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立军案主审法官被免职 自称已到退休年龄
王立军案主审法官被免职 自称已到退休年龄
2013年8月13日,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网站,在一天内密集挂出44条人事任免通知,涉及51名干部的任免,其中多个人事任免引人注目。一位成都政界人士表示,“如此大幅调整并不多见”。
涉李春城案三国资领导人被免
自2012年12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成都市委原书记李春城被中央纪委调查后,多个成都市属国资企业的领导人,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
8月13日公开的成都市委组织部任免通知宣布:免去张俊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委员职务;免去谭建明成都市兴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委员职务;免去王文全成都市兴蓉集团董事、总经理职务。
谭建明和王文全,亦分别为上市公司兴蓉投资(000598.SZ)的董事长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委组织部在宣布上述三人的免职通知时,已不再称呼其为“同志”。有政界知情者称,一般来说,这在组织系统的语言体系里,往往意味着他们已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三人的被调查和被免职,均与李春城案相关。此前的2012年8月,另一家成都市属国资企业——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戴晓明被调查,亦被视为李春城案的“前奏”。
上述任免通知,同时宣布了这些职位的接任人选。
在这一轮的调整中,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成都银行等成都市属国企的董事长、党委书记职位,也出现了变动。
两月内纪检系统17人换班
另一方面,成都纪检系统亦在近期进行了大幅度的人事调整。
8月13日的公告中,涉及到包括成都市监察局第一监察分局局长周豫川、副局长郑雄光,成都市监察局第二监察分局纪检监察专员牟其术、吴禾、雷庆发等纪检系统10人职务的调整。
重要的如,任命周豫川为成都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冯亚曦任中共成都高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
任命郑雄光改任中共成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都市监察局)副巡视员;牟其术、吴禾、雷庆发改任中共成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都市监察局)副巡视员。
任命张桂荣成都市监察局副巡视员,免去其中共成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派出第四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纪检监察专员职务。
任命苏晓波、陈久钰任成都市监察局副巡视员,免去其成都市监察局第五监察分局纪检监察专员职务。
此前的2013年6月20日,成都市组织部官方网站亦公布了12条干部任免通知,其中有7条均为成都市纪检系统的人事变动,如原成都市蒲江县法院院长戴德军,出任成都市纪委常委、秘书长一职。短期内,成都纪检系统“换血”力度之大,颇为罕见。
8月13日的任免通知还宣布,现任成都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的左正,兼任成都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一职。
52岁的区人大主任“提前退休”
在8月13日公开的任免通知中,何立斌,被宣布免去其成都市成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官方的解释是“提前退休”。有组织系统知情人士介绍,此前的2011年12月,时年50岁的何立斌曾主动请辞成华区委书记一职。
生于1961年的何立斌,曾任成都市郫县县委副书记、成都市金堂县县委书记等职。2008年,调任成都市成华区区委书记。
当时成都市委组织部领导称:“何立斌工作有激情,思维活跃,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点子和办法较多;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工作作风务实,有魄力,敢抓敢管,注意调动各个方面工作积极性,注重树立领导集体权威,统揽和驾驭全局能力较强”。
有熟悉何立斌的人士也称,“何立斌有能力也有魄力,并有爱心,私下,他还资助过‘寒门学子’。但亦有其同僚认为,何立斌“口碑较差”。
对于2011年12月,何立斌被免去成华区委书记职务一事,有知情者称,事因其在金堂县的旧时部属,因贪腐案件被调查,故而何立斌主动请辞。
王立军案审判长免职退休
在8月13日公开的任免通知中,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钟尔璞,被宣布免职,亦引人瞩目。2012年9月,钟尔璞作为主审法官、审判长,审理了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案。
早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钟尔璞,为二级高级法官,曾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民二庭庭长等职。2004年2月,出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迄今。
多位四川司法界人士对本报记者称,钟尔璞在处理经济类案件方面,确实颇有建树,其运用法律条款十分严谨;同时,在刑事案件的审理方面,亦功底深厚。钟的专业水准,在成都乃至四川司法界都“首屈一指”。
2010年,钟尔璞审判了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受贿案,黄瑶被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是最高法院交办四川审理的首起正部级官员犯罪案件,而四川也被确定为全国大要案件指定管辖法院。
2012年3月12日,成都中级人民法院官网刊登的一则表彰新闻中披露,钟尔璞在审理四川省法院受理的首例省部级领导干部犯罪案件中,受到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
2012年,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涉嫌徇私枉法、叛逃、滥用职权、受贿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钟尔璞又作为主审法官、审判长,审理了王立军案。王立军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2013年8月14日,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问询时,钟尔璞表示,这次被免职,是因为年龄到点,将正式“退休”。
不过,在程序上,按照中国《法官法》规定,对于钟尔璞的免职,还需要经由成都市中院院长,提请成都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
第二篇:南京彭宇案原告搬家彭宇辞职 主审法官被调离
南京彭宇案原告搬家彭宇辞职 主审法官被调离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9月28日15:22 半岛网-城市信报
彭宇不服法院判决。资料图
当事人徐寿兰老太曾居住的地方
主审法官王浩被调离法院到这儿工作。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老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表示无辜。
和彭宇案不同的是,今年9月16日“女版‘彭宇案’”在济南上演后,媒体从最初对“女彭宇”刘凤伟的认同,似乎已衍变成了当前对刘凤伟的质疑。
4年前的9月4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判决彭宇给付骨折老人徐寿兰40%的损失。事后,有人形容这一引起极大争议并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让国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
4年后的今天,事实上彭宇案并未在古都南京的秦淮河两岸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彭宇案所留给南京的仍是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
A 原告老太:躲避“骚扰”搬家
邓府山村,是位于南京市区南部雨花台区雨花南路的一个小区。而在4年前,这个普通的小区、这个小区某幢楼的103户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小区和103户备受关注,是缘于彭宇案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徐寿兰老太就住在这里。
“那些天,被吵死了,天天有人在楼下按门铃。”楼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说,“在楼道外按门铃,有时候按错了,都按成我家的了。”
从那之后,这位邻居才知道住在103户的就是之前被媒体纷纷报道的彭宇案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因为门铃常被按错,他甚至把家中的门铃线暂时切断,“过了半个多月才又接上”。
这位邻居说,因为媒体记者时常上门来找徐老太,那时,徐老太干脆离家到别的地方居住了,等风头一过,才又“潜”回家中居住。而如今进出小区的每一位陌生人,都会被保安问上一遭甚至要登记姓名。
在赶往南京前,记者拨打上海一媒体朋友提供的老人家中的座机电话时,该座机的主人称“天天被错打,吵死了,早知道就不用这个号码”,这个座机的 新主人还称,原来的户主徐寿兰用的电话已经换成了她。小区物业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坦言,彭宇案发生后,来找徐老太的人确实不少,“天天被打扰”。在这幢楼的 楼道里,记者敲了半天103户的门,室内传出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年轻女子称他们是租的中介的房子,她向记者表示她知道彭宇案,但她确实不知道这个房主就 是案件的当事人徐老太。物业公司的这名负责人同时表示,彭宇案事发后,直到2010年,徐老太才从这里搬走,房子确实是租出去了。在楼上的邻居看来,徐老 太可能是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
B 辩护律师:结案后离职“隐身”
提及彭宇案,众人会想到彭宇案的当事人之一,彭宇的辩护律师高式东。
高式东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专业,在为彭宇辩护之时,他在江苏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执业。因为彭宇案,也着实让年轻的高式东借助媒体火了一把。
在法院一审判决彭宇向伤者徐老太支付45876.6元后,有人曾对高式东的辩护能力提出质疑,并认为,“事实清晰的案子最终输掉了官司”。
在彭宇案一审判决9个月之后的2008年7月,高式东从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到了江苏高的律师事务所。而之前,高式东曾在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执业 达3年之久。高式东是自己选择跳槽还是因彭宇案被迫离开,曾一度引得外界猜想。而对于高本人,他在离职之后,曾将彭宇案作为他办理的有代表性的诉讼案件向 外界“推销”。
自从彭宇案之后,高在媒体面前显得很是低调,几乎不接受关于相关彭宇案的媒体采访。“作为一个律师,他得吃饭,彭宇案审结之后,他是有压力的。”一名南京当地媒体的朋友说,自从彭宇“输”了官司,高式东这几年“隐藏”了,连律师事务所都换了,很少在媒体上公开露面。
记者9月25日电话联系上了高式东本人。高式东说,他当天在外地出差,国庆节之后才能返回南京,对于彭宇案他“不想再提”。而在之前,记者联系 高式东时,高同样表示不会再提及彭宇案。而当记者问及如果将来济南“女版‘彭宇案’”的任何一方让其出面担任辩护律师,他是否可出面时,高式东笑称“不 会,不会再涉及第二次这样的案子”。
C 主审法官:调离法院去了街道办
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这起民事诉讼的一审经过了3次庭审,分别在2007年的4月、6月和7月。对于一场普通的民事诉讼而言,如此频繁的开庭并不多见。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对受害人徐寿兰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主审法官判决彭宇给付徐寿兰损失的 40%,共45876.6元。判决结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决。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就在众人期待彭宇上诉后能看到公正的终审判决时,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画上了结案句号。
“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向本报记者称。
之前,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
9月25日,该法院一法官向记者证实,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确实是调走了,而调走之前王浩在该院的知识产权庭任职。
调离法院,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调走。事实上,调到街道办的王浩并没有坐在街道办的办公室里。街道办的一名负责人称,王浩到街道办后被安排在了挹江门司法所。
司法所位于南京市镇江路4号的斜对面,这里离街道办的办公场所还有3公里之遥,司法所在一个破旧的居民生活区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于连一些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还有个司法所存在。
D 彭宇案后:多数南京人不愿再多事
彭宇案之后,徐寿兰老太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向媒体称“事情都过去了”,之后徐寿兰老太不再面对媒体,而彭宇本人也不再向媒体露面。坊间的一种说 法是,彭宇案之后除了法官王浩被调离原岗位之外,徐寿兰老太在南京警方任职的儿子及某派出所所长和一办案民警涉嫌作伪证和刑讯逼供,同样受到牵连。
而当初徐老太起诉彭宇后,为忙于应诉,彭宇在无奈中从南京某通讯公司辞职。案发之后,彭宇的手机也换了。对于彭宇的去向,也有人称“他已离开了南京”。
彭宇的辩护律师高式东称,现在他和彭宇还有联系,有时在一起打球,因为那一次官司后来成了朋友,但对于彭宇的新联系方式,高式东拒绝透露。
就在今年夏天,南京一名老人在公交车上突发脑病,在此情况下,公交司机没有将车开到医院更没有对老人实施救助,最终老人因发病时间过长死亡。
孙宣宁,南京大件公司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天天和乘客在一起,因为跑的路途远,去的地方多,他说在彭宇案发生之前,如果路途遇上摔倒的老人或者妇 女他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救,可现在再遇上这类事件,他可能得犹豫了,犹豫的原因是他“不想多事”。在南京,在彭宇案后,和孙宣宁有着同样想法的并非孙宣宁 一人,他说“多数南京人都会这样想”。
彭宇案后,有公众认为“判决结果让国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
彭宇案,留给南京一个被公认的道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多数人觉得在这个城市里“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文/图 记者 王永端
◎相关新闻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老人摔倒二话不说就该扶
9月27日上午,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一直以来呈现着良好的道德风貌,中国人道德滑坡说法不妥。
会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就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回答了记者相关问题。
据悉,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两届全国道德模范,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根据中央文明委工作安排,今年开展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今年第三届道德模范评出54名,提名奖获得者260名。
对于摔倒老人该不该扶这一问题,王世明也表示,对扶老携幼,我们的态度是就该去做,没有二话可说,有的被扶老人及其家属冤枉好人、让好人受委屈,导致大家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这是不该发生的事。
对于有记者提到的中国人的道德滑坡问题,他表示,这毕竟是个别现象,不具有代表性。
“评价中国人的道德,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从事实当中得出结论。从主流上看,中国人呈现了良好的道德风貌。从这些年举办的大型赛事上就可以看得 出来。比如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世界性的活动,不管是运动员还是志愿者,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展示出了良好的道德风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王世明说。
不过,王世明也承认,目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客观存在,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问题等反映出诚信出了问题。
对此,王世明表示,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引导人们认清诚信是生存法则,另外,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引导人们诚信做事,诚实为人。据《法制晚报》
第三篇:***案主审法官出任最高法资源审判庭副庭长
***案主审法官出任最高法资源审判庭副庭长
新华社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决定免去姜伟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职务,任命陈政高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0号、11号主席令分别予以公布。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工作的决定。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任免决定,任命郑学林为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任命林文学、杨永清为副庭长,任命王旭光为副庭长、审判员。
人物
***案主审法官出任资源审判庭副庭长
本报讯(记者 桂田田 邹春霞)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昨日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任免决定,现任最高法立案二庭庭长的郑学林将出任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此前曾主审***案的法官王旭光被任命为副庭长、审判员。
王旭光曾任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高级法官,***案主审法官的身份,使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今年5月,王旭光调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并担任副庭长一职。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已经于6月中旬内部挂牌成立。5月29日上午,在最高法召开的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座谈会上,专家学者针对我国环保法庭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据统计,截至2013年7月,全国共有134个法院设立了环保法庭。
本月18日至19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前往江苏考察。奚晓明指出,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实行环境司法专门化,是环境资源审判领域一项新的任务。“要大力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机构专门化建设。要本着确有需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建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不能一窝蜂,一齐上。设立专业化审判机构需要考虑案件的数量,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归口审理模式。”
释疑
最高法为何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
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勇认为,以往环境保护过多地依靠行政力量,最高法院设立环保法庭,意味着未来将加强环境保护的司法力量。“最高法的环境法庭,主要作用应是对各省的环境法院进行业务指导。”他表示,“环境法庭是先基层后高层的路径,目前在各地的环境案件审判实践中,操作的随意性很大,最高法的环境资源法庭成立后,需要理顺环境案件的审判机制,规范环境案件的审判程序。”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认为,最高法院是对全国司法审判进行统一指导、协调的机构,最高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有助于提升环境司法的专业化、技术化。
环境资源审判庭会不会无案可审?
马勇介绍,一些环境法庭确实存在等米下锅或者无米下锅的情况。“最高法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会从上层推动环境法庭作为。”“环境法庭最重要的案件来源应该是个人提起的环境诉讼,这类案件,在没有环境法庭的情况下,很难立案。但在环境法庭,个人提起诉讼之后,只要表面证据足够,环境法庭就应马上受理,这也能推动更多环境问题走司法解决的途径。”马勇说道。
在马勇看来,环境法庭成立后,面对的最大的硬件问题是环境法官的缺乏。马勇说,新环保法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对环境法庭和相关法官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据他了解,有很多法官基本没接触过环境案件,他们在承担环境案件审判时,在程序上没问题,但在证据把握上可能会有影响,“比如,对水体污染,说某个指标超标,原被告都有举证,法官如果自己不懂,肯定会对案件有一些影响。”本组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第四篇:广西上林县一副局长出国未归 自称忙创业被免职
广西上林县一副局长出国未归 自称忙创业被免
职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消息,上林县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杰因自称要辞职在外创业,出国逾期未归,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现已被免职。
4月21日,上林县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杰向单位请休假,休假时间为4月21—25日、4月28—30日共8天。5月3日下午18时53分,李杰从国外(印尼)打电话给环保局领导称其要辞职在外创业,交代其妻子梁某代其办理辞职相关手续。5月4日上午9时许,梁某拿李杰辞职报告书交到环保局。
李杰因休假逾期未归在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上林县委高度重视,指示要进行妥善处理。意识问题严重之后,5月4日19时30分,县环保局召开股长及以上人员和曾经在办公室工作过的人员会议,通报相关情况,排查李杰分管工作有无泄密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并要求其妻子梁某督促、动员李杰回国办理相关手续。5月5日晚,李杰回到上林。5月6日,李杰亲自将辞职报告交到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召开党组会议后,于5月7日将李杰辞职的有关材料报给县委组织部。
针对这一事件,5月5日召开县委常委会,决定免去李杰的县环保局党组成员职务,同时由县政府免去其县环保局副局长职务。5月9日,县委组织部批准,同意李杰辞职。
第五篇:***案主审法官王旭光回应自杀传闻:我很好
***案主审法官王旭光回应自杀传闻:我很好
资料图:王旭光 新京报快讯(记者邢世伟)从4月1日至4月2日,网络上传言***案主审法官王旭光于4月1日凌晨2时50分自杀身亡,引起网络热议。今天下午,新京报记者与现任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的王旭光取得联系,他回复:“我很好,请放心!” 记者查阅发现,转发最多的网帖是一位名为“梅子-红墙梦”的网友于4月1日9时47分转的一篇长微博。这篇长微博称,王旭光于4月1日凌晨2时50分自杀身亡。王法官用一把酱油壶装了满满一壶氰化物,捏住自己的鼻子一饮而尽,待家人发现时已气绝,家人急呼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时,医生们已无力回天。该微博还称,初步判断王旭光是因为患了严重抑郁症而自杀。王旭光现为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4月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与他取得联系。王旭光在短信中回复记者:“谢谢关心,我很好,请放心!” 一位多次采访过王旭光的媒体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最高法院新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王旭光去年上任副庭长后公务非常繁忙,为人也很低调谦和。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淼表示,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按照该司法解释,发网帖造谣的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追究刑事责任。延伸阅读:***案主审法官调任最高法院 民法博士、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使得王旭光有了“专家型法官”的称号。他自己也认为: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蒲晓磊 王旭光最近特别忙。5月16日,法治周末记者终于拨通了王旭光的电话,王旭光在连声的“感谢关注”之后,以“最近特别忙”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法治周末记者从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曾经主审***案件的法官王旭光,即将调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工作。因为主持审判***一案,济南中院的这位常务副院长在去年成了网络名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49岁的法官头衔众多: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高级法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民商事疑难案件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法学会副会长。其中的民法博士、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使得王旭光有了“专家型法官”的称号。他自己也认为:“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 一审成名 济南中院最大的一间审判庭——第五法庭内,112个旁听位座无虚席。2013年8月22日上午8时43分,审判长、济南中院常务副院长王旭光敲响法槌,宣布开庭。对于这场众人瞩目的审判,各方在庭审中每个细微之处的表现,都会被关注和评价。济南中院官方认证微博在8月22日15时20分发布的播报中称,法庭播放完证人唐肖林的证词录像后,被告***说“我简单说两句,刚才看到了唐肖林的录像,我真是看到一个人出卖灵魂的人的丑态(注:原话如此),我没有想到”。审判长王旭光马上提醒:“被告人,本庭提醒一下,在发表意见的过程当中,不要发表贬损证人人格的语言。” 尽管这只是王旭光在审判中的一个细节,但已经可以彰显他让人信服的能力。这个案件的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毋庸置疑,法学专家称之为“我国法院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一个典范”,亦开“中国司法公开之先河”。《法制日报》将***案列入到“2013十大法治新闻”中时这样点评:法院严格遵循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让控辩双方充分质证、充分辩论,特别是公诉方对多种证据的运用、法庭对辩护权的充分保障、相关证人的出庭作证、官方微博及时全面的庭审信息披露等,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肯定。而作为该案件的主审法官,王旭光在5天审判时间里的表现,自然也备受关注。“在庭审质证过程中,被告人***曾经数次要求对证人进行补充提问,主审法官基本上都准许了。这体现出尊重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在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利方面,让刑事诉讼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印象深刻。此外,洪道德认为,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居中主持庭审进程,控辩双方平等进行诉讼活动,真正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理论中的控辩双方平衡原则。“这一点堪称此案中的典范,值得推广。” 对此,王旭光的同门师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孟强这样评价:别看他在庭审时说话并不太多,看上去超然中立,但这个案子肯定会让他在司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场有着特殊意义的审判,使得主审法官王旭光“一审成名”。学者法官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旭光的成名,自然也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王旭光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和指导工作,大大小小、各种类型案件审理众多,已经算得上是一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法官。早在审理***案之前,王旭光已经审理过多起在业界反响良好的标志性案件:全国首例证券虚假陈述损害赔偿案和上市公司被申请宣告破产案件,山东省首例、全国第二例植物新品种纠纷案等。生于1965年3月的王旭光是山东费县人,是山东大学法学专业的首届本科毕业生。1985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到济南中院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最初,王旭光只是在法院内的业余大学当教师,不参与审判实务。后来,王旭光转入济南中院研究室工作,从科员一步步做到主任,多年后才真正转到审判庭,成为一名可以审案的法官。“我们学法律的人,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对法治有信心。”王旭光认为,要做好一名法官,必须对自己有一种肯定和激励的向上心态,要信自己。为了信自己,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作为一个法官,他不仅是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我也在不断地向这个方面努力。”在一次《如何做好一名法官》的命题讲座中,王旭光如是说。1992年,王旭光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全国法院系统组织的在职研究生班,成为著名民法学家王利明的弟子。在工作了几年之后,王旭光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接着又在2005年回到中国人民大学读在职博士。此时再次拜在王利明门下的王旭光,已是济南中院的副院长。因为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王旭光被称为“集知识型与实践型为一体的高级法官”。王旭光的博士毕业论文在答辩中被5位导师打出优秀的成绩,后来,这篇论文扩展后还以《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制度研究: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论与实务》为题,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分别出版过司法著作,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这些学术成果相伴随的,还有荣誉:2005年,王旭光获得首届山东省法院系统审判业务优秀人才;2012年2月,王旭光获得济南市第一届“泉城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王旭光在法庭之外的工作也与学术紧密相关。在济南中院常务副院长等官方职务以外,王旭光还担任山东省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并兼任四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母校山东大学,他是民法学、物权法、债权法等方向的硕士生导师。正因如此,王旭光被人们冠以“学术型法官”的称号。人文情怀 即便在学术上成果颇丰,也有着多年的审判经验,但在王旭光看来,要回答“如何做一个好法官”这样的问题,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带着学术气的王旭光,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也有着一种学术式的答案。清末严复先生曾经为翻译界制定了一个所谓的最高标准,即“信、达、雅”。王旭光借用了这一标准,来概括自己对“如何做一个好法官”的见解。他开始在一些论坛和采访中阐述自己的这一理念,久而久之,思考的多了,他将这种想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今年4月16日,王旭光在《法制日报》上发表了《感悟法官职业的“信达雅”》一文。将他对法官职业的思考展现了出来:信法治、信职业、信国家、信自己,达事实、达法律、达地气、达各方,程序之雅、中立之雅、平和之雅、良心之雅。用如此文艺的方式概括出自己见解的王旭光,在法庭工作之外自然也不会是一个刻板的人。王旭光曾为法院内的诗社命名。济南“信访诗社”就是在王旭光的支持下成立的。济南中院负责信访工作的法官们平常爱写诗,其中也有几位诗人法官。机缘巧合,这些法官们想成立一个法院的诗社。这一想法得到了法院领导的支持。王旭光还专门为诗社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信访诗社”。在生活中,在与妻子、女儿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王旭光会随意地聊起自己审判的案件。走到一处大楼前,王旭光会聊到这个大楼曾经有过一个什么样的案子,最后怎样解决了。或者说,看到一个驰名商标、一家知名公司,王旭光就讲到,这个公司曾经在法院有过什么案子。3月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论坛上,王旭光以“如何当好一名法官”为题做了一场讲座,谈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事实上,从1995年我在人大硕士毕业之后,有很多可以去挣高薪的机会,我是可以跳槽的,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自己留下来了。”在与女儿聊天的时候,王旭光曾不止一次流露出对职业的信仰。“我觉得龚琳娜的那首《法海你不懂爱》倒是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在谈到如何处理法与情的关系时,王旭光调侃地说道。在王旭光看来,作为一个司法者,一个判断者,首先要懂爱,要基于一种人文的情怀来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来运用手中的公器,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认为:第一,法本身就是充满了情,充满了人文关怀。立法者已经把自己的人文关怀融合到法中。从司法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把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法条,通过妥当的解释,运用到个案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展示法的人文情怀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也展示了司法人文情怀的一面。即使是刑事被告人,他的人格尊严、诉讼权利等也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有着这样信仰的王旭光,在***案件审判中的表现,也让***信服。2013年8月26日15时33分,济南中院官方认证微博,发出了***案的最后一条庭审现场实录。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说:这次审判历时5天,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也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又增添了信心。挂职担任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曾经这样评价他心目中理想的法官:“理想情况下,最高法院的法官应该是法学家、哲学家和道德模范的统一。法官是社会良心,他的每一次宣判,都是一种道德宣誓。”
资料图:王旭光 新京报快讯(记者邢世伟)从4月1日至4月2日,网络上传言***案主审法官王旭光于4月1日凌晨2时50分自杀身亡,引起网络热议。今天下午,新京报记者与现任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的王旭光取得联系,他回复:“我很好,请放心!” 记者查阅发现,转发最多的网帖是一位名为“梅子-红墙梦”的网友于4月1日9时47分转的一篇长微博。这篇长微博称,王旭光于4月1日凌晨2时50分自杀身亡。王法官用一把酱油壶装了满满一壶氰化物,捏住自己的鼻子一饮而尽,待家人发现时已气绝,家人急呼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时,医生们已无力回天。该微博还称,初步判断王旭光是因为患了严重抑郁症而自杀。王旭光现为最高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4月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与他取得联系。王旭光在短信中回复记者:“谢谢关心,我很好,请放心!” 一位多次采访过王旭光的媒体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最高法院新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王旭光去年上任副庭长后公务非常繁忙,为人也很低调谦和。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淼表示,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按照该司法解释,发网帖造谣的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追究刑事责任。延伸阅读:***案主审法官调任最高法院 民法博士、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使得王旭光有了“专家型法官”的称号。他自己也认为: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蒲晓磊 王旭光最近特别忙。5月16日,法治周末记者终于拨通了王旭光的电话,王旭光在连声的“感谢关注”之后,以“最近特别忙”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法治周末记者从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曾经主审***案件的法官王旭光,即将调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工作。因为主持审判***一案,济南中院的这位常务副院长在去年成了网络名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49岁的法官头衔众多:济南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高级法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民商事疑难案件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市法学会副会长。其中的民法博士、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使得王旭光有了“专家型法官”的称号。他自己也认为:“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 一审成名 济南中院最大的一间审判庭——第五法庭内,112个旁听位座无虚席。2013年8月22日上午8时43分,审判长、济南中院常务副院长王旭光敲响法槌,宣布开庭。对于这场众人瞩目的审判,各方在庭审中每个细微之处的表现,都会被关注和评价。济南中院官方认证微博在8月22日15时20分发布的播报中称,法庭播放完证人唐肖林的证词录像后,被告***说“我简单说两句,刚才看到了唐肖林的录像,我真是看到一个人出卖灵魂的人的丑态(注:原话如此),我没有想到”。审判长王旭光马上提醒:“被告人,本庭提醒一下,在发表意见的过程当中,不要发表贬损证人人格的语言。” 尽管这只是王旭光在审判中的一个细节,但已经可以彰显他让人信服的能力。这个案件的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毋庸置疑,法学专家称之为“我国法院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一个典范”,亦开“中国司法公开之先河”。《法制日报》将***案列入到“2013十大法治新闻”中时这样点评:法院严格遵循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程序,让控辩双方充分质证、充分辩论,特别是公诉方对多种证据的运用、法庭对辩护权的充分保障、相关证人的出庭作证、官方微博及时全面的庭审信息披露等,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肯定。而作为该案件的主审法官,王旭光在5天审判时间里的表现,自然也备受关注。“在庭审质证过程中,被告人***曾经数次要求对证人进行补充提问,主审法官基本上都准许了。这体现出尊重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在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利方面,让刑事诉讼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印象深刻。此外,洪道德认为,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法官居中主持庭审进程,控辩双方平等进行诉讼活动,真正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理论中的控辩双方平衡原则。“这一点堪称此案中的典范,值得推广。” 对此,王旭光的同门师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孟强这样评价:别看他在庭审时说话并不太多,看上去超然中立,但这个案子肯定会让他在司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这场有着特殊意义的审判,使得主审法官王旭光“一审成名”。学者法官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王旭光的成名,自然也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王旭光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和指导工作,大大小小、各种类型案件审理众多,已经算得上是一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法官。早在审理***案之前,王旭光已经审理过多起在业界反响良好的标志性案件:全国首例证券虚假陈述损害赔偿案和上市公司被申请宣告破产案件,山东省首例、全国第二例植物新品种纠纷案等。生于1965年3月的王旭光是山东费县人,是山东大学法学专业的首届本科毕业生。1985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到济南中院参加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最初,王旭光只是在法院内的业余大学当教师,不参与审判实务。后来,王旭光转入济南中院研究室工作,从科员一步步做到主任,多年后才真正转到审判庭,成为一名可以审案的法官。“我们学法律的人,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对法治有信心。”王旭光认为,要做好一名法官,必须对自己有一种肯定和激励的向上心态,要信自己。为了信自己,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作为一个法官,他不仅是一个法官,同时还应该是一位学者,我也在不断地向这个方面努力。”在一次《如何做好一名法官》的命题讲座中,王旭光如是说。1992年,王旭光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全国法院系统组织的在职研究生班,成为著名民法学家王利明的弟子。在工作了几年之后,王旭光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接着又在2005年回到中国人民大学读在职博士。此时再次拜在王利明门下的王旭光,已是济南中院的副院长。因为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王旭光被称为“集知识型与实践型为一体的高级法官”。王旭光的博士毕业论文在答辩中被5位导师打出优秀的成绩,后来,这篇论文扩展后还以《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制度研究: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论与实务》为题,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分别出版过司法著作,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这些学术成果相伴随的,还有荣誉:2005年,王旭光获得首届山东省法院系统审判业务优秀人才;2012年2月,王旭光获得济南市第一届“泉城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王旭光在法庭之外的工作也与学术紧密相关。在济南中院常务副院长等官方职务以外,王旭光还担任山东省民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并兼任四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在母校山东大学,他是民法学、物权法、债权法等方向的硕士生导师。正因如此,王旭光被人们冠以“学术型法官”的称号。人文情怀 即便在学术上成果颇丰,也有着多年的审判经验,但在王旭光看来,要回答“如何做一个好法官”这样的问题,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带着学术气的王旭光,在谈到这一问题时,也有着一种学术式的答案。清末严复先生曾经为翻译界制定了一个所谓的最高标准,即“信、达、雅”。王旭光借用了这一标准,来概括自己对“如何做一个好法官”的见解。他开始在一些论坛和采访中阐述自己的这一理念,久而久之,思考的多了,他将这种想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今年4月16日,王旭光在《法制日报》上发表了《感悟法官职业的“信达雅”》一文。将他对法官职业的思考展现了出来:信法治、信职业、信国家、信自己,达事实、达法律、达地气、达各方,程序之雅、中立之雅、平和之雅、良心之雅。用如此文艺的方式概括出自己见解的王旭光,在法庭工作之外自然也不会是一个刻板的人。王旭光曾为法院内的诗社命名。济南“信访诗社”就是在王旭光的支持下成立的。济南中院负责信访工作的法官们平常爱写诗,其中也有几位诗人法官。机缘巧合,这些法官们想成立一个法院的诗社。这一想法得到了法院领导的支持。王旭光还专门为诗社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信访诗社”。在生活中,在与妻子、女儿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王旭光会随意地聊起自己审判的案件。走到一处大楼前,王旭光会聊到这个大楼曾经有过一个什么样的案子,最后怎样解决了。或者说,看到一个驰名商标、一家知名公司,王旭光就讲到,这个公司曾经在法院有过什么案子。3月1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前沿”论坛上,王旭光以“如何当好一名法官”为题做了一场讲座,谈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事实上,从1995年我在人大硕士毕业之后,有很多可以去挣高薪的机会,我是可以跳槽的,现在想想还是很庆幸自己留下来了。”在与女儿聊天的时候,王旭光曾不止一次流露出对职业的信仰。“我觉得龚琳娜的那首《法海你不懂爱》倒是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在谈到如何处理法与情的关系时,王旭光调侃地说道。在王旭光看来,作为一个司法者,一个判断者,首先要懂爱,要基于一种人文的情怀来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来运用手中的公器,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认为:第一,法本身就是充满了情,充满了人文关怀。立法者已经把自己的人文关怀融合到法中。从司法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把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法条,通过妥当的解释,运用到个案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展示法的人文情怀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也展示了司法人文情怀的一面。即使是刑事被告人,他的人格尊严、诉讼权利等也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有着这样信仰的王旭光,在***案件审判中的表现,也让***信服。2013年8月26日15时33分,济南中院官方认证微博,发出了***案的最后一条庭审现场实录。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说:这次审判历时5天,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也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又增添了信心。挂职担任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的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曾经这样评价他心目中理想的法官:“理想情况下,最高法院的法官应该是法学家、哲学家和道德模范的统一。法官是社会良心,他的每一次宣判,都是一种道德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