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俞靖兰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域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手里捧着这本书,第一次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书中讲述的时代已离我们太遥远,我们或许无法完全体会到其中的精髓,但是他却让我想起了老一辈苦涩的生活。小时候爷爷在餐桌上最喜欢讲的就是他们以前的生活,他们那时候太苦,生活的重担就压得他们穿不过气来,哪还有时间,那还有钱来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的大教室里接受教育,这是他们一辈子都在期盼的事。那时我还小,听得总不大明了,但是现在透过这本书,我似乎好像明白了一些,我的奶奶是个文盲,她至今认识的字十个指头就可以数过来,有空时她经常拿着报纸向我问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我不耐烦的回答说:“你要认识这么多字干吗啊。”我恐怕却忽略了奶奶眼中的一抹光彩,是的,她也在渴望学习,那时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好好学习。这其中恐怕也有她的一份期盼。
我们已经太幸福了,幸福到忽略了那些似乎微乎其微的幸福,其实一个幸福的人必定是一个知足的人,正所谓知足者常乐,他把别人每一次的帮助一点一滴的藏在心里,他把生活中的每一次苦难当做磨练,每一个微笑,每一句关心的话语,都像一条一条的小溪,汇进他的心里,最后汇聚成汪洋大海。毕淑敏说过一句话:“人生的苦难,不是像牛痘疫苗一样的病毒提取物,植入皮肤,就可以终生预防天花了。我所看到的更多的事实是,困难磨秃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力,削尖了利己损他的恶性竞争意识,使人变得粗糙和狠毒。苦难浪费了时间,剥夺了原应更富创造力的年华,迟滞了我们的步伐。”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苦难中失去了体味幸福的心,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悲哀的呢?人总一味地承受苦难,却忘了接受幸福的讯号,就如那可怜的的蝜蝂一样,身上背的越来越重,最终被苦难压死。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他失去了她所有的亲人,妻子,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他晚年一个人孤苦无依,生活潦倒,可是他却从未因此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勇敢努力的活着,小说的结尾福贵甚至还唱着歌,慢慢地向家走去。他何尝又不是一个努力去体味幸福的人呢,生活于他很多时候是痛苦的残忍的,它一次又一次夺去了他的亲人,夺去了他生命中最为珍惜的亲情,让人不禁感叹,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但我坚信,虽然命运有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态度,人生总是有灾难的。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好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注重对苦难的警觉,而忽略了提醒幸福的存在。
最后还是用毕淑敏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你如果想把握光年的长度,请看银河。
你如果想把握沧海桑田的长度,请看化石。
你如果想把握一生的长度,请看墓园。
你如果想把握一年的长度,请看麦田。
你如果想把握一个月的长度,请看婴孩。
你如果想把握一天的长度,请看潮起潮落。
你如果想把握一个小时的长度,请看抢救心脏。
你如果想把握一分钟的长度,请看上班族的打卡。
你如果想把握一秒钟的长度,请看神舟飞船升天。
你如果想把握一毫秒的长度,请看请看奥运百米冠军。
你如果想把握自己一生的长度,请珍惜眼前无数个瞬间。
珍惜眼前的幸福,好好把它珍藏在心中,那样就算生命的寒冬来临时也不用害怕了,因为曾经的每一份幸福,都会化为一簇簇火苗,温暖着你的心,陪伴着你度过每一次寒冬。松江一中原高一(11)班俞靖兰
第二篇:俞敏洪兰大演讲词
俞敏洪兰大演讲词 WORD文档使用说明:俞敏洪兰大演讲词 来源于PDFWORD2.com
本WOED文件是采用在线转换功能下载而来,因此在排版和显示效果方面可能不能满足您的应用需求。如果需要查看原版WOED文件,请访问这里 俞敏洪兰大演讲词 文件原版地址:http://pdfword2.com/3740af85e67ae1499fd3c8f8.pdf
俞敏洪兰大演讲词|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
俞敏洪在兰州大学演讲
(2008-07-01 19:52:23)转载 标签: 励志 新东方 俞敏洪 杂谈 演讲
俞敏洪
我想说的是,其实外表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工作 经验,判断力,以及最后把所有这一切加起来,上升成你这个人的智慧。当拥有智慧以后,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非常美好,当你没有智慧,你会发觉这个世界处处与你作对,甚至有的时 候你连生存下去都不可能。所以,也许三四岁以前,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也许外表还能起到 些作用,尤其是女孩,比如说三岁以前,通常青春洋溢。男孩三岁以前通常比较悲惨,因为 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财富,也没有才学还显得幼稚,尽管假装紧锁眉头,实际上一无所知。所以三岁以前男孩子通常被女孩子欺负得半死不活。有男孩来跟我告状,我说,三岁以前被 女孩子打,那时活该的。三岁以后如果你还被女人欺负,那就说明你不是个男的。我想说的是,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最后我们都是靠自己内在的丰 富和你的智慧来过日子的。所以我常常对同学们说,一个女孩看男孩的时候,千万不能只看 他的长相和外表,如果你找男朋友的时候只看他的长相和外表,那叫做好色啊。所以同学们,找男朋友的时候要以我这样的长相为标准啊。当然,同学们,男女有别,当男孩子看上女孩 子是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这叫做审美。审美就是这么来的。当然在我眼中,女孩子也是没有 美丑之分的,我始终认为,一个会微笑的并且善良地对待这个世界上一切人和事的女孩子,就是战无不胜的女孩子。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有阳光而灿烂,而是因为有女孩子的微笑而灿烂。我到今天为止,活到了四十多岁了,任何女孩子对我微笑,我都会魂飞魄散。老俞:活着不能叫成功,成功是一种心态。success is never final。一定要在生命中创造 泪流满面的日子。一个人一定要有内在的精神支柱。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你能说‘老爸,给我生出去。’
习惯于失败,回顾我自己的人生,一到十八岁我一直在农村,我有艰苦生活的习惯。亚 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高考考了三年,英语分别是 33、55、98 分,那时的满分 是 100 分。于是我进入北大。如果你不够聪明的话,你一定要用更多时间。如果我不能在这 些方面超越他们的话,那么我就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到了 80 岁把你们一个个送走再离开。骆驼一生中所走的路程比马多一倍。与其一天学很多,不如每天学一点。骆驼已进入沙 漠是不会跑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一只骆驼在沙漠中狂奔而去的情景,如果你看多一只 骆驼在沙漠中狂奔而去,只能说明它疯了。所以,绝对不要拼命,努力就够了。面对部长的 孩子,我们当时会认为这个社会真 tmd 不公平,但成功是一辈子的事。我与马云。马云高 考也考了三年。我第三年去了北大,他去了杭州师范学院。我们要做个好人,至少要装作是 个好人。当然好人是不能装的。与人交往,有三个境界:1.帕累托改进。2.共赢。3.利他。如果只关心眼前就没有未来了。要学会与人共享,有六个苹果,自己吃一个,另外五个给宿 舍里的同学一人一个,这样做的最低水准是‘吃人嘴短’,他是少不会说你的坏话。
在大学里,我读了 1000 多本书,当别人谈起的时候,我至少可以说:我读过,虽然我 忘了。底蕴的厚度决定你未来成功的高度。要交水平比你高的人。大学的时候,我经常跟王 强去买书,我发现王强一进大学就把钱分为两部分,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票。饭票 用完了,他不会动买书的钱,他宁可偷别人的快餐票。我经常跟王强去买书,后来王强就跟 我说,‘老俞,这本书不错’,我买回来一看是黄书。王强家里藏书有六万多册,当然不值得 羡慕,因为都是黄书。
有些老师会告诉你那些书是最好的,这样的老师是非常伟大的,即使他也没读过。在北 大读书时,徐小平是我的老师,他经常和一些老师在宿舍里聊天到天明。徐小平见礼物眼开,他把礼物收下后就让我进去了。老师们快来了,徐小平暗示我离开,我才不离开,如果他让 我离开,我一定说‘把礼物还我’。他们谈话,我就给他们端茶倒水、泡方便面。一段时间之 后,我有一天不去了,王强就个我打电话。一个人在该显示自己重要性的时候,一定要显示 出来。就像追女朋友,‘追十五天就突然消失了’,这是最佳方法。到公司也是一样,拼命干 活,然后突然生病了当然也可能是装病,你回来后发现公司全乱了,他们已经离不开你了,于是老板就赶紧给你加薪。不是我离不开他,而是他们离不开我了。包凡一在大学里三个月才洗一次澡,从来不洗衣服,洗衣服的时候放些洗衣粉,用脚J 几下就完了。他说‘男人的一双手长出来不是用来洗衣服的,而是用来拥抱女人的。包凡一 的被子先是没了被套,后来没了被面,最后他就三年睡在棉花里了。包凡一最大的优点是从 来不把自己当人看。我们宿舍经常相互侮辱,到了最后就开始侮辱自我,‘你说我是猪,我 觉得我怎么连猪都不如,怎么办呢?’‘你不请我吃饭,我就请你吃饭’。面子是最害人的东西。武汉大学的学生因为一双臭袜子杀了人。做事要有心理预期,去签证,‘老子来了就是要被 拒签的。’THANK YOU SIR,SEE YOU NEXT WEEK.――BECAUSE I NEVER EVER WANT TO SEE YOU AGAIN.不怕失望就不会失望。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哥们,把我侮辱一下,十块钱。’
没有爱情的大学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味道。但是爱就要一心一意。要大度,因为爱情就 像流动的水,如果她离开你,只能说明你们没有缘分,有缘分的人在未来等着你呢。最大的 风度是祝福他们一路走好,一直走到离婚。我吃鱼绝对不吃一只,如果吃了公鱼,母鱼一定 很痛苦,所以我一般吃鱼就吃两条。爱情一定要以婚姻为目的,虽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 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
尊重他人劳动,转载请注明来自 [PDF转换成WROD_PDF阅读器下载:http://pdfword2.com/] 本文【俞敏洪兰大演讲词】网址:http://pdfword2.com/3740af85e67ae1499fd3c8f8.pdf
第三篇: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活着读后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我也是想过死的,而且不止一次。咳,自杀,如今看来多么触目惊心的字眼。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会那么想:哎呀,反正人总归要死的,无非是迟早的事,我这么失败,死了算了!就那么想着,有时,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有时,它也会在脑中盘旋好几日。然后,看着周围世界不再那么灰暗,也就不想了。我并没有像书评中说的那样流着眼泪读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书的同时,也明白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明白了绝望的不存在。福贵,这样一个坚毅的人,在经历了人生几乎是所有的劫难之后,终变成了一个风烛残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个人,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记得曾经看见过朱德庸的一组漫画:上学的时候,老师考验你的智力;上班的时候,老板考验你的毅力&&当你老了,你以为一切考验都结束了,但你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在考验你的记忆。那么福贵呢,他还会去回忆那一段太过于残忍和不堪的过去吗?我想,他会的吧。因为,他已经把这整一个人生,看成过眼云烟。他与他的那一头取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平静的生活。我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所有的挫折,与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么呢?我得为余华的《活着》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活着读后感》。有哪本书比《活着》更有意义,能更好地有感而发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还是《冷山》?《活着》,一个悲惨的故事。虽然不会像看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哭得稀里哗啦的,但看《活着》会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不肤浅的感觉,一种看了让人深感悲凉凄惨的感觉。这书看过很久了,但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还是令我难忘:一个小村,一座小城。还有主人公福贵。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第四篇:《活着》读后感范文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摘自余华《活着》
当看完朋友对《活着》的评论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这篇高尚作品的冲动,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现在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第五篇:《活着》读后感
此书描写的是人的苦难承受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它揭示了人之所以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道理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是徐家的大少爷,可他却是个败家子,从而引出了他一生的悲惨,一生的孤单,一生的无奈和一生的“失败”和“成功”,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可以说家珍是传统中国文化定义下最好的妻子。富贵的变化大半是因为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作者借以表达对女性崇拜的替身,家珍这一形象在《活着》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有着中国女性共有的优点:勤劳、善良、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及家庭观念特别强,就是她让福贵的生存的欲望打倒所有的一切,从而让福贵越活越豁达,越活越活得有滋味。福贵在妻子家珍的影响下,也终于明白活着对于自己存在的种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家珍依然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压迫下的一位女性代表,她的身上依然体现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较软弱的思想。后来因她的特殊的生存环境,一直与命运做着本能的抗争,因而这种抗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很无力,只不过是在适应“活着”的需要,直到她死去,但毕竟也为她的“活着”时带来一些希望。“那天晚上,家珍的眼泪流个不停”、“她是在交代后事,我心里听了酸一阵苦一阵”。
春霞是个苦命的孩子,4岁之前过的是好日子,那个时候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笑,无忧无虑,家庭富裕,家里人不下田地,却依然过着不愁吃穿的舒适生活。后来,苦难和噩运袭向了这个乖巧的孩子。父亲输光家产后她没了当小姐的地位,更没了优越的生活条件,穿粗衣吃粗粮,跟着家人过着下层农民的贫苦日子,但仍是那么快乐。六岁那年的一场高烧使她变成聋哑人,从此在静静的世界里卖力干活、任劳任怨。她是个非常朴实、懂事的孩子,她小小年纪从父亲消失后就开始帮助母亲干活。她又是个非常倔强、非常孝顺的孩子,因为养活不起被送养,后来连夜跑回家里,再苦再难也要守在父母弟弟身边。她每天拼命干活,无怨无悔凤霞在女人里面算是力气大的,人民公社时期她每天能挣七个工分。命运带她不算薄,后来有个老实本分的男人二喜疼爱她,为她借债也要办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最后在医院因难产死于大出血,在她短短的生命中,饱经现实中的贫穷、劳累和饥饿的磨难和考验,但不乏有温馨的亲情、快乐的劳动和质朴而又浪漫的爱情。为什么有的人幸福地出生,无忧无虑地过活,但有的人却生来要去忍受生命沉重的责任,艰难苦难地活着,这些她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故事看着心都在流泪
时代使人的命运戏剧性的改变着,每个人活着的的命运遭遇是偶然但更是必然。各个人物的命运留给我们深思我们为了什么活着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偏头,是个城里人,搬运工。二喜为人老实,为了福贵的一句话,因为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凤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一直不好。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叫了一句:苦根
苦根,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富贵的外孙,聪明伶俐,却成为作者笔下短暂的生命,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二喜死后,福贵带着他。因为穷困,没有吃多少好的东西,有一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子都是很少吃的,这一下直接撑死在了家中
作品里很多描写福贵的文字,但没有给人很沉重之感,这和作者的用词有很大关系。在小说的讲述中,富贵的口气一直平平淡淡,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一般,而他是旁观者。作品里不难看出,福贵是一个有着相当豁达心态的老者。福贵在叙述自己一生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波澜壮阔的场景描写,最多也只有在面对死忙的时候,那种轻描淡写的语气,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看着只觉得平和,但内心却有一点说不清的冷亲孤寂。在极其悲惨的厄运的打击下,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贵却一次次顶住了打击,一次次走在死亡的边缘,却又一次次跌破读者眼镜,坚强而又快乐的活了下来。或许经历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为命的福贵依然善待生活,才会在遇到“我”时能在大树底下娓娓诉述,回忆他自己的一辈子。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真切,但他自己却没有很强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故事里还有了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富贵的讲述很直白,却很吸引人,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故事牵住,不断想知道接下来的事。他做地主少爷时的放荡、颓败,现在看来只能是他人生的一段黑点。那些富有却不会珍惜的日子早如流水一去不返,只能成为脑中回忆。
福贵的人生厄运是从他的堕落开始的,按照大多数人的说法,福贵的苦难和受罪,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他的“美名”远近闻名,被公认为注定“无药可救”的人。长大后,他无师自通的继承了父亲恶劣的遗风,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整日沉溺于嫖娼与恶赌之中,最终将自己的祖业输的一光二净,至此他苦难的一生才真正的开始。先是父亲掉进粪缸而死,接着是母亲病死,然后是儿子有庆抽血过多而死,再是女儿风霞产后大出血而死,不久妻子家珍病死,几年后女婿二喜遇难横死,小小的外孙苦根也吃豆子撑死。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可他却依然活着。
余华说福贵应该有比别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但他却好好的活着,送走了家里一个又一个亲人,一次次的经历死别,到最后只有他还勇敢的活着。或者正如作者余华自己说的那样:“或者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所以到最后,谁也不知道富贵的活着到底是何种行为,他活着的意义的是什么?仅仅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福贵是一个善于利用“精神胜利法”的人,说到底这也是现今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基本世界观之一。说说福贵为何不死。余华在创作《活着》的时候就没有打算让福贵去承载社会——历史与启蒙——革命的宏大意义。福贵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地主家的少爷,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生活在那个苦难时期的平凡的一个受难者。福贵 的活着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在《活着》中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福贵的活着而展开的,如果没有福贵的活着,《活着》作为余华的最具有代表性和最高成就的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福贵的人生观是活着,这既宿命又有点自慰,是余华笔下比较常见的活在宿命中的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福贵的不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余华赋予他存在的理由和活着的意义。
《活着》这部电影无处不充满着时代的印记,这些印记是深刻的、是痛苦的、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在反思这些悲剧时不得不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