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21: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

第一篇: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

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

[摘 要]新课程教学目标之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是通过“贴标签”来实施的,实施效果也无法检测.本文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和方法”以及目标的检测方法,做了新的探讨,以求该目标在新课程下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陈述 实施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而传统教学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即使有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实施中也是标签式的硬贴,很少讲求“过程和方法”,在效果检测上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名无实.因此,有必要从落实和检测方面谈一下目标的陈述问题和实施方法问题.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陈述

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基本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另一类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已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前者主要应用于“知识与能力”领域,后者则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1]具体而言,前者主要用马杰(R.Mager)的行为观目标表述法陈述,而对于属于内在心理变化而又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测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适宜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陈述:

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方法.格伦兰德(N.E.Gronland)提出可以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基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一些可观察的样例行为来使这一目标进一步明确和具体.这样的样例行为,可用来作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依据.[2]比如朱自清《春》一课的情感目标可设计为:

感受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色,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心理过程变化)⑴在课文中找出体现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句子.⑵写一段你读了课文后对待自然和生活态度的文字.呈现教学目标时,心理过程变化目标可以不写,直接写行为样例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些样例行为上的反应来判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表现性目标陈述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长期熏陶感染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内在心理素质,因此,一堂课或一段课文的教学很难使学生立即形成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学生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会立即产生对封建教育的极端厌恶,学习了《羚羊木雕》不会马上具备真诚无私的高贵品质.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迂回曲折的过程,它要求语文教师不断设计一些正面情境去反复熏陶,感染学生,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学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表现性目标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在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至于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感受体验到什么或感受体验的多少则不必要规定,不同的学生在此活动中允许有不同的感受结果.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羚羊木雕》情感目标可分别设计为:“每人搜集一篇有关封建教育的文章并介绍给其他同学”,“参加小组或班级围绕课文展开的如何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的讨论”.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陈述方法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操作层面上不易观察和检测的问题,使之外显化,而表现性陈述方法则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达成上周期长的问题,使之实效化.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施

目标的陈述是为了便于实施,在阅读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3]兴趣的培养可以从选择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读物,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如视听音像,比画跳唱,关注并肯定个体进步等方面来进行.阅读习惯主要指

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还包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读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习惯只能通过多次反复历练而形成.课程目标除了强调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外,更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4]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将其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正好体现出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的“过程与方法”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朗读教学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夫缀文情动而辞发”,从阅读角度来讲则是“披文入情,缘情入理”,而朗读正好能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正所谓“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5] 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而不应以对文本繁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本蕴含的感情,逐步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6]

1.互动中体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情感,价值因素.如学习了《屈原列传》后组织学生就屈原死之价值展开讨论,学习《想和做》,可让学生辩论演讲,明确真理.2.情景中体验: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作出态度,价值选择.如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可让学生自已蒙住眼睛半小时或一小时,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对待盲人.3.想象中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想象的情景,进而让学生进入想象的情景产生联想和某种体验,如安排学生给《皇帝的新装》续写结尾,安排学生阅读《西游记》,《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想象夸张浪漫主义作品.4.实践中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如学习《风筝》,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风筝,并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放风筝,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又如学习了《胡同文化》可布置研究性学习专题《窑洞文化》,《酒文化》等,让学生在访谈实践中去感受,体验.5.艺术陶冶中体验:组织学生在艺术陶冶中感受体验.如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孔雀东南飞》,《祝福》等,又比如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在比赛中领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美.6.多媒体教学中体验:多媒体教学综合运用了音像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如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泰坦尼克号》可播放同名电影等,让学生在视听综合技术的教学中感受文本的情感.三,教师的言传身教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建立在主体前此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已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7]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逐渐习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用自已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用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演示,随文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正确恰切的价值评判等来感染,影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而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上而言,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有了实施的“过程和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因方法不当而使该目标落空的问题,在落实程度的检测方面有了恰当的目标陈述方法,解决了传统教学该目标无法检测评价的问题,这样就使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得到了体现和落实.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一版第176-177页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二版第275页

[3][4][5]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第56页,58页

[6]王兴举:《知识,学习与教学》 《课程·教材·教法》 2003年第1期第30页

[7]文吉 :《态度和价值观怎么教》 《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3期卷首

第二篇:感悟真实表达真情

感悟真实表达真情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李福萍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课标》也多次指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灵魂。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感受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会获得个人具体的、独特的生活情感,才会有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的丰富多采。在作文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写作《环保从我做起》时,我引导学生去关注周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去关注全球的环保趋势„„学生发出了“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的呼声。只有让学生的写作贴近了生活,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畅说。

二、思考生活

作文要感人就必须有真情实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还要善于联系。只有经过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及里的思考,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才能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最终做到“情动而辞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事物感受不一致,作文也就情思不一,内容各异。我班的学生写作《我的寒假生活》时,雷同的极少。有的是:好梦留人睡;有的是:与偶像零距离;有的是:„%+„%+„%=100%精彩;有的是:欢笑与思索„„精彩纷呈,富有创意。

三、筛选提炼

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写作不是纯客观的搜集材料,还应选取最能融进作者和读者深切感受的材料。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也就充满了情趣。“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曾记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曾记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曾记得“杨柳岸,晓风残月” „„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

选择素材要恰当贴切,要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

1、要真实。

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抒发真挚的情感。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表现出来。思想感情发自肺腑,就会给人以感染,就会引发共鸣。

2、要注重细节。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小事,一次小小的**,一次淡淡的思绪,一个温柔的眼神„„都能打开学生的感觉之门。

世间自有真情在,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一颗慧心,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有个学生写《父亲》,就抓住父亲默默吸烟这一细节,表现出父亲的不善言辞、老实憨厚。《难忘你的眼神》抓住眼神这一细节,表现老师对“我”的批评、鼓励、赞许、不舍;《爱干净的妈妈》中抓住反复洗手这一细节;《遥望你的窗口》抓住灯光这一细节„„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要健康积极。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验自然、解读社会、感悟人生、关注人性,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与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审美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追求真善美,摒弃

假恶丑,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尊人、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四、学会表达

我们有了生活体验,有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还需掌握一些表达方法。

1、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让记叙成为抒情的基础。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怒亲》,都没有刻意地渲染感情,而是通过对事情的记叙、对人物的追忆,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倾泻出父子情、师生情、母子情。

我们可以用描写展现事物蕴含的情感,用议论、抒情帮助我们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有一名学生在《父亲》的结尾中这样议论和抒情:“父亲不会表达他的爱,或许是他表达了,而我未曾察觉?”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2、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

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要根据语言环境明确、清楚地表达意思;要具体灵活,善于从多角度写细致写形象,同一个意思,在文中可以用多个词表达,避免雷同;要生动活泼;语气应多样,用好顿号、逗号、分号、感叹号、省略号等,使感情丰富,气势不断变化。有学生写作《赛场上》,在描写男子200米竞赛时,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竟多达

5个:片刻、瞬间、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的功夫„„将读者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

3、凸显各种句式的表情达意功能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有关句式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运用,长句与短句的交替使用,倒装句的特别点缀,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等,都可加强表达效果。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

4、发挥修辞的寓情特色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抒写自己的强烈感受,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5、适当引用古诗文等 引用古诗文、谚语等,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引用得到位、恰当,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制胜法宝。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会积累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应该知道如何运用才能体现出它自身意义,以及文

章所要体现的含义。例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恰当引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找源头、思考生活悟哲理、筛选提炼巧选题、多种方式来表达。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这样就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只有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

第三篇:感悟真实 表达真情

感悟真实 表达真情

胶州市第十八中学 李福萍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课标》也多次指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灵魂。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感受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会获得个人具体的、独特的生活情感,才会有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

教师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的丰富多采。在作文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写作《环保从我做起》时,我引导学生去关注周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去关注全球的环保趋势„„学生发出了“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的呼声。只有让学生的写作贴近了生活,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畅说。

二、思考生活 作文要感人就必须有真情实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对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我们不能仅停留于感知的表面,还要善于联系。只有经过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及里的思考,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才能把握实质,获得某种启迪,最终做到“情动而辞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事物感受不一致,作文也就情思不一,内容各异。我班的学生写作《我的寒假生活》时,雷同的极少。有的是:好梦留人睡;有的是:与偶像零距离;有的是:„%+„%+„%=100%精彩;有的是:欢笑与思索„„精彩纷呈,富有创意。

三、筛选提炼

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写作不是纯客观的搜集材料,还应选取最能融进作者和读者深切感受的材料。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也就充满了情趣。“一切景语皆情语”,可曾记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曾记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曾记得“杨柳岸,晓风残月” „„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有了切身体验,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

选择素材要恰当贴切,要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

1、要真实。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抒发真挚的情感。认真体会,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表现出来。思想感情发自肺腑,就会给人以感染,就会引发共鸣。

2、要注重细节。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小事,一次小小的**,一次淡淡的思绪,一个温柔的眼神„„都能打开学生的感觉之门。

世间自有真情在,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拥有一颗慧心,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有个学生写《父亲》,就抓住父亲默默吸烟这一细节,表现出父亲的不善言辞、老实憨厚。《难忘你的眼神》抓住眼神这一细节,表现老师对“我”的批评、鼓励、赞许、不舍;《爱干净的妈妈》中抓住反复洗手这一细节;《遥望你的窗口》抓住灯光这一细节„„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3、要健康积极。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验自然、解读社会、感悟人生、关注人性,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与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审美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在文章中体现自尊和尊人、理解与信任、同情与人道、平等与博爱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四、学会表达

我们有了生活体验,有了强烈的情感表达欲望,还需掌握一些表达方法。

1、要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让记叙成为抒情的基础。高明的记叙,本身也是一种抒情方式,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怒亲》,都没有刻意地渲染感情,而是通过对事情的记叙、对人物的追忆,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倾泻出父子情、师生情、母子情。

我们可以用描写展现事物蕴含的情感,用议论、抒情帮助我们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有一名学生在《父亲》的结尾中这样议论和抒情:“父亲不会表达他的爱,或许是他表达了,而我未曾察觉?”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2、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

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词语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要根据语言环境明确、清楚地表达意思;要具体灵活,善于从多角度写细致写形象,同一个意思,在文中可以用多个词表达,避免雷同;要生动活泼;语气应多样,用好顿号、逗号、分号、感叹号、省略号等,使感情丰富,气势不断变化。有学生写作《赛场上》,在描写男子200米竞赛时,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竟多达5个:片刻、瞬间、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的功夫„„将读者引入到当时的情境中。

3、凸显各种句式的表情达意功能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有关句式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运用,长句与短句的交替使用,倒装句的特别点缀,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等,都可加强表达效果。

写作时要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综合运用多种句式,语言就会大放异彩。

4、发挥修辞的寓情特色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引导学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抒写自己的强烈感受,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5、适当引用古诗文等

引用古诗文、谚语等,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引用得到位、恰当,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制胜法宝。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会积累的同时要学会运用,应该知道如何运用才能体现出它自身意义,以及文章所要体现的含义。例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恰当引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关注生活找源头、思考生活悟哲理、筛选提炼巧选题、多种方式来表达。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真意、去粉饰、不做作、这样就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只有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

第四篇: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高耀飞

一、项目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程少堂老师的教育理论:“上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一理论让我怦然心动并且心有戚戚焉。是啊,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从此,我认真学习程老师的教育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进行改革,努力营造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构建充满语文味的教学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具有语感、情感、美感的特色课堂,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

其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个地区都推出了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堂走向共情,追求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地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如美国就有专门的《教学创意手册》,其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活动。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培养的目标。教育专家们也提出许多新课题,例如:倾听如何和教学相结合?倾听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等等。有鉴于此,本课题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综合学习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实现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为主要宗旨,寻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出路。所以说在此理论与实践基础上进行“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2.学校现状分析

东海县李埝中学是一所偏远的乡镇学校。近几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课堂的倾听能力急需培养。学校的办学宗旨,就以“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适合”不仅是我们学校的教学精髓,也是教育教学核心。在“适合”的指引下,我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充分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特点,确定了语文组课题——《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目标和规格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指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的在校学生。“语文课堂”是指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倾听回归”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语文课堂上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主 要是指学生要注意倾听老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谈话并能进行信息反馈的能力。

“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 要使课堂焕发出语文味,教师应该自身就有语文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一个自身语言都贫瘠干涸,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但是不少教师对“语文味”回归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对探究这一观念在教学中的价值理解存在偏颇,对它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误解。那么,“回归语文味”就成为课题的关键所在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学生倾听现状与需求调研,确立课题研究的依据与原则。研究启动之初,学校课题组根据需要设计了一套学生问卷,确定了学生的倾听行为应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倾听教师、学生能否倾听伙伴、学生能否倾听家长,理解、沟通家长三个方面。其正向指标是注视对方,边听边想,听而评价,听而补充调整;负向指标:不注视倾听,听候无反应,走神作小动作,做自己的事;拟分析、研究学生倾听现状,形成后续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计划并以学校为主,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倾听意识与习惯。

其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品质。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接下来,就是探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方法与规律,优化教师的指导。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倾听环境的建设,比如“课桌环境”和“周边环境”,一个是倾听的标准与要求的制定。

三、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怎样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倾听问题,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不倾听的现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呢?

2.学生能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学习训练后,从而使倾听能力得到发展呢?

3.能不能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倾听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呢?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搜集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会倾听的案例; 2.分析语文课堂中学生不倾听的原因;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五、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方案

(一)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日——2014年5月28日)1.深入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学校的优势、劣势,确定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前期调研工作。

2.建立学校课题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步骤,健全管理网络。3.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理论知识; 4.围绕《李埝中学和谐教育科研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实施细则,做到切实可行;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7月30日)根据第一阶段的探讨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此阶段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全面的分析,形成初步意向,收集整理课题资源,确定有代表性的学习基地(学校各个班集体)和语文学习形式(如进行课堂教学或和老师、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关于“倾听话题”的活动)。

2.根据收集的资源,研究其课题的特点来进行分类提炼,结合学校不同年级特点引入课堂实践,从而使学生对“倾听行为”有更深刻和更明确的认识。

3.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整理出能使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的校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1日——2014年9月28日)根据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创立学生有倾听能力的和谐课堂并进行推广。本阶段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的方法。

1.鼓励教师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多谈心得体会,收集整理案例、反思,编辑校本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3.以“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如校本语文教材、课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和理全面总结,不断反思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 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六、研究的成效

1.初步探索了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情境诱导、评价反思、视听相融、节奏调节、评价引导。

任务驱动——在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教学行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看、主动听,如:教师提醒学生:“他的发言正确吗?”注重引导全体学生倾听。

情境诱导——除了要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倾听,还要创设符合学生的生活情趣的动觉情境,刺激学生来倾听。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倾听伙伴。教师可多运用措施,找些方法,研究教师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以此检验学生倾听的有效度。视听相融——采用口形提示法,用手势动作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的相互配合,综合运用。

节奏调节——当学生不太专心,教师可通过调节语速或停止讲述,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关注倾听。

评价引导——对学生的发言及时点评、鼓励、引导,促使其他学生也专注倾听,及时对头脑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处理,提高表述的质量。2.绝大多数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听,机械地练,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掌握倾听要求,懂得听什么、怎么听、听得怎么样。通过两年的训练,测试记录反映班级学 生倾听习惯有大幅度提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倾听。

学生在主动参与倾听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评价教师的示范。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被认可、被欣赏,孩子们积极思考、乐于倾听,要动手、动脑、要竞争,不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有一位孩子的家长说:“以前大人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插嘴,现在就能安静地倾听了,孩子说,老师告诉他倾听是一种礼貌。”

3.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个方面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教师们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其实,教师是学生鲜活的榜样,老师耐心、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能对学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教师有效的倾听,能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教师有效的倾听,更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无须过多的对学生说倾听有如何重要,你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示范。过去以教代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框架被打破了,代之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寻求多形式、多途径方式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第二个方面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学会了反思。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课题实验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两年来,课题组老师们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如说课比赛、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录像课比赛)硕果累累,完成教育叙事、观察日记、教学札记百余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教育刊物上都有发表,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荣誉。

七、总结与思考

1.通过研究,我们基本上解决了研究之初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生“听”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听”的习惯也在逐渐形成。学生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产生兴趣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转变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通过研究,我们及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指导倾听策略:比如教学准备阶段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情境诱导策略、评价反思策略等。我们虽然提炼出这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及时总结,但是推广还不够,希望通过再实践运用,融入课堂,从而创新出更多的有效策略,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3.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对于科研理论及科 研方法的学习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习;由于课题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研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好好完善。

4.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应对,值得进一步研究。

第五篇: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每一单元是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苏教版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一个很好的范式,更可以从这个范式中挖掘出很多潜藏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范本,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训练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练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研究,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写作文的门槛,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中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便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为以后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2.通过对《课标》的再一次深入学习,更加明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3.深入钻研解读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探讨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研究。

3.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切入点的开发研究。4.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高效学习语文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教育调查法。调查本班学生作文能力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作业分析、访谈来完成。

2.文献研究法。阅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中年级习作的教学目标、内容。阅读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这些书中的理念和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指导,对我的作文教学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

3.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寻求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4.经验总结法。把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进行归纳、论证,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4年5月——2013年6月),拟定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1、阅读有关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杂志,通过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上传到博客,申请立项。

2、上网阅读有关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了解了本校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了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能力和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所调查的三(2)班的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首先,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习作的,他们怕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要费尽脑汁,感觉很累啊!

其次,80%的学生在习作中有困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可见,他们亟待一些作文范例的引领,和作文方法的指导。

还有,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写童话,那是因为童话离他们最近,童话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每个学生都能讲几个童话故事。肚里有货,当然很容易就能写出来。我想这种现状与《课标》中“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相差还很远。想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的原因。我们的孩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生活的天地开阔但很单一,家长文化素质也不高。这样造成孩子们思想单纯,见识少,缺少对多彩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认识。在写作文时,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缺乏内容,造成无话可说的局面。其次是学校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实际上我们的教学还是围绕考试转,循规蹈矩。特别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教学,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动,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致使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害怕。

调查结果使我不由地觉得我的课题研究太有价值了!我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写作的门槛,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研究理论支撑。

首先深入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标解读的文章,明确中年级学生写作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阅读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寻求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学习借鉴贾志敏老师作文评改的技巧,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阅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学习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方式、方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等。这些文献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阅读的同时认真反思总结,完成了5篇读书心得。

3、立足课堂,通过教学实践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1)、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写作资源,寻求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读写小练笔。通过对一些典型课文的教学实践,寻找到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2)、与同年级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大胆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完成了读写案例《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来促读。

4、立足学生发展,定期举办读写结合作品展览,并推荐参赛或投稿,力争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其中涌现了一批喜爱写作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态度得到了端正,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5、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准时参加课题培训,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2—2015.6)1.参加课题培训,并认真阅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2.结合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以及自己撰写的案例、随笔,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并在博客上呈现相关的研究材料。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呢?本人做了如下的尝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到了提高。

1、在精彩处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名篇,许多重要语段在遣词造句的方法、连句成段的顺序上,堪称“典范”;同时,中年级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习写好段落是“读中学写”的重点。如苏教版第六册12课《荷花》的第二小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教学时抓住描写白荷花生长状态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句式仿写训练。我把学生带到校园观察玉兰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玉兰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然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学生们写得生动逼真!

2、在空白处补写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菩萨兵》:当藏族同胞回到自己的家园,看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庭院,整治得平平展展的土地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想象一下,写下来。

《少年王勃》:在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之后,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形式上变写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教学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等恐龙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恐龙,我还组织用“我是**恐龙”来自我介绍,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其中一种恐龙,介绍起来更生动逼真,写得也有声有色。

4、在感动处抒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很感人,有的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有的记叙了依依离别之情,有的抒发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感动点让孩子写出内心的感动。

如《雪儿》一文最后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告别场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雪儿飞向了无尽的蔚蓝天空,在离别之际,它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离别的场景,代替雪儿写下离别心语。

孩子们写得太好了,有的孩子读着自己写的话都激动得哭了。我想这是真情的流露,是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有的课文通篇都很感人,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和收获。

5、在结尾处续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最后设计了一个续写故事的环节: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说:“喂,你这个难看的家伙怎么又来了?快去美容院美容美容再来照吧!”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很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书上的语言加上自己的话把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写出来,把小骆驼和小红马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正确的审美观。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启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解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让孩子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作文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1、写作时间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时间就是每周四下午的两节作文课,其他时间基本上不会接触作文。而现在不同了,学生的写作没有规定的时间,不仅仅在作文课上,在阅读课中也经常会进行一些小练笔练习。时间增加了,灵活了。

2、写作内容数量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每学期完成八篇,一篇也不会多写,一篇也不会乱写。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不仅仅灵活激动安排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而且会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数量上也大大增加了。

3、写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丁有宽说: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读写分离,两败俱伤。的确如此,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使写作变得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了。学生习作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横生了,改变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局面。

(三)学生的写作现状得到了改变

1、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基本解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已不再感到困难,不少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本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本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读写结合习作指导的方法,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己撰写了10几篇教学案例、随笔。

4、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

六、结论与思考 结论: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指导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喜爱作文。

2、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只要教师能巧抓文本中读写结合点,有的、有序、有点、有法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做写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思考: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很丰厚,尚存不足:

1、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本人的着眼点还不够全面,没能全面系统地钻研小学阶段的文本,致使研究有些狭隘,研究成果缺少阶梯型和系统性。仅仅抓住了三年级阶段的某些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实践,致使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点,还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

2、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读写指导中如何有效评价,如何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想,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课题研究没有终结。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和思考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没有尽头。

六、附录

1、读书心得5篇:

(1)、丁有宽的成长历程令人景仰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读书心得(2)、《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的点滴体会》(3)、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读《可以这样教作文》点滴体会(4)、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读《新课程标准》有感(5)、正确认识,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2、研究论文1份:如何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3、教学案例1份:《读写结合,珠联璧合》

4、调查报告1份:《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咬文嚼字为写作搭桥引路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6、故事随笔1份:《小课题研究要脚踏实地》

7、结题报告1份:《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七、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

4、莫尚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7、8期。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6、《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下载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感知—感悟积累—真情表达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结题报告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撰写人:李清云 一、 课题的提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

    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 生物教研组 课题批准号:ZXJK-2012-40 课题类别:一般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 潘体华(忠县三汇中......

    结题报告

    《关于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

    结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抽油机效率及失载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陈名 杨柳 葛玖浩 毛建平张晨星 指导教师:崔学政 (机电工程学院,项目编......

    结题报告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

    结题报告

     陈冬 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 2016.11 《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探究》结题报告 《校园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探究》结题报告  陈冬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承蒙领导......

    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

    结题报告

    灌云县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立项课题编号:08—077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结题报告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付怀勇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管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