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的重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成长的重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中原大学。中原大学为新中国培养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的办学初衷,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南大沿袭数十年的办学宗旨,那就是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培养能参加国家建设和推动文明发展的精英人才。肇始于首任校长范文澜提出的“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他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我们“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和“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南大人不断努力追求博文勤学的成才之路,践行明理求真的卓越之道,谨守厚德诚信的立身之基,担当济世为民的清明之志,成长为优秀的学者、政治家、企业家、银行家、会计师、经济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
大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成长”。大学校园里短短几年的时间,青涩懵懂的少年会迅速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而怎样去获得这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便是同学们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课题。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态度,需要“静的定力”。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谈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积累,静是思考,更是一种养性与养心,是拥有强大灵魂的力量之源。我国会计史学的开创者、我校著名会计史学专家郭道扬教授,正是以“静”的心态治学数十年,心无旁骛,一心向学,终成一代大家。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信念,需要“诚的品质”。《礼记·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一个“诚”字,既是言而有信、信守然诺的修养,更是坦荡无妄、俯仰无愧的立身准则。要成经世致用之才,首先就必须具有诚的品行,有责任、有担当。我校师生发起创立的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秉承“维护社会正义,力求司法公正”的宗旨,十余年来坚持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无偿法律服务,正是坚守了“诚以修身、信以立业、仁以济世”的信念。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行动,需要“勤的习惯”。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业上的成功、生活上的成功乃至感情上的成功都离不开点滴的积累,时刻的勤奋。数不清的中南大学子勤奋刻苦,勇于钻研,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耀人的成绩。不要小看这个“勤”字,如果在场的哪位同学几年之后能够坦然地说自己没有逃过一节课、每周至少去图书馆十个小时、每学期至少听十场讲座、每天都能坚持体育锻炼,那么毕业时,我将和全体老师一起为你鼓掌!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情怀,需要“雅的爱好”。“谦谦君子,温文尔雅;窈窕淑女,雅则美矣。”优雅的气质,来自聚沙成塔的丰富知识,来自日积月累的文化素养,更来自自省自觉的品性修行。我们的著名校友、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原本考取的是医学院,后因自幼爱好音乐,不断学习进修,竟将儿时兴趣发展成终生事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音乐成就。希望同学们也都能培养起高雅的兴趣爱好,拥有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中南大,成长是一种方向,需要“实的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在何处固然重要,去向何方更为关键,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才能让梦想真正成为现实。通常对于新生,总是希望大家在大学里都能够顺利成长,但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或多或少地去经历一些挫折,甚至是失败,从而真正感受到成长的重量。成长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和逆境中获得的成长,会更加铭心刻骨、历久弥新。
第二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2015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2015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我想谈谈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满怀激动、喜悦的心情欢聚在这里,为2015 年毕业 的7000 余名学子举行毕业典礼。为远志之鸿鹄增扶摇之翼,实乃 中南大之幸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的2015 届全体毕业 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材辛劳付出的全体教职员工 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向辛劳抚育你们成长的各位家长致以最崇高 的敬意!今天毕业的各位同学,有的在入校时开创了中南大高考录取分数迄今保持的中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高位,毕业时经历了学校 历史上首次毕业论文全部检测;有的经历了首届全国研究生学术 交流活动文澜论坛的成功举办和首次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价的顺利 完成。当然,在这三四年时间里,学校和你们也留下了许多美好 的回忆。犹记得,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以最高规格 召开表彰大会,潜心学术、致力于完成《中国会计通史》的郭道 扬教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学校获得2013 全省十佳书香 校园荣誉称号;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率先实现宿舍空调、热水、开水全覆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西区资产即将实现全面 回收,为南湖校区整体规划与完善办学条件解决了重大难题,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连续多年荣获全省社 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称号;本月初,学校在安徽为外国语学 名身患重病的大四女生在病房里单独举办了一场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此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央视、中国教育报等多 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所以准确的说,今天的典礼是今年我校 的第二场毕业典礼。值得记忆的事情还有很多,你们频频为中南 大点赞!犹记得,校园里路边的井盖被同学们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中南井象一度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制作短片《零点后的中南 大》,记录深夜巡逻的保安、早起清扫的环卫工、整夜值班的医生 和护士等等,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在深夜里默默奉献的人们;博士 支教团成员尼加提?艾买提长期关注受他资助、结对以及与他交朋 友的学生,用伴行计划让远在祁连山下的小学生们感受到爱的温 暖;在校师生、各地校友为罹患重病的张珊同学积极捐款,打造 生命里最可靠的朋友圈。难以忘记的事情还有很多,中南大时时 为你们点赞!去年,和2014届毕业生,我着重谈了一个情字。今天,和2015 届的毕业生们,我想谈谈一个理字。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重道,发展至心外无理的重理,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之一。今天我们 再讲理更多的是道、理合一,是规律,是是非,更是法则。中国 人讲理直则气壮、有理走遍天下,我们的校训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正是既自我勉励,也期望广大学子都能够博今古妙文,从而明万 千事理。课堂上的学习让大家知学理而明真伪,实践中的摔打让 大家知荣辱而辨是非,生活中的磨练让大家知进退而明正道。在 大家即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际,真切希望同学们在未来 的人生中: 首先,要始终秉持求真去伪之心,求知但求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中南大走出去的一届届学子正是本着对 真理的求索之心,有的在学问上孜孜以求成为学术大家,有的在 工作上不断追求成为业界翘楚,有的不断感悟人生成为生活的智 者,有的探索引领潮流成为时代的强者。学校的学习首先是让大 家掌握已有的知识、已有的道理,让大家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时激发大家在巨人肩膀上远眺的激情。希望你们能始终坚持对 未知、对真理的求索精神,不仅是学理,更有人生之至理,解惑 而闻道,方为人生之至乐!其次,要始终守持明辨是非之念,做人严明道理。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我校财政学专业87 届毕业生彭光敏,工作在枣阳 市税务系统第一线,始终兢兢业业,一身正气!几十年间,企业 派人送红包,她严辞拒绝,不该给的政策坚决不给,而该给的政 策,彭光敏从不含糊,《新闻联播》以《爱较真的女税官》为题进 行了专门报道。希望你们也能像彭光敏校友一样,始终坚持慎思 明辨,不做是非之人,但明是非之理,做人堂堂正正、理直气壮!第三,要始终坚持守文持正之道,做事遵循事理。未必立德立功立言,尚须正道而直行!近日,我校校友、惠阳法院院长万翔主 审备受瞩目的惠州许霆案,所做出的判决说理、析法俱佳,被大 家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判决,更有许多人说这样的法官越来越多,乃法治之大幸,面对一片溢美之词,万翔法官谦逊地表示判词很 多地方还值得商榷,离理想正义还相差甚远。作为财经政法类高 校,研究的是经邦济世之道,讲授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更希望你 们都能成为追求公平之栋梁,实现正义之良才,守正良心之砥柱!知理难,行理更难!从中南大走出去的学子,无论学习的是经、法、管,还是文、史、哲,抑或理、工、艺,都希望大家勤于求 知、乐于明理,善知且行!
第三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灿明校长在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灿明校长在2016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2016届7000余名优秀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一起分享各位同学踏上新征途的喜悦。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辛勤耕耘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家人、校友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分离出去。我想,大学、师长对每一个学生的感情恐怕也是类似的,大家在中南大度过的时光,经历了专业学习的逐渐深入,经历了实务技能的稳步提升,经历了视野的逐渐开拓,经历了心智的日益成熟,能够见证并参与到大家的点滴成长过程中,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而一场毕业典礼,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学要从中南大学子变成中南大校友,尽管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与祝福:在你们当中,有15岁上大学、以425分的高分通过司法考试、被众多知名律所青睐的法学院孔圆圆同学;有投身西部、服务基层的工商管理学院曹鹏飞、会计学院马艳、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博等同学;有勇敢地走上创业道路的公共管理学院刘小妹,中韩新媒体学院曾争、宋学良等同学;有号称“学霸天团”,全部进入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等世界名校继续深造的统数学院国统1201班全体同学……我坚信,天高海阔,2016届全体毕业生一定能够不负青春、大展身手!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想起了自己30年前从本校财政专业研究生毕业,那个时候,作为一介书生,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憧憬,但绝没有料到竟是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能够和无数的中南大毕业生一起投身于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中,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的幸运。如今的你们,直如长江后浪,必将在新的社会变革中立业建功!
从去年开始,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时间,通过“新生第一课”的方式,我和全体新生谈学校的历史,谈学校的发展,谈大学应该如何度过等等,相对应的,今天这个场合也可以说是“毕业生最后一课”,这“最后一课”,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未来的道路,聊一聊我们校名当中的“法”这个字。在座的很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都会和前辈一样,成长为国家法治大厦的基石,但我今天在这里说的“法”,不仅仅是律法,“法”的意义也绝不仅仅针对法学毕业生而言,对于从咱们这所财经政法高校走出去的每一名毕业生来说,“法”对于大家都应该有着特殊的印记,未必是《法学通论》学习中可能已经记不太清楚的法的原则、价值和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对于“法”应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解读和坚守:
对外,要信仰外界之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有规则意识。孟子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同时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是法律规范、行业准则还是公序良俗,一切的规则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那我们该如何看待一定存在漏洞的规则呢?依左道旁门寻找捷径,规则就是为我利用的工具;凭公正之心善意遵从,规则就是实现秩序的法则!比如论文检测系统,巧妙地依葫芦画瓢也能让通过检测轻而易举;借了钱但不留证据也能一赖到底;高速路上的应急车道,躲过了检查即便堵塞了生命通道也能说一句“大家都这样”,但小聪明不是大智慧,遵律法之曲直、推良法之善治与是否学法没有关系,构建良性法治国家、规则社会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前行者,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你们责无旁贷,更应该当仁不让。总是想着找漏洞绕开规则,看似占了便宜,实质是潜规则大行其道,推动规则的完善并普遍遵守,貌似吃了点亏,必然是良秩序正道直行。
对内,要树立内心之法,一言蔽之,就是要有立身准则。老子讲“智欲圆,行欲方”,“为人处事圆通豁达,本心严正恪守原则”被古人当做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各位同学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要面对复杂得多的人际关系、琐碎事务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叠遇挫折在所难免,往往会有书本知识无用的错觉,甚至是价值观颠覆的疑惑。我们的同学将来很多的职业是要和钱、而且是巨额的金钱打交道,不能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来麻醉自己;还有很多同学将来的日常工作是要和权力、而且是易于寻租的权力打交道,不能用“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来催眠自己,纷繁复杂之中决不能随波逐流,逆境坎坷之中决不能丧失内心的法则,当如上善之水,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偶尔糊涂的智慧,更有遗世独立的清醒,持立身之法则,秉正道而直行!
去年9月,一名男子在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内持刀行凶,将4名法官捅伤,其中有3位法官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老师、校友赶去探望,谴责凶手,慰问我们的校友,并勉励他们不被挫折击倒、审慎司法不忘初心。今天,我们也把其中一位优秀法官邀请回来,稍后将和大家交流。同学们,走出中南大,崇德尚法以立身,堂堂正正行天下,纵然遭受一时的误解或挫折,母校也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各位同学,今年毕业的你们,通过首次举行的“学长荐书”活动,以自己几年的阅读体验为参考,向师弟师妹们推荐了420种精选图书,目前已经在图书馆开辟了“学长推荐”专区,大家的这一份礼物受到了师弟师妹们的热烈欢迎;而你们今年拿到的学位证书也与往届不同,创意方案由在校的师弟师妹自主设计,是他们送给你们的一份礼物。充满了中南大特色的证书代表了晓南湖畔一段学习经历的结束,更是同学们青春激扬、多彩人生的全新起航!谢谢大家!
第四篇:浙大校长杨卫在201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浙大校长杨卫在201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1级新同学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浙江大学,在这所百年学府书写精彩人生。
历经十余年寒窗苦读,曾经的焦虑、困惑、甚至迷茫也许早已淡然,你们满怀喜悦,憧憬着走进了求是校园。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起点、新目标,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之时,你们可曾问过自己,你们一心向往的大学,将到底给你们带来什么?改变什么?创造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阐述了为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革旧图新,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在这本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中,还给我们指出了大学作为“学之大者”所具有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的路径,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古人“内圣外王”的思想和“经世致用”的追求中,我们可以领会和领悟出一些大学的功能,在大学,我们可以修养品性,坚定志向,端正意念,获得知识,以“内修”而求“外治”,通过精神境界的丰富与提升,增强自己引领社会、服务国家、贡献世界的信心和能力。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创建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最早的大学。这类西方大学,具有学术自由、院校自治、通识教育、批判思维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注重超越现实的价值追求。著名哲学家康德是这样诠释大学的,“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因此,大学曾一度被人们称为超越现实的“象牙之塔”,“独立、自治、民主、自由和批判精神”已成为现代大学坚守的价值观念。在这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依归的学术殿堂里,同学们可以以理性的态度和感性的情怀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用科学的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尊重权威、质疑权威、批判权威;可以摆脱现实功利,追求理想愿景,成为“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的保有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浙江大学校歌的开篇之句,在我看来,这不仅描绘了浙江大学“大学之大”,更阐释了浙大办学贯通中西传统与精神的品质。浙江大学从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延革至今,继承了中国古代“大学”理想。而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竺可桢老校长,则赋予浙江大学“求是”的灵魂,交织出一脉相承的现代大学精神。独特的大学文化渊源,造就了浙江大学丰富而深邃的“求是创新”精神。正如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创作的浙大校歌所诠释的那样,“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共同铸造了浙江大学百年辉煌。我相信,同学们通过学唱这首校歌,更能感悟其深厚内涵和魂脉力量,我也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把校训和校歌铭记于心,并用一生去体悟它、实践它,这将是母校赠予你们最弥足珍贵的财富。
“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这十六字方针是今天浙江大学的教育理念,也是浙大精神和办学思想在人才培养上的实践之魂。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同学们的个性、主动性和全面发展。希望同学们在精修学业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磨练意志品质,维护学术尊严。“无曰已是,无曰遂真”,脚踏实地地成长成才。
我们坚持整合培养,就是要发挥学校“有文有质、有农有工”的学科优势,让同学们自由分享优质资源。希望同学们要“兼总条贯”、“思睿观通”,学习讲求“宽、专、交”和“精、深、通”的结合,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育,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整合,使自己成长为具有独特知识结构的整合型人才。
我们坚持求是创新,就是要强调有追求终极真理的勇气。希望同学们坚定“开物前民”的意志和勇气,以兴趣为导向,点燃创造激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成为具有突出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我们坚持追求卓越,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你们将来不仅要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育家、政治家和企业家,更要立志成为能转移国运、引领潮流的卓越人才。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以“树我邦国、天下来同”的气魄,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之中。
同学们,作家老舍先生说过,人生最值得纪念的是“大学生活”那一段,因为它是清醒的,意识的,生动的,努力向上的生活。今天,大学之路已在你们脚下,祝愿大家在努力向上时不断感悟大学之真谛,为自己创造更加灿烂的青春和未来!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录音整理 潘怡蒙)
第五篇:浙大校长杨卫在2006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杨卫在2006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级浙江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全校的教职员工,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109年前,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求是书院——翻开了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百年薪火传承,求是鸟始终高翔;百年科教报国,浙大人鞠躬尽瘁。无论是西迁路上筚路蓝缕,弦歌不绝,赢得“东方剑桥”之美誉;还是四校团聚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实现“惟学无际”之追求;浙江大学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气魄汇聚天下英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我和在座的06级同学一样,也是刚刚来到浙江大学,来融入、认识和传承这所伟大的学校。今日浙大,是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在国内屈指可数,在国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大学。浙江大学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我想可能有以下三点:
其一,浙江大学有着一贯的求是创新精神。“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浙大的老师学问实在、浙大的学生学风严慎。文科醉心于“十年磨一剑”,工科的传统是团队加实干,农科的研究以大地为画卷,医科的探索以临床为实践,而理科更具有“兼总条贯,知至知终”的传统。浙江大学又有着鲜明的创新意识。“何以新之?开物前民”。80年代末,浙大从教研组到研究所的体制改革促成了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90年代初,浙大对创新的追求成为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导;90年代末,浙江大学同根同源的四校合并带动了一批综合型大学的形成。今天,浙江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以完全的学分制、四学期制、两年末定主修、竺可桢学院等为标志,有着国内最个性化的面向学生的教育体制;浙江大学的学生工作和迎新工作出色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浙江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与地方合作、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前进步伐亦居全国之首。
其二,浙江大学有着宽阔的学科包容和办学空间。浙江大学在全国具有最大、最为和谐发展的学科包容,“有文有质、有农有工”,真正体现了文、理、工、农、医的互动式全面发展。玉泉、西溪、之江、湖滨、华家池、紫金港,这些饱含水乡灵秀的名字,像一块块翡翠,镶嵌在杭州市中。现有校区总面积逼近8000亩,在全国排名头甲的大学中首屈一指。
第三,浙江大学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与上升势头,这样一种发展势头和向心力,缘自于浙江大学长期教育理念、人文理念、科学精神和育人情怀。
同学们,今天你们踏入浙大,意味着你们进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面
1对新的挑战和抉择,相信大家都会对未来有所憧憬。竺可桢老校长有两句名言是每个浙大学生都必须铭记的,那就是“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里,我要再次向大家发问,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志存高远,不断进取。
从现在开始,你们将面临着角色和环境的变化。你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离开了曾经关怀备至的家长,从此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成年人。从中学生到大学生,除了所学知识的拓展外,更重要的是人生阶段的转换、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你们在这里遇到的伙伴们将更为优秀,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具挑战性。你们应当志存高远,勇于进取,“无曰己是,无曰遂真”,努力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第二,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
大学时期的学习方式与中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教师一般不再手把手教育学生,而更多地起着启迪和导引的作用。借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育不是灌输头脑,而是点燃心火”。你们自主的学习空间将大大增加。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变化,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大学校园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相融互补的特点更加明显。“念哉典学,思睿观通”。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环境,多学、多看、多问。通过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和国际化的学习,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多样的思维方式。
第三,要全面发展。追求卓越。
浙江大学的办学目标是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学生的培养要有专业,但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我们的课程、我们的师生、图书馆和实验室形成了相当庞大而丰富的知识空间,这为你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希望同学们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成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俱佳,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做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浙大人!
同学们,浙江大学有着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孕育了“求是创新”的校风,造就了钟灵毓秀的学术园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树我邦国,天下来同”,希望你们追随先辈的足迹,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学长们开展学习和交流,朝着你们的希望和梦想不断前进!
最后,祝你们从这里走向成功,我也将与你们同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