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时间:2019-05-12 21:2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第一篇: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女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奠定了丁玲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悲剧女性形象——莎菲。

从文学价值角度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本文的自我意识所强调的个人主义。从封建伦理道德中初得解放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常把个性解放作为与传统斗争的利刃,这次亦不例外,但是,丁玲在这里体现出的女权主义却是前人所不可及的。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日记这一形式,从而正大光明又不会令人感到突兀地进行着自我剖析,“我”是全文最多见的主语,这种第一人称与日记的结合使个人思想意识得到了空前广阔的表达空间。首先来看,丁玲女权主义的表达,看到爱着莎菲的苇弟哭,莎菲的第一反应是快感,她说“自然,我是不能付一点责,一个女人应当这样。”;吻了心爱的凌吉士富于诱惑的红唇后,莎菲会因其内心的猥琐将其一脚踢开。“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法让他自己送来。是的,我了解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身上。”这应该说是当时女性主义的一个有力宣言。虽然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待,不得不说莎菲所体现的女权是一种不完全的女权主义,她还没有亦舒笔下那些世俗却不庸俗的女子们强有力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依旧将男性,而不是自己的修养、事业和生存作为大部分目标。当然,这同时也是当时时代特色的一个体现,刚从三纲五常中渐渐解脱的女性自然无法完全摆脱千年来迫不得已对于男性的依赖,莎菲能提出征服代替服从讨好,已是丁玲进步思想的一大体现了,是恋爱观解放的呼吁和显现。另一方面,对于苇弟的爱和带给苇弟的痛苦,她采取的事不关己的态度,虽说谁喜欢自己与自己无关,但是,苇弟对她的感情总是维系在她的不表明心境不愿脱离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女权又似乎有些过分压榨,不过,莎菲所表现的对自己的维护其实就是对女权的维护,其中的时代进步意义不可抹杀。另外再来看自我意识中的悲观与理想化的交织结合,“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她把寻找新的不快活当成生活中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透露着一种深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莎菲的悲观,是具体化的,但其实也是抽象化的,这是人物人格与时代的悲观融合了的大悲。莎菲的表面是笑,那是演给别人看的,内心是纠结与悲观,这是演给自己看的。她期待别人的了解,但她同时说过,我不愿让人懂得我,看得我太容易。这些矛盾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悲观。莎菲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追求着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她不畏惧对爱情的渴望,实际这是对自我,对现实超越的渴望,对期待的美好的渴望。她的爱情观“不是家庭,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是她的人生观,这是对现实的叛逆,对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的追求。或许悲观造就了她生活的空虚,所以她又用理想来填充空虚,但是回到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不是能得到光明与未来的力量。所以,最后,在告诉自己胜利了的同时,她还会说“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这种自怜不是无意义的,实际上,莎菲没有真正接纳过自己以外的人,她用悲观和理想主义筑造了自己的城堡,保护了自我又幽囚了自己。可是在那个她无能为力的时代里,她的苦闷是艺术性的意识反抗,她的理想是对未来的呼喊。丁玲用大胆的女性亦舒、敏锐的文学感觉、细腻的叙述方式、毫不遮盖的笔触刻画了这一倔强形象的叛逆个性。

从历史意义来讲,首先,本文展现着现代发展上女性觉醒的一个重要片段,其鲜明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个性解放是对传统封建强有力的反抗。另外,我认为该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跨时代性,即使是今天,莎菲仍能以相似的心境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每一个略带悲观同时又不曾放弃的人都会懂得莎菲并不是“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那个时代造就了没有安全感的莎菲,正启示着我们今日的安全感该如何找寻。

第二篇:浅谈丁玲笔下的莎菲女性形象

中国现当代作品名著选讲作业

浅谈丁玲笔下的莎菲女性形象

文学形象,从作家意义上说,有着自己的形象创造史;从时代意义上说,文学有自己的形象史;从民族意义上说,文学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形象谱。文学形象是生命的历史象征,也是文化的历史承载。在丁玲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人物形象,其中女性人物形象最为突出,涌现出一批“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绝叫者”。文学形象的艺术魅力主要来源于性格的的一种生命魅力和灵魂的深度。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在特定历史时期表现出中国女性性格生命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于新时期女性寻求解放道路的艰难坚韧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女性意识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和深刻性的典型女性形象。[1]

一、“莎菲”女性人物形象

莎菲是在个性解放的风潮走出家门的典型的知识女性,走上社会后,她发现并不能寻找到自己的理想,甚至找不到自己可以对话的人,好朋友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她却不能理解她,异性朋友又令她失望,苇弟这个大男孩只会每日将泪水洒在他的手背上,凌吉士漂亮的外表下掩饰的是庸俗的灵魂这个社会把她看成“另类”。在一个封建礼教森严那个社会又怎能容得下这样一个寻求自我解放的女性呢? 既然“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会准任我去取的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于是,莎菲便放弃、颓废、堕落,以自戕的生活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失望与反抗,哀叹着“悄悄的活下来,悄悄地死去”。莎菲是“五四”退潮后苦闷的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的代表。丁玲以她那独特的女性心理,细腻地描绘了女性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一个不能自拔但又不甘沉沦的青年知识女性,在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中所进行的心灵的搏斗。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 它发表于1928年2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第2期上。莎菲的诞生“, 震惊了一代的文艺界。”作为一个女作家,丁玲一直对女性的命运给与极大的关注,在她的作品多是以女性为主要人物,造就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如《自杀日记》中伊萨,穷困潦倒,无以为生,整天念叨着:“我要死去的”,但又没有死的勇气。还有陷入被男性欺骗的凄惨境遇的节大姐(《小火轮上》),靠着微薄薪金过活,在无聊的生活与纠葛中消磨时光的几个年青的小学女教员(《在暑假中》)。莎菲的独特性格决定了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刻画了一个不甘庸俗、寂寞却又迷失方向的知识女青年。丁玲传神地刻画了莎菲因传统伦理道德的羁绊诱发的脆弱、多疑、敏感、抑郁的心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内涵。[2]

二、丁玲笔下的复杂的女性意识

“我感到寂寞、苦闷,我要倾诉,我要呐喊,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拿起笔抒写我对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愤懑与反抗。”作者以极大的勇气, 运用细腻的笔触,不加掩饰地,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一位知识女性的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心理,刻画出一个新文化运动后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对封建礼教叛逆知识女性意识形象。丁玲笔下女性意识形象的塑造, 具有独创的典型意义。她在思想上大胆地反对封建传统礼教束缚,勇于打破旧的封建礼教, 给中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又一份女性解放的意识的道路。在丁玲对女性的形象描绘中, 从中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人物形象, 又可了解当时那个年代女性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莎菲对灵与肉统一的爱情的追求, 代表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性爱意识的觉醒。她笔下的女性意识,是与“ 五四”时期以“爱情”为主题小说中不同的,并不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为满足, 以达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为最高理想的女性,而是女性对自己的爱情有了又一个高度的深刻觉醒认识。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 不仅描写了女性对美满爱情的精神上的追求, 而且对莎菲的性爱心理更是给以大胆描写,这是当时其他女性作家所不敢描写的。在游戏式的爱恋中,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的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 她就一脚踢开了这位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这对于一个女性作家来说是多么大胆的描写啊!这不仅表明女性性爱意识的觉醒, 而且对传统的封建思想, 起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冲击作用。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典型形象。莎菲女士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虽然追求个性解放失败了,陷进了更加深的空寂中,但是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了。由于个人主义的局限和礼教森严的束缚使她们在探索出路的过程中必然以失败告终。[3]

三、艺术特色上的莎菲女性形象

《莎菲女士的日记》采用日记体, 文本主体是本人,具有更强的私化性、隐秘性, 真正是个人全部真实心境的写照, 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丁玲的小说主体性相当强,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内容是心灵世界的流动,而目标往往指向社会批判。在文体形式上,采用了日记体。小说的成功也主要得力于作者对日记这一文学样式的选择。莎菲是五四时独特的女性形象,她的执着、追求、幻灭、苦闷,都让丁玲淋漓地倾泻出来,日记这种抒情形式正好为莎菲抒发内心的理想、倾吐苦闷提供了良好的文学表达形象,赋予了她一个描写自由女性挥洒的文学艺术形式。文学大师雨果说过“ 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 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 那就是人的内心界。”作品中虽然有一些虚无的感伤情调, 但一种追求光明的力量始终掩埋在作品之中, 感觉到了生活的苦闷, 努力寻求个性解放的出路。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莎菲吸收了新文化营养: 自由、民主、科学, 向往人性的自由释放。她大胆地用男子丈夫气分析自己。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种奔放不羁的气势,文风犀利,锋芒毕露。这种双重的人格意识,使丁玲的小说显露出一种别样的“女性美”。

丁玲以女性的立场和视角,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警觉,打量和审视男性及其周围世界。女性人物形象成为她文本观察和思维的主体,并争取到了话语主权,改变了男性以往审视的主

体地位。丁玲一步入文坛,便带来一种细腻地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特色,莎菲的心理描写,在这方面也代表了丁玲的主要艺术成就。她在心理描写上,精微细腻、大胆而又富有饱满感情。在语言风格上,极具阳刚之气又不乏柔和之美,文笔细腻、敏锐、灵活、强悍,正与莎菲那坦率真诚而又纤细敏感的性格相吻合,真实、准确、细致地完成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表现自我、主观倾诉、细腻抒情、大胆热烈而又刚柔相济的文笔,是丁玲小说的有一大特色。莎菲女士的女性形象在丁玲笔下描绘的是如此突出,给中国文学史上无疑是添上了新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茅盾《女作家丁玲》

[2]钱杏、丁玲邨[M].北京:北京书局,1931.[3]丁玲.我的生平与创作[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4]李咏吟.形象叙述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

[5]姚玳玫.想象女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

[6]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7]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8]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张汝敏.试论丁玲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卷第1期2003年3月

第三篇: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对于人物命运的悲伤和欢乐,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塑造了许多性格各不同具有代表的的女性形象。《莎菲女士日记》中的莎菲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代表。本文我将从莎菲的性格中的温柔善良和傲娇,孤独骨子里的坚强和固执,内心敏感而情感丰富,愤世厌俗而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等多方面对莎菲这一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莎菲的形象

内心的孤独和矛盾 性格上的温柔和善良 不拘小节 欲擒故纵 自我意识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人。现代女作家、散文家。爱情、文学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在生命的尽头,丁玲最最放下的就还是爱情。她对丈夫陈明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她的这一生都跟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紧紧相联系。她在早在1928年发表了《莎菲女士日记》因此走向了文坛,表现出“五·四”运动后年轻的知识分子的从痛苦的追求和痛苦中挣脱出来,在社会上引发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丁玲不是一个寂寞的作家,同时她也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文学思潮运动中,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大家面前。丁玲的作品具有很深的时代的烙印,非常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悲惨命运,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丁玲的作品对当时女性的命运赋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对每个女性形象的内心情感世界都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

《莎菲女士日记》是丁玲创作的早期的代表作品,莎菲是该作品的经典形象,同时这一形象也代表了“五四”退潮后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孤独的知识女性的典范,也表现出五四远动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痛苦与追求,在当时也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反响。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云霖、苇弟、毓芳、凌吉士等依然完全沉浸在旧的封建时代阴影下的典型人物,与莎菲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深刻的反映了莎菲内心的孤独,这些人物的塑造成功地把莎菲变成了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一个女人,甚至几乎将莎菲逼到悬崖边上。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对莎菲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孤独和矛盾的形象

在日记中了解到莎菲首先是孤独的。主要表现在自身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和种种想法和对人的感情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悲哀。文中写道“今天又刮风!”“伙计又跑来生火炉”。这简单的一个“又”字很能体现莎菲的生活单调重复缺少该有的新鲜感。她所生活的环境并不理想,每天重复着“报来了,便看报。”反反复复的重复看,不是因为喜欢,而更多是因为无聊而打发时间。莎菲在日记中曾说过自己患有严重的病情,独自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休养,偶尔也会有朋友来看望。莎菲她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包括他最好的朋友。她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会变得敏感喜怒无常。有个最能懂她的姐姐却离世,身边的朋友们对她的关心和爱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谁都不能走进她的心,在她看来他们跟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那么一个比爱自己更爱她的男人对她的喜欢她,也不能使她打开心房,因为这个男人并不是她所喜欢,苇弟总是在她面前哭泣,让莎菲觉得苇弟不像个男人。无论苇弟怎样千方百计讨好莎菲,莎菲也无动于衷。莎菲曾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能表现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他不了解我的思想呢”。莎菲说“苇弟不够聪明,如果他再聪明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诚地去表现他的真挚。”在莎菲心中所期待的爱情是相互理解,有共同的喜好,共同语言,彼此了解懂得的爱人。日记中就有说到:“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能了解的我清清楚楚,如若不懂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她跟当时的环境是显得那么的不合群,也找不到她所期待所向往的那种爱情,所以她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也就促使她无法走出孤独的深渊。

同时莎菲她又是矛盾的,她在见到凌吉士的时候她被凌吉士那种她自认为不同于常人的外表所诱惑,使她不能自拔,她觉得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她内心中那种无比的渴望,渴望自己能马上接近到凌吉士,并且得到他,得到他的爱,得到他的爱他的拥吻,甚至得到他的一切。莎菲她有着少女般的矜持,在同凌吉士进行接触时,她总是对凌吉士时而远时而进的进行交往,使人摸不到头脑,最后她终于得到了凌吉士的回应。可是长时间的接触下来,现实还是彻底打败了凌吉士在莎菲心中的形象。莎菲慢慢觉察到在凌吉士丰仪的外表下却有着一种卑劣的灵魂,凌吉士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与自己相差甚远。可莎菲逐渐看清了凌吉士的庸俗浅薄丑陋的内心的同时,她还是无法自拔的陷入凌吉士的爱,情不自禁的接受他的爱抚。在搬家时,莎菲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一是她对一直很疼爱关心他的云霖撒谎,只因她想离凌吉士更近一点而对云霖说谎。使她觉得愧疚。在搬家时她又在犹豫她有些后悔自己搬家的决定,但她的内心对凌吉士外表的迷惑已如痴如醉,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而在感情中莎菲的理想追求与灵魂与肉体统一的爱情观又使她不断地自责和自省,她痛恨凌吉士这个徒有外表内心卑劣的人。这种灵魂与肉体的矛盾始终在莎菲心中和脑海里左右摇摆是莎菲矛盾不已。在面对最爱她的苇弟时,她即希望他来看她,但当苇弟真的来时她又有些烦恼,在苇弟在她面前流泪时莎菲竟有一丝的开心,她心疼苇弟的同时她也折磨这苇弟。她觉得苇弟可怜,苇弟如此的爱她,她却觉得苇弟不像个男人。在她的心中总有无数的想法,而每一种想法都是相互矛盾的。

二、温柔善良 莎菲的性格温柔善良,面对苇弟对她爱她曾直言不讳拒绝的拒绝了他,再苇弟面前他从来都是真实的不加以任何欺骗。因为她不想伤害苇弟。莎菲在日记中曾说过:“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现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她懂不了我的意见呢?难道我要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在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最合适的,而偏偏是又是如此令我忍心不下去的一个好人!”这足以说明莎菲的内心是善良的她不愿让苇弟这个爱她真心待她的人伤心难过,正是她的这种不忍心也表现了她的善良。为了让苇弟对他彻底的死心,她把自己的日记都拿给了苇弟看,目的就是为了让苇弟彻底了解她的内心她的想法,让苇弟知道他的爱在莎菲心里是如何的没有希望,也让苇弟知道自己是个薄情的不值得他如此深爱的一个女人。可能在苇弟看来莎菲这样做有些残忍但在莎菲心中她可能更想让苇弟早点放下对她的感情,长痛不如短痛。表现出了莎菲种种的不忍心。不忍心伤害苇弟。莎菲知道苇弟非常老实本分的人,对她的爱也是非常的单纯和真诚的,她的一颦一笑,一悲一喜时时刻刻都能牵动着苇弟的心。莎菲知道在面对一个这样待她真诚老实本分的人她不能伤害他,她不能把苇弟对她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所以莎菲做了那样的决定把日记给苇弟看,目的是为了让苇弟明白她的心思,在面对苇弟的爱时,她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不得不忍心也是她的善良之处。

三、不拘小节、欲擒故纵而又自我压抑

在生活中莎菲的生活不像其他女人一样生活的规规矩矩的,有规律可言,生活上细腻注重细节。莎菲是一个生活上无拘无束的人从她的日记中看到:“破烂的不能破烂的手套,找不到香水的抽屉,扯碎的新的棉袍,还有一些旧的小玩具„„”在面对感情是她从不隐瞒自己对感情的渴求,也从来不隐藏自己在面对感情的那种卑微下贱的想法。在第一次见到凌吉士是就被他的外表所迷惑,她的心都被凌吉士的一言一行丰仪的外表所牵动着,整颗心都被他占据,是莎菲这颗孤独的心不再孤独,变得炽热。她对凌吉士的喜欢就如同苇弟对她的感情,甚至比苇弟还要热枕一千倍一万倍。在莎菲第一次见到凌吉士时她是这样说到的:“那高个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到。今天我看到了高个,才懂得男人是令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在莎菲眼里凌吉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任何人都是无法比拟的,莎菲用那种“小孩子要到糖果的心情”比吃了蜜还甜的心情望着凌吉士那两个“鲜红的,细腻的,深深凹进去的嘴角”,在莎菲眼里凌吉士的两片嘴唇都是那么的吸引她的。在第一次见到凌吉士离开后他的背影、他的脚印、声音等有关他的一切莎菲都不知如何去面对,哪怕是他坐过的地方他都不敢直视,因为凌吉士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上,她真的被凌吉士的外表所深深迷惑了。使莎菲找不到方向。莎菲为了能多多见到凌吉士她不禁想到了搬家,搬到离凌吉士更近的地方居住。她还为了这样的欺骗了云霖,为了一个男人他竟然撒谎骗那么疼爱自己的人。莎菲也曾后悔过,但她的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在面对凌吉士的诱惑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搬家。找房子时凌吉士也在,每一次他的出现都会使莎菲的胆子变大了不少。又小、又霉、又潮湿的房子还是偏房,在正常人都无法接受的。可莎菲却执意要住在那里,无论云霖怎样的劝说,莎菲都执意要搬到这里,一分钟都不愿耽搁的要搬进来。之所以选上这所房子,莎菲在日记中说道房子的位置正好在云霖和凌吉士住所之间。这样更方便见到凌吉士。莎菲在面对凌吉士时她曾内心想要把自己的嘴唇放到他的嘴唇上边去。她一直都在打量和盘算着凌吉士。她还主动的要求凌吉士给她补习英语,但凌吉士的回答却是没那么明确这更使莎菲觉得凌吉士不是一个坏人,还会因为他的不明确而脸红,这更加使得莎菲心变得更加的炽热。在往后的几天她又见到凌吉士了,但她并没同凌吉士多说话也未曾提及补英语的事情。但凌吉士以稍微对她上心时她却又在表面不那么积极。莎菲在日记中说道:“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让他自己送上来。”有好多次凌吉士主动示好于莎菲,她都冷淡的拒绝了。她并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在面对着心爱的男人的示好而予以回应反而显得冷淡,这就是莎菲的小心机她在欲擒故纵,让凌吉士自己找上门来。在某种意义上说莎菲在对她自己的情感进行着压抑。在面对爱情时可以说莎菲还是有她的主见。然而她也总是在后悔,后悔有好多次机会但她都是拒绝的。在面对凌吉士时她内心是汹涌澎湃的,但她的表面却是风平浪静的。可以说莎菲她有她自己小心机。她不想送到别人的手里,不愿意投怀送抱,她要放长线钓大鱼等着鱼儿上钩。但她的日记透漏着她的心,她表面越是平静说明她压抑自己的内心压抑的太沉重。

四、面对爱情上蔑视传统观念

丁玲塑造的莎菲形象在本质上她不同于就得社会下被压抑的传统女性的特点,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勇于追求向往的世界,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不守旧,摆脱了封建观念束缚。但同时我又觉得她心理上的所有的想法远远大于她所做的事情,骨子里还是多多少少被救的封建思想所影响。莎菲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尊重人性,她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蔑视封建礼教,再同异性交往时无所顾忌,从来不会矫揉造作,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莎菲在认识了凌吉士以后她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她不同于传统女性的一面。她一反女人被动的一面,主动去追求自己真实的爱。她可以为了凌吉士放弃自己的架子,怀着某种目的搬家搬到一个阴暗潮湿的小屋,并为了更多的接触凌吉士并主动提出要凌吉士帮她补习英语,并在日记中提到多想自己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在面对凌吉士时莎菲内心的想法全都无疑的暴露出来,在日记中也多有提到莎菲多么想得到凌吉士的爱,渴望得到凌吉士肉体和心灵的爱,哪怕是一次抚摸莎菲也愿意抛开一切矜持和理智主动投入到凌吉士邪恶的怀抱当中去。当她搬家后发现云霖和毓芳却不敢在同一间屋子里生活,莎菲却觉得宇宙间竟会生出这样一对人来,为怕生小孩,便不肯住到一起。莎菲竟然忍不住的嘲笑他们。在莎菲心里她很是看不起这种传统观念束缚的年轻男女的种种作为她会觉得迂腐可笑,哪怕是她要好的朋友。她重不认为恋爱是件理智和科学的事。在莎菲心里爱情应该是冲动的为了爱可以做一切事,只要有爱就可以盲目的放掉一切。

五、多重性格的矛盾体

莎菲对待苇弟的爱时,她不想接受这份感情,但她却也没明显的拒绝,因为当时莎菲她是孤独的,这样的孤独使她无法拒绝苇弟的爱。她对待苇弟的感情,他既看不起苇弟的爱哭不像个男人,但同时她又希望得到这个男人的关心。因为莎菲是孤独的,她的一次次的不明确的拒绝也使苇弟觉得有些希望,她的多情也导致了她的对待苇弟这段感情的不坚决。然而,莎菲对凌吉士的感情是真挚的,可他的内心却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对凌吉士的爱慕。她对凌吉士的感情可谓是从第一眼见到就欢心,这也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莎菲她本身不想去讨好凌吉士,她想把自己表现的很端庄高冷,所以她总是一副故意在凌吉士面前故意装作很很冷漠,她希望凌吉士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感受可她同时又害怕被他了解不给凌吉士机会,总是把每一次凌吉士的想更进一步的发展给予拒绝然后后悔。她内心实在是矛盾。凌吉士来看她,莎菲就会装作满不在乎,或者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凌吉士尴尬难堪的事情。当凌吉士不来看她,她又会非常的想念,总是在内心埋怨责怪。莎菲她的内心有好多想法在作祟,是她自己矛盾不已。明明是喜欢上了凌吉士,却总是要在他的面前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给人家难堪。莎菲是个被动型的人,她不想自己送上门而是想让被人心甘情愿的献上他的心,跪在地上求她赐给他的爱他的吻。莎菲可以说是有些神经了,她想要拥有的同时她也害怕这段感情的失去,她的这种患得患失也是充分说明她没有安全感,也是导致了她多重性格的原因。这也足以看出莎菲的多情。但同时莎菲在看清凌吉士在徒有丰仪的外表之下他的内心却是龌龊的,凌吉士在很多方面的想法跟莎菲自己有很大的差别。日记中三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凌吉士开始嗫嚅地表白,说他是如何想我„„还使莎菲心动了好多次;但是不久凌吉士却又从他卑劣的思想中发出的更丑的誓语,什么金钱、家庭等一系列在其他女人听到会很是感动的话语,在莎菲看来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做作卑劣让莎菲看不起他。从而彻底认清了她面前这个有着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软软的头发、这些曾经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莎菲的心的男人,这个外表丰仪,内心却有着金钱至上的市侩本质的俗人。她鄙视凌吉士,看不起他的享乐主义。当凌吉士大胆的贸然伸出双臂来拥抱她时,她又忘了一切,再一次被他的外表所迷惑,在心中想到“紧些!多抱我一会吧,明早我便走了。”在她的内心反复的挣扎之后,她仅存的一点清晰地脑力告诉她是时候放弃凌吉士这个可悲的人,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这是一个多么多情的人,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莎菲还是有一些理智的。

六、莎菲的形象意义

莎菲女士当时正处在“五四”运动的退潮时期,“五四”运动给一批青年带来了进步思 想。使他们从旧的观念,传统的思想中挣脱出来。意识到了作为人应该有的价值和尊严。他们不再受传统愚昧的封建思想所束缚,而是开始追求个人尊严,自我的权利,追求个性解放,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再想要受任何旧观念的影响,从旧的封建思想中挣脱出来。莎菲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个女性代表。当随着国民党的压迫,“五四”运动的革命所唤醒的一些青年又再次受到压迫,面对现实的压迫使他们找不到出路,再次被打击,使他们陷入迷茫、苦闷、感伤、再次对前面的路找不到方向。然而莎菲也是这种青年中的代表。莎菲她是孤独的、她善良、面对事情她还是多愁善感的,但同时她的骨子里却有着一种执拗和倔强。在面对爱情时她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她也企图从爱情寻找的自己人生的方向,更多的是想通过爱情找到一个能理解她,支持她,懂她的人来依靠,想通过爱情找到她的人生价值和自我体现。但她的种种方式又是那么的扭曲,她始终找不到出路,她的人生总是在苦闷和挣扎。她想要挣脱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也想获得新的生活这些种种特征都代表了“五四”时期那些被唤醒的青年。

《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形象,从女性角度来看她表现了新的时代女性的意识的萌发。丁玲通过对莎菲的心理和精神的描写,还有自身命运的思考。在对待男人的问题上,莎菲表现出了新时代女性的特点,不在女人永远只能依托男人,而是女人也具有自我选择爱与被爱的权利。虽然女性意识并没有很明显的彰显,但是在当时社会也是对旧中国女性被压迫的命运的一种突破。突出了莎菲形象的塑造意义。总而言之莎菲形像塑造是代表了一批像莎菲一样的具有新的思想意识的“五四”青年的代表。也是具有叛逆和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范。

七、总而言之,莎菲的形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从她自身来看踏实善良温柔的,但在这种性格中她又是苦闷孤独的,在面对爱情时,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被任何思想所束缚。她是当时五四思潮的青年形象的代表,也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女权意识。她对当时的虚伪腐朽、庸俗的社会充满了怀疑和不满,她完全不同于当时被压迫的女性。她不依赖于任何人,无乱是家人还是朋友,她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幸福。她对待男人,不再是惟命是从,而是把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中,不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她认为自己有权利选择恋爱对象,在面对苇弟的追求时,她很有自己的原则不是自己的喜好无论苇弟对她怎样的宽容和爱都不能使莎菲接受。莎菲女士她在面对爱情时她有自己的原则。她的种种表现体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萌生,是一批这样的女性的代表。

八、莎菲的塑造是对为了走向新时代的女性的内心的独白,他们是对新的人生的探索、寻找新的人生方向、找寻自我不活在任何人的任何事的压迫,寻找自由的真谛。从《莎菲女士日记》中可以看出丁玲是一个具有很强女性主义的女作家。

第四篇:丁玲及其《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1922年初赴上海,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运动思潮的影响。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转至南京幽禁三年。1936年9月须党的营救下逃离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解放区文学优秀作品。1948年完成了反映土改运

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后,丁玲曾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文协(后改为作协)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地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8年又受到“再批判”。并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深受迫害并被投入监狱。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并多次出访欧美诸国。丁玲一生著作丰富,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丁玲文集》五卷。晚年的丁玲被骂成“左”,丁玲晚年曾说道::“我不管它‘左’还是右,我也不晓得什么叫‘左’和右,我只晓得现在骂我‘左’的人,都是当年打我右的人!”丁玲与沈从文的恩恩怨怨

内容简介】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1927年写的。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

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患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具有特殊的文学魅力,更由于作者在小说里使用了对疾病及有病的身体的描写这一独特手法深刻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控制小说情节的展开,并进而界定了小说女主人公莎菲的内心世界及其个人身份认同.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第五篇: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赏析

每次拿起一部作品读罢,总会感到解读的难度。除了那些早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以外,还要面对如何选取适合的视域来深入作品。至此,如何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意,真正阐发出自我观念就变得极为棘手。

女作家丁玲在写这篇小说是1928年,那时的丁玲24岁,再加上作品的日记体,可看出这是一篇带有自叙性质的反映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作品中对主人公莎菲以行云流水似的笔触,深刻的剖析了内心在面对爱情时的焦灼与矛盾心境。在20世纪二十年末风云突转的时代浪潮中,以极为细腻大胆的抒写方式,揭露出一代知识女性在爱情与理想方面的种种困惑与痛苦。“莎菲"这一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女性符号的象征。

小说中的莎菲敏感,感伤,悲观,孤独,并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这种种性情再加上令她迷惑而头痛的爱情更让她变得忧伤而忧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那个郁郁寡欢的林黛玉,但她又不同于林黛玉。她读报,看书,关心社会发展,是时代的新女性,可这每一种总不能真正唤起她的激情与希望。小说在表现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以及同学毓芳,云霖的交往中,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念与生活态度。

莎菲在小说中是苦闷痛苦的。首先在于她对自身爱情的不满与渴求。苇弟是个比莎菲还大四岁的大男孩。他喜欢莎菲,照顾莎菲。可是他老实,纯真又异常的懦弱与缺乏主见,无法真正理解这样一个处于渺茫状态中的莎菲的所思所想。有几次他都希望苇弟能哪怕理解她一点,也许她都会产生一点点缠绵的爱意。然而她希望得到的,苇

弟又总是想不到。南洋人凌吉士英俊,潇洒,又颇有点情场老手的意味。莎菲很希望得到他的一点点拥抱和吻的抚慰,这个有些浪荡又有家室的男人怎么可能愿意真心与她呢!莎菲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她不缺乏爱情,可是在爱情中她又分明没有得到想要的精神的相通和理解,为此她的苦恼始终没有改变。在五四时代环境中的感召下,有了女性自觉意识的莎菲所寻求的爱情在现实与理想的折磨中,终究还是没有实现。

其次是时代环境的影响。五四的洗礼,唤起了一代青年的心理意识。可社会又没有提供足够的环境让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莎菲接受了教育,获得了知识,启迪了心灵,可是在社会中却又屡屡碰壁。她唯一依赖的是爱情与友情。爱情没有欣慰。唯一理解她的蕴姊又去世了。如果此时她能找到一个适当职业,或许更有利于释放她内心的压抑。

值得肯定的是,接受了教育的新女性莎菲尽管在大胆的呼喊爱,渴求爱。可是,在爱情面前她又是异常理性的。她知道得不到苇弟的真正理解,又在炽热的爱欲中发现带有“欧洲中古的骑士风度”的凌吉士是完全不可信赖的。在这篇由一篇篇日记组成的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更有利于展示莎菲的内心。爱之于她的是爱情还是只是心灵的苦痛呢!那它的缘由又是如何呢!

丁玲这篇小说虽说有些一定的小资情调,但它的最大贡献在于抓住了时代浪潮中的女性的心灵世界。充溢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丁玲的小说不由使我感到了这样的疑问:是爱情还是苦痛呢!

下载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很喜欢《莎菲女士的日记》,虽然几个朋友都觉得它又枯燥又纠结,神经兮兮。而我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看着,竟不知道莎菲是莎菲,是丁玲,还是另一个自己。......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1000字

    小说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深刻地描绘了“五四”时期是一个青年女性——莎菲追求爱情的心理。小说大胆而细腻地揭示出莎菲矛盾的内心。她不甘沉沦、堕落却又找不到出路,因患病想着......

    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观

    《莎菲女士的日记》 1.日记体的写作形式独具特色与表达效果。 日记是最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日记具有极度私人化的特点,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过莎菲这一固定......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推荐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得多少分? 彭光平 通讯地址:湖南常德市桃源县理公港镇 桃源县第十中学 引子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给一个七八岁的女孩递了一张纸条:“我爱你......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杨碧雅 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性作家。丁玲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展现出作者与众不同 的审美理想,用......

    文艺激流中的丁玲 迷惘困惑中的莎菲(优秀范文五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文艺激流中的丁玲 迷惘困惑中的莎菲 作者:王予杉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9期 [摘要]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

    我眼中的莎菲形象及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理解

    我眼中的莎菲形象及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理解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虽没有对莎菲外貌的描写,但是我们从苇弟、凌吉士及周围的人对莎菲的态度上可以想象出,她是一个林黛玉式......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她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她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追求南洋华侨,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