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指导师需求表1
家庭教育指导师需求表
姓 名联系方式 过去所学专业 请你谈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注:当地报名,成都考试。该证书是学员从事家庭教育职业的上岗、执业证书,是本职业唯一有效的资格凭证,网上可查询到本人证书的权威性。
成都希郎职业教育学校、成都美途职业教育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家庭教育指导师需求表
姓 名联系方式 过去所学专业 请你谈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注:当地报名,成都考试。该证书是学员从事家庭教育职业的上岗、执业证书,是本职业唯一有效的资格凭证,网上可查询到本人证书的权威性。
成都希郎职业教育学校、成都美途职业教育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第二篇:家庭教育指导师材料
家庭教育指导师材料(二井小学)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月影风轻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对生命本身充满渴望的儿女。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不是出自于你。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但他们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的身体居住在你的屋子里,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不是。-----纪伯伦
每每读着纪伯伦的诗,品味着他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对孩子的民主、自由的诠释,总有拿起笔想为所有母亲写点什么的冲动。
——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不是出自于你。
解读:是的,孩子是从你的生命中孕育的,如破茧而出的蛹,当听到第一声婴儿的啼哭,你的脸上洋溢着世界上最动人的幸福和喜悦。从此你的心被孩子掳去,为孩子之喜而喜,为孩子之忧而忧,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进一退都牵动着你的神经。
你用你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溶化着孩子,你用你最美好的期望为他编织着梦。
在你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中,在你把孩子圈定在你的视野之内的时候,你其实已在把孩子生命和你的生命连结到了一起。
其实当孩子脱离你身体的一刹那,他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了。你不过是孩子的领路人,把他引领到这个世界上来;孩子不过是礼品,是给你带来欢欣、让你享受生命的欢乐的礼物,而不是你的附属品。
所以你应该为上帝馈赠给你的这个礼物而骄傲,而高兴,而感谢。——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解读:孩子可以是你生命的延续,但不是你思想的延伸。你以为和你血脉相连的孩子是你的,所以你想把你未实现 的梦嫁接到他身上;你以为孩子一切都会听从你的,所以你忘了他还有自己的自尊和自由;你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所以你想包办他的思想,代替他去思维。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给他的是伤害而不是爱,是负担而不是轻松,是禁锢而不是自由。
你不能要求他和你一样的思想,因为他不是你,他就是他,他是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别看他还小;他 不是橡皮泥,由你随意自由地捏造,捏成你最满意的杰作;他也不是你的影子,必须步步紧跟你的思维。也许他会令你伤神,更也许会让你失望,但你依然要给他 爱,依然要呵护他,珍惜他,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上帝送给你的礼物。——你可以尽力使自己变得像他们,但是尽力不要使他们像你。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崭新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他在纸上涂着美丽 的梦,他在野外放着快乐的风筝,作为你,应该让自己变成童年的你,和他一起天真地游戏着,快乐地跳跃着;和他一起去聆听大自然花开的声音,秋虫的啾鸣;和 他一起唱儿歌,读故事。你要学会蹲下来,和他的眼睛保持水平,倾听他童真的稚语,抚摸他真实的感受,走进他多彩的心灵世界。
当你把孩子当成朋友,当你走进他的生活,当你尽量让自己变得像他,那么你就赢得了他的世界;而当你把你当上帝滥用权威来指挥他,当你总想让孩子一切照你的去做,让他变成你的影子,你的期望,那么你就失去了他。
孩子并不是你的,所以你不能指望他将来回报你,尽管你付出很多很多;你的孩子其实是你的,所以你必须热爱他,哪怕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抛弃他,你也要含着热泪去拥抱他!爱他!
培养自信孩子的角色游戏 文:月影风轻 【游戏案例赏析】 你一点也不丑(6~9岁)
佳彤(7岁)很喜欢邀我和她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刚给她讲完一个故事,故事里有小鸭子、小鸟、蜗牛等动物,我选取小鸭子和小鸟,设计了一个培养自信的游戏。
我头戴小鸭子的头饰,扮演不自信的人,佳彤头戴小鸟的头饰,扮演说服者、安慰者。告诉她,当小鸭子心情不好、很苦恼时,一定要想办法安慰它,化解它的苦恼。下面是我们的对话“演出”—— 小鸭子(皱着眉,忧愁的样子):我是小鸭子,嘴扁扁的,很难看,没有人像我这么丑的嘴!
小鸟(拍拍小鸭子的背):小鸭妹妹,你一点也不丑。如果没你这嘴,都没法在水里找东西吃呢!
小鸭子(伸出脚,还是一副苦脸相):可我这蹼也很难看。
小鸟(摸摸小鸭子的脚):你的蹼帮助你在水里游,没有它,还游不了呢!
小鸭子(双手放背后,哭丧着脸,往前走):我没有翅膀,整天只能在地上走,水里游。我想像你一样飞上天去看看,这多好啊!
小鸟(抬头仰望):天上也很冷呢,要自己找家,你想回家了就有窝,多方便。
小鸭子(很向往的样子):可我就是想飞一次,体验一下自由。
小鸟(安慰):没有翅膀不要紧,我们是好朋友,我会驮上你飞的。你快来吧,趴到我背上。飞啊,飞——
小鸭子真的趴在小鸟的背上,小鸟张开手臂,低着头,弯着腰,往前“飞”。
看,女儿演得很投入,肢体动作也很到位,对小鸭子的习性把握得很准,说起理来头头是道。
玩这样的游戏,目的就是让女儿通过自编的故事和自创的角色扮演明白一个道理:动物和动物之间是平等的,没必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优势,特长,是其它动物取代不了的。推及人类也是一样。(张云芳提供)
游戏点评:
三四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故事角色扮演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角色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幼 儿通过想象,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把生活中的场景和活动再现出来,既是对人际交往的演练,又是对生活的认识以及对情感的体验。案例中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充分体 验他人的情感,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一般认为动物没有精神世界,但在孩子的眼里,它们和人一样有精神、有喜怒哀乐,可以和它们对话的。这就为扮演动物角色游戏提供了可能性。动物是孩子熟 悉的,找孩子最喜欢的动物来扮演,并了解其特征和习性,就可以设计一些培养自信、勇敢、不怕挫折等优秀品质的游戏。此外,父母可以收集一些培养自信心的故 事讲给孩子听,当然也可以自创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会自尊自爱,接纳自己。
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作者练丽丹)读后感 文:月影风轻
看了《莫愁·家教与成才》2008年8期上《孩子的“问题”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作者练丽丹)一文,颇有感触。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的父母本着打造“完美小孩”的心理,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孩子,让孩子没问题变有问题、小问题变大问题。
我在一所学校当老师,每天接触到许许多多孩子以及家长们。在我眼里,那些孩子可爱、活泼、勇敢、善良,但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眼里,却成了不折不扣的“问题”孩子:他们不听话,他们调皮好动,他们不爱做作业,不爱学习,他们屁股尖坐不住板凳,他们粗心马虎…… 有一天放学没多久,就看到操场上一位奶奶在训斥他的孙子。才走到他们身边,那位奶奶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一把拉住我:“快让你们老师看看,这样的孩子是不是不 听话的坏孩子?”她的孙子在一旁涨红着脸看着我。一了解才知道,孙子是才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奶奶刚才在校门口等好久也没等到他,进校门一看,他正趴地上看 蚂蚁搬家呢。奶奶看孩子身上脏得不成样,火不打一处来,一把提起他开始责骂:你这孩子,衣服你自己洗啊?奶奶天天在家买菜做饭干家务,还要帮你洗衣服,让你不要趴在地上,咋这么不听话呢?孩子辩解了几句,奶奶火更大了,恰巧我过来,直接在我面前把孩子定性为“坏孩子”。我劝解了半天,谁知这位奶奶越说越来气,数落着这个孩子的种种毛病,爱看电视啦、不学习啦、不听话啦等等,在她数落的过程中,孩子就那样默默地听着,也不辩解,但眼睛里的光始终是暗淡的。
我说:“奶奶,您的孙子不是不听话的坏孩子,他很乖很懂礼貌,每天见到我都会喊„老师好‟。您看,您批评他半天,他也不反驳您,他很孝顺您啊。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孩子,更不要轻易定性他为„坏孩子‟,衣服脏了可以洗,您若伤了孩子的心,那可不能再弥补了。”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家长们以他们苛刻的眼神紧盯着孩子,直到孩子变成“问题孩子”为止。
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大人的“问题”,我想每一个读完《孩子的“问题”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的读者,都会心里清楚。
诚如作者所说,作为成长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问题,但有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有些是可以淡化处理的。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家长们,请以一颗包容的心接纳孩子,无论孩子的优点,也无论孩子的缺点,无论孩子的成功,也无论孩子的失败。
父母越界,孩子懒惰
文/练丽丹(家庭教育指导师)
一个家庭中,彼此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也有生活界限。尤其是孩子,在他的生活领域里,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为他他自己的成长助力。如果父母出于过度的爱,或出于无奈而越过界限去帮办,甚至包办,就越界这个界限了。
【案例回放】
安安上一年级了,人很聪明,就是任性,霸道,娇气,懒惰。安安应该说是妈妈的第四个孩子了,前面三个都因故流产无缘来到世上,所以,安安出世后,就成了妈妈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安安从没沾过一点家务活儿,连碗筷都不会摆,吃桔子每次都要妈妈剥好。在学校里轮到他和另一个同学值日时,不是指挥对方做,自己不动手,就是自己跑掉,留下同学一人做。当老师找到他为什么不做值日时,他还振振有词:“老师我不会干,也不喜欢干。”“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没有责任,我不要责任。” 老师惊愕。安安妈知道后,批评他:“宝贝,你都这么大了,是你的事就要去做,这是责任。”安安反说:“责任,你不是说我的责任是学习吗?我就不做,我讨厌干活„„”
【案例分析】
家长怨孩子没有责任心、懒惰。这是谁的错呢?应该反省的是家长,是家长自己越过了生活界限,或者叫责任界限。该孩子做的事,因为你的手太长,伸过去替他完成了。长此以往,觉得家务事是大人的事,和他无关,变懒惰、没责任心也是情理之中了。
在养育孩子上,父母们喜欢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幼小孩子的无限的爱,唯恐 爱之不深,爱之不够。最常见的就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这是生活上的溺爱。
探究这类溺爱型的父母动机,一是怜爱心理,因为看孩子可爱,所以忍不住怜爱,因为怜爱,所以忍不住帮一把。潜意识里的话是:看,妈妈多爱你!什么都帮你做了。这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享受付出的快乐,因为付出爱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获得一种母爱满足感。
还有一种是急躁性情,看孩子做事笨手笨脚,老半天也做不完,干脆自己做算了,也没有那个耐心,干脆等他长大一点再让他做了。再一种就是追求内心完美和生活秩序的父母、比较挑剔的父母,他们往往见不得孩子做事拖泥带水,做不好还要自己重做一遍,不如自己亲自做省心。
【消极影响】
1.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他该做的事。
家长包揽了孩子所有的问题和责任,会导致亲子之间责任不清,界限模糊。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哪些他可以做,所以他不知道要做;而我们知道孩子哪些可以做,却也代他做了,于是,孩子没有他可做的事了!剥夺了他们独立动手做事的权利,他当然不懂得什么是他该做的事,也不想做本该他做的事了。现在反而来责怪孩子不爱劳动,不懂得体谅父母。
斯科特·派克有句话说:“总有一天我们要放开孩子,他们是上天赐下的礼物,交给我们照顾——但不是永远。”是的,不是永远,该归孩子管辖的生活、学习范围,我们没有划给他,没有告诉他界限,没有教给他责任;等到该放手时,我们已迟了,孩子像牵牛花一样牢牢地攀援在大人这颗树上了。因为以前照顾太多了,所以孩子习惯于依赖我们了。
2.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等不良人格。
上海、天津对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中表明: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74.4%的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甚至上小学的孩子还要父母搂抱着睡,偎依着坐。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懦弱、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的不良人格特点。他们就像是心理学上讲到的“蛋壳效应”,那外观完好的蛋壳,表面上十分坚硬,但只要轻轻一捏就变成碎片。
亨利·克劳德博士在《过犹不及》一书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父母越界行为的后果:“你的孩子就好像是你的邻居,他从来不为他家的草坪浇水。可是,你一打开你家的自动浇水系统,你们家的水全都撒在他家的草坪上。你们家的草坪因此发黄枯萎。孩子看到他自己家浇得绿油油的草坪,跟自己说,‘看来,我家的庭院没有什么问题嘛!’你们的儿子不必念书,不必有打算,不必找工作,照样住得舒舒服服,钱多得花不完,还能享有一个负责的家庭成员可以享受的一切特权。” “他不负责任而过得快乐,你们负责却过得很凄惨。其实,只要你们跟他设立地界就好了,搭个篱笆,把他家的问题留在他家的庭院内;反正那个问题本来就是他的,不是你们的。”
这用来形容溺爱型、保护型的家长是最恰当不过了。家长总是用母鸡式的爱进行过度保护,包办代替,过多照顾,过度关注。孩子不吃饭,我们伸过手去喂;孩子的房间乱,我们伸过手去收拾;孩子的成绩上不去,我们伸过手去辅导;孩子遇到麻烦,我们伸过手去解决„„只差没伸过手和脚去替他吃饭、睡觉了。不管孩子会不会做的,可能和不可能做到的,统统伸过手去替孩子做了。于是孩子不用动手,不用思考,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人为他做好了。结果呢,孩子的懒惰养成了,责任感丢失了,自卑感出现了,生活能力弱化了,有了依赖性人格障碍,严重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
【专家建议】
1.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育热爱劳动的萌芽。
总有一天,孩子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生活,越早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喜欢做事的习惯,就是在为孩子积累自立的资本,培养有责任心的真正的人。那么,最早 什么时间培养呢?就从孩子生命之初、抓住孩子想做事的时机开始。孩子出生以后,家长首先要把孩子看作一个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主动做事,想亲自动手。特别是两三岁时,看到大人做事,他也要尝试,不让他干还不愿意呢!这个时候,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把事情弄得更糟,给孩子尝试机会就是在呵护孩子的劳动萌芽,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比如,看到大人拖地,他也要拖,那就让他拖好了,大人只要在在旁边鼓掌、鼓励就行了;孩子要自己拿勺子往嘴里送饭,你只要在旁边耐心等待,过后收拾残局就对了。
总之,家长不要做以下三种人:一是超能型家长,只要孩子有困难,都会想办法帮他解决,让孩子觉得你无所不能,从而依赖无限;二是马上到家长,只要孩子有需要,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让孩子觉得凡事唾手可得;三是周到型家长,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计划好,孩子只要按照你设计的的路线前行,让孩子什么也不用费脑子,从而懒惰成性。
2.调动家长的教育智慧,培养热爱劳动习惯。
两三岁的孩子喜欢尝试做事,多半是出于好奇心和探索的需要,当新鲜感过后,很可能不再愿意去做以前做过的事了。这不要紧,在孩子漫长的童年生活中,只要我们经常用一些方法,变换一些技巧去坚持,去鼓励,去陪伴,就能把这种劳动习惯保持下来。以下的方法或许能给你一些借鉴:
(1)示弱法。孩子的内心是希望自己象大人一样是强大的,能干的。那么,大人可以适当示弱,请孩子来帮忙,并表扬他做得好。这样,孩子会有成就感,自豪感。比如你说:“儿子,这个瓶盖妈妈扭不开,你力气大,帮妈妈扭一下吧!”
(2)参与法。做家务活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大人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事,边做事边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事,那么劳动的枯燥感就会在轻松说笑中淡化。
(3)协议法。与孩子商定好一个协议,双方签字执行。有一个五岁孩子的家长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合同是这样定的:1.逢单日,妈妈做饭,爸爸摆碗筷,女儿洗碗;逢双日,妈妈做饭,女儿摆碗筷,爸爸洗碗。如果谁漏做了,别人做了,下次就替补。2.平时女儿的床被自己叠,爸妈的床被自己叠。遇周末早上,互相检查有没有叠整齐、漂亮,并打分。3.每个周六,女儿帮助擦爸妈房间的桌子,妈妈帮助擦女儿房间的桌子。这个协议中,第一条是分工合作,明确各人的劳动范围;第二条是在检查中,能互相督促自己做好,也让孩子有自豪感;第三条是互相帮助,培养孩子的助人精神。这个协议制订成表格挂在了墙上,经过了一个学期一家人的努力执行,孩子变得热爱劳动,懂事,体谅,有时还会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事情。
(4)兴趣法。不是每种家务孩子都喜欢做,可以让孩子选择他喜欢做的。男孩子一般喜欢冒险的,刺激的、运动性的活儿,如让孩子帮父母到商店买盐、味精一类的日用品回来,把爸爸的摩托车擦干净;女孩子做比较细腻的活儿,如把家中物品摆放整齐,看如何摆才美观,好看,然后和孩子一起欣赏,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5)奖励法。
好的行为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对于幼儿,为养成好的劳动习惯,不妨用物品奖励或精神奖励作为激励机制,以克服惰性,强化好习惯。可运用代币制法。“代币”就是用来代替真正奖励物品的象征物,如小红花,星星图案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代币后,可实现孩子的一个愿望。比如孩子想得到一个玩具,喜欢妈妈给他讲故事,喜欢吃麦当劳,零花钱等。有个家长给6岁的孩子制定了这样的代币制表:
第三篇: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培训内容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了家庭和睦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习主席说,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人格的发展。搞好家庭教育,不仅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而且要有专业人才指导,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
如何使孩子成才,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必备条件。经验证明,要办出高水平的家长学校,离不开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
课程内容简介
一、课程体系
第一部分:家庭教育的前提——了解孩子
(一)儿童成长及心理发展规律
(二)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的自我成长
(一)父母的自我觉察
(二)父母的自我成长
第三部分:家庭教育的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化解冲突
(二)构建和谐
第四部分:家庭教育的目标——孩子的成长成才
(一)生命品质
(二)综合素质
第五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咨询——实用技术
二、基本内容
(一)关于家庭教育指导
1、家庭教育指导含义与变迁
2、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
3、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成长之路
(二)儿童成长关键期及心理发展规律
1、婴儿的依恋与安全感
2、幼儿期自我中心形成
3、小学生的生活品质建立及学习习惯养成
4、小学生的思维飞跃与道德发展
5、小学生的友谊与交往
6、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及策略
(三)父母情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父母情绪的来源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生命地图及生命法则
3、萨提亚冰山逻辑层次
4、接纳父母及自己的体验与练习
(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化解行为冲突
2、化解需求冲突
3、化解价值观冲突
4、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五)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相关策略
1、中小学生的目标设立
2、学习兴趣解析
3、自信心的重塑
4、良好习惯的养成
(六)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实用技术
1、咨询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2、指导咨询实用工具讲解示范
(七)家庭教育指导师未来发展
培训目标和原则
(一)培训目标
l.通过培训,使家长学校负责人及教师队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较为前沿的现代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更加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通过培训,使家长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全面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通过培训,使各地区、各学校及民办教育机构、幼儿园拥有一批专业的家庭教育权威人员。
(二)培训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扣家长学校工作的中心,以主题聚焦和案例教学为主体,帮助家长学校教师提高家庭教育工作中的理论水平和咨询指导方法。
2.坚持互动跟进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进行跟进式指导。强化指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经验分享,共同提高。
3.坚持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学员们即报名后统一组织2-3天的面授培训及考评,然后在网络平台继续学习、交流。
前景展望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全美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专家80万人,人均家庭教育咨询的次数高于中国近千倍。目前,我国具有专业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还不到2万人,将近7万人才有1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市场需求巨大。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需要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员,家庭教育咨询指导行业是我国新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热门行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篇: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总结1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总结
借用尚庄小学张营校长的话“如果你不是校长也不是副职,那么参加这次培训你很幸运,说明你的领导重用你。”我很幸运参加了这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看家庭教育案例,心灵上很受触动。下面我对这次培训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先说一下培训安排。这次培训为期三天,教育局长全程跟踪,作了讲话和总结。培训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周慧玲、马青松老师,洛阳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张营校长,柏城镇中心校校长贾守军、柏城镇中学心理咨询师张国红老师做了讲座。最后,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郑新华老师播放了两个家庭教育案例,分别是《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九零后的坏女孩》。郑团长对案例作了点评和总结,题目是《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并安排了回校的工作。
第二,几位专家讲座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下回报:周慧玲老师主要讲了教师家庭子女的教育,也就是教师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己的园。如何育好自己的园?周老师的理论是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是教出来、养出来、育出来的。不管是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办,扬长带短;不惯是物质上不纵容,行为上不放任,惯出来的孩子长幼无序,目中无人。家庭教育教什么?教伦理。家庭教育育什么?育人。家庭教育养什么?养生。周老师还讲了她的三快理论:愉快、勤快、痛快。快乐的秘诀是“凡事往好处想”;家庭教育和谐的秘诀是“责任往身上揽”。马青松老师主要讲了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要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传。
洛阳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张营校长主要讲了他们“家校一体,智慧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家长与学生同步,先给家长鼓劲,再定期召开家长会。他们学校根据家长的信整理成一本书叫《智慧信箱》;注重红星评比,不考虑分数,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校、在路上、在家庭的表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办学理念是一月一次的家校沟通,分四步:
一、向家长回报学生在校情况。
二、向家长回报本月工作情况。
三、向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四、让家长给学校提合理性意见。课改让家长参与,每学期考试让家长监考,让学生构建家庭书房,要求是三年级以上有床、书架、桌子、凳子,书多少不限;三年及以下学生小,可以没有床。学校的做法是逐个学生家庭拍摄书房刻成碟,期末发给学生,叫“家庭智慧”。在家长会上提出“向传统宣战,小地方造大效益,小山村创造新公民”的口号。“教师轻松,质量上去”的办学管理是从教案开始,废除应付式教案,不写教案不等于不备课,教师写教学反思和过失。根据教师的反思和过失整理成一本书叫《智慧教育的火花》口号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羡慕吧。第二个是放手工程:不能放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能放手的班主任是没有能耐的班主任,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第三是智慧教育论坛,利用集体智慧,打造教育平台,开展智慧课堂:让学生讲课,批改作业。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用郑老师的话说尚庄小学是“学生干老师的活,老师干校长的活,校长干自己的活。”贾守军校长主要讲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如何做教师。张国红老师主要讲了儿童心理营养的几个阶段和人的情绪管理。
第三,说一下自己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感受吧。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当今的教育状况是:教师忙、学生累、家长怨、家长烦。我们面对太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为了孩子以后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家校沟通更是推卸不了的责任,要做到不难为家长、不惩治孩子、不放纵孩子、不拿家长说事;喜欢的孩子家长奉为上宾,不喜欢的孩子家长奉为上上宾,有时候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两片云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击成雨,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不同的高度和层次与学生家长共同撞击成滋润学生健康成长的甘霖雨露。
第五篇: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论文
浅谈孩子行为的习惯教育
作
者:王宇
第3期昌吉班
工作单位:昌吉市第九小学
上交时间:2014年3月25日
摘要: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这种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则就会感到不适。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当前社会中家庭与学校双重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部分家长认识到了孩子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家长对此不放在心上,或者注意了但最终没有成功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关键词:行为习惯
影响
教育
1、行为习惯的类别
行为习惯不是一个狭隘的名词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百度词条中这样解释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1】
1.1与认知有关的行为习惯
普遍意义上来讲,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在课内学习中包括专心听课、书写认真、按时到校、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在日创生活中也有许多学习的地方,是否倾听他人说话,对于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能否流利的描述出来等等。
1.2与个性有关的行为习惯
我们常说的行为习惯更多的倾向于与个性有关的行为习惯。不良的个性行为习惯包括无所事事,贪吃贪睡、懒惰挑食、爱发脾气、言而无信、弄虚作假、谎话连篇、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知节俭、浪费严重、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懂礼貌、常与父母长辈冲撞顶嘴等等多方面。【2】
1.3与卫生有关的行为习惯
卫生行为习惯包括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生理不良卫生习惯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洗澡洗手、不洗脸不刷牙等,心理不良卫生习惯包括过度用眼、过度用脑、思想不健康,封建愚昧等。
2、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因素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会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人受益终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多:不讲卫生、没有礼貌、好吃懒做、说谎骗人、顶撞长辈、弄虚作假、言而无信、爱慕虚荣、打架斗殴、不知节俭、偷鸡摸狗、鲁莽冲动等等,然而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之初都是一张白纸,人的成长是伴随环境而成长变化的。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既包括有意识的形成还包括无意识的形成。那么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因素有哪些呢?
2.1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起着奠基作用。目前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一般来说一个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唯一的孩子常被当做家庭的核心成员,爸爸妈妈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这个孩子转,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物质上不缺乏,生活起居多人照顾,通常情况下受到的关爱十足,孩子所受到的家庭影响也比较大。
2.1.1父母长辈的行为习惯
俗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既有启蒙作用,又有终身影响作用。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许多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孩子的年龄小,如果天天接触的是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体会到父母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例如一个家庭中父亲喜欢赌博,那么这个孩子接触赌博的机会就会比其他家庭中的孩子高出许多倍。家庭中父母常给孩子许下诺言而并不实现,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感,同时言而无信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变成了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时常对孩子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在孩子无法承受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爆发出来,从而懂得了反抗,若果反抗成功后,他们就会知道,以后父母再这样,就用反抗(父母打自己,就反过来打父母)的心理。他们看到了“家庭暴力”,就会学习,把自己受到的压力施加在他人身上,心理就会十分不平衡,孩子们也会有暴力的倾向了。反之,家庭中父母自身喜欢运动,会带动孩子一起运动健身,即使没有刻意的去带领孩子接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上街购置运动服,晨起跑步等等微小的事件中,潜移默化,孩子对这方面都会了解的比较多。表面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是在运动方面,他所知道的会较其他孩子多一些,在这种家庭氛围感染下,内心深处也会比较倾向这方面。
2.1.2亲朋好友的行为习惯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与父母接触之外,还会接触到许多其他人,这些其他人中最常接触到的就是亲戚与朋友,或者可以说是父母的亲戚朋友。他们可能与孩子父母是一个生活圈的人也有可能不是一个生活圈的人,隐含许多不确定因素。作为亲戚朋友能较容易介入孩子生活学习中,对于孩子来说长辈总是容易模仿的对象。亲戚朋友对在孩子父母面前和蔼可亲,在孩子独处时面露凶相,孩子内心由疑惑到了然,对虚伪假情假意也有了烙印。
2.2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理性的教育为主,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众多的学科的学习都要引导孩子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学校教育,共同的行为规范可以使孩子更好地从小学会与不同人交往与规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
2.2.1学校大环境教育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对象,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发挥,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中,过多的侧重于说教和,学生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急于求成,而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不是一蹙而就的,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这需要家庭和学校耐心、细心、充满爱心,持之以恒长期反复纠正和精心培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一个书本总是乱放的学生,不是批评一两次就可以改正他这方面缺点的,而是需要通过长久的纠正,示范等逐步改正的。
2.2.2学校教师的行为习惯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就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揭示了榜样在儿童社会学习和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明,教师对待他人和儿童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儿童具有极高的可塑性,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绝对权威随时都会通过自身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总是在学生面前强调爱护环境,保持卫生,但是这位班主任自己走在校园里随手扔垃圾,见到地上的垃圾也从不弯下腰去捡,这样的双重要求,儿童发现后只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直至孩子自己也不愿去遵守老师提出的要求。
2.2.3学校同学的行为习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进入学校第一天开始,同学就成了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融成一片,主观与客观上会与不同的同学发生大量接触。孩子在相互接触、玩耍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彼此影响着。例如一个孩子周围的同学上课时都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活动,孩子在这种氛围之中容易受到感染,即使自身并未及时参与相关活动,但是在孩子大脑中已形成了思考问题与模拟参与活动的过程。
2.3社会环境因素
“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渗透性的、隐蔽性的、非强制性的,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可以让人无意识的受影响,悄悄改变自己。社会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大众传播媒介都对社会传递文化和渗透道德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如有的地区十分重视时间概念,对于守时问题有比较成熟的理解,而有的地区对于时间概念比较模糊;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生活节奏快,孩子在行为习惯上或多或少会有所折射。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通过符号、语言、图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其所展示与宣传的内容,自然也容易被孩子观察、模仿,获得类似行为。体育频道大量播放乒乓球运动,校园内也容易开展此项运动,孩子们对于打乒乓球具有较高积极性。
2.3.1社区或住宅区周边总体氛围
每个家庭在社会中都不是单独的个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社区或周边生活区域内的总体氛围,也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家庭所在小区域内,孩子的多少,团结与否,邻里关系,治安环境多重因素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譬如良好的治安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放松而不是紧张胆怯。
2.3.2社会地域环境
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物质环境整齐有序,卫生良好,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社会精神环境中的语言环境良好,人人使用礼貌用语,大家诚实守信,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孩子相应的对诚实守信的概念要明确的多。地域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不同,南方多雨,人们在出门时习惯备雨伞。北方干燥,人们不会刻意把书本拿出来晒。
2.4个人因素 个体行为习惯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2.4.1年龄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客观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受到的各方面影响逐步增多,对世界的认知逐步增加,例如儿童年幼的时候,对于分享玩具此类行为有时是通过家长的示意或者经过同伴的威胁才做到的,而进入幼儿园或者学校,儿童学会了分享,也开始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
2.4.2性别
性别不同导致孩子行为习惯也会出现不同,往往女孩善于语言沟通、交流协商,多具有耐心;而男孩多倾向于身体动作,较为急躁。
2.4.3认知水平
年龄变化和认知水平既有一定关系,又不是绝对的。个体观点采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认知能力都和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一个先天聪慧的孩子,由于理解能力较其他孩子更为出色,无法在同伴之间获取共鸣,往往会转而寻找比自己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作为玩伴,求的共同认知。
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家庭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决定作用。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教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做起。从清早起床,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叠被子、整理房间。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问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洗脸刷牙洗手,养成自立的生活习惯。吃饭时有餐桌礼仪,不浪费粮食,父母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喜欢那个菜不喜欢哪个菜,不要养成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吃饭时成人不高声喧哗,以免孩子受到影响。家长不暴饮暴食,不要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吃完饭后孩子能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和孩子要学会相互倾听,孩子不顶撞父母长辈,尊老爱幼,不撒谎骗人。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或许下的诺言就要办到,无法办到也应给孩子合理的解释说明,言而有信。
3.2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孩子白天活跃时间大部分都在校内。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还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团结合作。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为课内习惯和课外习惯。课内习惯孩子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可以上前适当的提醒,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当有意识、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引导。对于不认真写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可由教师与其他学生共同监督帮助,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帮助这类孩子重新树立起认真写作业的信心。课外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要有阶段性,也要有侧重性。对于容易纠正的不良习惯,几次以后就能发生变化,对于不容易纠正的不良习惯,要循序渐进,耐心对待。对于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的孩子,及时谈心,发现问题,采用双边政策,化解双方矛盾,达成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打架斗殴的孩子,要找出孩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原因,获取事件真相,说服教育,适当惩戒警告,多管齐下,逐步纠正该类学生的不良习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表扬与榜样的运用。对于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用放大镜来看,及时发现,进行表扬与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改掉坏习惯的决心。将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推选为榜样,让孩子在相同年龄层相互发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3.3社会教育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及媒体注意宣传环境保护,孩子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浪费水资源等环保意识。多做安全交通教育,靠右行,过马路要等红绿灯,走人行横道等等。社会大环境不宣扬爱慕虚荣奢侈浪费,3.4自我教育
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可以自觉的认识、评价、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孩子要学会
1、自我认识,认识到自身行为习惯的优点与不足,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2、自我激励,对于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渐渐有了趋向于好的方向的变化,要自己鼓励自己,或者与父母达成协议或约定,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3、自我评价包括参照、反省、比较、期望等,自我评价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反省自身做得不够恰当或良好的地方,和一个熟悉的个体对象与自身进行对比,通过自我期望值来评价自己。
4、自我约束。自我约束是孩子根据道德要求自我控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指导孩子进行自我约束,使孩子逐步成熟起来。
5、自我调控孩子在逐步变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实践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使之更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目的。
6、自我实践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或者做一件事情来看看自己是否达到既定目标。例如总喜欢拖延的孩子可以看看自己在不断纠正此类行为之后,是否能及时完成各项事情。不爱整洁的孩子是否在纠正了不良习惯后能独立自主的首饰房间,保持自身干净整洁等等。总之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对自我进行教育,配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要几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却很难,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们处于老师的角色,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件持之以恒,受益终生的事情。
注释
【1】
参见百度百科.行为习惯
【2】
参见新浪博客《浅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
参见百度百科.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顾晓鸣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2】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的因素》(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2期
【3】顾晓鸣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程》.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