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港区卫生系统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
东港区卫生系统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
实施方案
各镇街道卫生院,各中心卫生院,区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有关科室: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加强我区卫生系统涉农资金监管,确保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保证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我区卫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保障各类涉农项目和惠农资金规范管理和安全运行为重点,加大惠农专项资金清理清查工作力度,认真纠正和查处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个别单位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切实解决全区卫生系统在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惠农政策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规范涉农项目资金监管使用,确保国家、省、市、区下达的各类涉农项目和惠农资金有效使用、安全运行、规范管理。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逐项清理,分级负责。以涉农项目和惠农资金为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对落实惠农政策和涉农项目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建立健全责任制,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在对涉农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资金额度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的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清理清查。
(三)坚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各惠农资金业务主管科室要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明确牵头科室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统筹推进本次自查自纠工作。
(四)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要坚持一手抓专项清理、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既要严肃查处纠正违纪违规行为,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自查自纠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自查自纠的范围
此次自查自纠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农合基金管理使用;二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贴;三是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资金。
(二)主要内容
主要检查2004年1月—2013年7月期间国家、省、市、区安排的各项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通过监督检查,重点查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是否完善;二是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户;三是是否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四是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五是是否存在滞留和资金使用不合理问题;六是是否存在重复参合问题。
四、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的原则,逐项清理近10年来本单位的惠农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从政策落实、项目审批、资金下达、拨付使用、落实到户、档案资料整理完善等各个环节,逐一开展拉网式的清理排查。在全面开展清理排查的同时,要坚持边查边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梳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本次自查自纠工作从8月1日开始至8月30日结束,集中30天时间对惠农政策落实进行全面彻底的自查自纠。通过自查自纠,切实提高对涉农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于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做好整改,并将整改工作落实情况上报区卫生局。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自查自纠工作,充分认识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切实做好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区卫生局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领导,组织对全区卫生系统涉农资金开展的自查和专项督查工作,确保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协调配合。本次自查自纠工作涉及惠农政策落实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强化职责,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区
卫生局规财科和新农合办公室作为此次自查自纠工作的牵头科室,要抓好各工作环节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
(三)加强监督,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认真纠正自查自纠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对不进行认真整改的,尤其是对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私分惠农资金以及工作不实、底子不清、监管不力、暗箱操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对该单位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四)创新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制度。通过自查自纠,一方面要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要全面查找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积极研究涉农资金监管办法、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建立惠农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镇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根据中共贵州省纪委《关于做好迎接全省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黔纪发〔2012〕号)文件精神,我镇及时对全镇范围内涉农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报告。
一、镇情简介
巴铃镇位于兴仁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8公里,距州府驻地兴义86公里,距省城贵阳260公里,东与贞丰县毗邻,南与安龙县接壤,西与本县民建乡、李关乡和东湖办事处相连,北靠大山乡。全镇国土面积2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48个村民小组,54000多人口,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仡佬等9个民族。1998年巴铃被列为贵州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兴仁县的第一人口大镇,也是黔西南州的商贸重镇之一。
二、自查情况
(一)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严格按照城乡低保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各环节工作。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核”的程序,把低保资金发放到最困难群众的手里。2009发放城低保695855元,农低保1990920元。2010发放城低保624660元,农低保5322809.3元。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情况
2009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44646人,收缴参合金892520元,参合率95%,审核报销1300772.75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除外),其中县外住院747626.5元,巴铃医院553146.25元;
2009年全镇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43690人,收缴参合金873800元,参合率95.17%,审核报销2427698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除外),其中县外住院1405807元,巴铃医院1021891元。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2009年共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927000元,其中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520人,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80人,每人750元,小学贫困学生54人,每人500元。
2010年共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1360500元,其中7月发放,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630人,每人750元,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90人,每人750元,小学贫困生54人,每人500元;12月提标发放,兴仁八中初中贫困生630人,每人250元,兴仁九中初中贫困生690人,每人250元,小学贫困生54人,每人250元。
(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情况
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09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万元,解决农村危房户 户,2010年改造危房 户,涉及补助资金 万元。
(五)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2009年退耕还林共发放补助资金891673.5元,2010年发放补助资金611175.45元。
从自查的情况来看,2009年、2010年各类涉农资金均已拨付使用到位。我镇严格按照财经制度管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资金都专款专用,没有发现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投向、贪污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问题,财务管理较为规范,能够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办事。目前镇政府对涉农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在于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管。针对这一薄弱环节镇政府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及时纠正,坚决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加强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重点把好涉农资金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制定出台管理措施,一是建立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 15日内报镇纪委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 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村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执行,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检查验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杜绝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更好的使用效益。
三、资金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把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采取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形式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力度,规范支付程序,保证涉农资金专款专用。
(二)坚持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按照各级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由各部门公开资金分配的详细情况(包括现金发放和实物分配情况)及资金拨付的过程和结果。
(三)规范支付程序,完善管理制度。一是采用报账制日常管理方式,建立专户,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加强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凡涉及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均属监督检查对象。每季度镇纪委对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进行抽查。
(四)严肃政策纪律,查处违纪行为。镇纪委、财政所等部门加强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的经常性检查督办,坚持处理事和处理人相结合、内部通报和公开曝光相结合、组织处理与纪律处分相结合、行政处罚与刑事惩罚相结合,坚决查处挤占挪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涉农资金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信息不对称、操作透明度不够。一是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涉农资金经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这些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基层、到群众则需要很长时间,容易引起基层和群众误解。二是公开的内容针对性不够。由于信息公开不规范,规划计划、分配方案、类别标准等基层、群众关心、关注重要事项,难以成为公开的规定内容。三是公开的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够。乡镇、村组村务公开、公开栏公开等常规公开,公开面较窄,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二)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三)由于涉农资金的发放多数采取“一折通”的形式发放,基层财政所和基层信用社存在衔接协调不到位的情况。农户将涉农补贴专用存折丢失、销户后自行补办而不重新登记新账号,也导致补贴资金不能及时上折,给资金发放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结合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乡镇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资金发放上,上级财政要对乡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合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降低管理成本。
3、创新公开形式,扩大社会监督
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一是在乡镇、村一级推广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二是当前可以重点探索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善的中央、省、州、县涉农资金公开网上平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基层的自上而下的全过程公开,把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涉农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扩大社会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有效规范主管部门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防止和减少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第三篇:关于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恩施州财政局财监发377号文件精神,宣恩县财政局迅速组织学习,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并组织自查自纠工作专班,于XX年9月15日至20日,对文件要求的6项新农村建设涉农资金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予以报告.一、基本情况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6项涉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年限为XX年1月至XX年12月,我局接到文件后,迅速组织学习并予以落实,县财政局组建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唐斌同志为组长,副局长黄长德、覃遵成、尹进华、刘伟为副组长,农财股、企业股、预算股、农综办、财监办、农村财政管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查工作专班,由财监办牵头衔接。截止9月23日,各涉农资金管理股室已将6项涉农财政专项资金自查表交财监办,财监办进行了整理汇总后,形成专题自查自纠资料予以汇报。
上级要求的6项涉农财政专项资金名称为:粮食直补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资综合直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农村综合改革
以钱养事
资金。
二、自查情况
以钱养事
资金要严格按照合同、工作量和工作成效来严格考核发放,对那些工作不细致负责,农民不满意、还有
衙门作风
服务组织的工作人员,严格奖惩挂钩。
建立长效机制,湖北省委、省政府于XX年开展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我县自XX年以来,已将上述6项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发放和管理政策的具体情况在互联网上全部予以公开,并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发动,在各乡镇设立了查询点,热情为前来查询的农民朋友服务,让农民朋友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另外,财政局分配管理涉农资金的股室,不仅要从财政财务政策上管理使用好涉农资金,更要随时实地进行监管,不断进行跟踪问效,掌握解决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一拨了之。
第四篇:濉溪初中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汇报材料
濉溪初级中学
涉农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我校的教育公用经费的管理使用学校高度重视,每学年都对有限的义务教经费实行公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坚持不乱花一分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办实事,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和后勤的正常开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对我校2010及2012年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校属事业单位,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学校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每学期“两免一补”落实到位。
(一)、公用经费收入情况1、2010年在校生人数1182人,公用经费收入739000元。2、2011年在校生人数1042人,公用经费收入755000元。3、2012年在校生人数730人,公用经费收入523000元。
(二)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按比例开支,没有超出上级部门所规定的各项比例支出。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支取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校长签字。500元以上的发票除了有上述人签字外,还要有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领导班子会议集体决定,并做好会议记录。
(5)经费使用无存在挪用、移用、挤占和截留的情况,日常公用经费开支也无存在发放教职工津补贴和奖金福利。
(6)差旅费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7)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校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后才添置。
(8)我校严格按照民主理财制度规定,先预算开支方案,经校领导班子讨论后方可开支。
二、教育收费情况
学校教育收费,一切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存在乱收费行为:
1、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我校从2010年春季至今未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2、班级管理中未出现收取班费、试卷费等其他隐形违规收费现象。
3、教育教学中从无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的兴趣班学习,无乱订教辅资料或变相征订教辅资料现象,学校也不存在从中获利行为。
三、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所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我校的公用经费管理使用达到上级的要求。做到规范管理,合理有效的使用有限的教育公用经费,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校容校貌明显改变,学校的教学设备有所增加,从而稳定教师队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加强学习和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加以巩固,加强对学校广大教
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领导,认真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制,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一如既往,继续规范管理使用好教育公用经费,使学校的教育公用经费用出成效。
濉溪初级中学
2013年6月5日
第五篇:如何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
如何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
为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惠农资金安全运行,应采取四项措施,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监管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措施,切实提高对涉农项目、涉农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涉农资金监管工作。
二是强化公开管理制度。及时通过政务、村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资金的具体名称、来源、数量、资金分配等基本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补贴对象、补贴金额进行公示,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认真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强化备案管理制度。对农业、民政、农机补贴等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资金拨付等情况建立专档进行备案,从而使整个流程一目了然。
四是强化责任追究管理制度。乡纪委采取不定期督促检查、自查自纠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涉农专项资金运行安全、管理规范、使用高效。对违反相关规定使用涉农资金的工作人员及村干部等,要按情节轻重进行问责,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依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