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志愿者谈支援西部经历称陷入就业困境(定稿)
大学生志愿者谈支援西部经历称陷入就业困境
大学生志愿者:西部支边后,我的工作在哪里?
从空中楼阁走向柴米油盐,这群理想主义者们发现,一切都和想象不一样。
他们是加入国家“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决心来到基层大展拳脚,却发现自己成了“打杂的”;他们拿出自己的补贴想搞助学,却惹人非议;他们想凭借优惠政策保障就业,却不知道政策还悬在半空中。
七月似火。金灿灿的玉米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志愿者们服务期即将结束,他们的感觉却是“被撂了荒”
耿筱费了好大劲才考上广东一所著名高校的公费研究生,随后却做出了一个所有人为之诧异的决定——她不想读书了。
2005年5月8日,耿筱宿舍的楼道宣传栏里,多了一张蓝色的大字海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一刻,这个23岁的广东女孩动心了。她出生在一个“慈善”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父母还是收养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是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常常是别人讲得正激动,她的眼圈就红了。在报纸上认识“希望大使”陈凤霞的那年,耿筱才13岁,从那时起,她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情结便挥之不去。
虽然她并不能确定,如果放弃了这次研究生就读资格,一年后还能否入学,但她更担心的是,“如果错过了这次,以后大概再也没有机会了”。
两天后,她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团中央每年面向全国选派
约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前往西部,开展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支农、支教、支医”的志愿活动。每年7月,在确定自己的服务县和服务岗位以后,分散在中国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先在本省集结,然后拎着大包小包,如同40年前的知青,坐着火车,浩浩荡荡奔赴四川、西藏、新疆、广西等地。
“这是我见过的最挤的火车。”年年都坐春运火车回家的2008级志愿者马荒原说,“人太多,车都要开了,还有好些志愿者没能挤上去。”
志愿者大多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有人决心改变西部、实现人生价值;有人试图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也有家住大山沟、要烧饭得先砍柴的——他们希望能让和自己同样出身的孩子“过上好日子”。也有挂了五六门功课没法毕业的;或者冲着加分政策、要考选调生考公务员来的人——国家规定,凡是合格志愿者,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时笔试成绩加5分。
在路上,他们开始想象那些陌生的世界。2006级志愿者丁媛媛填报了广西的支教项目,服务期两年。她想象着“自己会住进一间破烂的瓦房里,虽然可能漏雨,但一抬头就能看到满天星星。”
所有前进的动力在于“想象”。没有人知道,“西部”究竟是什么样子。
“社会主义接班人改造”
志愿者们朴素的理想主义,是在临行前的集训中迅速膨胀的。
2008年7月19日,雨天。《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广西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培训现场。这天下午的演讲题目是《IQ+EQ+?=成功人士》,两个篮球场大的会场里,演讲者的分贝很高、语速很快。600多名志愿者听众里不停爆出掌声,盖过了窗外的雷鸣。
“白天讲,晚上也讲。几乎每天都在做先进榜样、先进事迹的宣传。”马荒原说,“好像一场社会主义改造,要把我们变成接班人。”
志愿者年年不同,培训课程年年相似。一个个典型案例,融入了一届又一届志愿者的心里:小A放弃了所有休假日,走遍了广西东兰县147个村子,走访了1500多户贫困生家庭;小B为贫困地区引来了110万投资;还有小C救起了溺水女孩,被其家人要求当女婿„„
大部分刚迈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越来越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但也有人觉得疲惫,私下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讲的全是好话,好像你奋发图强了,就一定能功成名就。”
“过来人”对这种培训的体会更深。“像搞传销一样,在洗脑。”2006级志愿者丁媛媛说。两年前,她的感受截然不同:“当时激情澎湃,发誓一定不能输给那些榜样。”
挺进西部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彩排。
2006年7月27日,丁媛媛“彩排”当天,电视台来了专人指挥现场。“有人模拟领导,上一届的优秀志愿者上台去,数到一定秒数再下台,鞠躬敬礼的时间都要安排好。”丁媛媛回忆道。按照服务地点,志愿者们分成不同方队,领头的人要挥舞红色大旗,必须整齐划一。服务队的车也要预先排好,先走的那个队要和模拟领导一一握手,后边的人就不用了——这样可以走得快些。
“志愿者又不是演员。”丁媛媛在台下偷偷笑出声。
出征当日,鼓乐喧天。载着丁媛媛一行的大巴车颠簸在石子路上,他们的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就是一帮打杂的”
国家级贫困县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2006年7月,丁媛媛去的时候,整个灰蒙蒙的县城还没有公交车,大街上跑满“三麻仔”(电动三轮车)。
当她还在脑子里构建山区的小学图景时,听到团委的安排:“林业
局,丁媛媛!”
“去林业局干吗?”这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跑去核实单位。这并非她一个人的困境——大约八成志愿者都碰上了服务意愿被调配的问题。广西艺术学院的几名学生,“学油画的、学设计的去了交警大队,学声乐的去了经贸局,学版画的去了扶贫办”。
对这样的安排,天等县分管西部计划的县委副书记秦达俊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我们考虑到交警行业是窗口行业,但现在给人的印象是勇气够了,形象方面差点。艺术学院学生的加入,会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改进。至于林业局嘛,有很多项目需要翻译成英语,让外国人看到,才能让外国人投资。”
但从丁媛媛坐进办公室那天起,从未见过那些洋项目。她说自己每天无非“扫地、端茶送水和跑腿”,最经常的是拟文件,拟好稿送到别的单位。如果错个标点符号或者格式方面出现问题,又跑回原单位重办。
这位通晓英文的女孩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老师需要用本地土话才能教孩子”,天等县团委工作人员说。另外,在山区的学校,“志愿者中途如果考研、考公务员请假,这段空当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像丁媛媛一样填报了“支教”的志愿者,又被调到了其他需要文秘工作人员的单位。
何况,在整个广西乃至西部地区,写公文、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并不是县级机关人员的特长,所以最受欢迎的是中文系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用途也大抵如此。“某些学工程的、学水利的,会被安排下乡,但这里也许并不需要我们。”丁媛媛说,“我们就是一帮打杂的。”
“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党政办要负责接待。有时候后勤人员不够用,我还要进厨房帮忙洗碗筷、切菜,已经历过五六次了。”一位在交警大队工作的志愿者说。
模样乖巧的女生还可能担上另一项任务:陪酒。耿筱和丁媛媛都曾作为“天等县的骄傲”,被拉去陪过不知姓甚名谁的上级单位,“吐得昏天黑地”。
天等县团委书记农雪梅表示,确实偶尔会有让志愿者“应酬”的场合:“正因为把志愿者当成我们的一分子,所以让他们参与我们的活动。”比如,禁毒宣传、征兵宣传和防艾宣传时,志愿者总会斜挂鲜红的“天等县青年志愿者”的礼仪肩带,上街发传单;耗资470万元的休闲娱乐广场天椒广场落成前,县政府旁边的天福大酒店搞装修,也要了几个志愿者过去帮忙;一年一度的辣椒节,志愿者负责舞台布置和5000条板凳的安放工作。
在农雪梅眼里,县委对志愿者是非常重视的。“每年县政府都会拨3万元为志愿者作为全年的活动经费,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尽力了。”
目前,天等县团委只有3名工作人员:一个书记、一个年年换的副书记、一个主任。工作超负荷运转到最后,顾得上的只有“志愿者就业跟踪”了。而他们的“放羊”态度,也为志愿者不满。“我们对西部计划的感觉一个字,累。”天等县一位官员说。(中国新闻周刊)
第二篇:大学生志愿者谈支援西部经历称陷入就业困境
大学生志愿者谈支援西部经历称陷入就业困境
大学生志愿者:西部支边后,我的工作在哪里?
从空中楼阁走向柴米油盐,这群理想主义者们发现,一切都和想象不一样。
他们是加入国家“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决心来到基层大展拳脚,却发现自己成了“打杂的”;他们拿出自己的补贴想搞助学,却惹人非议;他们想凭借优惠政策保障就业,却不知道政策还悬在半空中。
七月似火。金灿灿的玉米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志愿者们服务期即将结束,他们的感觉却是“被撂了荒”
耿筱费了好大劲才考上广东一所著名高校的公费研究生,随后却做出了一个所有人为之诧异的决定——她不想读书了。
2005年5月8日,耿筱宿舍的楼道宣传栏里,多了一张蓝色的大字海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一刻,这个23岁的广东女孩动心了。她出生在一个“慈善”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父母还是收养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她是个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常常是别人讲得正激动,她的眼圈就红了。在报纸上认识“希望大使”陈凤霞的那年,耿筱才13岁,从那时起,她成为一名志愿者的情结便挥之不去。
虽然她并不能确定,如果放弃了这次研究生就读资格,一年后还能否入学,但她更担心的是,“如果错过了这次,以后大概再也没有机会了”。
两天后,她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是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团中央每年面向全国选派约1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前往西部,开展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支农、支教、支医”的志愿活动。每年7月,在确定自己的服务县和服务岗位以后,分散在中国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先在本省集结,然后拎着大包小包,如同40年前的知青,坐着火车,浩浩荡荡奔赴四川、西藏、新疆、广西等地。
“这是我见过的最挤的火车。”年年都坐春运火车回家的2008级志愿者马荒原说,“人太多,车都要开了,还有好些志愿者没能挤上去。”
志愿者大多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有人决心改变西部、实现人生价值;有人试图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也有家住大山沟、要烧饭得先砍柴的——他们希望能让和自己同样出身的孩子“过上好日子”。也有挂了五六门功课没法毕业的;或者冲着加分政策、要考选调生考公务员来的人——国家规定,凡是合格志愿者,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时笔试成绩加5分。
在路上,他们开始想象那些陌生的世界。2006级志愿者丁媛媛填报了广西的支教项目,服务期两年。她想象着“自己会住进一间破烂的瓦房里,虽然可能漏雨,但一抬头就能看到满天星星。”
所有前进的动力在于“想象”。没有人知道,“西部”究竟是什么样子。
“社会主义接班人改造”
志愿者们朴素的理想主义,是在临行前的集训中迅速膨胀的。
2008年7月19日,雨天。《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广西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培训现场。这天下午的演讲题目是《IQ+EQ+?=成功人士》,两个篮球场大的会场里,演讲者的分贝很高、语速很快。600多名志愿者听众里不停爆出掌声,盖过了窗外的雷鸣。
“白天讲,晚上也讲。几乎每天都在做先进榜样、先进事迹的宣传。”马荒原说,“好像一场社会主义改造,要把我们变成接班人。”
志愿者年年不同,培训课程年年相似。一个个典型案例,融入了一届又一届志愿者的心里:小A放弃了所有休假日,走遍了广西东兰县147个村子,走访了1500多户贫困生家庭;小B为贫困地区引来了110万投资;还有小C救起了溺水女孩,被其家人要求当女婿„„
大部分刚迈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越来越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但也有人觉得疲惫,私下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讲的全是好话,好像你奋发图强了,就一定能功成名就。”
“过来人”对这种培训的体会更深。“像搞传销一样,在洗脑。”2006级志愿者丁媛媛说。两年前,她的感受截然不同:“当时激情澎湃,发誓一定不能输给那些榜样。”
挺进西部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彩排。
2006年7月27日,丁媛媛“彩排”当天,电视台来了专人指挥现场。“有人模拟领导,上一届的优秀志愿者上台去,数到一定秒数再下台,鞠躬敬礼的时间都要安排好。”丁媛媛回忆道。按照服务地点,志愿者们分成不同方队,领头的人要挥舞红色大旗,必须整齐划一。服务队的车也要预先排好,先走的那个队要和模拟领导一一握手,后边的人就不用了——这样可以走得快些。
“志愿者又不是演员。”丁媛媛在台下偷偷笑出声。
出征当日,鼓乐喧天。载着丁媛媛一行的大巴车颠簸在石子路上,他们的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变得越来越清晰。
“我们就是一帮打杂的”
国家级贫困县天等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2006年7月,丁媛媛去的时候,整个灰蒙蒙的县城还没有公交车,大街上跑满“三麻仔”(电动三轮车)。
当她还在脑子里构建山区的小学图景时,听到团委的安排:“林业局,丁媛媛!”
“去林业局干吗?”这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跑去核实单位。这并非她一个人的困境——大约八成志愿者都碰上了服务意愿被调配的问题。广西艺术学院的几名学生,“学油画的、学设计的去了交警大队,学声乐的去了经贸局,学版画的去了扶贫办”。
对这样的安排,天等县分管西部计划的县委副书记秦达俊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我们考虑到交警行业是窗口行业,但现在给人的印象是勇气够了,形象方面差点。艺术学院学生的加入,会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改进。至于林业局嘛,有很多项目需要翻译成英语,让外国人看到,才能让外国人投资。”
但从丁媛媛坐进办公室那天起,从未见过那些洋项目。她说自己每天无非“扫地、端茶送水和跑腿”,最经常的是拟文件,拟好稿送到别的单位。如果错个标点符号或者格式方面出现问题,又跑回原单位重办。
这位通晓英文的女孩或许忽略了一个问题,“老师需要用本地土话才能教孩子”,天等县团委工作人员说。另外,在山区的学校,“志愿者中途如果考研、考公务员请假,这段空当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像丁媛媛一样填报了“支教”的志愿者,又被调到了其他需要文秘工作人员的单位。
何况,在整个广西乃至西部地区,写公文、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并不是县级机关人员的特长,所以最受欢迎的是中文系和计算机系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用途也大抵如此。“某些学工程的、学水利的,会被安排下乡,但这里也许并不需要我们。”丁媛媛说,“我们就是一帮打杂的。”
“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党政办要负责接待。有时候后勤人员不够用,我还要进厨房帮忙洗碗筷、切菜,已经历过五六次了。”一位在交警大队工作的志愿者说。
模样乖巧的女生还可能担上另一项任务:陪酒。耿筱和丁媛媛都曾作为“天等县的骄傲”,被拉去陪过不知姓甚名谁的上级单位,“吐得昏天黑地”。
天等县团委书记农雪梅表示,确实偶尔会有让志愿者“应酬”的场合:“正因为把志愿者当成我们的一分子,所以让他们参与我们的活动。”比如,禁毒宣传、征兵宣传和防艾宣传时,志愿者总会斜挂鲜红的“天等县青年志愿者”的礼仪肩带,上街发传单;耗资470万元的休闲娱乐广场天椒广场落成前,县政府旁边的天福大酒店搞装修,也要了几个志愿者过去帮忙;一年一度的辣椒节,志愿者负责舞台布置和5000条板凳的安放工作。
在农雪梅眼里,县委对志愿者是非常重视的。“每年县政府都会拨3万元为志愿者作为全年的活动经费,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尽力了。”
目前,天等县团委只有3名工作人员:一个书记、一个年年换的副书记、一个主任。工作超负荷运转到最后,顾得上的只有“志愿者就业跟踪”了。而他们的“放羊”态度,也为志愿者不满。“我们对西部计划的感觉一个字,累。”天等县一位官员说。(中国新闻周刊)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对策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对策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项目。“西部计划”实施以来,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期满志愿者人数日益增多,服务期满志愿者群体就业问题逐渐凸显,本文通过抽样访谈进行调研,了解现状,为西部计划期满志愿者就业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提供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的就业工作是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切实保障西部计划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部计划作为当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的工作项目,唱响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青春主旋律,在高校毕业生中形成了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的积极导向(卢雍政.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欢送会上的讲话[Z].2009.7.)。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其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目前,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一般渠道为:攻读硕士研究生、考取公务员、留任基层工作、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等,自主择业为主渠道。当前,各级西部计划项目办、各级团组织和各地政府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创业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采取了很多办法,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全球经济发展趋缓、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减少,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在逐步加深。而且我国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611万人,使得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浙江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Z].2009.7.),大学生就业普遍吃紧。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各级团组织、西部计划项目办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拟定调研提纲,选取调研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各种现代信息通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创造轻松自由的访谈环境,与服务期满志愿者进行深入交流,客观真实地获取调研对象服务期间及服务期满后就业情况的相关信息。
1.研究工具
以访谈的形式,通过面对面、电话、QQ、短信、飞信、网络等方式,与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针对调查对象对西部计划及服务期满后就业情况的参与动机、感受、态度、情感、意见、建议等进行揭示和研究。调研内容主要有四部分:一是掌握志愿者个人信息及与就业相关的基本信息;二是了解服务地、服务单位以及志愿者个人的主观满意度;三是了解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对就业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四是获取服务期满志愿者对西部计划的真实想法和建议。
2.研究对象
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指经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或省级项目办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的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在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并顺利完成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服务县项目办考核获合格及以上考核结果,并取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Z].2009.7.)的志愿者。
本研究选取湖北省重点高校2003年至2008年123名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访谈调研对象,根据调研提纲进行深度访谈。其中,27人曾服务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4人曾服务于抗震救灾专项行动,44人曾参加教育、基层法院、基层检察院、开发性金融等专项行动,48人曾参加地方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项目。从服务结构来看,多数志愿者参加的西部计划专项行动与其志愿服务前所学专业门类息息相关,主要集中在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专业学科上。
三、访谈结果分析
1.志愿者选择西部计划的参与动机分析
根据访谈结果显示,志愿者在选择西部计划时,参与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想通过西部计划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二是出于个人觉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西部做贡献;三是怀着对西部的神秘感和向往,很大程度上是西部吸引其前往;四是看好西部,认为西部有发展前途,能发挥自己特长;五是自己来自西部,家乡的发展需要自己,所以选择参加西部计划回家乡效力;六是抱着暂时没有找到工作,西部计划进入门槛较低,先找个地方工作的心态选择了西部计划。其中,过半数的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增加阅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比较优势,同时认为应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尽己所能服务西部,总体来看,志愿者参与动机较单纯。
2.志愿者对西部计划项目的满意度分析
根据访谈结果,志愿者认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意义,认为西部计划在全社会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突出了志愿服务的特性。高扬了理想主义旗帜,唱响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青春主旋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整体上感到满意,具体说来,志愿者的满意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将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运用,对服务地和服务岗位工作有所帮助;二是志愿者个人对自己在服务地的服务效果持肯定态度,并且认为自身的工作也得到了服务单位的认可。有少部分志愿者感觉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肯定,认为服务地领导对西部计划志愿者不够重视。也有极少数志愿者对于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或者现在感觉很茫然、矛盾、说不清楚。
3.志愿者就业状况分析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结束服务期,走向社会,应征工作岗位时,普遍认为西部计划经历有利于就业,在自主择业时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在求职时,用人单位知道该项目,但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具体服务情况并不了解的现象较多。就业优惠政策保障力度不足,配套措施不全,“志愿者服务期满出口窄”,就业优惠政策跨省难以落实这一系列有关就业政策的问题,是志愿者在访谈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反映出服务地在政策联动、部门协调的齐抓共管力度上有所不足。虽然国家规定了服务期满志愿者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与报考研究生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优惠,但是“优先录取”等缺乏明确规定的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编制冻结的影响,很多志愿者想要留在当地发展的愿望难以实现。一部分服务地、用人单位领导提出能否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中专设针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岗位,以利于缓解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压力。
四、对策和建议
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的就业创业工作总体涉及三个层面,即全国项目办、省级项目办层面;高校项目办层面;志愿者个人层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从这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全国项目办、省级项目办层面
(1)加大宣传,构筑良好的宣传平台。西部计划期满志愿者就业工作是西部计划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西部计划在招募期间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非常明显,但在访谈中,多数志愿者提到在西部服务岗位的工作、业绩以及服务期满后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与优势没有平台进行比较全面的宣传推广。全国及各省级项目办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的宣传,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工作、业绩以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后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与优势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就业创业中的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有关人士关心、关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工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2)多方联动,充分利用外部就业资源。多数志愿者在访谈中提到希望团组织能够搭建一个就业创业的平台,方便志愿者交流和寻找机会。全国及各省级项目办应当积极争取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志愿者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同时,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积极联系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等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共青团有关基金会的功能,争取更多的外部就业创业资源,为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创业注入多方资源,提供资源和资金保障。
(3)系统管理,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工作涉及人数众多,牵涉面较大,为全国及各省级项目办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在与部分西部计划项目办负责人交谈中了解到,目前全国尚未建立服务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有必要建立全国、省、服务县、各高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化、网络化的形式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论坛等网络化阵地,鼓励吸引就业创业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有效实现企业人才招聘信息与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打造良好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平台。
(4)政策督导,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通过访谈了解到,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鼓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不同,监管的不同,极易造成政策的偏离,丧失其原有效果。因而建议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偏离情况及时予以改善和纠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完善性和实效性。
2.对于高校项目办层面
(1)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高校肩负着为西部计划项目输送人才的重任,在此过程中要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为青年学生服务的理念,将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工作作为高校共青团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服务于青年就业创业大局,服务于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特别注意在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关注志愿者的就业创业,对服务期满而未及时就业的志愿者要加强联系,跟踪关注,主动提供相关服务。
(2)推进多处联合,进一步拓宽管理服务途径。高校项目办应当通过学校党政积极争取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校友会、董事会单位、各学院等的联合,借助多方力量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联合予以解决,进一步拓宽管理服务途径。
3.对于志愿者层面
(1)做好光荣使命的践行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基于志愿者在访谈中反映的难以适应和融入基层工作的现象,西部计划志愿者应在就业工作中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将个人就业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适应西部和基层工作,在就业过程中进一步彰显志愿者风采,实现自身价值,做好志愿者关荣使命的践行者,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者。
(2)做好政策执行的监督者,确保政策上通下达。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作为各项就业相关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自身权益与政策的落实执行息息相关。所以,服务期满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就业过程中应主动做政策执行的监督者,认真学习了解各项政策规定,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损害志愿者权益的情况及时反映,寻求帮助。
(3)做好就业创业的开拓者,争当就业创业先锋。志愿者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就业之路,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勇气和决心,要有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和思想,在就业中体现个人价值,报效社会,服务大众,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这也是志愿者就业创业的根本所在。
随着当代青年就业观念、国家大环境、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就业创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政策、发展的机制来促进就业工作,才能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