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20: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千年一叹》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千年一叹》读后感》。

第一篇:《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的这篇《千年一叹》,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故写此文章以发我内心之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写于20世纪末即将踏入21世纪时。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次活动——“千禧之旅”,余秋雨应邀其中。他们这次远行是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遗迹,从而更好的认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好的掌握文明一路走来的轨迹,更好的描绘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文明图谱。

他们坐着吉普车用车轮碾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这些国家曾经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的发祥地。但现在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以前我也未曾到过上面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余老师笔下所描绘的这些国家时,都令我大吃一惊。希腊人与埃及人的懒散与邋遢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他们不必像我们一样整天像机器一样工作,不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必考虑生活的压力,每天只是闲散的活着。虽然这样的生存状态不能全盘否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将被现代文明所取代湮埋。在德尔菲阿波罗神殿外侧刻着塔列斯的一句传遍世界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知现在的希腊人是否真正的认识了他们自己。如果文明像人一样需要休

息的话,也许埃及人民在建造了金字塔之后累了,需要恢复元气。

每个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他们的终端型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正是被迫收纳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太多的终端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它是犹太王国的首都,是默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地方。耶路撒冷我不知人们还要蹂躏到你什么时候,我能听到的只有你留给世间无尽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以至于无法喘息才导致了现在的僵局,那就让我们多一点遗忘吧,这可能就是拉宾最愿看到的结局。

我对约旦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安曼这个城市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丝烙痕的。因为它太干净了,不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垃圾,没有标语,没有断垣残壁还有它那不事声张的低调。这样小的国家能在侯赛因国王的领导下变得有声有色实在不易。我个人是十分崇拜侯赛因的,我想即使你没听过约旦也应听过侯赛因这个人,在他生前有如此业绩也就算了,然而死后也是那样的令人敬仰——他的坟墓仅仅是2平方米的沙土。

伊拉克与伊朗位于俩和流域,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当年是何等繁荣而

现在呢却是一片凄凉,难道先人留下来的远古文明到此就要终结吗?这里失学儿童太多太多了,当温饱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如何让他们继承那些优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达我想你们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丽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充实了我们的童年。国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长到了奇迹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们心存期待,那么一切都会延续,只要有延续一切都会有改观。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几分激动,因为曾有俩位中国人在1400多年前来过这里,那就是玄奘和法显。他们把佛教大乘佛法这一文明成果传到中国,从而让中国有了现在 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华夏民族传承着善良与道德。其实这几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来那已经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拥挤的街道,遍地乱跑的“神牛”,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丝不挂的裸奔人简直让人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一个创造出佛教这一伟大成果的民族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行将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恒河河边等待着死亡,我们可以想象美丽的恒河现在会是怎样的臭气熏天。释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孙现在这个样在会是怎样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们为什么要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阿育王的铁柱现在是那么的孤独,只有他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来,冷眼相看,站在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忆这一个个文明无一例外的凋残,甚是心痛。古文明的发祥地现在确实如此贫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传承。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中华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与原则使我们不再偏激,让我们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这也正是与其他古文明的差别所在。

第二篇: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

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

---漳州分校林贤元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这几天又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此书新版于2014年,虽然差不多十年,但书中所描写的古代文明遗迹是不过时的。先前,我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给我启发很大,也受益很大。总感觉大师级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读来千年一叹,更是耳目一新,本书使我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对于

国外部分古文明史迹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迹,这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读着,读着,感觉着恐怖满眼;读着,读着,感觉着危险又危险;这是在探险,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仅限于苦了,达到了玩命的地步;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在经过了这漫长的苦旅岁月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项文明成果的发布,都

是在经过了几番寒彻苦之后才会得来,知道这些我们才会去珍惜的。知道后才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叹,是对新世纪的献礼,也是对逝去的旧世纪的挑战。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余老师从1999年9月27日开始行程,千 年 一 叹 书 评

千年一叹

文化,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绚烂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这些文明大千年一叹》提供给我们的是对于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观察——也许仅仅是走车观花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也许不如统计数字的客观和全面,但就其揭露一个文明,一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而言,有时也可以更为入木三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余秋雨先生的眼光还是挺深邃的..我从余秋雨先生的故事中看到的最清楚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那些古老文明都濒死了,它们绝无康复的希望,现在仅仅是躺在床上等死而已,留给后代儿孙的只是一个卑贱、凄惨、麻木如虫豸般的生活。让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几段精彩的记述和评论。

《千年一叹》对于实况的记述十分

有价值,但余秋雨先生对于文明兴衰的一些评论我却认为不具备太多的价值。按余秋雨先生说,其他古老文明都无一例外的衰落了,而中华文明还没有败亡,其原因在于其他文明往往搞军事远征,杀的昏天黑地,中华文明则是和平自守。但这里有个太明显、太让人挥之不去的反例,那就是西方的近现代文明。西方的近现代文明可没有少军事远征,它远征得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文明都厉害得多,到头来是把其他文明消灭了,把人家种族都灭绝了,并没有看到余秋雨先生说的那种“两败俱伤”,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我想,像文明这么大的东西,实际上是什么都有,很难下一个论断的。你要找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有的是;但别忘了,别人要找尚武有利、崇文不利的例子也有的是。中国文人总是找到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无非是他们自己不喜尚武,并非尚武真的一定会断送一个文明。再举一例,余秋雨先生讲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认为

原因在于佛教是一种智者的文明,难见容于周围的群氓,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出于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个中国文人的自身处境、自身情感的结论。我记得曾读过一本英国人写的《印度佛教史》,那个英国人认为佛教在印度的败亡恰恰是在于它太缺乏尚武精神,因而在伊斯兰的武力面前。论者确实也能找到不少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大学生们,小知识分子们,一个个激动得咩咩乱叫,恨不能当场把时钟拨回去,去请三百年前的西洋人来中国殖民。然而,他们就没想想

印第安人被灭了种的例子,也没想想余秋雨先生这一路所见所闻的例子。

理想主义时代已过。怎么办?大家多想想办法吧!可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想。我总是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那些思想界“大师”们,那么崇拜西方文明,却对于西方文明的最主要部分,科学,一贯忽视,甚至厌恶,他们总是说这只是“器物”,并不重要。“大师”们,把你们 的超人智慧多用在科学上一些吧!我不是说你们应该去编写程序,或是去穿刺细胞膜,术业有专攻,这些用不着你们去做,但是,多想想科学与文明的关系,多想想科学与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关系,多想想我们中国怎么才能把科学搞上去。

每每想到这些事,我眼前就浮现出余秋雨先生所目击的那种濒死文明的恐怖。但我们毕竟还没有濒死,我们还是有救的。

千年一叹 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早便如雷贯耳,但先生的文章却着实没看过几本,之前对余秋雨的印象,还停留在央视的青歌赛上,那时先生是评委。此次单位组织读书活动,看到书录中有《千年一叹》,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想拜读一下余秋雨这位当代文豪的著作。本想着这只是一本散文集,会有优雅的笔风、优美的意境,或许能有些人生感触,但当翻开书本,看到目录,却是一个个世

界文明古国的名字,看了自序,才知道自己的这次选书是多么的明智。《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一本日记,更是一本游记,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先生随凤凰车队,一路风尘起于希腊,到埃及,再经中东,西亚,入巴基斯坦,印度,横跨亚欧,探险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数个古文明发源地。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受益菲浅。

从余秋雨先生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就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仍在毁灭着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书中记载着余秋雨者游历文明古国的经历,读完此书,感触颇深,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

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余秋雨在书中透露出来的观点,也

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余秋雨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我内心的爱国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先生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中国文明和其他三个古文明相比起来,其历史的延续性保持的比较好,这真是值得我们为之感到可贵和骄傲的地方,但由此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保守自闭等。余秋雨在2014年的这次比较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一下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如此的不同,也对文明的进程做了一些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中国文明该如何面对,中国文明该如何走好

这下一个千年,这是每一个有觉悟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时为之思考的一个问题。

《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的这篇《千年一叹》,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故写此文章以发我内心之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写于20世纪末即将踏入21世纪时。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次活动——“千禧之旅”,余秋雨应邀其中。他们这次远行是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遗迹,从而更好的认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好的掌握文明一路走来的轨迹,更好的描绘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文明图谱。

他们坐着吉普车用车轮碾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这些国家曾经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的发祥地。但现在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以前我也未曾到过上面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余老师笔下所描绘的这些国家时,都令我大吃一惊。希腊人与埃及人的懒散与邋遢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他们不必像我们一样整天像机器一样工作,不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必考虑生活的压力,每天只是闲散的活着。虽然这样的生存状态不能全盘否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将被现代文明所取代湮埋。在德尔菲阿波罗神殿外侧刻着塔列斯的一句传遍世界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知现在的希腊人是否真正的认识了他们自己。如果文明像人一样需要休

息的话,也许埃及人民在建造了金字塔之后累了,需要恢复元气。

每个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他们的终端型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正是被迫收纳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太多的终端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它是犹太王国的

首都,是默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地方。耶路撒冷我不知人们还要蹂躏到你什么时候,我能听到的只有你留给世间无尽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以至于无法喘息才导致了现在的僵局,那就让我们多一点遗忘吧,这可能就是拉宾最愿看到的结局。

我对约旦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安曼这个城市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丝烙痕的。因为它太干净了,不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垃圾,没有标语,没有断垣残壁还有它那不事声张的低调。这样小的国家能在侯赛因国王的领导下变得有声有色实在不易。我个人是十分崇拜侯赛因的,我想即使你没听过约旦也应听过侯赛因这个人,在他生前有如此业绩也就算了,然而死后也是那样的令人敬仰——他的坟墓仅仅是2平方米的沙土。

伊拉克与伊朗位于俩和流域,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

亚文明。巴比伦当年是何等繁荣而

现在呢却是一片凄凉,难道先人留下来的远古文明到此就要终结吗?这里失学儿童太多太多了,当温饱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如何让他们继承那些优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达我想你们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丽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充实了我们的童年。国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长到了奇迹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们心存期待,那么一切都会延续,只要有延续一切都会有改观。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几分激动,因为曾有俩位中国人在1400多年前来过这里,那就是玄奘和法显。他们把佛教大乘佛法这一文明成果传到中国,从而让中国有了现在 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华夏民族传承着善良与道德。其实这几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来那已经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拥挤的街道,遍地乱跑的“神牛”,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丝不挂的裸奔人简直让人嗤之以鼻。

我就不明白一个创造出佛教这一伟大成果的民族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行将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恒河河边等待着死亡,我们可以想象美丽的恒河现在会是怎样的臭气熏天。释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孙现在这个样在会是怎样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们为什么要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阿育王的铁柱现在是那么的孤独,只有他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来,冷眼相看,站在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忆这一个个文明无一例外的凋残,甚是心痛。古文明的发祥地现在确实如此贫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传承。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中华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

包容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与原则使我们不再偏激,让我们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这也正是与其他古文明的差别所在。

第三篇: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 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早便如雷贯耳,但先生的文章却着实没看过几本,之前对余秋雨的印象,还停留在央视的青歌赛上,那时先生是评委。此次单位组织读书活动,看到书录中有《千年一叹》,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想拜读一下余秋雨这位当代文豪的著作。本想着这只是一本散文集,会有优雅的笔风、优美的意境,或许能有些人生感触,但当翻开书本,看到目录,却是一个个世界文明古国的名字,看了自序,才知道自己的这次选书是多么的明智。《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一本日记,更是一本游记,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先生随凤凰车队,一路风尘起于希腊,到埃及,再经中东,西亚,入巴基斯坦,印度,横跨亚欧,探险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数个古文明发源地。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受益菲浅。

从余秋雨先生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就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仍在毁灭着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书中记载着余秋雨者游历文明古国的经历,读完此书,感触颇深,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余秋雨在书中透露出来的观点,也

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余秋雨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我内心的爱国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先生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中国文明和其他三个古文明相比起来,其历史的延续性保持的比较好,这真是值得我们为之感到可贵和骄傲的地方,但由此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保守自闭等。余秋雨在2000年的这次比较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一下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如此的不同,也对文明的进程做了一些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中国文明该如何面对,中国文明该如何走好这下一个千年,这是每一个有觉悟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时为之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四篇: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

千年之交,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踏上了探访古文明的道路。山高水又长,祖先托我来探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寻觅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看着废墟的泪,抚摸隔代的伤。。。

蔚蓝的爱琴海,那是古希腊的源头。爱琴海的柔波孕育了辉煌一时的古文明,亚历山大的三次东征将辉煌的文明播像远方的同时,却也为帝国的衰落埋下伏笔。

古希腊是一位智慧的老人,欧洲许多国家借用他的智慧站在了他的顶端,而希腊自己却失去了复兴的机会。这正是希腊的悲剧。近代希腊的地位一落千丈,帕特农神庙前有人在呼吁:将帕特农的文物从大英博物馆取回。“我希望帕特农文物在我死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我一定复活”。这令人心酸的声音,是一个文明古国最后的尊严。

一望无际的沙漠,耸立着巨大的金字塔像人们诉说这古埃及曾近的辉煌。古埃及失去的太多,留下的太少。至今留下的只有神秘,古埃及的悲剧在于:我们只知道他如何衰落,却不知道他如何构建,我们只知道他如何离开,却不知道他如何到来。

站在金字塔前,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在默默的感谢秦始皇。法老把自己和古埃及文明一起做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华文明永远的活了下来。对于考古学家们最难的莫过于不知何意的古文字,经常几年也解读不出几个,但中国却没有这种情况,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破解了。感谢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让汉字这种古老的文字未随时间而消失,过了五千年依旧那么光鲜。

古巴比伦,人类最早的文明但在今天,年老的他整日在战火中度过:巴以,两伊。他们是最早发明文字的民族,今天却有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古老的楔形文字爬在斑驳的墙上,无人能够解读。面对两个失学靠拉板车为生的两个兄弟,作者递上了两根圆珠笔:你们可能不会写字用不上圆珠笔,但你们的祖先是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哪怕像画画一样像你们的祖先一样写下楔形文字吧,这份心意来自于东方那个发明了甲骨文的民族。

在古巴比伦的古迹前,中国人在心中感谢每一个皇帝。不曾远征。除了成吉思汗这个蒙古皇帝外,汉族皇帝大多没有远征。古国的毁灭,即是他杀,也是自杀。几个古国在古代打的昏天黑地没有例外,最后都在战火中断绝了自己的文明。感谢热爱和平的民族,让中华文明未毁于战火,过了五千年依旧那么完整。

几大文明古国,古印度是对中国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度影响最大的一个文明。今天的古印度文明分裂成两个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的核竞争愈演愈烈,印度表示将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核武器”,在核武器这种恐怖的武器前还要加上毫不犹豫这种修饰词。很难想象发出这种恐怖声音的这个人种,曾诵读过这世上最慈悲的经文。

跟随作者的车轮,把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都看了一遍产生了一种名为惊异的情感——这种情感并不包含自豪。中国在几个古国中美索不达米亚晚不了多少,也比古印度早不了多少。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只有中国。

有人问过作者一个问题:“犹太人看见哭墙就忍不住落泪,而中国看见长城却很少落泪。难道是我们的民族情感比不上别人?”作者给予了否定的回答。犹太人失去国土两千年,看到哭墙自然忍不住落泪,而中国虽然在近代饱受屈辱但终究是躲过被毁灭的命运。泱泱大国令我从容,茫茫的空间让我放松。因此看见长城,我们不哭。

每个人不得不承认:包括没有断绝的中国在内,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都以衰落,无一例外。世上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在这些古国面前年轻的都不值一提。但越是古老,伤口就越是深。希腊只有神话庇护,埃及只剩下神秘,巴以,两伊,印巴。。。一片混乱。2000年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发表:世界想要继续发展,必须采用孔子的学说。西点军校采用孙子兵法,汉语在不断的扩大影响力。。。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首屈一指,但在国内。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有音乐神童却不知宫商角徵;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中国的悲剧就在于:世界都在模仿中国,而中国却抛弃了自己。

阅读完正本书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一句话: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明传承千年,作为唯一的古国,文明早已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十三亿中华儿女每个人都担负着将文明传承,发扬的重任。如果有一天,唯一的古国也和古埃及,古希腊一同仅仅成为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古埃及的法老会落泪,古希腊的哲人会落泪,古印度的僧人会落泪。每一个古国的传人,都会落泪。

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我们没能看到她曾经的繁华,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太晚,没能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但我们这一代人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将会用自己的双眼,见证她的复兴和崛起。

“中国的魅力在于她依然存在”因为有英雄豪杰为她写下乱世传说,有忠诚明君为她开创汉唐盛世,有仁人志士用血肉给她博出万里河山。

盼望着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穿着汉服朗诵四书五经,弹奏宫商角徵羽,听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丝路到敦煌的每一寸土地都布满儿女的热爱,井水处皆有唐人,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

穿着汉服,再造衣冠上国,重振礼仪之邦,再回汉唐盛世。

第五篇: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伊拉克之行的。当时看时,心里就很酸,当他讲到当地孩子的贫穷、无助时,我的眼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都不认识,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快乐地生活,但他们却也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他们的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之类的口号。战争让很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于是,生活的重担便一下子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这一切不能不让你开始痛恨美国,痛恨懦弱的联合国,痛恨伊拉克的当政者,同时也为这个民族悲哀。“贫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反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很早就听说过印度恒河的美丽,那举世闻明的“恒河晨浴”更是时常耳闻,但在我真正地了解了恒河时,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去恒河中沐浴圣水。因为恒河边有很多的无家可归的人,他们每天的排泄物就排在恒河里,而印度又有个习俗:人死后,骨灰会排入恒河。但一些人认为死了烧成骨灰排入恒河,一定会与别人的骨灰相混,到了天堂很难恢复原形,于是便把一具具全尸推入恒河,任其漂流。所以,恒河水很脏,但还是会有很多的朝圣者在里面浸水、喝水,来寻求所谓的干净。

以前总固执的以为,伊朗女人是很悲哀的。她们被黑袍裹着,失去了追逐美丽的自由。女人应当是属于缤纷的色彩的,而伊朗的女人只拥有黑色,她们周身都被黑色束缚,不禁让一些大谈个性解放的人对伊朗政府的规定愤然。但是,一位伊朗女士却这样告诉余秋雨先生:黑袍可以给人安静,让心灵也随着黑稠的飘动而沉淀,我们觉得它很美。

在看了这本书后,我真的由衷的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早在秦始皇时便统一了文字,使得中国历史活了下来,不象埃及的历史,变成了“木乃伊”,现在的人们面对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却完全不懂何意;而一部印度的普通历史,却也要中国人的著作来填补和修订。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经千辛,却也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不像两河流域许多国家,只剩下了一些颓垣残壁和一段辛酸的回忆。在中东的很多地方,他们的贫穷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对现实的忍受也让我们悲哀,真想有一天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那时的感触一定会深刻的多。

下载《千年一叹》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年一叹》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 年 一 叹 书 评千年一叹 文化,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绚烂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人......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模版)

    追寻历史的脚步——读《千年一叹》有感六年三班 陈长追寻历史的脚步,视国家的兴亡,触摸古迹的沧桑,问道荒原的茫茫…… ——题记一个古迹,一段历史希腊,这个引起人们感叹的名字,在......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漳州分校林贤元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闷热的夏日,午后连一丝风也没有,庸懒的眼神很吃力地掠过桌上的那盆花,胳膊肘碰到了白的墙,又折回放在那本摊开的书上。 书是从朋友借的,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读后感

    从《狼图腾》的世界出来时,所有痛苦的乌云都在大门守候,千年一叹读后感。它像亲你的朋友,你却不能推开,不是不能,是不敢,有时亦会迷恋这种痛苦,深深的不能自拔。只能轻轻的说一声:"......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9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与凤凰卫视一行以希腊为起点,中国为终点,探寻文化的足迹。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们的祖国——中国的中华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我认为,这不是奇迹,是必然的......

    《千年一叹》读后感(精选5篇)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