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国内外经济现状,论述我国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从国内外经济现状,论述我国食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自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阴霾至今未散,它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食品行业也未能幸免。
古语有云“祸兮福之所倚”。这场经济危机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缩短同发达国家的水平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全球各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变缓,有点甚至衰退,但是发达国家的食品行业发展基础还是远远领先我国的。其现阶段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大环境,而一旦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则国外同行仍会快速地发展。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次,对于我国的基本行业情况,也要有足够的认识。现在我国食品加工业,人力使用仍占主导,高新技术较缺,对于食品科学技术向生产的转化率还是很低的。而我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依托于国家经济的较快增长,我国蕴藏着巨大的食品市场。
另外,近几年来全球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又不能忽视,此问题在我国更显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吃,人们已不再关心“能否吃得饱”,而是转向了“能否吃得好、吃得放心”了。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行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放风筝机遇。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很会利用,以使我国食品业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对此笔者觉得应该朝着一下3个方面发展。第一:各类食品加工业应做到规模化、专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食品业才有助于保证产品的产量及质量,才能形成核心的竞争力。第二:食品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先进化。我们应当果断地淘汰旧技术、旧设备,积极开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这是保证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三: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应当形成食品安全意识。从每一次不同的食品安全事件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企业、行业的生死存亡。作为生产者,关心产品的质量安全就是关心自身的命运。良好的、安全的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消费者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利于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也有利于监督企业、行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克服各种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相信食品行业的发展将一马平川!
第二篇: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前景分析
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前景分析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饲料产品销售、商品猪及种猪销售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的实施对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总体目标是逐步实现安全、优质、高效、协调发展,确保饲料产品供求平衡和质量安全;实现饲料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科技对饲料工业的贡献率,饲料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显着增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饲料工业生产与经营的法律体系,保障饲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将饲料大国转变为饲料强国。
同时,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拉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畜牧业较快发展,从而带动了饲料市场的继续扩张。工业饲料普及率的提高,养殖业中利用工业饲料比例的逐步攀升,必然进一步拉动对饲料的需求。在饲料产品方面,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饲料工业发展目标的要求,配合饲料年产能将达到1.7 亿吨左右,实际产量达到9,500 万吨,浓缩饲料产量达到3,000 万吨,预混合饲料产量达到600 万吨;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创新添加剂及其预混合饲料总体合格率达90%以上;饲料科技成果转化率总体水平达55%,个别领域达65%。国内饲料产品市场将呈不断扩大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浓缩饲料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农户的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开始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模式增长较快,工业饲料普及率逐年提高,土地、人力、粮食的产出率逐步提高,为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我国饲料市场良好,就会沿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在农业部“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部署下,生态养殖理念得到推广,为构建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饲料工业和规范养殖将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三篇: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赵文婷1;唐四元1;张锋2
摘要: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日本、荷兰、中国等国内外内社区护理的现状和社区护理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社区护理教育的几点建议:(1)丰富社区护理的课程内容;(2)教学手段要新颖;(3)加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培养;(4)加强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以促进和较快我国社区护理更快更好地发展。关键词:社区护理 现状 教育 人才培养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演变,人们对健康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健康的观念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被动求医逐渐演变成积极主动预防疾病。同时,对护理的要求也提高了,“就近医疗”、“家庭护理”、“社区保健”、“社区康复”、“临终关怀”等健康需求方面的干预也成为人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1】,社区护理正是这些需求得以满足的有效途径。
社区护理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而兴起的,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步,至今已在全国80%以上的城市普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医疗费用的高涨等形势的发展,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每年都提出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 社区护理现状 1.1 国外社区护理现状 1.1.1 英国 英国是最早发展社区护理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组织结构、保健服务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的国家。当前英国卫生服务的基本特征是国家保
健服务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国家财政预算在卫生保健的投入占总卫生经费的80%以上,凡英国公民均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2】。社区服务工作形式及内容 主要有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三种形式。教区护理通常由辖区内全科医生或诊所及护士担任,施行全天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护理等。其中,以慢性病及活动受限病人的护理为主。健康访视服务主要进行疾病访视、婴幼儿及老年人巡视和健康教育。学校护理包括学生体检、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社区护士执行全科医生(GP)制定的家庭治疗方案,如换药、注射、给药等。将居民的疾病、健康状况记录入档案,输存人电脑。平时要与社区居民密切接触,了解他们心理状况,将健康教育与防治疾病融为一体【3】。社区护士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一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独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1.1.2 美国
美国社区护理由家庭医学服务和护理院组成,国家财政预算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占总卫生经费的28%,仅次于医院服务。家庭医学服务是提供家庭护理照顾的专门机构,主要由护士上门提供专业护理,护理助手上门为病人提供生活照顾。护理院主要为不需要住院治疗、又不合适在家庭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开设,并为其提供生活照顾和简单医疗护理服务。美国社区护士主要是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毕业后的护理院护士非常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和健康促进,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则更强调指导和发挥家庭在处理儿童危机方面的工作【3】。美国的护理教育在是全世界来说是比较发达的,护理教育的社区定向是美国护理教育的改革之一,目前并没有社区护理专业,只是特别强调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使社区护理技能通过实践积累得以提高。1.1.3 日本
日本的老龄化进程虽然开始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2000年已经基本赶超了欧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加大,医疗、保健福利变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身心健康的保障同样不可忽视。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度过,是否存在“社会参与”的可能性,这也是日本老龄化进程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因此,日本的社区护理非常重视老年保健,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带来的问题,日本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提出“促进老年人保健十年计划”后不断修改,形成新的黄金计划。日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由公共卫生护士承担。护理教育学制3年,招收高中毕业生。随着人口老龄化,公共护士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1.1.4 荷兰
荷兰社区护理正式开始于125年前。历经一个多世纪,荷兰的社区护理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荷兰在社区护理方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大约有5%的荷兰人正在享受社区护理的服务,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荷兰根据护生所受教育的程度、方向、时间的长短等将护士分为5个等级。其中从事医院工作的护士必须是4~5级护士,相当于本科以上学历。而在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一般是1~4级护士.相当于中专至本科学历【4】。根据级别不同,护士可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级别低的只能从事一些生活护理,而级别高的才可以参与治疗活动。1.2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六位一体功能,即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我国的社区卫生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5]。2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
对中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表明: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和整体水平比较低,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中专学历的占到了95%以上[6|。社区人员的能力有待加强,成为社区护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导致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正常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培养重点仍定位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很少,国内医学院校中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和社区护理方向的很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没有很细的专业定向,跟内外科护理的教育没有清晰地区分,许多医学院校只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设置了《社区护理学》。与国外相比,我国选用的社区护理教材通常只涵盖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专业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国外强调的人文社会知识体系,例如家庭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社区卫生资源评估与开发、社区医疗中的伦理原则、社区文化鉴赏等内容;实践也局限于对健康促进、家庭护理、疾病管理、预防保健等技能训练,而对流行病调查、人际沟通、独立判断、护理科研、政策制定等能力的培养计划不完善,难以实现高素质社区护士的培养目标【7】。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的建议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承钽着大量的工作。尽管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有了较大发展,其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成为发展社区卫生事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目前的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形式还不完善,国家还没有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也没有可借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因此,不断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成为我们护理教育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社区护理教学中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丰富课程内容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上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要考虑到今后在社区工作中的实用性,而且,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时,是在学习了内外科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教学内容上不必过多地重复,重点要讲学生学到的知识和社区这个特定地情境联系起来,要扩充关于社区的补充知识,比如介绍国内外社区护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动向、介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伦理、营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社区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上,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科研等。
3.2 教学手段要新颖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结果直接反应在今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上,因此,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前期所有的基础知识,结合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开展兴趣小组教学、分组教学,组织学生义工课余时间去社区进行健康宣教、义诊等,增加学生参与社区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演练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参与到病人和社区护士的角色中,更好地理解教材。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总体学历不高的现象;教师缺少专业培训机会,对国内外社区护理新进展缺乏了解,导致知识老化等,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带来了很多阻力,只有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改革意识且立志于培养新型防治结合型护理人才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社区护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因而,在选择社区护理的代课老师时,应综合考虑学历、职称、工作与教学经验。社区护理教师应由大学老师和社区护士组成,都要求具备护理本科以上的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且有多年教学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也可选用一些全科医学方向、教学经验丰富并对社区护理知识精通的老师来补充师资力量,以充分发挥他们全科医学思绪,促进全科型社区护士的塑造。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课题讨论、专业培训及基层调研的机会,使之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经验;并且要加强教师业务的考核,给他们适当地施加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8】。3.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护理学生将社区护理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也是更好地培养社区人才,提高护理学生社区意识的一种方式,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应该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建设好一个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更好地跟居民沟通,也有利于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工作,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意识、明确社区护士的角色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根据我国特点可以分为三步懈决:①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实习基地;②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和当地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培养出的一部分社区护理人员先城市再农村逐步在全国推广【9】。目前国家已经在部分城市建设了上百个示范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后,可以进一步对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建立“学校--医院-社区”联合型培养方案,护理学生在毕业前应该进行两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进一步规范社区护理教育。4 小结
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结合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社区护理的对象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和慢性病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不断增多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努力为社区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型、全面高素质人才,改变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素质低、发展慢等问题,推动社区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真珍,张杨丽.浅谈社区护理教育[J].新西部,2010(3):174 2 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中国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3 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 22(5):63 64 4 濮丽萍,闻彩芬.荷兰的社区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7):86 87 5 Susan J Zabner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population-based public health nursing:web-delivered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public health nurse preceptors 2006(23)6 Naomi E Ervin;Julia M Cowell Integrating research into teaching public heahy nursing ,2002(02)7.Misty S chwartz;Amy Abbott Storytelling,A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2006(08)邓静,张安琴.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01 1702 9 卢祖询,国外社区卫生服务.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1.52—121 作者简介:1赵文婷(1984-), 女, 助教, 硕士在读, 学习单位: 410013,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工作单位: 046000,长治医学院护理学系;1唐四元,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第四篇: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演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被动求医逐渐演变成积极主动预防疾病,从延长人的寿命演变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这些转变为我国护理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适应国际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积极开展社区护理事业,加强社区护理教育,培养社区护理优秀人才成为护理教育者研究的重要方向和课题。社区护理现状 1.1 国外社区护理现状 1.1.1 英国
英国是最早发展社区护理的国家,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保健服务制度都比较完善。所有英国公民均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1】,这也是英国财政预算在卫生保健的投入占总卫生经费的80%以上的结果。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形式主要分教区护理、健康访视和学校护理三种。教区护理即由全科医生或诊所及护士对教区内的病人施行全天护理服务。服务的内容有家庭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护理等等【2】。健康访视服务即对辖区内的病人进行疾病访视,除此之外,还要对婴幼儿和老年人进行访问,开展健康教育。还有一点,英国在社区护士培养方面时间长,一般为三年基础教育和一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要求高于医院护士1.1.2 美国
美国的全国卫生工作重点由医院转到社区护理的初级保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美国政府出资发展社区卫生事业
【4】
【3】
。,使社区护理形成一定规模,一般的小病只需要在社区即可解决。美国的社区护理由家庭医学服务和护理院组成,预防保健和家庭护理是主要的社区护理服务形式。美国社区护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偏向性,比如,护理院护士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和健康促进,而专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则强调的是指导和发挥家庭在处理儿童危机方面的工作。美国的护理教育改革在是全世界来说也是卓有成效的,护理教育的社区定向特别强调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使社区护理技能通过实践积累得以提高。
1.1.3 日本
日本的老龄化是现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加大,医疗、保健福利变得日益重要,除了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身心健康的保障同样不可忽视。退休后的生活如何度过,是否存在“社会参与”的可能性,这也是日本老龄化进程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因此,日本的社区护理非常重视老年保健
【5】
。日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由公共卫生护士承担。随着人口老龄化,公共护士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1.2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六位一体”功能,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主要有护理程序、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健康教育。目前,全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近120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已覆盖到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但从我国的社区卫生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现状
对中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表明: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和整体水平比较低,社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社区人员的能力有待加强,成为社区护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导致基层卫生机构不能正常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培养重点仍定位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很少,国内医学院校虽然陆续开设了社区护理学的课程,但是大都以考查课的形式展开,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和社区护理方向的也很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没有很细的专业定向,跟内外科护理的教育没有清晰地区分,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没能很好地渗透到护理内容上。与国外社区护理教育相比,我国选用的社区护理教材较少涉及人文社会知识体系,而人文社会知识体系是国外相当重视的。从内容上讲,人文社会知识体系包括家庭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社区卫生资源评估与开发、社区医疗中的伦理原则、社区文化鉴赏等诸多方面;我国的护理实践也局限于对健康促进、家庭护理、疾病管理、预防保健等技能训练,而缺少对流行病调查、人际沟通、独立判断、护理科研、政策制定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社区护士。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改革的建议
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发展社区卫生事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培养形式还不完善,国家还没有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也没有可借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因此,不断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展开社区护理教育改革,是社区护理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社区护理教学中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7】
【6】,尚未形成独立的3.1 丰富课程内容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在教学上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多地要考虑到今后在社区工作中的实用性,而且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这门课程时,是在学习了内外科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教学内容上不必过多地重复,重点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社区特定地情境相联系,不断扩充关于社区的补充知识,比如从人际沟通、国内外社区护理现存问题与发展动向、医疗保障制度、社区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伦理、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营养学、心理学、社区职业卫生等方面进行扩充。同时,要迎合我国大形势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社区护理学》和《老年护理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上,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护理科研等。
3.2 教学手段要新颖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结果直接反应在今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上,因此,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前期所有的基础知识,结合社区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开展兴趣小组教学、分组教学,组织学生义工课余时间去社区进行健康宣教、义诊等,增加学生参与社区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演练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参与到病人和社区护士的角色中,更好地理解教材。
3.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是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从事社区护理教学的专业综合教师,缺少专业培训的机会,这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富有改革意识的防治结合型护理人才的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选择代课老师时,应从学历、职称和教学经验几方面考察,让更多具备护理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得以发挥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考核,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课题讨论、专业培训及基层调研的机会,使之技能得到提高;适当给教师施加压力,促进其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保障教学质量【8】。
3.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是护理学生将社区护理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途径,也是更好地培养社区人才,提高护理学生社区意识的一种方式,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应该由理论和实践组成,建设好一个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社区护士更好地跟居民沟通,也有利于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工作,在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意识、明确社区护士的角色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的不成熟性,笔者建议可以分三步走:第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一些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护理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由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以保证学生实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可以进一步对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学校--医院-社区”联合型培养方案,护理学生在毕业前应该进行两到三个月的社区护理实习,进一步规范社区护理教育。小结
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的发展,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社区护理的对象主要以社区的老年人和慢性病人为主。而我国也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不断增多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最切实有效的方式,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才的培养,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社区护理教学的深化改革和人才的培养是必须首抓的。努力为社区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型、全面高素质人才,改变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才素质低、发展慢的问题,这样才能推动社区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五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
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未来海洋生物医药
前景广阔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更多关于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可查看《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
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
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