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东:
我知道今天是你的大喜之日,在太平洋的这一边我为你祈祷,祝福你幸福平安,直到永远。
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无法忘记你,忘记我们的过去,忘记是我的幼稚放弃了你,更无法忘记这一放手竟让我们错过了一生。
感情是个奇妙的东西,是无法用简单的对错来判断的,也不是拿得起又能放得下的。尽管我们相隔万里,尽管我即将做母亲,尽管我生活得也很幸福,但是我依旧无法忘记你,无法将你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我是真心的希望你幸福,尽管听说你结婚的消息我的心很痛。我不敢轻易提起你的名字,不敢看你主持的节目,不敢听到你的消息,但我又无时无刻不惦念你。
十年前的一切都仿佛昨日,但一切又都不再能触及,没想到初恋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第二篇:《父亲,你是我心中的痛》读后感
黄昏之际,窗户扶案的我奋笔疾书,内心一直为刚才的文章情节伤感。唉,都怨那该死的文章。
文章介绍了一个儿子在成家立业后,仍不肯原谅曾抛弃他的父亲。对此,我不以为然,毕竟司空见惯了,可文章的结尾却让我大吃一惊儿子被毒蛇咬伤了,父亲用嘴替他吸蛇毒,父亲被儿子误认为讨好,气得打了父亲一耳光。正是这一耳光,令父亲来不及吐出蛇毒,一口咽下去。父亲在临死前将仅有的一点存款交给儿子买房子。儿子这才流下悔恨的眼泪,感到了父亲的伟大,可父亲已驾鹤西去。文章末尾这样写道:每当儿子将脸贴在新房雪白的墙壁上,就会感到关怀般的爱抚。
西只有失去了才会倍感珍惜,关爱更是如此。文中儿子的冷漠,确实令人胆寒,毕竟是亲生父子啊!当父亲死后,才感到了父爱的伟大,才为之悔恨。真替文中父亲抱不平,初中生读后感范文死了不能安享天伦。难道不能改写一下,将死改为生还,留下如此大的遗憾。前车覆,后车鉴。趁还来得及,对关爱你的人表示一下感恩之意,所以要学会感恩。谁不愿在感恩中快乐成长。
感恩能使我们心情愉快,健康成长。感恩的心是真诚的。帮助的人伸出了援助的手,受助者若有所感恩,两人便会因感恩而获得愉悦他真心回报,坦然而快乐,我接受回报,幸福而满足。文中儿子倘若能够早些原谅父亲,父亲至少也会减轻负罪感,而自己也会因此而获得释然。
铭记感恩是一种风尚。古有季布一诺千金,韩信一饭千金,他们都将感恩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一时兴起的感恩是一种负担。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因时间而淡忘了恩情。感恩不能像诸葛亮“愚忠”死板,却要像他一样将恩情铭记于心。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记着,曾有人帮助过我,让我感激涕零,纵然是素味平生的人,也要心存感恩。面对父亲,却不原谅或尊重父亲,是为不肖。
‘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别人的关爱。感恩,是因为曾经的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老师的教导。曾经,或许有一句话,在困苦中滋润心田;曾经,或许有一个人,在无助进你伸出了援助的手。这份感恩,也许是送千金来报告,也可能是一张不算精致的贺卡,但这些都是以让关爱在我们心中弥足珍藏。
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朋友,一次次的失败,一场场的胜利,都存在着朋友的身影。朋友的生日快到了,我会将自己较为得意的赠言悄悄地夹在他们书中。拿起抹布,擦净他们桌上繁多的计算。在生日聚会上,衷心地献上一句“生日快乐!”
第三篇:运动会--我心中的痛
运动会--我心中的痛
我班的男生特历害,特别是在运动会上。因为跑步快的同学集聚我班,所以也为我班在运动会上添彩不少。
这不,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又要拉开银幕,选运动员的风暴又开始了……
男生跑得快的数不胜数,名单都快挤爆了,只好把一些落在后面的男同学的名字割去。真应了一句话“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没选上的男同学个个都唉声叹气,连连叫苦。
女生可大不一样,过了许多天,名单上只有六个,而且一些同学报名还是男生强迫的,经过老师点拨后,才勉强有两位女同学报了名。
在运动会上,你可以看到我的身影。但除非天和地倒过来了,你才可以在获奖名单上看见我的名字。其实我在班里跑得不慢,但一上运动会,不知怎的,我便两脚发软,濒近瘫痪。心理素质不好!
但尽管我每次参加,还是每次都不得奖,可我班的运动会总分还是会位居全校第一。当那金光闪闪的奖状在我眼前闪耀时,我的心便会痛。我就听见它对我说:“你没得奖,就可以享受成功的美好,实在太不公平。别的运动员才参加几次就得奖?你呢?你次次都参加,可没有一次得奖。你不觉得愧对了你这一身运动服吗?”
我无力反抗,但又无力取得名次。
于是我铁了心,决定从此与运动界断绝关系。我的名字将永远在运动会上被遗忘。
指导老师章红莲
第四篇:书写,我心中的痛
书写,我心中的痛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沈扬波
中国学生的聪明程度在世界上毫不逊色,中国学生的勤恳状态在国际上有目共睹。在学生三四岁开始握笔起到十五六岁的时间里,他们辛辛苦苦地学习训练,每个汉字、每个部首要书写数千遍、乃至上万遍。十多个年头,能完成多少事情!然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学生们却没有学会如何漂亮地书写汉字,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不满意,这究竟是为什么?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学生书写,一直是我心中的痛,但痛定思痛,却从未放弃过寻找出路。
一、现状折射
细心的我们也许会发现,在自己身边,常常看到许多中小学生不是歪着脑袋、就是斜着身子写字。走近一看作业,笔画不是断臂就是缺腿,字体扭曲变形,潦草难辨;或者呆板僵硬,或者龙飞凤舞,或者涂抹严重。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字却越写越难看,更多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感到,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真不容易。“外表像研究生、说话像大学生、作文像中学生、写字像小学生。”这是当下人们对青年的评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在招聘高级职员时都要求应聘者提供手写的简历,不再接受电脑打印的自荐书和简历这是一种趋势,也势必会在其他的城市及其他的领域盛行。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从2001年开始,全国大部分省市(包括温州市)就已经开始实行语文中考卷面书写单独计分了,而且中考卷面分值逐年增加。可现状是学生刚进中学时,整体书写还可以,渐渐地书写开始整体退步,出现越写越差的现象,虽然老师反复强调也无济于事。
二、危害分析
从身心的角度讲,书写不好常常也是坐姿错误导致的,坐姿错误是造成中小学生近视、颈和脊柱病变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书写不好,学生自身也苦恼,想到写了练了这么多年的字竟然还是这样差,经常被家长老师说,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挫伤,甚至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他们养成各种散漫的生活习惯,这样,势必影响到以后学习、工作的效率和成绩。
从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讲,字写得不好,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一个学生这样感叹地说:“我的字写得很差,老师在还不熟悉我时,看了我的作文本,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他们都说‘字如其人’,连字都写不好的人,学习品行能好到哪里去呢?其实,我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因为字烂,给他人的初次印象竟是如此之差。”如今,许多大学毕业生,因为字写得太烂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从应试的角度讲,书写潦草和卷面涂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将心比心想想,字迹不好的作业本、试卷,不仅影响老师的“视力”,浪费批阅时间,增加老师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影响了老师的心情和工作效率。在这种状态下老师是不会细看内容,出现误判、卷面和印象双重扣分现象,就拿语文来说,书写不好,卷面3到5分扣了,作文因印象降一个等级,扣3到5分,阅读分析题因书写没细看被误扣3到5分,加起来就有十多分因书写丢分!
三、原因透析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体上存在以下的原因:
1.学生书写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书写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人都认为电脑打印可以代替书写,不必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一种依赖电脑输入代替用手书写的倾向随之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对学校规范写字教育是一种冲击,而且误导
了学生,他们不懂得写字的重要性,只是把写字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甚至错误地认为:有了电脑,练字没必要,何苦花那精力,况且考试看的是答案,书写美了就能算对?不如把时间省出来多做题。
2.学校对学生的书写水平高低重视不够,在目前的环境下,不少人还是认为学生的书写好不好无关紧要,只要知识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分数,就好给家长和上级领导交代。这样一来,铺天盖地的题海占据了学生很多的时间,挤掉了必要的技能训练。对于没有自控能力,一心想着玩,吃不了苦的中学生而言,明明知道自己的字难看,现在正是纠正的好时机,可就是静不下心坚持下来,在缺乏老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以前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总是很难改正。其结果只能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差,越画越乱,终于形成了学生那种“鬼画符”的书写悲剧。
3.虽然学生心里想写好字,可一谈到书写,家长第一反应是给学生买字帖,把孩子送到书法班学写字,一直以来,所有的人教学生写字,都是依照字帖的要求从偏旁部首入手,可没练多久就觉得枯燥,最后不了了之,写作业的字还是“涛声依旧”,此举不但没让学生写好字,相反还挫伤了其信心和兴趣。
四、相应对策
面对书写的各种现状,以及因此造成的种种危害,老师和学生应该正视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和主观原因,要想解决问题,就不可相互推诿和埋怨,得一起来寻求相应的对策。
我觉得首先应勇敢面对当前的数码时代少纸、无纸化办公的社会趋势,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对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尤其起关键作用的在学校,学生书写好不好,不只是书法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事,也应是每一个老师和校长的事,只要学校和老师把学生的写字要求贯穿于学生的所有作业中,学生的写字水平就会提高。回想在七十年代以前,哪里有什么书法班,可是学生的整体写字水平却比现在高,那时候学生以写得一手好字为荣,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层次的作业展览,学生每门课的作业都要写得认认真真才行,这大概就是那时学生的字都写得较好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我觉得还应转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模式,比方说:让人听得耳朵都起了老茧的说法——训练强度不够;练习书写从训练偏旁笔画开始;一味训斥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在这一点上,我就大胆尝试,作业尽量给充足的时间完成,打破练字从训练偏旁笔画开始的常规,提出书写从练习、研究字体结构入手,并下发专门讲解汉字间架结构的讲义供学生长期练习,告诉他们汉字是方块字,虽然每个字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点,有规律可循,指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如左右结构的要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下半部分要稳,要托住上面等等。经过指导,学生闻一知十,从而培养他们的写字迁移能力。除此之外,我还号召学生练字写大字,每天没事时在草稿纸上随手写几个,不求写多少,只是写着玩,写完后仔细琢磨一下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把自己写的字当做是一件艺术品来品评,也可以把写得好的字给同学欣赏,这样不仅简化了练字程序,将练字化为无形之中,而且会很快培养练字兴趣。另外还把这种写字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当缺乏耐心、内心浮躁、受外界干扰时,可写几个字来让自己平静下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 “心如止水”的品格,“静心”的习惯。
平时,我也对学生书写态度进行教育,常常告诫他们“态度决定一切”,你想赢,只要去做,必定能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写好字须强调“认真”二字,认真指的是基本态度······与此同时,我更多的是对他们陈述书写的利害性。必须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字写得正确、端正、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并举出铁的事实来引起学生重视。
2003年中考一次语文阅卷,一位语文教研员抽查了一位考生的试卷,发现该考生作文只得了16分,与满分30分相差14分,不及格。他仔细阅读这名考生的作文,发现作文写
得相当不错,然后将作文交给几名阅卷老师,大家一起看,进行评定。老师们经过仔细阅读,异口同声地称赞该考生的作文写得好。最后,经过认真评审,给这名考生加了10分。
为什么一篇作文竟出现10分之差?原来,问题出在这名考生的字上,他字写得太潦草了。而作为阅卷老师,一上午要阅150份卷子,每篇作文按800字计算,就是12万字,老师怎么可能有精力一字一句阅作文呢?最后很可能凭字打印象分了。一位阅卷老师说,现在学生的字写得越来越差,而且书写习惯不好,随意涂改、勾画、打补丁,卷面很不干净,有的字连辨认都成问题。实际上,卷面和书写很重要,阅卷老师看到字写得好的试卷,总会眼前一亮,印象分也会高一些。
高考又怎样呢?我看到一份资料:2004年广西高考,出现了2000份考生的作文试卷因书写不好而导致电脑不识别,最后经过反复处理,还是出现了几十份作文卷因书写过于潦草或用墨水不符合考试标准,使电脑无法读取,最终作文得了0分。也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广西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20多万人,在第一次阅卷中,作文得满分只有68篇,经过最后的复审,得满分的试卷增加到497篇。也就是说,这后增加的429篇满分卷,大多是因为书写卷面字迹不够美观,差一点被埋没。
许多参与中高考阅卷的老师发出肺腑之言:中高考对书写的要求很高,好的卷面、规范而流利的书写可以获得“印象分”,特别是文科,假如两位考生得分情况不相上下,那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书写。基于此,我常常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既然书写对考试如此重要,为何要丢掉唾手可得的书写分,而要苦苦地去拿解答题的分?所以,不写错别字、字体美观、卷面整洁成为师生的努力已刻不容缓。
当学生确实明白书写的重要性,想写好字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此刻就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了。我对这种情况,首先是和这个学生一起分析他(她)的字,找出优、缺点,然后从笔画或结构上有针对性的推出整改方案,每次所花的辅导时间不过一节多课,然后过段时间看看效果,肯定、表扬的同时做适当的指导,效果出奇的好。这些学生书写转变了,自信也有了,特别有成就感,学习状态也转变好了,真没想到书写竟有如此魔力。
一手好字,可为中高考加分;一手好字,可提高审美情趣;一手好字,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手好字,可叩开就业之门;一手好字,可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艺术······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字是门楼书是屋,一个人如果连字都写不好,怎么能打开“黄金”屋呢?所以,当老师的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促使学生写好字,当学生的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写好字。
第五篇:“折扣,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折扣,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馆配商篇】
“折扣,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馆配市场容量高达50亿的说法已在书业流传多年,被如此巨大的蛋糕吸引的馆配商们积极地参与着市场竞争,争先恐后跑马圈地。但近些年,业界却屡屡爆出馆配商抱怨利润微薄的声音,尤其是首届“图采会”召开之后,针对抑制馆配市场恶性竞争和压价的行业联盟呼之欲出。
图书馆采购实行招投标后,招标单位大有“以价格论英雄”的态势――折扣越大中标的可能性也越高。一方面是图书馆招标中存在的低折扣,一方面是馆配商对低折扣的抵制。行业人士不禁发问:馆配市场怎么了?供货折扣“低”在哪里,怎么个“低”法?现有折扣是否已到了馆配商的心理底线?
馆配市场的“黄金时期”
解释低折扣的来源,先要比较出一个“低”来。1998年,国内的专业馆配图书市场逐步形成,政府对公共文化的重视、高校评估等因素让馆配图书需求一路看涨。基于图书馆多年与新华书店合作而形成的价格模式,1998年到2003年,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价格一般维持在9折到9.5折之间。随着一些机制灵活的民营馆配商的进入,馆配市场逐渐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竞争的产生让图书馆的采购收获了更多实惠,采购折扣也顺势降为8.5折。“其实这是一个馆配商能够接受的合理价位。”新华书店总店图书馆直供中心经理王海明表示。新华书店总店图书馆直供中心成立于2004年,正赶上了馆配市场黄金时期的一个“尾巴”。王海明表示,图书馆的采购折扣维持在8.5折左右的那段时期,馆配商的供货基本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利润范围内,因为三四年前,馆配市场还不够成熟和专业,图书馆对馆配商还未有如此之多的服务要求,馆配商能够提供的服务也比较有限,“一般来讲就是可供书目、配送等,征订信息也只限于三目报,馆配商自己提供书目的能力还比较弱。”王海明说。
也就是说,三四年前馆配商不需要对单本供货图书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因而虽然市场正在完善之中,馆配商们刚刚起步,业务量不大,但与现在相比,绝对利润较为可观。正是在这段馆配市场的黄金时期,大批国有和民营馆配商应运而生。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如此,高额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竞争再拉低市场价格,几起几落,最终形成成熟而平衡的市场格局,馆配市场也是如此。随着进入市场者的增加,馆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馆配商们急于抢占市场份额,一场价格恶战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来自图书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水涨船高。王海明和河南天富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富均曾坦言,如今形成的从编目到上架等一系列对图书的物理加工和信息服务并非图书馆强人所难,而是专业化馆配市场的供货方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商家所应体现的专业能力。在供货价格8.5折的市场状况下,基于当时出版社的发货折扣相比现在略高,除去附加服务等项目,馆配商大约有10到15个点的毛利可赚。
“8.5折时期”本应是一个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能接受的双赢阶段,但问题却卡在了招标和价格战上。按照有关规定,公共图书馆的出版物采购委托政府相关采购中心负责,高校馆则由校领导及计财处人员操办。招标制度无可厚非,能够充分利用国家资产,而从控制图书馆建设成本的角度考虑,自然就会压低招标价格。
此外,馆配商抢占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是导致招标折扣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两年前,图书馆招标折扣都是8折以上,”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图书营销部的王洪禹说,“出现如今这种混乱的价格战,原因在于馆配商之间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7折也有馆配商愿意接,只要有馆配商愿意接,图书馆就能在招标中压低到这个价格。有些馆配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只要能够保本,这个生意就敢做。”
压低价格和“拉锯战”的后果会是怎样?其实图书馆与馆配商都很明了――价格下来了,图书供货质量和采到率也下来了;市场份额扩大了,利润和品质却日益降低。王海明认为,为了拼抢市场,馆配商在接到低标段以后,必然要去寻找低标段能够做的货源,比如低折扣书、低档磁条等等,最终牺牲的是图书质量,损害的是图书馆的利益。有些低价中标的馆配商,为了保证利润,只向图书馆提供他所能供给的低折扣书,比如进货折扣低的社科书、文学书,而价格相对较高的科技书、学术书别说采购,书目上连影子也见不到一个。王洪禹更为直接地指出,馆配商牺牲价格的同时,不仅在牺牲自己的利润,同时也在牺牲对图书馆的服务,到头来,对图书馆的供货率无法保证、相关服务做不到位,企业品牌也就垮掉了,最后还是会失去市场份额。
不要以为存在低价采购现象的馆配市场中,图书馆与馆配商两败俱伤,出版社就能从中渔利,其实不然。清华大学出版社市场销售部的王宗雷解释,图书馆招标时的折扣不过8折,馆配商利润走低,会导致馆配商在供货时提供给图书馆更多低质量、低价格的库存书,而有意“瞒报”高质量、高价位图书。书业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科技书、学术书发货折扣高,其中尤以大型专业社和大学社出版的图书为典型。因而就有了王宗雷所谓“科技书和学术书折扣高,馆配商控制进货,从而影响出版社出货,而图书馆想要的书却采不到”的说法。
一个招标折扣低的问题,倒找到了高校馆屡思不得其解的“学术书采购难”的最终原因。尚不成熟的招标制度与竞争激烈的价格混战,把馆配市场供货折扣压至最低,搅乱了图书馆、馆配商的双赢合作,这块石头不仅砸了馆配双方的脚,还把出版社也牵连上。这样的一石三鸟,怎么想,都不是出路!
馆配商的“三分利”
人们常说,做生意实在者只赚“三分利”,意思是赚得少,薄利多销。这话放到如今的馆配商身上,可一点儿不假,确实赚得少,薄利多销都牵强了。
前文说到“8.5折时期”,商家有10到15个点的毛利,按照正常逻辑来讲,图书馆随后提出的附加值服务价格,应该在此价格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招标价格上来讲,不但不涨,反倒形成了降低价格而抬高供货要求的局面。”王海明说。
都说馆配供货利润微薄,市场如海深,能不能摸到这利润的“底”呢?王洪禹介绍,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应标的大多数图书馆给出的平均折扣是7.2折到7.4折,时不时还有7折的;河南天富的中标折扣在7.5折到8折之间浮动;新华书店总店图书馆直供中心的应标平均折扣在7.5折上下。
供货折扣如此,出版社发货折扣呢?据了解,不同出版社的图书出货折扣存在较大差异,正常供应的新书折扣一般在6.5折到6.8折之间,一些文艺类图书最低能到6折,专业书、学术书较贵,最高能到7.2折,且大社、好社优惠少。出版时间较早、质量一般的折扣书、库存书,出版社的出货折扣约在4折到5折之间。
按照中标折扣7.5折来算一笔帐:社科书进货折扣6.5折,专业书6.8折,平均利润空间为8.5个点。如果书价平均为25元,则平均毛利为一本书2.1元左右,贴磁条、贴条码等物理加工约要花费毛利的一半即1元左右,余下的1.1元还要刨去加工的人力成本、增值税、物流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等,一本书能赚几毛钱已是超值经营。
王洪禹表示,如果遇到7折招标,去掉服务、物流等,馆配商也就只有3个点的利润可赚,只能说是不亏本。陈有富也表示,如果社科书6.8折进货,中标折扣为8折,中间大约只有10个点的毛利,包括后续服务的所有费用都在这10个点中,除去贴磁条、加盖馆藏章、提供馆藏数据等服务项目,也仅剩3个点的薄利。
薄利是否多销?规模过亿的馆配商是否情况尚好?不尽然。王海明表示,相比较来说,大中盘在赚取利润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一是比中小企业保证企业品牌品质的愿望更为强烈,二是与中小型中盘相比,从出版社拿到的进货折扣基本上没有让利空间。“图书馆选择大中盘的好处,或者说大中盘的竞标优势在于能够为图书馆提供品质良好的图书,”王海明说,“但高品质的图书折扣必然又高,在拿到同样的平均折扣的情况下,图书馆对大中盘的供货要求高于小中盘,相对而言,大中盘的利润反倒要低于中小企业了,成为最吃亏的一方。”由此,一些企业把持不住,导致部分信誉好的中盘商也去寻找低价货源,图书馆的供货更无从保证,整个市场的经营秩序也必然会更加混乱。
图书馆与馆配商在供货价格上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其实也并不难。王洪禹就表示,把图书馆要求的附加服务都算上,就目前几大中盘的出货和服务情况看,能够接受的平均折扣是7.6到7.8折。王海明也认为,合理的供货折扣不应该低于7.4折,或说应保持在7.5折以上的位置。虽然出版社非常看中馆配市场,给馆配商的折扣也在逐步下调,但供货折扣维持在7.5折左右,馆配商也仅有8个点左右的毛利,这是一个略有利润而能保证后续服务的折扣价格。“必须要保证8个点以上的毛利,这是在照章纳税、不以次充好的经营状况下。”王海明说。由此可见,只要招标折扣不再下降,馆配商在合理的价格范围之内合理竞争,馆配市场趋于成熟稳定的那一天,应该不会遥远。
谁动了馆配这块蛋糕?
前文说的都是馆配行业的“黑暗面”,若真如馆配商所言,馆配行业利润微薄,参与竞争者为何还如此之众?又为何有成百上千家中小馆配商前来“搅局”?――馆配还是块皮馅丰腴的大蛋糕,即使每人分上一小口,也能让不少人赚个盆满钵满。
按照王海明的解释就是:馆配业态与一般的图书发行不同――在目前市场呈现经济泡沫的情况下,真实的利润已经不能真实地体现了,大家关注的是现金流的正负方向,虽然利润微薄,但相比其他发行渠道而言,这个市场还是给书商带来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这个利润空间也就是馆配行业“引人入胜”之所在。以同样销售规模的大型图书卖场为例,卖场中,一本书的销售经过采购人员、仓储人员、卖场销售人员、收银人员到达读者手中,销售过程即完毕,而馆配商销售一本书的过程要繁琐得多,除采购和仓储人员以外,还要经过编目、加工、市场销售甚至还要打包、送货、上架等等。“但馆配商做一个亿码洋的业务,是说库存的所有图书都要走出去,进货额也就是销售额,”王海明解释说,“而卖场销售码洋一个亿,则需要再有几个亿的不动资产作为后盾,而储备也是需要消耗成本的。”馆配商对单本书的投入大于卖场对单本书的成本投入,但一本书背后的平摊成本,却是卖场单本高于馆配单本。这就是说,做馆配业务还是要比书店等其他发行业态有一些优势。与此同时,在整个发行行业回款困难的情况下,图书馆回款率的有效保障也是吸引馆配商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不久的馆配商联盟发起会议上,参会馆配商的意见均是期望联盟的权威性、行业协调能够尽早发挥作用。正如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的许大华所言,在馆配市场成为发行领域最重要的分支市场的当下,馆配商要想证明自己、向社会表明其期待市场和谐的态度,只有依靠一个强大而有效的行业联盟。业界的每一个人也期望着馆配市场的繁荣与成熟能成为2007年发行行业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