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

时间:2019-05-12 21: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

第一篇: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解,而忽视情感的体验;过分提倡接受和掌握,而冷落发现与探究;过分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使传统的历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或道德说教。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知识量繁而多,加上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使得在事实上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而情感又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情感意识的调动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和历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在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教育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和信号功能。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特卡金通过研究表明,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难以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情感既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又是教育的结果。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统一体加以研究,而且应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哪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始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统一的整合过程。情感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正是由于情感是人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是生命的必然活动。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研究它,适应它,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正在进行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适应了人的情感发展的规律。

历史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必须以情感教育目标为教学依据。从课程目标上看,原教学大纲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大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仍分为三大

块,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两者从本质上已经有所区别。《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在“量”的掌握方面的要求明显降低,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提出来,体现它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历史课程标准》在保证知识“质”的掌握后,把教学大纲中思想教育目标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字面上的变换,从具体内容中体现出课程标准在思想教育目标上突破了以往单纯重视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这样规定的:“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生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认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可以‘独立’或‘直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历史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历史的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1]正如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批评传统历史教育是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完全没有给学生提供产生正确情感的机会,往往注重认知过程,忽视情感过程;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片面追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缺乏师生间的合作关系。这种教育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主体性,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2]那种大喊口号的、贴标签式的、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质是一种哗众取宠、空洞无力的无效教育。离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殊不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发生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人自身心理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同时也

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历史教师应该在充分地尊重这种规律基础上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智慧启迪、价值引导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第二篇: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3--7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前半学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总的来说,缺点有,优点也有。为克服缺点也一直在努力过程中。,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不同,体系较为复杂;线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师理清线索,删繁就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较多,需要严格划分个性问题,认真识记,寻找共性问题,注意区分个性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

第二,结合教法进行反思。世界史教材体系与中国近代史不同,教师在教法选取上,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注重课堂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教材中涉及到很多<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4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摆正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实验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5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6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和讨论两种方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组织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讨论课中我还组织了一两次小辨论。每次辩论前,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中,可组织课堂辩论题目:“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会翻阅了很多书,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另外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探究课教学中,我则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课文知识,讲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讲,看似很“乱”,但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新知,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品德升华。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组织学生巩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进行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有更高质更高效的改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7

xx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8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

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9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0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普遍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愿意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学生成绩断层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离很大。后层落差更大,对历史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2、教材分析:

高二历史主要是学习经济史和文化史,同时在学完本学期的内容的同时,历史班要把选修二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二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备教辅批改的各个环节,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2、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3、落实个别辅导计划,着力培养优生。

4、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大幅度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1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

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

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

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 》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 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 难题。

第三篇: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

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总的来说,缺点有,优点也有。为克服缺点也一直在努力过程中。,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4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不同,体系较为复杂;线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师理清线索,删繁就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较多,需要严格划分个性问题,认真识记,寻找共性问题,注意区分个性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

第二,结合教法进行反思。世界史教材体系与中国近代史不同,教师在教法选取上,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注重课堂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教材中涉及到很多<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二期工程历史新教材,既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弄清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显然,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是教本,对学生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这种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实验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材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历史教材的有效教学模式。

何谓“有效教学”?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重意蕴:(1)有效果,即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即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即指教学活动收益,或者说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的评价。从国外研究状况来看,有效教学模式,较为著名的有认知指导教学模式、认知复杂性教学模式、真实性教学模式、交互教学模式,合理整合教材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学科知识储备,既要有对于历史经典著作的熟悉,也要有对于史学研究动态的了解;其次,还要具备对于教材的整合能力,对照新课程标准,理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清晰易懂的间架结构,以此作为教学展开的基本思路。特别要指出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不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而在于从学生出发,力图构建一种新的学习体系。再次,要有驾御课堂的教学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5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普遍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愿意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学生成绩断层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离很大。后层落差更大,对历史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2、教材分析:

高二历史主要是学习经济史和文化史,同时在学完本学期的内容的同时,历史班要把选修二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二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备教辅批改的`各个环节,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2、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3、落实个别辅导计划,着力培养优生。

4、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大幅度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6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摆正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实验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7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

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

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

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8

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9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3--7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前半学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0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

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 》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 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 难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和讨论两种方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组织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讨论课中我还组织了一两次小辨论。每次辩论前,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中,可组织课堂辩论题目:“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会翻阅了很多书,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另外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探究课教学中,我则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课文知识,讲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讲,看似很“乱”,但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新知,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品德升华。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组织学生巩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进行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有更高质更高效的改变。

第四篇: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摆正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实验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4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5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

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

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

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普遍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愿意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学生成绩断层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离很大。后层落差更大,对历史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2、教材分析:

高二历史主要是学习经济史和文化史,同时在学完本学期的内容的同时,历史班要把选修二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二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备教辅批改的各个环节,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2、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3、落实个别辅导计划,着力培养优生。

4、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大幅度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7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和讨论两种方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组织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讨论课中我还组织了一两次小辨论。每次辩论前,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中,可组织课堂辩论题目:“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会翻阅了很多书,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另外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探究课教学中,我则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课文知识,讲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讲,看似很“乱”,但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新知,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品德升华。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组织学生巩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进行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有更高质更高效的改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8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 》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 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 难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0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3--7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前半学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1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不同,体系较为复杂;线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师理清线索,删繁就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较多,需要严格划分个性问题,认真识记,寻找共性问题,注意区分个性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

第二,结合教法进行反思。世界史教材体系与中国近代史不同,教师在教法选取上,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注重课堂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教材中涉及到很多<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总的来说,缺点有,优点也有。为克服缺点也一直在努力过程中。,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3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

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第五篇: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摆正历史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

(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实验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摆正历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

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历史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但也有不少教师走向了片面化,走进了教学误区,这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

误区一:只见开头,不见结尾。

在历史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或者是需要大量史料来证明的东西,因此需要学生去探究。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精神抖擞地搜集资料,搞一些调查研究,对课本、教师所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自然研究的不够专详,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这反而影响了学生本来对历史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的把握。清晰的历史脉络、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虎头蛇尾”在活动课中千万要不得,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误区二:只要出新,不管科学。

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知灼见,甚至于出现为希特勒翻案,为江青平反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一方面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另一方面很可能对发育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活动的开展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开导、纠正,使老师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

误区三: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讨论、辩论、观察、分析……忙得学生焦头烂额,一会儿要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懒的学生是一点事情也没有,而想动脑筋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还有的老师是由于上面要求上课时开展活动,于是下面推广开来,根本不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把别人的东西生搬硬套,与课堂脱轨,与学生分离,只重形式不讲结果,忽略了具体对象、环境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活动设计时过于简单或复杂。设计简单时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就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而设计复杂时,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难免会垂头丧气,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对这些人生经历不多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论是过于简单还是过于复杂设计课堂活动,就必然使大部分学生闲置,局限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来,也就谈不上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否则,脱离了对象(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用功。

误区四: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4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普遍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愿意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学生成绩断层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离很大。后层落差更大,对历史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2、教材分析:

高二历史主要是学习经济史和文化史,同时在学完本学期的内容的同时,历史班要把选修二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二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备教辅批改的各个环节,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2、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3、落实个别辅导计划,着力培养优生。

4、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大幅度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5

一、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虽然作为一门考试升学的科目,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历史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历史的学习对于人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学生更加重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伟大领袖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古人说得更好:“学史使人明智”,确实如此,使学生认识学习历史在认识社会、判断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历史很重要,学习历史不只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的一把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学习的社会意义,唤起学习历史的热情,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与更强的学习动力。

1、针对教材的枯燥无味,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搜集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尽量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历史故事中灌输着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树立起民族气节和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师讲的轻松,学生们学的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2、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创设形象直观的历史情境,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具体,制作优秀课件、剪辑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试听感受,渲染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很大。有提问而又得当,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往往一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一到两个高质量的提问就能解决。而这一到两个提问往往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一到两个提问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从中悟出提问的技巧。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可以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专题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同学之间也增进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学生在撰写“抗美援朝利弊谈”中,还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一下。

四、老师要建构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学生清扫心灵的垃圾。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心灵之灯。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6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7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总的来说,缺点有,优点也有。为克服缺点也一直在努力过程中。,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 “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 》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 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 难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9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0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

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1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

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

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

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3--7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前半学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不同,体系较为复杂;线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师理清线索,删繁就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较多,需要严格划分个性问题,认真识记,寻找共性问题,注意区分个性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

第二,结合教法进行反思。世界史教材体系与中国近代史不同,教师在教法选取上,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注重课堂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教材中涉及到很多<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4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方法选择的目标。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多彩,就越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尝试着教学活动形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不再以单纯传统的讲解为主,而是力求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阅读和讨论两种方法在讲课中频繁的运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是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动地完善知识结构,获得自身体验的可能,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在让学生阅读教材前,先提出几个问题;有时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提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逆向影响下,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他们在已学过和刚阅读过的内容中进行检索并进行积极的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在阅读教学中,单纯阅读,不提出问题的方法应该摒弃,因为它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仍处于被动状态之中。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产生悬念、质疑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保持他们学习发展的可能,所以应予提倡。而问题的选择,则受知识水平分类的制约,对于不同层次的知识,老师在指导阅读时应充分考虑。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造精神,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独立性、敏捷性和逻辑性等各项品质的训练效果都很明显。

组织讨论,也是我目前上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明辨是非,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要避免讨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讨论的问题多而琐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思维深度。

为了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讨论课中我还组织了一两次小辨论。每次辩论前,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教师看。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教学中,可组织课堂辩论题目:“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这种辩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会翻阅了很多书,从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能力得到锻炼,眼界大为开阔。

另外在高中历史必修1的探究课教学中,我则采取“分组活动”的教学形式。“分组活动”是合作式学习和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上两者兼顾。课堂上学生不用改变班级座位,就可以组成小组。学生先自学,而后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课文知识,讲补充材料,教师引导着学生讲,看似很“乱”,但传统的观念被抛弃,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变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依据教材、主动搜集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学习过程,营造了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只是在学生自学、自讲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点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分组活动”方式讲究的是“先学后导”。课堂教学从学生自学开始,然后由教师因势利导、设置问题,学生则在信息加工、讨论取舍、归纳整理等过程中获得新知,增强能力,完成情感体验和品德升华。在这种探究中,先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接着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指导和适时的评价、鼓励,组织学生巩固所了解、掌握的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课的“分组活动”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各类学生的学习效益、学习质量,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想象和动手实践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而这一切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中尝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刚开始时课堂上可能花时间较多,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对教师则提出了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强等很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进行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从易到难,大胆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有更高质更高效的改变。

下载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莫(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5篇范文)

    2011~2012学年下学期教学反思 历史组:付达玲 通过和必修教材的对比,选修教材更突出的是知识详细、材料丰富,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一、新旧教材对比。 旧......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共10篇)

    篇一: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与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四: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最新[共五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最新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一(共五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一: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试验,感言颇多,有很多收获,下面从两方面谈谈新课改中的一些成功经验。 1、新课程标标准与课本相结合 我们内蒙的高考考纲还没下来,而我......

    2016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6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江苏省宜兴中学高二历史组 何平本学年,我任教高二年级历史,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之下,学科组同仁的指导之下,一年下来我取得了一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