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卫校(公办)2012秋季自主招生(模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卫校(公办)2012秋季自主招生
学校招生代码:51048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 1956 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 年 6 月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原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卫校(卫生部部属学校)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公办中等中医专业卫生学校,因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教育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依托且与川大华西卫生学校联合,故教学条件得天独厚,教学条件人口皆碑,现有专兼职教师1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者占60%,中级职称者占35%。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针灸学校保健按摩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省内外保健按摩实训实习基地,四川省中西医护理教育培训中心。学校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走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工学结合、优势互补的办学之路,是四川独一无二的中西医结合卫校。
一、招生层次及专业
1、中职类:中医康复保健、针灸推拿、中医美容、涉外护理、高级护理、中医、中药、药剂、口腔修复工艺等;
2、高职专科类:护理、康复治疗技术;
3、成人大专类:护理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
4、自考本科类:护理学、药学。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1、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同等学历者;
2、报读护理专业的学生,女生身高须在1.55米以上;
3、报名时间: 3月-8月(额满为止)。确定入学资格为在当地招生负责人处或学校招生办预交报名费或学费为准。
三、收费标准
中职学费2200元/生·年,书籍资料费400元/生·年,住宿费、代管费以入学须知为准,代管费按时结算,多退少补。就读中职的学生都可以同时套读其大专。在籍学生都享有3000元两年的生活补足。
四、奖、助学金机制
我校是国家助学金享受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凡符合条件者可享受补助。
咨询电话:吉老师***Q Q:1531827456
第二篇:文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附件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4年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服务民生
(一)人口健康
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二)生态环境
1、生态保护
重点开展阿坝州沙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开发与试点示范;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太阳能提灌蓄水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示范;开展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补偿关键技术与示范;
2、环境保护
重点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大气环境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示范;开展CNG(压缩天然气)动力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3、资源开发与利用
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三)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食品保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防伪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食品生产全流程防控体系研究与试点示范。
2、自然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成都地区试点示范;开展地震预警技术在重点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展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生产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要开展煤矿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示范。
4、信息安全
重点开展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示范。
5、消防安全
主要开展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
(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城镇发展
1、城镇低碳发展与节能建筑
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城镇综合节水、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城镇社会管理、信息服务
—— 主要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社会保障系统、区域信息化服务,科技、文化、旅游、公共管理等融合协同发展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二、生物工程
(一)生物技术药物
重点开展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代谢疾病药物等化学药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基因工程药物(新型抗体、新型疫苗、多肽、凝血因子等)和干细胞药物等生物药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开展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制药工艺创新,大分子药物摄药、释药工艺等技术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并有望取得新药证书的项目。
(二)医疗器械
重点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高端医用耗材、医疗诊断设备及诊疗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展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医用原材料的改性、高端设计及立体放疗、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技术研究。
(三)诊断产品及血液制品
重点开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的相关诊断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血液资源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等血液制品相关器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三、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重点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川芎、川麦冬、丹参、天麻、川郁金、川明参、赶黄草大品种培育研究,围绕规范化种植、产品开发以及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共同申报。
(二)中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重点开展已上市中成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研究;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医医院制剂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以获得院内制剂批件为目标的中医医院制剂开发;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日化品等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中大品种技术提升与二次开发限该品种生产企业牵头申报,中医医院制剂开发限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申报。
(三)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中药研究、生产、流通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电子商务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重点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及推广研究。
——
2014年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建设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内陆开放高地,按照我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合作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我省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和工作重点,征集2014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项目。
一、支持重点
(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六大领域45个发展重点方向和钒钛、页岩气、卫星通信、重大装备、轨道交通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需求,有利于提升我省科技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针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灾害防治、食品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三)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田水利、植物保护、畜禽疫病防控、肥料、农业机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种养殖、精深加工、安全检测、贮运保鲜、现代物流、副产物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四)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有效发挥国际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
(五)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
— 5 — 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科技合作;
(六)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在技术、人才、产业、渠道等方面资源,以企业为中心开展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产业技术系统工程设计、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七)围绕国家和我省对外开放战略,有利于增强我科技对外影响力和推动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
(八)与非洲国家、东盟国家等开展农业、食品、生命科学与健康、减灾防灾、水资源、环境与能源等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国际科技合作及技术援助等。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符合国际合作计划的目标和重点,满足推荐指南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二)项目合作的意义重要、理由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具备相应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合作互信,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相关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四)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技术、资金、人员或信息资料、先进设备、专有资源等投入的—— 方式参与合作;
(五)本计划不支持基本建设、纯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六)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范围20-50万元,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要求企业有1:1以上的相关配套资金投入。
三、优先支持原则
(一)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响应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行业企业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地方发展的项目;
(二)合作国别就项目涉及的领域在国际上具有显著优势,外方合作伙伴为国外一流科研机构、著名大学、技术领先企业,外方合作负责人为知名科学家,与我合作团队为优秀创新团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合作研究,有助于中方填补空白、缩短差距、节省时间、节约投入、降低风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项目。
(三)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
(四)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
(五)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申报者。
四、申报书要求
(一)使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申报书》;
(二)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请提供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复印件;
(三)请在申报书后附上与外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的中外文版本复印件。
— 7 — 2014年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贯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建设,为我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支持重点领域
(一)自然灾害科学领域
1、西南地区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塌方、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成因、类型、演化规律等特点
2、灾害前兆、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及数据采集、分析
3、实时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基础研究,包括观测技术、数据分析、信号识别、报警策略研究等
4、预警信息时空网络体系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与查询
5、灾害事故发展态势评估、灾情控制和应急救灾措施有效性研究
6、次生灾害防控策略
(二)农业科学领域
——
1、主要粮食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2、油菜籽粒高产及高油分积累的分子机理
3、大宗农副产品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
4、重要经济林木优质、抗逆品种选育的生物学基础
5、农林鼠害和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及防控策略
6、提高农业动物繁殖率的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研究
7、农业动物营养物质高效利用
8、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其调控机理
(三)能源科学领域
1、煤炭中有害元素的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
2、非常规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形成机理、富集规律与资源潜力
3、致密油气藏的高效开发
4、人工光合成的基础
5、新型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和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
6、燃气轮机高效清洁热功转换理论
7、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8、大容量工业储能的科学基础
(四)信息科学领域
1、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原创性新型信息器件研究
2、支撑节能信息系统的光子和电子器件研究
3、新型通信复用体制基础理论
4、深空与临近空间的信息传输理论
5、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研究
6、面向三元空间的感知认知和智能控制
7、云计算安全研究
8、安全攸关软件系统的共性理论和构造方法
(五)资源环境科学领域
1、造山带弧盆体系构造-岩浆-成矿机理
2、我省典型土壤复合有机污染特征、界面过程与修复
3、大气成分理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
4、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过程、动力、微物理和成灾机理
(六)健康科学领域
1、脑卒中发生与防治的基础研究
2、重要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3、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4、肿瘤异质性机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肿瘤抗药机制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5、肿瘤免疫学的机理及其应用
6、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
——
7、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
8、糖尿病继发血管或器官病变的机理与干预研究
9、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10、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效应机制
11、“上火”的机理与防治
12、慢性病毒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及其重塑
13、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及抑制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14、重要细菌耐药机制与新型抗菌分子的基础研究
15、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抗病毒机制
(七)材料科学领域
1、复杂多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科学基础
2、高效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器件集成
3、轨道交通用高质量金属结构材料研究
4、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制备
5、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化
6、高性能近-中红外激光材料及器件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
(八)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
1、能源装备设计、制造、集成的科学基础
2、深部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安全运行预测与调控
3、航空、航天、高服役性能核心部件、特种机构、高性能零件设计制造的原理与方法
4、特殊服役大型共性基础件、特种功能部件设计制造原理
5、交通、矿山和城市建设中的重大岩土和工程基础
6、重大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全寿命周期安全研究
7、面向制造和工程的数字化与软件
二、优先支持原则
(一)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国内外已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能够进一步申报国家科技计划,提升我省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项目。
(二)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针对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省优势学科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申报须知
(一)项目申报人员当年只能申报一个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 划项目。
(二)已承担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应结题后再申报。
(三)项目负责人必须在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并亲自参加项目的研究和项目实施中的日常调度活动。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职称,并有一定的研究专长。
(四)项目申报单位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或省外研究学者共同申报,但省内单位应作为项目的主持承担单位。
(五)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范围为10-20万元。
(六)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七)填报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书
本指南既是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者和评审、管理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也可作为各科研部门和单位科技工作者进行基础性研究选题和工作的参考。
— 13 — 2014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申报指南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现将2014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在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二)热爱祖国,科学道德高尚,勇于探索创新,具有发展潜力;
(三)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3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
(四)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当副教授级(含)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五)在学术上已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绩,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或实际贡献;
(六)申报的研究项目有一定基础,有创新性,有较强应用前景,并具备必须的研究条件。
二、资助重点
—— 重点资助农业、信息、资源环境、新材料、制造与工程、生物医药、核技术、新能源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
对自然灾害防治,尤其是在地震、洪灾、滑坡、泥石流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防御研究,具备一定科研基础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优先支持。
同等条件下,对在川企业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优先支持。
三、限额申报
每个单位及市州科技局实行限额申报,推荐名额表见附件。其中未涉及的单位及市州科技局申报人数不超过2人,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已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培育计划”资助且年龄符合申报要求的申报人第二次申报不受单位名额限制。
四、申报材料报送
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申报书,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匹配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1份上报管理部门。
— 15 — 2014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的意见》和省人才办《四川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为加快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领军科技人才的带动作用,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创新人才,更好地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川省科技厅于2011年设立“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支持一批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现将2014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的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和原则
支持范围: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以下简称“青年创新团队”)专项计划支持以四川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四川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明确的创新目标和较强稳定性的青年创新团队。(已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不再列入)
支持原则:青年创新团队遵循“择优选拔,目标考核,财政资助,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政府财政经费资助为引导,以提升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为目标,为我省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
二、申报条件、支持重点和相关要求
(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四川省境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工作;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力;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8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每年应在团队牵头单位工作6个月以上。
(二)青年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8人以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创新能力强,有团结协作精神;其核心成员(5人左右)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青年创新团队的研究项目应以为国家和四川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重点,聚焦战略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省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青年创新团队以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重点支持具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条件,具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技任务能力的创新团队。
(五)与我省重点发展相关的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紧密结合的青年创新团队优先支持。
(六)在同等基础和条件下,优先支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整合高校和(或)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开展联合申报的青年创新团队。
(七)青年创新团队建设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科技厅对每个团队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经费支持,青年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应提供不低于资助总额30%的配套资助经费。
(八)每个单位申报不得超过3个团队,超额不予受理。
三、申报材料报送
填报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项目申报书。申报单位在审核申报人提交的纸质申报书时,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提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和经费匹配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一式11份上报管理部门。
—— 2014年四川省软科学计划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领域: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2、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3、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的模式与途径研究
4、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
5、建设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6、统筹城乡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7、科技金融结合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8、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
9、发展壮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对策研究
10、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11、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对策研究
二、填报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书
第三篇: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院校之一,为省级重点院校,是全国首批有权
授予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和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之一;是卫生部、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师
资培训基地和国家教育部设立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和教学人才(医药类)中药学专业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中药学、中医学)。
博士后工作站3个。有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部省级重点学科
14个;已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5个。现有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2所,实习医院32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和“全国
百佳医院”,附属绵阳市中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正高职称专家170人,副高职称专家424人,博 士生导师88人,硕士生导师28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图书馆藏书近102万余册,是西
南地区中医药文献资料检索中心。学校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拥有电子化阅览室、多功能教学楼等。“十五”期间,学校相继建成了国家中药GCP(成都)中心,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中医药科技信息中心、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三级实验动物中心、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等。共承担科研项目1059项,其中国家“973”项目、“863”项目、自然科
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9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81余项。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和“求实、团结、勤奋、进
取”的优良校风精神,加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服务社会,确保我校研究生培养质
量。
目 录 说 明
一、招生人数:2008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生440人(其中包括推荐免试生和单独考试生),实际
招生数以当年国家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招生人数在15人以上的学科可接收推荐免试生2-5人,招生
人数在15人以下的学科可接收推荐免试生1-2人。
二、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 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招收专业详见目录备注栏)
④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详见备注栏)
⑤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网上报名时间:2007年10月8日-31日 备注: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现场确认时间:2007年11月10日-14日
现场确认地点:西南民族大学报考点。
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应届毕业生加学生证)、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
名编号到报考点照相、缴费并核对本人网报信息。
四、考试时间及地点:
1、初试时间: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初试地点:即现场确认的报考点。
2、复试时间及复试方式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页上另行通知,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者还
须加试二门本科主干课程。
五、资格审查:
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报到时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应届
生同时还要学生证)和毕业证书、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入学报到时验毕业证
及学位证原件,交复印件),对不符合报考资格者将取消复试资格。
六、体格检查:
考生在复试时按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
七、录取:
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确定录取名单。思想 品德考核不合格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 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请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将选定的考试科目代码校对清楚,否则由学校按专业目录要求指定
考试科目。
3、考生应准确、实事求是的填写个人信息,如发现信息不实,将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情节严重者,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4、可招同等学力的学科研究方向见目录中备注栏(即指大专学历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
5、导师姓名前加“★”为外单位在我校的兼职导师。
九、招生类型的说明:
1、免试生:我校有权接收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生。
2、单独考试:详见单独考试的规定。
3、统考生:包括国家计划内定向、非定向及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4种类型
。计划内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培养经费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计划外委 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单位或个人向培养单位提供。今年收费问题将按照国家有
关最新政策执行。
4、定向生和委托培养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考生人事档案与户口不转入我校,须在录
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培养协议。
十、考试科目的说明:
中药综合覆盖的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管理综合覆盖的课程
为:管理学基础、管理心理学、社会医学。
十一、参考教材的说明:各统考科目参考2008年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中医综合考试大纲》、《医学综合考试大纲》、《政治考试大纲》、《英语考试大纲》等
(可在各大书店购买)。复试专业课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药学类参考六版教材,医学类参考六、七版教
材,《中医美容学》(刘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肛肠学参考《中西医临床外科学》(艾
儒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会医学与事业管理类参考《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 四版>),《管理心理学》(苏东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社会医学》(李鲁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卫生经济学》(程晓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管理学》(景琳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卫生统计学》(倪宗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中医药统
计学》第五版(周仁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护理学类参考《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胡良贵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袁志永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管文虎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医学伦理
学:《医学伦理学》(邱祥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四版(周三多、陈传明、鲁明弘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十二、招生信息的说明
研究生招生各阶段信息请登录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网页,初试成绩及时在网上公布,不 再另寄成绩通知书。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和复试方式将在网上公布,请考生及时查阅。
我校网址:www.xiexiebang.com)现场确认时间:2007年11月10日-14日
网报及现场确认地点:西南民族大学报考点。
现场确认手续: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照相、缴
费并核对本人网报信息。
四、资格审查: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经网报后必须持单位人事部门介绍信、身份证、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
书原件及复印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2007年11月10日-14日),经资格审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确认。
五、考试科目编码:
政治:111 英语:211或日语:213 西医综合:306 中医综合:602 其他考试科目编码以专业目录为准。
六、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与全国统考时间相同(以准考证为准)
┌──────────────┬────┬──┬────────────┬─────┐
│ 专业代码、名称 │ 指 导 │招生│ │ │
│ │ │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 及研究方向 │ 教 师 │人数│ │ │
├──────────────┼────┼──┼────────────┼─────┤
│001基础医学院(028-61800219)│ │ 61 │ │ │
│ │ │ │ │ │
│10010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 4 │ │ │
│01神经解剖学与临床 │ 张力华 │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英语 │ │ │ │ │ │③306西医综合 │ │
│ │ │ │或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解剖与组织学 │ ││02血发生及其调控│ │
│ │ │ │ │ │
│100102免疫学 │ │
│01肿瘤免疫 │可招同等学│
│ │ 王│力 │
│ │ │ │ │
│ │ │ │或│ │
│ │ │ │复试:免疫学│ │
│ 许勇│ │ 3 │ │ 丁维俊 宇 政治 英语 │③306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同上 │ │①101│ │②201│ │ │ │ │ │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 │ 6 │ │ │
│01病因病机研究 │ 王承平│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7│ │
│ │ │ │复试:理论 │ │
│02脏象理论研究 │ 林齐鸣│ │
│03《内经》学术理论研究与应用│ 张新渝│ │
│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7│ │
│ │ │ │复试:│ │
│ │同上 │ │①101英语或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 政治 英语或中医综合 黄帝内经 │04中医养生康复理论研究 │ 佘贤武 │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③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康复学 │ │
│ │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
│01伤寒六经证治研究 │ │
│ │ 刘杨203日语 │ │
│ │ │ │③307│ │
│ │ │ │复试:伤寒论│ │
│02感染性疾病证治规律研究 │ │
│ │ 12 │ │ 翟慕东 │ 杨宇 中医养生政治 英语或中医综合 政治 │ │ │ │ │①101│ │②201│ │①101│ │ 冯全生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③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温病学 │ │
│03《金匮》杂病的证治规律以及│ 张琦│ │
│与现代病证的相关性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7│ │
│ │ │ │复试:│ │
│ │ │ │ │ │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 │ 5 │ │ │
│01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发展│ 谢克庆│ │
│关系之研究 │ │ │②201203日语 │ │
│ │①101 │ │①101政治 英语或中医综合 金匮要略 政治 英语或│ │ │ │③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中医文献学 │ │
│02中医临床文献研究 │ 和中浚 │ │同上 │ │
│03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文献研究│ 李继明 │ │同上│ │
│04历代著名医家脏腑学说诊治 │欧阳利民│ │①101│ │
│经验研究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7│ │
│ │ │ │复试:│ │
│ │ │ │ │ │
│100504方剂学 │ │ 12 │ │ │
│01复方配伍规律的理论、实验及│ 贾波 │ │ │
政治 英语或中医综合 各家学说 │①101政治 │临床研究 │ 叶品良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③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方剂学 │ │
│02方剂配伍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蒋永光│ │
│ │ │ │ │ │
│03抗肿瘤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临│ 黄秀深│ │
│床及实验研究 │ │ │ │ │
│04中药防治肝郁证的复方配伍规│ 祝捷│ │
│律研究 │ │ │ │ │
│ │ │ │ │ │
│100505中医诊断学 │ │ 4 │ │ │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01四诊客观化及辨证规范化 │ 赵莺 │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③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学 │ │
│02脏腑证侯规范化研究 │ 马维骐│ │
│ │ │ │ │ │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 │ 15 │ │ │
│01中医气血理论的中西医结合基│ 祝彼得│ │
│础研究 │ │ │②201│ │
│ │ │ │③306│ │
│ │ │ │或│ │
│ │同上 │ │①101中医诊断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 │ │复试:组织学与胚胎学 │ │
│02证侯的基础研究 │ 王米渠 │ │①101政治 │02方向可招│
│ │ │ │②201英语 │同等学力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学 │ │
│03中药的免疫药理毒理研究│ │
│ │ │ │②201│ │
│ │ │ │③306│ │
│ │ │
│ │ │ │复试:础 │ │
│ 高永翔│ │ │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诊断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免疫学基
│ │①101│04中医药对神经免疫的调节 │ 马萍 │ │同上 │ │
│05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电生│ 苗维纳 │ │①101政治 │ │
│理学机制研究 │ │ │②201英语 │ │
│ │ │ │③306或307中医综│ │
│ │ │ │合│ │
│ │ │ │复试:生理学│ │
│06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及中医│ 杜联│ │
│药调控 │ │ │ │ │
│07中药与造血衰老的分子生物学│ 冯雪梅│ │
│研究 │ │ │②201│ │
│ │ │ │③306或307中医综│ │
│ │同上 │ │①101西医综合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 │ │ │合 │ │
│ │ │ │复试:生物化学 │ │
│08中医药与生物化学 │ 杨金蓉 │ │同上 │ │
│09检验医学 │ │
│ │ │ │②201│ │
│ │ │ │③306│ │
│ │ │ │复试:学 │ │
│ │ │ │ │ │
│002临床医学院(028-87761259)│ │
│ │ │
│100506中医内科学 │ │
│ │①101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 实验诊断│ 张朝明│ │210 │ │ │ │ │ │ 26 │ │01脾胃疾病的中医药证治规律研│ 梁超 │ │①101政治 │梁超限招1 │
│究 │ 李培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人 │
│ │ │ │③306西医综合 │ │
│ │ │ │或│ │
│ │ │ │复试:学 │ │
│02内分泌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 谢春光│ │
│03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 │ 亓鲁光│ │
│04老年体质与疾病的研究 │ 杨仁旭│ │
│05肺肾疾病证治规律与临床药理│ 王飞│ │
│研究 │ │ │ │ │
│06中医药治疗肾系疾病的临床 │ 张英强│ │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307中医综合 中医内科
│与实验研究 │★欧亚龙│ │ │ │
│ │ │ │ │ │
│100507中医外科学 │ │ 42 │ │ │
│01皮肤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吴军│ │
│ │ 唐定书203日语 │ │
│ │ 陈明岭│ │
│ │ 黄莺│ │
│ │ │ │复试:学 │ │
│02男科疾病中医药防治临床及实│ 常德贵│ │
│验研究 │ │ │ │ │
│0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 │ ★张毅│03方向需法│
│ │①101 │ │②201 │ │③306 │ │或 │ │同上 │ │同上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外科 │ │ │ │ │定监护人同│
│ │ │ │ │意方可报考│
│ │ │ │ │且限招2人 │
│04中医美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 │ 段渠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学 │ │
│05肛肠病的中医药防治 │杨向东限招│
│ │ 贺平203日语 │一人 │
│ │ 李东平│ │
│ │①101 │ │②201 │ │①101 │ │②201 │ │③306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美容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 刘宁│ │ │复试:│ 王晓林│ │★杨向东│ │或307中医综合 │ │
│ │★唐学贵│ │复试:肛肠学 │ │
│ │ 廖行忠 │ │ │ │
│ │ │ │ │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 │ 22 │ │ │
│01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中医药防治│ 朱明双│ │
│ │ 江中潮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科学 │ │
│02骨性关节炎的防治研究 │ 何洪阳│ │
│ │①101 │ │②201 │ │同上│ 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骨伤 │03脊柱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杨松涛 │ │同上 │ │
│04骨科现代病理及临床 │ 胡晓梅 │ │同上 │ │
│05骨关节病和脊椎疾病的防治研│ 江蓉星 │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 │ │
│究 │ │ │
│ │ │ │或│ │
│ │ │ │复试:科学 │ │
│06骨关节与脊柱疾病的防治 │ 邓友章│ │
│07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 ★刘波│ │
│研究 │ │ │ │ │
│08骨及关节的修复与重建 │ ★王跃│ │
│ │ │ │ │ │
│ │③306 │ │同上 │ │同上 │ │同上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骨伤
│100509中医妇科学 │ │ 30 │ │ │
│01中医药对女性生殖调控的研 │ 陆华 │ │①101政治 │ │
│究 │ 张庆文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 │ │或│ │
│ │ │ │复试:学 │ ││02月经失调病证研究 │傅春华限招│
│ │ 傅春华│有一定临床│
│ │ 卓毅│经验 │
│03妇科炎症性疾病研究 │ │
│ │ │
│ │ │③306│ 吴克明│ 魏绍斌│ 曾倩 │ │同上 │ │ │ │ │ │同上 │ │ 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妇科 │04妇科肿瘤疾病研究 │★张国楠│ │①101政治 │张国楠限招│
│ │ 谢萍 │ │②201英语 │1人 │
│ │ │ │③306西医综合 │ │
│ │ │ │或│ │
│ │ │ │复试:学 │ ││ │ │ │ │ │
│100510中医儿科学 │ │
│01小儿肾病的防治研究 │ │
│ │ │ │②201203日语 │ ││ │ │ │③306│ │
│ │ │ │或│ │
│ │ 10 │ │ 常克
│ │①101307中医综合 中医妇科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 │ │复试:中医儿科学 │ │
│02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研究 │ 刘小凡 │ │同上 │ │
│03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调查及临│ 冯天明 │ │同上 │03方向限招│
│床研究 │ │ │ │临床专业学│
│ │ │ │ │位 │
│ │ │ │ │ │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 │ 20 │ │ │
│01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药防治 │ 熊大经│ │
│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①101 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 │ │复试:中医耳鼻喉科学 │ │
│02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彭顺林 │ │同上 │ │
│研究 │ 张勤修 │ │ │ │
│03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 田理│03方向限招│
│临床及实验研究 │ │ │ │临床专业学│
│ │ │ │位 │
│04中医药治疗眼底病的研究 │ 谢学军│ │
│ │ 周华祥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学 │ │
│ 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医眼科│ │同上 │ │①101│ │②201│05视网膜疾病的诊治 │ 黄秀蓉 │ │同上 │ │
│06眼表疾病及青光眼的研究 │ 李翔 │ │同上 │ │
│ │ │ │ │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 │ 60 │ │ │
│01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 刘福友│01方向限招│
│究 │ │ │②201203日语 │有一定临床│
│ │ │ │③306│经验 │
│ │ │ │或│ │
│ │ │ │复试:内科学│ │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 刘永家│ │
│研究 │ 张泉│ │
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①101 │ │同上│ │ │ │ 贾秀兰 │ │ │ │
│ │★陈学忠│ │ │陈学忠限招│
│03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 舒惠荃 │ │同上 │3人以下 │
│及实验研究 │ 李明权│ │
│ │ 詹华奎│ │
│04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钟森│ │
│ │ 范昕建│ │
│05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 龚枚│ │
│的临床研究 │ │ │ │ │
│06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内科疾病│ 何成诗│ │
│ │ 何燕│ │
│ │ │ │ │ │同上 │ │ │ │同上 │ │同上 │ │
│ │ 董滟 │ │ │ │
│07中西医结合治疗急重症疾病的│ 王卫星 │ │同上 │ │
│临床研究 │ 张晓云 │ │ │ │
│08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免疫疾病│ 杨莉│ │
│的临床研究 │ │ │ │ │
│09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胆、胰外│ 王昭明│ │
│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 │ │②201│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外科学│ │
│10中西医结合防治泌尿系统疾病│ 张永华│ │
│ │同上 │ │①101 │ │同上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的临床研究 │ │ │ │ │
│11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疾病的临│ 段俊国 │ │①101政治 │ │
│床及实验研究 │ │ │②201英语 │ │
│ │ │ │③306│ │
│ │ │ │ │
│ │ │ │复试:合眼科学 │ │
│12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疾病的│ 郑燕林 │ │同上│ │
│临床及实验研究 │ 樊映川 │ │ │ │
│13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 │ 侯健 │ │①101│ │
│ │ 谢明国 │ │②201│ │
│ │ │ │③306│ │
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中西医结 政治 英语 西医综合│或│ │ │ │或307中医综合 │ │
│ │ │ │复试:影像诊断学 │ │
│ │ │ │ │ │
│003针灸推拿学院(028-87740509│ │ 41 │ │ │
│ │ │ │ │ │
│100215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 4 │ │ │
│01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研究 │ 钟兰│ │
│ │ │ │②2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康复学│ │
│ │①101政治 01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02疼痛性疾病的康复、针灸治疗│ ★邱玲 │ │同上 │ │
│研究 │ │ │ │ │
│ │ │ │ │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 37 │ │ │
│01针灸治疗经筋病的临床疗效研│ 胡幼平│ │
│究 │ │ │②201203日语 │ │
│ │ │ │③306│ │
│ │ │ │或│ │
│ │ │ │复试:针灸学│ │
│02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 刘旭光│ │
│研究 │ │ │ │ │
│ │①101 │ │同上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03针灸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 │ 赵纪岚 │ │同上 │ │
│ │ 吴俊梅 │ │ │ │
│ │ 吴节 │ │ │ │
│04针药阻抑器官纤维化的研究 │ 李戎 │ │同上│ │
│05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研究 │ 胡卡明 │ │同上│ │
│ │ 张虹 │ │ │ │
│ │ 李应昆 │ │ │ │
│06针药防治老年病的临床与实验│ 李胜涛 │ │同上│ │
│研究 │ 钟兰 │ │ │ │
│07经穴给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诸毅晖 │ │同上│ │
│08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 │★周建伟│ │同上│ │
│ │ 蒋振亚 │ │ │ │
│ │ 李瑛 │ │ │ │
│09亚健康针灸干预的基础与临床│ ★王超 │ │同上 │ │
│研究 │ │ │ │ │
│10皮肤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 ★黄蜀│ │
│11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疗效评 │ 梁繁荣│ │
│价研究 │ │ │ │
│12推拿治疗脊柱病的研究 │ 罗才贵│12方向限招│
│ │ │ │②201203日语 │临床专业学│
│ │ │ │③306│位 │
│ │ │ │或│ │
│ │同上 │ │同上 │ │①10
1政治 英语或西医综合 307中医综合│ │ │ │ │复试:推拿学 │ │
│13小儿推拿证治规律研究 │ 廖品东 │ │同上 │13方向可招│
│ │ │ │ │同等学力 │
│ │ │ │ │ │
│004药学院(028-61800231)│ │112 │ │ │
│100701药物化学 │ │ 24 │ │ │
│01中药化学成分与质量标准化研│ 董小萍 │ │①101政治 │ │
│究 │ 张艺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刘友平│ │③603中药综合 │ │
│ │ 郭力 │ │复试:中药化学 │ │
│ │ 夏厚林 │ │ │ │ │ │ 冯俭 │ │ │ │
│ │★易进海│ │ │ │
│ │★罗维早│ │ │ │
│ │★及元乔│ │ │ │
│ │ │ │ │ │
│100702药剂学 │ │ 30 │ │ │
│01中药新制剂、新剂型、新技术│ 傅超美 │ │①101│ │
│研究 │ 尹蓉莉 │ │②201203日语 │ │
│ │ 吴纯洁 │ │③603│ │
│ │ 杨明 │ │复试:学 │ │
│ │ 肖丹 │ │ │ │
政治 英语或中药综合 中药药剂│ │ 李小芳 │ │ │ │
│ │ 孙灵根 │ │ │ │
│ │ 宋英 │ │ │ │
│ │★蒲旭峰│ │ │ │
│ │★袁海龙│ ││ │
│ │★徐超群│ │ │ │
│ │★李建利│ │ │ │
│02中药炮制学 │ │
│ │ │ │②201203日语 │ ││ │ │ │③603│ │
│ │ │ │复试:学 │ ││ 胡昌江 │ │①101
政治 英语或中药综合 中药炮制│ │ │ │ │ │
│100703生药学 │ │ 20 │ │ │
│01中药品种、质量与资源开发研│ 马逾英 │ │①101政治 │ │
│究 │ 卢先明 │ │②201203日语 │ │
│ │ 李敏 │ │③603│ │
│ │ 严铸云 │ │复试:学或药用植│ │
│ │ 陈新 │ │物学│ │
│ │ 蒋桂华 │ │ │ │
│ │ 陈康 │ │ │ │
│ │★王书林│ │ │ │
│ │ │ │ │ │
英语或中药综合 中药鉴定 │100704药物分析学 │ │ 4 │ │ │
│01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研究 │ 万丽 │ │①101政治 │ │
│ │ 张梅 │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 ││ │ │
│ │ │ │复试:│ │
│ │ │ │ │ │
│100706药理学 │ │
│01中药药效和毒理研究│ │
│ │ 孟宪丽203日语 │ ││ │ 杨奎或603中药综│ ││ │ │
│ │ │③603│ │ 20 │ │ 彭成
│ 曾南
中药综合 分析化学 │ │①101政治 英语或中医综合 │ │②201│ │③307│ │合│ │★赵军宁│ │复试:药理学 │ │
│ │★谭正怀│ │ │ │
│ │★廖志航│ │ │ │
│ │ │ │ │ │
│100800中药学 │ │
│01中药理论与应用研究│ │
│ │ 邹文俊203日语 │ ││ │ 王家奎│ │
│ │ 高天│ │
│02药事管理研究 │ │
│ │★宋民宪│ │ │ │
│ │ 14 │ │ 王建 │ │①101 │ │②201
│ │③603 │ │复试:中药学│ 王子寿 │ │同上政治 英语或中药综合 │ │★杜晓曦│ │ │ │
│ │ │ │ │ │
│005管理学院(028-61800244)│ │ 6 │ │ │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6 │ │ │
│ │ │ │ │可招同等学│
│01卫生管理研究 │ 景琳│力 │
│ │ │ │②201│ │
│ │ │ │③604│ │
│ │ │ │④801学 │ │
│ │ │ │复试:管理 │ │
│02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 王德蒇│ │
│ │①101 │ │同上政治 英语 管理综合 卫生统计卫生事业 │03管理心理 │ 刘鲁蓉 │ │同上 │ │
│04卫生信息管理 │★力晓蓉│ │同上 │ │
│05卫生经济研究 │★郑晓华│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 │
│ │ │ │③604│ │
│ │ │ │④801学 │ │
│ │ │ │复试:学 │ │
│ │ │ │ │ │
│006护理学院(028-87796712)│ │
│100209护理学 │ │
│01高等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 │01方向限招│
│ │ 6 │ │ │ 6 │ │ 张先庚 │ │①101英语 管理综合 卫生统计卫生经济政治 │ │ 王芳 │ │②201英语 │护理本科 │
│ │ │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 │
│ │ │ │合 │ │
│ │ │ │复试:础 │ │
│02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的研究 │ 蒋运兰│02方向限招│
│ │ 廖海清│护理本科及│
│ │ │ │ │医学类本科│
│ │ │ │ │ │
│007人文社科学院(028-61800250│ │ 4 │ │ │
│ │ │ │ │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4 │ │ │
│ │同上 │ │ 护理学基 │01中国特色医学伦理学研究 │ 张忠元 │ │①101政治 │ │
│ │ │ │②201英语 │ │
│ │ │ │③6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④8论及”三个代│ │
│ │ │ │表论 │ │
│ │ │ │复试:学伦理学、│ │
│ │ │ │管理学基础)│ │
│02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方法│02方向可招│
│ │ │ │ │同等学力 │
│03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03方向可招│
│ │ │ │ │同等学力 │
│ 马晓蓉 │ │同上│ 蒋建华 │ │同上02邓小平理"重要思想概综合(医
│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 程伶俐 │ │同上 │ │
└──────────────┴────┴──┴────────────┴─────┘
第四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全防火制度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成都市消防条例》以及公安部第61号令《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医院与各部门、科室签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严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
四、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等危险药品及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审批和使用制度,保证绝对安全。
五、对医院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建筑工程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六、落实防火安全制度,加强对水、电、气、固定火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七、重要设备、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对设备、仪器的维护和使用安全的管理。
八、加强消防值班工作,监控消防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处置火警。
九、加强对各类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和挪作他用。
十、坚持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做好巡查记录。
十一、加强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安全。
十二、认真学习医院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十三、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违反本制度或消防法规造成火灾责任事故的,依照医院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分,违反法律法规的,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以及公安部第61号令《关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医院成立防火委员会作为防火领导机构,并与各部门、科室签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二、开展消防法规、消防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习,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三、严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安全疏散出口。
四、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化学等危险品及放射性物品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对危险品的使用管理规定。
五、医院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建筑工程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批准后方可施工。
六、加强对水、电、气(含天然气、氧气等可燃性气体)及火源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七、重要设备、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依照技术规范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使用。
八、加强消防值班工作,监控消防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处置火警。
九、严格遵守医院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的管理。
十、坚持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做好巡查记录。
十一、加强学生公寓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安全。
十二、制定医院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十三、违反本制度或消防法规造成火灾责任事故的依照医院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处分;造成严重后果并触犯法律法规的自行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