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善教育总结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慈善教育总结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慈善文化倡导的爱、知恩、感恩、报恩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流传,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把慈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对推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将“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确立为此项活动的主题。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为了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陈冀华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为成员的的有效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1、“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教育启动仪式。
2012年5月,我校召开了“心存感恩,与爱同行”少先队主题队会。在队会上,通过歌舞、朗诵、小品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用心感恩”五个环节的慈善教育。通过队会,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师爱的伟大,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了解到助人为乐、扶弱济贫的善心善举。
2、在校委会、全体教师会上,我们把慈善教育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宣传,并要求各中队利用每周一早读课
认真阅读《慈善读本》。
3、“红领巾广播”精心组织了多次特别栏目,如:传统美德故事、当代雷锋的故事、道德模范故事等,向学生深入浅出的阐述慈善的含义,倡导同学们用爱感恩,用行动帮助他人。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做到“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懂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1、读《慈善读本》,学《慈善读本》,用《慈善读本》。学校把每周一早读课定为“慈善教育课”,通过对故事的阅读、探讨、体会,孩子们了解到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可以帮助别人。通过《爱的奉献》歌曲传唱,使孩子们懂得“慈善不是钱,是心”,教孩子们学会“行善”,体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2、广泛开展孝德教育。在启动仪式结束后,通过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小队员们积极讨论,献计献策,各中队制定出独特的“用爱感恩”活动方案。利用“三八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了“我劝**戒烟”“我的幸福晒一晒”“陪**上班”等亲子活动。在一----三年级中,结合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动手能力有限的特点,开展了“夸夸我的好**”,“小小贺卡寄真情”“自己的事自己做”等活动;在四----六年级中,开展了“今天我当**”,“我给**洗洗脚”等活动。今年“三八节”少先队又创新地“送你一首歌”,让孩子们聆听了《时间都去哪儿呢》,配以温情的解说词,许多同学热泪盈眶。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让孩子用心去感受爱的付出,用笔勾勒美好的祝福,用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用爱去感恩,回报父母之恩。
3、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善心”。通过了解,我校现有留守儿童83个。一直以来,学校老师都对这个特殊群体予以学习上、生活上的特殊照顾。学校成立了“爱心妈妈”关怀小组,定期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等予以照顾,并开展“心理疏导”“亲情拥抱”“亲情电话”等心理健康活动,并在三八、六
一、新年等节日给他们送上书包、文具、贺卡等小礼物,促进他们快乐成长。在“爱心妈妈”的感召下,同学们之间开展了“温暖的小手----一帮一”活动。同学们用温暖的话语,快乐的游戏,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的友善,集体的温暖。
4、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7.0级地震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4月29日,少先队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成希望”,号召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行动起来,奉献一片爱心,帮助雅安人民渡过难关。
在校长陈冀华同志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热情高涨,短短30分钟,共筹集善款17991.66元。大会上,校长陈冀华同志亲手将教师捐款5710.00元移交至汉台区民政局救灾办。副校长刘静将少先队员捐款12181.66元移交至共青团汉台区委,希望通过政府将所有款项快速地送达到灾区人民手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心存感恩,与爱同行”----中山街小学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家长和老师纷纷表示:孩子们变了,比以前懂事了,懂得了珍惜和节约,学会了宽容和付出,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习也
认真踏实多了。这是我校爱心教育的起步。我们相信:慈善无止步,爱心将永恒!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孩子们的慈善教育工作,继续把慈善教育作为我们育人的重要载体,将“以爱育爱、爱心相传”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促进我校德育水平的提升!
第二篇:慈善教育活动总结
宝鸡市合力学校全面开展慈善教育活动总结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推进我校慈善教育项目的开展,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全校师生的慈善意识,引导他们用心灵感受慈善、用行动体验爱心,根据区教体局《关于对慈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的通知》精神,现对我校慈善教育活动进行总结。现将我校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筹划,建立机构。
学校慈善教育的关键在于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落实。为了使慈善教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校在工作前期重点做好了落实到位,为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高度重视,做好校内宣传教育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以教导处、少队部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分工与职责,对活动的开展做了细致安排。
2.做好教职工的宣传学习。首先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局关于落实教体局《关于对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的通知,使每个教职工增强慈善理念,懂得“扶贫、救灾、助老、助残、助孤、助困、助学、助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进一步理解开展公益、捐赠活动的重大意义。
3、通过多方位开展活动。学校主要围绕“四个一”开展:一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召开师生动员大会,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慈善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慈善爱心宣传氛围;二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教育活动。全校各班级组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慈善爱心教育;三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体验活动。学校组织每个学生写一篇慈善心得体会,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慈善征文。
三、立足体验,提升慈善效果。
实践体验是实施慈善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慈善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挖掘学校及社会资源,在校内、校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慈善教育体验活动。
1.校内活动,精彩纷呈
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心微笑、爱飞扬”的慈善故事大赛、征文比赛以及“感恩社会、情暖人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开展了以“捧一颗关爱之心、伸一双友爱之手”为主题的队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慈善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孩子的感性体验,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围。
2.小手带动,辐射社会
在慈善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家庭、社会的辐射、带动,希望在“小手拉起大手”的激励中,让更多家长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主题队会、慈善教育讲座,给学生讲自己的慈善故事。我们还通过学生的“感恩行动”,向家长传递“爱的思想”,促进“爱心相传”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使全校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次为人民服务,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深深地懂得奉献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
宝鸡市合力学校
2016年7月2日
第三篇:小学慈善教育活动总结
小学慈善教育活动总结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推进千校慈善教育项目的开展,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全校师生的慈善意识,引导他们用心灵感受慈善、用行动体验爱心,根据区教体局《关于对慈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的通知》精神,现对我校慈善周教育活动进行总结。现将我校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筹划,建立机构。
学校慈善教育的关键在于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落实。为了使慈善教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校在工作前期重点做好了落实到位,为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高度重视,做好校内宣传教育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政教处、教导处、少队部等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人员分工与职责,对活动的开展做了细致安排。
2.做好教职工的宣传学习。首先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局关于落实教体局《关于对慈善教育活动的开展》的通知,使每个教职工增强慈善理念,懂得“扶贫、救灾、助老、助残、助孤、助困、助学、助医”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进一步理解开展公益、捐赠活动的重大意义。
3、通过多方位开展活动。学校主要围绕“四个一”开展:一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宣传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时间,召开师生动员大会,并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进行慈善教育宣传,营造浓厚的慈善爱心宣传氛围;二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教育活动。全校各班级组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集中进行一次慈善爱心教育;三是开展一次慈善爱心体验活动。学校组织每个学生写一篇慈善心得体会,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慈善征文。
三、立足体验,提升慈善效果。
实践体验是实施慈善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慈善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挖掘学校及社会资源,在校内、校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慈善教育体验活动。
1.校内活动,精彩纷呈
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心微笑、爱飞扬”的慈善故事大赛、征文比赛以及“感恩社会、情暖人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开展了以“捧一颗关爱之心、伸一双友爱之手”为主题的队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慈善教育的理念内化为孩子的感性体验,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慈善教育的良好氛围。
2.小手带动,辐射社会
在慈善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家庭、社会的辐射、带动,希望在“小手拉起大手”的激励中,让更多家长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主题队会、慈善教育讲座,给学生讲自己的慈善故事。我们还通过学生的“感恩行动”,向家长传递“爱的思想”,促进“爱心相传”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使全校师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次为人民服务,奉献爱心,团结互助的教育。深深地懂得奉献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可贵的情感,只有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能真正关爱自己。
第四篇:慈善总结稿
慈善总结稿
慈善工作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本着“慈心为本,善举为民”的慈善宗旨及慈善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开展“助困、助医、助学”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慈善组织在现行救助制度中的补充作用,较好地履行了慈善职能。2010—2011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募集资金80余万元,基本上用于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得到社会良好反映。
一、为社会困难户发放慈善物资救助卡。2010年我们利用市慈善超市这个平台,对500—1000户城乡困难家庭发放大米、食用油、衣被等基本生活用品,年价值15—30万元、年惠及4000余人。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严格按照程序,阳光操作,再次对符合条件的500户困难群众发放面值300元的慈善物资救助卡,困难群众凭该卡在慈善超市领取亟需的基本生活用品,合计15万元惠及2000余人,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二、为社会困难户实施医疗救助。主要针对贫困难群众出院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或慢性病需要常年打针吃药的贫困群众由市慈善总会发放慈善医疗救助卡,专门用于门诊就诊。2010—2011年两年期间我们每年向500户困难群众发放面值400元的医疗救助卡,共计40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此处,还为多名身患重病困难群众争取到省慈善总会大病救助项目。
三、做好慈善阳光班管理工作。随州市从2006年起累计办了9个阳光班,招收学生450名,现毕业6个班,共300名学生,考取一类大学两百余人。其中2005级(劲牌公司资助五年)的徐湘涛、王巧月考入北京大学、黎军同学考入清华大学;2006级江超同学以67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随州市理科状元,名列湖北省第七,被北京大学录取; 2007级阳光生中,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部考上二本以上大学,其中43名上一本重点大学。石炜然同学以676分的优异成绩夺得随州市高考第二名,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并荣获58万元奖学金;张祖建同学以661分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600分以上高达23人。他们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大部分同学均获得不同的荣誉称号,有的被评为“优秀团员”、有的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有的被评为“三好标兵”,其中80余人获得市级以上竞赛奖励。
总之,市慈善总会这两年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取得了一定社会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好评。但工作中及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如募捐渠道需要拓宽,救助力度需要加大,慈善宣传需要增强,慈善公信力需要提高等。2012年将继续发挥慈善职能,争取募集更多资金,开展更多项目,帮助困难群众。
第五篇:慈善教育工作总结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新民路小学慈善教育总结
慈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扶危济困观念的有效途径。慈善文化倡导的爱、知恩、感恩、报恩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流传,更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把慈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对推动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将“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确立为此项活动的主题。
一、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为了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为成员的的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1、“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教育启动仪式。2012年5月,我校召开了“心存感恩,与爱同行”少先队主题队会。在队会上,通过歌舞、朗诵、小品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用心感恩”五个环节的慈善教育。通过队会,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无私,师爱的伟大,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了解到助人为乐、扶弱济贫的善心善举。
2、在校委会、全体教师会上,我们把慈善教育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全体教师进行了宣传,并要求各中队利用每周一早读课认真阅读《慈善读本》。
3、大队部精心组织了多次主题班队会,如:传统美德故事、当代雷锋的故事、道德模范故事、慈善家邵逸夫的故事等,向学生深入浅出的阐述慈善的含义,倡导同学们用爱感恩,用行动帮助他人。
三、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做到“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懂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1、读《慈善读本》,学《慈善读本》,用《慈善读本》。学校把每周一早读课定为“慈善教育课”,通过对故事的阅读、探讨、体会,孩子们了解到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可以帮助别人。通过《爱的奉献》歌曲传唱,使孩子们懂得“慈善不是钱,是心”,教孩子们学会“行善”,体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2、广泛开展孝德教育。充分以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老年节等节日为契机,号召全体队员采用送花、做一件好事、自制贺卡等方式来表达对师长的感恩之情;认真落实好全市的“中小学感恩周”活动,做好“三个一”: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黑板报、上交一份优秀的德育实践作业;在清明节、中秋节组织开展 “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国庆节开展“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教育同学们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英烈与祖国;12月26日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我校于2005至今,定期召开“忆伟人、诵诗词”毛主席诗词朗诵会,使队员们追忆伟人风采,陶冶革命情操,曾被宝鸡电视台《今日播报》栏目报道播出。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队员从小要学会感恩父母师长,感恩祖国与社会,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情。
3、融合教育,共育爱心。我校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一个16名学生的班,博爱是人类一种高尚的情操,更是一种人格的修养,人间有了“爱”一切那么美好。漂亮、聪明的孩子人见人爱,要爱面部痴呆、口齿不清、肢体残疾、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的孩子说着容易,做着难。可是担任启智班教学的各位老师,面对这群学生却像父母一样关爱着每位学生。个别新入学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环境,大哭大闹,在教室内外来回走动,教师就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耐心说教、抱在怀中擦眼泪、洗脸,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使孩子逐渐喜欢学校、老师、同学。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教师有意识与孩子交谈,从言谈举止中掌握一些情况,对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尽可能予以帮助。当学生生病呕吐了,教师及时予以清洗衣物。学校校长经常深入班级了解每位学生的智力发展、智障原因、家庭状况、学习与生活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合理化需求,让启智班学生平等参与学生校门口值日、挂牌保洁员清理校园卫生等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树立学生自信心。局领导多次看望启智班的师生,区残联、市残联多次看望启智班,及时并下拨教育资金。国家智障协会主席王智均、省残联张主任一行两次来校视察、看望师生。
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在学校同样享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老师像妈妈”“老师比我妈还好”这些发自智障孩子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与信任。这是启智班教师共识。当他们生病了、不愉快了,高兴了,最想倾吐的人就是老师。当老师生病不舒服时,孩子们也会递一杯开水、打来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电话。“爱心”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爱心把师生紧紧连在一起。全校只有启智班的学生一年四季同老师喝着一样的开水。
“屋漏偏逢连夜雨”,启智班孩子乔嘉络患白血病,无疑是对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是雪上加霜。学校举行了以“奉献爱心,挽救生命”为主题的捐款活动,全校师生捐款13996元,领导、老师多次前往医院看望,雪中送炭,给孩子喝家庭带去温暖和安慰。
积极开展特奥运动,提升智障孩子生命质量。学校坚持把学生的最终回归主流社会作为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从2002年开始,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特奥运动及特奥会,并把这一过程看作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定期开展和参加特奥活动。越来越多的智障人家庭选择了坚强,让孩子渐渐喜欢上各种体育运动。成长的历程虽然艰辛,但运动使他们改变了生活,久违的微笑又开始在脸上绽放。
4、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奉献爱心,无私援助。学校作为省级红十字示范校,多年来一直秉承中国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在师生中多次开展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挽救生命”、“一元不多,爱心无限”、扶残助残、“捐善款,献爱心”、“慈善一日捐” 等为主题的爱心捐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互助互济、扶贫济困、乐善施好的传统美德,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每个干部职工都感悟到了慈善公益活动的崇高意义,慈善更是对弱者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让全体职工也体会到了给予别人温暖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慈善意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心存感恩,与爱同行”新民路小学慈善教育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丰硕的成果。家长和老师纷纷表示:孩子们变了,比以前懂事了,懂得了珍惜和节约,学会了宽容和付出,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习也认真踏实多了。这是我校爱心教育的起步。我们相信:慈善无止步,爱心将永恒!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孩子们的慈善教育工作,继续把慈善教育作为我们育人的重要载体,将“以爱育爱、爱心相传”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促进我校德育水平的提升。
2016.4.18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新民路小学慈善教育工作总结
二0一六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