迫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压力的自我管理策略[5][6]有:承认你所体验到的压力、评价你的环境、考虑可能的应对策略、发展管理时间和资源的方法、关注健康、发展人际关系、帮助他人、接受自己等,具体不再赘述。(5)学会放松

强迫症来源于焦虑障碍,而学会放松自己即可有效地对抗焦虑情绪,从而预防强迫症的发生。几种常用的放松技术[5][6]有:腹式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等,具体不再赘述。

3、强迫症的治疗[1][4]

强迫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对于严重的强迫症病人,可以进行辅助性的药物治疗以及精神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可以大致 分为自我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心理治疗。(1)自我心理治疗

对于轻度的强迫症患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我心理治疗,具体做法有转移注意力,了解并试图接受强迫症,避免负面及批评的想法,学习并尝试对抗强迫性冲动,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与决断力等。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心里医生需要认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述,以确定强迫症状的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然后耐心解释,并酌情选择适当的辅助疗法。(3)行为心理治疗

对于强迫症的行为心理治疗有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示范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厌恶疗法、心灵重塑疗法、森田疗法、暴露疗法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4)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宁等,以及抗抑郁剂等药物对强迫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通常做为行为心理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5)精神外科治疗

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精神外科治疗需要严格地掌握对象。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期末论文(原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张 学号:2010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联系方式:187 摘要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是风......

    强迫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目 录 Contents 一、概述 „„„„„„„„„„„„„„„„„„„„„„„„„„„„(02) 1、强迫症的定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姓名: 学号:20100201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级四班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学习学会学习学习,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讨论和关心的话题。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一生就注定与学习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更是我们......

    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绝对原创)(范文大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自我分析与完善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类每天都处在忙碌的状态,即使如此,我们对自己的分析及分析后的完善也必不可少。随着......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报告 学院:天工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34班 学生姓名:曹桦 学生学号:2013011090 报告日期:2014/1/8 学习报告 一.主要学习内容 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而微妙的。我们......

    2013-2014-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及格式要求

    2013-2014-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末论文及格式要求 一、论文选题: 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末论文题目选题为:我的性格与职业匹配分析报告。 二、论文写作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两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 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