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

时间:2019-05-12 21: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

第一篇: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

名著导读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基本介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 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 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已经敏锐 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对人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 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

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像启蒙学者一样,认为理性是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认识、发现它,而不是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历史必 然性;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不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寄希望于社会上层和富人,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 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因而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 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成了科学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

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里和第三章的开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 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 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 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 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 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 本主义制度的缺陷。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 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 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能够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类,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 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理论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 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原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用自己出卖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量,要比工人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价值量大得多;这个大出来的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 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 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 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

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 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和以往简单商品生产 的条件下不同的是,现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出产品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 劳动产品的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 “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 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 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 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必然产物和伴侣。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 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 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九条: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

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 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它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 的崇高目标。忠诚于马克思主义、郑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切不宜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和思维方法为尺度,去判断评价其现实意义;更不能任意轻率武断地去否 定、嘲讽其中某些论断。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 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学习恩格斯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可以帮助我们从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评述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向前演进,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 系列问题。

当然,我们得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得有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信仰。那就是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图书意义

恩格斯评价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 生的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 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恩格斯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垄断 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描绘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背景和意义

背景:

 本书写作于1880年,国际工人运动处于革命和平发展时期。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任务是

在各国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思想上、组织上为革命做好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

 统治阶级害怕革命力量的发展,大肆污蔑马克思主义学说。

 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也在工人运动中流传,如杜林,宣传折衷主义哲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 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在哲学方面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批判了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1880年,为了向法国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当时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帮助法国

工人建立革命政党,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应法国工人党的革命派、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即第一章概论,第三编的一、二章抽出来汇集一起,作了修改,由拉法格翻译为法文,1880年5月在巴黎出版,原名《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德文版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意义:

 这篇著作系统地叙述了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当

时工人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和教科书。这部书通俗易懂,先后以法文、德文、英文等10多种欧洲文字出版。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评价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学习它,有助于完整地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 序言和导言里介绍了写作的意图、经过和撰写内容上的安排。1882年版序言主要阐述了辩证

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892年英文版主要分析了资产阶级怎样从革命的阶级走向反动的 1

阶级,并揭示唯物主义与宗教、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的阶级实质和历史过程,捍卫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并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要在欧洲取得胜利,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

二、内容分析:

 第一部分

 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性,肯定

了他们的积极成果,批判了他们学说中的空想成分。并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使它摆脱唯心史观的支配,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局限性(1-8段)

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首先,现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和社会财富的贫富分化。其次,追求理

性王国的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再次,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促使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诞生。 2.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局限性:首先,他们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要求的是解放全人类,建立的是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其次,革命的主体是英雄人物或领导人物,看不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再次,主张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或者是博爱,或者是隐藏在头脑中,而不是无产阶级通过具体真实的革命来实现。

 3.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点:首先,他们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尽管这种

批判主要是道德上的批判,而没有寻找到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其次,他们积极投身于为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尽管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也没有寻找到解放的道路。再次,他们对未来社会有一些天才的设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他们的那个社会是建立在头脑中的。因此,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学说中的积极因素,认为这是“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9-23段)

(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24段)

 恩格斯认为,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第二部分

 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

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古代辩证法和近代形而上学的产生,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局限(1-7段)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8-9段)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0-12段)唯物史观的创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意义:

(1)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的观点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的缺陷,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与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冲突的途径,说明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上的错误,说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

提供了经济学论证。根据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对工人进行的“无偿劳动的占

有”,随着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和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从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就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

第三部分

 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

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4-11)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12-16)

(三)资本主义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和线索(17-21段)

(四)只有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完成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22-27段)

未来社会新特征: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限于“经济方面”,而且是“不全面的概述”。

(1)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2)消灭商品生产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

会消灭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也将逐步消亡。(4)人类将会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思考题:

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不足和优点分别有哪些?你如何看待?

 2.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

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 4.你认为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当代意义有哪些?(可参见:李楠明《学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几点体会》

第三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了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不断取得发展,经受住了种种历史考验,初步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且推广到许多新兴的国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然而,苏联模式本身的弊病加上各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深刻,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活力不断缺失,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低谷。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在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在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都处在低潮的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视科学指导思想的建设和完善,中国有着宝贵的来自长期革命实践的,并且不断完善发展的革命理论指导。实践证明,任何革命或社会的变革,都需要一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革命和变革,迟早都会失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草率采取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盲目西化,自由化的变革也宣告失败.而中国人民在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错误,不断完善经受住种种历史考验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正确的理论带领下,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崛起,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这更加坚定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信心。指引着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与发展!同时中国的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度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产物.他们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困扰,让我们深刻认识倒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泽东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理论勤俭建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有今天的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地位。国际上美日等国鼓吹的中国威胁论虽然是荒谬的,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也作出了英名的决定,并且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这些问题和情况,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为广大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关键是能否得到中国的支持,只有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人民才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绝对支持中国的社会主制度.为此党中央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岗再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等,让广大工人和群众得到实惠,中国广大的工人和群众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同时我们党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在新时期,强调坚持三个代表思想,从而保持了党的生机与活力,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浓于水的关系。

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吸收世界的成功经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收并蓄,大幅度的集合古今中外成功的经验和理论来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中国生产力的飞速发

展,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国成功发展,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还可以这样发展的.同时,中国坚持稳步的改革路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保证,当初建立经济特区,我们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淌着石头过河,最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应对的策略,保证了我们的经济改革没有出现大的波折。而那种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和变革,不能坚持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往往会导致失败.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其激进的做法,被历史证明是十分愚蠢和错误的,中国的成功建设为世界社会的发展变革指引了一条光辉道路.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人都在学习和反思中国社会主义成功和存在的原因,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分裂的此外,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政策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能象中国这样好的处理好50多个民族的团结问题?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始终保持在较高速度的提高,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受到世界各国的注视,中国的许多做法,让曾经的对手在反思:中国为什么会成功?我相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迟早会到来.中国成功的发展经验,给当今世界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指引了一条国家社会发展的光辉道路.中国科学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南针,也将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观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的科学判断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和产生危机与无产阶级兴起、斗争和获得解放,是时代发展的主脉。“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向共产主义事业--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壮大。共产主义不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直指阶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也就超越了一切社会主义。作为私有制的对立运动的产物,早在奴隶制——私有制的第一个形式出现时,就出现了最早的社会主义——原始基督教,而此时社会主义却浸淫这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不是改造世俗世界,而是期盼天国美景。伴随资本主义的曙光,所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已经到达空前的高度,但他们热衷于营建头脑中的城市,还不足以消灭私有制。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在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最终阶段时,共产主义才能获得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时,共产主义才不是表现为对一种理论的实践,而是关于历史实践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开端产生了科学共产主义,与其它私有制不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生产资料被共同使用,生产部门被集体管理,发达的现代工业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了。在这种基础上,资本主义所有制日益丧失私有制的特征;股份制的产生加速了生产的扩大,也使生产资料变为公司财产,使私有性质不断被扬弃的过程更为迅速。

集体使用、不能被分割的生产资料之所以能被独占、分割,是因为它是资本。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的实物形态失去意义,仅被当成一个价值额。当生产资料为一个价值额,它既能被

独占,也能被无限分割,生产资料已经与所有者失去了一切实际的联系,资本成为它们之间的唯一纽带,资本是现代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理由。

资本是剥削自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双方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取多予少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难以存在。如果资本家不取得更多,生产的规模又如何扩大?这当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本贬值来实现,可资本的贬值尽管可以使原有资本获得更大的购买力,使生产扩大,它却不能产生利润,而资本是为利润而生的。

利润意味着资本家付出的比付获得少,意味着一个差额,这个差额无需付出代价。这个差额不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更不是在真空出现的。这个差额来自于剥削,意味着工人的获得与付出是不等量的,工人创造了这个利润。

当利润被投入到生产中,再次开始这个过程,实现自身的增值,这个价值就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危机 当资本展开运动,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它也就在同时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它在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引起了剥削、压迫、仇恨,制造了贫困、愚昧、暴力。它不断地挠乱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制造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瘟疫,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而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世界性的特点。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存活并成熟起来,但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当危机日益表现出世界性的特征,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文化危机,战争危机,就必将导致政治危机。当危机无法在资本主义的范围内得到根本解决,对抗性矛盾发展到最高顶点,革命也就无可避免。

(三)新社会的孕育 然而,资本制造了危机,同时又孕育了新的社会的因素,正如封建社会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下发展了农业生产力,这使得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手工业者;剩余的农产品造成了交换关系,形成了市场;日益发展的工商业催生了城市,在城市中出现了工场手工业和市民阶级,这成为现代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前身;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大批农民的破产,他们转变为无产者阶级,圈地运动加快了这一进程。最终,随着一系列的革命和社会改造,资本主义确立起来。

资本主义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资本主义完成了对人的第一次启蒙,使人摆脱了宗教、政权、迷信的思想控制;资本主义改造了国家的统治形式,民主成为政治常态;现代工业造就了现代工人,并使生产规模大到了与私有制矛盾重重的地步;农业生产日益工业化了,就日益消灭了工业与农业的差别,也就日益消灭了城乡差别;机械的发展使得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终于可以成为现实。一句话,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大规模社会改造也就迫在眉睫。资本孕育了这些因素,同时又是它们继续发展的最大阻碍。资本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理由,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最完备的也是最后的私有制形式,消灭了资本,也就消灭了私有制。

可见资本主义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产生以资本主义为基础。

社会主义将担负起怎样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将建立起社会公有制,原本被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将交给社会真正占有,一旦社会拥有了生产资料,它将按照一个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生产资料,商品的交换关系也就成为了阻碍,在日益扩大甚至国际化的生产规模,下它也已经成为阻碍,成为了不必要的,它就被消灭了;货币将失去其职能,仅仅成为劳动者获取一定消费品的凭证;货币交换关系一被消灭,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生产资料再也无法转换成资本,资本就被消灭。

社会主义还将承担起其他的大规模的社会改造的任务:

社会主义将消灭一切专制的政治形式,建立完备彻底的民主制度;国家将失去暴力性质,成为单纯的管理机关和服务机构。与资本主义不同,资本主义要求限制最高权力,社会主义则消灭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最高权力。

社会主义要求将人的思想从资本、宗教、国家下彻底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接受思想和科技的优秀成果,使人的人格日益完善,智力日益发展。

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耗尽地球的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将合理地使用资源,并妥善地解决人口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当社会大规模改造失去了资本这个最大的阻碍,将不可遏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乡差别将最终被消灭。

大规模的社会改造运动得以展开,社会主义社会就将开始确立起来。无疑,这依赖于一系列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前提,由于世界市场的存在,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开始就将越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成为团结人类的巨大力量。

社会主义将以资本主义的灭亡标志自己的诞生。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具有这种必然性,但要使这种必然性转化为现实性,始终离不开历史的主体即人民的实践运动。

要用几句话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而又不堕入空想主义或者流于空泛辞藻,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第四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导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导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是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第3编的第1章和第2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是一部全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从高潮时期转入低潮时期,革命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在各国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思想上、组织上为革命做准备,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统治阶级害怕本国革命力量的发展,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大肆的攻击和污蔑。同时,各种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也在工人运动中流传、扩散,阻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中,德国柏林大学的讲师欧根•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很有市场。他在70年代连续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讲义》和《哲学教程》,宣传折衷主义哲学、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全面攻击马克思主义。所以,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在哲学方面,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批判了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880年,为了向法国的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当时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帮助法国工人建立革命政党,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应法国工人党的革命派、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系统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引论中的第一章“概论”,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抽出来汇集在一起,作了一些修改后,由拉法格译成法文,同年5月在巴黎出版。原来名叫《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法文版时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五•四”前后已在我国开始流传,1920年时曾被毛泽东同志列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必读书目,多年来也是我党干部的必读书目之一。

1.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

任何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学说,都有其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现代社会主义学说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就阐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的经济的”根源,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对立的反映,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考察的结果,其理论来源则是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则来源于对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所提出的理论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正如恩格斯在书中指出:“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18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家,他们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作舆论准备。但是,启蒙学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是把生产方式,而是把理性看作人类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他们所谓的理性王国也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共和国。而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正是把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的理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的两个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因此,恩格斯在本章中以主要篇幅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着重阐述了他们学说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也指明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局限性。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表现。当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同时,就产生过早期的无产者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如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农民战争时期的再洗礼派和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等派运动以及杰拉德•温斯坦莱领导的掘地派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贝夫。与这些早期无产者革命运动相适应的理论表现就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②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为代表。③19世纪初期,则产生了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但是,即便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也仍然是不科学、不成熟的。局限性是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虽有暴露但还是很不发展,无产阶级也还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所以,“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因此,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社会主义学说也只能是空想的。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空想性,集中表现在理论基础上就是他们认为人类的“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由此出发,社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考察的结果,而是个别“天才人物”发现的永恒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这种“天才人物”的出现,也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是一种纯粹偶然的现象。社会主义的实现不需要经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只靠对剥削者的说服劝导就行了。

但瑕不掩瑜,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学说中还包含着丰富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圣西门(1760-1825)较早地看到了法国大革命不仅是贵族和市民等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而且是贵族、市民等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一切人都应当劳动,初步觉察到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主张对人的政治统治应当变成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即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他渴望建立一个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新社会。

傅立叶(1772-1837)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的丰裕和道德上的贫困,抨击资本主义商业是欺诈的场所,是人民的陷井,称工厂为“温和的监狱”。他把资本主义文明称作“新成立的奴隶制度”,认为这种制度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运动。他批判了两性关系的资产阶级形式,第一个提出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重要观点。他还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的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他主张在未来的社会里,大家共同劳动,男女平等,实行普及免费教育,并提出了消灭脑体劳动、城乡对立的思想。

欧文(1771-1858)从1800年起,在他管理的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实行了一系列提高工人福利的改革,如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举办消费合作社和公共食堂,设立工人夜校,首创幼儿园等。但他看到,这些改革并没有根本改变工人的奴隶地位,于是逐步转向共产主义。他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他试图通过实验,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的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新社会。1823年他提出通过共产主义移民区来消除爱尔兰贫困的办法,并于1824年在美国建立“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试验失败后,欧文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运动

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学说中的积极因素,认为这是“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

2.强调要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恩格斯认为,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所以,恩格斯通过对哲学思想发展历史的考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论证了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唯物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对社会主义学说变革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贯穿于整个哲学的发展过程,这种斗争是和社会主义历史以及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的。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这种斗争表现为一种相互更替的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发的辩证法的统治、形而上学的统治、自觉辩证法的统治。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他的唯心主义与辩证法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导致黑格尔体系的流产,标志着旧哲学的终结。所以,恩格斯指出,“了解了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的完全荒谬,这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当然,这绝不是恢复18世纪的形而上学,而是上升为辩证唯物主义,唯心辩证法被唯物辩证法所代替,正如前面的发展过程一样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历史任务则是由马克思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理的东西,又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利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从而创立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场巨大的变革,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它的产生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去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即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

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本章和第三章中都做过概括的表述。在本章中,他指出:“以往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的由法律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它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在第三章中,又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意义:

(1)根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性和正义的观点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的缺陷,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样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与和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冲突的途径,说明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

(3)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上的错误,说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解放自己。

3.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痛斥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却不能说明产生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从而也就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必然性。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进行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经济学论证。根据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就在于对工人进行的“无偿劳动的占有”,随着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和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从而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就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过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

总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彻底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最终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指出,本章“是我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作者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三个发展阶段,使生产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表现在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生产的社会化本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由于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由少数资本家把社会化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中,不劳而获,占有完全是由别人劳动的产品。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把生产资料变成资本,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丧失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阶级的残酷剥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斗争也必然会日益尖锐。这一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则是“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私有制使生产成了私人的事情,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但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生产的组织性,而由于工厂为个别资本家所有,他们只能在自己工厂内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必然会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而承认其社会化属性。

(2)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化的出现,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危机。相反,使资本主义矛盾更加激化。恩格斯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家干预等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做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所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占有形式,根本不能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相反,会进一步加剧垄断集团之间的竞争,使阶级对立更加尖锐。不仅如此,还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接着论述了由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变革力量和途径。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同时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这种生产方式迫使人们日益把巨大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同时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这说明必须消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相适应。为此,就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无产阶级就是完成这个变革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则是实现这个变革的具体途径。

2.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对未来新社会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需要指出的是,1886年1月,恩格斯在致爱•皮斯的信中说,他在本书中第三章中“叙述和解释”了“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经济方面”,还说,这是“无论政治的还是非经济的社会问题都根本无法触及的不全面的概述。”换句话说,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只限于“经济方面”,而且是“不全面的概述”。

(1)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不仅可以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且还会消除对生产力和产品的浪费、破坏,还可以消除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所造成的浪费,为整个社会节省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

(2)消灭商品生产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以使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就阐明了新社会的生产的性质和目的。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将会消灭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也将逐步消亡。恩格斯认为,阶级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当然也就会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被消灭。而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被消灭以后,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特殊的镇压力量的国家也就成为多余的了,国家将会由对人的统治转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将会自行消亡,而不是被“废除”。

(4)人类将会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所谓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所谓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来改造世界,从而成为自然界和社会主人。在新社会,由于消灭了私有制,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所有,消灭了剥削和压迫,消灭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人们之间的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们在一定意义上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的人的生存条件。这样,人们才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过去统治人们的自然规律将被人们熟练运用而服从人类的统治。这时,“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的活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恩格斯对本章的基本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概括,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及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性质,以及最终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第五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读后感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从1844年在巴黎会晤开始,他们共同或独自地写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针对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对杜林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其中单独出版的几个章节。这本小册子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重温这个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

针对杜林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否定和攻击,恩格斯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科学并高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恩格斯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已经开始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开展,但又很不充分、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关于法国革命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观点,是极为天才的发现;傅立叶的贡献在于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世界在物质上和道德上的贫困,并初步揭示了辩证法;欧文不仅揭露了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是私有制、宗教和现存的婚姻制度,并努力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

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概括性表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同时,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提出,以往的社会主义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没有揭露出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虽然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不明了这种剥削是如何产生的。而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正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社会主义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二、总结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在本书的第三章,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这个基本矛盾的考察和把握,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而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最终解决,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在于,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在产品占有方式上,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出发作出的科学预测,表达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成为共产党人和整个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首先有助于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而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性认识。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如果不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究竟说了些什么,不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也就无从谈起。恩格斯这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虽然写于19世纪80年代,但由于它深深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沃土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系统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又科学指明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因此,它仍然是我们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权威教材和最好的“入门”。

其次,重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可为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恩格斯的这个著作,牢牢构建在唯物史观哲学基础之上,探讨了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的理论;提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观点;主张“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有这些,对我们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重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光辉著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和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甚至出现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所有这些,无不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芒,对于进一步凝聚全党的力量,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下载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著导读复习资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社会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陈有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恩格斯于1877~1878年写成的著作《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写而成。其重要性不逊于《共产党宣......

    从社会主义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看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是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第3编的第1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是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第3编的第1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于1880年,是恩格斯在1878年发表的首次论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反杜林论》的基础上改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读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剖析。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