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人只是一个瞬间
有一度,我成了一个迷信的小女人。每个夜晚,我在灯光下研磨那些世界上最艰涩的文字。如此孜孜不倦,其实不过是为了求证一点命运──关于我和一个叫做“颜峻”的男人的。当我的智商因为我和他的爱情而变得非常可怜的时候,我只好从易经、八字、紫微斗数、星座运程里去寻找一些关于未来的暗示。冬天的下午,我从北京的远郊云岗颠簸了两个小时来到东三环的 Friday’s餐厅,在靠窗的座位上用热牛奶暖着冻得已经有些麻木的手,然后,我给颜峻打电话,我说,我在 Friday’s等你,我想见你,你过来吧!颜峻说,恐怕不行,今天我有太多文件要处理,都是明天一定要带到美国去的。我说不要紧,你忙吧,什么时候忙完了,什么时候再过来,反正今天我会一直在这里等着你。
时间快着慢着地走过去,Friday’s里灯光依然明亮,人已寥寥无几。一些情侣偎依在一起说悄悄话,看外面的夜景。我依然等待着那个名颜峻的已婚男人。
和颜峻的相识是个偶然。
那个早晨,我提前半小时进入写字楼,想趁老板来之前复印一份资料,然而公司的门还没有开,我在写字楼里转来转去,希望能找到一扇开着的门和门里面一位好的秘书小姐。在上面一层,我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扇开着的门,但里面并没有一个好心的秘书小姐,而是一个高大俊朗的男人,领带的颜色非常好看。我猜他大约是一个高级白领,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他了。他很痛快地带我到复印机前,说,没关系,你印吧。
所有资料都复印完了,我对他说声谢谢,出门前,他递过一张名片,说,以后有事可以找我。我看一眼他的名片:颜峻,美国
第二篇:《假如我有一个情人》读后感
《假如我有一个情人》读后感
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妙语如珠,笔下生辉,看得出是一位感性的知识女性。更甚的是她注入到字里行间的对爱的渴求、对自己情感世界的宣泄。其实她勾勒的这种理想的情人是很多性情中男女都期望拥有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一个人是希望也被他(她)所爱,只有为了被爱而爱的才是人,爱论是神仙的情操。可是,人的内骨子里的私欲总是在有“私”分裂和无“私”分裂中彼此消长,犹如人体内的一个癌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彼此对抗,当人体内环境无法免疫它的时候最终膨胀成恶性肿瘤。男人也期望拥有一个如题所说的情人,但是理智的男人就怕最终倒在情人的石榴裙下,倒在女人脚下的男人就是爬起来也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当然,并非所有的情人拥有者都倒下了,但倒下的毕竟是一大片,有始无终还其乐融融相处的也就是凤毛麟角了。
爱,分为友爱、情爱和性爱。友爱是每个人对自己熟知人的友谊体现,情爱是对自己亲人和亲人般的人本能的体现,性爱是对特有个体情爱的升华。情人中的彼此绝大多数还是突破了伦理道德的防线将情爱升华。情人,这是一个披上了神秘色彩的字眼,从认知、熟知到彼此成为有情之人是经历了湖中涟漪的初现到大海的波涛汹涌的激情宣泄,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渴望、疲惫和心悦,得到了很多 也失去了很多,到底孰重孰轻这还得看彼此的初衷和涵养,道德水准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脚,收获和风险同在。
这篇文章有其文学的可欣赏性。情人是人世间客观存在的一种人文关系,个人不提倡,也无权反对,当然也是反对无效的。拥有一个理想的情人是想对个人婚姻的真空部分的填补或是想把自己情感世界提升一个新的境界。人生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苦苦追求,也是在短暂的幸福里细细品味。百味人生有千般条路可走,各走各的,又有谁能分得清孰对孰错。个人认为找情人比找伴侣还令人纠结,你永远都无法看得清对方的内心世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举不胜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事情也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副厅级以上高官落马的80%以上都是枕边人告发所致,这些高官的情人们带给显达们的每一分钟的快乐、每一秒钟的柔情莫不是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的回光返照。短暂的享乐与一世的声誉和幸福做了不等价交换。无法满足的私欲膨胀导致情人反目,所有的直接的、间接的证据都曝光在网络、新闻媒体和纪检部门面前,让这些高官们颜面丢尽、仕途终结。重庆21名落马的高官无一不是他们与婚外女人染指有关。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这些披着神秘色彩的女人们也成了中国反腐倡廉的主力军,她们告发的落马官员比纪检、监察和政府部门挖出的贪官污吏要多得多。彼此不同的目的和私欲造就了两种世界的最终归宿。
也许有人说,我不是高官,更不是显贵,就是沧海一粟。如今的世界物欲横流、斑斓多彩,传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面对那些袒胸露乳、骚首弄姿的女人,能有几个男人不为之动心,谁人没有七情六欲,古人也说过“食色性也”。面对如此精彩的世界,面对如此娇艳妩媚的女人,男人‘心动 ’是本能的反应,无可非议,可你‘行动’ 就违背了道德底线,被世人唾弃。已婚男人肉体出轨就是对另一半的背叛,也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而“无性情人”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是所有的情人都希望你不要抛妻离子与她
心脉相连,彼此忍受不能在一起时的寂寞、彼此品尝离开时的孤独。情人只能在寂静的夜晚漫步却不敢在明媚的阳光下摊晒。情人只能聆听你的窃窃私语,却不能感悟你的落落大方。偷偷摸摸的行动所产生的风险压力足以抵消你所获得的短暂的愉悦,一旦东窗事发,你面对社会、家庭尤其子女的指责,你会无地自容、颜面扫地。接重而来的是夫妻间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战、朋友同事间的议论和非议,更甚者离婚终结家庭生活,这就得不偿失了,这就要你正确的看待拥有和失去的辩证关系。
男人们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情人,要感性的认识,理性的对待。我自己只能望而却步,作为男人,我伤不起。
第三篇:一个瞬间 两万次感动 策划书
“一个瞬间,20000次感动”
摄影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及环境分析
生活中永远不缺乏的就是感动,在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感动你我的瞬间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而我们往往会缺少发现的双眼,对发生在生活中的感动瞬间缺乏捕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具备发现真善美的能力,用手机随时随地的捕捉校园内外的动人画面。“一个瞬间,20000次感动”是一个将大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的感动瞬间展示在我们学校近20000的学生和教职工面前的活动,必将是一个有利于让人感动的力量无限扩大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举办“一个瞬间,20000次感动”活动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1、充分发挥参赛者的创作才能,在全校的范围内鼓励学生用最简便的方式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文明行为和感人瞬间,同时也为喜爱创作的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与沟通交流的平台。
2、提高全校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并且通过各自的参赛作品更多的让全校师生得到心灵上的洗礼,感受拍照的魅力,提高自身素质。
3、以手机记录的方式肯定校园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号召更多的学生自觉的加入到文明的行列中来。
4、发扬大学生特有的创新意识,挖掘潜能,凸显个性风采,展现大学生多元化的风格和魅力。
5、在捕捉与拍摄以及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和谐社会的真谛,了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美好与各种缺陷。
三、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5日到2011年3月18日 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前期准备:2010年11月5日至2010年11月10日 前期宣传: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1月20日 审稿、初期展览、晚会时间:2011年3月10日至2011年3月18日
获奖作品展览:2011年3月19日
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安徽财经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安徽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采编部
合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尔雅文学社
五、活动口号
“心动,行动,不如随手一动”(此口号易于记忆,给人印象深,号召力强,更加突出让所有人在看到感动的瞬间时有手机或相机记录的活动宗旨。)
六、活动对象
安徽财经大学全体在校学生(同时也欢迎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
七、参赛作品要求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一个瞬间,20000次感动”。参赛作品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且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的优良品格。作品要求原创,不得加工,凡经审查或举报发现为处理、抄袭的一律取消参赛资格,此外要求照片清晰。
八、参赛方式
主要是以各院青协选送作品参赛以及个人报名参赛两种方式以保障有足够参赛人数且避免出现作品量过少等问题的出现,于2011年3月10日前将作品交到校青协办公室,电子版发到校青协邮箱:acxqx@163.com
九、活动资源利用
物品资源:前期宣传海报、手绘报、值班用的桌子椅子、奖品、获奖证书、颁奖仪式所需的教室等等。
人力资源:安徽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全体成员
具体安排:
理事会成员:全局把握整个活动的开展节奏,在第一时间向校团委汇报工作进度;协调校青协与院青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刻对活动做出决策性的决定。秘书处:将活动开展的文件下发给各院青协,并协助理事会做好与各院青协之间的协调工作。
办公室:负责活动开展场地的借用,及事先做好开展活动所需的校团委、后勤集团等方面的相关证明。
宣传部:做好活动前期的宣传工作,包括宣传海报、手绘报等等,争取将活动的宣传效果做到最大;颁奖晚会以后打出展览获奖照片的海报
服务总队:对活动场地事先做好布置等工作,参与前期的宣传工作
服务中心:联系尔雅文学社,邀请此次大赛的评委及嘉宾
采编部:参与所有的活动,收集整理各院及个人的参赛作品;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报道;做好活动后期深加工后的宣传工作,让此次活动真正在全校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备注:各部成员均需做好随时投入工作的准备,在活动中尽量做到全力以赴。
十、活动步骤
本次活动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
前期工作(11月5日——11月10日)
A 活动申请:由校青协采编部成员拟定策划书,理事会进行审核,并提交安徽财经大学团委申请活动举办权。
B 前期宣传:申请成功后,及时调度人力资源,主要由宣传部和服务总队负责,以海报与在寝室楼下宣传栏张贴小型手绘海报两种方式进行宣传,海报文字内容由采编部创作再交给宣传部设计绘制模式。于11月10日之前制作完成并摆放于东校食堂广场进行宣传。当然海报必须符合此次大赛的主旨,形象生动的传达出本次大赛的宗旨。同时在海报旁边的树上悬挂一些写有有关活动解说语的彩带,并有工作人员进行讲解。此外在大一宿舍及食堂广场、水房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摆放汇集感动图片的手工相册。
如此同时,秘书处向各院青协发送通知,希望各院青协协助校青协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2 中期工作(2010年11月10日至2011年3月18日)A 作品收集:主要由采编部负责,在交稿期间将收集到的参赛作品统一整理以便评委审查。B 作品评比:
a请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评判,剔除经过处理的以及非原创的,并在此基础上从中选出二十份优秀作品
b 邀请文传院专业评委及上届的获奖者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分,此外选择一天将二十份作品在食堂广场展览并邀请全校学生参与投票,最后将两者的分数按照5/5的比例算出总分,最终选出八份作品
c选择一天召开颁奖晚会,在参赛者介绍完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后,再邀请当晚到场的所有学生投票选出八个最佳奖,同时根据结果选出“最佳组织奖” C获奖作品展览: a 在校园内展览,主要是在食堂广场,可以将参赛照片制成相册的形式展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B 将获奖的八份作品放在尔雅文学社的杂志上
C 将获奖作品与上届获奖作品制成电子相册放在校青协的网站上 3 后期工作
A 召开活动总结大会,各部门交流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得失 B 采编部对本次活动尽快地做出报道,认真高效的写出通讯稿上交团委,并在《志愿者之声》报刊上对此次活动进行后期的润色宣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十一、活动经费预算
本次活动讲求节约高效的原则,利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益。主要的资金来源有:校团委、赞助商,赞助商初步推荐为:移动,公交公司,驾校等等。
因为校青协举办的这次活动主要是以发现身边的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无任何盈利及利益成分,所以对获奖同学的奖励以精神为主,所以花费很低。主体宣传海报、手绘报与获奖海报自制,尽量零成本。晚会邀请的表演嘉宾都为内部人员或校艺术团成员,服装自己借、发型自己弄,故基本零成本。租借在食堂广场的宣传活动所需的音响加上获奖者的证书、奖品等费用,总计不超过300元。
十二、可行性分析 首先由于本次活动重点并非对摄影技术的要求,参赛者可用最为普通的手机或相机拍摄,更加方便了作品取材。且现今大学生都有随时用手机拍照的习惯,追求个性,创新能力强。对生活中的切身事物更是充满创新想法。这也就保障了参赛作品的来源。
其次,本次活动是旨在发现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感动瞬间。在本质上将获得全校师生的好感,全校师生必将大力支持。
而且,本次活动参赛作品内容为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形式新颖有趣,能调动大家的参赛激情。在资金方面,本次活动资金节约,没有大量的资金移动,因此资金消耗比较弹性,可以酌情灵活变动。
且我们有明显的人力资源优势。青协所有成员对志愿者事业饱含激情。各项措施明了可行。
十三、环境变化及随机问题
本次活动在11月期间开始,因12月有英语四、六级考试,且11月间各社团组织均有大量的活动开展。在时间上可能会成为同学们参赛时所要考虑的方面。
但因本次大赛对参赛作品要求不高,只需要能较好的反映一定的文明现象就好,所以并不会占用同学们的过多时间。且其对文明行为的推广等特殊的活动性质,相信同学们会踊跃参加。
共青团安徽财经大学委员会
安徽财经大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二 O 一 O 年11月3日
第四篇:【情人】 读后感
情人读后感
她说:我已经老了。
如果你读书只死想单纯的读一个故事,我认为你应该是选错了书。如果你是认真的想倾听一位老人,讲述有关于她青春的回忆,那请你安静的,不要打断她的思绪。
人生有几回能去回忆自己的过去,活在当下就已经烦恼累累。没有哪个人的青春能用简单的一个故事来概括。
每个人的青春也都包括了太多的人与事,懵懂的我们不擅于去解决,只会凭空为自己增添烦恼。家人、朋友、同学、暗生情愫的那个对象。回忆一幕幕涌现,恍如昨日。才发现,原来最初的“我”,内心竟承担了那么多的东西。
《情人》在跳跃的叙事时空中将故事一一展开。文章开头是倒叙,其间伴有顺叙和插叙,并且这几个叙述手法相互交错,来回变换,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时间顺序。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写出了两副面孔,一个是年迈老妪经时光、烟酒备受摧残的面孔,一副是稚嫩、无知,没有这些经历的脸孔。整部小说都是在这两个形象交替变换之下完成的。
我、我的母亲、我所惧怕的那个大哥,我胆小如鼠的小哥。年轻的我以为我是真的不在乎他们,他们对我的忽视、他们自私、他们没有温度,可能当时我以为我是最可怜的我。但通过回忆,才发现我是多么的重视他们,就是因为太过于在乎,才会为了他们那一言一行平白增添出那么多烦恼。可能年少的你觉得种族差异让你们忍受异样的眼光;可能会因为妈妈好像对大哥付出来多一点的爱而耿耿于怀;可能会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去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家庭的经济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回想当初。想法是稚嫩的,但初心是好的。为了家人为了爱!
那个黄皮肤的男人,让我饱受亲戚的歧视,母亲狠毒的话语。但是单纯的我,在当时并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既然发生了,就有发生的意义。那段生活,我不想多说。每个人读完这篇故事都会有每个人的感悟,而这个感悟似乎不适合用语言来表达。我想,简单总结就是:一个法国人和一个中国人的“爱情”,一个中国人和另一个中国人的媒妁之约,之间的冲突了。但是我们不能去评判其好坏与正确与否。事情总会开始,事情也总会结束。这就是在人生每个阶段,你必定会认识的事情,注定会遇到的那个人。
你问我为何读“情人”这本书。其实在此之前,我从未了解过王小波,一如张爱玲,亦如韩寒。我相信世间的一切,总有一定的天时,会让你触碰到一种叫缘分的东西,不刻意,更不回避。我不会因为谁谁谁说哪本书有名,我就去刻意的读。而当我翻了翻王小波写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虽未看完,但却对王小波对情人的那份特殊的,影响他写作生涯的那份感情念念不忘。王小波那份发自内心的崇拜与崇敬之情,才让我有缘接触了玛格丽特的“情人”,才真的能了解王小波所说的“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的意思。
如果爱,请深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她死。
BY:曾小软 17.9.3
第五篇:情人读书笔记
情人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情人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情人读书笔记1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情人》
当你老了,皮肉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岁月撕碎了你曾经娇美的面庞,那些爱你青春欢畅时辰的人不再围转在你身边,那么,唯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而这爱,不会随时间的消失而消逝。
时光总是来去匆匆,在沙漏的流泻中,在行往目的地的路途中,在冬日的枯桠的缝隙中,不缓不急的穿过。诚然,他是如此的从容不迫,从容不迫到我们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于是忽然地翻开日历,发现圣诞即将来临。一年两年,就是这样匆匆过去。前些日子看朋友的相册,一页页地翻,从17到20岁,一岁不落,看到那些曾经稚气未褪的面庞,在一两年之后,已有了变化,成熟稳重渐渐匿于举手投足之中。我蓦地感到有些恐怖。岁月在脸上刻下一道一道衰老的痕迹,像一个冷面的杀手,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引向死亡。
杜拉斯仿佛并不具备完整叙事的能力。《情人》更像是她一个人的喃喃呓语,文字支离破碎,仅仅作为情感表达的需要,在平静流淌的文字下汹涌的情感猛烈地冲撞。那个白人少女受到的无可释放的家庭压抑,中国男人本性的怯懦,都从对方那里获得了弥补。白人少女,从头到尾都不曾说出那个中国男人的名字,而电话那头的那个人却告诉她“他会爱她爱到他死。”不得不爱,不能不爱,白人少女的出现之于中国男人,恰似枯冷无光的冬日里的盛夏,将他身体内所有冬眠着的情感释放出来,爱已经深入骨髓,随血液在身体内滚动,生命不死,爱情不死,即便身边是珠翠满头金玉满身的温顺妻子,那个身影却一直一直横陈在他的眼前。一两年的相处时光已把从此以后的人生格调一一描绘下,故此,中国男人的爱是不死的。
这是一个老人在耄耋之年的回忆。那些被酒精,任性的生活充斥着的`年少,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被零零碎碎地从回忆里捡拾出来,锋利的,如刀般。
生命势必屈服于时间。而唯有那些真切的情感会一直存在。
我们企求且期待着白首不相离,就算朝如青丝暮成雪,也可坦然。
岁月忽已晚,仿佛能够看到那汉唐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续续弹着那些少年的情事,那鬓白的露丝说起曾经的那么一场动人心魄义无反顾的泰坦尼克号的爱恋,那命途多舛的班婕纾垂泪低吟着物是人非,王国维感慨着最是留不住的红颜辞镜花辞……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或许因为如此,张爱玲才恐慌的宣言“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把所有所有,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吃尽,穿尽,用尽,如果注定要老去,那么也要漂亮从容地老去。
因为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而唯有迟钝的人们,在失去青春之后才叹道“岁月忽已晚”。
情人读书笔记2我用一个白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情人》。我告诉自己,不要从中寻求某个故事,不用从中找一种情感或语言的刺激,只是晾衣服后、铺床单前,静静地坐到沙发上来,有力气就轻轻地读出来,没力气就默默地看。两个月前曾翻开过这本书,看了十页左右。我知道这本书,绝不能用如饥似渴的方式来阅读。从而这篇读书笔记,我也希望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一定要为预设的读者写。
小学时知道《似水年华》,听名字以为是一部浪漫又深刻的青春小说,之后知道是意识流的,再之后有印象似乎是翻过,但肯定说不上去阅读。《情人》同样是先被我知道名气,知道王道乾翻译的文字有多美,然后我才慕名而来。
“情人”这个名字,以及一些人对全书内容所做的“越南殖民地上法国女孩和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的概括,可能都是不全面的,不过我也不打算说是不妥的。谁知道呢,也许所有的亲人,那想杀死的、被杀死的,都是为了把爱与死灌输在“我”身上,让我有那样一份与“情人”的唯一的感情;也许那炎热的天气、丑闻、多少年后觉得绝美的女子和树下徘徊的女疯子,都是为了让我“我”漫无止境的去想、去感受,去写一些别人可能永远无法明白的文字,去在黑夜里,并有一天在“我”的笔端,去思念“我”的“情人”。一切以此为因的果,一切以此为过的因,都可以种在这本书里,都可以结在这本树上。所以,也许,单独是情人。
一个人,是否需要勇气,或者还有经历、环境、心情,才可以讲出一段被人称为丑闻的自己的故事。不加辩解,不加情节,甚至称不上诉说。只是有那么一段时间,和生命里其他时间相关联又可能很不一样,有学校,有妈妈,有两个哥哥,有一副永远忘不掉的自己的形象,有一个世界之外的天地,有一天我忽然想说了,就一下子都说了。
没有语言,没有引号,都是我说的,我的回忆说的。也许有人会读到,记得一些人物,一些情节,但不见得懂得我的想法、明白我的领悟,那都是专属于我一人的。因此我自由地写,写绝望,绝望是我的世界,是生出我的根,写爱,我确定却又说不出的爱,写身体、肉体、躯体,写洗房子的水和洗浴的双耳瓮里倒出的清水。我自由地写,用来报复我曾经不能自由地活。而我当时似乎也是自由的,甚至对我的自由还有神秘的预见性。金钱也不是肮脏的,我只为大哥的战争性感到恐慌惧怕,没有羞耻。回忆对于当时总有一种冷眼旁观的凄美,当时也料定了今后在回忆中的那种喧嚣和冷峻相矛盾的氛围。就像湄公河的水卷起一切流向大海,在那漩涡之中,死尸和死灰,浮上来时,都成了回忆,却也是一种依旧存在,并未成历史。
一个人,又是需要怎样的心境,才能把妈妈写成那样,把别的语境里与命运做斗争不屈不挠的母亲写成一个疯子,把一段十六七岁的青春岁月写成一种在疯子和情人间的钟摆。爱是通往上帝般的快乐,可离开房间后就有偏见,有遗传的无礼的尊严,却都不是那么清晰明了,仿佛那整个炎热的世界就是一个火炉,空气热得扭曲,看什么也就不真切了。
人究竟要不要记得曾经的苦。在幸福安逸之后,要不要去想儿时受过的所有的痛,那写满书后整整一页的死字,被翻出来像伤疤一样被人看时的恐惧与无地自容,那时时想到的死,恨别人却想让自己去死,或者当时也想别人去死。那段黑暗的岁月,如今想来甚至阳光明媚,尽是欢声笑语,现今的阳光照得进去,正如如今的善良重新诠释了一切。记得的,又已是不一样了。那还要去拨散也许并不存在的阳光吗?人与人毕竟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把妈妈的绝望认为是自己的幸运。人与人,写作者与写作者,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别人的绝望和爱我也是不能体会的,至多只能像看即将远行的渡轮,流几滴不知为何的眼泪,挥一挥不知为谁的告别。渡轮是自由的,可以在海上生等到岸,也可以死得被永久抛弃,岸上的人如何,无人知也不自知了。
情人读书笔记3应老师要求,又一次翻看情人。尽管之前看过一次小说,一次电影。留在脑中的不过是少女站在船上的妩媚。
第二次阅读,显然有了更多的感受。可以看出意识流交织的丰繁。童年,母亲,贫穷,兄弟,情人。衔接的那么自然。加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换写出回忆该有的淡漠温馨的口吻。
“我一生都在与异于常人作斗争。”十五岁半的少女,做了为白人和中国人都不耻的情人,遭受了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欺辱。好在她得到她想要的。喜欢同性的乳房,带给她的欲望。也不抗拒堤岸男人带给她的欲望。想要回巴黎,想要写作。委身做情人。为了欲望,不在乎他人所有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