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意志力知多少》
主持甲:同学们,本节心理健康课,我们举行主题班会,主题是《意志力知多少》。
主持乙:下面请×同学(可找3人)讲故事《要么发表演说,要么死去》。(三个同学分别讲故事)
甲: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会受到什么启发。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什么在受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演讲,因为他有坚
强的意志力。
乙:同学们的意志力水平如何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请自己测试一下。请打开课本第10页,根据自己的实际选项打分。(同学自行选项打分)
甲:请×同学宣读自己的测试结果(随便请几个同学宣读,主持人逐一评判)。
乙: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的意志力最坚强。(同学做游戏,每组选5人比赛,共4组)
甲:请坚持到最后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交谈)
乙:请同学们谈谈意志力强的人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交谈)
甲:请同学们谈谈怎样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同学交谈)
乙:人贵有志,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意志力锻炼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意志力的锻炼呢?
甲:①乙:②甲:③乙:④
合: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同学们做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
第二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年级1班《阳光心灵》主题班会
时间: 参加学生:
一、班会主题与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家庭生活的改变,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比比皆是,而且这些心里问题正向低龄化发展,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激烈紧张,往往少数学生不能更好的适应六年级的学习生活。常常会表现出: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不和谐,张扬个性、拔尖、以大欺小、任性等。让某些学生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1)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同学们积极健康的心理,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2)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孩子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3)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心理,能与孩子真情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很好相结合。
三、班会目标
1、通过看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同时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2、通过说心里话,使学生懂得奉献着,自己也会快乐着!
3、通过学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使学生更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人生,更好的适应紧张繁忙的六年级学习生活,度过人生第一个艰难时刻。
四、班会设计思路
1、发现问题:现场进行情景表演《跳皮筋》,面对被别人嘲笑,不合群等情况如何解决呢?
2、解决问题:学生的嘲笑、不包容,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3、说说心里话。通过表白,知道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多包容,多谦让。
4、达成共识:通过上述活动,共同拟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让自己的心灵洒满阳光,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标准的小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揭示班会的主题。
五、活动口号:“关爱心灵,拥抱阳光。”现在开始。
六、、班会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情境表演《跳皮筋》
1.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
生:小芳不合群,说别人。因为小芳说她,嘲笑她,她受不了。
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小芳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
2.情境表演: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
生:她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男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师读、2、生齐读、3、男女生读)同学之间
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出示)(三).说句心里话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
师小结: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下面,请看(师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来,一起读:同学之间:学会关爱热情大方 学会体贴细致入微学会调节消除嫉妒学会激励互相进步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校园短剧《糖葫芦的故事》,边看边想,你有什么感触?(视频播放)(四)、校园短剧:视频:《糖葫芦的故事》 讨论:看到上面内容此时此刻你想到什么?
生充分说:(不要爱慕虚荣……)
师总结:虚荣之心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老师希望大家(出示)
面对普通不盲目攀比
面对平凡不爱慕虚荣
面对困难坚强应对
面对挫折顽强拼搏
过渡: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有趣的检测题,通过这个检测游戏,主要自我评价以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在A.B.C.三项中进行选择,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出示检测题)
(五)、检测题: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选择答案。
(1)、当你与同学在班级发生矛盾时,你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谈话解决B、找老师解决C、用武力解决
(2)、每天出入教学楼,能谦让小同学,给他们提供方便吗
A、能谦让B、有时能做到C、不能谦让
(3)、当看到同学有困难能主动帮助吗?
A、能B、有时能C、不能
(4)、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吗,并在活动中力争为集体争光?
A、愿意参加,并能为集体争光B、有时愿意参加C不愿意参加
(5)、星期六,小丽要和爸爸妈妈去亚武山游玩,可是学校安排,周六要举行“学雷锋”活动,如果你是小丽,你该怎么办?
A、参加“学雷锋”活动B、和家人一起去亚武山
(6)、你经常为学校或班级做好事吗?
A、经常做B、有时做C、没做过
(7)、课间上下楼你是否能自觉靠右行,为其他同学提供方便?
A、能做到B、有时能做到C、做不到
(8)、你能主动捡拾学校或公共场所的垃圾吗?
A、一定能B、有时能C、不能
(六)、评价
选A得24分选B得16分选C得8分
选A: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选B:人际关系有待改善,需要向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方面努力;
选C:加强学习,多交朋友,多向别人请教人际交往的知识。
师小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这不要紧,关键是要有战胜自我的勇气,这样才能拥有健康。
过渡:最后,我们共同来拟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这样更能调整你的心态,使你拥有健康的人生。同学们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七)、出示《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1)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意识;
(2)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能承受挫折;
(4)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5)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八)、师总结:
同学们,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会相处,学会交往,拥有更多的朋友,相知、相伴。请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
(九)、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
第三篇: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活动月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设计】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它会给人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对我们进行挫折教育,会使我们正确对待挫折,具有三方面作用:
⑴战胜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业。
⑵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⑶战胜自身弱点,成为具有健康性格的人。
可见帮助我们正确对待挫折,不但对自身的成长有益,更会让我们懂得了生命意义,从而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活动目的】
促进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让同学们懂得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面对挫折,不要害怕,要正确对待。介绍减轻心里压力,调节情绪的几种方式。
【活动方式】
1.2.3.4.观看影片 做游戏 介绍面对挫折时自我调节的方法 讨论
【活动时间】
5月9日、5月23日晚自习
【活动地点】
班级
【活动步骤】
5月9日晚自习
1.介绍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来对付挫折压力,来化解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
如自我暗示法、想象脱敏法等。
2.做一些小游戏
5月23日晚自习
1.观看影片《爱情万岁》
2.讨论
附表:
沟通游戏——传话筒
游戏规则:由一位同学写一段话,让一组或几组同学的第一位学员过目,不准记录,不准朗读,之后请他将信息悄悄地转告第二位同学,注意不能让其他同学听到,依次传递,让最后一位同学将他听到和理解的信息写在白板上,这时同学再公布他一开始的那段话,看看有什么区别。
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第四篇:2013年10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职三4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设计方案
1.主持人做开头发言(主持人:张晓彤,刘兆妤)时间大概5分钟,简单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目的。主题:拥有良好的心态,找寻更多的快乐
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在于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到人生价值取向的原则问题,小到日常琐事的判断决定,心态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带来不同的后果。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产生快乐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快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境界有高低,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逐渐摆脱低级趣味;了解学习的艰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经历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学会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创造出快乐的人生。2.从古人的语句中学会分享快乐(1)孔子三乐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这个话题。尼采是西方的哲学家,他分析了快乐,那么我们东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有没有教我们如何快乐呢(提示学生回忆初一的语文课本,学生答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多媒体出示孔子画像及以上三句。)(2)孟子之乐 另一位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乐。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稍作解释.)(3)同学之乐
圣人有快乐,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 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请大家回忆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3.请学生即兴发言
学生准备一分钟,然后发言.约有十至十五位同学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为亲情,友情,获奖,解难题,帮助别人,被表扬等方面的快乐。4.快乐溯源
刚才我们讲到自己的快乐,对比一下古代圣人的快乐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今相差几千年,快乐却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快乐是人性共同的一种追求与需要.心理学上说“快乐是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产生的喜悦满足幸福的感觉.”既然快乐是人性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应当了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从而了解快乐的根本来源.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吃喝拉撒,健康等均属于这个层次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处于战争中,这些国家的人民连这两层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剥夺了,这就是战争的罪恶.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吃饱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为人需要爱与被爱,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这个范围.第四层;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两层意思.所谓自尊就是了解并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随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举个例子:(在桌子上写一个“6”,问对面一个学生)这是几,(学生会回答)“9”,(老师问)谁对呢 谁都对.这就是因为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所以平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为什么别人会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容易理解别人了.这就是尊重他人.第五层:认知的需要.认知在心理学上泛指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能力等.认知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背起书包来上学,来求知,就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求知欲,有认知的需要.第六层:美的需要.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家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第七层: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再出示需求分层次的图片,解释这些层次的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难能可贵.综上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几个基本需要.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有层次的高低之分的,因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产生的快乐是不会很长久的,只有当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长久的快乐.下面检验同学们对需要层次论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孔子三乐反映了人的什心理需要 ”.学生回答出: “学而时习之”:反映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朋自远方来”:反映友情及社交的需要
“人不知而不愠”:反映自尊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多媒体出示答案.其中对“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尊重自我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进行解释:)人家不了解我甚至中伤我,但我了解并相信自己,不生气,也不会因别人的不了解而自我否定这是自尊;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不同,比如刚才那个“6”和“9”的例子,就是因为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第五篇:2013年10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职三4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设计方案
1.主持人做开头发言(主持人:张晓彤,刘兆妤)
时间大概5分钟,简单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目的。
主题:拥有良好的心态,找寻更多的快乐
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在于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到人生价值取向的原则问题,小到日常琐事的判断决定,心态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带来不同的后果。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产生快乐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快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境界有高低,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逐渐摆脱低级趣味;了解学习的艰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经历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学会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创造出快乐的人生。
2.从古人的语句中学会分享快乐
(1)孔子三乐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这个话题。尼采是西方的哲学家,他分析了快乐,那么我们东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有没有教我们如何快乐呢(提示学生回忆初一的语文课本,学生答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多媒体出示孔子画像及以上三句。)
(2)孟子之乐
另一位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乐。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稍作解释.)
(3)同学之乐
圣人有快乐,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 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请大家回忆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3.请学生即兴发言
学生准备一分钟,然后发言.约有十至十五位同学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为亲情,友情,获奖,解难题,帮助别人,被表扬等方面的快乐。
4.快乐溯源
刚才我们讲到自己的快乐,对比一下古代圣人的快乐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今相差几千年,快乐却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快乐是人性共同的一种追求与需要.心理学上说“快乐是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产生的喜悦满足幸福的感觉.”既然快乐是人性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应当了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从而了解快乐的根本来源.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吃喝拉撒,健康等均属于这个层次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处于战争中,这些国家的人民连这两层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剥夺了,这就是战争的罪恶.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吃饱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为人需要爱与
被爱,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这个范围.第四层;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两层意思.所谓自尊就是了解并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随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举个例子:(在桌子上写一个“6”,问对面一个学生)这是几,(学生会回答)“9”,(老师问)谁对呢 谁都对.这就是因为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所以平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为什么别人会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容易理解别人了.这就是尊重他人.第五层:认知的需要.认知在心理学上泛指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能力等.认知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背起书包来上学,来求知,就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求知欲,有认知的需要.第六层:美的需要.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家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第七层: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再出示需求分层次的图片,解释这些层次的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难能可贵.综上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几个基本需要.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有层次的高低之分的,因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产生的快乐是不会很长久的,只有当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长久的快乐.下面检验同学们对需要层次论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孔子三乐反映了人的什心理需要 ”.学生回答出:
“学而时习之”:反映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朋自远方来”:反映友情及社交的需要
“人不知而不愠”:反映自尊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多媒体出示答案.其中对“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尊重自我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进行解释:)人家不了解我甚至中伤我,但我了解并相信自己,不生气,也不会因别人的不了解而自我否定这是自尊;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不同,比如刚才那个“6”和“9”的例子,就是因为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