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幼儿教师服务的对象是一群手脚软弱、蒙昧无知的三尺孩童,他们对教师充满着敬爱。而浙江温岭女幼师颜艳红“虐童事件”让人不寒而栗。这种行为让人憎恶。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们是“园丁”“导师”“桥梁”要为他们做好引路人,不是去摧残他们幼小的心灵,我们要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要搞好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孩子,这不仅是人道主义伦理道德原则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而且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师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而不应自以为是,专横武断,以粗暴的、不民主的、不人道的态度对待孩子,更不能对孩子体罚或变相体罚。
广大的幼儿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怀着一颗爱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
第二篇:教育随笔:如何尊重孩子
教育随笔:如何尊重孩子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无奈的感叹:“孩子就听老师的话,在家里我们说什么都不听,一点规矩也没有。”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这不是一句简单说一下就是尊重做到的,而是从与幼儿相处的每一件事中慢慢体现的。而所讲的常景也会在平常生活中出现,“常有大人对小孩说,你还小,这没你说话的地方,或者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事实上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然而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只是觉得在孩子面前要树立家长权威,把孩子作为一个管理的对象,连训带斥。久而久之看到家长的一个动作孩子都会反映出胆怯心理,对父母失去信心,又如何谈起让孩子跟父母们交心呢?
那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呢?“想尊重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心里的真实想法,也要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和个性特点。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对孩子的教育做到适时、适度,不仅有分寸,而且能被孩子接受。那在平时生活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才是尊重孩子呢?
首先父母对孩子说“对不起。”在与孩子相处中家长要放下大人的架子,在孩子面前会说“对不起”,如果父母犯了错误,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会对他们说“对不起”。如,父母答应要给孩子买个礼物回来,可是忘了,这时家长应大胆坦诚地告诉孩子原因,而不是回避或用家长权威处理此事。家长要把孩子当“人”看,而不是当“小孩子”看,只有父母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孩子才会跟父母走得近。一句对不起,是很容易做到,它会给孩子带来一个诚恳的态度,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其次,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谢谢”。这是接人带物最基本的礼貌。而孩子面前它的意义更深一层,它表示对孩子的一种真诚的鼓励。一句“谢谢”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尊重和赞赏。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忽视他们的付出,这样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在适当时候,要大方地说出“谢谢”,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鼓励和赞扬。
总之,尊重孩子是一件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它是体现在与孩子相处的一朝一夕中。只要家长有心、用心,真诚地与孩子相处,学会对孩子说“对不起”“谢谢”就是尊重孩子的体现。这就是培养优秀儿童的白金品质秘诀之一。
第三篇: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定稿)
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
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中,一个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一、为什么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厌弃他们。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久而久之,鸿沟会越来越大,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温暖,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鸿沟就会逐渐填平,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
其次,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后进生处于后进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第三,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深有体会。
二、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其次,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后进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后进生,让后进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后进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第四,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是完全可以转变的。后进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
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第四篇: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以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与要求,辱骂、棍棒随之而下,对不少家长而言,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一、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尊重儿童权利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障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和智能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是当今成正确对待儿童,父母善待子女的思想。
二、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很很槽,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许多年轻父母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识字、拼音、计数、外语当成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父母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孩子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已产生不良后果,在调查过程中,上海市儿童梦呓、磨牙、夜惊、梦游,五岁以上孩子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6.9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过大。孩子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会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在这种状况下,尊重孩子就谈不
上了,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作为父母应让他们逐个地、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发展阶段。
三、尊重孩子,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感受不到快乐?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忽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的独立自主和自由需要,这些需要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父母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家长,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才是有效的教子良方。
幼儿园小班教案《彩色的袜子》
杨店幼儿园 陈凤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红、黄、蓝、绿等颜色,感知袜子的花纹及袜子的多样性,知道袜子是成双成对的,一对就是两只。
2、会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大胆地用普通话说说自己的发现。
3、会听指令做游戏,喜欢配对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袜子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我们坐了这么一会来让脚宝宝运动运动,暖和暖和吧!
1、集体音乐游戏:做脚部动作。
2、师:来让老师摸摸,哎,你的小脚好暖和呀,你的脚真软„„
二、观察袜宝宝的颜色、图案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对的概念
1、老师刚刚在摸你的小脚的时候,发现你们的袜子宝宝真漂亮,来跟你的袜子宝宝亲一亲,抱一抱!说说“我喜欢你”(幼儿亲亲抱抱)。
2、你跟袜子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的时候发现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说、你说、你说(幼答)。
3、游戏:开飞机。
好,现在请穿黄袜子宝宝把脚翘起来,我们来玩开飞的游戏。(黄袜子,黄袜子,开飞机,呜呜呜呜„„)(别的颜色同前)。
4、我们来看看你的袜子宝宝身上还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5、你脚上有几个袜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哪里一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个袜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袜子。两只袜子就是一双袜子。
三、感受特殊的袜子——五趾袜
情境表演:袜宝宝找朋友
教师:听,是谁在器啊?(在背景台演示)
五趾袜:我是袜宝宝,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出来玩,不小心走散了,我好着急呀!
普通袜:我来了我来了!
五趾袜:不对,不对,不对,你长得跟我不一样,不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袜子宝宝说这是它的好朋友吗?(幼儿回答)它们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看花纹、五趾处)它们有这么多地方长的不一样,不是一对好朋友。那它的好朋友到底在哪里呢?
五趾袜2:来了来了,我在这儿。
教师:这个是不是它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回答,花纹、形状)我们来听听袜宝宝怎么说。
五趾袜:对对对,它是我一模一样的好朋友。(两个袜子靠拢)我们每个袜子身上有五个小房间,能让每个脚趾宝宝都住的很舒服,因此我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趾袜。来吧,好朋友,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放在草地上)。
教师小结:刚刚五趾袜在干什么呀?它有没有找到跟它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呢?(启下)
四、配对游戏
1、师:(承上)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袜子宝宝呢,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去找一个袜宝宝,然后做到老师身边来,和你的袜宝宝打打招呼!(您好您好)。
2、你找到的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自由认识,说说——,教师参与幼儿说的中间)。
3、师:跟你的袜宝宝长得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在哪儿呢?想不想来帮它们找朋友呀?好,老师先来找找。(教师示范:我是黄袜子,我的朋友在哪里?陆老师:来了来了,我在这里。)嗯,现在我的袜子宝宝找到它的好朋友了,我们(对陆老师说)来送它们到草地上去玩吧。(外别幼儿一对一对找和送)。
4、评价:都找对了吗?我们小朋友真棒,表扬一下自己。
5、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袜子宝宝也想找着好朋友去草地上玩呢,愿不愿意来帮助它们?这次你要找一双袜宝宝,它们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呢?好我们来听
着《找朋友》的音乐去找吧!
5、再次操作,配上《找朋友》的音乐(其它花色多的袜子),配好对就放到情境展示台上。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有错误的幼儿。
五、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的袜子宝宝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来和袜子宝宝一起跳个《找朋友》的舞吧!
第五篇: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像集团”总部大厦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子上坐下来,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花草。
忽然,中年妇女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妇女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捡起那团纸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过了一会儿,那位中年妇女又揪出一团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丢到垃圾桶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老人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个女人扔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多说什么。
“你看见了吧!”中年妇女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忍不住放下剪刀走了过来,对那位中年妇女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像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个大厦里工作。”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下说。
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了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还干这种粗话,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像集团的职位。”“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抚摸著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说完老人款款地离开了他们。
中年妇女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像集团的人事主管,专门负责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艺工人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道。
“你说什么?老园艺工?他是我们集团的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妇女一下子瘫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