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合心理咨询实习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冰山理论学习有感
联合心理咨询实习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冰山理论学习有感
在大连联合心理咨询学习,常常有很多收获。这个周末,王仁勇所长带领学习萨提亚冰山理论的运用。以下是实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感悟:
“今天去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所学习,王仁勇所长带我和另外两位学员学习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运用,在画并试图的时候,呈现出自己的真实内在中有很多期待,更清晰的了解了自己的现状,同时也看到另外两位学员在所长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逐渐找到了原本困惑的答案,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从中也能够看到所长精湛的业务水平,十分感谢。
作者---杨梅 实习心理咨询师”
联合心理咨询会将很多技术理念系统的教授给实习心理咨询师或者学员,反复渗透演练,让大家受益匪浅。
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新闻中心2013-3-18 14:53:22 童童
第二篇:萨提亚 冰山 和 个案 、看完我感动了 。
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在一次工作坊中,蔡敏莉老师邀请现场一位男士表演他的家庭模式。为了配合演出,男士指定现场一位女士扮演他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丈夫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妻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躲起来。老师让丈夫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妻子,而妻子则跪在丈夫面前。老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妻子在情绪上迁就丈夫。
接着,老师询问丈夫L小时候的成长背景。L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当时L同情妈妈,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可长大后还是习得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L的家庭中,他学到的就是指责。等他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大家都很怕他,他却不知道别人怕他,因为这就是他习惯的沟通模式。”老师评价。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M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她。在一个游戏环节中,所有学员闭上双眼在全场走动,寻找令自己感觉舒适的另一双手。学员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出发,可以拒绝别人,而不用考虑那人是否受伤。
M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手很粗糙,不会被人接纳。黑暗中,每个人都在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双双地尝试和放弃。终于,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然后闭着眼睛坐下来,不能说话,也不能看对方是谁,只能用手和所选择的手交谈,表达感谢、开心、暂时离开、不要难过。
此时M已经泣不成声。咨询师请她站起来分享:“我不敢相信还有人选择我的手,我一直比较自卑„„”
在咨询师的提示下,她抽泣地跟着念:“我很感谢你能接纳我。因为你的接纳,我更能接纳我自己„„我不会再自卑,我要从内心深处和自己相处。”
大家一一上前,给她拥抱和支持。
蔡敏莉老师这样解读“自我接纳”的重要性,“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而自尊是自信的基础。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爱自己的人很难去爱别人,不观照自己的人也无法真正去体察别人”。
沟通模式——指责、讨好还是一致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等。
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蔡敏莉老师说,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对于学员提出的疑问“我为什么有时讨好有时指责”,蔡敏莉老师解释说,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人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弹性调节:对这些人讨好,对那些人指责,一些时候讨好,另一些时候指责。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类型,主要是依据他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姿态占了优势。
情绪释放——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结构图”使人能够从家庭结构中寻找自我的动力源。对于初次画家庭图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沟通模式,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另外标出任何两人 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画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不难,画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就难了。很多人不了解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的信息,只得打电话回家问。于是,整个大房间里,每个人蜷曲在一块空地上,一手握手机,一手画草图。
W的家庭结构极其复杂。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共有五个孩子。她是中间的一个,这是一个注定不被重视的位置。她很小就被送到乡下抚养,换过很多人家,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回来后,无论父母还是她,都无法建立天然的亲子关系。
老师让她在现场挑一个学员扮演母亲,她则扮演自己。
寄居生活让W变得极其讨好,这是一个孩子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老师却让她指责母亲,把一直以来的不满宣泄出来。她很艰难地举起代表“指责”的手指,声音很微弱:“妈妈,你爱我吗?”“为什么要把我送出去?”“这些年来我很孤单,我真的不喜欢在别人家的感觉。”„„
情绪失控的W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等她平静之后,老师让她扮演母亲,从母亲的角度回复一个孩子的质疑。W温柔地为母亲辩解:“当时是没有能力抚养你才不得已送出去的。”“我们很爱你,你回来后我们想补偿,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最后,角色恢复原位。扮演妈妈的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孩子,到妈妈这儿来。妈妈爱你!”W犹豫着扑了过去,全场哭成一片。
“我们不能改变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当时,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很多时候,蔡敏莉老师都在用这种方式帮助案主处理情绪。“其实,不是咨询师帮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案主自己看清了当时的情境,改变了看法,从而帮助了自己。”蔡敏莉说。
第三篇:萨提亚一阶段学习有感
萨提亚一阶段学习有感
自从去年7月安娜老师的工作坊以来,我的生活发生的巨变,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工作,甚至因为萨提亚给我带来的改变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有了全新的调整。
一个很深的机缘,在一次学习的场合认识了一个海南的咨询师,在他的推荐之下我认识了盈和,走进盈和,走进萨提亚,当时对心理学领域一无所知,只是由于当时的困惑让我痛苦万分,为寻得解药而来。
在自我关爱的课堂上我表现那么的尖锐(典型超理智,当时还有孤峰独耸,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大家对我是那样的包容,我感受到盈和家人的爱与宽容,就这样的一个自我关爱工作坊,是我第一次对自己有了这么深的了解,在工作坊中还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学习,回去之后才才慢慢领悟到课程的精髓,所以在之后的一年多里,我也不断的在心理学的路上探索,参加各种的心理学课程,为了更好的成长,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和解脱。因为盈和,因为萨提亚,开启了我新生命的旅程,这一段我走出了生命的阴霾,开始迎接阳光!
这次来参加专业课,我刚开始的想法是来看看去年工作坊的同学,还有彦霖的热情邀请,我猜想她们一定可以看到我的变化,同时对萨提亚的课程也是充满好奇,对林老师的好奇,让我参加了课程。
在课程中有几个让我感触很深的环节:
1、心理营养。
虽然儿时没有得到父母充分的爱与关注,但是老师说25岁以后,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好父母了,可以自己滋养自己。25--26岁也内在情绪爆发的年龄,这两年我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很庆幸自己陪伴自己从中走出来。
2、原生家庭图。
林老师帮我分析了我的原生家庭图,一整幅蛮蛮的都是形容词,还有蜘蛛网一样的关系线,让我了解我的过去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让我看到我还没有成长时的自己,看到父母的有限,看到爷爷奶奶的有限,而分析完以后让我对自己这一年多的成长有了更深的体悟,同时很感谢自己,这成长过程中的苦与泪,我一直陪伴自己走过,看到自己今天可以开始渐渐绽放的生命,为自己感到欣喜!
3、体验非一致性沟通。
练体验讨好时,我当时想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用到的讨好模式,当时自己内心很难过,并且觉得没有必要那样做,看到对方被讨好也并不舒服,从中我得到了解决方案,我要站起来,不再讨好,这样彼此心里都舒服些。
超理智练习,当我摆出超理智的姿势时,我感觉眼前的人我都看不见,我想要看清楚他,除非他要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我的内心感受很难过,我期待和大家靠得更近,所以愿意放下超理智的架子,让心走得更近。
打岔也是我偶尔会用到的行为模式,当我被被人打岔时,我的内心是很不舒服的,这在提醒我,以后不要随便打岔。
指责,之前惯用的模式,当我重新在模仿这个姿势的时候,我不是很愿意,我不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应对了。
4、一致性沟通。
老师要我们练习一致性沟通的时候,我要表达的刚好是我小组的一个老师,我真实的表达了我的感受,想法,期待与渴望,她收到了,并且表示可以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的渴望,当时我表达完以后心里舒服多了,那一致性表达的感觉可舒服了。
5、第二次练习一致性沟通。
当时A要和我代表她老公,一致性沟通她和她老公之前为表达的感情,她表达了一遍,我没有收到她要表达的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我真替她着急,我说我来示范一遍给你看吧,(现在想来当时蛮爱表现的)我收集了她要表达的意思用一致性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她想要表达的,结果她给我的回应是,让她豁然开朗,我说的正是她要表达的,由于她带着情绪,所以这在提醒她,在一致性沟通面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也很高兴,我的一致性沟通可以支持到同学们一起成长。那天晚上的晚会,这位同学把与她老公一致性沟通的模式运用到舞台剧中做剧情,我在台下看着她表演,她的真情流露,她渴望成长,她渴望能和他老公一起成长的愿望,同时也看到她的生命开始渐渐生动,渐渐绽放起来,不经感动全场!
6、三角关系的个案咨询。
我很高兴案主请我做咨询师,和她父母的关系,用萨提亚的治疗理念,就是用一致性的沟通模式表达每个家庭成员内心深处的渴望,那一定是爱。很快的,案主心门完全打开,看着自己的父母,与父母产生连接,并得到父母的爱,带着父母的爱,看着自己的未来,带着父母的祝福,看着远方那很远很远的未来,彼此内心都爱满满,感动满满!做为咨询师,我也一样,渴望爱,渴望与父母之间更深的连接!
7、父母童年幻游。
我之所以走上自我成长之路,是由于与父母之间没有连接,成长的这一年多的成长让这样的关系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当老师带领我们去看到父母的童年时,我的难过与愧疚,难过的父母的童年是那样的匮乏,那样的无助,爸爸有8个兄弟姐妹,而爸爸的童年居然是一个人孤单的孤单像只无头苍蝇一样的在破旧的房子的乱串,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我看不清他的脸,他很孤单,身边没有父母亲,没有陪伴,我好难过好难过啊,眼泪一直奔涌而出。
妈妈的童年是在老家的房子里,还不到10岁的样子,搬张椅子站到灶台上,一个人在煮饭,拿着饭瓢在锅里翻刚刚煮开水的米饭,当老师引导到当这个孩子无助的时候有谁会在身边,她转过头,我看到她大大眼睛里充满了即无助又渴望的神奇,如果可以,我多想过去拥抱她,真想告诉她,现在我可以接受你们了,我想好好拥抱你们,好好爱你们。
父母今天还依然毫无保留地为我付出,父母童年幻游,我懂了,我理解了,我学着要去爱了,去感恩父母了。
8、萨提亚的雕塑个案。
用应对姿态呈现出原生家庭的沟通模式和状态,过程中我看到了老师的严谨和满满的爱,看到案主的情绪出来,老师找椅子,找箱子做道具让案主把情绪疏导出来,无条件的陪伴与接纳案主,还有老师内在满满的爱,当案主在场上找到自己要拥抱的人的时候,老师自己顶上,坐在地板上把案主抱在怀里,像抱着自己家的宝宝一样,抚摸着她的背,像一别几十年的母女重逢,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动?老师带着案主看了自己,接纳自己,与自己连接,与父母连接,又是一个新生命在萨提亚的滋养下,开始新的旅程!
萨提亚,用爱滋养心灵!
在爱与感动中,我们结束了第一阶段五天的学习,期待着二阶与老师同学们再次相聚!
第四篇:对一个萨提亚咨询师的问答
对一个萨提亚咨询师的问答
问:萨提亚模式很关注家庭的作用,您认为,一个咨询师之所以成为咨询师,和家庭的影响有何关系?您可以举您身边的同行的例子以及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
答:一个咨询师之所以成为咨询师,和他的家庭密不可分。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及任何一个职业,都与他的家庭密不可分。因为人本身就是家庭塑造出来的。除了先天气质不可逆转外,人的很多行为表现、性格特点、敏感力等能力、看待世界的角度都是家庭潜移默化培养的。
这个家庭的影响,也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特健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心理师,一个是饱经苦难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咨询师。这两类家庭里出来的咨询师,都非常的棒,也各有优缺点。
我认识一个心理师,是个年轻的姑娘。如果单看她的深度和学识,你不会知道她有多年轻,所以当我第一次知道她的年纪的时候还是吓了我一跳,我惊讶于她是如何在小小年纪对人生有了如此体悟,并对心理学有了如此造诣。后来一起上工作坊的时候,她被做个案的时候慢慢揭开了这层面纱,那是多么悲苦的一个家庭。从小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高飞,母亲没有能力抚养,她几经流转于不同的亲戚家,为了生存而讨好每个人,未成年的时候被表哥强暴而无法言苦,甚至依然要去讨好。巨大的心理创伤让她接触到了心理咨询,然后为之感动,痴迷。她的家庭给了她很多资源:讨好每个人带来了她对人的敏锐,感受到生命中不同的重要他人采用不同手段所带来的影响,她都有深刻的体验,对于那种无助、自卑的体验及应对,她都曾经尝试过无数。所以她是无数个“痛苦的来访者”的缩影,并且感动于人的改变,这样一个自我成长起来的人,必然是个好的治疗师。而我则与她相反,我出生在80年代,正值计划生育,于是成了独生子,典型的两代人三个家庭照顾一个孩子的背景,我爷爷过世早,我们家是5个人照顾我:爸爸,妈妈,奶奶,外公,外婆。我家在农村,虽然没有富裕,但是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爸爸妈妈闲暇时间都非常多,从来没有“加班”这回事,于是我就有了爸爸妈妈的全心陪伴,并有了3个老人的陪玩。这给了我极大的安全感,从来不会有担心妈妈不理我这回事,让我敢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必害怕被骂,所以我在人生道路上包括选择心理学都是很自主的选择。从小足够的爱的满足和物质的满足,让我对物质也没有多少匮乏感,更喜欢精神层次的东西。
问:不少人认为咨询师就像老中医一样,从业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从经验中产生的直觉也就更准确,您是否认同这一点?如果认同,您认为多大的年龄(或者具备哪些人生经验)才足以产生这样的直觉,如果不认同,理由是什么? 答:直觉的产生依赖于经验,从经验中产生、经历的事件越多,经历的世界越宽泛,直觉会产生的越多越准确。科学家无数的发明都依赖于直觉,但是直觉也来自于他们平时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的积累。直觉的产生和年龄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小孩子也会有直觉,只是他们的直觉更多的与他们的经验和日
常活动有关。具备不同的人生经验,就会在不同的领域里有更敏锐的直觉。这个没有明显的界限。
咨询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心,因此来自于咨询师较高的心理能量,来自于他们自己心的宁静和敏锐。这取决于咨询师的修养。咨询师的经验就是自我成长的经验。对于咨询经验的获得,也是借助于经手的大量咨询,如果更能理解、接纳来访者,如何站到更敞开的地方去陪伴来访者。
因此人们常说,咨询师的高度能到多高,就能带他的来访者多高。咨询师的工作效果,不取决于他有多少经验,而是取决于他有多高的个人成长。
萨提亚的咨询具有很强的人本主义风,更强调陪伴,和来访者一起努力改变,而不是“指导”他改变。萨提亚的改变是从对于爱、认可、价值等渴望的满足及自我价值感的提升完成的,而这部分必然是通过体验来完成的。如果咨询师自己没有得到满足,他就无法带领来访者去体验。
问:不少治疗学派都认为,咨询师最好的工具就是自己。您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答:咨询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不是技术干预问题的过程。治疗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当来访者到来,治疗师不语,相互静坐一段时间后,来访者离开,道了一声:谢谢你。佛陀传法曾拈花一笑,法已传完,这就是最厉害的心理咨询师。那是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不是用任何语言、技术和行为能达到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十分美妙的境界。当然,我们都不是佛陀,都不能达到这种至高的境界,但一个好的治疗师,必然是用一生走往这个境界的。
就我目前而言,我会用自己的状态给来访者呈现:我是如何接纳自己,如何欣赏自己,如何满足自己的渴望,然后如何带着这份被满足的力量去生活。
问:在生活中,咨询师如何使用心理学,是和在咨询室里的一样吗?
答:好的治疗师不仅在咨询室中是好的治疗师,在生活中必然也是好的生活者。不然他就会把咨询室变成了一个实验室,只在那里才能有所不同。
一方面,我有时会通过走冰山来自我觉察,自我修通;另一方面,在我以及我的同仁身上,我们在生活中就彼此督导,当我们发现彼此身上的问题,或者感受到有不接纳或者有攻击的时候,就会相互提醒,然后相互探索,为什么会卡住,以及卡在哪来了,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接纳。
我承认我身上依然有很多问题,这些也是我需要慢慢修通的地方,所以面对同样问题的来访者的时候我都会表明情况并介绍给我的同仁。但同样我不必对自己太苛刻,在每个方面都做到柔软有力,至少,在从事心理学的这些年,我看到了自己巨大的改变:心更宽了,看事物更深刻了。
问: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上的问题时,咨询师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答:一般人和咨询师的区别不大。因为,就算是咨询室这样专业的环境里,咨询师也不会给人一种特别专业的、高高在上的感觉,他们会放下自己是个咨询
师,放下一颗想要治疗别人的心,全身心去陪伴来访者,跟他一起成长,而不是“帮”他成长。到了生活中,咨询师更会卸下“分析”的面具,因为,去分析他人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很累。更会因为自己的分析而拉大了与他人间的距离,让人际关系趋向于冷漠化。对于咨询师来说,职业界限很重要,不仅是保护他人,更是保护自己。当然,像是约定好的,同仁之间的互相督导则除外。
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上的问题时,其实每个人都有不错的直觉,因为我们产生直觉的方式,不是别的,正是通过爱。
因为有爱,恋人之间更能“心有灵犀”感受到彼此,亲子间更能“母子连心”感受到彼此,因为他们是真的爱对方,真的去接纳对方,真的向对方敞开了自己,全身心把对方与自己融为一个整体。在这一点上,咨询师的做法和一般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第五篇:实习心理咨询师在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感受
实习心理咨询师在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感受今天周日照例按时来到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所学习,上午先学习了卡特尔16因子(16PF),艾森克人格(EPQ,)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三个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步骤,和结果的解释。王所长亲自带着完成整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非常受益。
下午看各位老师都在认真的工作,很感动,接近下班的时候,一位女士走进了咨询所,所长马上介绍我,让我给来访者做咨询,当时心里很高兴,半年的实习,在网上也经常锻炼自己跟来访者交流,今天终于有机会真正做咨询了。当我和来访者坐好后,几句交流后,来访者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了孩子爱发脾气的事情,当发现她讲述中的闪光点的时候,我会立马抓住,及时给与正面的引导和赞美,当发现她的无助时候,能够和她共情,体会他的无力,然后引导他自己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及时的给与赞赏。并且及时的说明家庭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并说明个案本人来所进一步连续咨询与训练更有利于孩子自己的成长和意义。等送走来访者后,及时跟所长汇报,所长及时指出我的不足,没有做咨询记录和来访者的资料,没有咨询结束前的小结。同时也强调能够独立咨询很好,这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非常感谢资深心理专家王仁勇所长给我这样的锻炼机会。
大连联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实习心理咨询师杨云2013年1月20日2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