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心理学心理理论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期中论文读后感
心理理论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读后感
前言:
前两周被要求阅读《心理理论的脑功能成像》,我花了一周时间来翻译和解释专业词汇,此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心理理论”以及当我们进行心理理论时,我们的大脑哪些部位会产生反应。开头的一句话解释了何为心里理论——我们的能力能够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独立的精神状态,比如信念和欲望,被称为―心理理论‖。(1)文章解释了何为心理理论机制和心智化能力,研究者告诉我们在产生心理理论或心智化能力时,大脑的三个功能区会有反应,分别是前旁扣带回皮层、颞上沟和双侧颞极。文章中显示,研究者们运用了神经影像学的方法来证实这三个脑区域确实与人类的心智化能力有强烈的联系,而且详细的表达了每一个区域的确切作用,神经影像在确定精确的包括组成网络和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的神经基质的功能中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1)而且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两件事,其一是杏仁核(Baron-Cohen)与眶额皮层(Baron-Cohen,Ring)是否参与心智化能力的活动目前尚不能确定,另一个是心智化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解释出孤独症和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原因。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人的所想和所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关于心理理论的解释最早出现在Premark 和 Woodruff(1978)对―黑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这一问题的探究(2),而这两位研究者将心理理论定义为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一种能力。当然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这样的解释有点单薄。于是我翻阅了一些中文的文献和资料,然后在这些论文中找到了较详细的解释。广义上是关于心理的各种知识,狭义上是指一种抽象的、连贯的、可解释因果关系的系统(2)。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理解他人的新信念、目标、意图及情感等与自身有所区别;二是能够察觉和推测这些具体区别是什么,即认识他认识图和思想的(3)。想拥有心理理论首先要有完备的知识系统,即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皮亚杰),然后才能对他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理解和推测,并根据这一点对他人行为的前因后果作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包含了情商和智商等等,被认为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一种关键能力,常常被称为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而这种社会智力恰恰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神经影像学的研究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神经影像学的原理来深入研究心理理论的产生,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兴起,心理理论开始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结合起来。
第一个研究是关于旁扣带回皮层前部的研究,运用的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给被试服用或注射示踪同位素,同位素放出来的正电子和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产生r-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可得到同位素的分布。PET可用来测量大脑的各种活动,包括葡萄糖代谢,耗氧量,血流量等等。但是他也有局限性a.实验模式选择余地较小。b.虽然PET基本上属于无创伤技术,但仍受放射性物质的限制。c.系统造价高。)来扫描被实验者的大脑在进行实验时是和中表现情况。Gallagher(4)使用了一个拥有竞争性的比赛: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进行“石头、剪刀、布”。第一种条件是让被试相信他们是与实验者在比赛,在这种“故意的姿态”(5)下,他们把计算机系统看作是一个代理人,把输赢归因于自己的信念或是目标;第二种条件是让被试相信他们是在与一个预先设定的拥有原则和策略的计算机程序,所以被试不会把这个对手当成代理人而是机器;第三种条件是被试在与一个产生随机系列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游戏,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控制力很弱。事实上前两种条件被试者都只是对抗着一个随机的计算机序列,而不同的是他们的态度或“立场”,第三个条件也只是对抗着已知的计算机。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两边的旁扣带回皮层前部才会有明显的激活。
第二个研究是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磁共振信号与血流中含氧有关,测量脑活动时脑内各处血流含氧量的变化可反映相应神经细胞活动的变化。fMRI结合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通过检测血流进入人脑细胞的磁场变化而实现脑功能成像,它能给出更精确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优点:a..信号直接来自脑组织功能性的变化,故无创性。b.可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的图像。c.空间分辨率非常高。d.有大量成像参数供实验者自有控制,以实现特定效果的扫描)同样来来研究旁扣带回皮层前部,McCabe(6)给志愿者们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标准的两人“信任和互惠”的游戏,有金钱奖励,既有人性又有电脑动势。第一种情况是两人合作的被试组在和一个人进行对抗,第二种情况是两人合作的被试组在和一个计算机系统进行对抗,在第一种情况下,用fMRI技术进行观测是,发现旁扣
带回皮层前部有激活现象,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激活现象的出现。
这两个实验研究均表明了不论现实情况如何,只要让被试了解到到他们是在和人而不是和机器进行对抗和交流的时候,被试往往运用心理理论来揣测对手的心理状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旁扣带回皮层前部会被激活,这两个实验研究说明,旁扣带回皮层前部与心理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研究主要说明了颞上沟(STS)的作用,运用功能成像的技术,我们能够观察到除了旁扣带回皮层前部,还有两个地区,分别是颞上沟和双侧颞极,他们同样在研究心理理论的研究下被激活了。文章说,这两个区域也许只是参与和辅助了心智化能力,但是并不是主要的心智化能力区域,并且对于颞上沟的准确定位尚不明确。经过研究Narumoto(7)发现,颞上沟的脑部区域也许与社会认知有关,并且颞上沟的刺激是关于另一个个体的行为和意图的信息。神经成像、电生理学和单细胞记录的研究结果共同揭示了在颞上沟存在最原始的社会认知分析的线索。根据这一观点,Frith(8)表明,颞上沟参与行为代理的检测、分析目标和结果的行为。Gallahuer(9)的研究结果,特别表明正确的颞上沟是涉及解释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是别的物理原因或他们的精神状态。这个想法得到了最近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社会判断研究。另一个是Winston(10)要求志愿者对视观察面孔和判断他们的可信性或年龄。他们发现当志愿者明确判断诚信度时,相对的颞上沟就会产生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活动意图检测从视觉线索中得来,这是一个关键的组件在决定是否信任一个人时。
第四个研究主要阐明了大脑有关功能成像的第三个区域,也是最后一个区域颞侧双极的作用,颞侧双极通常与灵长类动物识别脸部和物体有关(11、12)。然而,人类的功能成像研究已经发现双侧颞极在协调与在视觉和听觉领域的更广泛承上启下的情景记忆检索的关系时会被激活。因此双侧颞极是活跃在回忆的熟悉的面孔和场景,识别熟悉的声音,情绪记忆检索和自传体记忆提取的时候。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双侧颞极是存储为个人语义和情景记忆的脑功能区。语义障碍的患者显示出双侧颞极的前部有明显的萎缩,尤其是左边的半边脑区域。随着这部分脑区域的进一步萎缩,这些患者失去的是所有知识,除了最简单、最具体的记忆以外,这样应该会导致特定的心理理论任务的困难。
第五个研究室表明杏仁核和眼眶额叶皮质也有可能在心智化时被激活(13),有人认为杏仁核可能扮演着开发或运行心理理论的角色中的一个。然而,在所有的功能性成像心理理论研究中,只有Baron-Cohen(14)发现了杏仁核的激活。在这项研究中,志愿者被要求从另一个人的眼神中阅读出心理或情绪状态。它是可行的,这一发现可能反映了杏仁核眼睛凝视信息[67]或识别情绪的行为的反应。有人建议,杏仁核自动响应社会的突出刺激。功能成像的社会认知研究(10)发现杏仁核的自动激活在回应不可靠的面孔,无论志愿者是不是独立的判断性别或明确的判断可信度。这是在和颞上沟作对比,那个是唯一的在明确判断可信度。快速和自动反应的杏仁社会突出的刺激可能是在心理理论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角色。认识到母亲的担心是孩子能否找出母亲害怕的原因的线索。这一观点可以解释心理理论障碍,出现在一个遭受了先天性左杏仁核病变的病人身上(15)。综上所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杏仁核可能在适当的心理理论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它可能不会参与心智化本身。Baron-Cohen和Ring(16)提出眼窝前额皮层也属于一个心理理论回路的一部分并且提出该地区的损害会产生微妙的心理理论障碍,而不是完全失去心智化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眼眶额叶皮质中的增强活动(17),这是相对于左额极区而言的。没有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在这项研究中,所以解释的结果是有限的。在最近的一次神经成像研究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中(Berthoz,出版),眼眶额叶皮质被激活,在协调有意和无意(尴尬)违反社会规范时。作者认为眼眶额叶皮质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响应他人的厌恶感,尤其是别人的愤怒。因此,尽管眼窝眼眶额叶皮质似乎是形成对违反社会规范和社会刺激而产生反应的脑区,但是它不太可能直接负责心理理论的活动。
讨论
以我们现在的心理理论机制,我们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脑损伤患者为被试者的,另一类是以健康的成人为被实验者的。而这些研究对象大多是成人,于是儿童这一方面的心理理论的研究我们还有所缺失,儿童不同于成人,更不能与小成人划等号,因为儿童和成人的大脑结构上存在差异,简单的将成人的理论推于儿童身上是不恰当和不准确的。不仅如此,心理理论的作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只使用成人做被试很难研究动态变化。所有儿童被试的心理理论脑成像研究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18)。也许这样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症儿童的发展差异和他们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也许真的就如原文作者所说,我们能够治疗自闭症儿童。
在已经知道这么多心理理论的条件之后,我们已经能够了解到心理理论是能够被调节的和影响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是的大脑的相应部位做出反应,但是我们能否人为地控制或者引导这些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几个设想:
第一个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种脑功能成像运用至生活中,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小孩子们学习新的知识,教会小孩子们接触他人和理解他人,帮助我你们建立有效的社会道德和社会生活机制。如果科技够先进,我们是不是发明一种仪器,让老师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人际交流方面有缺陷,了解学生的脑部发育情况。之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改善我们的教育质量。当然这种方法可能耗资过于巨大或者不切实际,并且影响学生的隐私。
第二个我们是不是可以警察审讯犯人的时候,能够运用功能成像技术去甄别哪个人是犯罪嫌疑人,哪个人在说谎或者哪个人在做假的证供。如果有人从事某方面特殊的职业例如保安、警官、间谍等等,他们就能利用这项技术去直接判断对方是否提前知道些什么,或者他不是在说谎。当然这个设想太科幻片化了,不是我们主要讨论的题目。
第三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这门技术去治疗有自闭症的孩子和EQ、IQ相对较低的孩子。我们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到他们究竟是大脑的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这样我们就能直接对症下药或者及时手术,去挽救这些孩子们。例如:在眼球运动空间记忆任务和视觉引导眼球任务的BOLD功能磁共振检查时,结果表明在空间记忆任务中,孤独症患者北侧前额皮质区和扣带回后部皮质区与健康者比较激活区显著减小,而其他脑功能区包括视觉皮质区、扣带回前部、倒也、基底节、丘脑和小脑半球激活程度未见减小。在慧姐应到眼动任务中,孤独症患者的脑功能区的激活也未见减小。这提示孤独症患者的认知缺陷可能由于新皮质桐庐异常所致。(19)
总结
总之功能性成像的技术在现在的心理学领域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就如上文所讲的,这些功能呈现技术都相对而言仍有不足,单一的使用其中的一个功能成像技术是达不到完整的资料和结果的,我们应该将几个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运用于更广大的领域范围。功能成像技术在未来的时间中,一定会在脑部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于人类心理理论的解答和对于某些特殊疾病的治疗还学要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做进一步探究和深入。一达到真真正正的改变人类的遗传方式,取缔掉某些疾病,以帮助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索引:
1、《“心理理论”的功能成像》, Helen L.Gallagher and Christopher D.Frith,02.20032、百度百科
3、《心理理论的脑功能成像研究》,方卓,胡治国,张学新,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6 No.3 20084、Gallahuer,H.L.et al。(2002)成像故意的立场。杂志16,814 – 8215、Dennett,D.C.(1996年)类型的头脑,基本书
6、McCabe,k,(2001)功能成像研究的合作在两人相互交换。Proc专科,科学,美国的,a.982318、Frith,,美国(1999)相互作用的思想——一个生物学基础,科学286 – 16959、Gallahuer,H.L.,(2000)阅读思想在漫画和故事:一个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心理理论‖在语言和非语言的任务,神经38,1128311、Grezes,j,(1998)自上而下的战略影响的感知的人类生物运动:宠物的调查。Cogn。Neuropsychol.***3、Borthers,(1990):一个项目的社会大脑行为和神经生理学为集成灵长类动物在一个新的领域。《概念》1、2729816、Baron-Cohen.S和Ring.H,(1994)心智化系统的模型: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观点。起源的理解思维(米切尔,P。路易斯,c.译),页18364918、刘岩,张蔚,陈晶,高艳霞,王益文,心理理论的神经机制: 来自脑成像的证据,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nce,2007,30(3),763-76519、叶滨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及其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