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薛迪强
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奉献大于索取,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心中一定写满了爱。薛迪强就是这样一个被诸多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薛迪强,男,汉族,1960年12月27日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1984年至今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消化内科工作,2005年9月取得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资格,2006年1月聘任。现任消化科主任。2003年3月首批入选兰州市“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7年12月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6月被聘为兰州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兼职教授;2006年1月担任甘肃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5月获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佳服务明星” 荣誉称号;2008年8月被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批准为“食管胃镜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成员。
薛迪强医生在25年医务工作中,始终遵循:实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钻研业务,刻苦学习、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术,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消化内科及消化内
镜介入工作。工作中视病人如亲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努力弘扬白求恩、林巧稚精神,立足本职作奉献,把追求自己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化为实际行动,二十五年如一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以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树立了美好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薛迪强的出色业绩得到了同仁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表彰。
一、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最大幸福
薛迪强医生,学习上孜孜不倦,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兢兢业业。他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视病人如亲人,他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都会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不仅承担了本院的医疗工作,还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到外院会诊帮助解决治疗上的难题。薛迪强医生总是说,再严重的病人,医生都不能放弃治疗,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在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对某些治疗方法不理解,薛迪强医生不仅不介意和计较这些,还耐心地做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最终医好了病人,也改变了患者家属对医生的偏见。他总说: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薛迪强医生总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只要病情需要,都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深得广大患者、家属和同事们的好评。2003年9月,薛迪强医生所在科室收住一名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时病人已濒临死亡,经综合治疗,病情仍十分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可能。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薛迪强医生一周吃睡在病房,日夜守候在患者身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避免了肾衰和呼吸功能衰竭。两周后患者病情稳定下来,一个月后终于脱离了危险,抢救获得成功。家属无比感激,逢人即夸奖薛迪强医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分亲疏,热心为病人及家属排忧解难的良好医德。
2004年1月,正当薛迪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女儿被确诊患上了骨肉瘤,遭此塌天大祸,刚强的七尺男儿也忍不住失声痛哭。在亲人、朋友、同事、患者的爱心关怀下薛迪强又重新站了起来,他白天依然若无其事地照常工作,每天晚上照顾患病的女儿,一有急、重患者,他总是将女儿托付给保姆,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在临床一线上。薛迪强医生救治过的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得知他女儿患病后,纷纷前来探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安慰。很多农村患者家属大老远带来了自家产的玉米、鸡蛋和青菜,为他女儿补养身体。这些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让薛迪强感动的是医患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朴实情感。
爱能产生爱,薛迪强用他心中的“大爱”使病人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人性的芬芳,2007年6月一位皋兰县19岁的农民不幸患了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需进行内镜下栓塞治疗,而栓塞剂需要3000余元,但患者家属却无法支付,绝望中患者及其家属一度想放弃治疗,薛迪强医生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帮其垫付了医疗费,栓塞治疗进行的很成功,临出院的时候患者的父亲含着热泪说:“薛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薛迪强医生廉洁自律,文明行医。一直以来他以白求恩、林巧稚、吴登云同志为榜样,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尊敬和好评。在医院历年的职业道德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20多年救治了多少病人,薛迪强医生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他的丹心仁术,却镌刻在病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年,薛迪强医生走在街上,常有陌生人来到他面前说:“医生,是你曾经救了我。”在公交车上,也常会遇到不熟悉的乘客争着为他买票。虽然已记不起这些人的名字,但一说起抢救经过,他依然记忆犹新。是医生这个职业,给生命创造了奇迹。薛迪强医生知道,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他毕生的职责。
25年如一日,薛迪强医生一如既往地做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25年的努力结果,为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医院的发展腾飞做出了贡献。
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
84年8月,薛迪强毕业分配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当时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城乡交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简单。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克服种种困难条件的制约,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虚心求教,并勇挑大梁,在医疗设备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克服万难,迅速在我院开展了消化内镜介入的各项工作,其中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两项新业务填补省内的空白,薛迪强同志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在抢救消化系统急、危、重病人方面有较高水平,大量病人慕名而来。所在科室病床利用率达100%以上。几年来无差错事故发生,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作为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他还积极进行临床科学研究,有8项科研在市科委立项,四项研究通过省科委的科研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2项填补了省内空白,1项获得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获得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现正在进行的4项科研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积极进行临床科研的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开发新业务,在消化和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的许多方面在省内达领先水平。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临床论文46篇,先后在全国和地区性杂志和会议上发表。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所
领导的科室连续十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薛迪强同志2007年5月被兰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兰州市“百佳服务明星” 薛迪强同志努力工作,为医院消化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现在我院的消化疾病治疗水平达到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他的出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薛迪强医生模范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爱岗敬业,业务精益求精,技术水平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认可,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方面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第二篇: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甘肃省肿瘤医院 杨碎胜
‚ 杨主任:您好!十年前的十月,您以自己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妙手回春般地救治了我,挽救了我这个重症患者的生命,使我今天还能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您——我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杨碎胜医生2007年10月收到的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来信。杨碎胜从医二十年所救治过的患者中,不知有多少人向他发出过这样情真意切的感恩话语……
他有一颗仁爱之心
杨碎胜1989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中,他始终以古人教诲的‚医者父母心‛和‚无德不行医‛,作为自己做人、做事、做一名合格医生的标准,并把它付诸于自己二十年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将自己全部的爱和心血倾注于解除患者病痛和挽救生命的工作中,他医治过五万多患者,做过上万台手术,救活了难以计数的鲜活生命,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影响和教育着很多的人。
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的驱动,医疗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各医院里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红包、礼品、酒宴的事情,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然而,当病人们谈起杨碎胜主任的这些事情时,都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2007年7月一位陇南的小学老师被确诊为乳腺癌,恐惧和绝望使她一刻也不能安宁,给省城乳腺专家杨碎胜主任送红包,成了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她一次次地表白:‚杨主任,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一定收下,我是真心的……‛。杨碎胜看着被重病折磨得六神无主的病人只好暂时收下。手术后,护士长将这个‚红包‛冲抵了病人的住院费。当护士长把交款收据交给这位病人时,她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2008年,庆阳正宁县一位农村老太太,术前送的红包被杨碎胜真诚的话语谢绝了,老太太心里十分感动,快出院了,她要做一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杨碎胜知道后对她说:‚你们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再别乱花钱了!‛简单朴实的话语使老太太和其他病友都很感动,大家商量着一块儿凑钱做了一面锦旗,直接送到了肿瘤医院党委。
多年来,杨碎胜不仅自己廉洁行医,同时教育和要求全体医护人员不拿病人一分一厘,他经常对科室的同志们说:‚我们的病人有些很穷,家里有一位重病人,就等于降临了一场灾难,给我们送‘红包’或请吃饭,表面上心甘情愿,实质上是出于无奈,我们不能为这些事毁掉良心和声誉……‛正是杨碎胜这样一颗仁爱之心的榜样力量,肿瘤医院党委魏书记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在我们肿瘤医院,杨碎胜领导的乳腺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无红包科室!‛这些年,仅杨碎胜一人就退还病人红包二十余万元。
作为一名科主任,杨碎胜制定的科室管理条例中规定,科室用药禁止使用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的化疗辅助药;医保病人用药,有甲类药不用乙类药,有乙类药不用自费药;对抗生素的使用规定,小手术为预防感染使用不超过一天,大手术不超过3天,并且,多以青霉素为主。这些规定从根本上杜绝了过高的医疗费。在日常工作中,他要求科室里每个医生一定要熟悉和记住常用药品的价格,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慎重制定治疗方案,而且一定要提前告知患者:正常情况下所需的费用,出现支持治疗等特殊病情可能产生的费用,需要准备的总费用。包蔚郁医生说:‚杨主任为了病人既能看好病,还要少花钱,真是用尽了心思。‛
一个叫刘桂花的上海乳腺癌患者,因承受不了当地手术后昂贵的化疗费,慕名从上海来兰州住进了杨碎胜主任的科室,用较低的费用做完了全部的化疗,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上海。
在肿瘤医院,乳腺科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科室。以2009年为例,这个科室月出院病人180余人;年住院病人1800多人次。杨碎胜一个人年门诊量达4000多人次,如此多的患者,杨碎胜所承担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每个星期一、四是杨碎胜上门诊的时间,全省各地慕名挂号看病的患者,常有80余人,为了使远近的病人不要白跑路,杨碎胜从不限制挂号数量,他对助手们说:‚一般来我们医院看病的病人心情都比较着急,怕自己得了癌症,急于想从医生这儿知道结果,我们那怕辛苦点,也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他们自创了1+3看病模式即:一个护士叫号,开门、关门维持秩序;一个助手写病历、开检查单等;一个助手辅助检查;杨碎胜全面体查,这种模式,即保证了门诊病人的看病质量,又解决了病人多,看病难的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有一次,杨碎胜上门诊,本来下班就很晚了,一个从临夏来的妇女到门诊,要找杨主任看病,接到电话后,杨碎胜马上从病房里赶过去,这个病人没有挂号,杨碎胜就直接为她看了病。
一些病人,因月经原因,需要经期后一周再来医院检查,杨碎胜每次都不忘叮嘱她们下次来时不要挂号,直接来看病就行了。
患者多了,什么想法的人都有,有些病人经过体查,杨碎胜认为没有必要拍片检查,也不需吃药,告诉她们保持好的心情,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但是,病人总觉得拍了片,开了药,心里才踏实。杨碎胜总是苦口婆心地给她们讲道理,尽量说服她们。他常对科里的医生说:‚让病人少吃药,不手术,而又平安无事,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跟杨碎胜工作过的很多医生都知道,为了让挂了号的门诊病人都能看上病,每当上门诊,杨碎胜都要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就这样,他们每次下班,都要到下午一两点,甚至更晚,实在饿了,就吃一点方便食品充饥。
杨碎胜为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忘我工作的精神,还体现在那些急于要做手术的患者身上。
2009年5月的一天早晨,杨碎胜不慎腿部拉伤,他忍着剧痛依然坚持给病人做手术,手术中,他的伤腿疼痛得实在难以忍受,就派人去药店里买来奇正炎痛贴,送到手术室,贴上后,继续手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天,他还一连做了8台手术,下手术台后,腿肿胀的不能行走。
年轻医生盛志娟说:‚一次,杨主任感冒发烧,头晕目眩,又该他上门诊,大家都劝他算了,杨主任不愿辜负挂号的病人,硬是拖着病体,由我帮忙,坚持看完了所有的病人。‛ 杨碎胜诊病的认真负责,是众多病人找他看病的根本原因,他从不会因为病人多,而有半点马虎。对每一个病人,他都耐心地听病人述说病情,仔细查阅各种病历资料,认真进行体查,得出准确结论。因此,病人们都说,杨主任看病有一套,称他‚杨一摸‛。杨碎胜每周一、四上门诊,二、三、五全天手术,周末大查房,实在是太累了,不少熟悉和关心他的人,都劝他这样长期下去身体会出问题的,但是杨碎胜说:‚一方面,现在乳腺病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病人住进医院,都想尽快手术,都希望尽早知道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个心情我们要理解,只有尽最大努力了。‛
杨碎胜对病人的仁爱之心,还体现在他对病人的尊重、体谅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上。日常生活中,杨碎胜注重仪表,他干净利落,很多同事都知道他每天洗澡,每次上门诊前,都要把手指甲剪得干干净净,开始妻子不理解,觉得他有些过分。他对妻子说:‚我是乳腺科医生,接触的都是女病人,检查的是特殊器官,病人不管贫穷富有,农村城市,得了多重的病,他们都有尊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
门诊护士小梁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个病人查体,掀开衣服时,乳头溢液,咖啡色的液体一下喷到了杨主任的脸上、工作服上,小梁赶紧给杨主任送上卫生纸,他擦完自己脸上、身上的液体后,又用干净的纸蘸了点病人身上的溢液,仔细查看起来,好像先前的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过。小梁说:‚杨主任对病人好多这样的场景,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在对每天术后病人的查房中,杨碎胜经常替病人盖被子、关窗户,查伤口时,他总是礼貌地请病人的丈夫回避,他不愿让病人的亲人看到没有愈合的伤口而留下心理阴影,尽自己最大所能使病人将来的家庭幸福,夫妻感情合美如初,理解他良苦用心的病人,无不为之感动。
为了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能恢复肢体功能,日后正常生活,他在每次的查房中,对所有术后病人都反复强调功能训练的意义,还常让病人现场演示训练后的效果。杨碎胜不但给病人治病,还经常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比喻形象地普及医学常识,解释癌症病人弄不懂的手术、化疗、放疗、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等。比如,他说:‚乳腺癌手术,就好比于用开刀的方法集中消灭一间房子的整体敌人,战斗中,总有逃跑的土匪强盗,对这些四处流窜的敌人,我们再用化疗的方法全身搜索消灭他们,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保证身体的安全‛。当很多病人明白各种治疗手段的目的和意义后,都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战胜负作用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多少年来,杨碎胜把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不厌其烦地给一批批病人重复着,大家感动地说:‚杨主任是我们的医生,更象我们的亲人!‛
杨碎胜有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自己的老乡,也是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女儿明年高考。可是,他对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女儿却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情。工作和学习的繁忙,使他长期顾不上照顾家人,更无时间干家务活。他妻子肠胃不好,好几次血色素低至5克,就是有病住医院输液,他也顾不上陪护。妻子知道他很忙也很累,对他十分理解,总是提醒他注意身体。2006年前,由于工作的压力,杨碎胜一度失眠严重,他不得不借助安眠药入睡,做为医生,他深知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成隐性,后来,他开始体能煅练,医院的人都知道,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5点30外出,春夏秋三季去医院对面爬山一个半小时,冬季还是这个时间,他戴上口罩,手拿铁棍,打着电筒在黑漆漆的滨河路上走1个半小时,三年半了,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妻子和同事们提起他煅练身体的事都说:‚太佩服了!太执着了!太坚韧了!‛多少年来,杨碎胜就是靠着象煅练身体的这种坚韧毅力、执着精神,坚强意志对待自己钟爱的事业,对待所要干和所应该干好的每一件事,所以,他获得了巨大成功。
他能妙手回春
杨碎胜大学毕业二十年,在繁忙的工作中,在每天超负荷的运转中,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停止过刻苦钻研业务,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从一名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主任医师,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他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级12篇,编写出版科普图书一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7项;获省医科院三等奖一项;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杨碎胜取得这些成绩,难道是因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吗?不!学问累累的甜果里,孕育着学问之根的苦涩。多少年来,他没有节假日,没休息天,护士长周江红说,我经常下班回家时,看见杨主任还在办公室看书。妻子和女儿更知道每天晚上新闻联播后,他如果不去病房,就一定在电脑前,在书本里。他在互联网里点击搜寻着自己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科研成果,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并把它们下载下来,有的还制成了幻灯片和科里同事一块学习研究,由于他长期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国内一些资深专家曾经评价,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的水平一点不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医院差。
原肿瘤医院医生陈玲去加拿大定居后,被诊断为乳腺癌,她专程回国找杨主任进一步确诊,杨碎胜检查后,告诉她为良性疾病,她不敢轻易相信,又去陆军总院找人进一步诊断,核磁共振提示与加拿大医院相同,是乳腺癌。她报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请杨主任做了手术,活检结果证实了杨碎胜判断的正确性。陈玲女士称赞道:‚杨主任的水平实在太高了!‛
天津病人李玉琴被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来兰州探亲时,经妹妹介绍请杨主任看病,杨碎胜检查后,告诉她们需要马上手术,结果,术中冰冻提示为乳腺癌,并立即对她施行了保乳手术。回天津后,同行都说她的保乳手术塑形很好,病人万分感激,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跟杨碎胜一个手术组 的医生先后有很多个,他们共同评价杨主任给病人做手术就象雕琢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力求完美无瑕。例如,为了保存好乳腺癌患者的每一个胸壁支配神经,手术中他那双男人的大手,灵巧得对头发丝细的神经组织精细到从毫米到毫米的剥离。对腋下淋疤结的清扫,就更是细心了再细心。在缝合刀口时,他总是边缝边看,哪怕有一针不平整,不美观,他都要拆了重缝,对其他大夫,他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杨碎胜经常对年轻大夫们说:‚看似很小的操作,要做细、做精,也很不容易。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要让他们放心。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是:做人讲良知,行医讲医德。‛
每次上门诊,他都带上记录本,对特殊或重要的病例,很快记下来。平时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储存着很多病案资料,遇到复发转移的病例,他会借阅以前的病历,反复研究寻找原因,认真总结经验,他说我们行医,‚一定要坚持寻循证医学,反对经验医学‛。
他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碎胜深深体会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全科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水平都能不断提高,同心同德一条心,才能把工作干好。因此,作为科主任,多年来,他一直把科室的团队建设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他除了制定严格的科室管理条例,还明确提出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六个方面做为科室建设的重点。乳腺科每天早上都有晨会,每双周有一次业务学习会,杨碎胜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学科前沿新动态解读传授给大家,还经常请本院与业务相关的科室主任或外院专家、学者给大家讲课或作报告。
平日里,他像关心病人一样关心自己科里的每一位同事,经常抽空找医护人员谈心,征求他们对科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不断提高,手把手地教年轻医生业务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真知灼见,使很多年轻人的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
对科里合同护士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杨碎胜除了积极呼吁外,又和大家商量,每次从正式职工的奖金中拨出一部分,分发给合同护士。
去年,护士小梁的父亲在老家去世,她请假回家料理后事,使她根本没有想到的是,杨主任利用周末带着科里没有值班的医护人员冒着严寒,顶着大雪来到会宁祭奠她的老人,这件事使小梁的家人和全村人都十分感动。多少年来,杨碎胜就像一团火,温暖着病人,也温暖着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
乳腺科的医护人员都说,和杨主任一起工作,真的很累,因为他对所有的工作都要求精益求精。但是,杨主任率先垂范的精神,让我们心悦诚服,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召着我们,他宽容、大度、谦和、善良的品格所折射的人性光辉,让我们感到温暖!2005年至今,杨碎胜领导的乳腺科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甘肃省青年文明号‛。
杨碎胜本人2006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国资委、省纪委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评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近期,他又被推选为‚感动甘肃2009十大陇人骄子‛侯选人。
杨碎胜从二十六岁大学毕业青春韶华,到现在四十六岁步入中年,整整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他的人生长河中却是一段可以用黑体字书写的人生里程!这个内心里装满了善良与责任,头脑里装满了智慧与才华的好医生,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人间的真善美!这个一心一意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而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好医生,用自己博大的爱,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第三篇:医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事迹(范文)
赵建生同志医德医风先进事迹
赵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xxxxx专业,毕业后咋xx工作,xx调xx工作,先后担任xx职务。
该同志在工作中会积极主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用于奉献,积极进取,作风严谨,服务热情周到,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医德医风良好,赢得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全心全意未病人服务。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工作理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加班无论春夏秋冬,以医院为家,以病人为伴,满腔热情为病人服务,替换着解难,脚踏实地耕耘,默默无闻奉献,用一颗赤诚的心,让一个个患者顺利康复。赵建生同志从事医疗工作二十五载,救死扶伤,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但对每一例患者都是诚恳相待、精心施治,力求尽快解除患者疾痛。
二、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增强职工服务意识
他始终把医德医风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医德医风教育工作量化分解,同科室目标考核相结合,把工作落到实处,是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明确、行为上遵守。有计划的把医德医风教育渗透到医疗实践中,针对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环节上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临床医德医风教育有的放矢,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了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风尚不断得到发扬,从而促进整体临床医德医风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三、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质量管理,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形象 在工作中,他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全院职工能自觉学法、守法、依法执业,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护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促使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并对各科药品收入所占比例进行监控,杜绝滥检查、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现象在我院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患者合法权益。
在赵建生同志的领导下,医院严格执行医疗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他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完善了病危病重告知制度、病人夜间离院请假制度,转院告知制度等,杜绝事故纠纷发生。他还不断加强对在岗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未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四、严格行业纪律,转变工作作风
未进一步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十不准”和“服务承诺”,建立健全了职工医德医风个人档案,严抓共管、完善奖罚制度,认真调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进一步得到了规范,杜绝了生、冷、硬、顶、吃、拿、卡、要等的不良行为。他始终不忘“扶贫帮困”,认真落实“惠民政策”,2011年对贫困户、优抚对象减免住院费、诊疗费、检查费600余元。
五、严格执行规定,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热情为群众服务
作为院长,他健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和约束机制、改革内部财务管理,统一管理各科室收费和核算,严禁私自乱收费现象。提高医疗服务收费透明度,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并主动接受社会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对参合农民来院就诊不论病情轻重、经济条件好坏都一视同仁。同时,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第四篇: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推荐)
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个奉献大于索取,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心中一定写满了爱。xxxx就是这样一个被诸多患者信赖的好医生。
xxxx,男,汉族,xxxx年12月27日出生,xxxx年7月毕业于xxxx医学院,xxxx年至今在xxxx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消化内科工作,xxxx年9月取得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资格,xxxx年1月聘任。现任消化科主任。xxxx年3月首批入选xxxx市“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xxxx年12月获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医德标兵”荣誉称号;xxxx年6月被聘为xxxx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兼职教授;xxxx年1月担任甘肃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xxxx年5月获xx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百佳服务明星” 荣誉称号;XX年8月被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批准为“食管胃镜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成员。
xxxx医生在25年医务工作中,始终遵循:实行人道主义,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钻研业务,刻苦学习、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术,并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介入工作。工作中视病人如亲人,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努力弘扬白求恩、林巧稚精神,立足本职作奉献,把追求自己人生的崇高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化为实际行动,二十五年如一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以过硬的业务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在群众中树立了美好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xxxx的出色业绩得到了同仁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获得了各级部门的表彰。
一、患者的康复就是医生最大幸福
xxxx医生,学习上孜孜不倦,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兢兢业业。他爱岗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中始终装着病人,视病人如亲人,他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都会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不仅承担了本院的医疗工作,还经常牺牲业余时间到外院会诊帮助解决治疗上的难题。xxxx医生总是说,再严重的病人,医生都不能放弃治疗,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在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对某些治疗方法不理解,xxxx医生不仅不介意和计较这些,还耐心地做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最终医好了病人,也改变了患者家属对医生的偏见。他总说: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一定会建立起来。xxxx医生总是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只要病情需要,都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深得广大患者、家属和同事们的好评。xxxx年9月,xxxx医生所在科室收住一名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院时病人已濒临死亡,经综合治疗,病情仍十分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可能。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xxxx医生一周吃睡在病房,日夜守候在患者身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避免了肾衰和呼吸功能衰竭。两周后患者病情稳定下来,一个月后终于脱离了危险,抢救获得成功。家属无比感激,逢人即夸奖xxxx医生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分亲疏,热心为病人及家属排忧解难的良好医德。
xxxx年1月,正当xxxx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女儿被确诊患上了骨肉瘤,遭此塌天大祸,刚强的七尺男儿也忍不住失声痛哭。在亲人、朋友、同事、患者的爱心关怀下xxxx又重新站了起来,他白天依然若无其事地照常工作,每天晚上照顾患病的女儿,一有急、重患者,他总是将女儿托付给保姆,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在临床一线上。xxxx医生救治过的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得知他女儿患病后,纷纷前来探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与安慰。很多农村患者家属大老远带来了自家产的玉米、鸡蛋和青菜,为他女儿补养身体。这些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让xxxx感动的是医患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朴实情感。
爱能产生爱,xxxx用他心中的“大爱”使病人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人性的芬芳,xxxx年6月一位皋兰县19岁的农民不幸患了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需进行内镜下栓塞治疗,而栓塞剂需要3000余元,但患者家属却无法支付,绝望中患者及其家属一度想放弃治疗,xxxx医生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帮其垫付了医疗费,栓塞治疗进行的很成功,临出院的时候患者的父亲含着热泪说:“薛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
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xxxx医生廉洁自律,文明行医。一直以来他以白求恩、林巧稚、吴登云同志为榜样,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深受广大患者尊敬和好评。在医院历年的职业道德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20多年救治了多少病人,xxxx医生已经记不清了。可是他的丹心仁术,却镌刻在病人们的记忆中。这些年,xxxx医生走在街上,常有陌生人来到他面前说:“医生,是你曾经救了我。”在公交车上,也常会遇到不熟悉的乘客争着为他买票。虽然已记不起这些人的名字,但一说起抢救经过,他依然记忆犹新。是医生这个职业,给生命创造了奇迹。xxxx医生知道,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他毕生的职责。25年如一日,xxxx医生一如既往地做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25年的努力结果,为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医院的发展腾飞做出了贡献。
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
84年8月,xxxx毕业分配在xxxx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当时xxxx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城乡交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简单。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克服种种困难条件的制约,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虚心求教,并勇挑大梁,在医疗设备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克服万难,迅速在我院开展了消化内镜介入的各项工作,其中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及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两项新业务填补省内的空白,xxxx同志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在抢救消化系统急、危、重病
人方面有较高水平,大量病人慕名而来。所在科室病床利用率达100%以上。几年来无差错事故发生,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作为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他还积极进行临床科学研究,有8项科研在市科委立项,四项研究通过省科委的科研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2项填补了省内空白,1项获得xxxx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获得xxxx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现正在进行的4项科研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积极进行临床科研的同时,不断学习新技术,开发新业务,在消化和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的许多方面在省内达领先水平。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临床论文46篇,先后在全国和地区性杂志和会议上发表。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所领导的科室连续十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xxxx同志xxxx年5月被xxxx市委,市政府评为xxxx市“百佳服务明星” xxxx同志努力工作,为医院消化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现在我院的消化疾病治疗水平达到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他的出色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xxxx医生模范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行医,爱岗敬业,业务精益求精,技术水平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认可,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方面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树立了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第五篇: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平凉市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平凉惠君肛肠医院 刘惠君
刘惠君,女,汉族,出生于1959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平凉惠君肛肠医院院长,平凉地区中医重点学科带头人、平凉市名中医、甘肃省肛肠学会理事、崆峒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理事。198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平凉市四十里铺医院、平凉市中医院痔瘘科、庆阳市中医院肛肠科工作,在医院工作的12年中,工作勤奋,成绩突出,连年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派出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成都中医学院中医经典著作进修班等处进修学习,在庆阳市地区中医院担任肛肠科主任3年,1992年借调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痔瘘科工作7个月,1993年在庆阳市中医院停薪留职,随后在平凉创办西北首家痔瘘专科医院。
惠君肛肠医院创办19年来,共为来自陕、甘、宁等省区的肛肠病患者3万多人解除了 肛肠疾病的痛苦,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患者的赞誉。她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流播四方,医院不断发展,就诊者日益增多,她对病人细致入微,审证用药,殚心竭虑,待病人更是和蔼可亲,耐心细致,从不厌怠。在肛肠病的专业上,她技术过硬、临床经验丰富,并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每年接诊门诊病人约5000人次,手术约600人次,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对痔疮、复杂性肛瘘、高位肛周脓肿、肛管直肠脱垂、肛门狭窄、大肠炎性疾病、便秘、等疾病采用手术疗法并结合中医辩证的治疗有自己独到之处。
‚医者仁心‛---这是刘惠君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她始终秉
承‚医者父母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的驱动,医疗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各医院里程度不同的存在着红包、礼品、酒宴的事情,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然而,当病人们谈起刘惠君院长的这些事情时,都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
2002年,宁夏隆德县农民马长义,因患严重的肛肠疾病,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实在不堪病痛折磨,只身带了200元钱,来医院求诊,当他听说手术治疗要花2000多元钱时,就心灰意冷,打算回家。刘惠君了解到老人的窘境后,为他免去了所有的费用,并在以后的多年里,为他和他的老伴免费诊治疾病,直到今天。像马长义一样,很多来自边远贫困乡村的病人在惠君医院住院时,由于穿着单薄或吃不上一顿可口饭菜,她就自己花钱给他们买衣服送饭;有经济困难付不起医疗费的,她或减免或用自己的钱为他们支付;甚至病人需要转院治疗时,她也会认真负责地帮他们联系医院,陪送到位。她对每一位患者都是热情耐心,关心倍至,周到细微。
刘惠君在担任院长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她积极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及社会公益活动投入资金累计80多万元。蔺建惠,是刘惠君收养的12个儿女中和她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蔺建惠9岁那年,随重病的母亲从庆阳正宁县来平凉惠君医院看病。住院第九天,母亲不幸病逝,留下了她一人无依无靠。刘惠君就将孩子领回家中自己抚养,供她上学,直到24岁蔺建惠成家后,才离开了刘妈妈独立生活。无独有偶,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是个纯山区贫困乡,马长云和有病的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而辍学,刘惠君听到后,亲自登门为他的母亲治病,并
资助马长云重返校园,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她先后共安臵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达1200多人(次),为社会培养了1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经她各种形式资助的共计300多人,捐款80多万,捐物580多件。他参与抚养孤儿成人、成家、立业,她是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是山区孩子心目中的‚好阿姨‛,是留守儿童、单亲贫困孩子、孤儿心目中的‚好妈妈‛。她用一位医生的职业操守和一个女企业家的达济情怀,在崆峒山下、泾水河畔演绎出了一出爱心传奇!多年来,刘惠君院长不仅自己廉洁行医,同时教育和要求平凉惠君肛肠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不拿病人一分一厘,他经常对医院的同志们说:‚我们的病人有些很穷,家里有个病人,就等于降临了一场灾难,给我们送‘红包’或请吃饭,表面上心甘情愿,实质上是出于无奈,我们不能为这些事毁掉良心和声誉……‛。
正是凭着一颗仁爱之心和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刘惠君从医数十年,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赞誉,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她先后被授予‚中国工商联全国50名商界管理女精英‛、‚全国优秀创业女性特别贡献奖‛、‚全国民革优秀党员‛、‚甘肃省首届道德模范‛、“感动甘肃十大陇人娇子‛、‚甘肃省关爱留守儿童爱心人士‛、‚平凉市名中医‛、“平凉市十佳助人为乐模范奖”、‚平凉市巾帼十杰‛、‚平凉市三八红旗手‛,‚崆峒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春蕾计划贡献奖‛等32项殊荣。2009年9月,刘惠君荣获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共崆峒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总工会、区团委、区妇联、区卫生局随后联合发出了《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惠君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
区广泛开展向刘惠君同志学习活动。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还组织刘惠君等在甘的全国道德模范,在全省举行了巡回演讲,刘惠君助人为乐的事迹打动和感染了无数的听众,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