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种成熟观
两种成熟观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5:24作者:汪洋湖
成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农民要从庄稼果蔬的成色看是否成熟,从而决定收割或采摘;机关办文办事,要审慎论证,力求方案成熟,然后实施;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对干部的综合考评,给出成熟与否的评价,并依此决定是否任用。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说的就是人生不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当然,对于什么是成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人生无非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有人认为,所谓“成熟”,在做人上,就是会拉关系,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比如,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回避矛盾,不得罪人,以图领导在“关键时候”都替自己说话。在做事上,就是要“灵活”、圆滑,既不违反大的原则,又能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于人方便于己也方便,说话、做事总能做到留一手,讨论问题王顾左右而言它,到了争论白热化时,去厕所了……
在这种“成熟观”看来,坚持原则、坦言己见的人都不够“成熟”。我参加工作40多年,在不同领导岗位有30多年,用世俗的眼光看,有很多“发财”的机会,特别是在水利厅工作期间,每年光水利工程款就达10多亿元。如果私下批个工程,拿点“回扣”,不是没有可能,也曾有一些亲朋好友找我想承包工程,都被我一一回绝了。如果按照上述“成熟”标准,我就一直没有“成熟”。
在上述成熟观看来,其成熟与否的标准是看能否保全自己,能否使自己最大限度获得名利。除了这种成熟观外,还有另外的一种成熟观。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观不同,后一种成熟观是以事业、他人或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成熟与否的标准是看能否把党的事业做好,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政治上的成熟,也就是能够顾全局、识大体,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其次是工作、事业上的成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个“好人”、“清官”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党把一
个地方、一个部门交给我们管理,就是要求我们负起责任,把工作做好。如果我们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可以抓住的机遇没有抓住,“为官一任,面貌依旧”,那就说明我们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最后是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就是协调、组织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把大家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就干不成事。但是,会处理社会关系并不等于圆滑。处理好社会关系的根本是真心实意为他人着想、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有三个“约法三章”。对自己的“约法三章”是:一不欺负老百姓,二不糊弄共产党,三不工作偷懒。对家人的“约法三章”是:一不干政,二不特殊,三不收礼。对身边人的“约法三章”是:一不取非分之钱,二不上人情工程,三不搞暗箱操作。这三个“约法三章”实际是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底线,是最起码的要求。
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这两种成熟观,本质上是对立的。前者认为的成熟在后者看来恰恰是不成熟,反之亦然。从这两种成熟观来看,所谓成熟与不成熟根本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前者包藏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机会主义,后者蕴涵的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当然应该摒弃前一种“成熟”,走向后一种成熟。
(作者: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二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汉语的词汇,常常有妙不可言的含义和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在群众中与较好的威信。但在“三讲”征求其意见建议时,他对上级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后来,在讨论提拔其副处级时,上级领导便以其还“不成熟”为由,投了反对票。他提升的事也泡了汤。
“不成熟”三个字看来很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偏偏魔力很大。其力量在于它的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概念在某些人眼里的模糊。倘若解释“不成熟”的表现,某些领导也未必能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说清楚。不过,在他们心中那杆秤上,不为尊者讳,爱给领导提意见,甚至不讲原则,便认作“犯潮”;有话不直接说不拐弯抹角,有时甚至发牢骚的人,便被认作是“口无遮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表现都被列入“不成熟”之列。可这标准决不能公开,只能隐藏在心中,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这双“不成熟”的小鞋,给你穿上,并拉紧鞋带。其个中滋味不难想象。
与“不成熟”相反,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批所谓的“成熟”的人,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所谓的“成熟”并不是克己奉公,事业为重、开拓进取、德才兼备等方面真正的“成熟”,而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成熟”的人往往颇得领导的赏识,譬如李真、马德等腐败之流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在他们心中不送钱,难当官,就是不“成熟”。选拔干部时,对那些“不成熟”的人,常常“杂音”很多,其结局自然不妙,只能只认倒霉;对那些所谓“成熟”的人,却往往是顺顺当当通过,很少有异议。其奥妙在于不得罪领导,热衷于投其所好,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打“太极拳”。这样的“成熟”距党中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了。
“不成熟”谬论,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由来已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起初踏踏实实作过事的人而后却“变节”的贪官们。究其原因是由于所谓的“成熟”导致的“带病提职”、“带病上岗”。
圆滑世故之人存在并不可怕,但视此于“成熟”,并当作选闲任能的标准就可怕了。到头来,只能扭曲人的灵魂,贻误和败坏党的事业,阻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试想,一旦让这种歪风邪气盛行,让那些本来具有进取之心和优良品德的人向他们看齐,其结果,本来正确的作人标准就会丧失,正直的人慢慢也会学会世故,学会所谓的“长心眼”,以违心地磨掉“棱角”向所谓的“成熟”方面“修养”,热衷于拍马、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势必沦落为腐败之风的奴仆。这样的“成熟”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不需要的。
扼杀诚信和正义感的“成熟”观,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予以铲除。能否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成熟”观,不能不说是检验“保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汉语的词汇,常常有妙不可言的含义和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在群众中与较好的威信。但在“三讲”征求其意见建议时,他对上级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后来,在讨论提拔其副处级时,上级领导便以其还“不成熟”为由,投了反对票。他提升的事也泡了汤。“不成熟”三个字看来很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偏偏魔力很大。其力量在于它的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概念在某些人眼里的模糊。倘若解释“不成熟”的表现,某些领导也未必能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说清楚。不过,在他们心中那杆秤上,不为尊者讳,爱给领导提意见,甚至不讲原则,便认作“犯潮”;有话不直接说不拐弯抹角,有时甚至发牢骚的人,便被认作是“口无遮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表现都被列入“不成熟”之列。可这标准决不能公开,只能隐藏在心中,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这双“不成熟”的小鞋,给你穿上,并拉紧鞋带。其个中滋味不难想象。与“不成熟”相反,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批所谓的“成熟”的人,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所谓的“成熟”并不是克己奉公,事业为重、开拓进取、德才兼备等方面真正的“成熟”,而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成熟”的人往往颇得领导的赏识,譬如李真、马德等腐败之流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在他们心中不送钱,难当官,就是不“成熟”。选拔干部时,对那些“不成熟”的人,常常“杂音”很多,其结局自然不妙,只能只认倒霉;对那些所谓“成熟”的人,却往往是顺顺当当通过,很少有异议。其奥妙在于不得罪领导,热衷于投其所好,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打“太极拳”。这样的“成熟”距党中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了。“不成熟”谬论,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由来已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起初踏踏实实作过事的人而后却“变节”的贪官们。究其原因是由于所谓的“成熟”导致的“带病提职”、“带病上岗”。圆滑世故之人存在并不可怕,但视此于“成熟”,并当作选闲任能的标准就可怕了。到头来,只能扭曲人的灵魂,贻误和败坏党的事业,阻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试想,一旦让这种歪风邪气盛行,让那些本来具有进取之心和优良品德的人向他们看齐,其结果,本来正确的作人标准就会丧失,正直的人慢慢也会学会世故,学会所谓的“长心眼”,以违心地磨掉“棱角”向所谓的“成熟”方面“修养”,热衷于拍马、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势必沦落为腐败之风的奴仆。这样的“成熟”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不需要的。扼杀诚信和正义感的“成熟”观,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予以铲除。能否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成熟”观,不能不说是检验“保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第四篇:《两种文化》
斯诺讲演的题目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两种文化”,指的是“文学知识分子”(斯
诺原语)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家的文化,斯诺声称他在两者之间发现了深刻的相互怀疑和相互不理解,而这种怀疑和不理解,将对运用技术以缓解世上问题的前景产生破坏性后果。
诸如此类的背叛,乃是由于作家们习惯以对个人生活悲剧性的感受来掩盖对其人类同胞的需要的感知:这种由“失败感、自我陶醉和道德真空”所形成的态度,“科学文化是能够几乎完全免除的”。
对“两种文化”的这一最初概述,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科学文化能赋予我们的最
大的财富是„„一种道德的文化。”
“两种文化”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关于学术分科的观念,其他事情,如教育结构问题、社
会态度问题、政府决策问题等等,显然都是与之相关的。
至于斯诺的中心思想在几十年里失去了一些市场,这不仅是由于概念本身的不可避免的老化过程,也是由于产生了重要的思想和社会变迁。
由此观之,“科学”知识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方面,与艺术和宗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对
这个世界的看法的一种表达,同样是与政治和道德等社会的基本问题不可分离的。 说到文学方面的学科,那就必须认识到,与科学相对应的是文学批评,而 不是文学本
身(严格的说,文学本身所对应的是自然,犹如科学的研究对象)。
当然,在这个交叉学科(Science and Literature)中中或曰重叠学科的领域中,结合的方
式是存在问题的:有时候它仅仅是拼盘,两个骄傲的王国并列在一起,各自面目依旧;而更多的则是一个饥饿作者的题材要服从另一个的一员。而在时间中,科学家并不是图应用他们的实验技术来掩饰莎士比亚的喜剧或简×奥斯磸汀的小说;但文学理论家们去汲汲于扩展其话语和分析的范围。力图在哪怕最纯粹的科学研究论文里揭露出惊人的象征性涵义。
不同的学可与写作活动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关系,此即可以作为划分学可哦一条轴线。
在许多实验科学里,写,是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它不参与发现过程,仅仅是时候的报告,“记录”而已,这一点与人文学术迥异。
人文学术的作品既然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就不大容易接受修辞性的或综述性的再表述。
相应地,文学课程的教学也多倾向于使用文集而不是教科书、原著是不可或缺的。
实际情况是,值此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通常所谓的“科学“,多数以并不是指那种
无利益导向的探索,而是成了医药、航空等等行业的经营策略的一部分。
然而,实际上,文化和政治传统比斯诺所愿意承认的重要得多,无论是东亚经济发展的正面例子,还是下撒哈拉非洲的负面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味强调科学和数学能力是压倒一切的需要,越多越好,那就会是一把双刃剑,甚至是
危险的。与技术的或统计上的哦理解水平不够而仍感满足相比,轻率地把决策过程归约为计量和测度,可能会有更大的破坏性。至少和基本科学知识的需要同样迫切的是,需要发展和普及一种公共话语,在其中非定量的考虑占有适当的比重。
第五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汉语的词汇,常常有妙不可言的含义和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在群众中与较好的威信。但在“三讲”征求其意见建议时,他对上级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后来,在讨论提拔其副处级时,上级领导便以其还“不成熟”为由,投了反对票。他提升的事也泡了汤。
“不成熟”三个字看来很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偏偏魔力很大。其力量在于它的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概念在某些人眼里的模糊。倘若解释“不成熟”的表现,某些领导也未必能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说清楚。不过,在他们心中那杆秤上,不为尊者讳,爱给领导提意见,甚至不讲原则,便认作“犯潮”;有话不直接说不拐弯抹角,有时甚至发牢骚的人,便被认作是“口无遮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表现都被列入“不成熟”之列。可这标准决不能公开,只能隐藏在心中,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这双“不成熟”的小鞋,给你穿上,并拉紧鞋带。其个中滋味不难想象。
与“不成熟”相反,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批所谓的“成熟”的人,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所谓的“成熟”并不是克己奉公,事业为重、开拓进取、德才兼备等方面真正的“成熟”,而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成熟”的人往往颇得领导的赏识,譬如李真、马德等腐败之流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在他们心中不送钱,难当官,就是不“成熟”。选拔干部时,对那些“不成熟”的人,常常“杂音”很多,其结局自然不妙,只能只认倒霉;对那些所谓“成熟”的人,却往往是顺顺当当通过,很少有异议。其奥妙在于不得罪领导,热衷于投其所好,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打“太极拳”。这样的“成熟”距党中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了。
“不成熟”谬论,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由来已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起初踏踏实实作过事的人而后却“变节”的贪官们。究其原因是由于所谓的“成熟”导致的“带病提职”、“带病上岗”。
圆滑世故之人存在并不可怕,但视此于“成熟”,并当作选闲任能的标准就可怕了。到头来,只能扭曲人的灵魂,贻误和败坏党的事业,阻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试想,一旦让这种歪风邪气盛行,让那些本来具有进取之心和优良品德的人向他们看齐,其结果,本来正确的作人标准就会丧失,正直的人慢慢也会学会世故,学会所谓的“长心眼”,以违心地磨掉“棱角”向所谓的“成熟”方面“修养”,热衷于拍马、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势必沦落为腐败之风的奴仆。这样的“成熟”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不需要的。
扼杀诚信和正义感的“成熟”观,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予以铲除。能否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成熟”观,不能不说是检验“保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