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0:4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鹿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鹿原》。

第一篇:白鹿原

《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当然书中并无直接而露骨地描写两大家族的斗争,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最终以鹿家惨败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以一个威严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我觉得性格变化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这也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的作用。他从原来的唯命是从,规规矩矩,优柔寡断的性格中走出来,变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小时的胆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

又归于知书达礼,学为好人。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了某人某种性格,而某人凭着某种性格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书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们的呢?

希望用青春奋斗的热情搅破生活的波澜不惊,用我们的双手与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从清朝末年讲到解放以后,这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近代史,清朝末年的革命运动、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宁汉合流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时期的血雨腥风、内战时期国共之间的殊死搏斗……在本书中都有生动的艺术再现,而且大多又是把视角投向农村。辛亥革命以后,皇帝没了,白鹿原的人们发愁了:没有了天下共主,没有了主心骨,这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啊?来了一帮子乱军,为他们制定秩序,维持秩序,他们反而很安心,即使交了不少赋税。压迫到他们难以承受时候,他们才被迫起来反抗,声势浩大,最后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以鹿兆鹏为首的中共地下党同以田福贤为首的国民党势力在小小的白鹿原进行了持久而又艰苦的斗争,一方兴一方衰,兴了就打击报复,败了拼死抗争或逃之夭夭。黑娃闹农协杀的那些人并非都是罪大恶极,田福贤重新执政后,惩治的那些人中间有的也并不是什么地下党,只不过是平常言语稍微积极些而已。斗争的双方一会儿把酒言欢,一会儿反目成仇,把个小村子折腾得死去活来,无法安生

第二篇:《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有感

作者: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摘要: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序曲预示不详。一个家族两代人为了对白鹿原的统治争斗不已,接下来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家仇国恨交错缠结。

个人感想:

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先生在他的作品《白鹿原》的开篇引用了这句话。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也许正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所以这么多年来,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寥寥可数。虽然,读这部作品完全是因为朋友的推荐,但在读完之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巴尔扎克这句话的贴切,黄土塬上的一段历史,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出来了。

《白鹿原》里的故事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死迷信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的生活状况。

小说开始的情节是荒诞甚至有些怪异的,男一号白嘉轩命硬连克六名太太,续娶七房女人的不可思议,配角冷先生独特诡异的治病方法,都让我这个生活在现时代的人既无法理解,又深深被其所吸引,忍不住继续一探究竟。如果说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偶然,那么看完这本书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黄土塬上白鹿的传说,是美丽的、迷人的,带有几分神秘感。白鹿——是各种美好事物的象征,白鹿原——位于关中,水深土厚,气候恶劣自古以来民风醇厚尚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理存在。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作者笔下,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接下来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清廷倒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文化大革命。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把生活的舞台让给了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辈白鹿原人身上发生着爱情、亲情、义气、命运交织的故事。落叶总要归根,不管他们走了多远,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后都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状态,结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轩的苍老,鹿子霖的疯死,人生都已落幕.作为全书的重要女性人物,白灵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最深,她是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她的聪明机灵,她的倔强和敢爱敢恨,她对进步自主的追求。她就是白鹿精灵的化身,美丽、善良、充满强烈的正义感,她和鹿兆鹏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灵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年轻先驱者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是那个时代的美好。但是正是因为深处那样一个禁锢的年代,他们就是一个生活在体制套子里的人。书中说“白鹿原是一个鏊子,不走出去就永远没有出息”白灵纵然走出了白鹿原,她还是没有逃出人生的悲剧,白灵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无论是白鹿原,还是白灵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时代都是一个鏊子。地位、名誉、信仰都被抛弃,在那种动荡之下,都会被无情的蹂躏。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

男性角色中,配角神通广大的朱先生则让人难以忘怀。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准确无误的预见未来给他披上了迷信与神学的色彩。他是旧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秘“先知”、中国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预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虽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对办学堂、救济灾民、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依然充满热情。不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贯穿全书的传奇色彩的人物。

除了这些人物的刻画深入人心,《白鹿原》中所含的文化因素也让人着迷,引人深思:

1、女性地位——生殖功能:小说中描写生殖繁衍的文字很多,在白氏家族中展示的最为充分,文章开头,白嘉轩脸娶七房老婆,是想向世人证明他传宗接代的使命感。女性的地位,在白鹿原上就是传宗接代,繁衍后代,其自身的价值并未被尊重,天性被泯灭,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哀;

2、宗法观念——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沉积于民间构成的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其主要内涵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行为规范。书中,朱先生以《乡约》呈给白嘉轩,和鹿子霖带乡民诵读,期待着稳定与安宁的生活,体现了这一种观念;

3、神秘的预言——迷信与神学色彩: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常见的文化因素。书中集中表现在智者——朱先生的行为言语中,他既是宗法家族观念的维护者,也是社会文化危机的预言家,行走在人与神的角色之间。而白鹿原上不朽的传说白鹿本身也是一种迷信的意象。传说可以带来太平盛世的白鹿,一旦在人们刚能了解人言的时候进入心间,便无法忘记,更何况这是白鹿原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圣物;

4、权势的争夺——人性的挣扎:小说中主要人物对权势的热衷和执着,不仅构成了小说的线索,也是白鹿两家的心理动因。白嘉轩迁坟换地,基于白家权势的需要;鹿子霖陷白孝文于不义,居心叵测,同样出自对权势的欲望。这种文化现象是根深蒂固的,是人性的缺陷,作者的刻画体现了他的无奈,更表达了他渴望宽容淡然待物的情怀。

陈忠实先生认为,作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独立的声音,是把个性蕴藏在文字里边的能力,而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靠的就是独立的体验、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文学形式。《白鹿原》这部小说始终以人物为叙述中心,事件描写情节化,书中意象鲜明,人物刻画个性凸显,对比强烈,语言的运用不仅传神,而且大气,艺术上给人以美感。描写内容基于现实生活,有历史感,淳朴厚实,富有血性和张力,有说服力。

《白鹿原》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曲折的故事情节,多彩的风土人情,厚重的历史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它所描写的白鹿原上的那些事,是整个中国近代史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合上书本,细细思考,脑海中闪过一个个书中人物,就像巴尔扎克所说,他们揭示了一个民族的秘史,不禁让人感慨不已。

第三篇:《白鹿原》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在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见长的文学作品。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众多生命在传统礼教文化的压抑下的人性扭曲、痛苦与毁灭,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显示出巨大的悲剧精神,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悲剧

一、白嘉轩与鹿子霖的悲剧比较——封建卫道士封建伪道士之间的悲剧;悲剧

二、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盲目革命者与清醒革命者之间的悲剧;悲剧

三、田小娥与鹿冷氏的悲剧比较——主动反抗者与被动适应者之间的悲剧。关键词:人物悲剧;白鹿原;命运;

《白鹿原》中人物悲剧比较分析

——晨曦

从西方文学中的《俄狄蒲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安提戈涅》、《哈姆雷特》、《安娜卡那尼娜》以及《百年孤独》到中国文学中的《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琵琶记》、《长生殿》、《桃花扇》等等,都以悲剧艺术见长,不可否认,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与外在环境相互冲突的悲剧性,人自身的解放也成为人类文化的最强音。这种文化精神在中国二十世纪的现当代文学中得到了同样的反映,从文学革命时期的忧愤的启蒙主题,到左联时期的革命与暴露,从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对于悲剧命运消退的欣喜,到十七年时期对于“新生”主题的各种阐释,从文革时期地下文学里所潜藏的郁愤与思索,到新时期文学中对于民族与个人的存在的多可能性探索与文学的多样性实践,现实生活的悲剧性应该是文学历史背后的巨大推动力之一。《白鹿原》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塑造了一批令人悲哀而又同情的人物,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痛苦、失望、压抑、孤寂,啃噬着他们的心灵和肉体。在痛苦的磨砺下,他们失去了反抗和生存的能力,一步步被所谓的正义、仁义的传统文化所吞噬,最后在无奈与痛苦之中挣扎着渐渐走向生命灭亡的终点,演绎出悲剧的人生。

悲剧

一、白嘉轩与鹿子霖的悲剧比较——封建卫道士封建伪道士之间悲剧

在白鹿原这块传统文化丰厚的沃土上跃着一位族长——白嘉轩。他是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最丰厚,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但是,历史把沉重的文化内容沉淀在白嘉轩这个人物身上,沉重的历史负累化为他痛苦的一生。他既是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原上白、鹿两姓的族长;既是一位正直宽厚的长者,又是一个封建家庭的顽固代表;他既是白鹿原上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播的主要文化载体,又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执行者。他是一个勇敢而又怯弱者;又是一个仁义而又残酷者,是一个崇高而又虚伪的矛盾悲剧结合体。黑格尔称:“谁如果要求一切事物都不带有对立面的统一,那种矛盾,谁就是要求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应该存在,因为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①因此,我们很难对他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巧换宝地、种植鸦片,显示他狡猾虚伪的一面;交农运动、祭神取水又体现他勇敢和崇高;善待鹿三一家,制定《乡约》,说明他仁义;严惩田小娥、白兴儿、白孝文,又显示他的残酷。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人格在他身上的显现。面对命运,他泰然处之,百折不挠。他宽厚仁慈、不计前嫌,这一切构成了他的个性魅力。他的为人,他的处事无不散发着传统人格的魅力。在白嘉轩心目中,他想建立一个所谓的和谐社会,即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礼教仁义的道德来维持这个社会的安定。但是这个和谐乌托邦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历史证明)。因此,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必然使白嘉轩的生命历程中充满矛盾和悲剧。先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的叛逆,接着就是自己最器重的儿子的堕落,乌鸦兵,风卷雪,旱灾等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的这个原本表面很太平的白鹿原陷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与其说是白鹿原的灾难,还不如说是白嘉轩的灾难,是他理想的破灭,是他人生的灾难。“当人在追求不

可企及的东西时,他是注定要失败的。但是他的成功是在奋斗中,在追求中,当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的使命,当个人为了未来和未来的崇高价值而同自己内心的和外在的一切敌对势力搏斗时,人才是生活所要达到的精神上的重大意义的范例。”②矛盾的爆发使他一次又一次陷入痛苦的绝境,这些灾难使这个坚强的生命体不断的受到打击,以至几乎失去生活的勇气,但是白嘉轩依然痛苦的活在白鹿原上。总之,白嘉轩这个封建卫道士,就是想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和封建礼教武装自己,并以此来实现他在白鹿原的统治。然而几千年传统封建文化秩序一贯制的时代已经结束,传统文化的天空已经开始坍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他妄想做这历史激流中一隅顽石,于是他被冲垮就成为一种历史必然了。

与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奸诈、阴毒、淫乱而又懦弱的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代表,他同样上一家之长,同样受到了封建文化的毒害。但是,与白嘉轩坚决维护不同,他对待封建文化的态度不是那么的坚决,而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道士。一方面他也和白嘉轩一样主持正义公道,维护仁义白鹿原的美誉;另一方面,他又干的尽是些见不的人的勾当。他想巧取豪夺李寡妇的土地,他粗暴干涉儿子的婚姻,诱奸田小娥,设计害死了白兴儿,又把白孝文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他整死了贺老大,为谋得一官半职,他又残酷的报复了农协运动,极尽摇尾乞怜之能事。用白嘉轩的话说:“人行事不在旁人知不知道,而在自家知不知道;自家做下好事刻在自家心里,做下瞎事也刻在自家心里,都抹不掉的;其实天知道地也知道,记在天上刻在地上,也是抹不掉的”。③不过这里要指出的是作者描写的这一个人虽然敲榨剥削乡民,私饱中囊嗜私舞弊,但他们在人格上也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重义轻利的闪光点。修建祠堂、办学校,首先支持两个孩子到城里上学,鹿子霖不但表现出他非常的组织才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英明和大度,他同样是白鹿原上受人尊敬的乡约。这就是在中国悲剧中,“恶”的势力往往以“伪善”的正义面孔出现,这就必然地在行动上不可能剑拔弩张,反倒是温情脉脉或道貌岸然。”④

《白鹿原》中,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一直贯穿全书的始终,这样一对正义与邪恶的矛盾对立体,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为自己的儿女而痛苦,鹿兆鹏的拒婚,参加共产党;白孝文的堕落,白玲的叛逆,使这两位家长在精神上都受到巨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们子女的反叛,使他们在白鹿原上演绎着悲剧的人生。当然这只是从表面上来看,从深层次分析,白嘉轩的悲剧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盲目信仰与残酷执行而鹿子霖的悲剧源于一种非理性文化。所以作者把白嘉轩的道德人格与鹿子霖的功利人格对照着写,目的是在思考为什么作为正义和邪恶的双方在社会的大动荡时期经历着同样的悲剧。一味地摇摆不定,亵渎传统文化,固然也很可悲;但是,一味地固执维护,积极推崇,同样也会给人带来灾难。白嘉轩是社会的宠儿,他维护了社会文化而鹿子霖是社会的弃儿,他玩弄了社会文化。但是,在一个制度和思想到了末路的时候,他们的这两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是都要受到打击和毁灭的,都要经历悲剧的人生。悲剧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和毁灭。就个人来讲,他的牺牲是无辜的,但是就整个世界来看,却是罪有应得,足以伸张“永恒正义”的。⑤当白嘉轩看到疯癫的鹿子霖的时候而老泪纵横的时候,他既是为鹿子霖的悲剧命运,同样也是为自己的悲剧命运流泪。至此,这两个生命都完成了他们悲剧人生的历程。

悲剧

二、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盲目革命者与清醒革命者之间的悲剧

黑娃可以说是《白鹿原》中人生起伏最大而又最令人惋惜的悲剧人物。他一生集土匪、国、共、儒家信徒等等身份于一身,从不安分的雇农到农协运领袖到红军战士到聚众山林的土匪二头目,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被处决。走完了他悲剧性的人生历程。

黑娃是长工鹿三的儿子,一方面他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勤劳、质朴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却与

父亲鹿三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从小倔强、执着、反叛、生性好动而不安分守己。这一切,就决定了他必然与白鹿原上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宗法社会格格不入,并且不断发生摩擦、碰撞,以至最后走向反抗。他参加“风搅雪”式的农民运动,遥遥地与他企求美好生活与向往平等自由的心理目标相联系。大革命浪潮席卷而来,黑娃本性中受压抑的能量找到了渲泻的突破口,他把婚姻上的反叛和政治的、阶级的反抗不良觉地结合起来,怀着对富人和祠堂的憎恨,投身大革命,打土豪、办农协,砸宗祠里的石碑。然而,可悲的是,他虽然在毁族规、砸招牌,却一点也有跳出宗法文化的樊篱,有革命的果敢性但缺乏革命的目的性,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思索造成自己不平等地位的社会根源以及革命的意义,只简单地把革命理解为铡人和毁乡约砸石碑。这种缺乏理性的盲目做法,不可能带给他理想中的结果,最后只有落荒而逃。

然而,在黑娃的命运中还存在着更大的悲剧性。在白鹿原,作为反抗者的黑娃一方面想逃出白鹿原那个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环境却又逃不出而被它牢牢的束缚在原上;另一方面他又想容入那个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环境而白鹿原又容不下他而把他拒之原外。这就使这个充满了反抗精神的矛盾体在白鹿原上的悲剧命运。外出打工(逃离)——田小娥回原(回归)——禁止入祠堂安家窑洞(拒绝)——“风搅雪”失败出逃(逃离)——回乡参拜祠堂、求教于朱先生(回归)——毙命白鹿原(拒绝)。这就是中国传统宗法文化在白鹿原上巨大的力量的表现。同时也表现他的人生理想的无目的性,盲目性,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参加“风搅雪”,加入习旅,落草为寇,受降招安,起义反正,都是他在无目的性心理支配的模糊的人生观所导致。大起大落的动荡生活,既增加了他的仿徨与苦闷,也消磨了他的人生意志。受降招安后的黑娃似乎热衷于什么,又在己方,不在明处而在暗处。这正也应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句话:“如对自己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没有生活的目的,人就不能生存,可能会在他存在于世上更短的时间内毁掉自己,即使他的周围堆满了面包。”最发人深思的是,黑娃与白嘉轩原本势不两立,最后却跪回到白鹿原的宗祠里,原本拒绝接受传统文化的“教化”,最终又自觉地皈依传统,他虽然不断地变换身份,却始终找不到自己自位置。他的命运走向了与其本义相偏离、相悖谬的方向,他强大的生命活力,始终挣脱不了传统文化心理的羁绊。这一切都表明这个盲目反抗者在没有先进思想指导下矛盾的悲剧人生。

可以看出,由于缺乏丰厚的知识与理性作为个人对于现实认识的支撑,黑娃的反抗还只是在外在力量的影响下才发生的,还属于一种自发的反抗,因而这种反抗的动机也是盲目的,反抗力量也是有限的。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缺乏先进思想的作为行动的指导,另一方面他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也使他无法摆脱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思想的影响。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反抗是要失败的,他的人生也会成为悲惨的。

作为“五四”新文化影响下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确切的说应该是叛逆的女性形象白灵的反抗就是已经上升到自觉阶段的反抗。与黑娃的反抗相比,白灵接受了新式教育,主动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具有了先进思想的指导,具有了更加坚决的反抗精神和更多的同仁志士,因而她是最坚定的反抗者,最彻底的革命者。但是就是这样她也没逃脱悲剧的命运。她从小机智聪明活泼可爱,深得白嘉轩喜爱,她首先打破了白鹿原上女子不能上学堂的规定,也打破了几千年中国社会中的规矩;她追求自由恋爱;她参加革命活动等等。她的一切都与传统文化相背离。她作为一个先觉者,勇敢地与他父亲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作斗争,勇敢地和一切阻碍国民革命的人斗争。她对事业非常执著坚定,在革命工作中白灵显示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地下工作的时候,在白色恐怖之下,毅然承担了许多情报的接送工作。在自己的同伴一个又一个被扔进城市的某一处枯井的时候,她没有退缩,没有背叛,反而更加勇敢更加坚定。但是这样给她带来许多痛苦。首先是与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反目,接着是与兆海爱情的破灭,再就是革命运动的失败,被迫转移,身怀六甲却要四处逃难,有家不能归,过着流浪的生活,到最后到了根据地,以自己最大的热情的才华给根据地带来欢乐和笑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光明的前途,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被自己的同志活埋。她的死是令人悲痛的,一切的言语都无法形容这种悲痛,这与鲁迅先生所写的《药》里面的夏瑜相比,两者惊人的相似。夏瑜作为先觉者,却死在不觉醒的同胞面前,然后还遭人诬蔑和嘲弄。白灵的死再次说明了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的残酷和巨大的牺牲。白灵死亡的悲剧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甚至她的死亡悲剧比鹿兆鹏媳妇、田小娥的死亡更令人深思.白鹿原上的两个反抗者,却都死在了自己的同志之手,我们不得不反思他们的共同的原因。从表现上来讲,他们一个是地主阶级的千金,一个是长工的儿子;一个是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一个大字不识;一个对待革命坚定不移,一个摇摆不定;一个盲目反抗一个清醒反抗,但是他们却有着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都反抗家庭反抗社会,另一方面都经历着悲剧的人生,最后都是被自己的同伴所杀。如果说白鹿原是一个鏊子,“不走出去就永远没有出息”那么黑娃和白灵都逃出了白鹿原,但是他们还是没有逃出人生的悲剧。这就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不单是白鹿原上是一个鏊子,而当时的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鏊子,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你的地位,名誉,性别,思想信仰都要被这个动荡的社会蹂躏,都要经历无奈和痛苦。

悲剧

三、田小娥与鹿冷氏的悲剧比较—--主动反抗者与被动适应者之间的悲剧

在缺乏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自觉的时候,对待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外部表现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被动的适应,即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的行为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二是主动反抗,即在与现实相违背的时候起来反抗,但是这种反抗缺乏理论指导和明确的目标,因而反抗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说《白鹿原》中鹿冷氏是被动适应的话,那么田小娥就是主动反抗者。但是这两种态度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即被动适应和主动反抗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二难矛盾”,即: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在强大的男性社会文化观的束缚与压制下,反抗与不反抗,结果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在男权制度下,女人的身体被物化,成为契约对象。但是一个充满了鲜活生命力的女人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却不会因为某种观念被压抑。田小娥被嫁给郭举人的做小妾,在郭家过着非人的生活。她是郭举人实行延年益寿的秘方的工具(泡枣),同时在郭举人大老婆的限制下,一月只有三次性生活,对于一个年青女来说,是绝对不够的。以致在她见到黑娃的时候,心中便“燃”起了的火花,本能的要需求,使她勾引了不暗世事的黑娃。但是,在她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逃出那个围城后,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生活。在白鹿原上人们的眼里,同样没有把田小娥看成人,不是灾星,就是烂女人。族长白嘉轩说:“这个女人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叔真的不忍眼睁睁看着你把一个灾星招进屋„„”。父亲鹿三说:“搭眼一瞅那货就不是家屋里养的东西„„这号烂女人死了到干净„„”⑥。不但不让他们进祠堂拜祖宗,更得不到公公婆婆的认同被赶出了家门。以致只能容身窑洞。正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给予她太多的厄运,才使她和黑娃在远离村庄的一孔破窑,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辛酸岁月。小蛾是不幸的,一方面她要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另一方面,她还要和传统的思想文化作斗争。先是农协运动失败,黑娃被迫出逃,打散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到后来被鹿子霖占有,再到设计整死狗蛋,勾引白孝文报复白嘉轩,最后吸食鸦片成天与白孝文鬼混。从而完成了烂女人、荡妇、婊子,灾星的形象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无奈,使她不但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一次又一次受到打击。她并没有害人之心,却成了处处害人的灾星。她想追求幸福生活,却处处充满苦难。一个充满春青活力的年轻女性,一次又一次的被生活打击折磨,以致于最后被吞噬。当一个个所谓的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生命体被吞噬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在中国的几千年的吃人的封建礼教。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祝福》等等一系列的作品中都深刻都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狂人从封建统治者张扬“仁义道德”的正史字里行间发现了“满本都是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用清醒的狂言,抨击整个传统文

化的历史,祥林嫂被看作是不祥的身分,她不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同情,鲁四老爷还骂她是‘谬种’。她是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威压下死去的,直到最后她也不明白世界为什么容不下她。”田小娥同样也是我们认为的所谓招祸的灾星,但是她自己却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招谁惹谁了,我在白鹿原没有偷过人家一缕棉花、瓜果,我怎么就不能活呢?”乃至于到最后被自己的公公杀害时还是发出“大„„大„„”奔射出惊异的眼光。其实她不明白使她痛苦无奈的是几千年中国得吃人的封建礼教和所谓的社会道德。

她在反抗、报复那个万恶社会的同时,也为那个社会扼杀她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以至于在死后都要被镇压在塔下,永世不得翻身。在强大的社会文化面前,她这个勇敢的复仇女神,注定要在弱小、孤独和痛苦的复仇中,招致更大的社会报复和文化惩罚,直到最后酿成她人生命运的悲剧和灾难。

与田小娥主动反抗相反,鹿兆鹏媳妇在对待命运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动的适应。冷先生女儿与鹿兆鹏的婚姻走了中国社会最普遍的方式之一——父母之命。鹿冷氏是一个深受三从四德,夫为妻纲传统思想影响的弱女子,她在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传统的观念,女人要贞节又要正派。所以在鹿兆鹏媳妇被冷落的情形下,她只能任由名存实亡的婚姻而不敢反抗。不幸婚姻侵吞她的青春和灵魂,但她毕竟是个有血有肉、青春年盛的女子,不管她有没有对任何一个男人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但是她仍然渴望异性的抚慰,特别是随着她性意识的觉醒不断觉醒之后,渴望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她在理念与欲望之间痛苦地挣扎着,以至在看见风骚的田小娥时呈现出矛盾的心态,“她原先看见觉得恶心现在竟然嫉妒起那个婊子来了,她大概和黑娃在那孔破窑里夜夜都在发羊癫风似的颤抖”。从理性上她看不起淫荡的田小娥,但是从情感欲念上她又非常羡慕田小娥能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悲的是她也已明确知道鹿兆鹏是不会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她就只有把这种欲望只能寄希望在梦中与丈夫欢会,以此来支撑自己打发漫漫寂寞的岁月。但在后来鹿子霖醉酒失态后捏她的胸脯后进一步激化了她内心理与欲的矛盾冲突叫致她最终鼓起勇气试一试却被公公污之以“吃草的畜生"这样她就陷入更深的理与欲的矛盾漩涡中,在欲念世界里赎也渴望得到男性的爱抚。哪怕是得到伦理世界所绝对排斥的公公的爱抚也在所不惜。但在伦理上这个现实世界里她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那些想法与欲念是无法实现的她是极端可耻的,她所接受的良家女子式的教育只会不断否定和鄙视自己的欲望和梦想,无法消除和扼杀她越燃越炽的欲望和梦想。而她越燃越炽的欲望与梦想又不断动摇着她所接受的传统理念,无力完全冲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将自己的欲望与梦想转化现实。当这种欲望与理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以致超越她的理性闸门她的承受能力时她自然就发疯了,碍了令周围整个社会都羞于启齿的淫疯病。在那个“万恶淫为首”的宗法社会里,这无疑是给她判了死罪。最后还是父亲冷先生为了一张人脸亲自下药毒杀了自己的女儿。从一个循规蹈矩,三从四德的良家女子到一个无法见人的淫疯子,再一次体揭示那种“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文化的对人性的扼杀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反而经常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进。

白鹿原上一个烂女人、荡妇、婊子,灾星和一个始终如一坚守三从四德的女人都死了,而她们的死却惊人相似,一个被善良、忠厚、勤劳、质朴的,自己的公公刺死;一个被德高望重的,自己的父亲毒死。惊人的相似,惊人的残忍,惊人的悲惨,这就出现在那个挂者县长亲自送来的所谓“仁义白鹿原”。在这里,主动反抗者和被动适应者的命运都是这么的悲惨,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仁义白鹿原吗?封建思想文化的落后愚昧,吃人的本性再一次血淋淋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小娥和鹿冷氏是被传统的封建礼教所残酷地杀害的,《白鹿原》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间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总之,在白鹿原上,不管是仁义者还上邪恶者,不管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不管是坚定勇敢者还上犹豫怯弱者,不管是积极入世还是消极避世的都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我们

再一次看到《白鹿原》这部厚重的历史题载小说,反映着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社会前进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的描写,把中国传统文化在走近它末路的时期,依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也使人们看到,要改变一个落后的社会的艰难和代价。使读者再一次从中领略到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种种压抑与迫害,这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对悲剧精神的一次深刻的体验,它把痛苦和挣扎展示给每一位读者,揭示出他们的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这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仅以浅陋之笔,抒个人之见,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作品,以发现它更丰富伟大之处。

注释:

①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303.②、⑥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71;148.③、④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华文出版社,1998.27;259.⑤奥尼尔.《论悲剧》见《美国作家论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4.参考书目:

[1]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2]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3]熊元义.《回到中国悲剧》[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4]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5]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6]易新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7]傅其山.《西方文论》[M].北京:中国文艺出版社,2001.[8] 张亚斌.生命的苦难与悲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22(3)[9]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0]楼昔勇.《美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易新鼎.《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发展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136.

第四篇:白鹿原观后感高中生

《白鹿原》从文化人格的角度,塑造了一批经历独特、性格鲜明、思想行为惊心动魄的人物形象,构建起了白鹿原文化关系变迁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急公好义的儒家文化的乡村领袖,封建家族的族长:白嘉轩。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白鹿原观后感,欢迎查阅。

白鹿原观后感1

读完《白鹿原》,合上那厚厚一本书,眼前仍浮现着书中种种人物,种种事迹。它以小小的白鹿原坡为侧面,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史,从颠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权这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又以鲜活的农村生活为着眼点,塑造了一个个骨血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让读者对于革命,对于人生,对于命运都作回味和深思。

小说以“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开篇,展开了接下来漫长浩荡的白氏家族和鹿氏家族在生活的车轱辘下的明争暗斗和兴衰胜败。白鹿原古来民风淳厚,白家和鹿家在父辈就交好,本来在白鹿原上过着自食其力的躬耕生活,但是白鹿原毕竟不是桃花源,不可能脱离于历史,一拨拨军队和政党来了走了,上层管理者几异其人,留给人民的只有沉重的苛捐与欺压。这个时候,有的人热血上涌一心救国,有的人安分守己不为所动,有的人趁火打劫,到头来,命运却总不似自己设想。令人唏嘘中感叹命运的无常。从监狱归来的鹿子霖那句房子不过是搬来搬去中,他以看到这无常,一生苦心经营算计的财产,可能一夕之间荡然无存,而只有人,人活着就有希望。

最道是命运弄人的,莫过于白灵和鹿兆海的抛掷铜元的那个游戏,从此让相爱的一对年轻人走向末路,他们已开始都怀揣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根据抛掷铜元的结果,一个姓“共”,一个姓“国”,两人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投入另一个政党,结果兆海入了“国”,白领却来到了“共”,国共合作破灭后,两人的关系也走上绝路。白灵痛斥国民军队残害异党,然而共军也在铲除奸细的过程中宁杀一百不放一个,白灵也就是在这场清查活动中无辜葬送性命。兆海本应去抗击日寇,结果却在绞杀共军的活动中身亡。两个热血的年轻人没有将热血抛向心向往之的神圣战场,而是死在当权者自私丑恶的野心下。

文中给我印象深刻也最喜爱的角色是白嘉轩,他不似姐夫朱先生言谈举止若圣人,他自有一个世俗的严肃刚直的行为准则,除了当初算计鹿子霖长了宝物的水地,一生没干过一件见不得光的事,就如黑娃所说,他的腰板太直太硬。作为族长,行事端直,也立下刻乡约,建学校等功绩。但正如黑娃所说,他的腰板太直了,乃至于保守固执,他不然两个儿子和女儿继续读书,女儿不服管教,逃走了,他教儿子们做务农的本分活,认为自己老老实实做农活,无论是谁上台都不会为难庄稼人。他一生经历许多坎坷,以至后来任何灾难都能沉静面对,然而鹿子霖设计毁了他的儿子白孝文时他还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直以来悉心栽培的组长继承人变得品行恶劣,可以想见他的心中有多悲痛,然而他撑着依靠二儿子白孝武主持着惩罚了白孝文。对待家里的长工十分仁厚,不仅将鹿三当家里人对待,还送黑娃鹿兆谦上学,灾年荒月也留下鹿三继续熬活,可谓仁至义尽,及至黑娃当上了土匪,在原上抢劫时被黑娃手下打折了腰,这个一辈子直硬着腰板的人终于佝偻下来了,后来黑娃遇难,他果断的要求儿子白孝文就黑娃,可谓以德报怨。他面对灾难没有惊慌失措的时候,也没有被潮流冲昏头脑做出过激进举动,从不凑热闹,心里精明透亮。也许就是这样稳重刚毅的白氏门风,才让白家门楼在乱世里始终屹立在白鹿原上。

跟白嘉轩一样不得不提的当然就是鹿子霖,这个男人心思不输白嘉轩,跟白嘉轩一起操办族里大事也十分稳妥,曾为了对付白嘉轩利用小娥毁了正直的白孝文令白嘉轩一蹶不振,也风光的当过保长,也狼狈的进过监狱,和各村俏丽女人的风流韵事,这真是一个让人又可怜又恨的角色,可怜的是他的大儿子鹿兆鹏不承认媒妁之言的妻子,常年在外并且是被当局通缉,让他提心吊胆,二儿子鹿兆海作为比较有出息的军官却在一次袭击共军中身亡,因为兆鹏媳妇的事又跟世交冷先生产生了隔膜,陷入孤单的境地,兆海的媳妇抱着孙子出现才燃气他鲜活的生命力量,做了田福贤的钦差大臣,不办实事只拿俸禄,将坐牢期间失去的家产再逐渐置办丰厚。这个“官瘾比烟瘾还大”的人也许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黑娃田福贤岳维山的斗争时吓傻了,结局落得只知道在田地里挖野菜吃,于寒冷的冬夜里凄凉的死去。一生精明机巧却换不来一个安乐的晚年,何尝不是以前投机虚伪的因果呢。正如书中所说“家风不正,教子不严,是白鹿家族里鹿氏着一股儿的根深蒂固的弱点”这个“不正”“不严”似乎就是鹿子霖这个人一生的写照。

与他们两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中医堂的冷先生,从一开始为白秉德老人治病出场,到白嘉轩与鹿子霖土地买卖的中人,到与两家结亲一直到他针灸无法医治鹿子霖,冷先生一直贯穿在故事中,然而对于许多事件又都处于冷眼旁观的状态,只凭自信的高超医术行走乡里,一直被人们所尊敬,他倾尽积蓄解救女婿鹿兆鹏那一节又显示出冷先生为人的义气与仁慈。乱世里正需要这样一位冷眼热心的大夫。

同样令人钦佩的当然就是白鹿书院的朱先生,早先一直以神算和劝退大军闻名乡里,后来发赈灾粮和修县志也备受称赞,他不穿洋丝,只穿老婆做的土布,坚持晨读,显示着一个旧学士对于圣人的教训最后的坚守。在混乱的时局中,他看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奋起最后一腔热血集合修县志的几位先生准备冲上战场抗击日寇,然而进入军队上场杀敌毕竟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受到重重阻力终究没能成功,那以后,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修县志付印上,哪怕自己赔上本钱。对于朱先生神算的本领,我想作品是做了夸张,算出走失的牛,可以说是巧合,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数断言共产党会赢天下,给出的理由虽然是国旗,但也是洞穿世事人心的朱先生根据历史规律和时局作出的判断,对于自己死亡日期的判断有些夸张,难道人类真的能预估到自己的死期?死前朱先生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请来家人团聚,然后安静祥和的走上归途,真就是朱先生的作风。他在死之前终于流露出了凡人一面的感情,老伴给他找黑头发时他怀想到自己躺在母亲怀里母亲帮他捉虱子的情景,情动地当着儿女的面把老伴喊作妈,他一生都被人当作圣人,自己也严格的规范着行为举止,心里却感到异常孤清,也许这就是“高处不胜寒”。而几十年后,白鹿书院变为养猪场,珍贵书籍被破坏,在反孔的思潮中,朱先生的坟都被一帮小学生掘开,昔日下葬时浩荡的场景和今日坟茔不得安宁对比,让人痛心不已,那真是一个人们冲昏头脑变得不可理喻的年代,朱先生留给后人的两句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和“折腾到何日为止”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天才。

黑娃也是一个鲜明的形象,他曾与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儿子一同上学,人生道路却迥然不同。黑娃似乎不是读书的料,他离开书院时那句先生“啥时候要砍柳树股儿,给我捎一句话就行了”让他的老师和我都难以忘记,在这里就可以看出黑娃的朴实和义气。如果没有遇到小娥,也许黑娃也如同他老实的父亲那样是一个踏实勤快的长工,然而可能这就是命运,让小娥成为了黑娃的第一个女人,美丽又风骚的小娥轻易吸引了还不懂男女之事的黑娃,于是这个深的财东家喜爱的小长工翻了第一次墙就不可能不翻下一次,东窗事发后被赶出来又偶遇小娥,黑娃将他带回了白鹿原,然而无论是严肃的族长白嘉轩和朴实的父亲鹿三都不承认这个女人,不让他们进祠堂祭拜,劝黑娃放弃小娥,然而黑娃没有抛弃小娥,他们自己在一个破窑里组建了温暖的家,凭黑娃的苦力,日子也越来越有声有色,他的责任感和担当,不比那些在书院读过许多年书的孝文孝武,兆鹏兆海差分毫。即使后来过上了逃亡生活,他也不忘时时接济小娥,小娥死后怒气冲冲要为其报仇,堪称一位好丈夫。兆鹏动员他去参加党课,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一腔热血让他从闹农协,当山匪,又被保安团招安,不可避免的卷入混乱的历史时局,也许这是命运的必然。无论在哪里,黑娃都是勇敢义气被人信任,他称得上是一位英雄好汉。当然他也有缺点,意气用事横冲蛮干,从在山匪中抓内奸就看出来,这似乎是许多英雄好汉的共同缺点,少了那么一点心眼,往往成不了事,少了那么一点心眼,被白孝文诬陷处死也无力申冤。年轻的黑娃感性冲动,曾指使手下将白嘉轩的腰杆打折,经历过世事后拜朱先生为师,潜心读书,成为朱先生最满意的弟子,别人是先读书然后经历世事,就带有功利色彩,黑娃完全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自身才读书,他的诚恳认真,让曾经的山匪黑娃行事举止都变得沉稳儒雅,这实在是一个让人佩服又惋惜的人物。

白鹿原观后感2

我是一个高中的学生,我用暑假二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梁忠实老师的长篇巨著《白鹿原》。

以我现在的水平,书中很多的事件和观点我还不是很懂,但有一点我读懂了,那就是“善”与“恶”。

《白鹿原》这本书,它以陕西白鹿原这个大村庄为背景,描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长长的一本书,揭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有时会遇到很多坎坷和艰辛,有时甚至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总能度过难关,挺直腰杆,坦坦荡荡,半夜不怕鬼敲门的活着,做一个心怀鬼胎的人,他也能衣食无忧的活着,他也能度过一些难关,但他的心始终是颤颤抖抖的,每走一步,他都要向后望望,是不是有鬼要敲打他的头。

书中的白嘉轩,他就是那个善的代表,在他当族长的那些年,他始终举着正义的利剑,就是他的儿子违反了族规,他也向儿子举起正义的鞭子,在闹饥荒的年代,为了村民,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土匪借粮……

他从头到尾都是白鹿原村民心中一颗不倒的大树,正如文中鹿兆鹏所说,每次回家,只要能在村头看见他,我觉得我心中的那棵大树没有倒,村民们是安全的。

文中的鹿子霖,他就是那个邪恶的代表,在他当乡约的那些年中,贪钱、贪粮、侮辱妇女、嫁祸于人……

不过他最后失忆了,到了一个无知的世界,这是梁老师给他选择的最好的归宿,如果他不失忆,他将如何面对原中的父老啊。

再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有这样的因果啊,一天,我和妈妈在街上散步,当一辆110警车经过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西装革履的男青年,突然脱掉西装,发疯一样狂奔,警察叔叔感到不妙,猛追上去,抓住那两个人,经查,那还真是网上追捕多年的逃犯,其实,110警察只是正常的巡逻,是那两个逃犯做贼心虚。

我们小区有一位王奶奶,她为人热心肠,别人有什么事情找她帮忙,她都不会拒绝。有一次,王奶奶的儿子出了非常严重的车祸,急需要很多的钱做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而肇事司机逃逸了,小区的人们听说后,就自主办了一个募捐活动来帮助王奶奶。

让我们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吧,他强让他强,真心明月照。他横让他横,邪恶终有报。

白鹿原观后感3

太复杂了,白鹿原上的众生万象,每个人的人生都一言难尽,还是想用三言两语说道说道。

白嘉轩身为一族之长,凡事都是家族利益优先,自小受传统仁义道德耳濡目染,活了一辈子,是个好族长,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父亲。

鹿子霖是个教科书级别的小人,自私自利,阴险狡诈,贪婪好色,却充满了人味儿,跟白嘉轩尔虞我诈却在听他交代后事时落下泪来,在乡亲们面前耀武扬威却愿意跟他们坐在一起掰扯,逼迫兆鹏成亲生娃却为他的安危牵肠挂肚....他就是个市井小民,有自己的算计,却也有时心软,他的坏大家都看在眼里,也算是个堂堂正正的小人。

白孝文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看他小时候的种种表现,我心里也跟白嘉轩一样,就觉得他心术不正,是个坏东西。长大后反而开始心疼他,又没干过什么天理难容的事,从小就小心翼翼地活成父亲喜欢的样子,反而越活越不受他待见。他这辈子……这辈子……没体会到过父爱,好不容易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却被父亲亲手送进了监狱。

鹿兆鹏和白灵是一类人,受到新兴思想的鼓舞,一腔热血地奉献自己,同时也奉献着他人。仅靠鼓动唇舌就让他人舍生取义,这么一想,白灵也算受害者哩。要革命就得有牺牲,思想运动是革命的先导,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革命的必要条件。我觉得这无可厚非。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做自己要自由和自私之间的界限模糊得很,要国还是要家也难以取舍,古往今来贤愚好坏不都在艰难地作着抉择么?

看这部剧之前就被公众号安利了田小娥,有人说她是中国的马莲娜,因为长得好看而为世所不容。我觉得还是不一样的,马莲娜浪荡起来也不曾谈情说爱,她跟嫖客只有肉欲之欢而无男女之情,自然也谈不上背叛和负心,她其实幸福多了。田小娥被黑娃抛弃,在窑洞里担惊受怕,又被鹿子霖利用,怀了孝文的娃死在了炕上。她没知识没文化,只想好好生活而已。她是有错,错在勾引有夫之妇,可是在那之前也没被世界善待过,这样的错误罪于至死吗?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白鹿,是个发大慈悲的大儒,洞观人世,不事权贵,为民请命,一生没有污点,“世上再没有这样好的先生呢”。

鹿三是个朴实的庄稼人,教育方式原始,为人忠厚,唯一一件出了格的事就是戳死了小娥,他是恨她,她带走了黑娃,毁了孝文,这样的婊子就该死,他是替天行道。他对黑娃非打即骂,爷俩在一起也说不上几句贴心话,我对他的感情跟黑娃差不多吧。

白鹿原观后感4

又是那水榭明珠,却已是沧海桑田,人事茫茫。又是那天岐夜狼,却已是花谢草枯,情意壤壤。又是那地锦旗昶,却已是蓓蕾黯然,伤神慨叹。秋叶磊落,我悄然踏过你我的初年。当我走进《白鹿原》时,陈忠实带给我的是我这个时代所无法体会到的情感。我喜欢忠实的温文尔雅,文字里却有波涛汹涌的感觉。坐在月下,一边吃着饭,一边细细咀嚼《白鹿原》,五指微拢,仿佛就能夹起整个民国。

其实《白鹿原》写出了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但他又超越了传统的阶级分析的窠臼,写出了生活与人性的复杂性,具有“史诗”的意义。

《白鹿原》所描写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这50年时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曲折的岁月之一。中国社会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之复杂,之剧烈都是空前的。在这些矛盾和斗争中,阶级矛盾和斗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非常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把阶级斗争简单化、绝对化,而是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更多地围绕诸如生存、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理想等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归结为人性与文化的范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白鹿原》所着力揭示的“名族秘史”,就是名族文化渊源的水下冰山。而“仁义白鹿村”恰恰带有浓郁的“礼仪之邦”的象征意味。对白、鹿家族来说,“仁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家族纲纪,不仅是白嘉轩的人生信条和立身之本,更是其家族存在和延续的生命力之源,一种生生不息的“本分”精神意志;作家也是把它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特性的集中体现而予以正面张扬的。

小说对民族传统文化精义的叙述和张扬。主要是通过一种文化人格的塑造来完成的。这种文化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的过程,就是白嘉轩,朱先生等形象性格逐渐清晰浮现的过程。也可以说,作家在对这些艺术对象的精神世界的解密和描述中,充溢着一种对圣贤文化及其圣贤文化所造就的思想人格的景仰和向往。

朱先生是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者。他能清醒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以传承文明、拯治精神、安顿灵魂为己任,拒绝为官。因此,讲学、治学便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饱受儒家文化侵染的朱先生推崇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信条,所以他又关心白鹿书院以为的风风雨雨,关注着百姓生灵的疾苦盛衰。于是,他的生命经历中便有了只身却敌、禁种鸦片、赈灾济民等壮举。他那博大而磊落的胸襟和“铁肩担 道义”式的豪气令人感佩不已。人,当他想着完成心中的大事以了却心愿实现理想的时候,他就会把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置之度外,无私而后无畏,无畏而后无挡,无挡而后成事,成事而后显示了人格力量,强大的人格力量又支撑了光彩夺目的形象。朱先生一身所完成的大小业绩还充分体现了他的睿智开明。不相信迷信,却能“算卦”,而“算卦”背后却是在总揽大局下一招具体情况作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他对剪发、放足的赞赏态度则冲出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散发着开明思想、创新思想的芬芳,全然清除了陈腐之气。他宁可牺身白鹿书院而不愿意混迹官场,一方面体现了他异常高洁的品行,扬弃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读书做官”的世俗信条;另一方面又与自我选择、自我定位、自我实现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观念息息相通。面对白孝文和鹿兆鹏的你死我活、国共两党及其党内的“窝里斗”,朱先生几乎是束手无策,内心充斥着无奈何悲凉,深感读书人的力量之微薄。所以在他的晚年,曾对黑娃说:我都不读书了,你还读什么书?能把读到的十分之一用到实际中去就很不错了。在朱先生临近生命终点时,把老伴喊成妈。这貌似不经意的轻轻一笔,透出的却是彻骨的悲凉。作者陈忠实对朱先生视乎也满怀沉醉和赞赏之情,所以小说对朱先生额“仙逝”做了真切而具体的描述。显然,作者把朱先生当成了白鹿的化身。

而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就是首先得益于圣贤文化义理的洗礼。他曾有过难称仁义之举的行为(如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从而促成了白嘉轩人格精神的完善化。他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形成。基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作品通过白嘉轩这样一个文化人格理想的化身和楷模,完成了探究民族秘史、透视传统文化神髓的创作意图。

传统文化精髓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样反映在家族后背乃至不肖子孙身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是黑娃。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由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的修身,几乎残忍地摒弃了原来一切坏习气,强硬地迫使自己接受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先圣先贤们的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自外至里陶冶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土匪胚子”。在这里,小说以对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这种表达深深打上了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烙印,带有对于中古传统文化化的过分美化。但《白鹿原》的确在艺术上到达了相当的成就,一定程度上遮盖了思想上的一厢情愿。

白鹿原观后感5

文学,是人学,是教人向上的审美艺术,弘扬的是真善美,鞭挞的是假丑恶。每一个读者都能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甚至还不自觉地做联想和猜测,赋予作家原本没有的意义。

已是第四遍读完《白鹿原》了,每次读后都想写点什么,竟然无从落笔。大概我渭北人的缘故,《白鹿原》就像描述我的前世今生故土,读后满脑子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符号。

艺术的大敌就是取媚和矫情,一切艺术应是心智之果。《白鹿原》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整部《白鹿原》构架恢弘,从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了一卷壮丽的生活史,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总能叫人无数遍的咂摸回想。

陈忠实把《白鹿原》的写作当成自己死后可以放在棺材里的枕头,这样的写作态度无疑使他的这部巨着有了几多壮美。《白鹿原》里几句话说得好:世间一切佳果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来什么味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的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的三顿吃,好衣服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的住一辈子诵读。《白鹿原》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们共有的困惑、迷惘,艰辛、无奈,愤懑、无助,选择、碰撞,追求、幻灭……生逢那样的时代,活着,真不容易;如果想活得“浑全”,需要怎样的大智慧啊。

读后《白鹿原》明智。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无情地反复敲打,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得意,也别自卑。活得好,是祖上积德,自己命运好;活得不好,是好运未到,还需自己再加把劲儿。人生路漫漫,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待人生的态度,宠辱不惊,在困难的时候能挺得住,在得意的时候稳得住。

读后《白鹿原》明理。尊重位高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如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养了一个闹农协、当山匪,后来当保安营营长的英雄好汉儿子黑娃来;而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人在世千万不要把他人看死了,看扁了,断了自己后路。

读后《白鹿原》明德。白鹿书院的朱先生早先一直以神算和劝退大军闻名乡里,后来发赈灾粮和修县志也备受称赞,他不穿洋丝,只穿老婆做的土布,坚持晨读,显示着一个旧学士对于圣人的教训最后的坚守。在混乱的时局中,他看出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力,奋起最后一腔热血集合修县志的几位先生准备冲上战场抗击日寇,然而进入军队上场杀敌毕竟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受到重重阻力终究没能成功,那以后,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修县志付印上,哪怕自己赔上本钱。朱先生有自己的抱负、理想与信念,成败不萦于心,不媚俗,不庸俗,光明磊落,让人敬重。

读后《白鹿原》明事。白嘉轩做事太硬,如同他挺直的腰板,要是能给子女多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太过阴损,如书中所说“家风不正,教子不严,是白鹿家族里鹿氏着一股儿的根深蒂固的弱点”,这个“不正”、“不严”似乎就是鹿子霖这个人一生的写照。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卡尔维诺说,“经典”者,每重读必有初读般的新鲜感,而初读又有唤起珍贵记忆的重逢之感。我读《白鹿原》就有梦回前世今生故土的乡愁乡思乡恋。

白鹿原观后感高中生

第五篇:白鹿原读书笔记优秀文章

《白鹿原》这部小说以白嘉轩开头,以鹿子霖的死亡作结,深刻描绘了白鹿两家一辈子的恩怨斗争,其间横跨了清末,抗日以及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白鹿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白鹿原读书笔记1

如果真如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白鹿原》将是九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的一部秘史。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的人的冥冥造化,更是对当时国家的命运的一种揣摩。换句话说就是,白鹿原的命运走向就是国家的命运之途。

白、鹿两姓是白鹿原上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和演绎者。传统的封闭的封建习俗已将原上的人们变成了其制度的卫道士,沉默寡言的白嘉轩便是最好的佐证;然而从他冷静中透出的睿智却深得读者的赞赏。喜欢官场生活的鹿子霖更是难得的典型人物,直到最后想远离官场的时候却无奈的陷入官场的时候。他才领悟到生活的哲理:钱再多家产再厚势威再大,没有人都是空的。有人才有盼头,人多才热热闹闹;我能受狱牢之苦,可受不了自家屋院里的孤清。

是一个吓人的咒语给白鹿原的人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灾难,还是一道严实的封建隔墙将白鹿原的人民带向死亡?愚昧的他们也只能是在年馑面前乞求,在瘟疫面前拜神求鬼;直到鹿子霖洒石灰灭菌防瘟疫的时候,他们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修塔镇妖的封建行为,也只能是造成人吃人的恶果,幸亏一场大雪救活了他们。

当革命的焰火在这里开始蔓延的时候,无知而显得特别聪慧的他们,却分不清什么样的政权才能主宰当时国家的命运。直到有了新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鹿兆鹏、白孝文、鹿兆海、白孝武、鹿兆谦(黑娃)、白灵灵等;他们冲破世俗观念,踏上新时代的步伐抗日救国。除了白孝武接替大哥的任务继续为封建制度服务以外,他们无一不是白鹿原命运的延伸和创新;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哪怕代表着的是牺牲,他们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写白鹿原的命运,去冲破封建观念的高墙,去创造一个如同回到那和谐而殷实的新时代的白鹿原。

咒语还是经不住革命的烈火的赤烧,也只有在前进的时代潮流中,才可以把握住白鹿原的命运。

白鹿原读书笔记2

看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后,小说中的人物一直在脑海里轮番登场,让人琢磨回味。

这部小说没有前言,也没有后序,阅读之前我找不到任何文字做阅读的指引。书的题记就是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巴尔扎克

小说看似是白,鹿两个家族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夕尽半个世纪的矛盾纠葛,但感觉它不仅仅写两个家族,而是有很多隐喻和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判断。

小说的题目有多重含义。既是地名;也是白,鹿两大家族姓氏的浓缩;同时还隐含了一个精灵般的美丽传说。

小说人物众多,以白鹿两家为支点,架起了一个密网般看似错综复杂却又不混乱的人物框架。感觉作者在人物设计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这加强了小说的完整性,也使小说显得更加丰满而又更具历史感。但是由于人物过于众多,所以感觉对很多人物刻画并不深刻饱满,即便对最主要人物白嘉轩的刻画也是如此。

小说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围绕两大家族及关联家族在风云突变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展开。感觉小说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做引子,而是把众多人物用众多事件错综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又不时加杂进一些思考和隐喻。可以说正是这些高于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读者持续阅读下去。

小说虽然以作者最熟悉的陕西农村为背景,但在语言上并没有刻意追求方言的痕迹。语言的表达自然生动,完全为人物服务。小说里对陕西农村自然风光的描述惜墨如金,或许也影射出作者更多感悟于农村生活的寒苦而非浪漫。这部小说几乎没有丝毫浪漫情怀的痕迹,即便有,也仅仅局限于男女的欢愉之中。

作者不时赋予白嘉轩哲人式的思考与内醒,虽然笔墨不多,但从未间断,最终表达了人物更深一步的思想内涵和小说影射的哲理。作者用很多不同的方式不断地丰满这个人物:作者先赋予白嘉轩笔直的腰干,最后又让他终日在夸张的大罗锅状态下生活。赋予他冷静锋利的眼眉,又最终让他失去锐利的所在。这些反衬颇具独到之处,感觉作者无比偏爱这个角色。相信作者通过白嘉轩也同时表露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观。

这部小说除了白嘉轩外,还有几个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朱先生,白的二姐夫,读书人。他是小说里一个极大的闪光点,一个预言家,一位真正的哲人。作者在他身上用了众多笔墨,而且赋予这个人物更高的境界和智慧。其率8叟抗日的未果举动令人思考知识分子闹革命的局限性。

鹿三,白的长工,正面人物。他性格鲜明,淳朴善良,洋溢着传统的生命内涵。作者最后赋予他鬼魅缠身的奇怪举止和对他生命力终点的描述增加了这个人物的生动性。

黑娃,鹿三的长子。一个不断变化且成长的人物,应该说最终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赋予人物很多的变数后,最终让人物成长为一位自觉脱掉匪气而素以布衣长袍裹身的人。但黑娃生命的结局却更多影射历史的悲剧。

冷先生,白次子的岳父,鹿长子的岳父,郎中,药店掌门人。他曾担任着白鹿两家的折中角色,但最终无法控制局面。他冷静明查,是个深藏不露的人。

仙草,白的第七任妻子。最主要的女性主人公之一。传统女性,善良坚韧。她死于怪病,却展现出坦荡清醒的生命力,也是让白对生命思考升华的角色。

鹿子霖,鹿家祖掌门人。但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刻画不是很成功,对这个人物我没有更多的回味。

田小蛾,黑娃的妻子,与鹿子霖和白家长子白孝文多有瓜葛。悲剧人物,是故事变迁和发展的转折点。

白嘉轩的后代白孝文,白孝武,白灵,白孝义以及鹿子霖的后代鹿兆鹏,鹿兆海及兆鹏的发妻悲剧性的一生,白家的白灵与鹿家的两位后人的感情纠葛,也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但对人物刻画都不是太深入,更多揭示当时国共两党内战的复杂性与混乱状态。

土匪头子大拇指,几个走马观花的县长,总乡长等等人物都不一一细说。

我自认结尾的设计非常好,简单又富有想象力。当白鹿两家领军人物的生命力到了暮年时期,他们都变得单纯起来,似乎重新回到了生命的起点。已经疯癫的鹿子霖举着一颗鲜灵灵儿的羊奶奶草对木朽垂垂的白嘉轩说:

“给你吃,你吃吧,咱俩最好!”

最后还想再赘述几句。作者通篇中几乎不间断地描写无数次男女之事。这让我发问:陕西的作家是否都有此怪癖?亦或只是作者设计的一个圈套,从这点上看,读者不得不以被动的阅读心态面对作者设下的沟沟坎坎。

作为一个女读者,我局限性地认为:无论这部小说包含了怎样复杂的历史背景,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写人的小说。

据说《白鹿原》问世之际,曾引起当代文坛一时轰动,褒贬纷争。但无论怎样,这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似乎无法取代。

白鹿原读书笔记3

《白鹿原》已经读完了一段时间,一直未敢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如此的作品总是让我内心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迷局里,困惑不已。是否是因为一个人的缘由,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事情?我试着解嘲下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平静,然后把自己的一点点感想写下来,也算作自己的点点纪念。

正如前几日在微博中所言,读了《白鹿原》后,对于难料的世事,叵测的人心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我无法从自身的角度去解读我所知晓的过往,于是陷入困顿中。

是我们太过于卑贱,还是这方土地太过于骄横?我们残杀同胞时没有丝毫的不忍,而驾驭这方土地的人都被奉之于神灵。亦或者,我们自千百年来都灌输着等级的观念。我们习惯了仰视高阶层者,献上阿谀;俯视低阶层者,给予怜悯。俯仰之间,便有人苦心积虑逃脱自己的阶层攀向更高的阶层。而在这攀爬的过程中,各种手段无不用其极。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困惑于此。比之战争中残酷血腥,我更忌惮于人内心阴险狡诈的一面,也总是不解,人的内心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能如此。

千百年来,有多少“鹿”被假指成了“马”,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丧黄泉?党同伐异。非己若者,其心必异,必杀之。在党伐中,又有多少人依附于某个派系,渴望搭上穿越阶层的直通车。有人跟对了,功成名就;有人跟错了,其结果可想而知。哎,中国这个内耗无比强大的民族!生气!

可怜了那些鹿,莫名的背上了杀人的罪名。很佩服胡适写出《容忍与自由》。

于是,我常常感恩,感恩生活于这个年代,生活于这个至少屁民可以选择不参与政治争斗,还可以靠双手自食其力的年代。假若在那些动荡的年代,我是否也会被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游街被示众,然后从这世上抹去,亦或者与自己至亲至近的人划清界限,还要亲自动手义正视听。从前,听到很多人移民,我都是不耻的。如今,却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只要他自己觉得这样舒适,而又没有妨碍别人,就好。

写了许多,却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些什么。无力的吐槽~~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我相信生活越来越好!

白鹿原读书笔记4

于昨天夜晚读完了陈忠实老先生的鸿篇巨制《白鹿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读完一本这样子的小说,心里总是有种淡淡的忧伤,似乎是在感慨生命之于生活是如此的渺小,也似乎在心底升起一种世事无常,欲玩世不恭的态度。之前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是一样。在小说了,看尽了许多人物角色的一生,在小说里,见证了一个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是觉得自己内心深处似乎也有一部分,是从小说里走出来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些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白鹿原》这部小说以白嘉轩开头,以鹿子霖的死亡作结,深刻描绘了白鹿两家一辈子的恩怨斗争,其间横跨了清末,抗日以及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也许是脑海里受到平时网上文评杂文的影响,在我看小说的时候,总喜欢去刻意寻找一些符号性的人物,企图去想,这些人物在作者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符号,代表的是什么?而在我看来,我显然是凭借自己尚且幼稚的感觉,找到了几个关键的符号人物。

白嘉轩作为白鹿两家的族长,集封建正统思想于一身,统领一切族中大小事务。他一直都致力于维护族人的门风和规矩,兢兢业业的守护着祖宗祠堂!他眼里揉不得一切歪斜的事情,无论谁也不能触犯他心中的规矩,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书中最典型的描绘,就是当白嘉轩发现自己的大儿子与浪荡的田小娥偷情时,一点亲情都没有念到,不惜当着众多族人的面,按照族规来狠狠的惩戒自己的儿子。后来仍不觉解恨,要求与大儿子分家,从此算是抛弃了这个儿子。以至于最后当白鹿原发生灾荒时,他的大儿媳妇饿死了,他也不管,他的大儿子饿的去乞讨,他也不闻不问。然而事情总是让人讽刺的。在书的最后,为了三儿子能够传宗接代,白嘉轩不惜设计骗局让三儿媳妇去借种,这样子的荒唐事却又偏偏悄无声息的狠狠的抽了这个老族长的一个嘴巴子。在书中,没有人能触动白嘉轩改变自己封建的思想,终究还是他自己选择了背弃自己一辈子都在维护的族规!从书中的描绘来看,白嘉轩给三儿媳妇借种,并没有意识到有何不妥,所以作为局外人的读者,不免觉得这个老族长是可怜的。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他不可能有这种觉悟,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忤逆,他这一辈子所守护的信条已经被自己破坏掉了。其实纵观全书,这也是必然的改变!因为世事一直在变化。清王朝覆灭,要剪辫子,去除女人的裹脚布,白嘉轩举双手支持。可是当国共合作,国民革命的时候,他却因循守旧,坚决封门锁家,不参与任何与革命有关的言论和活动中,他要的只是白鹿一族完好无缺就可以了。他的女儿白灵参加了革命,他极力反对,不惜以父女情断作为要挟,最终逼走白灵,在他心里,已当白灵从此已死!竟从此再也没能见到女儿一面,唉,真是可悲!正是他的这些守旧的思想才使得他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的世界也几乎只是充满了与鹿子霖的争斗而已。纵观白嘉轩的一生坎坷经历,我一直在想,其实用不着这么去批判这位老族长的思想和作派。他的封建确实是造成他一切悲剧的根源,比如造成了他于大儿子的悲惨往事,造成了他与女儿永远也无法相见,也造成了他的佝偻的腰背。但是也正是他这种顽固的思想,也多次无觉的挽救了他自己。比如因为顽固不堪,不选边站队,因为也避免了很多麻烦。而且也因为他的这种思想的治理,白鹿两家才在每次的革命动荡中没有发生致命的要害。而且更让我赞叹的是,白嘉轩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每次经历磨难,每次世事发生了动荡改变,他都能从自己那封建的脑袋中抽丝剥茧,得出点新的人生守则,有时候甚至还对自己加以批判改变。这真的是非常难得!比如在遭受黑娃的毒害,致使他从此佝偻直不起腰杆,他却能平淡处之,不卑不亢,学会了用更加坚强的方式来看待世事。比如在与鹿子霖的斗争中,被狠狠的丢了脸面,他却能忍辱负重,甚至不屑于让这样子虚无的面子损害了自己内心的道德操守。总之,看完《白鹿原》,对于白嘉轩这个人,我只能一边感慨他悲剧的人生一边赞赏他独特的处事法则。

没想到关于白嘉轩就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想说一说田小娥这个女人。因为在看《白鹿原》小说之前,我大概浏览了王全安的《白鹿原》电影,发现电影通篇讲的都是田小娥的故事,搞的我以为《白鹿原》就是田小娥传一样,因此在看书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人物。看了小说才知道,在第20章的时候好像,田小娥就已经死了,是被从来不承认她的婆公杀死的!在书中,你大概会觉得田小娥是敢于反抗封建的代表。大概想给她加上一些正面的评价。因为田小娥作为地主的小妾,她敢于反抗,于黑娃私通,最后勇敢的跟黑娃过上了日子。当然,田小娥也是黑娃与他爸鹿三以及黑娃与白嘉轩的矛盾源头。但是后来,黑娃参加了革命,田小娥并没有为黑娃坚守,而且在拯救黑娃的时候,求助于鹿子霖,翻倍鹿子霖利用,进而与鹿子霖发生算是乱伦苟且的丑事,不仅如此,她还勾搭白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因此在白嘉轩看来,以及所有的族人看来,田小娥是白鹿镇的一颗毒瘤,人人欲诛之而后快。所以黑娃和田小娥只能住在白鹿镇边缘角的一口破烂窑洞中,而不准入镇。也许在好多人看来,田小娥和白嘉轩,和鹿三(黑娃他爸)之间的斗争是属于封建和反封建的斗争,是属于守旧的封建婚俗和敢于反抗追求成家自由的女人之间的斗争。可是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个伪结论!因为田小娥反抗的出发点,不是压迫,不是封建,至始至终本质都是她人性的自私。也许她从来都没有爱过黑娃。她与黑娃私通,也是为了逃避地主,满足自己内心求不得的男女之事。后来与黑娃在一起,也是因为她没有选择,因为这样子的破烂女子,没有人会要了。从她后来与鹿子霖私通,与白孝文私通,可以是最本质的驱动,仅仅只是她内心浪荡不羁的寂寞和欲求不满的情欲!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反抗什么封建礼数,去追求什么自由婚恋。甚至在她睡过的这些男人中,她的感情都不算真挚,只要给她饭食,事事能顾着点她,她就会绝对的顺从。一个出发点是这样子的女子,怎么能够说她是反对封建糟粕的代表呢?田小娥最后被鹿三杀死了,没有人同情,只有黑娃和白孝文真诚的想为她报仇。

书中另一位不得不说的人,必须得是朱先生!这位在书中超脱凡人的知识分子,关中大儒,几乎被人们认定了是一个圣人,甚至神人。他总能用极其隐晦的暗语揭发世事的本质,而且有时候还能掐会算,预测事务发展。抛却朱先生的这些圣明不说,在书中光是他那些大胆的言论就让人慨叹。比如在国民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屠杀共党时,身为共党也是他侄子的鹿兆鹏问他希望谁能掌握政权时,他却不屑一顾。观点却是国共谁人当道,区别意义不大,因为都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因此关键不是在谁人掌权,而在于天下尽早大统。我在想,在书的最后,朱先生肯定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言论范了错误,因为他渐渐才感觉到国民党的丑陋面目。不过也不好说,因为共--产-党几乎没有与朱先生接触过,指导他死后,共-产-党才解放白鹿原,也许朱老爷子也一直不知道共-产-党是什么-吧。我个人感觉朱先生在小说中,更像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一个领读者。就好像是朱先生领着你来一起看这本小说,在你有疑惑的时候,朱老爷子总能一两句话点明中心,让你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国共两党以及土匪和白嘉轩在白鹿原上的博弈,就被朱先生形象比喻为一个屠宰场,一切发生的事都只是大家在捕捉各自的猎物而已。朱先生总是能置身事外,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本质。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朱先生身上也有一点顽固的封建气息。最明显的暗示就是,黑娃细心革命回到白鹿原,在朱的带领下去拜会族中祠堂的事情。而当时鹿兆鹏听到此时,是责备黑娃,不该去拜祠堂的。我倒觉得这其实是作者在向世人表明,再伟大的圣人也有其所处的时代局限和生活局限,对朱先生来讲,尽管他再怎么圣明,也不可能逾越族规乡约这样子自己生长起来的条框的。因此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这依然不影响朱先生光辉的形象。当然了,后来-破四旧,朱先生的墓穴尸骨都被刨了出来,他的身份已注定他的悲剧。

书中的还有几个重点人物,比如鹿兆鹏和白灵对共产革命的执着,比如鹿兆海和白灵因为信仰不同而产生的爱情纠葛,比如黑娃经历的磨难坎坷和他的蜕变,比如鹿三的死去,比如鹿子霖的雄起和覆灭,比如白孝文作为族长的封建以及脱离白家后的改变等等,无一不发人深省。《白鹿原》的魅力就是在于让你能深刻的走进不同的灵魂,能细细观赏时代的变迁在那些灵魂上打下的烙印。在我看来,《白鹿原》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让我看到了许多人的一生,他们在面对动荡局促的时局时,所展现出的人生智慧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处事方式,都是十分宝贵的!我们活在当代,那些封建糟粕早已烟消云散,自由的思想早已根植在我们的心间。与那些人比,我们操心的不再是怎么活下去,而是怎么活的好。但是我们的心性却不一定比他们成熟,我们的胸怀也不一定比他们宽广。我们的眼睛也不一定比他们明亮。尽管我们看的世界更大了,但是我们的心界却更小了。与他们比,我们也许眼里看到了花花绿绿的繁杂世界,但是心地却只是禁锢在自己本身的幼稚的思想中。不得不说,我们今天的这种狭隘的心界,考虑事情极度欠缺却不思悔改的态度,与他们那些封建守旧的思想相比,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今天的这种面对诱惑,面对金钱的低矮的姿态,是不是另外一种变相的封建呢。

白鹿原读书笔记5

有人称这本书为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有人说它是最伟大的小说,由于我的认知水平有限,我只是觉得这是一本近代中国农村人民生活面貌的百科全书。读它,试图进入那个对我来说遥远又陌生的世界,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实而又饱满。

故事围绕白鹿两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巨变,讲述了前后四代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其中情节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再加上语言的轻松戏谑,读时很是畅快。

由于实在繁杂,分条写:

白家,白稼轩是一族之长。他性格正直朴实。相对于思想落后的农村,他的先进的思想和豁达的气度实属难能可贵。他把原上的人们管理得井然有序。尤其是饥荒和瘟疫,都能坚持下来。然而他并不是完人,在对待女儿和儿媳的事情上,那不可避免的落后保守的思想又禁锢他,是他犯了愚蠢的错误。

我甚至设想,假如没有革命,没有列强争夺这片膏腴之地,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进入这里,会是什么样。如果村村都像白鹿原这样秩序井然,和谐和睦,开明的族长和完善的乡约,不是很好吗?试看革命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先是共产党被当成“白狼”搞破坏,然后是国民党征收赋税。百姓根本无从得知即将面临的生活,他们关心的不是姓“国”还是“共”,只要有饭吃,处理好娃子的成家大事,他们别无他虑。

倘若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无知,那就让他们保持这样的状态有什么不好呢?

其次,我想到共产党走过的艰难道路。是什么使那些地下党员在暗无天日的兢兢业业的工作中鉴定自己的信念呢?初一看,选择“国”和“共”只是一念之差,两党合作时亲如兄弟,一旦翻脸,等待力量薄弱的共产党员的便是残酷的屠杀。当白灵和鹿兆海在猜硬币企图改变对方志向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暗示哪个对,哪个错?显然爱情都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这是何等的强烈的感召力!

鹿家,鹿子霖,把所有伪君子的丑态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狭隘的心胸和贪财好色的弱点使他在白稼轩面前甘拜下风。就是这样的暴发户在乡里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他的地产令人垂涎,他的风流韵事成为笑柄,可是他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白稼轩那样的境界。

他的大儿子兆鹏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机敏和睿智、勇敢果断都是一名优秀的党员所具备的。他光明磊落,是那个**的年代典型的英雄。

弟弟兆海,可悲地扮演着人偶的角色。选择国民党,作为杀人工具与共产党自相残杀。这群热血青年不怕付出,只是怀疑自己的牺牲是否有意义。他们并没有傻到不分敌友,然而服从命令的军人却无法主宰自己,他们多想自己刀下的人头是鬼子们的,可是某人的独裁导致了无数人的悲剧。

白稼轩的女儿白灵,是我十分佩服的人物。她拥有用不完的斗志和激情,我被她那单纯的信念和奉献的精神感动。

她也会惧怕被装进麻袋填井活埋,她也会在抛砖头后担心被枪毙,可是她把每个任务都完成的干脆漂亮。从那个拒绝缠足的任性女孩,到一名优秀的动产党员,再没有比一个“光荣烈士”的称号更适合她那不羁的性格了。尽管我为她年轻早逝感到惋惜,为她甚至没有一个本该属于她的安定生活感到遗憾,但是我由衷地佩服她,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投身到自己的信念中。她犹如那个跳跃在白鹿原上的白鹿精灵,保佑着原上的人们。

朱先生,是个伟大的儒士、先知。他学识渊博却并不顽固守旧,面对动荡的社会,他不单拥有满腔报国热情,还会正确配合,选择应走的道路。其中不免夹杂对他“神通广大”的盲目崇拜,没想到这样一个闭塞的原上还如此藏龙卧虎。

其次还有一些令我影响深刻的人物形象,可爱却被冤死的小娥,改邪归正的黑娃,还有兆鹏的媳妇,这个传统观念下的牺牲品……其中一些封建的想法和禁忌现在读来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然而那鬼魂附身,建塔镇妖等故事很是带劲,想到曾经在那片白鹿原上发生过如许多光怪陆离,惊心动魄的事情,也有过繁荣的景象,而后世事变迁,社会进步了,那个世界也不复存在。

很遗憾这样卷帙浩繁的著作想要说清些什么对我来说很难,总有些意犹未尽,然而真正的乐趣在那阅读中的遐想。或许某天,人们在阅读它的时候,也同我一样,想象这曾经存在过的“桃花源”,也会喜爱这片原上热情的人们和那些奇妙的故事。

白鹿原读书笔记优秀文章五篇

下载白鹿原(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鹿原(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有时候确实感到遗憾,2005年我买的《白鹿原》是一本盗版书。于是在前几天,我通过网络渠道下载一本正版电子书来表达歉意。要知道,当年,这样一部删减再删减才能出版......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1 在这部小说里,喜欢的有两个人。白嘉轩或许是这部小说中从始至终唯一一个正直,有气魄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此生见不得人的就是换了鹿子霖的地,在我......

    白鹿原 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生 张艺耀 我第一次接触《白鹿原》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上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课的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但是他似乎跟我们没有什么隔阂,后......

    白鹿原读后感(推荐)

    《白鹿原》读后感 内容综述: 《白鹿原》是由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著,并且凭借它获得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的荣誉——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白鹿原》一书中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白鹿原》读后感

    读《白鹿原》有感白鹿原》 虽然很早就应该好好把《白鹿原》这本书品读,但之前由于自己对题目的疑惑以及发现此书并没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便读了一部分就停下了,觉得此书并没有多......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来源:燃文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白鹿原》题记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不少评论家赞誉《白鹿原》是史诗或有史诗风格或价值,且不......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共四十多万字,从清朝末年说到解放后,清末的革命运动,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宁汉合流后的白色恐怖,抗日战争时期的血雨腥风,内战时期国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