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时间:2019-05-12 21: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第一篇: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 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为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

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感动主要有:

1、感动于文本的关键处。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以此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而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2、感动于入课的导语。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

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感动于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新课改强调课程是生成的,不是给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而在有个性的教学中,学生就会有对文本的真切的理解。这种理解必定会推动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又为课堂教学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4、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诞生了。

5、感动于课后的深入反思。

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那么,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当回想起课堂精彩的片段或尴尬与遗憾时,我们无不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言行感动。这种感动将引领教师更深入体验教学的甘苦,也将使教师自身不断地走向成熟。“感动”是一种生命的诠释,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人性的叩问。感动始终是一种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对于感动,师生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允吸者。吸着它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二、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感动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感动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容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

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在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中,学生的感动主要是: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动;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动;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动。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唤起其行为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彻底改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感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会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是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会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会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

感动始终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第二篇:如何让感动在语文课改教学中发挥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让感动在语文课改教学中发挥作用 作者:郭从文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08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是师生互动产生强烈共鸣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结果, 这就是感动。感动源于互动,互动滋生感动。感动改变了过去旧的教学模式,感动也使得语文的教学变成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字:感动;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52-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是师生互动产生强烈共鸣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结果, 这就是感动。感动源于互动,互动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一、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五种感动,注重

感动情感资源的开发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感动主要有:

(一)文本关键处的感动。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体验的基础,就能生发出更加开放性的理解,不会回到过去“结论式”的展现。

(二)导课语的感动。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的感动。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活动中,如果强调了结合生活经验的理解,就能释放师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

那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定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四)对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情感释放的感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诞生了。

(五)对于课后深入反思的感动。教师的教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成熟的。那么,教师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感动”是一种生命的诠释,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人性的叩问。感动始终是一种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乳汁,对于感动,师生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允吸者。吸着它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二、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感动

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感动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容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认识,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在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中,学生的感动主要是:从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动;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感动;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动。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唤起其行为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彻底改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感动的情感因素,让

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会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是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第三篇:谈高中语文课改的几点体会

谈高中语文课改的几点体会

沐浴在新课改的春风中,我们意识到语文绝不只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 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涛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的斑驳岁月;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语文是 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奶茶……下面我谈谈对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体会。

1.调整教学法,大胆放手。

新课标的教材依旧分为讲读课文和自 读课文两大类别,每个单元也是由这两类课文构成的。为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我们在教法上作了一些调整:首先是更重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必修1第 一单元主要是中国的新诗和外国诗歌,整体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这两类诗歌表现形式的不同上。其次是把讲读课文作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范例,琢磨得比较具体。例如在教第一单元的时候,我们重点讲析《雨巷》和《再别康桥》这两篇。在反重诵读的前提下,主要研讨如何通过分析意象,琢磨语言,构建意境,体会真情,鉴 赏诗歌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其他诗歌的能力。最后把加了星号的自读课文划到课外时间让学生自学。例如在教第一单元的时候,我们将第四课《中外短 诗五首》全部划给学生课外进行自学,由学生自行完成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再借助讲读课的鉴赏办法,写出相应的鉴赏笔记,从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任务。

2.精减作业,鼓励阅读。

我们现有的练习作业主要有两类——教材中课后的练习和教辅资料类练习。课后练习大多是配合课堂教学,讨论题基本上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教辅类练习往 往是有选择性地做,对一味模仿高考,难度大、要求高而又专业性过强的则大胆删除。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提倡精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少做题是要求,多读书是目的,要把少做题而节省下的时间留给学生,指导他们尽量多地读一些好书,多背一 些名篇,多记一些名句,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积累,打好语文根基。按照这一想法,我们在处理练习作业时,就大胆地删除了那些过繁、过偏、过难的题目,留更多 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有益的书。

3.改革考试,立体评价。

语文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过滥的考试可能让 学生因畏惧心理而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因此要改变动辄拿一份试卷测试学生的做法。具体来说,首先要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可取消周考、单元测试,最好只保留 与学校或年级同步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的考试。其次要改变唯有笔试的测试模式,通过组织更多的语文活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举行演讲比赛、辩论赛、讨 论会和读书心得交流会等,都能达到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多元化综合性评价的目的。例如,为配合第一单元的新诗教学,我们举办了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既激发了 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4.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学生对语文课堂 具有浓厚的兴趣,掌握了比较科学而且适用的方法,这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是,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使之优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只有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才能积极地认真地参与,比如及时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及时作记 录,及时反思,等等,这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参与一定能够保证个体所学效益的提高。无数个个体都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需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精心呵护,切忌扼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又是有利于语文学习的优质工程。

5.优化教学方法,向科学施教要效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很多老师已经自觉注意并努力应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根据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情确定的,绝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所以,我们坚决反对为了作秀而采用一些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而完全忽视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情 况,甚至是完全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成功体验。我们倡导优化教学方法,大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我们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大胆整合并努力应用 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而不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治学态度,“博学而笃志”的教学理念,“举一反

三、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教 学方法,“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态度和策略,“文道结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则,对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是切实有效的,也是我们必须积极整 合、大胆应用的,这是深信不疑的。

6.重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

语文教材,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 个例子,在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 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就是对传统的以 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发挥学 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

7.采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名篇名著。

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语文教学大纲》明 确规定了中学生应该涉猎的名著名篇。比如: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鲁迅的《呐喊》,以及莎士比亚的 《哈姆雷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泰戈尔的《泰戈尔诗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当然,让学生 们一次读完是不可能的,而且高中生课业负担过重。但不读,却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忌。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应该把合作探究法引入到名著的 阅读中。

本文由论文代写http:///整理提供

第四篇:谈小学语文课中的寓言教学

内容摘要:

由于寓言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低、中、高年级的每册课文,都或多或少地编入了此类文章。教好这些课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寓言的独特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低、中、高年级的每册课文,都或多或少地编入了此类文章。教好这些课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点

写作寓言的目的就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寓言这一文学体裁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1.寓意于“言”,“言”此意彼,“言”小意大。《刻舟求剑》讲的是古代一个楚国人在乘船时,把宝剑掉到了江里,他在船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才在有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这样找剑,当然是找不到的。作者用这样的故事,讽刺了拘泥固执,不知变化的人。

2.主题大多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着重说明不应当怎样做或应当提防些什么。如《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很多借口,虽然这些借口被一一驳倒,但最后还是龇着牙把小羊吃掉了。作者以此来提醒人们,要看清像狼一样的残暴凶恶的真面目。

3.篇幅短小,内容单纯,故事能发人深思。《狐假虎威》讲的是狐狸借老虎的的威风恐吓群兽的故事,它能启发人们憎恨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势当做自己的威风,以吓唬弱小者的人的卑劣行径。

二、寓言课文的分布及特点

小学寓言课文分布于低、中、高各个年级,其中有第三册的《坐井观天》、《狼和小羊》;第四册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第五册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课文的编排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先短后长,先简单后复杂的编排方法,把这些寓言分别编入不同年级的课文中。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短浅,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这样的寓言,低年级的儿童更容易理解。

三、寓言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方法

阅读寓言,要学会准确地把握寓意,防止“及表不及里”,或牵强附会地理解。运用寓言,要注意有的放矢、掌握分寸,防止生搬硬套、滥用误用。寓言教学,首先应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寓言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想。其教学难点是小学生不易分清故事和含义。因为寓言讽刺的真正对象不是寓言本身的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一些学生在学习寓言时,往往只懂得讲寓言的故事,而讲不出寓意,或将寓言的故事情节当成寓意,这就是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及表不及里”的现象。因此,寓言故事应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寓言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描写的形象,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故事情节中并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学生只有在具体完整地感知寓言中的形象后,才能领会寓言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分析,因为寓言的形象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的。

2.通过预读领会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抓住简短的语言文字,认真领会每句话的含义。只有细细咀嚼、品味,才能更好地体会出寓言所包含的寓意来。

3.揭示寓意。学生只有在感受了寓言中的形象之后,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寓意告诉学生。揭示寓意是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也只有分析了寓言中的形象,使学生在了解了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再揭示寓言的寓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寓言教学中,只要我们真正弄清寓言的概念和特点,区分寓意和故事的差别,按照寓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能完成寓言这一体裁的教学任务。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以新大纲为指导,让学生在语文课中玩中学,学中乐。

第五篇: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论文

【摘要】由于高中语文旧教材中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无味、形式单一,使得语文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听不懂,也不愿意学,导致教师越来越难教,教育理念和实际教学不在一个轨道上,无法完美契合。因此,进行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为高中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学生们的整体语文素质得以提升和发展。在新课改教学中,看到了教育事业的新希望,但是如何将新课改更好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材在其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使得原来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活力。教材中不仅仅只有课文内容,还增加了课后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不再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有新的理解与感悟。

一、高中语文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

由传统教学发展而来的新课程改革下的必修选修课程,在基础性内容和可操作性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对教师提出的过高的教学要求不切合实际。曾经有的学校采用“统一讲义”的模式,如今看来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这个模式使得教学基础目标得以实现,能统一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但是有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教师继续沿用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新课改模式下,课堂不能完全交给学生,必要的讲解还是要有的。高中语文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取得的成绩还是不能否认的,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课改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毕竟不能中断语文的教育发展史来谈论语文教学改革。

二、高中语文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

重视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用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学习语文,通过课堂讨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文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巧妙地将纯文字学习转化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但与此同时,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实施、掌控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相关习惯进行培养,比如讨论习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讨论方法进行讨论。第二,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两大新课型:“综合”和“实践”课型,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途径。顾名思义,在生活中对语文的学习属于社会语文,而学校语文的学习是在社会语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开设“综合”和“实践”两大新课型,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不按照其本质进行授课。既然是语文教学,就应该突出语文的重要性,将综合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教师应该按照不同的学习情况组织不同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课堂学习活动不是演出不需要彩排,课堂学习活动不是课堂学习氛围的辅助剂,课堂学习活动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不是少数优秀的学生,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的目的。

三、进行高效、实效的高中语文教学

大多数教师在经过培训学习后,在理论上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还算是准确的,但在实践上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由于受到一些研讨课等课的影响,有的教师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形式的花样上,降低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形式不是关键,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较其他课程更具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开展激烈的讨论,可以进行扩展迁移,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解释等等。在此形势下教师要意识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有教学实效才是关键。

四、在教学中要运用总结指导的教法

总结指导是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语文学习中,语文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中的一般规律,还要发展学生独立进行探讨的能力,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讨论方法、课下的自习和复习方法以及写作、阅读、演讲等语文实践方法。换句话说,探讨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师探讨教法更重要,引导学生研究学法,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精力放在课堂备课、课堂教学上,忽视了学法引导的重要性,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到位的体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在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前提下,进行课堂活动教学,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寻学习方法,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我们应该对它足够重视,并且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去应对它。

参考文献

[1]吕杨洋.论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扩展[J].神州,2014(11)

[2]贡如云.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3]鞠筱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变革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2

下载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语文课改教学中的感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改中,我认真学习学校发的有关课改理论,并认真观看有关长青小学的教学关盘,了解了它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我认真分析我班的具体情况,研读了本册教材,课标要求,明......

    语文课改材料

    福建武夷学校2011—2012学年上学期 七(2)(5)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七(2)、七(5)两个班的学生特点......

    语文课改

    当前,伴随着语文课改和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突出放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

    试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

    试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

    高中语文课改论文: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

    高中语文课改论文: 如何做好高中语文课改教学 “新课程”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衔接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素质教育中最体现教与学双方价值的思想的改革。“新课程”的出台,尤其为......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流程

    滦南县初中高效课堂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依据《滦南县初中高效课堂教学规程》,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制定如下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引入新课(约2分钟) 1.创设情境、引入......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反思我庆幸,我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

    语文课改教学心得感悟(合集)

    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学习心得感悟 —— 张勇将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