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满分作文选
让心灵作主
●浙江一考生
(高考评卷得分:48+9=57分)
心灵是人类灵魂的记存地,是人类情感的源泉,是铸造个性的熔炉;心灵是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浮存;是灯塔,在迷航时它为你指引。
于是,当贝多芬双耳失聪时,他用心灵去触摸琴键,奏出了震撼人心的《第五交响曲》;当奥黛丽·赫本用善良的心灵去温暖穷苦人的单薄的躯体时,她的形象也就更完美,更光彩照人了,她的名字就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是的,既然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又何不让心灵作主呢?
登山者心灵深处翻江倒海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走出了困境。当你碰上生死抉择,请让心灵作主时,正如于谦的《石灰吟》所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正因为心灵深处始终坚定着信仰,才有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才有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才有了海伦·凯勒的成功。
当然,让心灵作主的前提是: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一颗搏动的充满爱的心灵。正因为这颗充满爱的心,才促使大学生张华跳入粪池救起老人;促使李时珍遍尝百草,涉足大江南北著就《本草纲目》;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端起笔杆子这把枪。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时常有十字路的出现,每个人常会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怎样选择?如何选择呢?
在这个纷纷攘攘的现代都市,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香车美女比比皆是,在心灵深处坚守一块处女地,干净的、无污染的,当你厌倦这繁华的都市生活时,可以在这儿呼吸空气。纯纯的,凉凉的,让你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顺应最纯的心,作出选择,不要让心灵背负沉重的十字架,终日不得安宁。
让心灵作主!如果你是苍鹰,就要搏击长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已;如果你是小草就要茁壮成长,为大地增添一丝新绿。
让心灵作主!世界才会因你而精彩,才会既有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又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潇洒,更有毛泽东的“不可沽名学霸王”豪情。
让心灵作主吧,精彩就在你的脚下!
(评点:取题形象,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文采。)
让选择呈现心灵的珍宝
●浙江一考生
(高考评卷得分:48+9=57分)
人生是由选择而交织而成的经纬网,是由选择来按码的天平,孤独与互助,自卑与自尊,听从与自主,懦弱与坚毅„„一切都在选择中交锋,又在心灵的选择中尘埃落定。
因为友情,心灵选择了互助。记得约翰·堂恩在《钟为谁鸣》中写到:“谁也不可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踞,每个人就似一块泥土联系而成整座岛屿,如果一块泥被大海冲去,欧洲就会缺失一隅,这就如整座海峡,也如同朋友与你自己。”友情让心灵选择了彼此的互助,于是有了“李致新、王海峰协力登遍七大洲高峰”的伟绩。
因为骄傲,心灵选择了自尊。手捧着三毛的《西风不相识》感慨万千。在不相识的国度里,面临着异国人对中国异样的眼光,在“用自由换取一对美国夫妇的养女之位而得富贵”与“保存中国人自尊”的选择前,三毛选择了自尊,这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的选择,是一种“视富贵如粪土”的民族魂的选择。是的,因为有着龙的传人的骄傲,心灵选择了自尊„„
因为个性的独立,我们心灵选择了自主。个性的独立是心灵选择自主的窗纱而保留的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自主是你的空间,装饰它的是独立选择的心灵完美,记得99年,报纸惊爆一个15岁的少年横扫股市,赚得百万的新闻,这少年便是盖洛普首席顾问丁庭宇之子,他的成功正是由于父亲为培养其心灵选择的独立,放手让他用20万台币去尝试的成功。因为心灵选择了自主,才有了不畏前路迷濛的勇气„„
心灵的选择,往往拌随着割舍的无奈。也许因为你选择了诚信,而舍弃了既得的利益;也许因为你选择了道德,而舍弃了金灿灿的奖杯;也许因为你选择了规则,而舍弃了第一的宝座„„但是心灵的选择,让你在人生的道路口找到了正确的指向标,前面一定会是一条整饬的胜利之道。
仰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崇高;平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淡泊;俯视心灵的选择,你会发现真善美的全貌。
于是,心灵在黑暗中选择了黎明的破晓„„
于是,心灵在人生中选择了个体的价值„„
在心灵的选择中呈现心灵的珍宝„„
(评点:巧用释语,富有文采;入情入理,韵味清醇。)
他们都选择了明月
●浙江一考生
(高考评卷得分:50+10=60分)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中。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日,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于是他让一个心存恶念的人变得善良,在佛教看来,等于施了无量功德;小偷选择的明月,叫悔悟,由一个步入歪道的人重新变得正直,在佛教看来等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这种拥有明月光辉的心灵选择。孟子在生和义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正义的明月。俞伯牙在钟子期过世后选择了永不弹琴来纪念友人,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象征友谊的明月。孙犁在富贵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过清贫的生活以磨炼自己的文学艺术,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不断追求进取的明月。他们,都在心灵的天平上,选择了美好,选择了光辉。也因此,他们的选择成为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人的心灵。
试想我们正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她温柔、宁静的光华正笼罩着我们,连我们的心灵,都披戴上了祥和平静,甘愿无悔的纱衣„„那么,所有的金钱、地位、权利、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心中包孕了一轮明月,我们便已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
因此,在越来越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砖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做出正确的,对得起心灵和神明的选择。也许,这谈何容易。但在面临这种选择时,请想想老禅师,想想故事中的小偷,想想孟子„„他们或成千古佳话,或彪炳于世,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他们都极其富有。
(评点:意境高远,格调高雅,随意写来,文似天成。)
出仕与入仕
(钓台隐韵 外一篇)
●浙江一考生
(高考评卷得分:46+9=55分)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抑或是天气的缘由,朱元思笔下的富春山水都是云雾缭绕,而铺在江面上散不开的水气,更是增添了富春山水的不羁底蕴,严光,字子陵,相传为东汉光武帝同窗学友,才高学富,光武帝爱其才,一统江山后曾数度邀其出山,治理天下,终不就„„
一念未毕,严子陵钓台倏忽间已跃入眼帘,只是郁达夫笔下的孤静颓废却早已被嘈杂的人声所打破,严公定然不曾想到,他的隐庐如今却成了一处熙攘的旅游胜地。
沿蜿蜓的山路攀援而上,两旁多是些断碣石碑,其文漫灭,而放眼近在咫尺的东西两钓台,却是满目的苍松翠竹,荫翳蔽日。严老先生成功地逃避了政治,最终却是现实的政治造就了他后世的隐名,严公这种不为功利所动的事迹与精神,长期以来被社会传为美谈并受到推重,许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以这种精神作为在浊世中保持自我品性的精神武器。
围绕着入仕与出仕,知识分子体现了不同的风格。能出仕则独善其身,入仕则兼济天下的强烈思想冲突中,西周的吕尚(姜子牙)选择了后者,其闻说周文王求贤若渴,便垂钓于渭水之滨,自谓“愿者上钩”,终被文王所赏识,此后,姜子牙便时时向周公提献自己富国强兵之策,最终使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逐渐胜过了殷纣,为后来的武王伐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年逾古稀的姜子牙,用自己的余热,安帮定国,赢得了后世人们无比的爱戴。
我无意贬低严公,所谓时势造英雄。严公的时代,或许有着众多的历史与社会原因,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后者能在国家与民族的危险之际,挺身而出,不失大丈夫之本色„„我在钓台迷濛的山水中,品出严公些许明哲保身的味道来„„ 因为年轻,所以太多的幢憬迷恋、惆怅感伤;因为年轻,所以太多的狂傲自负、浮踪迷惘„„入仕与出仕,孰是孰非,亦非吾辈所能评述的,懵懵懂懂上得钓台山来,却欲将满腔思绪都投入滚滚江中。雨,轻柔地漂洒着,所乘的小舟凭借娴熟的舟技,在富春江急集的漩涡里悠然左右,不觉江流浩荡中,已是天山共色。(点评:格调高雅,文笔老到。但文气不够畅通。)
第二篇:2013年江西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2013年江西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7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今年看似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道考题,出题者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来做评价,讲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但出题者显然是转了一个弯,他并没有让你评价所怕的对象——奥数、英文、周树人,而是让你就“怕”与“不怕”展开感想和思考。这样,作文实质上还是由具体的事件让学生上升到生活中的普遍性的道理上来思考。
先说说中学生为什么会怕——奥数、英文、周树人。
首先说奥数。国际上有奥数比赛,也许外国人并没有怎么当回事,而我们中国人因为历来有讳忌别人说我们“病夫”“弱智”的口实,所以向来重视各种比赛,尤其是国际上的比赛,——我们可以不管全民身体素有多差,但奥运会一定要多拿金牌;我们可以不管全民的文艺素养有多低下,但钢琴比赛、歌剧大赛一定要出现朗朗、李云迪和戴玉强、廖昌永等样人;甚至我们可以不管文化保护得如何如何,但我们的“申遗”一定要多。因此,有国际奥数比赛,中国的孩子的聪明劲就必须得显露出来。所以全中国的中学生就得学奥数,学好奥数就可以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甚至保送上重点大学,问题是中国这些年获得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金牌没少往回拿,可是风云消散过后,并没听说他们后来发明创造什么。不过后遗症显然出来了,那就是奥数似乎是理科思维、聪明或是能上名牌大学的代名词了,于是普天之下莫非奥数。这样,对于那些不喜欢奥数的同学而言,自然是怕之又怕了。
再说,英文。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学习一门外语甚于学习本国语言的。其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英文也是晋级食禄的台阶,中考要考,高考要考,大学“四级”、“六级”要考,研究生要考,出国更要考。所以,作为中国的孩子其学英文苦不堪言的情状就可想而知了,说起“英文”就不是一个“怕”字了得的事。
说起怕“周树人”,这恐怕是出题者有些落伍了。因为现今的初高中教材中“周树人”已经删得没几篇了。前些年确实有“怕”的现象,鲁迅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晦涩难懂,再加上有些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就使得一些中学生怕“周树人”,其实,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就今天而论,“周树人”也可以代指传统语言教学,学生确有“怕”的现象。
从客观上分析这些“怕”的对象,并不是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这只是帮助我们明确一些问题。而本材料要论述的重点应是“‘怕’与‘不怕’”的主观态度。其实,不光是奥数、英文、周树人,对于任何一个科目来说,都有其对其“怕”与“不怕”的学生;而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也都有其“怕”与“不怕”的科目。“怕”与“不怕”总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可能有些喜欢挑战的学生正因为有此“三怕”而喜欢它们呢?因为叫别人“怕”的东西正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所以,写作此文,考生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考“奥数、英文、周树人”,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是在一定时期内都无法撼动的。这正如世界上的许多事一样,它不因我们个人的“喜欢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而存在,“喜欢 1
与不喜欢”“怕与不怕”,这只是我们个人的思想态度而已,外界客观改变不了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来改变它。
(一)《为学》中有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套用这样的说法我们来问自己:学习有难易乎?怕之,则易者亦难矣;不怕,则难者亦易矣。喜欢,则难者亦易矣;不喜欢,则易者亦难矣。“怕”与“不怕”不在难易,而在态度。
(二)有些人因为距离而密切,有些物因为可怕而喜欢,有些事因为繁难而接近。因为距离,我们想拉近彼此;因为可怕,我们想战胜畏惧;因为繁难,我们想迎接挑战。因此,“怕”是“不怕”的开始,“不喜欢”是“喜欢”的前缘。
满分作文:
“树人”需要鲁迅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名师点评】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了‚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周树人‛,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文章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层面上论及‚怕周树人‛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
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最后又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难易相生,怕与不怕相生
道学学派的鼻祖老子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几千年前的老子就道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有时,怕与不怕就像天平的两端,你起他就落,你落他便起。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流行语,一定有其根源。
何为畏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畏惧是当一个人没有能力解决某一事物时产生的恐惧、退缩的情绪。”
在此,我便暂且以“怕奥数”为例来说明吧!众所周知,奥数是一门十分难的学问,特别是文科生,更想对其敬而远之。我们可以把“奥数”理解为“深奥的数学”,对一般人而
言,深奥的数学往往超出其承受范围,所以,同学们会对奥数产生畏惧感,怕触碰奥数;然而,俗话说“跳一跳,摸得到”,对于一些智商较高的同学,他们有能力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于是乎,他们对于奥数的喜爱便胜于害怕。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是如此,大多数的中学生智力相当,却还会出现害怕与不怕的区别。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并不是一个数学天才,然而他有一颗强大的心,面对数学问题,他从不退缩、不逃避,反而选择直面难题、认真钻研,体味其中的乐趣。于是,他强了,畏惧便弱了,他对数学的喜爱也就多了一分。最终,他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徐志摩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怕与不怕,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只有当你鼓起勇气,鉴定你那颗追求向上的心,直面问题,你的喜爱便会战胜畏惧,你便会攀上高峰。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用。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相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两个层面各有侧重,前者侧重思维能力,后者侧重思想心态。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引用或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我想和您同行
尊敬的鲁迅先生:
你好!
风停,雨静。穿过时光隧道,我终于见到了您。我真的想和您同行,我有很多话想跟您说,请容许我慢慢道来。
近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文,三怕周您。我就觉得很奇怪。他们怕奥数怕英文,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很困惑:他们为什么要怕您呢?莫非是因为您的文字太尖锐,他们不喜欢您直刺现实的文字?尖锐一点不好吗?我不懂,真的不懂。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很喜欢您,喜欢您冷峻的文字,喜欢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喜欢您“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语一词,铿锵有力。我喜欢您的率直与坦然。
如今的社会,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似乎在减少,这个世界需要像你一样正直的人啊!我想和您同行,一起直面人生!我需要您做我坚强的后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听说有些地方的教材禁止选您的文章。知道这个消息,我是多么愤怒啊。那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入选教材,难道是因为中学生怕您吗?您的文章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啊,也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不过呢,您也不要难过,其实您有很多“铁杆粉丝”的,比如我,嘻嘻„„我没有骗您哦!还有呢,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喜欢您的作品呢!您的文字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间。
还有啊,我十分敬佩您那种针砭时弊、勇于解剖的精神。您为了唤醒人们麻木的心灵,毅然放弃学医,走上了文学之路。我想当时肯定没有几个像您这样有勇气有魄力的人吧!不过,我坚信:您那尖锐冷峻的文字一定唤醒了不少国人。在那个昏暗的年代,有您真好!我愿与您同行,倚笔走天涯!
对了,偷偷告诉您一个小秘密哦。其实呢,我也很喜欢文学,我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作家,像您一样。我很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地写点东西。我都写了几千篇日记了,也是记录一些时事的。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要把它们编成书,您千万不要笑话哦!
呀,糟了,快下课了。我得先遛了„„拜拜。
此致
敬礼
您的“粉丝”
2013年6月7日
【名师点评】文章有三忌:忌庸、忌陋、忌袭。本文作者围绕题意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在阅卷现场瞬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作者多用短句,叙事风格直白,语言浅显清新,如叙家常,还略带调皮,符合书信体和高中生的性格特征,相较于那些板着脸孔来说教的文章,更舒展,更能让人容易接受。同时,文章联系现实进行论述,更显深刻。
第三篇: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温暖人间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温暖人间.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温暖人间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8-20
在茫茫的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对亲人的帮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持与关爱;对朋友的帮助是心有灵犀的默契和配合;对路人的帮助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一个搀扶。
帮助无处不在,它浸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持着我们的生命。文坛巨匠巴金曾说过:“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这个用《家》《春》《秋》等著作来慰籍苦难中又向着和平的人们的人唯一的生活目标是帮助别人,不管是用充满爱意的文字,还是用实际的爱心行动,确实给在寒夜中的前行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一生都为帮助别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爱,就像巴金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中。而“帮助”也成为人们前进的灯塔,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并让温暖这颗火种撒满人间,点燃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
帮助同时是互助,只有相互才会更加长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也会把钱捐给辍学的儿童后所说的那样:“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向每一个处于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手,这个世界才会成为爱的海洋。
不知道丛飞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断的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是怀着失望和无奈死去的。受到帮助的人丝毫没有感谢之心,反而用所谓的“怕丛飞丢面子”而拒绝去探望重病中的丛飞。人心冷漠至此实在是社会的悲哀。当他们拿到那一笔笔捐款,他们的心难道没有一丝颤动,他们的灵魂难道没有受到一次次强有力的撞击,让自己被麻醉的神经变的清醒从而学会感恩吗?
但愿这种让“壮士扼腕”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我们永远也不愿看到丛飞眼角那滴英雄泪。林清玄曾说过:“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的心灵最单纯最明亮的底色。是帮助,为饥寒交迫的人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是帮助,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在黑暗袭时孤苦无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让我们尽情吞吐这种生命的氧分,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人间依然温暖如春。
第四篇: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多角度的选择。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 1 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 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 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 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 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 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 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 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 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 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 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 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 2 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 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 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 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 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 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 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 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 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 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3 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 驾驭能力。这 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 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 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 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 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 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可谓精彩。
神秘地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yaMrp6xEGO5c
第五篇: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选载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选载【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海南】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寸长。但是把它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多长。
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够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意抽取了18名学生,并把名单交给了班任,并说,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学生。由于班主任对这18名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
这些材料启发我们,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今年的新材料作文在最后一句话中有明确的提示,即“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所给的三个材料中,第一个材料指出了环境对人才成长有不同的作用,即宽松的环境可以促使一个人成长,受到约束的环境可能会阻碍一个人的成功。但环境并不是决定因素,所以我们也可写“环境并非决定因素”这个话题。第二个材料则从“狼”的身上,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表明人要善于利用环境发展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个材料则说明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赏识。即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信念、给予鼓励,心理暗示和环境一样会影响人生。实质上心理暗示也是一种环境。同样,从这个角度讲,可以写“成功的条件”、“教育的方法”“如何成长”等。三个材料归纳起来其实就是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
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依此作为本次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它限定了写作范围就是人才成长,这正是材料作文开放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构成整个材料的三个小故事,又把主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让考生有话可说并言之有物,不至于让考生无的放矢无从下笔。换言之,也就是整篇作文必须在“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句话的统摄之下,同时,“这个规律”的具体内容隐含在材料之中——即三个小故事传达出的哲理。三个材料都十分贴近生活,考生可以从任意一个材料切入并联系其他两则材料,引发对人才成长的思考。
这三则材料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让人不仅考虑人和环境的关系,更要考虑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自我认定与环境的和谐,以及自我的规划和发展问题。三则材料分别可以从“成功与环境的关系”、“人要善于利用环境发展自我”等方面入手。
佳作展示:
逆流而上,心之所向
朱韶一
不论是孟子的主张的“性善论”,还是荀子提倡的“性恶论”,都认为环境对人的成长是有极大影响的:孟子说人性本善,但还需要环境的影响,将“仁”扩充以至于“天下归仁”;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环境的教化使人由恶善。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时刻要接收来自环境中四面八方的信息,并且对信息作出反应,这样环境对人的影响就藏于点滴之间,是潜移默化的。
环境引导人的发展方向。时代造就英雄,历史上许多战乱年代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杰。兵荒马乱的春秋时期,孕育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繁荣的之治,奠定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时,民族英雄毅然崛起,毛泽东,周恩来,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发展的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境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我国有许多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等等,这是因为人们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了相同的心理,性格。昔者孟母三迁,不就是想给孟子找到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利其发展么?怪不得孟子深知环境的重要,是他切身体会得来的。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关键在于人对环境的态度。有的人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却不利用环境,反而阻碍了自身发展。例如最近几年社会上十分焦点的“富二代”,富二代中不乏有成功知识型,但仍有不少的“富二代”们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很多学业未完成,大多家业都破产了。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环境,但富裕的环境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他们终日挥霍,骄奢淫逸,他们的未来可想而知,挥霍完家产之后,他们将无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相反,有许多人家庭贫困,他们不因贫困而放弃志向,不被贫困所羁绊,抱着远大的志向,一步步走向成功。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成功者:李密“孤苦伶仃”地度过童年,坚韧的成长,成为一代文学宗师;朱元璋出身乞丐,奋斗不息,成为天之娇子;梵高家境贫困,却用生命渲染出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画《向日葵》„„此时恶劣的环境以不再成为羁绊,他们冲开环境的束缚看到了光明。
我们没有良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去适应环境,并且不断改造自我,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总会成功。
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作环境的主人。
习作点评:
材料作文的关键在于能抓住材料的核心恰当立意。这篇作文,小作者能对材料认真分析,深入领会,提炼出”适应环境”的主题。行文由浅入深,先谈环境对人的影响,再论人应突破环境束缚,成就自我人生。论证时,论据充分,方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不失为考场佳作。
【上海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点评】:这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度,反映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做事不能过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第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第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可以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环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譬如现在我国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部分渔民采用不科学的捕鱼方式等,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也应该从中国古已有之的不用密网捕鱼的做法中得到借鉴。此外,这道作文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同是它也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善于放弃,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多。佳作展示:
放弃的智慧
曹仰止
如今,每每提到智慧,总会与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画上等号,似乎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也许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太多人懂得了坚持的奥妙,却忽略了放弃,这种同样深邃的智慧。
自古逢秋悲寂寥,眼看着一树绿叶转为枯黄,似折翼之蝶一般不舍地落下,空留一树孤寂,都会略感悲伤的吧,殊不知,放弃的智慧也就由此而现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同样的,树叶也是如此,化作养料供给母体,以度过严冬,同时自身的脱落也减轻了树身供养的负担,这是树的放弃,换来的却是年年一树的繁华。
同样的,丹麦人在捕鱼时总会用一把尺子量量鱼身,若是鱼太小就会放回池中,也许他们的学识没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却完美的诠释了“数罟不
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的道理,因为他们懂得,有时候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是为自己在积攒未来,积攒成功。可我们某些中国人,却是照旧捕小鱼,砍小树,像灭害虫一样对珍稀动物赶尽杀绝,把中国文化的劝诫不知抛到了哪里,连植物也不如,他们不懂得放弃的智慧,于是失败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然而也有很多的人,看到了放弃背后的光芒,于是得以铭记于众人心中。陶渊明,为官十三年,怀抱大济苍生之愿,曾也是豪情万丈,意气风发,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成为一介平民,换来的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安逸;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欣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悠然啊!放弃换来的快乐,有时甚至堪比成功时的那份喜悦。
也许你会觉得陶渊明是小人之见,是问了逃避才辞官归隐,不能称之为智慧,那我想说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放弃自己的快乐,换得天下的安定,一片忠心暂且不谈,这种想法做法,绝非小人之见吧?一代英才的胸襟,正是由这种大公无私的放弃而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在放弃的智慧中,包含着人性的升华,那种真善美的光辉,足以换得流芳百世。
当然了,坚持的重要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只是一味的追求坚持不懈,无论对错或是走的那条路是否适合自己,都只心念坚持,那只会让你明白物极必反是怎么一回事。有时候放弃是半途而废的失败,但有时候,放弃是为自己留条后路,是为了追求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为了铺就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更是鸿鹄之志的体现,而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也很需要这种适时的放弃。
《佛经》上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是啊,也许舍的是与同学游戏的欢声笑语,得的是挑灯夜读后的优异成绩;也许是舍的是公司高官厚禄的优待,得的是与家人团聚的欢乐;也许舍得是眼前之利,得的是前景无量,无论是怎样的舍与得,终是蕴藏了无尽的智慧,亦是放弃的智慧。
时光的年轮缓缓转动,我们一次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次次选择与放弃,也一次次更加深刻的体会放弃,这种智慧足够我们用一生回味,用一生诠释,用一生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