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等不仅率先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
毛泽东等不仅率先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而且从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思想;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等等。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而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二篇: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P194)第一,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分)第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2分)第三,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2分)
第三篇:历史一轮专项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民版
单元·专项排查练(八)
1.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点拨 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建立起来。
2.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3.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质上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4. 中共八大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其确定的路线未得到贯彻执行。(√)
5. 导致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点拨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其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6.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点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国家试图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它不符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点拨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 性质。
8.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
9. 经济特区中“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易错排查矫正练
常考易错点 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左”倾方面的表现辨别不清、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理解新中国工业经济体制的转变等
1.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解析 易错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自愿相结合”“社和社、社和组”。由题眼可知,材料说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大炼钢铁,追求高速度,这违背了客观规律,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强制性,不符合“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排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经营模式,排除D。
2.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多年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答案 B
解析 把握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60多年,前30年即是1949~1979年,后30多年即1979~2009年。显然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自由的流动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现。A、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合。
3. 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 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
4.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答案 D
解析 反右斗争扩大化发生于1957年,导致政治建设遭到破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1960年,导致经济建设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1976年,导致政治、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
高频考点强化练
高频考点 “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2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等
5.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6年三大改造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1952年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项错误。
6.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 A
解析 “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故选A项。
7.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 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因此应选C项。
8.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构想中,农业地位明显上升,原先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工业化被排在农业现代化之后而居第二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的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B.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
C.正确认识四个现代化的关系
D.接受了苏联失误的教训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20世纪60年代”可以判断出。20世纪60年代“大跃进”和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落后。20世纪60年代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9.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D.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主张适当调整工资、集体福利,反映了对消费的重视。这是吸取了对苏联模式中重视积累、忽视消费的教训。故C项正确。
10.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中共十二大是在1982年召开的,三十年前分地指的是1950~1952年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而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
11.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商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商业占国民经济的总产值有了大幅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项。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两项错误,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
12. “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
A.中苏关系恶化
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 D
解析 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落寞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
大题冲关规范练
13.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到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1950年到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 756万增加到9 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 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 500万人,其中1 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12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81.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
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 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答案(1)因素:近代工业的发展;平等思想的传播;劳工地位的提高;地方政府的推动。
(2)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成因:工业化;“大跃进”运动。
(3)特点:途径多样;保障机制逐渐形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成就:改革开放深入;法制建设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第四篇: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和实践意1
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综上所述,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