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时间:2019-05-12 22:1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第一篇: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大灾之年方显英雄本色

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前夕,农业部长孙政才自豪的对新闻媒体说:“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接近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从一个食不果腹的旧社会到国家仓廪殷实、百姓安居乐业,6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啊,每一个见证了共和国曲折历史的人,都会对孙部长的话感同身受。

我出生在有“苦甲天下”之称的****,我的祖父那一代人,经历了民国18年的大饥荒,那时,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没人管得了饥民的死活,导致饿殍遍地,活人吃死人,没死的也被活煮着吃了。每次向后代们提起当时的情景,他们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仍然不寒而栗。建国后,我的父辈们又见证了1960年的大饥荒,那时,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共和国处于畸形的狂热之中,粮食高产的卫星一个接一个上天,人却饿得肚皮贴脊梁,树皮吃光了,草根吃光了,最后连牲畜粪便、观音土也成了充饥之物,即便如此,好多人还是成了饿魂野鬼。我和我的同龄人从记事起,就在漫长的饥饿中熬煎,那时,国家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正处于政治**之中,物资稀缺,粮食严重不足,每天八两原粮的定量只够煮两顿可以照见影子的清汤,草籽、谷糠、麦衣都是我们经常的食物,没有蔬菜、油腥,吃下去就拉不出来,互相用树棍往出掏。我上学要步行去离家10里之外的学校,早上还有点精神,晚上放学就眼冒金星,歇上几次才撑持着回到家里。饥饿让我一辈子都记忆犹新,至今,我都保持着吃完饭舔盘子、舔碗的习惯,孩子掉在地上的饭粒、面包渣馒头渣我都会弯腰捡起来吃了,成了孩子的笑柄。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饥饿被中国人牢牢的封存在记忆库中。不但没有再挨过饿,而且吃的越来越好,越来越讲究,现在,不论城乡,老百姓都知道饮食文化要注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家庭主妇最关心的是什么食物微量元素丰富,什么品种具有美容保健功效。**是个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大县,素有“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之说,但是,近些年来,干旱程度和频率越来越严重,基本上年年受灾,三年一大旱,五年一特大旱,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58万人民与旱魔作斗争,种植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马铃薯、玉米两大耐旱作物,推广全膜沟播旱作技术,年种植马铃薯120万亩,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马铃薯种植大县之一。全县农村人口的吃粮基本实现自给,城镇人口的粮食供应也从来没有因灾出现问题,遍布城乡的粮油专卖店、超市里的大米、面粉品种齐全,全都是绿色产品,甚至每公斤10元以上的泰国有机大米也走上了**人的餐桌。

实际上,中国这些年的灾害不断,水灾、雪灾、旱灾、地震频繁光顾,不但受灾程度前所未有,遭灾范围也非常大,那一次的大灾都超过了民国18年和1960年的旱灾,但因灾而饿死人的悲剧再也没有重演,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没有因为灾害而受到大的影响。大灾之年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夯实了农业基础,建立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结果。

如今,具有 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文*秘*家*园*网]数千年历史的“皇粮”税赋退出了中国农村的舞台,中国农民种地拿补贴,买农机具拿补贴,买家电拿补贴,看病可以报销,养老有了保障,孩子上学免费,上大学可以申请无息贷款,进城就业、居住不受限制。农业稳则国运盛,国家强则人民富,让美国人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见鬼去吧!

第二篇:国税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祖国,愿您永远微笑

朋友,当您看到长城上古朴的秦石,当您看到黄河奔腾不息的怒吼,当您看到珠穆朗玛峰上五星红旗,当您看到塔里木的大漠孤烟;过去的烽火岁月中,列强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肆虐,长江两岸人民无助的哭喊,日本人的铁蹄践踏着关东黑土,南京千千万万个同胞惨遭烧杀奸淫,圆明园被熊熊烈火烧毁……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耻辱中挣扎,在战乱中前进。

历史的长河流过了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的狰狞岁月都已经成为河床上的砂粒。如今,我们幸福地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我们可以宁静地领略鸟语花香,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爱的温馨,在平静的生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不必担心什么战争,不必害怕什么敌人。但,您是否忽略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忽略了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平静,是否忽略了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潇洒,是否忽略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简而言之,您是否懂得珍惜和平是否又会想到侵略的铁骑可能会踏破晓风残月的夜空罪恶的枪声、疯狂的叫嚣可能会随时打碎和平温馨的美景您是否忘记了仍然有侵略、战争、敌人

虽然,我们在宁静中体会不到,但绝不会忘记,祖辈们颠沛流离的绝望,骨肉分离的心痛,国破家亡的悲愤!我们绝不会忘记,董存瑞高举炸药包的手臂,不会忘记黄继光扑向机枪口的身影,不会忘记邱少云火中坚忍的心!更不会忘记,王成那句“向我开炮”的怒吼!

是啊,我们怎能忘记和平的蕴涵是多少中华英雄儿女的血肉身躯才铸成今天的钢铁长城,是多少烈士的鲜血才染就了五星红旗上那鲜艳的红,是多少代中华优秀儿女的奋斗手拉手,才使祖国在和平中走向繁荣昌盛。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仆后继,历经了6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今天已经雄立在世界的东方!

无论是洪涝灾害冲毁了我们温暖的房屋,大地震毁了我们丰收的家园,还是西方列强依然从经济、金融、军事等领域对我们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妄图夺走母亲手中的果实;祖国亿万儿女依然紧密团结在一起,用大爱化解灾难,用手中的钢枪守护祖国的安宁。

永远记得那年夏天,华夏大地在同一时刻振臂高呼中深深震撼着,海内外华人扬眉吐气,普天同庆祖国申奥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2001年1月神舟二号、2002年3月神舟三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我们一步一个脚印,2003年神舟五号在世界的瞩目中骄傲地遨游太空,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2008年神舟七号在太空闲庭信步。神舟,中国飞船的名字。独一无二,举世瞩目。一次又一次,凝结着民族智慧与光荣的宇宙飞船,在浩瀚太空中铭刻下了中国人的印记。接着,我们还要探月,还要在太空建立空间站!

难以忘记1999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中,我们万众一心,依然屹立不倒;用坚实的经济金融实力,挫败了一次又一次西方的阴谋。我们的经济始终以10%左右的速度健康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手机、电脑、液晶电视、轿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母亲还把7亿农民纳入几乎免费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之中,试问,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农民不仅可以享受医疗、拿到退休金,还可以享受免税免费种地,政府还给予各种补贴

然而,我们的敌人依然窥视眈眈,他们屡屡在中印边境、青藏边境、南海诸群岛,在蔚蓝的高空挑衅着我们!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为了祖国能永远微笑,为了祖国能永远和平,都要珍惜平凡的岗位。朋友,请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到哪里都是祖国的一颗螺丝钉;像焦裕禄那样关心灾民的柴米油盐,是人民心中一盏明灯;像孔繁森那样一心为公毫不为私;像徐洪刚那样为了人民的安危,奋不顾身……

我们是黄皮肤,就要爱护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我们是黑头发,就要为祖国的明天尽心尽力!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儿女!不忘祖辈们的昨日伤痛,接过来,向前进!我们要在风中起舞,为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康,振臂高呼,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

作为祖**亲的儿女,母亲,我们愿您永远微笑!我们愿意用身躯和意志编织出和平经纬,描绘出明天的光辉灿烂!

第三篇:国税职工纪念新中国60周年征文

乡下麻舅

麻舅,乡下的远房亲戚,是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很多年没有走动了,我对他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在记忆深处,只知道麻舅的家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山沟沟里,坐车都要几个小时,还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翻几道山梁,淌几条河。

麻舅家很穷,因为交通不方便,他们所在的那个小山村,守着绿水青山受穷。麻舅的儿子眼看着就要到县

城里读中学了,可学费、生活费都还没有着落。乡下的那几分水田和几只鸡鸭鹅根本无法供给儿子读书的费用,再加上他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每天都要花钱买药,现在家里开销很大。为了能让儿子不再像父辈那样,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决心就是累死也要供儿子读书,更何况儿子成绩也不错,麻舅不忍心让他辍学。万般无奈,他就托父亲传个话,希望我能在城里帮他找个活干干,好帮儿子挣几块学费钱。出于对麻舅的同情,我托人走关系很快帮他在隆联公司里找到了一份适合他干的工作。隆联公司是一家涉外企业,由台湾老板开办的,是专门生产销售牛奶的大型企业。

隆联公司,生意做得十分红火,听说最近还开了几家分公司。公司安排麻舅在大院里做些杂活,扫扫地,整整花草,工作很轻松,而且每月有1000多块钱的工资。我心里想,麻舅家里的生活这回该有保障了。

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不到,麻舅突然来找我,说他不想干了,要回家。他说他在城里过的生活不习惯,自己干的那份工很累,又挣不了几个钱,来久了很想家。听他这么一说,我既感意外,又有点生气,好不容易帮他找份工作,也不知道去珍惜。看着执意要回家的麻舅,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回家拿了几件旧衣服,就打发他上路了。

麻舅回去不久,父亲就来城里小住几日。说起麻舅,我就向父亲倒出了一肚子的怨气:“麻舅这人呀,不懂味。我好不容易帮他找了份工作,他却不当一回事。他以为现在的钱在大街上随便捡就能捡得到的”

听到我这样埋怨麻舅,父亲生气了,拿起烟杆吓唬我,说:“你呀,错怪你麻舅了,他是为了你,才回去的。”

“为我”听了父亲这么一说,我更加奇怪了。看到瞪圆着眼睛的我,父亲才慢慢告诉我其中的原由。

原来,麻舅在那儿做事的那个隆联公司,经常偷税漏税,被城关镇税务分局查了出来,要给予重罚。老板知道麻舅的亲戚在税务局工作,就悄悄的塞给他几千元钱,要他来找我,想让我出面摆平这件事,并还威胁着麻舅,如果他不去找我,就不要他在那里上班了。

麻舅虽然没有好多文化,但经营纳税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偷税漏税那是违法行为。他知道,他来找我,那是给我出难题,他怕我为了他,真的去帮老板摆平这些事,结果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所以,他把老板给的钱丢在桌子上,卷起铺盖头也不回就走了。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我深深地为自己误解麻舅而自责,也为自己帮不起麻舅感到不安。思量再三,我托父亲带去1000元钱,想尽自己一份力帮帮他。

没多久,父亲来信说:你麻舅不肯收我的钱,他说他来城里的那几个月,已经够麻烦我了,上次跟我借的那几百元钱还没还呢父亲还说,麻舅已经南下广东了,现在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挑砖挖土样样都干,每天还能挣70元钱呢!

以后父亲每来一回,我都要问问麻舅的一些情况。父亲说,现在也很少有你麻舅的消息了,今年的春节,也许他会回家过年吧。到时候,要他到家里来,你们聚聚。

麻舅,你在他乡还好吗

第四篇:电力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解放前,**没有电,晚上照明有钱人家点“洋油”,穷人就点“火篾”。我奶奶就是因为点“火篾”,遭受了一场人生最大的灾难。

那是一个临近年关的夜晚,我奶奶帮一邻舍家做完豆腐后还回家剁猪草,由于十分疲倦,边剁边打盹,这时夹在铁丫子上照明的“火篾”炭掉在了灶台边的柴草上,等到她们察觉已经来不及扑救,熊熊的烈火吞噬了她家及周围

邻居家的财产和房子。奶奶家成了人们眼中十恶不舍的“火烧头”。因受不了乡邻仇视的眼光,灾后第三天,也就是那年大年夜的前三天,爷爷奶奶就两手空空背井离乡去了江西。

解放后一段时间内,除了县城能使用上电灯之外,农村照明一般都用上了“洋油”(即煤油)。到了70年代中期,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前夕,有的乡镇也开始造电站解决照明问题,但那时没有大电网作依靠,线路网络松散,供电可靠率低下,供电区域各自为政。那时我们乡建起了第一座100千瓦的小水电站,电站是独立运行,所以也是三天两头没电。村民都戏谑这样的电站叫“三电”,即:下雨天才能发的“雨水电”;蓄一塘水发一次电的“塘水电”;旱季怕没水到晚上八、九点来钟才能发的“半夜电”。

“三电”也曾给我留下一段辛酸的记忆。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星期六里,刚好三叔婆家嫁女儿,那段时间刚好是旱季,电站要三、四天才能蓄一塘水发一次“塘水电”。可三叔婆家办喜事要用电怎么办啊?大人们都要忙里忙外的,三叔婆就叫我陪他儿子到10多里外的电站,叫电站工人行行好,晚上送一下电。我们两个小孩爬山涉水跑了十多里山路来到电站,可电站的人哪会把我们屁大的小孩当回事啊,“不送,要送叫你们大人来!”就把我们打发了。回到家我们跟三叔婆家一说,她们想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三叔婆叫一个跟电站工人有交情的人写了一张条,并把一些喜糖喜烟之类塞进我俩的口袋,对我们嘱咐一番,又叫我们跑到电站。一天两个来回折腾,我中暑了。那夜电灯亮了,宴席吃到10多点,可我却病三天。

改革开放后,**得天独后的水资源地理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发掘,**县很快确定了“水电兴县”战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推行“股份制办电”,调整上网电价,鼓励社会投资办小水电。在政府引导下,民间办小水电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实行新办法后,10年内全县建成股份制电站82座,装机容量达8.86万千瓦。截至今日为止,全县已建成电站154座,装机31.589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总投资达到21.5亿元

目前,**建设水电站的热情不减,去年市政府同意我县大均电站梯级开发方案,并以《**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梯级开发的请示》(丽政[2008]19号)文件,恳请省政府同意将瓯江小溪干流(大均以上)水电单级开发方案调整为梯级开发方案,以尽快启动大均电站项目建设。大均电站调整方案装机25万千瓦,投资20.8456亿元,设计年发电量6.1028亿千瓦时。今年6月13日下午,经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牵头衔接,在杭州召开《**县大均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规划》专家咨询论证会,目前大均电站梯级开发淹没损失摸底调查工作正进行深入探讨。

几年前还是**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的**畲族自治县,近年来依靠“水电兴县”的发展策略使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水电能源开发利用减少了农村居民对生态林的破坏,使**成了著名的小水电发展的强县、生态县,成了第一个“中国农村小水电之乡”。

如今的**小水电,不仅是着力本县区域内的开发,而且发展到了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小水电的发展,不但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形成了系列与小水电相关联的产业链,如工业、旅游、生态环保等等。让人不可思议的是:2007年年末,英国的麦德林国际碳基金公司带来一纸诱人的订单,以每吨8.5欧元的价格,买下了**畲族自治县一批小水电站5年的每年17.7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每年可收入1500万元人民币。

60年来,**农民从无电、有电到办电;**电网从乡网并入县网到华东大电网可谓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奇迹。如今**是小水电充足,县域网坚强的电力强县。可喜的是2008年年底,由**省电力公司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鹤溪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打破了多年来**电力输出“瓶颈”,能源输出真正驶上电力高速路,把**清洁的电力能源输入大电网。

第五篇:中学生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靠水而居的乡场人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住在山区的一个乡场上,乡场不大,却也是一方颇具名气的集镇。平时,乡场上人很清冷,除了老人和孩子,有劳动力的都各自忙活路去了。到了赶集日,才一下子热闹起来,四方八面的人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把个小场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屋里坡上两点一线,生活单调而枯燥的山里人,七天一次的赶场日,除了便卖自家产品以换钱,带回些生活日用品外,也是他们放松心情,接触外界的机会。路远一点的,往往天不亮就要起床,草草吃点什么,就带上准备好的东西上路。

一大早,小场上的生意人就打开店铺忙活开来,炸油条麻花的,蒸包子馍头的,打镰刀锄头的,卖锅儿碗罐的,开缝纫布匹的,需早早准备停当……街边上,陆续而来的农民也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一个挨着一个地摆起蓝子;背篓;箩筐;挑担。里面装着各种蔬菜瓜果;农副产品。没有高声的叫卖声,买卖在讨价还价中井然有序地进行。赶场的高峰期一般在九点多以后,下午三点来钟后人就渐渐稀少了。

除了乡场,河岸宽阔的草坪上也是人头攒动,猪牛羊及木料的买卖人都集中在那里,人喧畜叫,其声浪远胜于集镇。

据说以前建场,选址是很讲究的,建此场时,地方官曾派多人在各要路口守候,看那个路口每日去来的客商路人最多,并最终选定了这里。乡场最早取名“长店房”,即客商永远的店房的意思(店房,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旅馆。)。

乡场依山傍水,可谓得天独厚。那条从无数山的峡谷中蜿蜒而出的小河,哼着歌谣,不知疲倦地打它的身边经过。河水是清流澈透亮的,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鹅卵石,成群的游鱼在水中游来窜去......对我们这些贪耍好玩的孩子来说,小河和小河边宽敞平坦的草坪,是我们经常光顾,嘻戏玩耍的乐园,“打水仗”“办家家”“瞎子摸鱼”,许多童年的游戏都喜欢在河边去进行。无论是早晨和傍晚,小河边总是洋溢着一股融融的乐乐的气息。那些洗衣服,淘菜的姑娘;那些喊着号子拉着绳索的纤夫;那些劳顿了在河边憩息的小伙;那些历经沧桑,饱尝忧患,提着烟杆闲侃的老人,营造了一幅幅有川东特色的乡场风景画。

几多清凉和燥热的夜晚,好奇的我们一堆堆围坐在老人的身旁,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虽然山里的故事多得压翻船,可是小河的故事仍然占了一大半。什么“雷公发怒劈蛟龙”;“二十四个望娘滩”.....平时温顺的河水,在山区多变的气候里,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发起“疯”来,靠水而居的乡场,便不可避免地成为它发泄的对象。每年,乡场上的人都会有几天担心受怕的日子,记得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夜间,我睡得正香,懵懵中被么姨摇醒,么姨抓了件衣服给我披上,背着我就和外婆朝门外走。我虽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从外婆和么姨的神色中,从乡场上嘈杂的哭声、喊声和叫声中,隐隐地感觉到一种不祥和可怕。

从睡梦中惊醒奔走出来的小场人,全都汇聚到半山腰上一个粮点大坝里里。眼前的人,光脚赤膀的,披头散发的,一个个都象痴了呆了似的……

“老天爷发发慈悲吧!”外婆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许多人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微亮的天宇下,依稀可见被水围困的房子和在水中漂浮着的什物、家当。

天亮了,水消了,小场也变了。一些经不住水泡的土墙屋垮了,不少人的家当冲走了——乡场已不知遭受过多少次这样的劫难。可是历经劫难的乡场人从没有想到过要责怪和背弃小河,他们总是默默地把倒塌的房子重新建立起来,把冲走的家当重新置办起来。

靠水而居,这是我们祖先在无法与自然抗争下唯一的选择。在交通闭塞,运输不便的条件下,小河是乡场主要的运输枢纽。不管是远去或是归来的木船,都一样牵动着小城人的心。一船船的山货运走了,一船船百货,煤碳运来了,没有小河,就没有乡场的存在,小河的恩典,小场上的人从心底里铭记着。

尽管是一方集镇,可小场上的人还没有几个是完全地靠经商来维持生计,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田地,赶集的时候做点小生意,种田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要知道那时前来赶集的山里人,拮据的手中用于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就像那河里,虽常年都有摆渡的木船,但很多人为了节约那几分摆渡钱而宁愿淌水过河,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每到赶集日,大批大批的人涉水而来,踩水而去,那些举着东西,驮着小孩,搀着老人,捞衣扎裤,没在齐膝齐腰深的河水中的过河人和那情景,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是乘着竹筏顺着小河离开那个小场的,我爱小河,也恨小河,小河在我的心目中,既心善,又可恶。我真希望有一天,人们能从扬它的善,遏制它的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靠水而居的乡场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真正领略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昔日的乡场,早已结束了“四方来朝”历史,在离乡场二三里路的地方,

下载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牧局职工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感怀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沁园春·歌颂伟大祖国 开国大典,五亿神州,志昂旗摇。领袖毛泽东, 庄严宣告,五星升起,万民欢跃。中国人民,站起来 了。“三座大山”齐推倒。绘宏图,敢教......

    优秀教师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轻轻打开世界地图,我看见我的祖国,在水道纵横,湖荡棋布的地面,怡然就是一只面对东方,仰首高唱的雄鸡,英姿飒爽,高昂的脖子,更是让人感觉到它嘹喨的......

    科学家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科学家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条大河,历经几千年,流淌的尽是汉字。甲骨文的波纹、金文的涟漪、篆书的漩涡、隶书的浪花……沿路讲述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传颂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供电所职工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本人今年53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33个年头,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朵缀着朝阳的露珠的等待展开美丽的花,向明天仰望,这就是中国。它是拥有爱的,有无数爱戴它的人,金晶也在其中之一,她是可以为了祖国尊严而牺牲自己如花生命的。......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国旗下,我感到幸福 曲阜市董庄乡管村小学 胡玉梅(2009.9) 幸福是什么?这是所有人都在苦苦寻找的东西。 或许拥有名车洋房能让人感到幸福。而今,站在五......

    文联献礼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在祖国的版图里遐想 珠穆琅玛峰挺成一根旗杆 我不息地攀登着 用饱含深情的泪滴作垫 以求把我滚烫的心脏悬在旗杆的顶尖 长江黄河是我的动脉和静脉 周而复始地重复与心脏最近......

    农村人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七岁那年冬天,父亲赶着生产队的牛车,一张木板床、两床破棉絮、一个黑色纤维板箱子,还有些锅碗瓢盆之类的零碎物件,就是全部的家当,举家搬往一个叫新村的地方。新村,其实就是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