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

时间:2019-05-12 20:1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

第一篇: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

“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

安徽师大五四爱心学校赴陕西省南郑县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坐落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的南郑县,属陕南山地的组成部分,汉江环绕其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种植业兴盛,物产丰富、旅游业发达,生物植物种类繁多,且境内有酸性土壤分布、多坡地,且排水性好,茶叶及油茶产业在此地比重较大,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2011年7月,安师大文学院积极响应胡锦涛书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组建了安师大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赴陕西汉中社会实践团队。因赴陕团队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且符合南郑县发展所需实际,最终经过重重考验成为120支国家级重点团队之一。7月14日,由十三名志愿者(12名本科生一名在职研究生)组成,以“支教支农、爱心奉献、赴陕援西、情动秦皖”为实践主题的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赴陕西省南郑县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抵达陕西南郑。在为期近10天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团队根据全国社会实践的相关精神,并以重点团队为契机充分发挥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优势,引领师大学子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热血青春,使安师大学生深受教育、实长才干、做新贡献、树好形象。

情系秦皖、爱心奉献,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南郑县地域经济不发达,是陕西省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安师大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团队针对南郑县学生实际状况,群策群力、广泛宣传和动员,仅一个下午就在黄官镇武家沟村招收到45名小学生,并根据学生年级分布差异,将学生分成两个班进行“一对多、分散式”教学。在以后的几天里团队又陆续招收到四十余名学生。

13名志愿者在实践前夕就准备好了13个专题讲座,此时结合所收学生受教育实际状况和理解程度,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课题如:唐诗鉴赏、词曲吟诵、文学经典导读、传统节日渊源讲解、仁孝美德教育、普通话推广、英语语音的纠正、自信心培养等,以此对留守儿

童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引导。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传统优秀作品朗诵之声不绝于耳。五年级学生孙浩的爸爸孙叔叔对志愿者说“你们真有有一套,我家孙浩现在懂事多了,昨天看我从外面回家,他马上就倒水给我喝,以前可不是这样子啊„ „”

志愿者对学生们的书本知识、暑假作业进行讲解和辅导,对他们的弱课进行系统归纳,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学习的积极性,四年级小朋友毛占科数学一直比较差,经过几天的辅导之后,他对志愿者说:“哥哥,我现在做数学不再是以前那样一头雾水了„„”

二年级的王丽杰同学在志愿者的素质拓展、能力培养过程中,进步很快、表现突出,现在已经会唱《童话》《让我们荡起双桨》《蜗牛与黄鹂鸟》等好几首歌曲,并且学会了画喜羊羊和天安门等作品。志愿者每天安排了美术、音乐、朗诵等文艺教育课程,并在22日下午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了秦巴山区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心境,繁荣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促进留守孩童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志愿者还进行了中小学生思想状况方面的调查,发放了100份调研问卷,并通过走访家长的方式,切实了解到留守在家的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面临的困难。团队志愿者樊金凤是一个来自于安徽的城市女孩,在调研和走访过程中禁不住道“真没想到这些留守的孩子这么苦,和爸爸妈妈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和他们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

唱响红歌、讲述党史、组织爱党爱国主义系列教育

2011年是我党90周年华诞,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因此,安徽师范大学赴陕团队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在7月21日上午,举办“红心向党”活动。“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成为团队嘹亮的口号和不变的主题。上午8点开始,志愿者程晨同学讲了解党的光辉的历史,他通过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和长征途中的小故事讲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让

我党的恩情深深埋藏于小朋友的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二年级小朋友闫萌颖和四年的的石琛同学听完讲座后激动地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我也要当共产党”

下午志愿者钱红、樊金凤等组织小学生们歌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教小朋友们唱《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歌曲,然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书画展交流,看着小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画着天安门、党旗、五角星的图画和“党在我心中”等些许稚嫩的文字,所有志愿者感觉暖暖的,感受到心灵从没有过的宁静和震撼。志愿者王译璇事后说:“就在那一刻,我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从没有过的震撼”。团队以系列爱党爱国教育活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党、热爱党,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赴陕援西、科技支农,开展茶树茶叶种植技术讲座

南郑县政府立足当地适合种茶的地理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无奈缺乏系统的技术讲解和相关的技能培。新时期,新气象,为了使南郑茶叶再迈新台阶,我们立足南郑县黄官镇武家沟村拥有2000亩油茶的实际状况,在黄官镇武家沟村村委会会议室,由赴陕团队志愿者李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专业在职研究生)主讲、由志愿者张垚(西安文理学院)辅讲,主要围绕油茶的繁殖、新茶园的开辟、茶园施水施肥管理、茶树修剪以及油茶的病虫防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专业的讲解和技术指导。讲课内容的充分准备、语言的通俗易懂、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技能讲解,受到当地茶民热烈欢迎,一位刘姓茶农表示志愿者的技术辅导很及时、很实用,希望安师大师大志愿者还能再来。南郑县团委副书记李臻、黄官镇团委书记廖其武、武家沟村刘建文主任对志愿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志愿者科技支农的行为深表感谢,李书记希望大学生志愿者朋友能珍惜实践机会,将高校、地方政府、技术知识薄弱地区三者紧密结合,切实推动当地发展,达到援西的目的。廖其武书记希望多组织这类主体技术讲座,提高村民种茶水平、解决种茶过程中的技术困难、为武家沟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风雨后现彩虹,磨难中促成长

“13名志愿者虽然有11人是陕西籍,但却没有一个是南郑县的;虽有南郑县团委的支持,但所有的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人生地不熟,开始时困难的确很大。”赴陕团队队长伍辉如是说。在安师大文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凭着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锻炼成长的目标,赴陕团队的志愿者没有被困难吓倒。

大学生们的爱心、热情和激情感染了黄官镇村民。他们渐渐记住了“支教支农、赴陕援西”这嘹亮的口号、熟悉了13名安师大学生朝气蓬勃的身影。同样,志愿者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喜悦、体悟到别样人生。志愿者在实践中流了汗、流了泪,但为响应“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号召,凭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农村基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现新知、检验所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坚定信念坚持到了实践最后。团队的良好表现得到南郑县团委、黄官镇政府、武家沟村村委会和当地村民的大力好评。

汪洋是安徽蚌埠的一名城市女孩,当她知道在黄官镇不能洗澡、而且13名志愿者也只有8床被子(垫被和盖被合计)可用、没电风扇、只能在光木板上铺床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说“实践本开就是一件受苦的事情,只要我这几天过的充实、有意义,我什么也不怕„„”

生活必需品大家共用,吃饭时和老板斤斤计较,遇到困难协力解决。团队队长伍辉说“这是一次与社会的亲密接触、虽受尽了磨难,但深深的锻炼了自己”。“几天的时间让我经历感受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志愿者马宇超说。

23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国家级重点团队近10天的“赴陕援西”实践圆满结束了。安徽师大“五四爱心学校”的志愿者们用真诚和付出感动了南郑县父老乡亲,同时也在实践中升华了理想信念。支教现场内,学生和志愿者老师难舍难分、含含泪惜别。“姐姐,你们明年还要再来啊” 8岁的刘若星小朋友流着泪挽着志愿者的手不放。地方团委张书记、廖书记和村民也对志愿者表示感谢和惜别。

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茶叶产业的发展、为南郑县黄官镇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智、并向社会播撒了“爱心三下乡、惠农支教”的种子,引起中青网、中国大学生网、民工网、安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广泛关注,师大学子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掌握了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伍 辉)(通讯员:

第二篇:安徽师范大学赴阜南县义务支教

大致内容如下:这个小队主要由我来负者安排实践工作,我们小

队3号早晨到达阜南县苗集镇中心学校,当天上我们

在教育局的安排下与中心校校长见面,上午把我们的食宿安排好

之后,我和陈超校长交流安排下一步工作,下午就由陈校长安排

学生到校上课,这些学生主要是该镇的留守儿童,并且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在努力!

中午小憩了一下,我就安排下午上课的队员进行备课,下午

见到这些学生,我们异常的高兴,一些老师不顾沿途的辛苦,课

依旧精彩,真正开始正常有序的实践在次日4号

我们活动大致分为3个部分:

1上午家访,我们深入到农村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

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2学校上课,在此期间我们安排老师给孩子们上课,课程不

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给孩子带来大城市的新鲜感!晚饭后,集体备课

我们队员都有备课记录,活动日志由轮流写,活动井然有序,已经下载下来),活动维持20天,7月3日-7月22日都在安排中进行,期间分别接受了

第三篇:赴修水“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支教“民‘心’工程”纪实

课堂要倾心教学,课后更要入微关心

—赴修水“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支教“民‘心’工程”纪实

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我们进行了十天的义务支教辅导,虽然五天算不了多长的时间,但对于我们“三下乡”队伍十天的工作来说它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我们所有队员对支教也是全身心的投入,不仅在课堂上将知识认真的,倾心的传授给学生,也在课余的时候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这也使我们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尊敬和家长们的赞赏,而我们也真心的把学生们当成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用心的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关心一:为学生解决酷热的问题

7月份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个月份,白天经常是炎阳当空,酷热难耐,灼热的阳光晒得人的皮肤都会一阵阵的发疼。这个时候也是人最易渴最需补充大量水的时期,特别是对于爱动的小孩子来说。

虽然一些学生来上课时都会自备一瓶水,但炎热的天气使得一瓶水远远不足以解决人的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去找个大水箱来盛好水,并为那些未准备带水瓶的学生提供水杯。

我们从饭馆里借来了一个盛茶的大水箱,仔细清洗了几遍,然后安排人每天早上6点起来烧水并摊凉。鉴于那里人有爱喝茶的习惯和夏天喝茶对身体好处非常多的缘故,我们每次都会在烧开的水里放入一些当地的茶叶,茶叶是队长从家里带来的,这样做是为了保持水的卫生和考虑到学生的饮水习惯。因为学生有180多名,所以每天的喝水量都很大,每次我们都需要烧5壶水才够他们喝。水杯则是我们队员蒋震的一个创意,他将我们之前活动为用完的一些矿泉水瓶(这些水瓶确保干净卫生)从瓶身剪开,取瓶底部分就做成了一个非常简易的水杯了。这样既节约经费不用去买一次性的杯子又达到了环保回收利用的效果,不可谓是个很妙的方法。在课余学生们喝水期间,针对喝水的学生非常多,容易造成喝水的混乱和水杯的争抢,我们安排了一些队员来维持学生们喝水的秩序同时帮助他们倒水。

酷热的天气易使学生们中暑,有时候我们会买一些西瓜来在课间片刻的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修水的西瓜个大味甜对于解暑有很大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用于解暑的清凉油,避暑药等,以应对突发中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的处理。关心二: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我们常常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学习技巧;课后我们则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争执。

还记得语文班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一个很调皮的小男孩将另一个小女孩的一只比较昂贵的铅笔弄坏了,那个女孩气的哭了起来。当时负责那个班的是鲁小园,她找到在场的学生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那个调皮的男孩。在教育了他不该太顽皮去伤害自己的同学,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后,说服了他去向那个女孩认错道歉,最后我在课间大家去休息的时候把那个男孩叫来我们一起修好了那个女孩的铅笔,然后偷偷的放回女孩的抽屉里。在学生们回到教室上课时女孩发现修好的铅笔惊喜的笑了,男孩笑了,我也笑了。

学生们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队员们不会因为某个人的错误而去过度责备他,我们采取的是引导的方式让犯错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去认错,这是对他们思想教育上的一个提高。关心三:从细节关心他们

我们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从每个班都收集了所有学生的生日,然后挑选出生日是在7月6日至7月10日的学生。在支教的每天第一节课前在黑板上大大的写上今天生日的学生名字和“祝你生日快乐”,同时让学生们每人送上一句生日祝福。而我们老师则会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他(她)

关心四:为家长解决学生回家安全的问题

因为我们进行支教的学校在一个小山上,学校门口有个很陡的下坡路而且在路口就是大马路,经常有很多车辆经过。

针对此情况,我们每次在放学后都会要求各个班的上课老师将本班的学生带到操场上集合,按不同村的学生进行整队。然后安排一些队员谁负责送哪里的学生,所以经常放学的时候队员们站在操场上大喊:“坪下村的到我这来集合”、“杭口镇口的到我这来集合”、“中高段的到我这集合”、“移民新村的到我这集合”„„场面甚是热闹。每个负责送学生回家的队员需要将学生送至家里才可回来,并且照顾好学生路上的安全。每天在中午的时候太阳也是最热的,有些学生家里离学校很远,像移民新村有四十多分钟的路程。但队员们从未有任何抱怨,大家都觉得这是职责所在,况且孩子们都能忍受我们还不能?确保所有学生是否安全到家是我们当时最先考虑的问题。记得我送一个队移民村的回家的时候,一个女孩中暑了,走路都很难,于是我背一段路然后休息会再继续走,路上其他孩子也很懂事,帮我和那个女孩用书本扇风,这让我非常感动。

在放学送学生回家后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家长打电话询问我们他的孩子12点了怎么还没回家?那时我们已经送完所有的学生过后半个小时了,正准备吃饭。队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先询问了负责该队负责人,确定孩子已经送到了家的。于是又马上组织大家一起出去寻找那个男孩,最终在一个网吧找到那个孩子:原来那个男孩在回家后又出去上网了。家长被我们的热情感触的连连拉着我们要留下我们吃饭,最终我们以已经准备好了饭婉拒了,这也使得我当地的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肯定,支教工作也进展的相当的顺利,得到了当地民众和镇长的的赞赏。最后的话语:

课堂上我们要倾心的教授学生们知识,课后我们更不忘去入微的关心学生。在五天的义务支教里我们已经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哥哥姐姐了,我们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校”的和睦和温馨。努力创造一个优秀的读书氛围和学习环境,尽量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之余的困难和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心。同时言传身教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有益性以及必须性。(这个删掉?)

第四篇:“林撑绿伞,农务万家”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赴德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林撑绿伞,农务万家”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赴德安暑

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月2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结合实际,经过精心筹划,组织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志愿者31名组成的赴德安县蒲亭镇“科技支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林撑绿伞,农务万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科技支农”主题。

产业调研,服务农民生活

蒲亭镇有四个村:朝阳、附城、桂林和牌楼,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其中,桂林村的莲藕种植属当地特色产业,吸引了队员们调研的兴趣。

7月6日早晨,服务队队员在当地村委会高主任的带领下来到蒲亭镇桂林村进行莲藕种植研。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通过不断于农户攀谈,详细了解了当地村民种植莲藕的相关情况以及当地政府对莲藕种植的支持力度。有村民表示,“我们村从前莲藕地比现在见的大得多”,指着不远处大片的莲藕种植地,当地的居民告诉队员“由于政府城市规划需要,大规模征用土地,莲藕地较之以前已大大减少,现在也由莲藕种植逐渐转向餐饮、宾馆等第三产业为主导。”

为此,队友们还特地来到了桂林村政府大楼了解情况,村委主任陈主任在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桂林村农业种植的情况后,详细讲述了近年来村里的政策方向。他说,桂林村近年来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强化服务功能,主攻工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在了解了大政策方针走向后,队员们也积极献计献策,结合市场行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参考意见。文化下乡,推动农村发展

为进一步将文化知识送下乡,活跃农村氛围,倡导正确生活理念。服务队队员们还深入蒲亭镇各个乡村,积极开展支教活动。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晚点下课,我想再上会儿语文课”,语文课下课时,一位学生这样说道。当问及上课的感受时,学生告诉记者:“老师上课形式新颖,教学模式和传统上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我很喜欢这样的形式。”而负责初中语文教学的杨同学说,他在授课前做了很充分的备课,力图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为了让课堂更有新意,小朋友们学得更为开心,服务队队员们还别出心裁地

增设了手工艺课,据负责手工艺教学的齐蕾蕾同学说,由于学生年级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她给低年级安排折纸课程,给高年级教授丝网花制作。上课期间,同学们充满热情,课堂氛围极其活跃。刚开始动手时,孩子们不断向老师提问:“老师,这个该怎么做?”,但在齐蕾蕾同学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很快便顺利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下课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中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齐老师的手工艺课,她回家后还会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据悉,上课期间仍有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一位家长这样告诉说。

技术下乡,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7月7日上午,队员们积极筹备开展义务电脑维修等公益活动,活动以维修摆点的形式,在镇里的广场和主要街道路口设立家电维修服务点,通过张贴海报、发送宣传单、走访群众等方式告知,吸引了大量的乡镇居民前来咨询。

摆点开始不久,当地群众便陆续前来咨询电脑相关问题。主要问题有电脑开机慢、网速缓慢、易中病毒等。看着队员们熟练灵活地进行检查,没多久就修好了自己的电脑,一位老伯笑着说:“有技术就是好啊,在农村这样的问题要解决相当困难。”

一位开宾馆的阿姨更是在得知有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免费进行电脑维修后,急忙赶来广场咨询。据这位阿姨说,她的宾馆内电脑问题颇多,常出现无法开机和自动关机等问题,顾客颇有不满。针对这个问题,队员江浩森、叶藤跟随其到宾馆进行现场维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细心排查最终出色地完成了维修工作。看着可以重新投入工作的电脑,阿姨十分开心,热情地为大家端来了西瓜,并留大家吃饭。

婉言谢过阿姨之后,队员江浩森和叶藤又去了另外几个电脑待修的居民家中。江浩森说,现今农村人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了,买了电脑的家庭也逐渐增多,电脑维护这一“三下乡”服务也开始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

科普宣传,建设和谐新农村

为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实践队队员们还积极开展了“林撑绿伞,农扶万家”法律知识讲座 和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在法律讲座中,来自政法学院的专业队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保障公民

基本权利、中小学生基本法律常识以及如何建设和谐家庭等主要内容。并针对观众所提出的疑问,一一作出解答。同时,队员们还给现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此外,队员们还来到了离蒲亭镇中心最近的附城村,向村民们宣传生态文明知识。队员们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村民们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随后,本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原则,队员们和村民一起“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报纸、糖果包装等,制作手工艺术品、饰品、垃圾篮等。不仅为当地的绿色建设做出贡献,也让大家体会到了“可持续”的乐趣。

据悉,此次宣传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德安县蒲亭镇领导表示,将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更好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建设出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文/江西师范大学 康璐 金晨)

第五篇: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泾县月亮湾“环保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感悟

花开七月半夏留情

——生科院研究生赴泾县月亮湾“环保先锋”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感悟作为一个宣城人,泾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月亮湾更是一I个小有声誉的自然风景区。月亮湾,原本不叫月亮湾,这里被国家林业部誉为华夏第一竹乡,五万余亩翠竹随山势一路起伏,竹海深处,人迹罕至。如果你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一定还记得这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那江便是这条汀溪河,那两岸青山,便是这竹山林峦。立在河中木桥上极目远望,真是:“万山苍以色,一溪清浅流。”这汀溪河,发源于宁国板桥森林自然保护区,蜿蜒而来,清清浅浅,一路不曾受半点污染,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饮一捧清甜爽口,暑气顿消。你会立刻倒掉城里买来的矿泉水,而盛满这清河玉液。

这里是因为电影《月亮湾的笑声》而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片迷人的竹海和秀水里,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赞叹,不知有多少人驻足凝视,也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骚客想用流畅的笔尖和精美的镜头,描出她的美丽。只有置身在这神奇美丽的景色中,用心用神去体会和感悟,也许不会留下遗憾。

我们的到来,并不是去欣赏这曼妙的山水,也不是来体验农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偏远的山村经济的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些究竟有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呢?这使得我们的这次调研变得意义深刻。谈及月亮湾的印象,我想我可以这样来概括:清清浅浅的溪水,重重叠叠的竹海,静静谧谧的峡谷,诚诚恳恳的人们。

闻名而来的游客大多都是冲着月亮湾的水而来。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刚刚从水库上放下来的水,还是游客们游玩过的水,都是那样的清澈。排排竹筏顺流而下,人在画中游或许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

作为自然调研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们的基本工作可概括为“上山下乡”中的“上山”二字。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毛竹一直延伸到山顶,风拂过,掀起层层叠叠的巨波。行走在悠悠峡谷之中,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一直来到山顶。除了毛竹,还有一种经济树种就是青檀,它是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原材料。此外,还有一项意外收获,就是我们发现了一棵完好的巨大的红豆杉。

还值得一提的是月亮湾的人民,无论是我们走访纯朴实在的老百姓,还是来采访我们年轻活泼的记者,亦或是我们住宿旅店热情好客的老板,都是群诚诚恳恳的人民,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动力,也促使了我们活动的顺利完成。

月亮湾的笑声,回荡山涧;

月亮湾的七月,记忆留下!

下载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支教支农 赴陕援西--安徽师范大学赴陕西南郑县社会实践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