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中信银行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实施细则(试行)(信银字【2008】780号)
中信银行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行战略客户营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扩大战略客户与我行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同时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统一管理,依据《中信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修订)》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对象原则上为全行性战略客户中跨分行的集团客户。总行公司银行部将根据全行战略客户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从上述客户中重点选择部分业务辐射范围广、下属企业分布与我行分支机构结合程度高、合作前景良好的集团客户开展统一授信工作。
第三条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均应纳入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管理:
(一)集团总部和全资子公司;
(二)集团绝对控股的企业;
(三)集团持有股份且为第一大股东的企业;
(四)集团间接控股的企业;
(五)其他需要纳入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管理的企业。
第四条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工作实行主办行制。总行公司银行部负责确定集团客户主办行。原则上集团总部所在地分行即为主办行,其他分行为经办行。总行公司银行部也可根据实际营销管理的需要另行指定主办行。
第五条主办行职责:
(一)负责全面调查了解集团客户整体情况,在总行指导下与集团总部进行统一授信业务谈判,提出纳入统一授信的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名单,初步确定整体合作方案;
(二)负责起草集团统一授信调查报告,经分行审批后上报总行,当辖内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授信额度不足时,向总行公司银行部提出调增授信额度的申请;
(三)负责集团客户总部的客户关系维护,协助总行协调解决在与集团整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负责全面收集集团客户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掌握重要业务机会或重大经营变化并向总行报告。
第六条经办行职责:
负责按照总行有关要求对辖内集团客户成员企业授信现状和潜在需求进行调查,负责落实总行有关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额度使用的规定;
负责组织辖内集团客户成员企业的营销及授信上报工作,当辖内集团客户成员企业的授信额度不足时,向总行公司银行部提出调增授信额度的申请;
负责辖内集团客户成员企业的日常客户关系维护,协助总行协调解决在与成员企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负责全面收集集团客户成员企业的各类信息,及时了解掌握重要业务机会和客户重大经营变化。
第二章集团统一授信发起、调查及审批
第七条集团统一授信的发起、调查及上报审批工作由总行公司银行部牵头组织,主办行和经办行具体办理。
(一)总行公司银行部确定组织发起集团统一授信的战略客户并指定主办行。主办行应在总行指导下与集团客户总部开展营销及业务谈判等工作,初步确定集团授信合作意向、合作方案和纳入集团统一授信的成员企业名单等。
(二)总行公司银行部向全行下发关于开展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工作的通知,要求分行对辖内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开展授信摸底调查,并在总行规定的期限内将已有存量授信情况和潜在授信需求汇总上报总行公司银行部。
(三)总行公司银行部汇总各分行上报的授信信息后,最终确定纳入集团统一授信的成员企业名单,并根据与集团客户总部初步确定的合作方案提出指导意见下发主办行,主办行应根据总行公司银行部的指导意见综合考虑战略客户在我行的存量授信情况、潜在授信需求、集团客户整体状况等因素完成集团统一授信报告并提交同级风险管理部门审批。
(四)审批通过后,主办行将审批意见及授信报告等相关资料一并上报总行公司银行部。总行公司银行部根据全行整体营销管理的需要出具有关意见,并连同主办行授信资料提交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批。
第八条总行风险管理部对集团统一授信业务进行审查,根据集团客户的风险状况及我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并结合总行公司银行部的意见,最终核定集团授信总额度,并向总行公司银行部下达集团统一授信额度批复同时抄送主办行。
第九条总行风险管理部核定集团统一授信额度时,在控制集团授信风险总量的前提下,统筹考虑集团客户现有存量授信和潜在业务合作需求,核定的集团授信总额度除覆盖已有存量授信外,可预留部分备用额度用以支持战略客户的持续营销工作。
第三章集团统一授信额度分配和管理
第十条总行公司银行部负责对已批复的集团统一授信额度进行分配。
(一)总行公司银行部依据总行风险管理部的集团统一授信额度批复,结合分行的营销需要对集团授信总额度进行划分,并书面通知分行。
(二)根据分行申请和全行实际营销的需要,总行公司银行部在集团授信总额度内且符合总行风险管理部批复条件的情况下,有权对集团授信总额度划分方案予以调整,必要时可对已划分给分行但长期闲置的授信额度进行重新分配。
第十一条总行公司银行部将集团授信额度划分方案提交总行信贷管理部,总行信贷管理部负责按照总行风险管理部的集团统一授信额度批复和总行公司银行部的集团授信额度划分方案将有关数据及时维护到信贷管理系统。
第十二条分行应严格按照总行批复及划分方案对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开展具体授信业务,续做、新增授信额度无论是否在分行审批权限内,均应事先向总行公司银行部申领额度:
(一)在不增加集团授信总额度的情况下,总行公司银行部负责在全行范围内对额度进行调剂,分行在领取额度后方可提交同级风险管理部门审批,超过分行权限的上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批。
(二)在集团授信总额度不能满足分行需求时,总行公司银行部会同主办行与集团客户总部协商,确需扩大集团授信总额度的,由总行公司银行部通知分行将授信资料提交同级风险管理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分行将审批意见等相关资料一并上报总行公司银行部,总行公司银行部出具意见后提交总行风险管理部审批。
第十三条分行应严格按照总行关于授信品种的划分方案办理具体业务,需要对授信品种进行调整的,如符合总行授信品种调剂原则的可自行调整,不符合总行授信品种调剂原则的需按现行规定上报审批。
第十四条各级风险、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将集团及成员企业统一授信业务的额度批复、综合授信协议、业务合同、额度执行情况等数据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进行维护管理,确保集团统一授信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总行公司银行部有关集团统一授信额度的调整均以信贷管理系统中提供的数据为基础。
第四章附 则
第十五条总行将定期对分行战略客户集团统一授信工作进行检查,对隐瞒集团客户成员企业关系回避统一管理、擅自为集团客户成员企业申请授信或扩大授信、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信贷管理系统导致授信额度数据失真等违反本实施细则的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集团统一授信风险责任认定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各级公司业务、风险和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我行现行规定做好集团统一授信业务的风险监控、贷后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本细则由总行公司银行部负责解释、修订。
第十八条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交通银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试行办法
交通银行关于印发《交通银行集团客户
统一授信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交通银行
发布文号: 交银发[2001]8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对象
第三章 集团客户授信品种和方式
第四章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核定
第五章 集团客户的信息管理
第六章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报批程序
第七章 授信额度的调整
第八章 授信额度的使用
第九章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监控管理
第十章 附则
各分、支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集团授信风险,现将《交通银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实行世界银行项目信贷流程的分支行可按世行流程要求运行。各行在执行中遇有问题和情况可及时报告总行,以便在制定正式实施办法时予以修正。
交通银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运作,进一步加强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集团授信风险,促进集团客户授信业务健康发展,根据金融监管和“加强交通银行信贷流程”援助项目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核心是将内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单个借款人的风险组合审视,衡量与管理大额信用风险,防止信贷集中引起的资产损失。
第三条 我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统一指导”即由总行统一制定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管理办法,确定授信对象的范围、授信度的核定、审批、使用及管理的方法,并对全行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情况实施监控和检查;“分级管理”即按集团客户母子公司的分布地域,将统一授信管理的对象分为总行和分行两级管理,跨管辖和直属分行的集团客户为总行级集团客户,在管辖和直属分行辖内的集团客户为分行级集团客
户。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额度是指经本行批准的可在规定的授信期间内给予某客户授信的最高值。它是本行对该客户最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量化指标。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次级额度是指我行在客户授信额度下,针对客户需要的不同授信品种而设置的相应的授信额度。一个客户的授信额度之下可设置多个次级额度,即一个客户可同时办理多个授信业务品种。
第二章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对象
第六条 已经获得或正在申请我行授信的客户,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或分公司,该客户及其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分公司构成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对象。
第七条 因规定未能提供合并会计报表的集团企业,符合以下原则之一的,构成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对象。
(一)由母公司直接、间接或直接加间接方式拥有其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
(二)母公司虽不持有子公司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其他投资者协议,持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子公司;
(三)根据章程或协议,其财务和经营政策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
(四)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由母公司任免的子公司;
(五)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投票权的子公司。
第八条 共同隶属于一个集团的两个及以上的授信客户,即使其母公司未曾获得、目前也未申请我行授信,该授信客户也构成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对象。
第三章 集团客户授信品种和方式
第九条 授信品种包括贷款、贸易融资、担保、承兑、贷款承诺等涉及形成我行资产或有资产的各类业务。
第十条 集团客户的授信方式,在分析客户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内部控制授信和公开授信两种方式。
第十一条 内部控制授信是指对集团客户不予公开授信额度,由我行控制使用额度的授信方式。
第十二条 公开授信是我行向客户公开、允许其在一定期限、一定条件下使用我行确定的授信额度的承诺。公开授信方式须谨慎掌握,严格限定于AB级以上的部分优质客户,以达到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公开授信所做的授信承诺不得超过所核定的授信额度。
第四章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核定
第十三条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由各子公司授信额度之和结合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状况确定,但不能超过信贷政策和组合限额限制。
第十四条 授信额度的核定,原则上根据以下6个因素的最小一项确定:
(一)借款人申请的授信金额;
(二)根据借款原因分析得出的借款人资金需求金额;
(三)通过信贷分析确定的还款能力;
(四)限制性条款和条件的相关规定和法律限制(如适用);
(五)银行自身信贷政策和组合限额限制;
(六)银企关系。
第十五条 在通常情况下,经上述步骤得出的金额应作为客户授信额度,但以下情况可以例外:
(一)对于个别初步核定结论中缺乏短期还款能力,但在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趋势分析中却反映出具有很大潜力的正常类客户,在具备长期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客户关系的战略决策,对其短期类次级额度可以超过初步核定的授信额度(但不得大于借款原因分析得出的需求额)。
(二)对于为申请的次级额度提供的担保措施是以银行信用作担保的客户,可以在担保的范围内核定该次级额度。
(三)如果核定的授信额度小于已有授信额度,则维持现有额度,并逐步减少。
第十六条 在集团客户授信额度内,应综合考虑客户经营方式、融资习惯、资信状况、银企关系等方面,按需要的授信业务品种设置一个次级额度或多个次级额度。在子公司授信额度内,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不同授信品种的次级额度。
第十七条 由于公司业务分析框架的很多要素不适用于项目融资,因此项目融资授信应单独设立额度。
第十八条 作为对客户风险敞口的计量,应包括项目融资授信额度。
第五章 集团客户的信息管理
第十九条 总分行公司业务部门负责集团客户信息的建立和管理。
(一)各分支行将属于本办法规定的现有总行级授信客户名单上报总行公司业务部。公司业务部作信息记录,指定牵头行,并将信息通知所有分行和总行授信管理部。
(二)现有总行级集团客户新增子公司时,所在地分支行须(辖属行通过管辖行)告知牵头行,并由牵头行上报总行公司业务部,总行公司业务部增加信息记录后通知总行授信管理部。
(三)凡发生属于本办法规定的总行级新的集团客户的授信申请,所在地分支行均应向总行公司业务部报告,总行公司业务部应确认信息记录。
第二十条 重视对集团客户各母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信息共享,特别对境外投资的母公司,更要防止因缺乏信息共享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损失。
第二十一条 对发生《交通银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监控制度》列示的可能对我行债权形成不利影响的信息,按该制度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报告。
第六章 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的报批程序
第二十二条 总行公司业务部协同牵头分行办理总行级集团客户的授信申请。
(一)总行级集团客户的牵头行对集团客户总部及其当地下属企业进行调查。总行公司业务部根据调查和掌握的情况,通知涉及所有可能借款的集团成员所在地分支行,以确定是否建立信贷关系。
(二)建立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所在地分支行公司业务部门对当地集团所属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后,报本行授信管理部门审查和贷审会及有权审批人审批。
(三)牵头行收集汇总各行所有经审查后上报的申请,并负责与总公司的统筹协调,经汇总审查后报总行公司业务部。
(四)总行公司业务部提出意见送总行授信管理部和贷审会审查。
(五)总行授信管理部根据牵头行的授信调查报告和总行公司业务部所提意见以及相关授信审批规定进行审查,提交贷款审查委员会审定和行长批准后,通知各有关分行和总行公司业务部。
第二十三条 各管辖直属分行负责管理分行级集团客户。管辖直属分行根据本行辖内的实际情况,制定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实施细则,报总行备案。分行级集团客户由管辖直属分行自行审批,超过分行审批权限的,报总行授信管理部审查。
第二十四条 为防止集团客户统一授信中因借款主体、担保以及其他法律问题造成的风险,授信额度使用的相关法律文件须经我行法律部门审查。
第七章 授信额度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集团客户在我行核定授信额度后,发生增加新的关联子公司的,除按第十九条规定要求进行信息记录外,新增子公司的授信额度纳入集团客户授信额度,统一管理。第二十六条 因重组或其他情况,使原已纳入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的子公司不再隶属于该集团客户的,应将该子公司的授信额度从原核定的集团客户统一授信总额度中扣除,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 总行级集团客户核定批准后的各母、子公司的授信额度、不同授信业务品种的次级授信额度的相互调剂使用,除特殊情况,经授信管理部审查报行长批准外,原则上均须按授信申请程序进行。
第八章 授信额度的使用
第二十八条 授信额度可分为循环性使用和一次性使用。
第二十九条 循环性使用是指在授信期间内,客户可以对规定的授信业务品种额度循环使用。这种使用方式只能针对短期授信业务品种。
第三十条 一次性使用是指在授信期间内,对规定的授信业务品种额度采取一次性使用或分次递减的方式,而一旦使用并被偿付后,不得对偿付部分要求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授信对象通常为本行没有信誉记录的新授信客户或老授信客户的临时性、一次性的融资需
求。在这种情况下,如需再次使用,必须重新经过正式的授信审批流程。
第三十一条 各分支行不得对未包含在集团客户授信额度以内的其他成员企业自行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
第三十二条 一个客户的不同次级额度可以设置不同的授信期限,因此,表述客户授信期限需要对不同次级额度分别表述。
第三十三条 次级额度授信期限一般在一年之内。但对于正常类客户的次级额度,期限可以设置为3年以内。
第九章 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监控管理
第三十四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总行负责总行级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监控、管理,各有关分行负责对本行辖内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监控管理。
第三十五条 集团客户监控按《交通银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监控制度》和贷后监控检查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全行公司业务部门负责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的监控。于每季后十日将《集团授信额度使用报告》通知同级授信管理部门,授信管理部门对使用和监控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行授信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此前制订的交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0年11月18日 8点37分 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
相关标签:银行授信
一、银行集团客户的概念和特点
(一)集团客户的定义
银行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二是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以致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尽责原则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
(二)集团客户的特点
1.集团客户规模扩张往往伴随银行贷款迅速上升。大部分企业集团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相当一部分贷款是由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由于集团企业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较深,贷款规模增幅大,绝对量呈上升趋势,信贷风险也迅速攀升。从集团客户经营角度来看,其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活动进行多元化投资,迅速扩张规模,对其自身也存在着极大的经营风险。
2.集团客户的经营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集团内关联企业投资关系复杂。不少集团客户的关联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资链条形成的,投资形式主要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三种。投资呈现出多层次特征,而且层次之间不平衡。二是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多元化投资,扩大资产规模。混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兼并收购活动频繁,它们围绕市场热点做题目,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多元化投资。三是集团发展往往以融资促投资,以投资带融资。企业集团多元化投资是以其独特的融资能力为基础的,并与其融资能力相互助长。集团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为主,也有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的。在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的资金市场上,多元化投资既是融资冲动产生的原因,又是融资能力增强的通道。集团控制的关联企业越多,融资能力也越强。四是注重培养同政府的关系。企业集团为寻求更大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同政府部门的关系,并注意形象塑造,经常参与捐助活动、助学活动、大型演出以提高知名度。3.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特点。一是财务管理模式以集权型为主。多数集团的财务管理都集中于集团总部,便于集团的投融资统一管理。二是融资原则是集团融资规模最大,财务成本最低。集团的融资和投资是一盘棋,哪些企业需要用款,由哪些企业充当融资通道,都由集团资金或财务部门统一计划和安排,通过统一调度,集团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财务费用。三是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四是财务管理的通行做法是以投资扩张带动融资。强烈的投资冲动激发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表现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银行不能按时收回贷款本息或给银行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信用膨胀风险。从形式上看,一般情况下,集团企业各成员的授信金额不是很大,如果将集团企业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则控制企业贷款量往往大大超过其授信额度,形成集团企业整体的信用膨胀。
(二)资金挪用风险。大多数集团在内部实行统一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造成各银行贷款转入企业集团的结算中心后形成了“一锅粥”,集团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任意抽调挪用银行贷款。因此,经常出现集团客户成员企业以自身名义获取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与申请用途不符的购买基金、关联公司增资、收购股权等用途,甚至用来挥霍的现象。
(三)信息虚假风险。由于关联企业间交易的复杂性,银行缺乏可靠信息来源和调查手段,很难全面掌握关联企业的各种资料,难以准确判断关联客户经营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致使对关联企业的贷款业务无法准确把握。集团客户的信息虚假主要有:一是为满足贷款条件,利用关联企业相互控制的特性,通过进行关联交易来随意调节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粉饰借款主体的财务报表,使各项财务指标达到借贷条件,直接影响了银行贷前调查及贷后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二是关联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投资参股虚增资本,使银行信贷营销人员误认为公司资本实力雄厚,从而给贷款带来风险。三是集团企业在关联交易的披露上极不规范,财务反映严重不实。
(四)担保虚化风险。集团客户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现象普遍,看似担保手续合法规范,但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利益相互联系,实则掩盖了贷款风险,使银行的担保措施形同虚设,扩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五)生产经营风险。同样的风险环境下,企业集团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企业。这是因为企业集团以融资促投资的发展模式和资金统一管理方式的结合,对集团的资金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集团管理效率的提高跟不上集团规模增长的速度,集团的经营风险就可能出现在某个节点上。在集团企业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往往生产配套产品或上下游产品,关联交易在其生产经营中占很大比重。一旦关联方发生变化,相互间交易受到影响,其生产经营就会产生很大波动。
(六)道德缺失风险。我国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集团客户信用观念淡薄,道德伦理缺失,其常常利用兼并、重组、贸易、置换等关联交易手段进行成员企业财产和利益的不当转移,蓄意逃废银行债务,将自身的经营问题转嫁形成信贷风险。
三、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制约因素分析
近年来,银行业机构越来越重视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在制度建设、审查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不适当授信额度分配以及关联交易等风险的管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内外等多方面因素,致使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集团性客户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对集团性客户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迷信企业集团,对其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风险认识不够,把集团性客户简单等同于优良客户,导致在贷款调查、贷款决策、贷款定价、贷后管理、贷款追偿等过程中降低要求,“三查”制度不落实,把关不严,这常常导致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弱化了贷款的后期管理。二是对集团性客户的法律风险认识不够,偏好于对母公司贷款用于整个集团成员单位信贷需求,忽视了集团客户中无论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都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范。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首先,对集团客户的甄别缺乏规范有效的程序和手段,无法或者不愿意准确识别集团客户的关联方,对关联企业互保风险的监管也形同虚设。
其次,对集团性客户出现的新特点应对不及时,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不规范,信贷管理粗放,贷前调查阶段没有将集团性客户中各关联企业的产权结构、投资关系、关联交易、相互担保作为贷前调查内容,贷后管理阶段对贷款流向缺乏必要监督,未建立对集团客户总体风险的监测机制,缺少对整体情况的监测和把握。
再次,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疏于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大型银行集团客户管理办法中所涉及授信管理的条款散见于多个时期的文件而未集中整理和更新,缺乏系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制度往往无所适从。
最后,缺乏分行层面的、可实际操作的对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的管理规定。我国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金余额的比率不得超过10%,但分行尚无单一客户授信资本金限额管理,原因是分行非法人银行,无独立资本金。对于金融业务发展迅速,企业集团较为集中的地区,缺乏对应的量化管理指标不利于风险控制。3.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大多数银行对集团客户挪用信贷资金、关联交易等行为缺乏有效地监测手段。另外,风险管理手段也不尽完善。如对集团客户核定最高授信额度时,大多数银行只对集团客户的基本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缺乏对企业授信额度的测算分析,为各子公司分配授信额度时,也未充分考虑子公司的资金需求状况及使用计划,导致部分集团客户在授信有效期间出现实际用信额度超过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银行不得不为其“特别授信”或“追加授信”。
4.银行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在授信方面,各行往往只考虑本行对客户的授信,没有充分考虑其他银行已有的授信及贷款情况,使借款人的授信获得远远超过其自身承债能力;在贷款管理和风险处置方面,各银行间也缺乏信息互换平台和制度规范,且将重要信息作为商业秘密相互屏蔽,一旦集团企业出现问题,不能站在共同维护金融安全的高度来处置风险。另外,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也助长了集团客户逃避银行监督的行为,配合监督的意识差。
5.银行业风险偏好一致导致信用风险高度集中。银行在信贷营销战略中,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存在严重的从众、追星冲动,风险偏好集聚于一些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导致信贷结构严重失衡,风险巨大。
6.高素质多技能的专业人才缺乏。集团客户涉及多个企业,甚至不同行业和地区,关系盘根错节,关联交易错综复杂,识别集团客户风险需要具备严谨的敬业精神、专业的财务技能、扎实的法律功底、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广泛的行业知识,目前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需要,更不能准确识别和有效防范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
(二)制约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
1.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财务制度不科学、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甚至数据失真等问题,银行与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极易误导银行信贷决策和正常的信贷监督管理。
2.社会信用记录、公示制度的缺失,使银行掉入“信用陷阱”。如铁本公司在常州市的关联公司有5家,在扬中市2家,而这些信息各银行并不完全掌握。
3.公共监督力量较弱,助长了一些企业的不守信用行为。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打击逃废债行为,但出于地方或部门的利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法人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等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个别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逃废债行为充当保护伞;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履行职业准则,提供虚假的验资报告和审验结果等,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的社会力量薄弱。
4.法律制度有漏洞。我国集团客户法律制度中欠缺对公司股东滥用有限责任的规定,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以规范控制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因此,目前的法人制度实际上是严格的股东有限责任,加之信用基础和信用理念的薄弱,使得银行在面对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侵害债权时,难以找到合法有效手段来维护合法债权,最终导致贷款偿还出现风险。
5.基层银行机构缺乏对集团客户信贷支持的合作机制。虽然银监会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银行业协会组织对集团客户发放银团贷款或俱乐部贷款,但由于在地市级地区普遍 5 不存在银行业协会,而且银监局受法定职能所限又不能组织银行开展类似业务,因此在基层缺乏银行对集团客户信贷合作的平台。
四、对改进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防范和控制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需要银行业机构、监管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银行业机构
银行业机构是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体。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业机构应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控。
1.完善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办法应包含:(1)“一个债务人原则”。即将企业集团整体作为一个债务人进行管理。(2)风险集中控制体系。建立与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要按照集团客户分布范围确定管理层面,即总行层面、一级分行层面、二级分行层面。(3)统一授信。实行主办行制度。主办行负责对客户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发布客户信息、授信使用和资产状态,协办行在主办行指导下开展信贷活动。(4)建立客户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2.严把贷前调查关。贷前调查要突出重点,把对企业组织结构、资本构成、注册资本到位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摸清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客户、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在资本构成方面,必须准确查实客户和重大关联方注册资金、股权分布的真实情况。再次,深化财务分析。要求借款人出具经具备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集团客户合并报表和承贷主体的财务报表。最后,准确核实集团和各成员的真实资产、负债、财务状况,根据核心资产确定承贷主体和授信额度。
3.加强担保审查。根据集团客户综合实力,对外担保总量控制在一定额度以内。严格审查集团客户新增授信担保,应以集团外部企业担保为主。在担保方式上,坚持以集团外部资产抵押、质押担保为主。对于私营集团客户,追加企业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作为担保,避免企业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关联企业不应作为主要担保人,而应作为追加担保对象。
4.控制授信总量和结构。一是严格控制集团客户整体授信总量。通过对集团整体经营性资产、主营业务、现金流分布以及关联关系分析核定集团整体授信总量,一方面可 防止分散授信夸大集团客户的信用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关联交易只是使有关利益在集团内部进行分配,统一考察集团整体承受能力可消除集团内部因控制方式而造成的人为影响。二是做好借款人结构安排。在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中,除了核定整体授信总额外,还要对授信总量在集团成员间的分布作出详细安排。
5.在借款合同中设置预防性条款。主要包括:(1)信息披露。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人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债权银行披露相关信息,包括关联方关系、关联交易及对外提供担保情况等。(2)资产转让限制。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人重大资产转让行为必须征得债权银行的同意。(3)关联交易限制。借款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重大关联交易影响到银行债权安全的,必须取得银行同意;未经银行同意不得改变贷款用途,否则即构成违约,银行有权宣布合同提前到期或解除合同,并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4)利润分配。设置一些条款限制其利润分配,约定利润分配的比例限制,并约定利润分配需经银行同意。(5)终止合同。贷款对象不遵守合同或有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时,贷款人有权单方决定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
6.加强贷后管理。一是重点监控借款人的关联交易构成,注意剔除因关联交易引起的非正常利润因素,严格监控关联交易中有关资产(资金)的无偿或低价转移行为。二是防止信贷资金在集团内不同法人间的随意流动,防止以子公司名义多头套取银行贷款而由集团公司长期占用。对于随意改变贷款用途的,应及时调整信用额度或追究其违约责任。三是密切关注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和核心管理层的个人素质,客观评价其品行和能力。
7.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风险、收益和成本相匹配的业绩考核体系,用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等指标核定分支机构信贷经营业绩。
(二)监管部门
1.加强信息共享。银监部门应借鉴国外经验,搭建银行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平台,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信息服务。一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二是要求银行加强系统信息共享,三是加强跨行间信息共享。
2.创新信贷组织方式。银监部门应加强和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组建地方银行业协会或公会等组织,为创新信贷组织方式,促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等业务发展搭建平台。
3.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通过检查,防止银行间恶意竞争、银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以及客户欺诈贷款和挪用贷款。
(三)政府部门
1.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建议政府协调人行、银监、工商、统计等部门,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将企业真实、完善的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推进银行信贷登记信息集中化、完整性和真实性建设,发挥信息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合作,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发挥监管合力。
2.完善立法保障债权。一是借鉴美国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建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二是借鉴德国推定关联企业学说,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确定控制公司的责任。三是借鉴德国立法,建立通过提高法定盈余公积金、限制移转利润的最高数额、对损失进行补偿及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措施等事前保护措施。四是借鉴深石原则,确立非关联债权相对于关联债权的优先制度。
http://
第四篇:铜陵铜都农村合作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铜陵铜都农村合作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
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促进铜陵铜都农村合作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本行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一)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二)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三)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四)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本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本行可根据上述四个特征结合本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单一集团客户的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授信业务包括:贷款、票据承兑和贴现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是指由于本行对 1
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和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经营不善以及集团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情况,导致本行不能按时收回由于授信产生的贷款本金及利息,或给本行带来其他损失的可能性。
第五条 本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原则。本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对集团客户授信进行风险控制。
(二)适度原则。本行应根据授信客体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
(三)预警原则。本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集团客户授信风险。
第二章授信业务风险管理
第六条 本行风险管理部负责全行集团客户授信活动的组织管理,对集团客户合并授信或贷款余额超过其授权以上的,应按本行信贷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审批;本行公司、个人业务部负责对集团客户进行资信尽职调查,负责组织对集团客户授信的信息收集、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和风险预警通报等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集团客户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本行对集团客户内各个授信对象核定最高授信额度
时,在充分考虑各个授信对象自身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集团客户的整体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最高授信额度应根据集团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第八条 本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不得超过本行资本总额的15%。
第九条本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必须要求集团客户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包括集团客户各成员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注册资本、主营业务、股权结构、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财务状况、重大资产项目、担保情况和重要诉讼情况等。必要时,要求该集团客户聘请独立的具有公证效应的第三方出具资料真实性证明。
第十条本行在给集团客户授信时,公司、个人业务部负责进行充分的资信尽职调查,要对照授信对象提供的资料,对重点内容或存在疑问的内容进行实地核查,并在授信调查报告中反映出来。调查人员应对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一条本行在给集团客户授信时,应当注意防范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互相担保的风险。对于集团客户内部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关联方之间互相担保,本行应严格审核其资信情况,并严格控制。
第十二条本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应在授信协议中约定,要求集团客户及时报告受信人净资产10%以上关联交易的情况,包括:
(一)交易各方的关联关系;
(二)交易项目和交易性质;
(三)交易的金额或相应的比例;
(四)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
第十三条本行给集团客户贷款时,应在贷款合同中约定,贷款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贷款人有权单方决定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
(一)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经营财务事实的;
(二)未经贷款人同意擅自改变贷款原定用途,挪用贷款或用银行贷款从事非法、违规交易的;
(三)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虚假合同,以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债权到银行贴现或质押,套取银行资金或授信的;
(四)拒绝接受贷款人对其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和有关经营财务活动监督和检查的;
(五)出现重大兼并、收购重组等情况,贷款人认为可能影响到贷款安全的;
(六)通过关联交易,有意逃废银行债权的。
第十四条本行风险管理部要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后的风险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针对整个集团客户的联合调查,掌握其整体经营和财务变化情况,并把重大变化的情况及时向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五条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暴露后,本行在对授信对象采取
清收措施的同时,应特别关注集团客户内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
第十六条本行稽核部每年应对全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作一次综合评估,同时应检查分支机构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提请纪检监察部予以严肃查处。
第三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铜陵铜都农村合作银行负责制订、解释和修改。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