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渗透总结
08秋五年级品社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林秋菊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也就是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仅仅靠一节短短40分钟的思想品德课是不够的,必须反复实践,才能形成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除了在课堂上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与课外的其他德育途径密切结合,互相渗透,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延伸或补充,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效益。通过一学期的教育实践,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课内明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体悟出一个道德行为后,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利用班队课和其它学科课,进行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正确的道德理论指导下对是非进行清醒的判别,强化道德意识。同时,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密切注意班内存在的问题,利用所学到的道德认识来处理班内问题。
如讲《走进民族大家庭》后,针对班上的干部不太愿意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这种现象,召开了“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班会,事先让学生去找资料、做实事来说明“什么是为集体服务”的观点。通过一周的准备,学生在班会上谈了自己对为集体服务的理解。随后,我又引导同学们讨论:“你们做过哪些为集体服务的事”?学生纷纷把一周以来为同学,为邻居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自豪的细细道来,表现得异常兴奋。此时,我又及时提出:“当你为别人、为集体服务后,你的心情怎样?”经过一番畅所欲言后,学生们都普遍认为心情异常快乐。于是,我又及时引导:“既然为别人、为集体服务能使人心情愉快,为何我们不能为班级服务呢?”经我这样一问,学生们都恍然大悟,终于意识到老师的真正用意。通过这一次活动,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二、坚持校内学与校外练相结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校内的指导训练外,还必须把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品德表现有一部份是不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如尊老爱幼、不挑吃穿、不买零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这些行为就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巩固课上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讲《炎黄子孙的心愿》后,我针对本班学生乱花钱、爱买零食这个不良的习惯,请家长减少孩子的零用钱,并帮助其设立一个存贮罐,使孩子们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并且每月一次写一写孩子的表现,及时反馈给老师。在家长协助之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在思想品德课上坚持一课一得,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对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行为训练,就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篇:德育渗透总结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主要靠挖掘教材及教
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本学期我就着重依据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在德育教育。将大致情况总结如下:
在学习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利用春天景色的图片,示范读课文,让孩子们在读课文当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感受祖国美丽的河山。
在学习童话故事的课文时,我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并让孩子们扮演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来表演通话故事。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们从童话故事中也学习了一定的道理。这样就达到了在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的目的。
在学习人物篇时我让孩子们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好学的爸爸时,感受爸爸不断学习的品质。学习陈毅探母时感受陈毅的孝顺之情,激起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孝顺自己的父母以及自己家的老人。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寓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过程育人。
第三篇:2011德育渗透总结
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渗透总结
2012.1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体育课中加强德育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又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由于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有实践性、及时性的显著特点,德育应渗透并贯穿体育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具有阶段性,德育教学应当根据体育课教学结构和体育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
一、开始部分的德育教育
开始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关系到一节体育课的成功与否。例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的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的同学不穿运动鞋。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以后的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应从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二、准备部分的德育教育
准备部分一般以列队形、基本体操、走和跑等素质练习为主。这部分的德育教育应以严格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主,使学生思想身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动作准确、协调一致。例如:学生在练习基本体操,走和跑时,可以用榜样教育法,讲述解放军训练的情况,并让学生回想电视上见过的三军仪仗队、国旗班的军容军纪,使学生懂得每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集体主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且用表扬激励法实事求是地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树立正气,为课的正常进行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的德育教育
基本部分的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中心部分。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所要过到的德育目的都要在这一部分体现。所以,教师要根据基本教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例如:足、篮、排等球类项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友爱的精神;中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跳跃、攀爬、技巧、体操器械动作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和机智果断的品质。
由于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
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用他们的实际表现做正面典型,来鼓励其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些学生存有胆怯、怕苦、害羞等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仔细地去辅导帮助他们;用英雄人物和体坛名将的事迹鼓舞他们,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活动。进而,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这时学生中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地教育或批评,使学生明白是与非,改正错误纠正不良的思想倾向,促进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部分的德育教育
课后小结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对做出成绩的进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纠正,使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送还器材时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和互相帮助使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思想。
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始终,除结合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德育教育外,还应把握住解决突发事件的机会及时地发扬先进思想行为,遏制了不良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冗长的说教,发挥体育课生动;具体的长处,采取多种形式,形象、活泼地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学科德育教学渗透总结
寨里河中心初中
2012.1
第四篇:德育渗透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2012-2013学第一学期)
年级:七年级
任教学科:地理
姓名:张红梅
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 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 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 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 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 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 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 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 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 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 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渗透在 教学过程中。总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用 良好的思想道德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项工 作还要长抓不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德育渗透优秀教案[范文模版]
13-14学上学期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吕丽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4、儿童防被拐卖安全教育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
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
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5.全班讨论
●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A、(出示第二次对比):
● 指名读
● 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 错在哪儿?
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
(出示“圣诞节”)
C、师: 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 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 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指名读。(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读出他的那种坚定的决心!)
● 挑战读。
D、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E、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齐读小男孩的话。
3.A、(出示最后2节)
指名读
● 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心情怎样?
● 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平静。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 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B、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相机板书: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四、总结深化
1.过渡: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出示)
2.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
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行安全教育
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个地方容易出安全事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不能随便坐上陌生人的车去兜风?
请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不能随便坐上陌生人的车,防止被拐卖
六、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帮助
防被拐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