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定稿)
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
[摘要]: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协同论对灵感和直觉的复杂心理现象作新的阐释,揭示灵感和直觉是创新思维主体心理的协同机制,分析了灵感和直觉活动中所发生的协同关系,指出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的意义。
[关键词]:灵感 直觉 协同论 心理 阐释 意义
灵感和直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定论。然而灵感和直觉无论在科学理论的创立,科技创新,文学艺术的创作,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决策,乃至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他的解释涉及到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美学等众多学科领域。无知是通向迷信和唯心主义泥沼的途径,事实上在灵感和直觉问题上陷进的确很容易受到唯心主义的干扰。本文试图从系统科学的协同论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作出新的阐释,以达到在认识论和心理学领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目的,进一步探索创新思维的规律。
协同论是二十世纪后期创建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系统内部不同层次、要素发生非线性的相干作用,随机涨落,各自的自由度受到整体的约束机制的控制,发生自组织的协同效应,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激光现象就是系统自组织性的经典范例,其功能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笔者通过比较研究,意识到灵感和直觉的心理活动也同样遵循协同论所揭示的规律。由于思维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巨系统,思维的突变即创造性思维的发生远比自然界的物理系统、生理系统的突变更复杂得多,它即要受到思维的物质载体大脑的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人的社会活动、心理活动、思维活动规律的制约,因此对思维的突变的解释我们必须综合运用系统科学、协同论、社会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系统的协同科学,以其高度的思辩性和综合性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一、灵感和直觉是创新思维主体心理的协同机制
从创新思维学角度看问题,创新思维的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主客观多要素之间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其活动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过程,其间直觉和灵感发挥了协同的作用。创新思维基本上经过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思维主体根据自身的经验水平,在思维定势的作用下,对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筛选、配置、组合,力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第二阶段,思维主体突破思维定势,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突变和飞跃。具体缝隙分析如下:
其一,选择作用。灵感思维的发生和发展,它的创新和突破,都离不开选择。可以说,选择是灵感思维创造性功能的灵魂,从灵感思维题目的选定,到灵感思维创造性功能的实现;从旧思维模式的打破,到新的思维模式的建构;从灵感思维功能的发挥,到新的思维成果的检验,选择性功能始终贯穿整个灵感思维过程。要说明灵感和直觉的选择性作用是比较复杂的,这里抓住启迪环节来说明。
启迪是引起创新思维突变的环节,它的发生必须有启迪物的“原型”。“原型”是信息载体,信息是随机的,信息的启发性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受主体选择的控制,启发信息是一个重要的序参量,其序度如何,即优化度,适度如何,十分重要。所谓序度,优化度、适度就上启发信息与思维主体已经储备的信息的关系如何,能否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对启发信息的序度把握正是灵感和直觉的选择功能,灵感和直觉能够在大量的外部信息中选择到序度高的启发信息。
其二,灵感和直觉的组织作用。创造思维是高级的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自组织性越强,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反之亦然。系统是靠系统反馈,自我调适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的。
创新思维是信息重组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借用一句格式塔心理学的话说,就是打破和改造旧的格式塔,而发现和建立新的格式塔,它比逻辑思维要复杂得多,逻辑思维的思维规则起到了组织作用,而创新思维是没有预成的规则的,它要突破思维定势,对巨大的信息流进行筛选,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关系做出判断,进行新的组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原有的思维“图式”进行解构。主体已掌握的信息就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就是有组织的,人的思维也是有“图式”或“格局”的。认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问题要素的初始组织性越好,进行重新组织的难度就越大。可以这样设想,按照组织程度排序,知觉组织性较低,记忆表象组织性较高,逻辑思维等的组织性最高,这可能是逻辑思维领域难以创新的原因之
一。想象表象不好排序,因为想象表象的组织性是灵活的,它对各种信息可以任意组合,这也可能是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的原因,想象活动是受灵感支配的。
其三,灵感和直觉的协同作用,创新思维是系统的突变,要实现这一突变必须使相关的信息流集聚,甚至要求汇成激光式的信息流才能使创新思维重新迸发出来。“协同”在脑神经系统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在对思维能量的控制。大脑是物质的,遵循物质和能量平衡的定律。思维的能量是通过消耗物质转化的,是有限的,因此思维活动首先要遵循节约能量的规律,可以这样说灵感和思维能力是生物进化中逐步培育起来是一种能力。从美学上来讲,人不欣赏过于复杂的造型,因为它耗费人太多的心理能量。
“协同”在心理系统层次上,表现在对心理的控制。心理系统大于思维系统。心理系统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情感和意志一方面是思维的动力系统,生命的需要是认识活动的目的,情感和意志的力量还可以维系思维的强度。但是,情感和意志也消耗人的能量,人是兴趣和注意力过于分散是对能量的浪费。这都需要加以控制。
协同在思维层次上就是组织性。根据协同学的理论,系统的稳定性总是受到两类变量的影响。一类变量叫快变量。,另一类变量叫慢变量。快变量衰减得快,对系统从稳定到非稳定的过渡影响不大,慢变量衰减得慢,并且表现为临界无阻尼,所以在系统从稳定态到非稳定态过渡中起了决定作用。协同论所描述的系统突变的方式在思维过程中有明显表现。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独特性的观念是统计上出现几率小的那些观念。一个观念被提到的机会越少,说明产生这种观念的主体的独特性越高。独特性最高的人会想到别人都想不到的观念。创造性和独特性有所不同,创造性的观念不仅要有独特性,还要具备有用性(即适应一定的目的和情境的需要)。人在思考问题时,最先想到的都是一些熟悉的观念,然后才会想到不寻常的观念。熟悉的观念会以较快的速度在心理上出现,而独特的观念则来的较慢。出现最多的是那些糟糕的观念。出现几率较高的观念、熟悉的观念和糟糕的观念就是一些快驰豫参量,出现几率低的,慢的创新观念就是慢驰豫变量。思维的突变是复杂的过程,要经过一些“试错”的阶段,所以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常常采用选择性搜索策略,也称启发式,即运用已有信息缩小搜索空间,这种方法可能造成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如果恰恰是那些正确的问题解决途径被依据知识经验排除在考范围之外,那么就会使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但人们可以通过“反馈”,及时地发现错误。算法是系统的,穷尽的搜索式,而启发式搜索是选择性的。电脑就是采取“算法”的,其效率低下,功能要比人脑的功能低得多,尤其不能进行创新思维活动,人脑采取“启发式”,大大提高思维效率,这也是灵感的功能。
直觉和灵感具有先天和后天的两要素,后天的因素更重要。直觉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灵感也只能在显意识饱和诱导潜意识活动才能生发,而且灵感和直觉的作用方式选择、组织、协同也是可以意识和控制的。只要人们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个性,积累丰富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信息灵敏,思维活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式去考察问题,就能够培养和提高灵感和直觉的能力。
二、灵感和直觉活动中所发生的协同关系
第一,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的协同。其中客观要素:文化观念要素;符号、语言要素;
物质构成要素,是主体心理活动的条件和控制的因素。主观要素:作为心理基础的生理要素;心理因素:意志有强弱;情感有不同色调认知要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观念思维诸多因素。要是使这些众多的艺因素形成合理的结构,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主体长期的努力,人类的文化观念经常对心理的不同机能采取畸轻畸重的态度,比如康德美学否认意志功能在审美意识中的作用,而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在首先把意志功能引进审美意识中,又轻视理性的功能。格式塔美学强调知觉功能,皮亚杰心理学强调认知功能,但有相应地忽视非理性功能。这些观念大都不利于对灵感和直觉的把握。
第二,内部要素和外部因素的协同。内部信息的储存是主体长期活动积淀的产物,包括个体生活经验的积累,个体主动地选择并加以同化和改造的文化观念、多元化的知识。人脑储存的信息的总量是很大的,但也有限,由于主体的能动性不同,信息构成的结构有质的高低。这里的结构性与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结构,皮亚杰认知心理学的认知结构有联系也有区别,创新心理结构要比前两者范围更广,其活动方式也更复杂,是面向自然和社会开放的心理的自组织系统的动态的结构;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构成创新心理的外部因素:是个体之间得以交换心理能量和信息的社会场,人际的互动具有心理结构相互转换的优势,外部信息触发会诱导内部信息的改变,在这里主体自身的心理结构、思维定势,对新信息的敏感性,选择和建构的能力很重要。艺术创新是内外信息的有序度的结合。
第三,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协同。现代实验心理学通过对脑阈下的各种不同的潜意识信息的电反应(诱发电位)的测定证明,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潜意识是个浑沌的,活跃的神经区域,它既有原始的冲动,本能的欲望,又有个体感知经验的积淀,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形成创造的动力。显意识与潜意识融通律是反映大脑在思维过程中的那种自然的、高速的、和谐的、微观的意识间相互作用。
第四,逻辑与非逻辑互补律的协同。人类思维的发生,是大脑两半球相互关联协调作用的结果。拿音乐来说,左脑负责旋律,右脑则司节奏。因此,人脑好比两套不同类型的信息加工控制系统,它们相辅相成,紧密配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在右脑,音乐、图画、图形等感觉能力,几何学、空间能力以及综合化、整体化的非逻辑思维功能,都优越于左脑。思维实践表明,逻辑思维在论证、表述理论方面卓有戚效,但在发现理论中,则是非逻辑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适合于呈精确的、线型的因果必然关系的对象,而对于呈模糊的、非线型的、多变量的偶然关系的对象的把握则是非逻辑思维的天地,两者互补才能完全实现思维的功能。
第五,精确与模糊的协同。人们观察、认识和识别客观事物不仅表现为“非此即彼”,也表现为“亦此亦彼”,其衡量标准就是隶属度。隶属律作为反映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达到何种程度的规律,也是思维各个环节发展变化中的那种既精确又模糊的辩证关系。艺术思维在本质上是模糊的,但模糊之中也有精确,艺术也要符合数的比例的和谐。科学思维本质上是精确的,但精确中有模糊,确定性中有不确定性,精确与模糊思维是相互补充的。
第六,无序和有序的协同。当主体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进行多方位的联想仍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这样只好先将问题搁置下来,即显思维停止下来。但协同效应并没有就此停止,依靠潜思维为动力,实现意想不到的突破,获得思维成果。此时偶然的外因在质变过程中的发挥条件性的作用。因此思维目标的确定和相关信息流的集聚,甚至汇成激光式的信息流,才有利于思维的迸发,其原因就在这里。
第七,价值性与效率性的协同。创造思维的目标具有主观价值性。创造思维的目标也体现了个体的价值追求,个体的需要、兴趣、理想是思维的动力机制,在个体意向性活动中
体现出来。价值性虽然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是也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体的需要本身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无限序列,它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是在社会实践中从潜在逐步变成现实的。思维的客观效率性一方面指思维的主观性和客观现实性的统一,另一方面指思维的策略有救,能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信息达到思维势的跃迁。
三、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的意义
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是对系统科学的拓展。二十世纪四十年
代系统科学的创立是以高级的生命运动为基础的,以不同要素有组织的结构取得整体功能为理念,这可以视为西方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系统科学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密切相关,已经形成学科群,非平衡自组织理论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包括许多门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生命系统论、资源物理学、突变论等。各种非平衡自组织尽管背景和对象有很大差别,但他们都试图解决一个普遍性问题,即有序和无序相互转化的机制与条件问题。自组织理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复杂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要素和结构、部分和整体、稳态和动态、偶然和必然,无序和有序、渐进和突变的诸多辨证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在这些思想方法中蕴涵着许多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使困扰着这一复杂的心理现象现象的诸多问题得以理解,进一步表明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性,两者的异质同构,有助于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协同。
其次,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有助于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从广阔的文
化视野看问题,西方分析思维的方法必然要影响到心理学的研究,使他们把完整的心理对象肢解开来,突出某一属性,某一过程,某一功能,并把它绝对化。比如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动物,把对动物行为的观察、试验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把人的心理看成简单的为了生存而对环境的刺激反应;后来的格式塔他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比行为主义心理学有所进步,强调心理有内在的结构和图式,具有主体的能动性。而认知心理学比格式塔顶心理结构更复杂,后者只论及知性结构;而前者还包括理性的结构;与认知心理学侧重于认知活动不同,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对人的非理性的本能、需要的研究。综合西方心理学的几个大的流派,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心理学并未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心理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研究,也没有把个体心理系统放在人类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考察,具体分析人的心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的过程,没有揭示出心理结构的各要素的多向度的复合因果关系,而是片面强调心理的某一要素、某一功能,并把它绝对化,更严重的是把个人之弦绷得太紧,几乎绷断。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强调本能与文化的冲突,;马斯洛心理学则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的需要。心理学对个性的过分强调是与人类社会未来的整合发展趋势不协调的。西方心理学与西方人的心理失衡几乎具有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把协同论引进心理学,可以改善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使心理学的发展更适应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心理学更加规范和科学。
再次,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比较合理。这一新的阐释此可以澄清围
绕着这一现象的主观唯心主义迷雾,有助于进一步解释这一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哲学、美学、思维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发展人类的创新心理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它是使我们认识到灵感和直觉虽然有它们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但是只要我们创造令好的社会条件,培养完善的人格,健全合理的心理结构,通过主客观的多方面的努力,还是可以促成的。
参考文献:
[ 1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81.18.[2]许为民.自然辩证法新编[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23-56.[3]盛怀文,唐名祥.心理学[M].海南:年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67.[4 ]陈明.审美价值论[M].香港:香港联合商务中心出版委员会出版,2000.56.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年社科普及重点课题《当代科学研究的艺术之光》
New explanation talked about to the inspirationtogether with intuiti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a(Depart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Yiwu Zhejiang, 322000)
[The summary ]: Use doing the new explanation to the complicated psychological phenomenas of the inspiration and intuition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contemporary systematic science, announce the inspiration and intuition are subject psycholog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mechanism, analyse inspiration and that activity take place to in coordination with relation , point out to inspiration new meaning of explanation of theory together with intuiti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a intuition
[The keyword ]: Inspiration Intuition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theory Psychology Explanation Meaning
陈明(1958).女.浙江宁波人,汉族,哲学学士,副教授
工作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省义乌东州花园秋萍苑1-2-502室322000
联系电话:0579-5***899299
Email: mingchenkl@126.com
第二篇: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结合实践善于创新4.5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练习新人教版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一、选择题
1.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某个语句不通顺,我们可能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这说明()①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 ②直觉具有创新功能 ③直觉具有敏捷性 ④直觉具有猜测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的,这种觉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这说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具有敏捷性的特点。
2.直觉所作出的断定并不一定可靠。直觉只是觉得似乎是那样,关于为什么是那样尚未给出充分的理由。这一材料表明直觉具有的特征是()A.敏捷性 B.准确性 C.总体性 D.猜测性 答案:D 解析:知其然,但又给不出充分理由,只能是一种猜测,故正确答案为D项。A、C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不是直觉具有的特征,均应排除。
3.古时候,人们砍树全靠斧子,一天也砍不了几棵树。一天,鲁班爬山时不小心被带锯齿的小草划破了手。这件事启发了他,他照小草的样子用铁片打造了一把有齿的锯,用它伐树又快又省力。这个故事说明了()A.只要大胆设想、大胆地做,就会有所发明创造 B.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瞬间在人脑中产生的
C.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认识成果甚至是惊人的 D.鲁班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想象这一知识点,答题关键是要把握想象的内涵。A、B两项表述明显错误;鲁班发明了锯这一事例并不意味着鲁班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
4.人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想象出自己从没见过的海洋或大陆、月亮或火星上的形象,也可以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表象,如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形象。这说明()A.想象是凭空捏造的
B.想象的内容都是超脱现实的 C.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发进行的
D.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想象的认识。想象可以创造出本来没有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想象毫无根据,而是体现了想象思维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故A、B两项错误;想象可能是自发进行的,也可能是自觉进行的,故C项说法片面。D项符合题意。
5.灵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其特殊性体现在()①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常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 ②灵感是在某种具体目标的引导下,受到某种不期而至的机遇的启示而产生的 ③灵感往往导致人们对“百思难得其解”的问题有一种突然的感悟和理解 ④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进行积极的再加工、再组合
A.①② 答案:C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人们的直觉常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其判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描述思维的整个过程。这表明直觉具有的特征是()A.敏捷性 B.准确性 C.总体性 D.猜测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是对直觉具有敏捷性特征的叙述,故应选A项。7.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蝙蝠在黑暗中依靠自己具有的声呐系统来探测和识别目标,于是科学家根据已知的超声波导航的规律,大胆地向蝙蝠学习,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发明了探测空中目标的雷达。这主要是()A.对蝙蝠本能活动的模仿
B.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合理的科学的想象使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惊人发挥的表现 D.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形式的结果 答案:C 解析:人们向蝙蝠学习、模仿,发明了雷达,是人们大胆想象的结果。
8有一次肖邦养的一只小猫在他的钢琴键盘上跳来跳去,出现了一个跳跃的音符和许多轻快的碎音,这个现象点燃了肖邦灵感的火花,他由此创作了《F大调圆舞曲》的后半部分旋律。这是艺术家抓住突然闪现的灵感火花而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范例。人要抓住灵感,就应该()①抓住灵感状态的显现 ②有必要的知识积累和调查研究 ③摆脱思维的习惯性 ④富于幻想 ⑤在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中把握灵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A 解析:题目考查如何抓住灵感,把握灵感。④⑤是错误的,用排除法选A项。
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有一家销量很不错的缝纫机厂。可是战争的硝烟改变了一切,除军火外,包括服装在内的其他行业都处于半停滞状态。工程师出身的厂长杰克面临严峻考验。这位有超前思维的厂长预计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于是他当机立断,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然后大批量投入生产。战争结束后,这项发明果真备受青睐,伤残的人们纷纷抢购小轮椅。
(1)上述厂长的想象属于。
(2)结合材料说明想象在思维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答案:(1)有意想象
(2)①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思维创新的目标。针对战争导致服装行业不景气的状况,杰克决心着手研制残疾人必不可少的小轮椅。②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为思维创新开拓新的思路。杰克想象到战争可能会使大批士兵和百姓伤残,会导致小轮椅需求量大增,决定大批量投入生产小轮椅,最终取得成功。
10.上海市五年级的小学生方黎,在上体育课时发现,球场上只有一个篮球架,几十个学生投篮,一节课一个人只能投几次,其他时间只能站在一边看,同时,篮球架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学生需要。他想:能不能在一个篮球架上多加几个篮筐呢,能不能使篮球架上下升降呢?为此他绞尽脑汁。有一天,可调节高度的落地扇触发了他的灵感,经过试验,他发明了“多功能升降篮球架”。这项发明先后在上海《少年报》举办的“居里夫人杯竞赛”“上海市中小学小发明作品竞赛”“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奖。
方黎发明“多功能升降篮球架”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思维方法? 答案:(1)方黎发明“多功能升降篮球架”的过程体现了灵感这一思维创新方法的作用。灵感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人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它使智慧处于升华状态,有助于思维的创新。
(2)灵感具有不可预测和顿悟性。灵感往往是受到某种不期而至的机遇的启示而随机产生的。人只有在偶遇某件事或处于静思时,才会由兴而发地产生灵感,这是一种机遇。受可调节高度的落地扇的灵感触发,是方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3)灵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灵感不会光顾毫无准备的头脑。实践是产生灵感的基础,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创造性任务的解决是灵感产生的前提。方黎的灵感是他面对实践中的问题,长期积极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