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研培训观后感
小学英语教研培训后续感言
3月22日在县实验小学举行了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大会,会上我们观摩了实验小学王崇老师的一节课,授课的内容是Book8 Lesson7。王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不可言喻的个人魅力和精心设计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上英语课眼睛都在发光,这是我一直以来希望自己做到的。
王老师将本课的重、难点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开始的chant,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操练重点句型“I′m going to”, “We′re going to”,“I want to ” 等,并做到熟练运用,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会上聆听了县进修张静芬教研员精彩的解读,还有市进修学院刘玉红老师精湛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一直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总感觉在课堂上自己讲的很卖力,但学生还是学不会。通过这次大会对于英语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呈现
通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解决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知。
三、操作
操作要多样化,要有趣味性,范围广,教师讲评性的语言要及时。
四、实践
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形成能力。
五、巩固发展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此次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我发现自身在教学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作为年轻教师,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定要多努力学习。今后,我会在教材的钻研上多下功夫,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我会尽量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此次培训已经结束,但我的培训和学习生活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第二篇:高二英语教研活动观后感
高二英语教研活动观后感
在南京市教研室和下关区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2010年10月9日上午下关区第十二中学高二年级的陆宗琳老师和俞小卫老师就《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阅读内容分步开设了两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整体而言,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颇有独到之处,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如潺潺流水,引人入胜,渐入佳境。
陆宗琳老师向大家推出了阅读课教学的第一环节,即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把握,强化了篇章结构的理解。陆老师给人的感觉是课堂设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实实在在,有目的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陆老师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全面推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没有在训练方式上全面开花,训练目的十分明确集中。
陆老师自始至终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教学思路的清晰完整。这篇科普性议论文,分析了人们对克隆这一现象的两种看法,观点泾渭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走极端。陆老师不仅在分析两种观点时头绪很清,坚持对比正反两方面的主线不变,甚至在后面的理解性的T/F练习中都能够注意到将题目分成两派,使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渐渐形成议论文的正反观点的表达方式。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文章的导入部分,陆老师通过两组图片,简明扼要而又直接明了地迅速导出the twins和the cloned的区别,引入本文所要介绍的主题概念,牵出克隆之父。几秒钟之间就完成了通常需要好几分钟才能完成的导入程序。
在以培养主旨大意的理解为目的的主题阅读中,陆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一下子通过全文再逐步分析各个段落的主题句,而是别出心裁地将学生分组,每组就一个段落的主题展开合作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阅读科普文章时需要记忆大量的信息的难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语言的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与他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中,陆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高声朗读。该做法不仅弥补了南京市中学生早读时间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语感,还有利于趁热打铁,强化记忆。通过这种demanding teaching process,学生的注意力就很不容易分散,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朗读外,陆老师更能够注重以学生输出为主,老师补充为辅,启发学生分析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在无形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陆老师题目设计构思到位,颇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性。仅以她在理解性训练题中将save her daughter和clone her daughter进行对比就可窥一斑。
俞小卫老师接着陆宗琳老师的课,不仅复习巩固了文章的内容,还继续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语言现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年轻教师,俞小卫老师教师勇于挑战自我,主动出击去讲授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语言点教学应该说是值得嘉奖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极限性的挑战中才能暴露问题,也只有在这可能性的批评中才能达到凤凰涅槃、再创完美性的新高。俞小卫老师不仅英语发音口齿清晰、语音雄浑,极具磁性,而且中文功底深厚,风趣幽默,使课堂充满一浪又一浪的笑声。
跟陆宗琳老师相比,俞小卫老师的课别有一番风味。除了注重输入与输出并举,双管齐下,既灌输知识又反复强化记忆外,俞小卫老师更注重训练题型的多样化,以填空、单项选择、句子翻译、选词填空等形式交替出现,使本为枯燥的语言点的学习变得多样精彩。教师授课及提问的难度逐渐递增也是对学生的挑战,刺激了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极为活跃,在语言点教学展示课中还算是佼佼者的。
俞小卫老师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善于使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比或类比枯燥无聊的知识。如在讲授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时,俞小卫老师伸出两只手,形象地解释了the other的用法,浅显易懂。再如将VS和PK对比教学,贴近生活,区别明显,令人久久难忘。对于词的讲解到位,先回归课本,便于学生反复记忆,再补充用法,后训练,程序清晰明了,转换自然。俞小卫老师也能够注重教学梯度,不求一气呵成。如在分析consider的用法时,俞小卫老师没有讲consider的名词形式,更
没有牵出take…into consideration等用法,以防学生一下子接受太多而挫伤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俞小卫老师擅长于在语境中考查一词多义的掌握,让学生通过阅读句子来猜测并分析单词在语境中的意义的变化。
俞小卫老师在上课开始时通过编造一个中文故事,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语言现象全部罗列了进去,具有很强的独到之处。在下课之前再抽简短的时间进行短文翻译,首尾呼应,检查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开课老师精心的构思、教研员老师细悉心的指导和大家反复的打磨,使得这两节课已经非常出彩了。但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两节课当然也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如陆宗琳老师的课还可以将部分稍显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挤出时间将最后的一项操练部分搞得更从容自如些。如俞小卫老师完全可以让自己的语言再简洁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还给学生一点清净的思考时间。
第三篇:教研培训电影《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
留倩倩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剧情合理而搞笑。尽管讲的是导师与天才的故事,但是强调的却是“等待天才的自我发掘与定位”。
它不是简单的导师指明一条道路给天才的故事,而是导师如何触动天才学生对生活道路的自觉选取。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期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但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是一个真正天才,他的数学天赋足以改变世界,可惜,和很多未经雕琢的天才一样,他有着很多的问题,打架滋事,叛逆不羁,甚至为此几乎入狱,为了帮忙威尔回到正途,不再浪费他那非凡的天赋,经过教授和他的心理学家朋友西恩的不懈努力,威尔最后克服了童年的阴影,突破了影响他多年的心理障碍„„
这种导师与天才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对双方都同样是触动。也同样给双方下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带来了改变,这是这部电影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第四篇:教研培训电影《热血教师》观后感
《热血教师》观后感
留倩倩
今天我怀着学习的心态看完了电影《热血教师》,我的心为之震撼。电影中的主人公克拉克先生本是一位教育业绩连续四年获得第一的事业有成的教师,可他却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毅然在庆功会上辞去了工作,来到纽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但这次,他面对的学生却和以往不同,这是一群来自社会底层、无拘无束、自由散漫的学生们,他们在教室里赌博打架跳舞化妆,公然向新老师挑衅,将老师独自粉刷一新的教室弄得一团糟,课上坐在桌子上聊天,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从不遵守学校的纪律……
面对这样的学生试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无可奈何,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而克拉克老师却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与独特的教学方法,用独特的眼睛,看到了一群天真孩子美好的未来,用宽容的心开启了孩子们对未来封闭的心,使他们不再懦弱,不再气馁,不再“沉沦”,而是敢于在别人否定的眼光与评语中开始做梦,敢于冒险,去追逐自己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
是克拉克老师让我相信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好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
第五篇:教研培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留倩倩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知道,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可以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老师则完全不同,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老师,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让他人眼中,毫无希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己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老师如此重要,却非常困难,因为面对一群不同个性,不同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老师的《教育原理》时,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后,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