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实施。本文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网络的新做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加上社会转型期间存在的主流道德规范弱化、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等原因,个体面临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的冲击,要面对来自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环境适应、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因而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在10% 以上,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的评定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因子自觉痛苦水平中度以上比值更高,达20%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笔者所在高校在近几年的探索中,逐渐建立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小组——班级心理保健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 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谈谈四级网络建构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及对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建构的主要内容
(一)一级网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一级网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它从全局性的角度指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一是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宣传栏、报纸、网络、专题讲座、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是心理辅导教师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发展性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出迷惑,完善人格,优化心理品质。三是定期对辅导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培训,如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咨询技术、危机干预的技巧和方法、自我成长训练、如何开展团体辅导等等。
此外,中心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筛选出心理危机个体,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加强跟踪辅导,做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提前预防、有效干预。
(二)二级网络— —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笔者所在高校各院系至少有一名辅导员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他们熟悉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是学校中心的兼职心理咨询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由他们来担任院系心理辅导员,全面开展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院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向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汇报。
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组成,在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一是及时传达中心的通知,调动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二是挑选和培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保健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针对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拉近同学问的心理距离,在学生中形成“助人自助” 的友爱氛围;三是定期举行院系心理保健员座谈会,督促和检查本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及时上报有关信息,积极妥善处置相关事项,富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三级网络——班级心理保健员
班级心理保健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责,一是负责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二是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或心理辅导员反馈本班的心理健康信息,每月向心理健康服务部递交班级心理健康动态报告,引导同学进行心理调适,调节负面情绪,增强心理索质;三是参与和协助所在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危机干预工作。
(四)四级网络— — 宿舍心理信息员
宿舍心理信息员在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后,自觉有意识地营造宿舍人际的良好氛围,为宿舍成员提供人际关系的支持,及时发现本宿舍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进行疏导或介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成效
(一)大学生沟通交流的深入,减少了人际之间的距离和摩擦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和文化的不同,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人生态度都差异较大,加上很多大学生都是初次进入集体生活,人际冲突频繁、人际关系紧张,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离心力,常常孤独无助,始终觉得处于他人的压力之中 j,他们渴望交流和关心却不知如何开启心灵的大门。四级网络的运行,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保健员通过开展生动、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通过运用真诚、共情、自我揭露等心理学技术引导同学们打开心扉,擦亮心灵的火花,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样的心灵碰撞中,同学们的沟通不断深入,而不再停止在表面的交往和肤浅的猜测,人与人也开始学会关怀和理解,充分发挥宿舍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功能,这对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大学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开展,使助人自助成为可能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在经过培训和有意识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能力,他们同时也扮演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朋辈心理辅导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 J。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且不像专业心理咨询那样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同辈人之间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他们容易互相理解,便于沟通交流,具有其他心理辅导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J。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对自己进行着内部整合,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实现了心理辅导“助人一自助” 的理念。
(三)快速启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防止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行为和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为高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也是校园心理健康四级网络建立和运行的最直接和主要原因 J。大学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有一个郁积的过程,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可能有一些异常的表现,而这些却很难被普通的同学所发觉。朋辈心理辅导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有一定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及时觉察到学生在心态和行为上的异常变化,通过关心、支持有效缓解学生当前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谓是校园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使得第一时问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成为可能。同时,院系心理辅导员也经过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他们与朋辈心理辅导员保持即时联系,能够判断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实施实时监控,并视具体情况建议问题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四级网络真正起到了监督防范的作用,做到学生心理危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了校园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运行的反思
(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尴尬
班级心理保健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本是心理问题学生与老师沟通的纽带,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而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座谈会中,笔者却了解到,他们有不少“难言之苦”,很多时候感到开展工作有些吃力,被同学误会成老师的“间谍”,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还有人反映,同学担心隐私被泄露,不敢找朋辈心理辅导员谈心或咨询,导致有些心理保健员的岗位形同虚设。而正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出于对保护同学的隐私需要,他们开展工作是隐形的,就是即便在工作也没有人知道,这使朋辈心理辅导员面临着角色尴尬带来的心理压力。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无法把握咨访关系之间的“度”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特质对心理咨询的效果的影响,甚至比技术和理论的影响更大,咨询师要对自己的价值观、未完成事件等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觉能力,才能在咨访关系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J。但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年龄小,经验少,自我认识有限,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接受督导,老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既定目标,向学生提供他们能够到达学习目的的证据,寻求缩小目标和现时表现差距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估能力;而且学生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正确评估学习质量的高低,掌握较多地策略来改进自己的学习。在具体实施形成性评估体系时,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估,既包括描述性评定,也包括等级评定和分数评定等。
五、结语
以人为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估弥补了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单一的缺陷,使评估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成分,有着终结性评估不可比的优势,它更适用于英语专业教学,而英语专业教学本身也需要形成性评估来引导、监督和管理。有效地运用此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适时地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质量,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了解和互动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按一定比例构成学生的学期最终成绩,使学生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客观、公正和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第二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认识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级
杨斌
3*** 摘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是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大学生也日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觉自我价值实现非常困难。如何增进大学生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带来的是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要增进大学生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多种多样,单一形式的心理健康辅导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却没有多大的改变,对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没有针对性。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生不仅仅是学生,还是成年人。他们的思维逐渐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且不易改变,他们敏感却能压抑自己的情绪。与中小学生相比,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自尊心更强,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他们更多的不是宣泄,而是压抑。随着人们的竞争越来越强,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局面,大学生也日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感觉自我价值实现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如收入分配差异较大、公平正义遭遇挫折。导致个别大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和激情,还表现出异常的冷漠。
总的来说,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大约有以下几种:
1、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对金钱的切身压力,以及深深的自卑感,也同样在内心产生消极的、敌对的情绪。
2、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3、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4、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这几年来的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很多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政治素质,它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而严重忽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他们常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德育化的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
另有一些人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一种崭新的途径,而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类思想品德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只要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即能有效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从而主张取消德育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夸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现了德育问题心理化的倾向。
(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管理混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存在缺陷。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而在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些高校的教师没有相关的证件,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当前,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使在有些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也只是作为选修课程,随便走下过场,做一秀,甚至可有可无。在一些高校已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是一种摆设,而有一些高校还没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并且,目前有些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属于学生处,让学生处进行管理和经营,有些高校将其隶属于学科部门,而有些高校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归属问题还在争论,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自身的独立人格,没有将其设置为独立的教育管理部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开心理疙瘩,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心理品质得到磨练、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要正确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降低择业标准。
心理咨询是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咨询不但需要一批具有爱心的专家和工作者,真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为“贴心”的服务。同时更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意愿,处处显示他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其次,有能力与学生分忧共乐。再次,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个人能力与学习自立。
(二)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心理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以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三观”的确立。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三)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特别是直接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教师,应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应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2]金明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01:58-61.[3]谭彬.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02:78-81.[4]马亚琼.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5]安玉芳.新时期海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6]王欣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7]刘志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及其引导[D].河北师范大学,2013.[8]廖秋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9]张倩.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D].鲁东大学,2013.[10]李婷.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11]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12]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13]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2:144-147.
第三篇: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李军
内容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恋爱发生问题等心理误区,同时学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认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对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明确分管领导体系、转变观念、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开展形式丰富有益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引进新技术,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是目前强化高校综合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管理策略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受人们关注。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首先需要对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解,才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从而对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是目前强化高校综合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各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择业等方面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困惑、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情况。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1
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定位迷茫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三)就业压力巨大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
(四)恋爱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
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这项工作离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不同层面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咨询与治疗上。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不少老师和学生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未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有时甚至简单地认为他们不正常。受这种环境影响,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压力长期积压得不到调适和释放而走上了歧途。
(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很多高校普遍重视招生、就业两个层面的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许多高校实际上并没有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到位,大多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为选修课,有的院校甚至只在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加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开必修课的很少,教材普遍理论性强,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欠缺,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还正在建设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与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相比,中国每5000名大学生还不到一名心理辅导员,而且许多心理辅导员其实是政治辅导员,根本不具备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的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关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看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但实际上多半有其名而无其实,在搞形式化。一些学校号称三有:有场地、有经费、有人员编制,其实多为虚设,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管理层面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层面缺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足够重视和正确理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必要的展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经常作为学校整体管理的附带工作,或不闻不问,或流于形式,或忽冷忽热,难以形成常抓必管的常规工作项目,缺乏管理的持续性、专业性和有效性,造成较多的失误和弊端。
(二)社会环境方面
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来就比西方落后,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等很多心理概念的认识也存在偏差,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也制约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速度。社会虽然提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真正对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还很不够,重视不够。
(三)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他们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并不到位,有的学生不认为或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没有意愿通过心理途径帮助自己恢复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无的放矢,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
(一)转变陈旧观念,切实全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少人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针对出现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人身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还有些人认为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才有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甚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仅仅是个人问题,与社会学校无关。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对其进行补救的消防员,高校要在健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大学生性心理发展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他人,能
够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关心社会,富有创造性并懂得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走向自我实现。
(二)学校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关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实际上一些学校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因此需要站在学校的层面来抓这个问题,明确分管领导,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有保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加强对专业老师的业务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品德结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做好这份工作,除了掌握专业技术及工作经验方面知识外,还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学等大学生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心理诊断、咨询、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我们可以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渠道,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教学计划,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编写与学生年龄特点相吻合的教材,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必要的心理学和生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心理训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早预防教育和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五)通过网络途径巩固学生心理健康
出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和学生自我心理的封闭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有勇气向老师、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网络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其匿名性、隐蔽性可增加学生安全感,可为心理健康教育所用。若将网络作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隐蔽、虚拟的网络空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苦闷、压抑、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
(六)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也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团体辅导、心理知识竞赛、心运会、文艺晚会、社会调研等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交往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愉悦,感触时代的脉搏,开阔眼界、培养情趣,学会相互协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并培养出一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中的学生有大部分在毕业后就会直接进入社会,如果不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在职场上很有可能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因此,作为高校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晓玲,《职校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2009年第4期。
2、张卫斌,《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策略研究》,《时代教育》,2011年第2期。
3、陈珩,《试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管理策略》,《素质教育》,2009年第2期。
4、李冬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世纪桥》,2010年第3期。
第四篇:高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方案
高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
活动方案
学院各系: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使我院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在今年“5.25”来临之际,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第十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希望各系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作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和动员师生参与活动,形成良好导向,营造浓厚氛围。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放下压力轻松前行
二、活动时间
XX年5月6日—XX年6月6日
三、活动内容
第十三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一览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5月17日(周二)
晚19:30
二教演讲厅
开幕式暨心理健康主题晚会
5月—6月
各学生食堂门口
“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
5月6日—6月6日
二教林荫道
心灵文化长廊
5月24日(周二)
下午15:00
新图书馆一楼大厅
现场心理测试与心理咨询
5月6日—6月6日
学院可张贴和悬挂处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附1:关于“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的通知
附2:关于“心灵文化长廊”作品征集的通知
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
附1
关于“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的通知
学院各系:
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们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更要有不抱怨的乐观心态和处事泰然的大气。为进一步做好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增强师生自我调适能力,在我院第十三届“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将开展“紫手环——21天不抱怨”活动,希望用连续21天的坚持将不抱怨内化为师生们的行为习惯与生活理念,为自身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让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背景
“21天不抱怨”最初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尔.鲍温于XX年夏天发起的一项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色手环,佩戴者只要一觉察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至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世界上最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等都对这项活动进行了推介。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但我们对于抱怨往往采取了熟视无睹的态度,而这项不抱怨活动恰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紫手环是“不抱怨”活动特制的紫色的印有特定标识的手环。紫色代表蜕变,紫色代表梦想。正面英文“AcomPLAINTFREEwoRLD”,意指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活动目标。背面“SPIRIT”意指“抱怨不如改变”的精神。“不抱怨”活动将提醒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一味抱怨,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来,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
二、参与对象
全院在校师生(自愿参加)
三、活动时间
XX年5月—6月(其中紫手环发放时间为5月17日—24日)
四、活动地点
各学生食堂门口
五、紫手环使用规则、参与者首先将手环戴在某一只手腕上。
2、当参与者发现自己开始抱怨、讲闲话或者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这里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闲话和批评。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参与者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参与者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自己也要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的抱怨。
4、达到连续21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可能需要参与者花上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坚持下去,定会有收获。
5、活动结束后紫手环归属参与者,对于已经坚持连续21天不换手的师生,建议将紫手环转赠给其他愿意参加该项活动的师生。
六、活动宣传、希望各系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在师生中做好活动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和动员师生参与活动,形成良好导向,营造浓厚氛围。
2、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也将进一步做好活动宣传及后期参与者的跟踪回访等工作。
附2
关于“心灵文化长廊”作品征集的通知
学院各系:
为展示大学生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同学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在感悟中学会成长。在我院第十三届“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将面向全院学生开展“心灵文化长廊”作品征集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参与对象:
全院在校学生
二、征集作品时间:
即日起至XX年5月10日
三、优秀作品展出地点:
学院二教林荫道
四、作品征集的具体内容、流程及要求
(一)“独家记忆”摄影作品征集
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用文字讲述它的故事,让你的作品拥有独一无二的情感,让观者也能感同身受。
具体要求:
摄影作品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必须为原创。摄影作品为单独的图片“jEPG”或“.jpg”格式。另外还需对摄影作品进行1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word文档格式)。
图片、word文档的文件名格式都为“作者姓名+系部+年级+班级+联系方式+标题”。word文档内容以“标题”开头,以“作者姓名+系部+年级+班级+联系方式”落款。
各系需依据本系人数情况拟征作品。5月10日前,各系所征集的作品由各系学生会心理分部负责人统一交至院学生会心理部。
奖项设置:
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对所征集作品进行评比,依据提交的作品质量,拟设置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5名。获奖作品将于活动期间在校园内进行展出。
(二)“写给n年前的自己”&“写给n年后的自己”征文
你最有资格写给n年前的自己,因为你最知道他/她什么样子……你后悔了吗,还是坦然如愿?你最应该写给n年后的自己,因为你最能决定他/她什么样子……你胆怯了吗,还是雄心勃勃?
具体要求:
分别以“写给n年前的***”和“写给n年后的***”为题作文,(n为参赛者设定的任意数字,***为参赛者的名字)每位参赛者需分别以上述两个标题为题作文,同时交两篇。体裁不限,字数限800字以内,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字。作品为word文档格式,无错别字,标点正确,语句通顺,排版正确。另外还需附上参赛者生活照一张(单独的图片“jEPG”或“.jpg”格式)。
word文档的文件名格式为“作者姓名+系部+年级+班级+联系方式+标题”。一个word文档内包括两篇同一名参赛者的,以“作者姓名+系部+年级+班级+联系方式”落款。
各系需依据本系人数情况拟征作品。5月10日前,各系所征集的作品由各系学生会心理分部负责人统一交至院学生会心理部。
奖项设置:
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对所征集作品进行评比,依据提交的作品质量,拟设置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5名。获奖作品将于活动期间在校园内进行展出。
注:本次心灵文化长廊的部分作品会在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页-学工在线-心晴家园心理网站以及《心晴家园》简报中展示。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范文模版)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社会上已广为人知的一种科学观点,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正日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因此,今年我参加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收获颇多,具体有以下的感受。
1、教师观念发生变化:
以前,我们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听到过“心理健康”、“心理保健”、“心理辅导”这样的词,随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进行,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这样说:“你要保守你信,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发出。”这是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所在。
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全校所有班级都不定期地开设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针对我校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就安排了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学生早恋等问题、完善性格、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学会学习等内容。所有这些班级的上课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穿插、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这种灵活机动的内容安排形式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助于他们自己解决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困惑,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实行了任课教师走近学生制,家访制,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与老师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因而在课后师生间的咨询性质的交流得以实现,并把很多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