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青团:关于政治思潮与青年思想的引领
政治思想的引领历来是政治家和政治学家关心的问题。当代政治学中有个热门领域叫政治合法性,政治实践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叫政治社会化,应该说都和政治思想引领相关。今天,把政治思潮和政治思想引领结合起来作为题目,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考虑到我们共青团是一个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组织,我们的工作中,思想引领是核心要务;在思想引领中,政治思想的引领是重中之重。而做好政治思想引领工作,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熟悉曾经和正在影响青年的政治思潮。下面分三个题目和大家讨论。
一、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有哪些政治思潮在影响青年?
政治思潮起源于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应该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思潮,都是源自于上个世纪初中国存在的政治困境和问题。当时中国同时存在着四个政治发展困境:一是被西方列强欺负,国权不保,民族不独立;二是30来的专制传统,压制个人权利,西方的启蒙思潮东渐后,民智开启,渴望自由;三是贫富两极分化与上层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对平等充满渴望;四是传统文化被西学冲击,传统社会结构解体,导致社会的脱序与文化的失范。
围绕这四个困境,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开始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四大思潮,它们是:
——针对列强的欺压而形成的民族主义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独立,孙中山以及后来的国家主义学派都可以作为代表。
——针对专制压抑个人这一矛盾而激发起来的自由主义思潮,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西方舶来品,最迫切的诉求是自由,胡适堪为代表。
——针对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形成的以国家权威来实行社会分配与干预经济的左翼思潮,最迫切的诉求是平等,社会主义思潮可以纳入这一范畴。
——针对文化失范、社会失序主张回归传统文化以防止社会文化失序的新保守主义,最迫切的诉求是稳定,梁启超、严复可以说是早期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经济社会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这四种思潮再次活跃起来,并结合现实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形成了设计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等四种思潮。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五四时期几种思潮的延续。这四种思潮中,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因为它对我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冲击最大。
认识自由主义思潮,需要从诉求和学理两个方面入手。从诉求上看,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设计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是不一致的。他们的一些主张,三权分立、多党竞争、公职选举、联邦共和等等,我们认为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无疑是比较肤浅的。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本质的冲突,还要从学理上作判断。
朱学勤曾经对自由主义的学理有个概括,他说:“它的哲学观是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相对而立;它的历史观是试错演进理论,与各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相对而立;它的变革观是渐进主义的扩展演化,与激进主义的人为建构相对而立。”我觉得,这个概括还没有触及本原。更深一个层面,要看理论出发点。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大的分歧正是出现在理论出发点上,也就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分歧。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就有两条路线。第一条线是从个人的权利出发,认为个人优先于集体,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契约整合——市场经济——分权政治——小政府——开放性社会;第二条线认为集体高于个人,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实现价值,于是有了这样的学术路径:集体主义——权威主义——行政整合——计划经济——集权政治——大政府——总体性社会。在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两种路径的思想都有萌芽。比如,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两种路线,在几千年的学术发展中,争论不断,胜负难分。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两种路径都获得了充足的养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孕育了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所以,我们评论自由主义,一定要看到它的一个思想根源;我们捍卫社会主义,首先要守住我们的底线。在这方面,美国的总统幕僚还是厉害的。1998年克林顿到北大演讲,他引用胡适的话,讲了很大篇幅的个人自由;布什到清华演讲,拿出了很大篇幅讲社区精神和个人选择的自由。在中国顶尖大学演讲,美国总统没有直接宣扬他们的三权分立、两党竞争等制度,而是普及个人自由、社区精神的理念,实际上是在思想起点上和我所争论:到底是应该个人服从于集中,还是集体服务于个人?价值理念上的取舍决定了后面的制度设计。
目前,自由主义思潮在青年中是很有影响的,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流行。我在大学阶段,自由主义思潮属于前沿思想。那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关注中国现实问题、有不同于官方说法见解的人,容易受到低年级同学的仰慕和追逐。我就是这样跟着
师兄混了大
一、大二两年。三年级的时候,感觉这样不行了,始终跟在别人后面,什么时候才能超越他们呢?于是,我一头扎到图书馆,读了一年的书,重点是政治学的名著,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到洛克、卢梭,从托克维尔、穆勒到哈耶克、罗尔斯,不管懂不懂,反正是把政治思想5来的发展历程追踪了一遍,逐渐对自由主义思潮有了点学理上的印象,悟出了前面朱学勤概
括的那几条。接着读下去,又发现朱学勤说得还不全,我们还要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个根源上去分析自由主义。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为党的青年干部,具体从事着思想引领工作。对自由思潮的认识如果仅停留在政治诉求层面,显然是不够的;停留在学理的言说上,也是有欠缺的。我们面对自由主义思潮,还应该注意把它和中国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能够向青年解释它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异同,并且能够向青年指出这一思潮的缺陷和不足。
我觉得,中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温和的学术精神与激进的政治诉求之间存在矛盾。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在西方是一种宽容的、渐进的、温和的学说,按照朱学勤的说法,这一思潮“反对激进主义的人为构建”。它是作为西方政治实践的事后总结与阐释出现的。但是,到了中国,自由主义却变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试图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兑现”。无论是“全盘西化”的极端口号,还是89**的街头行为,都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采取了先验的、激进的、攻击性的态度,这和原产地的学术精神是相悖的。
自由主义在中国强烈的“兑现效应”逼迫很多思考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理念。应该说,大家对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价值是不存在异议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些美好价值,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自由主义有了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多个论敌。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出现了三种思潮,对自由主义思潮形成了冲击。
第一个出现的是以新权威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潮。在西方,保守主义最初是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和反思者出现的。被奉为保守主义鼻祖的柏克就是在反思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上写就了《法国革命反思录》,这一著作也成为保守主义思潮之滥觞。在中国,新权威主义的出现和西方很像,也是作为自由主义的反思出现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三个人。1986年4月,北大博士生张炳九在一次沙龙演讲中,主张在中国现阶级采用半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以适应发展中的商品经济的需要。1988年7月,上海学者萧功秦在北戴河举行的知识分子问题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新权威主义”一词。1989年1月,吴稼祥发表《新权威主义述评》一文,对新权威主义进行全面介绍与界定。而此时,自由主义与新权威主义的争论已经如火如荼。
新权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我觉得吴稼祥的一句话比较形象。他认为,在民主与自由结婚之前,有一段专制与自由的调情期;如果说民主是自由的终身伴侣,则专制是自由的婚前情人。我接触到新权威主义是在大三。那时候我正在西方政治学原著的晦涩艰深中苦苦挣扎,对政治学的枯燥渐感绝望。忽然看到了新权威主义论战的文章,特别是读到了吴的这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比喻,顿觉眼前一亮。原来政治学和现实是如此紧密,政治学家的笔下也可以如此生动。当然了,新权威主义还是有很多论述逻辑的,限于时间,我们不能展开介绍了。
第二个抨击自由主义的思潮是民族主义。这种思潮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其实在89前,就有王小东对《河殇》的批判,可以看作民族主义思潮的萌芽,但没有形成思潮。90后,随着中国的强大与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西方的利益纠葛,特别是网络空间的迅速形成,促成了民族主义思潮的整合、流行与发展。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容可以通过四本书来概括,即:《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和最近出版的《中国不高兴》。民族主义者广泛讨论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主张各异,但有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反美情绪,以爱国主义面目出现,他们深深地担忧民族的利益,带有对民族命运的忧虑感和使命感。
民族利益至上与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在很多领域是相冲突的。到底是人权高于国权,还是国权重于人权?注定了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激烈论争。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两种思潮展开了话语权之争。民族主义挟道德上的正当性,把任何对民族主义的怀疑和指责都视为对中华民族的背叛,从道德上加以诟病,“帮凶”“卖国贼”等是有些bbs上屡见不鲜的词汇。自由主义者则讥笑民族主义目光浅薄、孤陋,是民粹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总的来看,这两种思潮的论争更多的是相互攻击,学术讨论往往发展为对动机的置疑和道德上的批判。
第三种与自由主义论战的思潮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左派。新左派的“新”,是指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新左派的“左”,是要批判资本主义西化潮流。“新左派”能在笼罩在自由主义语境下的中国知识界乃至中国社会取得一定的话语权,要“感谢”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广泛而急剧的社会分化。90年代以来,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和社会公平缺失,对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生活景况的冲击,使被自由派知识分子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观念,遭到了来自多数社会成员的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一批接受了西式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乘势而起,他们为“弱势群体”代言,抨击市场弊端,重提阶级、阶级斗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话语,挑战自由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与普遍主义的经典诉求。新左派就这样形成的。
与中国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言路相比,当代中国的“新左派”成分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毛式平等主义者,强调平等的最高价值,对毛泽东、文革和改革等问题有很多重新考量。二是自称为自由主义左翼,以甘阳、王绍光为代表,前者强调以大众民主奠基政治成熟,后者强调以国家强大推动民主建设。三是秉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有识之士,汪晖、崔之元等为代表,在全球化时代力主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毅然捍卫“批判思想”的锋芒。
以上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讨论政治问题的四种思潮以及由此发生的三次大的争论。做个简单小结,代表个人看法,不是很准确。
如果说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前进中的巨人,偶尔有一点感冒。各种思潮不请自来,申请当大夫,并开出了药方,那么
——新保守主义开出的是板蓝根,不太好吃也不太好看,但是治中国人的病还是挺管用的,所以新保守主义是不可爱但却可行的药方。
——新自由主义开的是抗生素,而且是糖衣包着的。这个药效用很大也很好看,但是从对症下药来看,用这付药略显超前,吃完以后可能会有后遗症,所以自由主义是可爱但不可行的药方。
——新左派开出的是脑白金,这是保健品,很不错,好吃好看,而且怀旧。有些时候,有些症状,吃了这付药是管用的,但如果脑白金打出广告说能让人活回30年前去,那就不太可信了。
——民族主义开出的药方是老白干、二锅头。他们认为中国不是有病的问题,而是中国长大了,精神头不够的问题。喝了老白干,酒壮英雄胆就能上山打虎了。老白干喝完了会兴奋会勇敢,但是喝多了会干出傻事,酒醒了之后会追悔莫及。
二、面对政治思潮的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有何因应之策?
古今中外,任何政权都有其主流意识形态,任何统治者都会努力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者大都把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搞一些“篝火狐鸣鱼腹丹书”、“三统”、“五德”之类的君权神授论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手段无外乎文武两途。武的手段比较出名的人物是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但是效果不好,唐朝有个知识分子还写诗讽刺这位“祖龙”: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后来者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提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方面,保持文字狱等高压政策,肉体上消灭异己。另一方面,开科取士,通过“高考”指挥棒,牵动读书人的思想;设馆编书,通过掌握“审查权”销毁对统治者不利的思想。比如,清朝编了四库全书,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
当前,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是在历史竞争中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革命党的指导思想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的过程。具体来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其意识形态要经历一个从分裂转向整合、从激进转向保守、从封闭转向开放、从批判转向指导的过程。
1、从分裂转向整合革命党为了“革”当权者的“命”,首先要找到当权阶层的反对群体作为依靠的力量,因此,革命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纲领都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区分意识,倾向于把社会划分为对立的人群。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是以贵贱来划分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孙中山推动民主主义革命,最初是以民族来动员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一旦革命成功,革命者变成了执政党,社会中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其治下的子民,那么意识形态就要代表所有的人。于是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成功者,都会从原来“斗地主”的热情中退回来,声明自己“受命于天”、“抚育万民”;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也不再提“驱除鞑虏”的口号,反而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号召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都是顺应时势的正确之举。
我们党在革命阶段,首要任务是要明确自己的依靠力量,找到敌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在革命时期,严格区分贫农、富农、地主、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这些成分,是需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在获得政权,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后,继续按照成份区分人群,就会造成政权依靠力量的减少。文化大革命时期,意识形态上极“左”思潮盛行,在政策层面坚持区分出身和成份,先是分出了“黑五类”,接着又扩大为“黑七类”,最后变成了“黑九类”,知识分子“有幸”忝列其中,成为臭老九。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被看作敌人专政起来了,那么谁来维护政权呢?谁来建设国家呢?
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开始后,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扩大革命的队伍,扩大政权的依靠力量。老干部复出,右派摘帽,知识分子迎来科学的春天,这样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在意识形态上,党的理论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了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把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扩展为两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从激进转向保守
激进与保守,是意识形态坐标中的两个不同方向。革命,作为一种暴力改变现状的活动,从来都是和激进主义结缘的。但是革命党一旦成为执政党,不可避免地要追求秩序、延续传统、崇尚和谐,保守主义思潮就有了用武之地。
卢梭的思想是典型的激进主义。在和平时期,作为激进主义思想家的卢梭显然不受人们的欢迎。1778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卢梭在街上被马车撞倒,继而被野狗扑伤。报纸将标题写成“卢梭被狗践踏”,贬损之意毫不掩饰。然而,革命在一步步走近。积重难返的社会矛盾,渴望变革的群众呼声,排斥了保守与理性,呼唤着激情与反抗。卢梭的思想地位迅速发生变化。1791年,国民公会投票给卢梭树立雕像。吉昂内斯看准时机,说卢梭正在成为大革命的象征。很快,对卢梭的崇拜成为社会的潮流。后来的历史大家很熟悉了,吉伦特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民间思潮上升为国家统治;雅各宾派执政,把卢梭思想从政权合法性基础变成指导一切的天条。罗伯斯比尔自命为卢梭的信徒,呼之为“圣人”,他的著名的宣言——我就是人民,来自于卢梭的公意理论。
以激进主义号召革命是成功的,但是在执政后坚持激进主义就会出现问题。卢梭的思想辉煌于罗伯斯比尔,倒塌于罗伯斯比尔。在公意理论指引下,人民的意志可以超越任何法律与制度,而罗伯斯庇尔,这是道德的化身,也就是人民的化身,他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要在这种意志之下重建一个新的社会道德,要改造人心。这样的逻辑下,需要肃清人民的敌人,不可避免疯狂的屠杀。从敌人开始(封建势力),到朋友(比如吉伦特派),到自己人(如丹东),直到自己,罗伯斯比尔也登上了断头台。
如何能保住革命的果实,不重蹈罗伯斯比尔的覆辙呢?很多思想家进行了反思。包括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柏克的《法国大革命反思录》,还有专门研究革命的布林顿的《革命的分析》。他们的结论不一,但是都有一条就是革命到掌权,都要经历一个从激进到保守的转型。布灵顿的研究最有意思,他通过比较美、英、俄、法四国的革命,概括了革命的四个阶段,即旧制度的垮台、温和派统治时期、激进派统治时期和热月反动。而热月反动阶段,正是意识形态从激进向保守的转型时期。
从激进到保守,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待财产权的态度。革命党历来是主张“均贫富”的,因为这样对贫苦的大多数来说是有号召力的。但是一旦获得了政权,还以随意剥夺财产权为常态,就会失去人心。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大家都没有恒产了,心就会随风摇摆了。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法权利。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是我们党执政意识的一次重要提升。
3、从封闭转向开放
意识形态有一个边界问题。这是坚定革命信念的需要,也是保证组织战斗力的需要。只有严格坚守底线,才能分清敌我,才能巩固好阵地,才能坚定必胜的信心。在革命年代,我们经常听到“划清界限”这样的术语,可以说明意识形态的封闭性。从思想、认识、感情、行为上划清界限,既是意识形态封闭性的逻辑结果,又含有实际的组织功能。既是对所有人“道德净化”的普遍要求,更是对家庭出身有问题者的绝对命令。对革命者来说,这是世界观改造的入门主课。
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对意识形态的封闭要求逐步降低。毕竟社会实践是发展的,社会生活是多样的。执政党如果坚持把意识形态固定在条条框框内,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脱离群众。苏共在执政以来,对意识形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过度监控书报文献信息的传播;二是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运动。对文献信息、新闻书报的传播和出版实行适度的监督、控制,一般来说是必要的;对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显得尤其重要一些。问题在于苏共把这些“临时性的紧急措施”长期化、固定化。而且到斯大林时期,不仅把这些更加严厉的措施指向社会,还进一步指向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反对派”。这种政策不仅造成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极端封闭性,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另一特点,即意识形态的极端脆弱性。其结果,不仅是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环境中造成了极端僵化的理论教条,无力同现代世界的各种理论思潮进行交锋,而且由于它是在一个极端封闭的意识形态“温室”环境中培养“理论队伍”的,因而又造成了“思想精英”的弱不禁风。
从封闭走向开放,我们党做得要比苏共好。尽管历史上我们也有过“左”的教训,但是总体上我们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襟,吸收非主流思潮的合理观点。比如,在经济政策上,吸收了很多自由主义的主张;在社会政策中,注重新左派提出的合理诉求;在对外政策上,充分考虑民族主义的呼声。
4、从批判转向指导
这一转变意味着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也意味着执政党在对待党外思潮的方式方法上有所调整。
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是诸多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政治方案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学说处在同等的竞争位置,这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对其他思潮采取批判的斗争策略。我们翻开马恩选集,第一卷第一篇著作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翻开第二卷,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在野”的思潮,其最初是以批判旧有思潮的姿态横空出世的。中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依然存在,只不过侧重点由理论转向实践(理论批判的任务已经由马恩完成)。翻开毛选,可以看到若干以“反对”作标题的篇目,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投降活动、反对党八股等等。
从领导革命到执掌政权,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对待党外思潮特别是异见上,是否还要保持批判、斗争到底的态度呢?答案是:要根据执政地位的巩固情况和执政任务的转变情况。一般来说,执政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执行斗争政策。但是,随着执政地位的完全确立,就不宜再把以批判为导向、以运动为方式的意识形态政策进行到底了,而是应该在策略上做出调整。原因有二:一是不容易控制结果。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优势。继续坚持批判运动,容易扩大化,错杀无辜,伤及同志。这在反右、四清等运动中都有实证。二是容易被敌对意识形态利用。当我方占据绝对优势,而敌人不成气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高声大喊:敌人,你出来,我和你单挑!你说这是抬举了敌人呢,还是抬举了自己?我看是降低了作为执政党的身份。别忘了,我们可不再是当年和各种思潮挤在同一条河里争上游的队伍,我们已经上岸了,应该担当起裁判的角色。
从运动员变成裁判员,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政策上实现从批判向指导的转变。最近,《六个“为什么”》出版,在第一篇里区分了指导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不同层次,我觉得很好、很高。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排斥指导思想的一元;既要坚持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突出出来。
如何进行指导呢?这是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我觉得,至少有三点是要注意的。
一是要有超然的姿态,不要轻易陷入争论,把自己变成了别人的“对方辩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提出“不争论”,最近又提出“不折腾”,这都是高明之举。反正政权在我手里,时间和实践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我手里,那就先干起来,用事实说话吧。
二是要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加入。对裁判来说,是希望一个人参赛呢,还是希望百舸争流?答案肯定是后者。意识形态政策,也是如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又可以突出“裁判”的重要性。从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力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其处于被打击的地下状态,但是,却最出现了89年的**;90年以来,自由主义登堂入室、广为言说,为什么反而没有形成挑战政权的声势和行动呢?我觉得,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新左派等多种思潮的兴起功不可没。思潮多了,更多的会变成学术之争;涉及实践,大家都会谨慎。
三是要善于设置比赛科目。其实就是要掌握话语权。社会上讨论什么,大家关心什么,不能由着各种非主流思潮兴风作浪。思潮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干涉,但是思潮讨论什么题目,主流意识形态应该有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对此有认识,他说:“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前一形式表现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机器,后一种形式则体现为文化领导权或曰话语权。最近几年,我们党牢牢掌握话语权,根据国情和时代发展,适时提出了政治文明、科学发展、共享改革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等课题,都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三、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有针对性地引导青年?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共青团是做第一件难事的,我们的提法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团员、教育青年。把这项工作做好可不容易,尤其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多样的新形势下。这几年我们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但是个人觉得,做好这项工作,其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一对一的影响与说服。
我们做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练就以平等的姿态、面对面的影响青年、说服青年的能力。青年有独特的视角,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还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我们影响青年,不能直接要求他们信仰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先从基本理念开始,通过启发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以我在大学里工作的体会,首先有三个基本理念需要引导青年树立。
1.政治价值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
无论哪一种思潮,都有其核心的追求目标,哲学上称之为终极关怀或者核心价值。但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多种逻辑,很难截然分出孰优孰劣。比如,哲学上讨论真善美的问题,殊不知真善美是很难统一到一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好朋友得了绝症,你告诉他真相呢,他会很痛苦,显然不是“善”;你要是编个善意的谎言呢,显然又违悖了“真”;想要两全其美,往往很难的。政治理念也是如此,比如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中的几个口号,自由、平等、民主,互相之间也是矛盾的。追求自由,那么人因为禀赋各异,就会出现贫富贵贱的差别,势必造成不平等;如果要求平等,都吃大锅饭,就会限制相当一部分有特长、有积极性的人的自由;民主也是这样,少数服从多数是个基本原则,这本身就是对少数人自由的一种限制,位列“希腊三贤”之首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以绝对民主的方式被判决死刑的,其罪名不过是“不敬神”与“蛊惑青年”,这种悲剧和专制制度下因“莫须有”而被杀的岳飞相差不多。
西方自由主义者在推介自己主张的时候,经常强调普世价值。这一招是很高明的。他不说政治主张,而是先把自己的主张打扮成绝对真理,受其教化的人就只有接受了。上个世纪苏东剧变后,法兰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时,没有剩下任何意识形态竞争对手,可以挑战自由民主主义。”然而,世界并没有目睹一场转变。多数俄罗斯人看来对专制统治都是满意的。后面这一句反驳福山的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美国人罗伯特·卡根总结的。
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呢?我认为只有相对于一个时期的共同价值。比如,“民主”并不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共识,在这个词出现的2500多年里,有22“民主”是作为非褒义词存在的,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18世纪之前所有伟大的思想家都认为,民主制度是将统治权交到道德败坏、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暴民手中。在这漫长的时期里,民主制并不是普世价值观念,君主制才是普世价值观念。又如“平等”,在中世纪及以前,也不是普世价值观念,不平等才是普世价值观念。中国孔夫子的“君臣父子”思想,近代辜鸿铭老夫子的“茶杯茶壶”理论,自不必多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也普遍认为不平等是天经地义的,甚至连在等级阶梯上处在下层的人都这么认为。柏克是自由主义的宗师,他就认为,“天赋平等是一种社会虚构,等级差别才是‘习惯的社会纪律’”,“挟着对平等的过分热爱和仅仅是少数人的胜利,不可避免地把法国导向民主政体,那便是一种在许多方面有似于专制政府的政府”,故“完美的民主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事”。这些话白纸黑字的写在他的名著《法国革命反思录》里。
总之,普世价值的概念是人给定的,定义权比普世价值本身更重要。今天,某些人利用普世价值,把普世价值作为大棒,把传播普世价值当成一场新的十字军东征,目的在于铲除异教徒。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看起来,像是学术之争,名誉之争,事实上,这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一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斗争的实质是谁来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不了话语权,你就没理,就只有被动地挨骂。
2.政治制度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区分政治制度,大家会习惯性地想到民主与专制这两个维度。其实,严格地从政治学上讲,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对立范畴。民主作为一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形式,其对应的是“合法的少数人”统治(贵族制)和“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君主制);当然,还有“不合法的多数人统治”(极端民主制)、“不合法的少数人统治”(寡头制)和“不合法的一个人统治”(僭主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也有可能是专制的,比如极端民主制,就是一种暴民政治。但是现在,民主、专制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这两个词语身上的褒贬色彩也几乎成了定论。民主享有巨大的道德优势,无人敢撄其锋,专制则为人们所厌恶和唾弃。其实,简单地作这种二元划分,粗暴地评定优劣,都是不理性、不科学的。
去年四月,当中国和法国由于西藏问题而发生冲突时,法国电视台组织了一场辩论,邀请旅居法国的华人学者参与。然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和西藏毫无关联,而是:中国是民主还是专制。这种安排可以使我们明白其中的三层含义。第一,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二者必选其一。第二,西方是民主的,你们中国未定。第三,民主是好的,专制是坏的,只要中国承认了是专制国家,那就是邪恶的代名词。无论你怎样为自己辩护,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完全是一种辩论上的诡计和舆论上的陷阱。就像推销员到了一个世代不知道穿鞋的小岛上卖鞋一样,他如果问岛上居民是穿鞋好还是不穿鞋好,无论岛上居民如何回答,只要承认这是个问题,就意味着推销员成功了。
二战结束后,全球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外,还有另外三种制度:法西斯主义(葡萄牙和西班牙)、军事独裁政权(韩国、台湾、印尼)、政教合一的封建王室政权(沙特、科威科)。论先进性,这三种制度都远远无法与社会主义制度相比。特别是造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灾难的法西斯制度。然而,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却与这三种制度结盟,对抗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时期,制度的先进与邪恶与否,并不是西方判断的标准。冷战后,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标准的西方民主制度,但是根据西方的需要,它们还是被贴上专制或独裁国家的标签。去年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德国发表“新铁幕”演讲,把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反美国家贴上独裁的标签,就是鲜活案例。显然,是否反对一种制度和政权,决定一切的仍然不是制度本身。
那么如何对一国的具体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适合,要用事实说话,用国情来分析。世界上“民主”的发达国家有很多,但是,夸张点说,这些“很多”的国家用手指头就能数得清,不过是美国、日本、欧洲而已。世界上更多的是“民主的”不发达国家,甚至是民主的落后国家,其数量必须会20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算得清楚。这些国家拥有“民主”这个东西,但却没有饭吃,没有地位。
如果我们放弃对一种制度意识形态化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制度是否适合和推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作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现行制度是1840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好、最成功的制度。短短的三十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强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总金额超过g8集团总和)、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是美国主要的借债对象)。在现在进行时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堪称一支独秀。特别值的一提的是,所有采用和中国不同转轨方式的东欧国家,其整体表现都远逊于中国。
在讨论政治制度问题上,我们不能轻易掉进西方价值体系所设定的框框中,否则从辩论的一开始我们就失去了道德优势。民主与专制,本身就不是对立的范畴;孰优孰劣,更是一个伪问题。我们没必要跳进这个辩论的陷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而不在乎谁和以谁的名义给中国贴什么标签。
3.政治行为没有完全自由的,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这种认识,让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牢固树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是89刚过去。北大有一位校领导就**问题作过一个报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的几个特点。其中一条就是大学生的使命感强,责任感差。我听了深以为然。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经常放到一起讲,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两条。
第一,使命都是管长远的,责任却是在眼前的。使命都是和历史和未来相关联的,而且离现在越远,那么使命感会越强。儒学里面有个著名的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的大家张载(字横渠)说的,被后来的所有儒生奉为理想。这就是典型的使命,上诉往圣,开启万世。使命感是很容易在学习中建立的。念过书的人应该都有相似的经历。看到中国历史如此悠久,汉朝威震四方,唐朝席卷中北亚,这种大国的光荣感油然而生,对比现在,有差距阿,那么怎么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呗,一说起来、想起来就热血沸腾,历史使命感就这样形成了。但是真要干起来,现实问题就来了。大学毕业了,国家需要你去援藏,我想这时候考虑到历史光荣的就少了,更多的可能会想高原反应怎么样啊,我的身体行不行啊,多长时间啊,等等。所以使命要实现,必须面对现实。使命是远大的,实现使命的过程是具体的。
第二,承担使命的人不必承担行为的后果,而承担责任的人必须承担行为的后果。德国有个和马克思齐名的思想家,叫马克斯·韦伯。他举出工团主义者的例子,来说明信念伦理,也就是使命,是不考虑后果的:“你可以向一个衷心服膺信念伦理的工团主义者证明,他的行为后果,将是使反动的机会增加,使他的阶级受到更多的镇压,从而阻碍它的崛起。但你不可能对他有丝毫触动。如果由纯洁的信念所引起的行为,导致了罪恶的后果,那么,在这个行动者看来,罪责并不在他,而在于这个世界,在于人们的愚蠢,或者,在于上帝的意志让它如此。”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适合所有信奉信仰伦理的使命承担者,比如,基地组织成员,孟买恐怖袭击者,当年的纳粹分子,以及民粹主义者,等等。
青年学生看书的时间多,经历社会的实践少。在他们头脑中装进了很多的理论、模型,都是理想化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具体性。当他们用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去衡量现实问题时,不满就出现了,批判就开始了,愤青就这样炼成的。89之后,有相当的一批青年不理解,他们质问:我们是爱国的,我们上街也是为了爱国,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爱国有罪么?这种困惑,本质上来源于大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是的,爱国是无罪的,但是爱国一旦变成了行动,就必须要考虑行动的后果。放到历史长河中,几乎所有的爱国行动都是不被指责的,因为它在道义上崇高;但是放到具体的社会现实中,爱国行动却不得不承担它的后果。义和拳运动中同时向11个国家宣战的轰轰烈烈,伴随着八国联军的凶恶反扑和神州大地的生灵涂炭;59大游行中砸了美国大使馆的窗户,事后是政府买单来重新装修。
着眼于此,我们在做引导青年的工作中,一定要告诉他们使命和责任的区别,爱国热情和爱国行动的界限,政治参与和政治后果的关联。政治是天下之公器,参与政治活动,使命感固然重要,责任感却是万万不可少的。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的著名演讲中,告诫那些想成为政治家的人,一定要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热情是一种对“踏实的理想”的热情献身、对掌管这理想的善神或魔神的热情归依;但仅有热情是不足的,“政治家不在于热情本身,而是要在用热情来追求某一项踏实的理想之同时,引对这个目标的责任为自己行为的最终指针。”因此,政治家需要具备最重要的心理特质:判断力,也就是心沉气静去如实面对现实的能力,也就是保持对人和事的距离。韦伯实际上指出了政治家应该实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统一。韦伯的这些话,也值得我们向青年,特别是没有走出校园的青年,去广为传播。
已经超出了规定的时间,该结束了。以上向大家汇报了四种思潮、三次争论,四个“转向”、三个理念,其中有很多是一孔之见,很不成熟。这两个“三和四”,可以概括如下:我鼓足勇气在这里说三道四,但是很可能讲得不三不四。诚恳地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共青团引领青年就业
共青团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共青团引导青年就业创业”。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近年的就业情况吧。在今年1月16日人社部发言人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人,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的87%提高了3个百分点,但还是有近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年未找到工作;与此同时2010年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8万,失业率为4.1%,虽然比上
年底降低0.2个百分点。但要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的目标依然严峻。
此时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代表了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通过组织青年见习,为青年人实现就业提供过渡期,帮助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中最富代表性的就是2009年1月19日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 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目的是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四类青年群体提供岗位见习的机会,为他们提升就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创造条件。广泛分布在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世界500强的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通过一批又一批的推广,截止去年7月5日已有33038个见习基地被建立,有208954个青年顺利上岗,目前有150275名青年被见习基地聘用。
自197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团员与广大青年,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并逐步确定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新的三大职能。在如今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背景下,服务青年已然成为了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就必须举起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旗帜,号召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
例如上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春暖浦江”行动启动,将在今年举办100场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建立青年创业咨询点100个,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推介3000个岗位;
又比如今年1月24日,青海团委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为294个青年提供了2832万元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帮助青年实现了创业梦想,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共青团在自己的工作中对自身价值的新体会与新总结。这是一种新境界,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共青团的决策者们在创意、决策、部署和实施共青团各项工作时,都把服务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高扬服务的主旋律,把服务融会到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去,已成为全团的共识……
如今这些实事仍在进行中,一本汇集了大学生关心的就业创业政策的“一本通”小册子将发放到各大高校大四毕业生的手中,我想三年之后它也会来到我们的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康庄大道;还有实施“曙光增辉”上海市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共青团内蒙古“东西互助”行动等等富有创意却又心心念念的关心着青年们的举措……而这些无不向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迈进了结实的一大步……
第三篇: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引领工作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40-2
0 引言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能够为国有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在青年思想的引领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对价值观不明确、对社会现象认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青年的思想。面对当前的这种现状,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立足青年的特点,优化工作模式,将青年职工的思想、行动引领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内部职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国有企业青年思想特点
1.1 求知欲更强
由于青年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了新时期的青年职工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国有企业的青年职工普遍存在着“样样通,样样松”的现象。
1.2 思想更加多样化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多样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青年职工普遍出现了归属感不强的现象,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思想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3 更加注重实际
随着当前思想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职工更加注重实际情况,部分国有企业的职工存在拜金主义思想,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身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4 团队协作意识和约束力差
由于青年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他们很容易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迷失自己的方向。在企业发生一些状况的时候会出现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很多的青年职工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相互推卸责任。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方面,过分重视生产经营,而对青年职工的思想引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企业领导以及大部分相关工作人员不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又由于政治思想工作不能够在短期内看到实际效果,更没有什么切实的经济效益可言,因而在人力、资金等方面投入力度不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缺乏物质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也造成了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2.2 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生产脱节
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联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脱节,因此,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没有新意,形式化现象严重导致职工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兴趣。还有部分职工对思想政治的认识不够清楚,他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领导的事情,与基层职工没有关系,职工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需要了解太多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
2.3 工作方式落后,效果不明显
部分国有企业在社会形势的影响下,虽然已经开始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起了重视,但是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工作方式相对落后,主要以讲座、集体教育为主要形式,严重打消了职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效果不明显。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缺乏与发展实际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力和适应度还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缺乏活力,需要加以改进。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策略
3.1 明确主题,帮助青年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全体职工,不管是基础层职工,还是管理层职工,都是国有企业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职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国有企业应该从职工的角度对待自身思想问题,从而制定有效可行的制度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将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发展有效结合,这样一来,职工思想发展的同时也就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可观的效益,国有企业效益增加,职工收入自然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实现了国有企业与职工双赢的大好局面。
3.2 采取心理疏导法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帮助国有企业的青年职工做思想引导工作时,必须要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帮助青年职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比如在开展与青少年的交流过程中,要在心平气和的基础上,帮助青年正确地看待问题,要尊重事情的客观真相,引导青年职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鼓励青年职工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引导青年职工将这种积极的心态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3 将新媒体同传统引领方式相结合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国有企业在引导青年职工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的青年职工加入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来。但是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新媒体技术更新过快,很多的青年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前的平台中,就又被另一种新媒体吸引。因此,在国企青年职工的思想引领过程中,除了要使用新媒体技术外,还要与传统的引领方式相结合,比如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青年交流谈心等结合起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提高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有效性。
3.4 服务青年,提高团队凝聚力
在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引领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让广大的青年职工积极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另外,还要鼓励青年职工进行自创活动,加强青年职工的自创意识,使青年职工自主接受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3.5 以满足个体需求为切入点,激发内在动力
要加强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引领工作,必须要以职工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才能对职工进行有效地激励。只有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才能找准问题的关键点,进而加强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比如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对职工的关心,这样才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待问题。
3.6 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国企青年职工
在国有企业内部挖掘一批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能够引领青年职工的思想朝着更加科学、正面的方向发展。因为国有企业内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实践是发生在职工身边的事情,他们生活的环境是一样的,借助这样典型的“草根”文化,基层职工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结语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引领青年职工更加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是国有企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帮助青年职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心理疏导法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国企青年职工,实现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石万伦.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156.[2] 侯悦.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J].先锋队,2015,26:41-42.[3] 黄若丽.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29:426.[4] 杨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科技企业青年思想引领工作[A].首都科研院所企业文化建设协会.首都科研院所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优秀论文研究成果集[C].首都科研院所企业文化建设协会:2016:7.[5] 周港.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J].才智,2014,14:338.[6] 陈建国.浅谈如何做好企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A].五月风,2014[C].2015:2.
第四篇:(定稿)发挥企业共青团作用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发挥企业共青团作用引领青年建功立业
——天富南热电团委工作介绍
2013年8月
一、公司概况简介
天富南热电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第一能源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一期投产的为两台125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年发电量为14.6亿千瓦时,二期两台33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发电。目前公司现有员工总数48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226人,28岁以下团员176人,团委下设5个团支部。
二、团委工作简述
(一)建章立制,团支部有章可依,团员有发展平台
1、制定考评办法,调动积极性。南热电团委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结合“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了考评办法。考评实行一季度一次,并将团支部考评分数与“五星级党支部”获星情况挂钩,调动了各党支部重视团建工作,抓团建工作的积极性。
2、开展活动,搭建平台。为了抓好团建工作以及调动起团员工作热情,团委号召并指导各团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相应活动。其中,化学团支部开辟了自己的“五星团员”阵地,围绕实际工作和中心生产任务细分“五星”内容,其中有“安全之星”、“节能之星”、“创新之星”、“巡检之星”和“学习之星”,给每个团员提供发展平台。运行团支部完善机制,实施了优秀团员评比活动,根据每个团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评比一奖励,并将优秀团员相片公布在光荣榜上,让团员青年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二)抓学习、抓培训,提升团的整体素质
1、抓学习提素质。在团干自身能力的塑造和锻炼层面上,南热电团委抓住各项学习机会,今年上半年派送4名团干部参加集团团委举办的培训班。在自身建设上,团委抓好“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团委下发的各项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各团支部也实行每季度一学习,学习内容以专业技术知识、励志故事为主。在学习资料的供给上,党委每年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学习书籍,团委将这些学习书籍填充到青年书屋内,供每位团员免费借阅。
2、抓培训强技能。开展 “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技术比武”活动,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经统计,上半年参与“岗位练兵”团员人数130人,开展反事故演习12次,技术问答760余次,技术比武8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股份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当中,检修分场团支部书记程威获得了维修电工A组一等奖,检修分场团员陕鑫丰获得维修电工B组一等奖,热控分场团员柳楠获得热工仪表一等奖。
(三)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各类争创活动
团委开展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公司安全高效生产这个中心任务所计划实施的。今年上半年,团委及各团支部开展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各项活动结合目前所需所求制定好活动计划和考评办法,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值得欣喜的是热控分场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2“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四)开展主题活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1、团委开展主题活动。上半年,南热电团委开展了两
次大型专题活动,其中是3月20日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5个团支部60多名团员将公司内30个企业文化宣传橱窗进行了擦洗,修复公司部分已损坏的设施。在青年节来临之际,南热电团委于5月7日举办了“感知先烈、重温历史”的主题教育和团员活动,组织50多名团员技术骨干赴天业化工园参观学习,并在北泉镇总理纪念碑处举办了“五四”团员表彰活动。
2、团支部开展特色活动。在团委举办活动的基础上,各团支部围绕“五四”青年节开展了系列活动,较为特色的有:检修分场团支部号召全体团员为市福利院儿童捐衣捐玩具,共捐出衣服30件,捐出玩具20余个;运行分场团支部赴师范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为他们送去课外书籍、写字本、中性笔,并与该校学生举办了一场足球赛和篮球赛;热控团支部利用空地开垦菜园,种植蔬菜供员工享用。
3、各项活动有宣传。团委和各团支部还坚持做到活动有宣传,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二十四篇新闻宣传报道在外界各媒体刊登,有效展示了南热电团委的工作成效和精神面貌。
南热电团委所做的工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团员青年们的成长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公司各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中,团员青年已是南热电的支柱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南热电团委将继续按照上级团委和公司党委的安排,结合南热电生产经营实际和团员青年的需求,坚持党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团的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积极开展有益于公司发展、有益于团员青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带领团员青年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思想引领
思想引领篇
第一部分:团结奋进 开拓进取 —— 过去三年研究生会工作回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会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及研究生处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及全体研究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八字校训,以“全心全意为我校研究生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国家法律、校纪校规为行为准绳,以联系学校与广大研究生、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意识,充分发挥校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与此同时,校研究生会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文艺活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我校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为开创具有时代特征、青年特点、建大特色的研究生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学习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做有思想的建大人
研究生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排头兵,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研究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研究生知识水平高、阅历丰富、个性突出、思维活跃的特点,继承和发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优点,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研究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坚持思想教育为先的工作立场
近年来,校研究生会在校党委各级领导和团委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广大研究生同学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武装头脑、提高认识。
近年来,校研究生会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重要契机,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次次国情考察、一场场形势报告,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生动事例,让广大同学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叹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无不抒发着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青春豪情。
近年来,校研会积极组织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国梦”与当代研究生的密切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青年研究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带领全校研究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我们的“建大梦”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思想引导为主的工作重点
通过人民日报、华商报、中青网、西部网、当代大学生网等新闻媒体工具,校研究生会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责任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通过校笃实新闻网、西建大微信公众号、研究生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校研究生会密切关注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倾向,为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研究生正确判断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合理表达意见诉求。
(三)坚持开展主题教育特色活动的工作形式
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丰富“建大精神”内涵相结合,在培育和践行中国梦、重大梦、成才梦的过程中,立足研究生需求,把准方向,在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层面大力加强主题教育特色建设,将古城西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生命力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予以潜移默化的指引与引导、激励与凝聚、陶冶与教育,呈现出广泛参与、突出实践、重在实效的显著特点,通过活动强化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的教育,对党、政府和学校信任的教育,届时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组织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做有组织的建大人
研究生会是一个服务广大同学的载体与平台,我们提出了“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培养符合政治家、实干家、理论家标准的干部,形成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工作要求。注意加强研究生会的组织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增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服务本领。
(一)两重选拔双向选择,注入新鲜血液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风尚走向的领航员,在准入制度和人事变更上要严格把关,大力吸收优秀人才并激励其发展。自新生报到当天开始,研会将采用志愿服务、走访宿舍、张贴海报、宣传板、自媒体平台等宣传途径,通过自愿、院系推荐、现场报名等渠道,开展纳新工作,吸引一大批优秀同学加入研会。筛选过程将继续采用两次选拔,双向选择的方式。第一次选拔采用主席团群体面试形式,第二次选拔采用以半年为限的中期考核制度。下半学年研会根据新同学实际表现最终决定他们是否继续担任研会成员。同时,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同学们也可以提出调换岗位的请求,以更符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
(二)进行部分人事调整,加强梯队建设
根据上学期各部门部长的工作表现以及各自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部分部门的部长、副部长换届调整。经前任部长推荐或部门同学民主评选提名,需要换届的部门产生2-4位候选人,各候选人填写研会部长竞聘表,可跨部门填报竞选岗位,之后由主席团及相关老师组织召开部长竞聘答辩。
(三)改革人事培养制度,推进团队协作
落实研究生会人才培养机制长效化,改革现有人事培养结构的扁平模式,形成从纳新、培养、考核、提拔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制度的规范性操作。对新加入研究生会的同学进行系统培训,内容涵盖主题信念教育、日常工作制度、实务操作技能等方面,让其更加深切地领悟研究生会的宗旨和理念,更好地在研究生会里锻炼自我、服务他人。对部长的培养坚持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活动锻炼、素质拓展、“青马工程”、内外交流等形式,让其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以雁塔学术大讲堂、研究生毕业典礼、研究生欢送晚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更多同学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四)实行多项指标考评,记录成长轨迹
在明确研会干部职责、完善研会干部选拔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实行研会干部的考评制度,通过建立档案、综合考核、有效激励、积极举荐等考核管理和激励举措,激发研会干部的积极性。具体考核指标包括例会出席情况、部门值班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创意技能评价等等。每位干部都将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履历表”,清晰记录每一时期的工作表现。部长评价体系中,还包括部门内部副部长的民主测评。以上制度旨在明确研会组织的要求,同时为每位成员提供个人发展参考。
(五)推进人才薪火集训,培养学生骨干
加强选拔管理、重视培养锻炼,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学生骨干队伍。本学期将举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生队伍骨干“青马工程”培训、学生干部培训大会,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和实践锻炼强度,力求全面提升研究生学生骨干素质,增进研究生学生队伍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交流平台,畅通沟通渠道。通过常规化、长期化的集训,培养研究生学生骨干的团队意识、渲染集训气氛、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从而使得研究生骨干队伍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军者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六)注重成员凝聚建设,提升研会文化
进一步增强研会的凝聚力,营造良好氛围,塑造青春和谐的研会文化。凝聚力建设要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既要关注部门内成员的凝聚力,又要着力于部门间的凝聚力即研会整体凝聚力;既要注重日常工作中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又要把握大型活动中凝聚人心的机会。制定规范的行为准则,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和具有感染力的口号,明确研会努力方向,充分调动研会成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于学习、甘于奉献,形成青春和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研会文化,真正起到加强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三、开展学术讲堂,营造学术氛围,做有文化的建大人 学术业绩不仅是一项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质量的一把强有力的戒尺,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能力。如何调动广大研究生学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如何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组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打造名师大家讲坛,营造学术氛围
树立品牌意识,整合现有讲座资源,通过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成功企业家等途径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有精神支柱的、有学术深度的、有生活情趣的、有丰富内涵的全方位“雁塔学术讲堂”、“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并将以上“雁塔学术讲堂”、“雁塔学术沙龙”等品牌活动列为雁塔学术年会的重要内容。校内外资源并重,在邀请校内教授做讲座的同时,力邀校外知名学者与社会名流来校讲演,继续坚持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净化研究生学术风气,丰富学术教育类、精神教育类等各类学术活动,进一步营造研究生学术氛围。
(二)提升学术论坛质量,增进院系合作
通过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活动丰富现有的“雁塔学术讲堂”和“雁塔学术沙龙”活动来增强博士生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和引导院系合作及优势互补,鼓励扶持相近院系和交叉学科联合举办“雁塔学术讲堂”和“雁塔学术沙龙”或相关论坛,切实发挥博士生在研究生学术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宣传优秀导师事迹,展示良好风范
在全校范围内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先进事迹,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等活动。去年我校研究生会在雁塔学术年会中进行了“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和“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等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研究生自主、自愿地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好导师,以研究生的评判标准树立起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典型,重点表彰,集中展现出我校研究生导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教书育人的氛围。
(四)创办雁塔学术年会,打造学术领航者
学术年会是一种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会议。雁塔学术年会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为广大同学搭建“培养学术精神,展示学术风采,共享学术成果”的舞台,从而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研究生学术年会成为促进广大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学术年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开展学术之星评选活动、研究生(博士)学术成果展、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成果展、“我为的我的导师代言”成果展、“百名博士”下乡镇成果展、“平凡同学在身边,身边同学不平凡”为主题的榜样学习活动、和“我和我的研究之路”征文大赛。
四、组织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做创新型建大人
科研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标志,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能力,如何调动广大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如何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一直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三年来,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关怀和指导下,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组织方面也取得了颇好的成绩。
(一)开展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
依托学科专业特点,由校研会科技部牵头,依托国家、省级研究生学科竞赛,我们积极宣传建筑设计类、电子设计类、工业设计类、结构设计类、综合类等学科竞赛,鼓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技竞赛中,让广大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鼓励、组织研究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学术科技节等课外学术活动
根据校团委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全面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研能力。我们强调研究生会要积极鼓励、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学术科技节等课外学术活动,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立项项目中,研究生申请了众多项目,充分突出了研究生在学术科技方面的优势。
(三)树立建大品牌学科竞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作为著名的土建类高校,我们力争依托建筑设计大赛和土木结构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努力打造一个至两个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院系承办、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具有强烈学科特点的品牌学科竞赛活动。
五、文体娱乐,争奇斗艳,做多才多艺的建大人
校园文体活动不仅是丰富同学们业余生活的方式,也是一个展示我们广大研究生自我风采的舞台。研究生会立足于广大研究生的实际与需求,积极组织、举办了许多同学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本届研究生会自成立以来,文化娱乐活动一直贯穿工作的始终。每逢元旦、迎新生等重大节日或重要的日子,我们基本上会提前准备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同学们能够感受节日的气氛和集体的温暖。
一方面,我们将原有的校研会、校学生会、社联三会联谊晚会改版为“校元旦联谊晚会”,由校研会、校学生会、社联牵头,采取自愿报名和院系推荐等方式筹办元旦联谊晚会。另一方面,我们将元旦联谊晚会、各院系组织的元旦晚会、女生联谊会、化妆舞会等优秀节目挑选出来,在2015年5月份筹办欢送毕业生晚会。
(二)主办形式多样、彰显青春的文体活动
体育比赛是一项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与青春活力的活动,在研究生会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举办了“阳光体育文化节”这一大型活动。此外,篮球赛是我校一年一度的传统赛事,我们坚持“新生为主,老生为援”的组队原则,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现团队精神的舞台。为保证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生会及各学院分会的干部还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到的组织、策划工作,包括成立组织委员会、竞赛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资格纪律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这些体育赛事的举办,既有助于新生们展现自我,融入西建大,又有助于新老研究生的交流与合作,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舒缓学习压力的机会,成为了西建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继续推进《建大研究生报》改版,引领传媒风尚
记得曾经阅读过《建大研究生报》,本学年希望能对《建大研究生报》进行改革,重新明确研报的编辑方针、风格定位以及各版的编辑思想。本学期将加大改革力度,力求选题聚焦热点、采访客观到位、版面美观多变。固定出版周期,扩大原有版面,采用先进排版软件,定期召开选题会和评报会,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增进与兄弟媒体的交往,实现研究生媒体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扩大研究生媒体在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传播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网络引导来服务全体研究生。
首先,集宣传部、网络宣传部两部门之力,重点打造研究生会微信平台。目前,研会微信平台已进入运转阶段,平台涵盖研会活动跟踪、研究生思想信息和研会纳新等内容。继续贯彻以服务为主、展示为辅、贴近校园的宗旨,加快微信平台的建设,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研究生会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其次,加快研究生会网站平台的建设,制定研会自媒体平台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平时活动资料的整理保存和研会档案的分类管理工作,为研究生会各部门及各二级院系活动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最后,加强与建大电视台、建大校园广播的联系,适时推动研究生上电视、研究生上广播的发展,创新宣传新途径。
六、竭诚服务,热情解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做为人民服务的建大人
竭诚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服务,热情为研究生同学排忧解难是研究生会的一贯宗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生会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及时将同学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同时维护广大研究生同学的合法权益,真切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一)践行服务调研理念,反映民主诉求 积极发挥研究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学校与研究生之间畅通的“双向沟通”渠道。一方面紧紧围绕“关注校园民生,反映学生诉求”的调研宗旨,通过调研、访谈等将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动态地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及时把握研究生基本情况以便于学校制定相关民生政策,总结既有经验,做好信息报送,宣传调研成果,配合学校发展。
(二)确保安全稳定底线,建设和谐校园
针对国际国内新局势,加强对研究生微信平台、研究生网站等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重视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做好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做好重点学生的跟踪帮助工作,确保研究生群体生活在稳定和谐的校园氛围之中。通过研究生会干部会议、研究生约谈,反映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研究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理念。
(三)强化服务基层意识,加强指导合作
进一步强化服务二级院系的意识,加强研究生会对各二级院系的指导,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来开展活动。通过定期的院系主席联谊会、交流评比展示会以及形式多样的合作互动,加强各研究生二级院系之间的互动学习和经验交流,建立研究生会和各二级院系的稳定合作关系。在完善原有先进分会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考评流程,做好下学期先研究生分会的评比工作。同时,鼓励各二级院系雁塔学术年会期间以主办承办、联合举办等形式合办活动,有效实现节约资源、扩大共识、增进友谊的目标。
(四)促进校内校际交流,履行相应职责
大力推动校内各二级学生组织之间的日常交流与合作,构建起常规性的交流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区间的整体性活动。同时积极履行陕西省学联主席团单位的职责,在完善自身制度与文化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学生工作的新特点,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高校研究生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合作打造一些深受广大研究生欢迎的“建筑设计类”、土木结构设计类等特色品牌活动,在陕西高校研究生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五)开展实践奉献活动,励志胸怀天下
实践活动兼济天下,爱心涌动奉献社会。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奋实践服务城乡促发展”为主题的2014研究生暑期“百名博士”下乡镇实践活动,在完成组度组建、项目申报、审核、暑期调研等环节后,本学期初被评选为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因此,要继续做好优秀暑期实践项目的成果汇编以及成果展示工作,并将其作为雁塔学术年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要在2015年暑期继续开展“百名博士”下乡镇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大研究生中大力倡导建大学子高尚的志愿奉献精神,积极鼓励广大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爱心志愿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益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和成长成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学校党政和广大老师们用心关爱、勤奋培育的结果,是广大研究生倾心信任、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历届研究生组织和无数名研究生干部心怀集体、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校研究生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向为研究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亲切关爱和悉心指导的全校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重任在肩 ——对今后研究生会工作的展望
三年以来,研究生会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学生干部,他们都在默默无闻,不计回报地工作,付出了辛劳的汗水。他们在学习科研上以身作则,敢为人先;在工作上全心投入,认真负责。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欣喜的看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学校领导、校团委、研究生处的关心和支持下,研究生会整合优势,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当代青年研究生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我校研究生会组织要一如既往地努力,立足自身,不断探索工作模式、健全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服务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研究生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扩大研究生工作的有效覆盖面。研究生会更要带领和团结全体研究生紧跟党的步伐、紧扣时代主题、把握青年脉搏、走在青年前列,全面履行组织研究生、引导研究生、服务研究生的职能。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研究生实现科技报国
(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重大,研究生团委、研究生会要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广大研究生坚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坚持理论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相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二)引领研究生心系科技报国
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把正面宣传教育与分类引导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意识关键点,结合“博硕论坛”、“创新论坛”等活动,通过思潮辨析、国际比较、历史回顾等途径回应青年的理论困惑和现实关切,增强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对祖国的使命感转化为投身科技报国的行动力。
(三)号召研究生投身社会实践
立足帮助广大研究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以“百名博士”下乡镇实践服务团等品牌阵地为依托,促进广大研究生进社区、下基层、访机关,融入社会服务的常态化活动机制,促进广大研究生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的有效结合。
(四)鼓励研究生放眼全球竞争
为广大研究生搭建与全球顶尖大师交流的平台,促进国际交流融合,开拓研究生的前瞻性思维与全球化视野,要不断完善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引导广大研究生不仅要有国际眼光、中国情怀,更要怀有重大责任、母校感恩。
二、提升团队吸引力与凝聚力,携手研究生共铸辉煌明天
(一)加强自我,建设卓越团队
一方面,研究生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才能够胜任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才能够提高服务的水平。因此,每一位立志为广大研究生服务的同学都要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另一方面,研究生干部集体应该是一个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队伍,因此,要注意培养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创新发展的精神。
(二)根植同学,构建共同家园
发挥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研究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注重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始终保持与广大研究生的紧密联系,合理调整研究生工作组织设置,完善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组织网络、工作开展对全体研究生的有效覆盖和广泛影响,赢得更多研究生的信任和支持,提升研究生工作组织的凝聚力。
(三)团结协作,深化工作网络
要充分发挥校研究生会在校园文化服务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增强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院系研究生组织的工作指导,深化与学校各研究生组织的交流合作,使校园文化服务体系内部联系更密切,信息交流更充分,资源共享更灵活,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服务,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完善沟通与服务职能,保障研究生维护正当权益
(一)完善沟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
如何迅速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如何有效将工作经验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如何让研究生在遇到困难时对研会产生“想得起、找得着、靠得住”的想法,这些问题应受到我们研会干部的高度重视。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多创造新老干部交流的机会,老干部要注重新人的培养。
对于第二个问题,要建立健全档案制度,每次活动、会议、决策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资料档案要整理成册,使每项工作都有据可查,也便于新干部学习资料,熟悉业务。
对于第三个问题,一要完善常态化倾听机制,畅通研究生反馈问题渠道,解决研究生实际问题,发挥反映研究生普遍诉求的桥梁纽带作用;二要形成研究生代表大会提案机制和回复机制,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的正当权益;三要建立与学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解决研究生在校园内和社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坚持务实求变,提升履职之能
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承袭传统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履新求变、寻求突破。积极顺应当下微信、微博等潮流媒介的应用趋势,以探索研究生工作开展的新途径,充分开拓各式交流平台播报活动讯息、收集研究生意见、开展即时互动宣传,强化线上传播力度,连接彼此,拉近距离,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会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研究生工作的靓丽“旗舰”。
第三部分:结束语
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组织是大有希望的组织,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团体是大有前途的团体。经验给人启示,历史昭示未来。新的时期,研究生会的工作任务仍将相当繁重,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和光荣。全体研究生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
青春是年华,也是心境;是坚定的意志、炽热的感情;是生命的深泉涌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东风浩荡展征旗,跨越赶超正当时,我们将借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我校党代会精神,秉承“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八字校训,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敢担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以岁月为卷,用青春作笔,团结和带领广大研究生勤勉奋进,锐意进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