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2 20: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于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

和平中学张永江

有人说: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其理由在于: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我非常赞同以上观点。可是从目前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荒芜的土地。从2004年10月起,我所在的中学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算是正儿把经的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我有幸成为课题研究小组中的一员,并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而且还成为我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研究组的成员之一。一年以来,在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农村中学学生健康教育的迫切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世界健康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健康”更重要的是指心理健康。而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生活艰苦,家庭教育观念单薄、方法简单粗暴)、校园环境(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社会环境(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贫瘠,公民整体素质较差)等诸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焦虑。如有的学生因学习紧张,睡不着觉,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到了自杀的地步;有的学生因对目前学习成绩不满意而导致幻想,心理面想的是明年要怎样怎样努力,对为来充满憧憬而目前一点都学不进;有的学生害怕竞争而多疑,看书时总觉得边的同学跟着自己,自己看什么别人也看什么,生怕同学会超过自己。

2、过于自责。如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对不 1

起其他不读书的兄弟姐妹,对不起老师,因而很自责,很自卑,甚至厌学、退学。

3、交际困惑。如有的同学因性格问题在班级、在宿舍和同学的关系都很紧张,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有的同学不敢与老师接触;有的同学不敢与异性交往等等。

4、青春期困惑。如有些同学进入高中以后,由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找不到路子,内心着急,压力大,引起失眠、上课听不进等,然后看见书上的一些广告,病急乱投医,乱吃药,导致恶性循环。而有的同学则是由于青春期萌动,没有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互恋或单相思,而自己内心又明白这样下去必定影响自己对前途理想的追求,矛盾重重,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5、情绪冲动。有的学生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甚至伤及人命。

6、多疑、过敏。有的学生坐在教室里,总觉得背后的同学在议论自己,从而坐立不安;有的同学总觉得自己学习时怎样做别人也跟着怎样做,生怕别人会超过自己;有的甚至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都是别人故意刁难的,导致精神紧张失常,无法继续学习。

7、自闭。有的学生几少与别人交流,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需要同学帮忙的时候就写张字条,老师问话时,第一句他答应,第二句勉强答应,第三句在也不吭声,导致考上大学后还是被学校退了回来。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研究以及一个个案例的辅导,我们深深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然而,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可开展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巨性之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还是让我们来谈谈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吧。

1、由于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使本课题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叫较大的困难,我们一直都在摸石头过河,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至今还没有找到理想的模式,心理咨询工作做得还很不到位,往往是学生来咨询一次就作罢,没有进行彻底跟踪咨询,这样导致不知道学生受辅导后效果,甚至出现了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而导致严重后果的现象。

2、首先是目前从上到下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甚至对此存有偏见。一是不少人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虚的东西,他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通过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或者说目前还没有这样衡量。在当今功利心比较强的社会现象来说,人们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办这样的“傻事”,所谓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一句流于形式的空话为了应付检查做做样子,心理咨询、辅导室的牌子可以挂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开设,至于有无真正去抓去干就很难说了。我的一位朋友所在的中学,兴师动众的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结果连学校计划或相关部门的计划都没有提到半句,上级部门召集课题中心组成员集中研讨,从乡下到县城跑得那么辛苦,结果连饭都吃不上,这和召开什么中考有关之类的会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如果你要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涉及到动用经费的话,大都

要泡汤,如此种种可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草的冷遇。二是不少认为,心理有问题就是精神病,心理有问题就见不得人等等,于是对那些前往咨询,寻求帮助的同学进行取笑,甚至听到某些老师公开用嘲讽的口吻说:“哪个心理有问题就到心理咨询室去好了”,于是学生哄堂大笑。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心理有问题就强拉硬拽学生到心理咨询室去,强迫学生接受所谓咨询,令人啼笑皆非。如此这样,导致人们误会重重,即使真的有问题需要咨询的学生不敢前往。

3、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即使学校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要,但也没有办法解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些实际困难。比如说不少学校想单独找一间办公室做心理咨询室都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把牌子挂在政教处或其他办公室,显得不伦不类;跟不用说想人家城市中学那样布置一间温馨的心理辅导室,专门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

4、缺乏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协调的校园文化氛围。由于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校园环境建设离理想的育人环境差距甚远,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后,学生心灵的不到较好的熏陶,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最后我们来谈谈农村中学学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建议。

(三)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1、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意识,提高教师的亲活力

2002年8月5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又没有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素质如何就更加显得重要,而旨在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是在某个场所进行的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应该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学科渗透、咨询与辅导等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亲和力,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心理需求,如此,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着一点上,我所在的学

校做得就比较好。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同时,我校还把“提高教师亲和力”作为校级课题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增强了我校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是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高考成绩斐然,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途径。

2、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和领导。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负责人,课题研究组组长有校长担任,以学校科研处为笼头组织开展工作,整个课题研究组中有四名学校行政领导。学校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的进行。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建立以科研处、政教处、团委及年级主任、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选配班主任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班主任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学校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及组织外出学习等,及时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4、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方向

由于社会的转型,新时期的教书育人有更新更丰富的内涵,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内容需要更新化,教学手段需要革新创造,对教育对象需要倾注更多的热情和心血。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要求顺应新时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育工作者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5、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环境静化、绿化、美化方面下大力气,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美感和求知欲。如可通过创办绿色校园、庭院似文明校园等活动美化校园环境,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等,6)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学成的主要阵地。而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例如:采用“班干部竞选上岗”和“班干部轮换制”相结合的形式来让学生管理班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和能力参与竞选“值日班长”、“卫生责任人”、“文明礼仪监督员”、“信息报道员”、“学习互助小组帮教员”等职务,并在经过一段时的适应后进行调整,同时每周在班内做好的小结和评价,这样使得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沟通、合作管理、共同分享。班主任(或心理辅导教师)在指导这项工作时,就可以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组织团体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这里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最大限度做到少说教、少讲大道理、不批评、不指责,尽量减轻团体成员的心理压力。

(四)构建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风

六、建议

1、学校应尽早引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以充实课题组的力量。

2、学校应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理论培训,使其能胜任课题研究工作。

3、不少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错位说明我们对此宣传教育还不到位,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是生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消除学生心理的顾虑,使学生坦然的接受心理疏导

第二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是社会变化及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要求,这一系列要求的达成,无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与心、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然而,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是否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不怕苦、不怕挫折、谦虚谨慎、奋发努力、结果倒是干成了事业,让那些聪明人“甘拜下风”。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人的心理素质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占的分量。

前不久,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接连自杀事件,究其缘由,都是因为这些人在年少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面对各方面压力时,无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终酿成恶果。如果每所学校都把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落实,都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地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会相当大的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调查研究和检测,目前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现象较为普遍,心理异常的检出率分别达到27%和24%;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心理品质,已是关乎国家、社会未来的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社会的稳定、个人的未来、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及以往的研究经验都充分说明:学校开展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类型

综观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这样几种类型: 学习焦虑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再加上频繁的考试竞赛,学生稍感不适,就可能造成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实际上,许多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已经产生焦虑.生活挤压型: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名”的高期望下,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挤压,学生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挫伤.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就使他们有了在生活的夹层中活着的感觉.思想封闭型:现代生活观念的变革引发了人生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然而,许多家长的世界观却停留在曾经的人生经验里,沉重的生活压力,剥夺了他们与子女交流的时间.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度过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思想倾向消极,以致郁久成疾.情感自卑型:花季的烦恼,家境的贫寒,学习的成绩的低下,阅历的浅薄等等,总要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于是许多事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因素有:(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是许多家长忙于事业,对子女的关注不够,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材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例如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许多地区,心理教育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于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四)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极限

中学生的认知评价水平较差,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于正确对待,特别是初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近年来,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离家出走,自杀,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青少年犯罪被判刑达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那么,学校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容忽视。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针对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为学校,我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一)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自我认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注意力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较好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认识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有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同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认识.综合各种观点,我认为学校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心境

愉快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愉快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接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3.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一分子,学生也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所以要努力引导学生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由于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情绪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三)注重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老师给予心理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心理引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引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引导了.心理引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引导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引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引导作出定义.从狭义看,心理引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引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引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引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引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在学校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德育部门或者是班主任的工作,无形中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剥离开来,阻碍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现代心理学表明,尽管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仍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节效能,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非智力因素(或者说心理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决定.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培养也是当前学校素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心理教育进课堂.1.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学生“尊其师”方能“信其道”.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给我很多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读这个老师教的那门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例如,不久前刚毕业这届初中毕业班,是我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师生感情很深,我从没有让他们在数学上多花时间,但他们都喜欢做数学习题,他们数学也学得很好,在各种竞赛和升学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有颗“爱心”,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期待,以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我们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要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2.利用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是学习的动机,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树立远大理想,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我常利用阅读教材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伟大成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且能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而发奋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学从现实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今后生活,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3.展示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之一.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美的各种形式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因此,美的东西最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忘记.例如,数学--使用文字,图形以及大量独特的符号构成了它的特定形式,这种形式就像一堵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墙,挡住了数学的光彩,使一些人感到神秘莫测,甚至觉得数学是受冷酷无情的法则统治的王国.其实数学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瑰丽多姿的大千世界,是人类思维高原上开出的灿烂花朵.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讲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为了体现数学高度的抽明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符合美学中的统一,简单,和谐的原则,我通过教学中数学语言的精练恰当,准确严密,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来展示数学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字母,符号的数学用语.表达正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来引导学生创造美,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苏轼曾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之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例如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差是意志薄弱的的表现形式,而经受挫折是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手段.若提供给学生的问题都是机械地模仿和套用例题,总是一帆风顺,缺少波折,就无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如讲授新课时,我经常设计某个问题的引入,这个问题用以前的知识是没办法解决的,或是解决起来非常繁杂的,这时我总是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或一筹莫展,或逐步尝试,或遭困受挫,然后与学生一起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这样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看到,失败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困难是不可怕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而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四)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开展心理疏导,就是要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张扬人本思想,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醒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希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既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识系统的心理平台,又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开展心理疏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学知识学技术活动中回归群体,真正成为自我人生的主宰.1.心理疏导渠道的构架是多维交错的,常常是多管齐下: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心理疏导当然要自觉地服从民主精神的引导.惟有如此,心理沟通发生时, 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因而心理疏导才具有效力.张扬民主精神,就是要摈弃蔑视学生人格尊严,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做法,确保心理疏导能够被学生接受.2.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主体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回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此,教育要有足够的民主精神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包括真诚的交友,平等的对话,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不再顾忌,愿意向老师倾诉真情.其心灵深处敞开的同时,心理疏导就获得了教育的契机.3.心理疏导之初,要坚定不移地破除“教师中心论”,变屈从关系为民主平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以解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或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此家长,教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就很难进行.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确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心理疾患的受治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本着对学生将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同时能耐心而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做法。应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容不得半点虚假。

各个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对极个别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地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明显,自闭、焦虑、恐惧、紧张,有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心理疾病。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青少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弑父杀母,杀害教师学生的事件比比皆是,且年龄之小、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每每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无欠缺,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我们农村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曾对我校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占16.2%。笔者认为这是近几年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讲,就是人格健全、智力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的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可是由于当前独生子女增多,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而家长和社会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在家庭中他们得到四个老人的溺爱和呵护,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再加上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使得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在以网络为主流的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强化意识,明确责任,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生心灵扭曲甚至变态,我们一线教师虽不能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有朝一日,心理扭曲学生的砍刀也会架在我们的脖子上,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的问题了,于学生、于家长、于社会,我们都无颜以对,更有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人性生命的绽放,思想灵魂的碰撞,情感精神的愉悦。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热情、真情、豪情、激情去荡涤学生纯真的心灵,激起其情感的涟漪,使他们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我们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要以教材为蓝本,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他们心里的矛盾困惑,排除心理障碍,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联系一些资深的心理咨询机构,经常开展专业性心理健康辅导

现在农村大部分家长都进城务工,即使是能和父母见上面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能问一下学习,对思想、心理问题从不过问,也意识不到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多数都只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衣食住行,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即使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轻者说说而已,重者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而不是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因此这项任务全落在了教师身上,农村教师任重而道远。但是有些学生基于自尊心,不愿意把心里话吐露给教师,总有一种畏惧心理,怕教师把他的隐私公布于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借助心理咨询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阳光向上的心态熏陶学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农村中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毕竟农村学生的阅历较浅,接触的知识较少,网络上的明星就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结果却模仿得四不像,那些酷毙了、帅呆了的“范儿”被他们模仿得面目全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识明星,同时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影响他们。而我们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真正症结,自己本身心理不健康,整天怨天尤人、斤斤计较、牢骚满腹、自私狭隘,甚至心理阴暗,与同事、领导钩心斗角,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带出健全向上的学生吗?“教师就是学生的模板。”这话一点不假,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句话,要想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班主任更要表现出更多的真诚、平等、宽容、诚信和耐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的一片苦心,教师是在和他共同面对难题和困境,给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学生内心一定会多一些向上向善,少一些仇恨抱怨,营造出信任和融洽的心理氛围,从而找到正确的办法解决问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资源整合,营造积极健康、至真至善的育人氛围

中学生逆反心理强,一味地说教甚至打骂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组织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在大家的关爱和呵护中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温暖,风雨过后一定是彩虹,他们的审美眼光会向至真至善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探究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要合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展开

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与科任教师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家长毕竟文化水平很低,有些连手机都不会用。班主任要经常与科任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外和科任教师及家长共同探讨,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多方配合共同教育,从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和真心共同努力,定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摘 要: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身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如今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解决办法通常如下:

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

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

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

④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

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着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从目前在学校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误区。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急切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正确的理论探讨。

一些中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特点和规律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这是当前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的主要障碍。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就学生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个别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诚然,心理有病或品行不好的学生确实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但是,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诊疗,前者是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纠正。其次,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挑战,一些“好”学生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好”掩盖了其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一面,以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帮助,甚至因为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所以,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教育的阳光和雨露。

2.就教师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属于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和政教人员、团队工作者的任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才会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去寻找科学的途径,并尊重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建立理解、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诚然,设置心理课程可以使时间、阵地有保证,开展咨询可以使个别学生可能得到一些帮助,进行心理测试或许能调查到一些数据。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同时注重知识传授和日常生活的渗透。其次,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师资的数量、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或行同虚设、或事倍功半;而且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注重预防。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为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学校首先必须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要具体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和年级组等各部门要积极配合;领导组之下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指导班主任和老师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领导组每学期要定期听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掌握工作动态,研究制定对策。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以此为主阵地,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同时校长室以校长信箱、电子邮箱为平台,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处以“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校园广播“心灵驿站”为载体,负责学生的思想疏导、心理辅导、健康指导和活动渗透;教导处以课堂为主渠道,负责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和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受学校人事编制、岗位聘用等客观因素影响,加上中考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带来的升学压力,造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不专业,课时没有保证,许多学校也一直是由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展此项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一方面要与人事、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公开招聘高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心理教师。二要加强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班主任和老师通过学习交流,掌握系统的心理辅导知识。

4.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①学科渗透

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更重要的是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这样,形成全体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品格修养、生活体验和自我调适的学科渗透全覆盖模式。

②沟通交流

校长信箱、邮箱的设立,教代会的召开,校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多种形式,既广开言路,又排忧解难,有利于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青春热线”信箱、回音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不适、矛盾和困惑;校园广播“心灵驿站”、校园网及黑板报等加强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与宣传;家长课堂重在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③活动体验

通过组织“初三师生励志远足

”活动,“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艺术节”“朗诵会”“演讲赛”等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健康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

④个案咨询

心理健康指导小组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值班,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接待学生来访,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交谈、倾听为主,让学生在咨询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4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在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入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班级活动,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如语文、体育等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 学习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含义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是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是有较好生活行为心理,人格个性心理,最后才是学习心理。具体而言:

(1)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阶段,学生应设定正确的长远人生规划,清晰的短期目标,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对生活有信心;对既定目标能有积极行动的表现。

(2)生活行为心理。中学生应当是乐于交友,即使与异性也得得体自然交往;应当爱幻想却不沉迷其中;敬老,敬母,敬师,爱幼,有同情心;行为、作风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

(3)人格个性心理。中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能够自我肯定,但也有自知之明;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有社会责任心,在陌生环境有自我调节适应能力。

(4)努力学习心理。在学习心理上,对考试成绩重视而不依赖,重结果更过程,能针对考试结果制定以后的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能正面、轻松接受,基本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兴趣广泛,且认真对待。

二、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教学活动一样,给学生上心理课。生硬的心理课程往往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给学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应当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样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自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时,目标要明确,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而非教育本身。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课。班级集体活动或小团体活动作为健康教育的形式,实践证明有较明显的作用。班级活动主题可以围绕生理卫生、健康心理两大展开。生理卫生类的可以组织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的预防、爱眼、爱牙、禁毒、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活动。健康心理类的活动可以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我与青春对话、成长中的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还可以开展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抵抗诱惑、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交往、如何面对考试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

(2)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利用有意义的课文实现心理教育。语文课程中有不少的课文本身很有教育意义,这些语文课程如果能够深化利用,将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今年寻找最美的山村教师的评选中,一位手臂残疾的山村老师没有手指,他长年用没有手指的手臂给学生在黑板上写字,在给学生讲到《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这篇文章时,老师会说:植物没有手,没有脚,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答案有很多种,虽然种子没有手没有脚,但是植物有植物的办法。老师每次还会拿自己做例子,说:我没有手,但是,我是怎么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呢?我通过不断的努力,用我的手臂给大家在黑板上写字。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我们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他的每一届学生在听到这一课的时候,都会流下眼泪。这一课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力。这是一个典型的把课文中内容和老师自我体会融入到教学中去的例子,当然,只要老师细心发现,不断挖掘,还有很多课文是可以用于心理教育的。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性比赛。比如:拔河比赛。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我所在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为准备一次拔河比赛,优先挑选的肯定是有力气、个子高、结实的女生,其中一个体型较胖的女生在其他学生动员她参加的时候,一直拒绝参加。其实这个女生一直因为自己的体型问题,比较自卑。最后经过老师的劝说,这个女生最后参加了比赛。经过学生们的努力,也很幸运的是,这个女生所在的队伍赢得了这次比赛。比赛结束这个女生高兴地笑着,特别开心。后来这个女生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比过去开朗,而且学习也更加积极了,开始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来老师找她谈话,问及她的改变,她自己坦然回答说,在那次拔河比赛中,她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可以发挥自己作用,也找回了自信。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增加责任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起到优化教学气氛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性格,为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更是可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控能力。

(4)把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健康教育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比如老师想改善两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让两个人结伴回家,给学生安排一个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一起提交一个讨论的结果。虽然起初是老师硬性安排的,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是学生经过接触,深入讨论之后,很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关系不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也许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客观的看待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改善同学关系。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并且采取多种形式,融健康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健康教育。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论文(精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赣州电大分校2012秋季 教育管理本科 姓名:赖志君 学号:1***5 指导老师: 谢学煜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

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尽管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动反映,但在人的着力纠正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师和创造师。”因此,说人有可塑性,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人的性格有可塑性。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灌输知识,而且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认为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学生以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坚韧顽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品质。当然,我们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使中学生坚韧顽强,还要让中学生学会宽容、豁达、仁爱、大度、幽默、冷静、沉着、刚毅、勇敢、适度忍让,要发扬自己性格的优点,矫正自己性格的缺点,让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在性格上能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

就会淡忘自己的利益得失,并将心思和精力用到学习中去,那他就不容易患上嫉妒、自卑等心理疾病,而心情坦然,自信自强;相反,一个中学生思想境界低下,他就会疑神疑鬼,心理变态,必然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疾病。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中学生,对父母有孝心,对同学有爱心,对困难者有同情心,对不道德的事有羞耻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责任感,他的心灵永远受到美好情感和高尚行为的滋润,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赞美的抚慰,心理必然会健康;相反,一个不道德的中学生,外则受到同学的鄙视,内则受到心灵的谴责,产生心理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学生进步的思想、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境界、丰富的情感,教育中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一旦有了这些健康的心理,他们就难以滋生各种心理疾病。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七、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参考资料: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王浩:《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思考》,《教育与管理》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我认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就是在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记得当时老师没有先给给我们讲理论知识,而是玩了几个心理小游戏,看到我们都被老师像玩魔术一样耍得团团转,心里面觉得心理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那时候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就选修了这门《中学生心理将康教育》。这门课也让我觉得心理学更是一门无穷尽的学问。接下来就谈谈我认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这门课得到的知识。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帮助中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这都需要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去适应这一阶段的要求。成为一个健康的中学生,人类健康有四个层次,分别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要想达到全面健康,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良好心态。从此可看出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三要素之一,追求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认识自己恰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让人学会积极生活的艺术,健康不仅仅是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健康的心,以前总是说身体是1,其他都是0。现在觉得正确的说法是拥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度才是所有0的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中学阶段是青春年华的代表,一提到中学时代,就会唤起我们心中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无尽的遐想,但是中学阶段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烦恼的时期,由于身心的快速发展,使中学生要面对许多烦恼,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的痕迹,又出现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交织的,矛盾振荡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反应强烈且情绪多变,但内心抑制力也有发展。中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情趣,敬佩英雄、憎恨恶人,能为自然景物的美而动心,也为人世的不平而愤慨。对班级和集体活动具有责任感、义务感。对朋友极重感情,有强烈的友谊需求。但是,这些情绪很容易波动,像“疾风怒涛”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平时易烦燥不安或出现莫名其妙的对立情绪。有时还表现出互相矛盾的情感,既能对别人有同情心,主动帮助老弱病人或有残疾的同学,又可能会讥笑、欺侮小同学或身体不健全的人。在意志活动方面,中学生的特点是常立志、志无常,果断与轻率同时并存。俗话说“少年多志”,但在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又往往缺乏坚韧的毅力和自制力。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集中表现为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和迅速发展。在智力上能够学习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看事物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对学习任务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完成,但自我监督的能力还很不够。有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但还不能像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那样,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在行为方式上常有成人感,讨厌别人将自己当成孩子看,不愿意接受家长在生活方面的特别照顾,不喜欢父母干预自己的活动,甚至产生摆脱父母监护的抵触心理。他们希望自己是个“大人”受到人们重视,但行动上不免流露出稚气。所以中学生会出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首先要让他们认识自己。王尔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彻底了解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

认识自己的途径认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种种特点、优势劣势和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卑,一种是自负。这两种情况都令人痛苦。自卑会使自己缺乏信心,做什么事都顾虑重重,畏畏缩缩,缺乏勇气和毅力,聪明才智无法充分发挥。自负的人虽然一时显得神气十足,自信能干,但由于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的高,就有很大的失败的可能。加上这种人特别爱面子,经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往往在一次或几次失败以后很快就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变成自卑了。

苏东坡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里的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为“苏东坡效应”。认识自己后我们就心理健康了吗?应进一步的根据认识去试着调节自己,使自己更加优秀。人的心理与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是互相关联的整体,因此,心理保健也不能单纯地从心理方面着手,应该有心理保健的整体观念。中学生的心理保健,要从以下各方面去努力:

1.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6.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具体方法,如:

A.发泄:人在有极大的委屈、烦恼、怒气的时候,肯定想发泄出来,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声呼喊,使劲挥拳、顿脚、锤打不会破碎的东西来发泄,使心理渐渐恢复平静。

B.倾诉:心里的烦恼、忧愁、痛苦不妨找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倾诉一番,说得越痛快越好。

C.转移:如果正赶上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冲击可能会导致情感、举止“大发作”的时候,应立即强制自己转移注意力,转移到一件感兴趣又与前面的事情不相干的事物上去。

D.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自己提醒自己。可以按着与之相反的心理方向在内心提示自己: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是错误的。

理论上讲,心理健康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通俗的说,心理健康就是人遇到来自内心的情感冲动和外部的挫折都能适当缓解,不至于心理失调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

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三、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

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言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相信随着心理学发展,不仅仅中学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希望所有人都能快乐健康的生活。

总结:通过学习这门课不仅知道了如何发现并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解开了自己心中关于中学时代的许多疑问,真是受益匪浅,谢谢老师。

院系:商学院12级市场营销班姓名:龚留伟

学号:201211021012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合集)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和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会泽县田坝乡中学 主题词: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 仅要求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应该在各个在中小学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中学生心理教育浅谈---远程教育学习心得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显为重要。缺乏良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