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明良千古匾[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2: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侯祠明良千古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侯祠明良千古匾》。

第一篇:武侯祠明良千古匾

女士们,先生们,叔叔阿姨阿姨夫们,老少爷们儿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谨代表成大青年国际旅行社,全体老板,全体老板娘,全体老板娘的亲戚朋友以及全体导游,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选择我们旅行社,选择我们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放心,最主要的是,那位美女,感谢你选择我哟。今天我们的旅行目的地是成都武侯祠。

好了,有那么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今天啊就是有一种幸福叫跟我一起出来转转。那么出来旅游啊,一定要选择一家好的旅行社,跟着旅行社出门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啊。但是找一个好的旅行社,步入碰到一个好的导游,一个好导游能够给您的旅程带来快乐和体贴,大家同意吧?但是遇到一个好导游,不如遇到一个像我这样多才多艺,能说会道,玉树临风又身强体壮的男导游啊,一路上不仅能给您导游,而且也算是半个保镖,路上遇到什么紧急情况,比如有哪个女游客看见我之后兴奋得晕倒了,咱背起来就走人。对吧?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都还不认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爷爷姓赵,当然我不可能姓李哈,大家称呼我小赵就行了,那么小赵的年龄保密,身高体重保密,关于三围那更是要保密了,唯一不保密的就是我的电话号码,请大家务必记下,这是对大家负责,我的号码是*****,25小时开机,大家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哎那位美女,你是不是没有记住我的电话号码,行,咱们私下交流哈。小赵我虽然算不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是至少我有一颗负责认的心。孔子的一句经典之语始终是我的座右铭:吾日三省乎吾身,哪三省?我高吗?我富吗?我帅吗?这我必须得高富帅才对得起旅客朋友们的信任啊。

好了,一路的说说笑笑,我们很快已经到了蓉城成都武侯祠了,来到武侯祠,我们肯定得先了解一下成都,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的美称。蜀国文化是成都最具特色的古文化,三国时代是蓉城文化中很短暂但却很精彩的一段战火纷飞的时期。而武侯祠正是这辉煌时期的凝聚和精华。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考证了,但是不管官方是怎么样解答的,但是不难回避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我们穿过大堂来到二门,不难看见,悬挂在我们顶上的有一块匾额,名曰:明良千古。今天我们的重点就是这块古匾,明,当然是指明君刘备,良是指良臣诸葛,明良千古的意思就是说,明君刘备慧眼识良臣,良臣伴明君的功绩此之谓千古流芳,匾额的意思其实很明了,但是从制匾以来,这个明字一直是独具韵味的,明子本来是一个日子旁,但是这里写成了一个目字,也就是眼睛这个目。本是一个错别字,但是在这个错别字背后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此匾的作者是清朝人,名叫吴英,据说,当时吴英写完这四个字以后才反应过来,这个明字不就是前朝大明的明吗?因为当时清朝曾经大兴文字狱,封建时代的清朝是很避讳明字的,轻者是坐几天牢,重者是要获杀头之罪的,这是吴英顿时吓得一身冷汗,赶紧在日子里加了一横。但是后来,老百姓们,悟出一些东西,明字改用目字旁,说明君刘备之英明,重者擦亮了眼睛,英明非同一般,他是慧眼识人,才寻得与诸葛一起共建蜀汉政权。明君良臣,概括了几千年来华夏儿女的梦想,理想遍布在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侵染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好了,这块明良千古匾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请大家紧随我继续后面愉快的旅程,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游得愉快。谢谢大家

第二篇:《四友斋书论》明何良俊

《四友斋书论》明·何良俊

孔子曰:游于艺。又曰:吾不试。故艺古称六艺,书其一也。盖自庖牺氏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其肇于此矣。其后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神泣,则以其泄天地之秘也。然使当时无文字,则后世无六经矣,其所系不甚大哉。书法自篆变而为隶,隶变而为楷,楷变而为行草,盖至晋而书法大备。晋人书,世已罕见,即唐临晋帖,世已称为奇宝矣。故宋黄长睿最号博古,然自以为不能别晋人书,但断自唐以下而已。而米南宫讪笑之,随所至之处,即匾宝晋斋,盖为长睿也。今唐人之迹,已自难得,唯宋以下诸公,世或有其书。余家宋人书亦有数十种,今皆卖去,不复存矣。兹以古人评书,其灼然有见者出之。

书家自史籀之后,即推李斯小篆。观诸山刻石,皆大书而作细笔,劲挺圆润,盖去皮肉而筋骨独存,此书家之最难者也。至蔡中郎作大篆,则稍兼肉矣。唐时称李阳冰,阳冰时作柳叶,殊乏古意,间亦作小篆,然不见有劲挺圆润之意,去李斯远矣。南唐徐鼎臣始为玉箸,骨肉匀圆,可谓尽善。元时有吾子行,国初则周伯琦宗玉箸,似乎少骨,而吾松朱孟辨实为过之。

宪孝朝,李西涯与乔白岩用小篆,徐子仁宗玉箸,皆入妙品。此篆书之流派也。

夫八分书之流传于世者,独蔡中郎夏承碑,盖言用篆之二分,兼隶之八分,是于二者之间别构一体,夏承碑正用此也。其圆匀苍古,可谓绝纱,后亦无有能继之者矣。

卫恒四体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甚矜其能,每书辄焚其札。梁鹄乃益为版,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札。鹄卒以攻书为比部尉,后依刘表。荆州平,魏公募求鹄,鹄惧,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使在秘书,以勤书自效。公当悬着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谓胜宜官。鹄字孟皇,安定人,魏宫殿题署,皆其书也。

隶书当以梁鹄为第一。今有受禅,尊号二碑及孔子庙碑皆是。孔子碑是陈思王撰文,梁鹄书,亦二绝也。盖承中郎之后,去篆而纯用隶法,是即隶书之祖也。今世人共称唐隶,观史维则诸人之笔,拳局蠖缩,行笔太滞,殊不足观。至元则有吴睿孟思、褚奂士文,皆宗梁鹄。而吾松陈文东为最工。至衡山先生出,遂迥出诸人之上矣。近时有徐芳远,亦写隶书,其源出于朱协极,此是一种恶札也。

正书祖锺太傅,用笔最古。至右军稍变遒媚,如黄庭经、乐毅论皆神笔也。此后历唐、宋绝无继者,惟赵松雪、文衡山小楷直迫右军,遂与之抗行矣。

余家有松雪小楷大洞玉经,字如蝇头,共四千八百九十五字,圆匀遒媚,真可与黄庭并观。余尝呼为墨皇,每移至衡山斋中,即竟日展玩。在南京因橐中空乏,有人以重赀购去,至今时在梦寐也。

王僧虔云:变古制今,惟右军领军尔,不尔,至今犹法锺、张也。书断云:王献之变右军行书,号曰破体书。由此观之,世称锺、王,不知王之书法已非锺矣。又称二王,不知献之书法已非右军矣。自卫伯玉父子擅行草之妙,其后王右军得法于卫夫人,遂集书家之大成。至其子王大令与右军抗行,所谓翩翩欲度骅骝前也。此外如庾征西、王世将、王领军,至宋世萧子云以及僧智永,大率宗尚右军,皆晋法也。至唐则各自成家,区分派别,而晋法稍变矣。

谈苑醍醐云: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一萧字,至今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见尚书故实。书苑载约作萧字赞云:抱素日洁,含章内融,逸疑方外,纵在矩中。又宋荣咨道以五十万钱买虞世南夫子庙碑旧本,见山谷文集。此庄子所谓真好也。

宋时惟蔡忠惠、米南宫用晋法,亦只是具体而微。直至元时,有赵集贤出,始尽右军之妙,而得晋人之正脉。故世之评其书者,以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又曰:自右军以后,唐人得其形似而不得其神韵,米南宫得其神韵而不得其形似,兼形似神韵而得之者,惟赵子昂一人而已。此可为书家定论。

唐人书,欧阳率更得右军之骨,虞永兴得其肤泽,褚河南得其筋,李北海得其肉,颜鲁公得其力,此即所谓皆有圣人之一体者也。其后徐季海则宗褚河南,张从申则宗李北海,柳松权则规模颜鲁公,而去晋法渐远矣。

今之鄙陋者,于所好无如饮食,犹秤薪数米,况肯轻财贵文如古人乎?余谓升庵此论固当,然秤薪数米是不欲暴殄天物,犹可言也,至有积财巨万,犹日夜营求不已,若见古人之迹,弃之不啻敝屣者,又不知何如也。

王绍宗善书,与人书云:鄙人书翰无工者,特由水墨积习,恒精心率意、虚神静思以取之。此诚得书家三昧者矣。杨升庵云:虞永兴亦不临写,但心准目想而已。然此可与上智道,若下学必须临模。唐太宗云: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则可以嗤萧子云矣。然后知临摹之益大矣。宋人惟蔡忠惠、米南宫晋法也,若苏长公则从褚河南、徐季海来,黄山谷专学颜鲁公。苏长公世评其书为纯绵裹铁,若方之徐,则苏有神韵。山谷较之颜,觉力稍不逮。

袁裒云:右军用笔,内擫而收敛,故森严而有法。大令用笔,外拓而开扩,故散朗而多姿。

山谷言: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待之。

山谷云:大令草法,殊逼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以右军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耳。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东坡书唐氏六家书后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观其书劲崄刻厉,正称其貌耳。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偏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世称善草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颜鲁公奇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

东坡论书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

山谷云:欧阳率更书,所谓直木曲铁法也,如甲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威也。

山谷言: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

余平生所见法书,唯董中峰家永师千文为第一,衡山跋尾,亦以为观智永千文凡数本,皆在此本下。其子都事君出以见示。其次张明崖都宪家所藏赵模行草初唐人诗数首,王凤洲廉使家虞永兴哀策文,皆神物也。

山谷独称杨少师书。余所藏有少师韭花帖墨迹,亦神物也。今在朱司成家。山谷云:鲁公寒食问行期、为病妻乞鹿脯从李大夫乞米三帖,皆与王子敬可抗行也。

山谷云: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书前耳。

王初寮履道云:评东坡书者众矣,剑拔弩张,骥奔猊抉,则不能无。至于尺牍押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庄,不轶而豪,萧散容与,霏霏如零春之雨,森疏掩敛,熠熠如从月之星,纡徐婉转,熠熠如抽茧之丝,恐学者所未到也。

山谷云:古人虽颠草,皆四停八当。凡书字偏枯,皆不成字,所谓失一点如美人眇一目,失一戈如壮士折一臂。

山谷云: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余谓元章过于姿媚,如丰肌美妇,神采照人,所乏者骨气耳。而山谷比之仲由,此不可晓也。

山谷跋范文正公帖云: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书法妙天下,不肯许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少时得此评,初不谓然,以谓才翁傲睨万物,众人皆侧目,无王法必见杀也,而文正待之甚厚,爱其才而忘其短也,故才翁评书,少曲董狐之笔耳。老年观此书,乃知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皆入古人法度中。今士大夫喜书,当不但学其书法,观其所以教戒故旧亲戚,皆天下长者之言,深爱其书,则深咏其义,推而涉世,不为吉人志士,吾不信也。

杨诚斋跋米南宫帖云:万里学书最晚,虽遍参诸方,然袖手一瓣香,五十年来未拈出。今得此帖,乃知李密未见秦王耳。

山谷云:顷见苏子瞻、钱穆父论书,不取张友正、米芾,初不谓然。及见郭忠恕叙字源,乃知当代二公极为别书者。

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王右军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赵集贤也。盖其于篆、隶、真、草无不臻妙,如真书大者法智永,小楷法黄庭经,书碑记师李北海,笺启则师二王,皆咄咄逼真。而数者之中,惟笺启为尤妙,盖二王之迹见于诸帖者,惟简札最多,松雪朝夕临摹,盖已冥会神契,故不但书迹之同,虽行款亦皆酷似。乃知二王之后更有松雪,其论盖不虚也。

郝陵川论书云:太严则伤意,太放则伤法。又云: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元人评书画皆精当,远过宋人。

元人自松雪而下,世称鲜于困学书,然颇有俗气。邓善之亦是晋法,但欠熟圆。唯康里子山书从大令来,旁及米南宫,工夫亦到,其神韵似可爱。

元人中余最喜张贞居、倪云林二人之书。盖贞居师李北海,间学素师,虽非正脉,然自有一种风气。云林师大令,无一点俗尘。

三宋者,宋克、宋广、宋遂也。克字仲温,号南宫生,姑苏人。其书专工章草。广字昌裔,松江人。书学素师,兼善行草,亦入能品。遂字仲珩,乃潜溪学士之次子,官中书舍人。其书宗康里子山,亦可称入室者。尝见其书玉兔泉联句诗。玉兔泉在南京应天府儒学中。

吾松在胜国与国初时,善书者辈出,如朱沧洲、陈谷阳,皆度越流辈。书史会要中评朱沧洲为风度不凡,陈谷阳为富于绳墨。余以为陈谷阳出于沧洲之上远甚。盖朱诚有风度,亦兼善四体书,但不如陈之法度精密耳。余尝有陈谷阳书一卷,四体书皆备,其正书一段酷似欧率更,行草则渐逼大令,篆书亦入格。又有其书疏头二通,全学松雪,极疏爽可爱。又尝见其章草书竹笔格赋一篇,在舍弟家,殊有古意,出宋仲温上。世评谷阳书为八宝中之水晶,又以为得书法于三宋,此皆不知书,妄为此谈耳。

国初诸公尽有善书者,但非法书家耳。其中惟吾松二沈,声誉藉甚,受累朝恩宠。然大沈正书仿陈谷阳,而失之于软;沈民望草书学素师,而笔力欠劲,章草宗宋克而乏古意。此后如吾松张东海,姑苏刘廷美、徐天全、李范庵、祝枝山,南都金山农、徐九峰,皆以书名家,然非正脉。自衡山出,其隶书专宗梁鹄,小楷师黄庭经,为余书语林序全学圣教序;又有其兰亭图上书兰亭序,又咄咄逼右军。乃知自赵集贤后,集书家之大成者衡山也。世但见其应酬草书大幅,遂以为枝山在衡山上,是见其杜德机也。枝山小楷亦臻妙,其馀诸体虽备,然无晋法,且非正锋,不逮衡山远甚。

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

近来人又大喜法帖,夫二王之迹,所仅存者惟法帖中有之,诚为可宝。但石刻多是将古人之迹双钩下来,背后填帡,摩于石上,故笔法尽失,所存但结构而已。若展转翻勒,讹以传讹,则并结构而失之。故惟淳化祖帖与宋拓二王帖为可宝,其馀皆不足观。况近时各处翻刻,大费楮墨,可笑可笑。

旧法帖中,惟太清楼刻定为至宝。盖因徽宗留意文翰,而蔡京工书,故摹勒皆精,远在祖帖之上。

馀独爱宋拓唐人碑。盖李北海、颜鲁公诸碑,皆亲手书丹,是黄仙鹤、伏灵芝致石,必是当时精于刻者,与填帡上石者不同。昔某法师对苏许公云:贫道塔铭,但得三郎文(苏颋也),五郎书(苏诜也),六郎致石,可以无憾。则知古人勒石最所慎重。或言李北海书皆自刻石,所言黄仙鹤、伏灵芝,自假托耳。

杨升庵云:宋太宗刻淳化帖,命侍书王著择取。著于章草诸帖形近篆籀者皆去之,识者已笑其俗。其所载索靖二帖,脉士处农姬业掌稷犹有古意,及计来东言展有期,则但行草而已。东书堂帖又去其前而存其后,此所谓至言不出俗言胜耶?孙过庭论书:必傍通古篆,俯贯八分,包括章草,涵泳飞白,必如是而后为精艺也,不然则刻鹄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未免凡近耳。

近有祖帖一本亦佳,因无银锭纹,遂以为未加银锭所拓。然祖帖是选枣木之精者,刻成即加银锭,非岁久木裂始加之也,况纸墨又不甚旧。此须以法眼辨之。愧余凡俗人,不能别识也。今世士大夫若遇定武兰亭,虽残缺者,当不惜以重赀购之。然兰亭之刻甚多,宋时已有百馀种,故古称兰亭为聚讼,不可不详辨也。

山谷云:兰亭禊饮叙二本,前一本是都下人家用定武旧石摹入木板者,颇得笔意,亦可玩也。一本以门下苏侍郎所藏唐人临写墨迹刻之成都者,中有数字极瘦劲不凡。东坡谓此本乃绝伦也。然此本瘦字时有笔弱,骨肉不相宜称处,竟是常山石刻优尔。

唐人小楷,有欧率更化度寺碑,虞永兴破邪论,薛稷杳冥君碑,张长史郎官石柱记,颜鲁公麻姑仙坛记。

颜鲁公小字麻姑仙坛记,此正东坡所谓小字宽绰而有馀者也。盖自大令以下,赵集贤以上,八百年间唯可容萧子云、颜鲁公二人。觉仙坛记奇古遒逸,实过萧子云。

唐人书推欧、虞、褚、薛,今欧率更有九成宫帖、虞恭公碑、皇甫府君碑,褚有孟法师碑、圣教序、三龛像记,虞有夫子庙堂碑,独孟法师世已罕得见。无锡秦汝立家有一宋拓本,书带隶法,褚帖中当为第一。

余最爱颜鲁公书,多方购之,后亦得其数种。如元鲁山碑,乃李华撰文,鲁公书丹,李阳冰篆额,世所称三绝者是也。茅山碑,今毁于火,余家所藏乃国初时拓者。东方朔画像赞、家庙碑、中兴颂、八关斋会记、李抱玉与臧怀恪碑、宋文贞公碑阴记、多宝寺塔碑数种,多宝塔正所谓最下最传者。盖鲁公书妙在崄劲,而此书太整齐,失之板耳。

苏黄独不称李北海。至赵松雪出,其写碑专用北海书。北海有岳麓寺碑,云摩将军碑有二本,一李秀,一李昭道也,皆妙。其法华寺与莎罗树,则后人翻刻者耳。

自唐以后,宋人无一好石刻,虽苏、黄诸刻,亦不见有佳者。赵集贤学李北海书,未入石者皆咄咄逼真,可谓妙绝,但一入石,便乏古意,此不知何理。

赵集贤与人写碑,若非茅绍之刻则不书。亦以此人稍能知其笔意耳。

第三篇:吴明良——给花儿一片阳光,让它尽情绽放

给花儿一片阳光,让它尽情绽放

——谈情景创设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长兴实验初中

吴明良

一、案例背景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科学不但拥有真理,更有着至高的美!”但对于刚开始走进科学世界的思维水平并不高的初中生来讲是很难理解的。正如孩子们不会对萎蔫的花感兴趣,没有人会对枯燥乏味的化学符号和看不懂的电路图感兴趣。如果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让学生迷惑、厌倦、放弃,而科学也就成了冰山上的雪莲,可望而不可及了。我是一名九年级的科学教师,也只是一个工作才三年的新教师,这三年当中,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如何有效地贯彻“给我一点阳光,我就能灿烂一片天”的教学理念呢?本人认为,要让花儿绽放,必须把花儿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因为学习需要体验,知识依赖情景,教学中适当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我在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中的一节微型课《脑的结构》,创设了以下几个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案例描述

【片段1】导入—— 脑的结构

我首先在幻灯片上呈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照片——奥巴马和麦凯恩,然后提问: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全部的学生都喊出了奥巴马,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叫出麦凯恩,不过这已经够了)我就顺势描述了一下情景:当美国下一任总统在2009年1月份宣誓就职的时候,不论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还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都会被要求举起右手宣誓。但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些困难,因为两人都是左撇子。更有趣的是,布什以及其前四任总统也都是左撇子,并且不止一次连任。(如何让学生能更快的进入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呢?我想到了前不久刚刚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学生肯定熟悉,而对于总统是左撇子,学生可能不怎么关注,但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事。)

通过上面的情景引入,学生就很迫切地想知道左撇子是不是真的聪明一些呢?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学生就主动到课本上寻找答案。

【片段2】我们刚才讲,人喝醉酒出现说话语无伦次,主要是跟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有关,那么下面这几位的情形又是跟哪部分结构有关呢?

幻灯片打上了图片:几个喝醉酒的,一个躺在桌子下面,一个单脚站立即将要倒下,另一个趴在桌上,用嘴喘着粗气.......(学生看到图片都哈哈大笑,都说他们的爸爸有过这样的情景,此刻学生觉得不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了,而是回到了平时的生活中,没有任何拘束,畅所欲言。)紧跟着,我就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他们表现出来的情形不一样,那是不是跟不同的结构有关呢? 为什么喝了酒以后就会出现走路不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呢?

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了状态,他们习惯性的拿起书本和笔,在书本上点点圈圈,不一会就有很多同学举手了,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用这些自然的、家庭的生活实际,掀起学生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并获得成功的。

【片段3】当投影仪上出现周苏红和汤淼的合影时,班里顿时沸腾了,有同学喊出来了:“苏红姐的老家就在我们家隔壁。”(这时候我猛然想到我上课的学校所在地就是周苏红的故乡——李家巷,看着学生的反应,我的精神也被提了起来。)“看来我们离明星也只是一步之遥啊!”我笑着说。“2006年,中国排坛的“金童玉女”——28岁的女排队长周苏红和25岁的男排主力汤淼领取了结婚证书。在国家队,周苏红和汤淼都打主力接应二传位置,同样身披7号战袍,拥有超高的人气。汤淼说,排球对他而言承载了太多的回忆,有苦涩更有甜蜜。”我突然停了,然后叹了口气,神态变得很严重:“ 因为训练任务重,两人没有时间筹办婚礼,他们相约要一同参加北京奥运会,计划用一枚奥运金牌来庆贺自己人生最甜蜜的时刻。然而,就在备战奥运最紧张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候我又打上了第二张图片,是周苏红照顾躺在病床上的汤淼,这时候有些学生就在议论了,很多学生也知道汤淼已经瘫痪在床。于是我就抛出了问题:汤淼大哥是第六颈椎爆裂性骨折,只能瘫痪在床。我想问为什么胸部以下也无知觉,双臂和下肢活动受到很大影响 ?

其实此时学生更多的是对周苏红和汤淼的同情和惋惜,通过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脊髓的主要作用。到这里,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再提问:汤淼大哥还能站起来吗?脊髓骨折怎么会这么厉害,如果让美国最好的医生来治也不行吗?等等。

三、案例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一)联系时事背景,活化知识,把花儿放在阳光灿烂处,恢复鲜活的魅力,学生才会有绽放的欲望。初中的学生,尤其是九年级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很少有学生会去关注新闻时事、科学趣闻等等,而往往这些知识更能丰富学生的头脑,促发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去创造去创新。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多关注这些,及时收集与科学学科相关的新闻时事,并在课堂中选择一个好的契合点,与学生进行沟通。

(二)只有把花儿融入大自然的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触发情景,达到学会学习学以致用。

人的认识过程的起步,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科学课是把整个自然作为学生对象,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联,有创设学习情境的丰富材料。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在课堂上,教师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爆发思 想的火花。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丰富知识,学生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学会知识。生活情景固然有趣、好用,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否则就是牵强附会。对于不适合设置生活情景的内容我们可以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设置知识背景:可以温故知新、可以类比演绎、可以纠错质疑、也可以殊途同归设置悬念„„目的就是让学生兴奋起来,用眼观察、用脑分析、用手操作、用嘴讨论、用心体会。

(三)让花儿接受本土的阳光,绽放的越发灿烂,挖掘当地的素材,创设情境,更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要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题情境。问题可以由故事趣文中来,由旧知识中来,由实验中来,由矛盾中来。而很多老师往往忽视了本土的一些素材的积累,其实本土的一些情景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觉得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所以教师要多创设几个教学情景,活跃了教学气氛,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观察中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另外我们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课本知识,也要关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哪些课外知识和收获,既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意其意志品质、社会责任、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四篇:一曲卓绝千古的悲秋之歌——杜甫《登高》解读-闪明琴.docx[范文]

一曲卓绝千古的悲秋之歌——杜甫《登高》解读-闪明琴

摘要:这首诗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悲秋之歌,本文从哪个角度来赏析?

伤春悲秋是古典文学中表现最多最丰富的情感,而文人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写的是秋声;“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写的是秋雨;“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写的是秋思;“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写的是秋愁;“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写的是秋味。自然界的秋天是一个百卉俱腓,众芳摇落的季节,在文学史上,肃杀的秋天可以看做有隐喻意义的意象。它象征着一种繁华的消逝和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这与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合。在描写秋天的诗文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伤感:有“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业霜”的忧思怨情;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相思之苦;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亡国丧家之痛;有“千年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古代诗人们将悲与秋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秋必含悲,悲必言秋的诗学模式,成为古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杜甫的《登高》则是言秋作品中一曲卓绝千古的悲秋之歌。

要了解杜诗,不可不了解杜甫的生平,因杜甫的身世遭遇便是杜诗最好的注解。杜甫早年漫游各地,曾参加进士科考试,都没有成功,因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害能。天宝六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这是所谓“科举”,杜甫也去应试了。但在李林甫阴谋操纵下,竟造成“无一人及第”的局面,李林甫还上表“野无遗贤”。这样杜甫在仕途上又一次遭到挫折。不仅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生活上也开始落拓。“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这些诗句都是他当时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为了生计,更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杜甫不得不干谒朝中诸权贵,请求援引,但却无一人理睬。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困守长安将近十年,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时,他带全家北行,流亡到州,“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诗人和流亡人民一起忍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把家小安置在羌村后,恰值唐肃宗在凤翔即位,只身前往凤翔投奔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所俘,被押解到长安,杜甫官卑职小,没有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到肃宗所在地凤翔,授予左拾遗,上任不久,因直言谏诤被贬职,被放还州探亲。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肃宗还京,杜甫也回到京城,仍充当左拾遗。又过了两年,他弃官西行入蜀,在成都郊外浣花溪畔筑草堂定居,总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他养鸡养鸭养鹅,种药种菜种竹种松种桃,有时独持小斧,砍伐恶木:“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有时还领孩子们芟除毒草,太阳进山了还不肯罢收,《除草》诗说:“荷锄先童稚,日入仍讨求。”但好景不长,宝应元年,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发动叛乱,杜甫又流亡到梓州。过了两年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为参谋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不料严武第二年即因病去世,使他失去了依靠,他只好东下,在夔州滞留了两年。《登高》一诗,就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重阳节登高所作。诗人在四川失去依靠,漂泊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此时已五十六岁,垂垂老矣。由于诗人已饱经风霜,历经战乱,加上与他患难与共的好友李白、严武又相继去世,因此,诗中流露出羁旅异乡、举目无亲、世乱年衰、日暮途穷的悲怆情绪,令人不忍卒读。

诗的前两句写登高所见所闻,紧扣住一片秋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由写秋风迅急,秋气骤至开始。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每一种物象用一字来形容:“急”、“高”、“哀”、“清”、“白”、“回”。这六个物象就像六个镜头,构成一幅凄凉的深秋画面。秋天到来,秋风突起,天高气清,秋气凛冽,寒霜始降,砭人肌骨。感“风”之“急”,见“天”之“高”,听“猿”之“哀”“啸”都在揭示景物的荒凉,又以“渚”之“清”,“沙”之“白”与“鸟”之“飞旋徘徊”,来写暮秋景物特色,进而构成暮秋荒凉苍茫的典型环境。因台高,觉其风大,所以说“急”;时当深秋晴空如晦,登高仰视愈觉其迢迢无极,所以说“高”;夔州一带,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所以说“哀”。它不像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是欢歌笑语,不见半点伤心。李白的好运,杜甫的潦倒天差地别。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白茫茫的沙滩历历在目,所以说“白”;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真可谓“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鸟类也找不到栖身之地,何况人呢?

颔联从大处落墨,扩展到万里秋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无边”二字展开“落木萧萧下”的画面,以“不尽”二字展开“长江滚滚来”的画面。深秋风大,所以听落叶之“萧萧”;峡深流急,所以见波涛之“滚滚”;“落木”用“无边”形容,见其境界之阔大;“长江”用“不尽”形容,可见大江之无穷。“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渚,处处是悲秋之意。在屈原的《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此句也是描写秋天肃杀景象,视野也较阔大,尤其“洞庭波兮木叶下”写出了洞庭湖水起波浪,树叶纷纷飘落的肃杀秋景。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屈原诗句相比,境界就显得壮阔了。从大处落笔,写大景物,“落木萧萧下”是写声音,“无边”二字,景象壮阔,可见秋意极深;“长江滚滚来”写视觉中的景物气象非凡,以“不尽”二字形容,更显境界之阔大。“无边”“不尽”两句,将时空扩展到极致,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心情正就眼中景物做表达,眼中景物与心中情相会,暗淡的景物色彩又与心中凄凉之情相吻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怀才不遇的怨愤、壮志难酬的感怆。再加上天涯漂泊,世态炎凉,韶光易逝,岁月蹉跎的种种人生苦涩汇聚成一种感伤情结,使文士不遇成为古典诗人最常见的悲情愁绪。

写景至此,自然而然地转入抒情。后四句就直逼胸臆,抒发诗人登高时的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百年”与上联“无边”“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与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走。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十四个字中便含有九层可悲之意: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肃杀的秋天,四可悲;重阳佳节,没有任何饮酒或赏菊等乐事,只是去登高,五可悲;亲朋凋谢,孤零零地独自登高,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肺病、风痹症、左臂因风湿不能动,糖尿病不时发作,“牙齿半落左耳聋”),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一事无成,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寥寥十四个字,意思一层深入一层,核心则是“悲秋”二字,为岁月将暮而悲,为生命将尽而悲。身在异乡作客,已有游子之痛,再加上相遥万里。望乡之路,天涯之隔,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的古代,无异于“生死两茫茫”的两重世界。这种“天涯涕泪一身遥”的痛楚就是不寻常的作客之悲。更进一步,山遥路远,万里漂泊的别离之苦对于诗人不是一种短暂的小别,而是一种长期的生活常态。它意味着回乡归期未有期:“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使人黯然销魂的离愁。

从天涯飘零到白发弥添,从垂老多病到穷愁潦倒,一生百恨千愁。尾联写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指时世艰难,社会动荡,“苦恨”,形容杜甫百恨交加,已到极点。“艰难苦恨”既包含了诗人“济苍生”、“安黎民”的志向,也暗含了诗人长期漂泊,历经人生艰辛,遍尝世态炎凉的痛苦求索,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衰年多病、孤苦伶仃、天涯沦落的艰辛境况的身世遭遇。对“艰难苦恨”的执著追求,结果却是落得一身劳顿,满头白发,贫病潦倒。理想的破灭、追求的徒劳、怀才不遇的怨愤、壮志未酬的失落,再加上时光不再、岁月蹉跎、天涯沦落、贫病潦倒的人生苦涩,融会成种种凄凉的感伤。“新停浊酒杯”,则将杜甫“艰难苦恨”的忧愤之情写得更具体、更形象了。因“常作客”则艰苦备尝,白发骤增;因“多病”则潦倒日甚,被迫辍饮。这一联意思即:世乱又当暮年,壮志未酬,是件憾事;酷爱饮酒的人,因病不能举杯,连借酒消愁也不能够,岂不更可恨。

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是荣华富贵,飞黄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无成,颠沛流离,形影相吊。中国民间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种说法,把人的生命律动比喻为荣于春而衰于秋的草木变化。于是,自然之秋包含了生命之秋;叶落草枯言喻了人生暮年。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秋”不只是一个季节的名称,也是一个很具有情绪化色彩的词,古代文人用秋天来为“悲”定性,悲秋传承下来,富有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文化原型和生命符号,“秋”不仅表现时间将尽、生命变衰意绪,还灌注殊深的生死情绪,包含了古代诗人挥之不去的大悲大恸。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习惯从自然时节的更替去解读时间,从山川草木的变化中去体味生命。萧条冷落、百物凋零的秋景最能触发多愁善感的诗人强烈的生命感动,使之遇秋生悲、落叶伤怀,自然会推物及己,在“秋风萧瑟天气凉”的情景中,时间意识和生命情感找到了契合点,找到了对生命悲情恰当的审美感受和抒写方式。古代诗人悲秋,是在传达生命大限的困惑和感伤;古代诗人言秋,是在倾诉人生的百恨千愁。杜甫《登高》一诗将羁旅之思,老病之衰,黍离之悲,家国之痛悉数纳入秋江秋景之中,句句深情,联联精工,回环往复,大气磅礴,堪称以秋言悲的典型诗篇,千古绝唱。

胡应麟赞誉“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这首诗给人的感受是悲壮,不是悲哀;是激动,不是消沉;是心胸扩大,不是眼光狭小。《登高》一诗虽是一首悲歌,却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

第五篇:论敬业精神与穆斯林民族的兴衰(马明良)

论敬业精神与穆斯林民族的兴衰

马明良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表明,敬业精神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成败兴衰之关键。穆斯林民族也不例外。

一、敬业与敬主相矛盾吗?

怎样才算敬畏真主呢?不少穆斯林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认主拜主,力行“五功”,勤做副功;淡泊名利;非礼勿视,非礼勿行,非礼勿言,非礼勿取„„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标准的敬畏真主的人。

其实,这些话只说对了一半。伊斯兰所要求的敬畏真主,其内涵要丰富得多。诚然,作为一个诚信真主的人,应该赞颂真主,履行包括“五功”在内的各项宗教功课,还要多做副功;严于律己,宽待他人。然而,真主创造人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人在口头上赞颂他,形体上崇拜他(真主无求于人),而且还要求人成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为真主建设好这个世界,管理好这个世界,使之不断走向繁荣昌盛、文明发达,使各族百姓安居乐业,享受文明成果。为此目的,人除了履行宗教功课,克服私欲,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以外,还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代治者”的使命,把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与这个崇高的目标联系起来,赋予其意义和价值。换句话说,无论自己做什么工作,无论是务农、做工、经商、从教、搞科研,哪怕是做微不足道的服务工作,只要举意端正,动机善良,利己利人,达人达己,那么,就是在做神圣的“尔买里”(善功),就是在从事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谋生的职业。既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就必须有敬业精神,因为这个事业不是单纯的养家糊口手段,而是在履行真主所赋予的使命;对真主所赋予的使命,我们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只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正如我们履行“五功”等宗教功课一样。这就是敬业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敬业就是敬主。《古兰经》要求我们扎实工作,力求更好,指出:“你说:‘你们工作吧!真主及其使者和信士们都要看见你们的工作;你们将被送到全知幽明者那里去,而他要将你们的工作告诉你们’”(9:105)。中世纪著名伊斯兰教义学家安萨里在其名著《圣学复苏》中充分肯定了圣门弟子的敬业、创业精神,他说道:“先知的一些弟子们不是经商于海陆,便是劳作于枣树园里,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而不应仿效那些背离穆圣道路,整天坐在清真寺里,两眼盯着他人的手,期待施舍的人。其实那些努力生产,自力更生的人,才会得到主的宽恕和奖励。”这就是说,有敬业精神并踏踏实实干事的人,会得到真主的眷顾和奖赏。因此,要想取悦于主,就必须既要加强功修,履行天道义务,又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以完成人道义务。具体来说,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要全心投入;对认定的目标,要有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对业务要刻苦钻研,做到训练有素,驾轻就熟。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积累新经验,使业务精益求精,事业蒸蒸日上,贡献越来越大,只有这样,才不虚此生,作为万物之灵长,当之无愧。

二、为什么穆斯林落后而非穆斯林先进?

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穆斯林对敬畏真主的狭隘理解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后果之一是,有些地方的穆斯林在经济上贫穷,文化上落后,精神上萎缩,不是吗?当中华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些地区甚至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我们的有些穆斯林同胞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的甚至拖儿带女,沿街乞讨;当兄弟民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硕士、博士成倍增长的时候,我们穆斯林聚居的有些地区,连九年义务教育都还没有完全普及,不少学龄儿童不是晒太阳,就是在餐馆端盘子,老文盲还没有扫完,新文盲又不断产生。经济上的贫穷和文化上的落后互为因果,使穆斯林陷入了贫穷——落后,落后——贫穷的恶性循环。最后,不少穆斯林在世人眼里成了“弱势群体”,成了同情和照顾的对象。贫穷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敬业与敬主对立起来和敬业精神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比之下,国内外的其他一些民族,由于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敬业精神,由于有长远眼光,从而显得生机勃勃,很有自信。国内,就拿朝鲜族来说,朝鲜族全国现有人口1920597人,主要聚居区为东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该州有6所全日制高等院校,5所业余高校,数十所中等专业学校,1000多所中小学。截止2000年,已完全扫盲,高中教育已经普及。该州每1万人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每10万人中,朝鲜族大学生拥有数量为1422人,而全国为500人。教育提高了人的素质,高素质的人群带来了民族的繁荣。现在,谁还敢小看朝鲜族?

国外,就以犹太人为例吧!犹太人对穆斯林而言并不陌生,穆斯林与他们打交道,由来已久。尤其50多年的阿以冲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不禁有问:为什么小小的犹太国以色列能屡战屡胜,而人口和面积数十倍于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却屡战屡败?原因很简单,除了美国的支持等一些国际因素外,犹太人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即敬业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犹太人把民族的强盛当作一个神圣的目标和生死攸关的问题,为此,他们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去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战略措施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科技。早在建国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者就把教育当作复兴犹太国的手段之一,学校成了最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来的犹太人组织。从世界各地迁到巴勒斯坦的早期移民在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勒紧腰带大办教育,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前,犹太儿童的入学率己高达85%建国后,以色列上下对教育给予了更大的重视。以色列在财政收入并不十分宽裕的情况下,其教育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一直高于8%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1995年则达到9.5%1948年-1949年,全国仅有1640名大学生,而1984年-1985年,大学生人数达10万(全国总人口现为500多万),每千名劳动力中有77名大学生(美国为111名,日本为42名,英国为30名,法国为50名)。1992年,每353人中就有一名博士,这一比例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就连学前教育也得到高度重视,1986年,以色列3岁儿童中接受学前教育的达970/教育出人才,出成果。在以色列,每万名劳动者中约有13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5人和6人。以色列每千人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为109篇,远远高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居世界第一。发达的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为建立现代化农业、工业和国防事业奠定了基础。加上犹太人所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其不断研制出高科技武器,尤其将航天技术、自动化控制、电子通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运用于军火工业中,使其某些武器的性能超过了美国的同类武器,从而取得了与阿拉伯国家较量中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这就是以色列屡战屡胜,有恃无恐的秘密。

三、穆斯林有过辉煌的时代吗?

如此说来,非穆斯林向来先进而穆斯林向来就落后吗?不是的。穆斯林也有过辉煌的时代,而这个时代是敬业精神铸就的。

公元8世纪-13世纪(大约是我国的唐宋时期),西亚、北非的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750-1258年),穆斯林继承先辈开创的基业,怀着对真主的敬畏和热爱,认真学习《古兰经》和“圣训”,并领会其精神动力,努力求知,钻研科技,献身学术,将异域文明的优秀成果(如希腊、罗马文明、波斯、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统统吸收过来,加以改造,与伊斯兰文明融汇贯通,推陈出新,取得累累硕果,出现了哲学、史学、医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使穆斯林享受了辉煌与荣耀。

只可惜,近代以来,穆斯林世界没能保持住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原因之一是统治者昏庸腐败,老百姓悲观厌世,社会氛围由积极进取变为消极保守。无可奈何的穆斯林大众在某些缺乏远见卓识的学者的误导下,将敬主与敬业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造成敬主者不能敬业,敬业者不能敬主,久而久之,将无知视为虔诚,将贫穷当作美德,自甘平庸,自甘落后。最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面前,惊慌失措,不是东施效颦,食洋不化,丧失自我;就是拒绝文明,故步自封,食古不化。

中国穆斯林的先民也曾做出过骄人的历史贡献,而这些贡献是与其敬业精神分不开的。没有敬业精神,穆斯林先辈们能够漂洋过海,闯过无数的暗礁、险滩和惊涛骇浪,从遥远的红海之滨和波斯湾岸边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传播文明吗?没有敬业精神,他们能够万里迢迢,穿过茫茫沙漠,越过千山万水,从中亚、西亚来到长安、洛阳、开封等通都大邑,开展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吗?没有敬业精神,中国元代政治家塞典赤能在云南“立州县、设馆驿、兴水利、教播种”,把一个错综复杂的云南治理得井然有序吗?没有敬业精神,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能“七下西洋”,宣扬国威,传播文明吗?没有敬业精神,元代建筑大师亦黑迭尔丁能设计出气势磅礴,卓尔不群的元大都(今北京城的基础)吗?没有敬业精神,中国明清时期的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复初等著名伊斯兰学者,能够钻研四教(伊儒释道),沟通东西,写出那么多高水平的传世之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宏扬敬主爱人的伊斯兰精神做出巨大贡献吗?没有敬业精神,王静斋、马坚等现代伊斯兰学者,能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把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古兰经》翻译成汉文,从而为汉语世界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了解伊斯兰的真谛而建立不朽功勋吗?没有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面对凶恶的日寇,我国穆斯林健儿能够跃马中原,驰骋沙场,奋勇杀敌.让日寇闻风丧胆吗?一句话,敬业精神铸就了我们的历史。敬业,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境界。敬业精神,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失去了敬业精神,便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希望,便失去了一切。

四、当今穆斯林能再创辉煌吗?

鉴古是为了知今,温古是为了知新。今天,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我国穆斯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客观上,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有利的社会环境;主观上,穆斯林应该把丢弃已久的敬业精神重新拣起来,并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容,使之成为穆斯林经济上腾飞,文化上跃进的不竭动力,在走向文明昌盛的大道上阔步前进,敬主加敬业,出世加入世,天道加人道,真正实现“两世吉庆”的人生境界!

具体说来,要继承先辈敢于争先,敢闯敢为的开拓精神,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进取,开发西部,建设国家,造福人群,造福社会。为此,要发扬伊斯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培育人才,发展科技,提升文化,推动经济。要培养数百万、上千万有文化懂技术的合格劳动者,其中包括现代农民、现代工人和现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要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要培养一批具有渊博学识、卓越才能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工作者。一句话,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创造性的劳动,建功立业,再造辉煌,不但要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跻身于先进民族之林,而且还要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无愧与时代的贡献!

★敬主是我们的信念,★敬业是我们的理念。★我们为昔日的辉煌而自豪,★但我们不“反刍”过去的辉煌; ★我们要再立新功,再造辉煌!

下载武侯祠明良千古匾[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侯祠明良千古匾[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