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船借箭》练习设计
一、读了课文,我最佩服诸葛亮
()。
二、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支援()①引,牵;②帮助、救助;③引用。
·
定罪()①犯罪的行为;②刑法;③苦难、痛苦
·
虚实()①空;②不真实的;③衰弱。
·
三、辨别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希望(1)我希望妈妈能带我去杭州西湖旅游。()
(2)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谢谢(1)教师节时,我对李老师说:“谢谢您对我的关心。”()(2)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四、我会感受。
1、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2、从“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3、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个材料中,我感受到()。
五、语文营养菜。
1、把两边的词语连起来组成歇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草船借箭尽是计谋
2、照样子写词语。
虚实()()()()()
第二篇:草船借箭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i gàn yíhuòshāngyìléigǔ()()()()wǔrǔ dǐyùjùjuéchéngfá()()()()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换()副()援()璧()唤()福()暖()壁()三.选词填空。
意义 意思 聚集 严格 故意 1.这句话的主要()是什么? 2.这件事明知不对,他却()要去干。3.广场上()了成千上万的人。4.王老师对大家要求非常()。5.植树造林是一件有深远()的大事。四.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同甘共()转败为()异口()声 里应()合 口是心()五.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三件事总起因是()。六.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七.整理错乱的一段话,标上序号。()林子里多么安静啊!
()果然,我看到一只松鼠,正从这棵树跳到对面的一棵树上,再跳到最前面的一棵树上。()看来这只山猫是追赶别的什么动物去了。()松鼠终于逃掉了。
()我突然看见一只山猫顺着树干爬到树枝上,积雪纷纷飘落下来。()我趁着雪后的微明时刻,走进树林。八.阅读,回答问题。
(一)陈景润按期回国
陈景润应邀到美国从事短期的研究工作。很快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写成一篇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这篇论文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外国朋友希望他在美国发表这篇论文,陈景润没有答应。他特意把论文寄回祖国,让论文在祖国的杂志上发表。他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伟大的祖国。美国某高级研究机构负责人答应给他高薪,要他长期留在美国工作,他也婉言谢绝了。陈景润按期回到祖国以后,有人对他说:“你听说了吗?有人造谣说你不回到中国来了。”陈景润冷笑一声答道:“听说了。——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回到中国来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特意——______________(2)高薪——______________ 2.把“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回到中国来呢?”改成陈述句。3.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4.这段话歌颂了陈景润的______________思想。
(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离现在大约1500多年的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前秦皇帝苻坚统治着。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去攻打东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旗帜蔽天,声势很大。没想到刚与东晋交锋,前秦就被击败,死了很多人,有些官员还当了俘虏。
苻坚听到失败的消息,赶忙带着高级军官登上寿阳楼去了望。只见东晋的大军阵容严整,队伍整齐。远望八公山上模模糊糊的一片,仿佛全是东晋的人马。苻坚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弟苻融说:“这也是强敌呀,谁说东晋的军队软弱呢?”
接着苻坚把军队带到淝水边上,沿着淝水摆开阵势,等待晋军到来。这时东晋派人来说:“请你们稍微退后一些,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决一胜负!”苻坚傲慢自大,急于决战,便答应了东晋的要求,让人马稍作退却。由于苻坚的军队心怀恐惧,而且首尾相距太远,不通消息,所以刚刚后退,后边就以为是败退,顿时全军大乱。晋军趁势追击,苻坚的人马互相残踏、溃不成军。苻坚和他的士兵都吓得心惊肉跳,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追兵赶来了,四处逃窜,结果遭到了惨败。这就是“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战胜了苻坚的百万大军,成为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1.查字典填空。
“旗帜蔽天”的“蔽”用音序查字法查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______画,它的意思是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紧张——()软弱——()模模糊糊——()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2)决一胜负——_______________(3)溃不成军——_______________(4)心惊肉跳——_______________ 4.把短文分成3段,写出每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苻坚的军队会遭到那样的惨败?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i gàn
yí huò shāng yì léi gǔ(才干)(疑惑)(商议)(擂鼓)
wǔrǔ
dǐyù
jù jué
chéng fá(侮辱)(抵御)(拒绝)(惩罚)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换(换洗)副(一副眼镜)援(援助)璧(璧玉)唤(呼唤)福(幸福)暖(温暖)壁(墙壁)三.选词填空。
意义 意思 聚集 严格 故意 1.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这件事明知不对,他却(故意)要去干。3.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4.王老师对大家要求非常(严格)。5.植树造林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四.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 里应(外)合 口是心(非)五.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三)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结果是(完璧归赵)。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结果是(秦王为赵王击缶)。第三件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结果是(和好如初)。三件事总起因是(秦国强大,以弱攻小)。六.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火车通过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飞机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小吃店有小吃。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小台灯是礼物。
七.整理错乱的一段话,标上序号。(2)林子里多么安静啊!
(5)果然,我看到一只松鼠,正从这棵树跳到对面的一棵树上,再跳到最前面的一棵树上。
(4)看来这只山猫是追赶别的什么动物去了。(6)松鼠终于逃掉了。
(3)我突然看见一只山猫顺着树干爬到树枝上,积雪纷纷飘落下来。(1)我趁着雪后的微明时刻,走进树林。八.阅读,回答问题。
(一)陈景润按期回国
陈景润应邀到美国从事短期的研究工作。很快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写成一篇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这篇论文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外国朋友希望他在美国发表这篇论文,陈景润没有答应。他特意把论文寄回祖国,让论文在祖国的杂志上发表。|| 他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伟大的祖国。|| 美国某高级研究机构负责人答应给他高薪,要他长期留在美国工作,他也婉言谢绝了。陈景润按期回到祖国以后,有人对他说:“你听说了吗?有人造谣说你不回到中国来了。”陈景润冷笑一声答道:“听说了。——这怎么可能呢?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回到中国来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特意——故意(2)高薪——很多的薪水
2.把“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不回到中国来呢?”改成陈述句。
我是中国人,不能不回到中国来。3.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4.这段话歌颂了陈景润的热爱祖国,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伟大祖国的思想。
(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离现在大约1500多年的东晋时期,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被前秦皇帝苻坚统治着。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了近百万大军,去攻打东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旗帜蔽天,声势很大。没想到刚与东晋交锋,前秦就被击败,死了很多人,有些官员还当了俘虏。苻坚听到失败的消息,赶忙带着高级军官登上寿阳楼去了望。只见东晋的大军阵容严整,队伍整齐。远望八公山上模模糊糊的一片,仿佛全是东晋的人马。苻坚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弟苻融说:“这也是强敌呀,谁说东晋的军队软弱呢?”
接着苻坚把军队带到淝水边上,沿着淝水摆开阵势,等待晋军到来。这时东晋派人来说:“请你们稍微退后一些,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决一胜负!”苻坚傲慢自大,急于决战,便答应了东晋的要求,让人马稍作退却。由于苻坚的军队心怀恐惧,而且首尾相距太远,不通消息,所以刚刚后退,后边就以为是败退,顿时全军大乱。晋军趁势追击,苻坚的人马互相残踏、溃不成军。苻坚和他的士兵都吓得心惊肉跳,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追兵赶来了,四处逃窜,结果遭到了惨败。
这就是“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战胜了苻坚的百万大军,成为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1.查字典填空。
“旗帜蔽天”的“蔽”用音序查字法查B,用部首查字法查艹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11画,它的意思是遮住。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紧张——(镇静)软弱——(坚强)模模糊糊——(清清楚楚)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浩浩荡荡——形容气势很大(2)决一胜负——决出胜利和失败
(3)溃不成军——军队被打得大垮,成不了队伍(4)心惊肉跳——形容非常害怕 4.把短文分成3段,写出每段的大意。
一、(1)前秦皇帝苻坚仗着力量大,组织百万大军攻打东晋,刚一交战,前秦就被击败。
二、(2-3)苻坚亲自率军作战,没想到中了计又遭惨败。
三、(4)淝水之战成了历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5.为什么苻坚的军队会遭到那样的惨败?
因为苻坚的军队心怀恐惧,而且首尾相距太远,不通消息,刚一后退,后边就以为是败退,再加上晋军趁势追击,苻坚的人马互相践踏,四处逃窜。
第三篇:《草船借箭》综合练习
《草船借箭》综合练习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使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着“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课文并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下面一些填空题各抒己见,充分讨论。
(1)假如鲁肃不肯“帮忙”,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但_____________,还可能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预见到这些“假如”都不会出现,所以说他___________ _______。
第四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诸葛亮、妒忌、都督、水寨、擂鼓、呐喊、丞相等生字词。
2、抓住课文内容,感悟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抓住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赤壁之战》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一起抵抗曹操。因为谋略得当,在赤壁,周瑜用3万精兵大败曹操号称80万的大军,创下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在这场战斗中,周瑜军队所使用的箭是怎么得来的,你们知道吗?
2、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看了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谁借箭?为什么借?向谁借?用什么借?借到了吗?......)
3、带问题自主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指名拼读,集体纠错。?、教师带读。?、集体拼读。
2、理解词语。
妒忌: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心怀怨恨。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完不成任务,愿接受军法处分。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后,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取得成功,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2、围绕“借箭”,课文讲了几个部分的内容?(四个)第一部分:1——3 诸葛亮答应周瑜3天造20万支箭。第二部分:4——6 做借箭的准备。
第三部分:7——10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并成功。第四部分:11 了解了经过的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四、小结:
课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借箭”这一主题展开叙述。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谁?(诸葛亮)
2、课文主要表现诸葛亮的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神机妙算)
3、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分点概括)?、算人:周瑜:小气、妒忌心强、心存陷害。鲁肃:忠厚老实。
曹操:谨慎多疑。?、算天: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准备充分、布置周密。
4、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顺利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20万支箭,当周瑜得到这20万支箭,并了解了借箭的经过后,他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5、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表达了周瑜的一种什么心情?(无奈、佩服)
三、悉疑解难。
1、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存心要为难他,为什么还答应周瑜的条件呢?(要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2、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识大体、顾大局......)
四、总结全文。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以超凡的智慧从容地化解了周瑜的刁难,最终让气量狭窄、妒才忌能的周瑜不得不深感叹服。
第五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引导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借箭起因——借箭准备——借箭经过——借箭结果 上一节课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可是,等到诸葛亮如期交上十万多枝箭的时候,周瑜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教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力争把周瑜的心情(自愧不如、懊恼、无奈)表现出来!
二、文本赏析:
过渡:周瑜从一开始的妒忌到最后的自愧不如、懊恼、无奈,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请同学自由浏览课文,用心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大方面呢?
(一)知天文:
1、知天文 师问:“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课件出示)A角色换位,对比体会: “这时候大雾漫天”,“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四更时候,天还没有亮)
夜色中行船,遇上大雾。看到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B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六自然段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C分析比较: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同学们,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课件出示)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能不能这样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不见、仍然不见’,是谁在一直观察着诸葛亮的一举一动?”“这样写更突出了只有诸葛亮早就预测到第三天一定会有大雾,而这一切,周瑜不知,鲁肃不知。这也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体现之一——知天文。”
(二)晓地理:
过渡:江上大雾漫天,容易迷惑敌人,而当曹操发现上当时,他有没有派兵追赶?没有。为什么?
大屏幕上显示: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这边的船为什么能占据天时地利呢? 大屏幕上显示两个句子: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这两个句子中,诸葛亮做了同一件事情。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介绍作战地理位置(当时周瑜与曹操相隔一水,据史料记载,周瑜的军营在曹操军营的东南方向上。教师画出简略方向图)
2、在这两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字词细细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一字摆开,便于两边受箭)(算好受箭的地理位置:顺风顺水,便于撤离)逼近、靠近:对位置的精确把握
3、诸葛亮对作战地理位置把握如此精确,所以他不仅仅知天文,还晓地理。
(三)、识人心:
过渡: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里呢? 提醒:当鲁肃担心曹兵出来时怎么办的时候,诸葛亮是怎样说的?谁来绘声绘色读一遍? A识曹操
大屏幕显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同学们,全文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象诸葛亮此时的笑是怎样的笑?他在笑什么? ⑴(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从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也是一种自信的笑。
⑵(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从哪儿看出来的?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⑶(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我们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诸葛亮的什么来?(自信)找个同学读一读。B识鲁肃
过渡: 随着一声轻笑,十万支箭就到手了,诸葛亮果然神机妙算。同学们,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确实识人心?
提醒:诸葛亮得以成功借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这个人是谁?(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他居然还敢请鲁肃帮忙。但是,鲁肃有没有让诸葛亮失望?
鲁肃的确没有让诸葛亮失望,从哪里看出来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C识周瑜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三、各抒己见:
(一)在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中,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你觉得哪一点最举足轻重,或者说哪一点让你最佩服?
请同学先以小组讨论,再一一汇报自己的想法。
是啊,诸葛亮如此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难怪周瑜唯有长叹一声,说:“(生读,大屏幕显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
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四、课后拓展:
草船借箭,仅仅是周瑜与诸葛亮一个小较量。周瑜与诸葛亮之间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谁来绘声绘色地讲一讲?
课后思考: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得周瑜一声长叹“我真比不上他”,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周瑜临终的仰天长叹更是使人回味良久:“既生瑜,何生亮!”并且“连叫数声而亡。年三十六岁。”
周瑜何以至此?难道周瑜没有别的选择了吗?(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试想,如果他能正确的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课后作业:
1、阅读《三国演义》,试着复述其中的一些重要故事情节
2、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感想的人物,分析人物形象
3、选取一个故事情节,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人物,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由于教学内容过多,在教学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导致后面的辩论和拓展都无法开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且,教学时间的仓促导致上课时无法完全投入,总心有旁骛,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教师的情感熏陶没有发挥作用。此外,在预习上,由于疏忽,没有顾及一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做好课本的批注,以后要加强课本批注的检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