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时间:2019-05-12 22: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第一篇: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近几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建设集成节约型农业基地为方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推进我乡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各种惠农及“三农”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农民的商品意识单薄,应变能力和商品进入市场难,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农产品科技含低等因素,使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我乡基本概况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芦坪乡地处怀化市城区北部,辐员面积81.13平方公里,共辖12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耕地面积约2万亩,林地面积约8.5万亩。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针对芦坪乡基础落后、经济发展较慢的现状,认真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通过引进项目,发展产业,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围绕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乡建设等三大板块作好文章,实现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一系列良好的成绩,全乡经济和 1

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一)加强土地流转监督和管理,充分利用好农村闲置土地。

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我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办法,引导和鼓励群众实现土地流转。我们对全乡交通便利、丘块集中、有土地流转意向土地进行摸底调查,并一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资源台帐。并做好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的相关宣传,消除群众顾虑,转变观念,到目前为止,共实现土地集中流转2000余亩。制定出台了《芦坪乡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的流转、利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结合我乡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2007年我乡成立礼品西瓜专业合作社,特聘请湖南省瓜类研究所的教授坐阵芦坪进行礼品西瓜栽培现场技术指导。目前,村民种瓜的积极性都很高涨,现在我乡的礼品西瓜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我们将进一步对农民进行引导,计划发展大棚栽培西瓜面积1000亩,将由爬地栽培向立架栽培过渡,总面积将突破5000亩,并将注册“芦坪牌”商标和统一包装。让“芦坪牌”西瓜真正成为当地村民的“富民瓜”。

特色养殖业正在向规模化生产转型,目前“传福”牧业等3家养猪企业每年成年出栏都在千头以上;于2009年成立的怀化市鑫龙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占地面积40亩,在我乡楼城坳村落户,专门养殖黄鳝、蛇等特种水产;山羊、家禽养殖

大户19户,初步形成了我乡的优势和特色养殖业。对已成规模的养殖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加大技术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为养殖大户找政策、找项目,为产业发展服好务。

今年年初,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本地群众投资的方式,分别建立了坪星五丰6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坪星四十湾4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楼城坳300亩蔬菜基地、坪星1000亩金银花基地、远垅、楼成坳60亩雪莲果种植基地等。在现有的产业的基础上,断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基地进行扩大规模,发展适合我乡的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些瓶颈

目前部分农民思想意识不强,素质不高,对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不支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解不透彻。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不大,竞争、2、优质专用型农产品基地建设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满带动力不强。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3、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和农户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不完善。

4、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方式也有待改进。

三、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为目标,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品牌农产品为突破

口,围绕我乡经济目标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利用我乡资源优势,加强各方面整合,促进我乡传统农业向产业型农业转变。

(二)工作重点

1、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1)、出台有关于企业进入芦坪投资的优惠政策,给企业一些利益空间。

(2)、创造和谐平安芦坪,加强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外部投资环境。

(3)、对我们自身而言,要做到内强素质、外强形象,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2、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重点,发展适合我乡的农业产业基地。

我乡离市区21公里,到市区只需30多分钟,平均气温在20度,日照正常,气候适宜,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区位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使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长足发展,具体以发展以下项目为主:

(1)、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在现有发展1000亩的基础上,可推广到4000亩,主要是利用荒土、荒山、荒坡、闲置地来种植。

(2)、可扩大发展金银花基地3000亩,该产品属于绿色食品,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市场销路好。

(3)、在现有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油茶的种植面积,油茶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该产品产量高,好管理。

(4)、通过引进外资和鼓励本地企业投资的方式,不断扩大生猪养殖业和特色养殖业。

3、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入市竞争力。

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对产品的栽、种、养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能动作用,加快实用科技的转换,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四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产业中介组织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农民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产业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五是产业化建设资金不足。虽然我镇在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这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而农民的资金积累不足、再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信贷门槛高、农民还贷意识差、信誉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贷款难度大,加之农民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而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认为农业投入大、效益低、收回限期长,一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上来,造成农业产业投入明显不足。

六是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以贷款扶持、财政补贴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一部分农民产生了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倾向,只要出现问题就看政府怎么办,等政府来解决,把自己的事情当成是政府的事情。没有形成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意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镇既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一是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5年出台了5个中央1号文件,确保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明确了目标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基层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吃了一颗定心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自然资源优势。我镇总土地面积325.4平方公里,耕地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9.6℃,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无霜期174天,适宜农林牧综合开发,为农业产业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资源条件。特别是大量的缓坡地、背风向阳的湾塌地,最适合山地苹果、山地大棚的发展。

三是经济基础优势。我镇是经济强镇、石油大镇,经济总量位居全县前列。完全有能力、有基础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开发,扶持农民发展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群众基础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市场经济观念、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认识非常明确,积极性非常高,这为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是直接的受益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只有农民接受和认可的产业,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开发才具有强大的内动力。

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哪些地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那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就能顺利发展,哪些地方违背了或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财政投入再多的资金,那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都会走弯路。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土地条件、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之做大做强,否则将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四是要坚持科技进步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要素。农民最讲实惠。要想提升农业产业开发的质量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就必须依*科技进步,在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实现产量、结构、效益的统一。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理清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布局。根据我镇的气候条件,认真审视镇情、村情,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短抓棚栽业、长抓林果业、配套抓草畜业”的思路,稳步扩大棚栽业规模,加快发展林果产业,配套发展草畜产业。棚栽业要按照“区域布局、订单生产、加工包装”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努力,棚栽业在巩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林果业要抓住延安市苹果产业开发重心北移的机遇,树立“优势在山坡、致富*苹果”的理念,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争创名优”的发展思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规模化进程,真正建成2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草畜业要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坚持一棚菜一头猪、一亩果园一头猪的配套标准,走“菜、果、畜、沼”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积极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推行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的专业化发展路子。

(二)突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规模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批量生产,打造规模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应做到“五动”:一是宣传发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受益的是农民,实施的主体也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产业开发中,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为做大产业规模奠定思想基础。要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外地及当地的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解放思想换脑筋,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二是典型带动。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召力。要坚持抓典型、带全局的工作方法,注重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村和专业大户的培养,依*典型带动群众、引导群众。三是效益驱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要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在技术、品种、生产方式、市场开拓等方面求突破,让一部分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先富起来,让其他农户看了眼红,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机制促动。在产业的初级阶段,机制推动是加快产业建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和措施。要在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促进项目引进、企业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涉及产、供、销等方面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项目与产业配套实施、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五是组织推动。发展一项产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信心。认准的产业,就要在领导力量上加强、政策措施上倾斜,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农业是一个产业链,传统的农业生产仅仅是农业产业化中的起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形成产业龙头,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龙头下连基地、农户,上连市场。针对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处于空白的实际,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促企业壮大、以企业带产业发展、以企业引导农民闯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要围绕产业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增值,提升产业开发效益。建立和培育“基地带动型”龙头企业。要按照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引进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利益供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带动农户发展专业,促进我镇产业向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四)依*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是关键。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要坚持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增产增效建立在依*科技、提高品种质量的基础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新技术。镇上每年要组织产业开发技术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及时引进最优的品种和最新的技术,选择适合本地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迅速在全镇推广,抢占市场先机。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当前,农产

品的质量和内在品质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品质,就必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积极探索推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生产放心食品、安全食品、保健食品。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以镇为主体、村为基础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课堂培训、现场观摩、实地演示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争取用1—2年时间使80%以上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着力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带动产业开发上档次、上水平。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加强镇、村两级技术队伍建设,根据全镇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分层次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力争使广大村组干部都能成为行家里手。二是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协会的建设,建立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加强防灾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防雹增雨体系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防雹设施布局,推广苹果防雹网建设,加强大棚防风、防冻工作,加快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保证产业用水需求,提高产业的抗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六)加强市场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没有顺畅的商品流通。要把市场开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来抓。一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以集镇为农村市场的依托,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主要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继续做大产地市场,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大中城市农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形成村有经纪人,镇有产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加快建立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依*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使生产的农产品适销对路,产销衔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就是效益。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我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要注册商标,统一标识,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品牌带动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芦坪乡2010工作总结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促进芦坪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芦坪乡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芦坪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落脚点,以加强基地建设为抓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芦坪乡乡内生产总值达到 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达 元,同比增长。

一、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今年,我乡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围绕新目标,共谋大发展‛发展战略,适时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建基地、创品牌‛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现化农业经营方式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一)抓基地建设,促结构调整。以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坚持‚公司+农户+基地+协会‛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基地产业,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为农村土地集中流转服好务。成立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出台《芦坪乡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积极为群众土地流转作好服务。并做好土地流转、发展产业的相关宣传,消除群众顾虑,转变观念。到目前为止,实现土地集中流转2300余亩。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外地老板和鼓励本地种植大户建立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农业。目前分别建立了坪星五丰8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坪星四十湾600亩高山蔬菜基地、楼城坳500亩辣椒种植基地、壮丁200亩高梁种植基地、芦坪、江垄湾村200亩红秀长线辣椒基地、楼成坳、远垅120亩雪莲果基地、坪星1000亩、张家村500亩金银花基地等。目前各个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林牧业发展较快。全面完成了工业原料林抚育、油茶造林、公益林管理及‚三边‛绿化等工作。全年完成工业原料林规划、设计、施工 亩;油茶造林 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兑付省级公益林 亩;‚三边‛绿化 亩。动物防疫有突破。扎实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确保我乡畜牧业健康发展。严格按照‚一畜一标一证一针一帐‛五个一的要求,坚持做到‚四不漏‛,全年免疫注射猪口蹄疫苗 万头份,牛羊口啼疫苗 头份,禽流感疫苗 万习羽份,注射猪瘟疫苗 份,猪蓝耳病疫苗 份,密度达存栏数的 %以上。全年共检疫猪 头、牛 头,没有发现重大传染病。重点抓好上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扶持引导。目前,坪星村四十湾养殖场、水沙溪村等两家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全福牧业年内可达到3000头的养殖规模。全乡现有100头以上山羊养殖户8户,1000羽以上家禽养殖户11户,蛇、白面狸、黄鳝等特种养殖户5户。

(二)抓基础设施,促项目建设。一年来,我乡紧抓农田水利建设、新能源推广、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公路建设方面,我乡完成了两个村6.9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和4条组级公路硬化。至此,全乡12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1条组级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四十湾北干渠6公里及9公里田间渠水泥硬化扫尾及后期养护,对辖区内四座上型型水库、5座骨干山塘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3处。新型能源建设方面,宣传推广‚金太阳‛工程,新建成沼气池70余口。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4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乡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乡文化综合楼、干部职工宿舍、集镇垃圾处理站等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集镇面貌和人居环境。

(三)抓惠农政策,促农民致富。2010年,我乡严格按照广泛宣传、认真调查、群众同意、公榜公示、财政审核的程序,坚持政策透明,补贴公开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补贴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各种补贴资金 万元,其中:粮食补贴 万元,家电补贴 万元,汽车摩托车补贴 万元。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计生工作

今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年初,乡政府同各个村签订了计生工作责任状,严格实行奖惩措施。并召开了各部门协调会,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积极开展‚春、夏、科、秋、冬‛集中服务活动突击月;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一盘棋‛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对两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放弃再生育家庭户、享受‚两扶一免‛四类家庭户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发放‚生育关怀‛资金 元,提高计生困难群众抗灾化险能力。对计生家庭户在沼气建设、农村小额贷款、子女上学、拆迁安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一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计生效果显著。全年全乡共出生人口 人,其中计划内 人,计划外 人,计生率为 %,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 %,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为 %,独生子女保健费、农村奖励扶助对象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对象的奖扶金额发放率达 %。

2、文、教、卫工作

积极配合区文化局、怀化阳戏剧团,在农村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落实好‚农家书屋‛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文化需要。为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乡党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以水稻、果蔬、养殖等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拓宽群众致富门路。进一步加强了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和传染病的预防等工作,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有效解决了农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今年,我乡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撤销了部分村小,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普九‛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乡小学入学率达 %,初中生入学率 %。同时加大对学校、幼儿园的安保防控措施,配备专职保安和巡逻队伍保证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3、社会保障工作

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救助、优抚、救灾、助残等工作,2010年,全乡共有城乡低保户 户 人,其中农村低保 户 人;全年救助因灾困难户 余户 万余元;医疗救助 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 万余元;发放优抚各类抚恤金 万余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2011年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010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达难 %,新农保60岁以上老人登记率达100%。

三、综治维稳和谐安定

1、信访维稳工作

以加强法制宣传为抓手,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及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及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信访机制,加强信访渠道畅通,养成群众来访必接必答的工作作风,全乡社情稳定。清明、国庆、春节等特防期,乡党委、政府组织地毯式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采取乡、村、组、家属‚四位一体‛帮教措施,做好刑释解教和对安臵帮工作。今年来,全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 起,成功调处 起,端掉吸毒窝点 处,打击赌博场所 处,预防制止群体性上访 起,没有发生一起‚法轮功‛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切实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2、安全生产工作

以宣传、检查、整治为重点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作。年初,与各级、各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将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各生产经营单位。不定期组织综治办、安监站、企业办、农机站、国土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道路、企业、学校、市区重点工程等场所进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查遗补漏,对各类事故隐患逐一进行排查。实行有奖举报,每有举报一例,乡奖励500元。切实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印发宣传单、悬挂横幅、下发整改通知书。多次组织乡安监、农机、企业等部门配合区直执法单位在杨村市场对无牌无照二轮摩托车、农用车、中巴车等车辆进行整治,共取缔非法车辆 台,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起,确保了全乡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3、认真开展‚大走访‛及‚千名干部下基层‘问民意、帮发展、促和谐’‛活动

围绕‚听民声、访民意、排民忧、解民难‛的主题,精心组织策划、周密部署,在全乡人民群众中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走访‛和‚千名干部下基层‛爱民实践活动。建立完善了调处责任制,做到每起纠纷有专人负责,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实行责任领导包案制,做到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参与,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杜绝矛盾进一步激化,确保无重大群体事件发生。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1、加强干部队伍管理

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改进和完善领导村级班子结构。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乡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和法律政策水平,增强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能力。加大干部人才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加大对干部人才的监管力度,认真落实领导班子任后监督评价办法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乡村后备干部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后备干部以及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关心关怀选调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最佳的环境。

2、狠抓落实,提升服务水平

以推进效能建设为抓手,狠抓工作落实,做到‚三个明确‛即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到领导、明确到岗位、明确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四个明显提高‛即狠抓落实的执行力明显提高、服务发展的保障力明显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明显提高、以人为本的亲和力明显提高。坚持个人工作情况与年终考核、奖评挂钩,形成‚人人有其责、人人负其责、人人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3、加强廉政建设,转变干部作风

坚持从严治党、依法行政的方针,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规范财务制度管理,明确财务审批权限,为断源除根,着力治本,源头治腐;进一步推行政务、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工作,坚持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狠抓党风党纪教育,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运用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观看反腐教育影片等方式,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提高全乡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

4、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首先,创新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配优配强村级班子。在选择村级组织带头人方面,注意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用人观念,广开进贤之路。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有才能的人回家乡创业,并加强教育培养,纳入选拔视野,条件成熟时发展入党,选拔进班子。其次,注意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针对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的人较多,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乡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体系,成立流动党员活动小组,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第三,创新村级组织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村级干部的行为。建立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村级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些措施,村级组织得到了不断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推进。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加快发展上步子还不够快,措施还不够得力。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渠道不广、思路不够新。三是乡、村干部中还存在着作风不实、制度约束力不强的不良风气。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全乡上下要坚持‚项目强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特色农业,开拓创新,续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鹤城区芦坪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

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也是希望之年、奋斗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芦坪乡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浅析钟灵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浅析钟灵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钟灵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面,距县城22公里,是一个集边区、林区、矿区、茶业、银花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大乡。这里盛产银花、白术、黄柏等上等中药材,是全县中药材重点基地镇。钟灵绿茶,品牌享誉古今,其名遍播江南,饮之有提神醒脑、延年益寿之功效。钟灵水库是全市最大的土坝工程,是全县的饮水之源,水质清澈见底,碧波荡漾。钟灵湖畔青山绿水,鱼盛米丰,是清闲避暑之佳境。太阳山脉,蜿蜒巍峨,原始森林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风光无限,堪称秀山之“肺”。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婀娜多姿,尽显少数民族风情。近年来钟灵镇大力发展种植金银花产业,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金银花之乡”,每到花期之季,银花遍山,花香四溢。这里有全市最大的千年银杏王和红豆杉,树木苍劲,古朴神韵,是祈福长寿的理想圣地。钟灵毓秀,不但山水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是秀山县诗词楹联学会教育培训基地,曾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诗词作家等。辖区矿产资源和自然森林丰富,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开发价值。钟灵镇人民正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春风,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辛勤劳作,努力拼搏,为把钟灵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产业示范镇而努力奋斗!

一、钟灵镇基本情况

钟灵镇位于秀山县西南面,距县城22公里,东邻平凯镇,南接梅江、兰桥镇,西面与贵州省冷水乡交界,北面与孝溪乡、隘口镇接壤,幅员面积174.6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50米以上,辖11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6201户,23439人,耕地面积4.2万亩,森林面积16.5万亩,森林覆盖率69.8%,位于凯堡村的钟灵水库(库容3320万立方米)是重庆市最大的土坝工程。钟灵是一个集边区、林区、矿区、茶业、银花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大镇。这里盛产银花、白术、黄柏等上等中药材,是全县中药材重点基地镇。

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概况

钟灵镇作为一个农业大镇,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工农业总产值直线上升,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而另一方面受地理位臵、基础设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何摆脱农业、农村、农民的贫困落后面貌,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已成为历届党委政府首要共识。走“产业强镇、生态立镇”之道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让广大农民从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中解放出来,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一个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应运而生。

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成果

钟灵镇的农业产业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从七十年代开始钟灵人民就开始种植银花、茶叶、白术等,经过

多方面的考证,镇党委政府决定在钟灵大面积发展银花、茶叶、白术特色产业种植。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银花、茶叶、白术种植成功,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抓,主管副职专职抓,镇机关干部职工成立专门技术工作组深入全镇的农家院户、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自觉接受、思想转变,自觉自愿接受种植银花、茶叶、白术的农户,政府在育苗、耕作、施肥、盖膜、栽植等方面予以一定资金扶持,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不愿接受,不种植的农户,政府采取工作引导的措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银花、茶叶、白术种植成功了,镇党委政府又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组织招商洽谈会,一年又一年努力,市场销售畅通了,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地位也改变,由过去的政府提倡、政府扶持、强行干预变成了现在的政策指导、重点扶持、区域种植、规模化经营,变主导为服务,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地位也变了,由过去的被动变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钟灵镇党委政府历经五年的艰辛努力,银花、茶叶、白术等种植从最初植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全镇金银花面积35700亩,白术面积8500亩,茶叶面积8220亩。辖区内共有企业19家。其中市龙头企业1 家,县龙头企业3 家,银花、茶叶、白术产业幅盖整个镇,现在的钟灵是家家都有产业。为

了规范银花、茶叶、白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我镇的特色产业。为了适应市场规律拉大产业链条,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

钟灵的银花、茶叶、白术产业的不断壮大,也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出现了一大批的以经销为主的本地经纪人,涌现出一批靠经销迅速致富的典型;二是收购、分级、包装等环节,带动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三是带动了餐饮、商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农户在获得生产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以银花、茶叶、白术生产为龙头的产业链条得到长足发展。

钟灵镇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面积共计43920亩,占耕地面积的104%,而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1%,农民人均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10%,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巨大活力,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新房、楼房盖起来了,三轮车、摩托车、电视、电冰箱等几乎家家都有,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的农村几乎和城市没有差别,到处呈现出和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了提前完成农户万元增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拉大拉长产业链条,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引导农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和名牌农产品建设特色农业,建设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相链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到流通和加工环节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五、钟灵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

回顾钟灵镇几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几多艰辛,几多收获,经验做法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不因政府人事变动更改,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认准的路子走到底;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产业化初期,政府唱主角,大力提倡、政策扶持,行政干预、利益导向,通过各种行政手段,真正炒热干群思想,使广大群众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自觉的从小农意识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自觉调整种植结构,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

3、产业基地形成后,政府的作用由主角变为配角,主要引导农民成立民间协调组织和协会,靠民间组织规范生产行为,靠技术章程规范生产环节。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民间组织为依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培训服务工作;

4、敢当红娘,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道路。

第五篇: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仍然存在着;培植主导产业难。生产基地规模受土地流转和农民传统生产观念等诸因素的影响,尚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瓶颈”,真正成为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还不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发展龙头企业难。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但一些地方呈现出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素质不高,离现代企业管理有一定差距;拉长产业链条难。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产品,使农业成为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产业系列。产业链条的长短、“链条节”的多少,决定着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大小,目前存在着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向精加工不够,链条短,各环节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整体效益不高,农民在产业链条中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农民对农业产业化认识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等,要真正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向新台阶,保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理清思路。

一、我村基本情况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我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市东郊,为大唐华银XX电厂新址所在地,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3人,628户,耕地总面积400亩,林地面积2980亩,2011年平均人收入7500元。我村主要分为五个集中居住区,分别为移民区、木香口、老屋冲、烟坳冲和S312线沿线。其中新建的移民区,是全市少有的高标准统一规划的新型居民生活区。村民勤劳淳朴,现村办企业主要有祥波选煤厂、背后冲煤坪、农兴煤炭有限公司、鑫盛贸易有限公司等。按“六室一园一超市一中心”的模式,完成了村级医疗卫生室、计划生育室、综合服务部、幼儿园、农村超市和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

2、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坚持把发展壮大绿色产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1、发展战略初步形成

我们立足村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 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茶油、林果、苗木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2.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村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11年底,全村种植油茶树木1200亩,林果500亩,苗木300亩,油茶、林果、苗木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2.3、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2.4、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村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1、规模效益不明显

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村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各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2、经济效益不突出

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村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村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我村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村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4、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产业中介组织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农民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我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产业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5、产业化建设资金不足

虽然沙塘湾街道办事处在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这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而农民的资金积累不足、再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信贷门槛高、农民还贷意识差、信誉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贷款难度大,加之农民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而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认为农业投入大、效益低、收回限期长,一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上来,造成农业产业投入明显不足。

6、农民主体意识不强

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以贷款扶持、财政补贴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一部分农民产生了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倾向,只要出现问题就看政府怎么办,等政府来解决,把自己的事情当成是政府的事情。没有形成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意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三、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体现了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由单项突破进入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它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原则,首先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下力气搞好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调整其他相应的方面;它贯穿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方针,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基本经验运用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业产业化又是和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相结合的“三化一体”进程,全面描绘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业产业化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宏观环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看来农业产业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思路。

四、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工作中地位 我们已经明确,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我们也已经明确,要实现这个目标,各方面要更加重视农业,要加大农业的投入,但基本的途径,还是把农民引进市场,靠农民自己致富。如果我们的农业还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上,农民不仅难以真正进入市场,就是进入了,只是一家一户的小船,也很容易被市场海洋的风浪打翻。所以,只有靠农业产业化这只大船,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民才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农业产业化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和主要依托。可见,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最终落实之点,最主要的实际操作之点,内容丰富,前景广阔。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今后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总的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主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强有力的产业化组织体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打造产品品牌,主动培育农产品产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我村经济大发展和农民收入大提高。

1、抓基地,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营效益,要继续认真实施《太坪村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生产基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力争三只特色农产品无论发展规模还是档次上都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抓龙头,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坚持“引大龙、育新龙、带小龙”的发展思路,继续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发展一到两个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导和鼓励原有企业与基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农业订单,实现农业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双保险”,实现互动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带动农户力强,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培育与扶持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业企业,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引导培育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农业专业协会,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要把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起步发育阶段,首先要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引导、扶持与服务,通过引导服务促其发展,做到引导而不强迫,4 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其次加大扶持力度。要以扶持农业企业一样扶持合作组织。再次要规范对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通过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努力延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抓精品,提升产业化经营层次

发展精品农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要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种子种苗也是一个“龙头”。一个好的品种能创专利出品牌、增效益。要把种子种苗产业作为效益农业的一大新兴产业来抓,充分发挥这种对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关系作用,着力从市内外、省内外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前景看好的种子、种苗、种畜,着力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名特优新品生产,着力打出一批在省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太坪农产品知名品牌。二是要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农艺规范或技术规程,建立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档案记录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推广使用高效、安全肥药,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污染,确保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顺利进行。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工程,有了“品牌”,农业商品才有具体的目标,质量农业、精品农业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十分有必要选择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或有地方特色的,或有新技术含量的农产品,通过注册商标,通过改装包装等产业化经营手段,创造有声誉的品牌,在市场上树立起亮丽的形象,给消费者以特别的品味吸引与享受。四是培训好农民加快科技入户。只有培训农民才能转变农民,只有转变农民才能提高农民,注重实效,切实提高他们的素质。

4、抓市场,拓宽产业化经营空间

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载体,是市场农业的基础。培育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既要加快有形市场的开发建设,又要重视无形市场的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一要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扶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等现代交易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三要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四要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参考文献:

[1] 张壬午,生态农业产业化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4-15.[2] 张进忠、吕有军、吴宏伟,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战略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904-906.[3] 张宏伟,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机制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6):154-156.[4] 王金玉,农业产业化及其支持系统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

41、123.[5] 刘葆金,中国农业产业化理论探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93-96.7

下载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芦坪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立足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

    农业产业化体制下的节水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体制下的节水农业发展思路朱 成 才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纵观今年全国各地的白菜烂市、果农滞销、我县莲藕伤农等事件,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精选)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有的进入了创新提升阶段。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1......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企业发展情况】 古蔺县红军杯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红军四渡赤水河畔川南名镇二郎镇,与国酒茅台,中国名酒郎酒共享得天......

    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

    论农业产业化发展

    论农业产业化发展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崭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生产,发挥经济规模效应,是适应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