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时间:2019-05-12 03:4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第一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拿到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如拿到了一件法宝,恨不得一口气吃透里面的“秘笈”,多么希望能让我“修炼”成为一位好妈妈、好老师。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书中作者女儿圆圆小时候“打针有些疼”的实例告诉我:

1.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2.儿童应该从小学会理性面对一些困难或痛苦,不仅能缓解痛苦,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3.每天都采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让孩子打针。针扎到那些孩子的身上,好像比别人多痛多少倍似的。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4.看来,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

父母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说到自己家宝宝打预防接种这件事,呵„„惭愧!

向这位智慧、细心的妈妈看齐、学习!

Arlene

2011-10-12

第二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无意在网上看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教育书籍,买下后一口气就看完了,看着看着,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长和老师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教育理念。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今天从这篇短文开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圆圆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选择了一个学画画的特长班。有一次老师留了一幅作业,要求画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并承诺选出画的优秀作品放到幼儿园长廊里展览一段时间。画家之后圆圆用彩笔画的非常用心,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画出来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蓝色的云,上面有几个玩耍的小朋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为了表示出是河流还画了几只鱼儿。画完了,她的妈妈表扬她画的非常的漂亮,并问她河流为什么要画成粉色的?圆圆说因为她觉得粉色特别的漂亮,就画了。这幅令圆圆非常引以为傲的图画结果没有被幼儿园老师选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应该画成蓝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蓝色的”。圆圆回家后把这个原因跟她的妈妈说了,并问妈妈“河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妈妈从自来水里接了一碗水让圆圆说是什么颜色的,圆圆说是白色的。然后妈妈又把水放到了一个红桶中,让圆圆看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答不出来。妈妈把水一边倒出来一边让她分辨是什么颜色的。她的妈妈说对,水流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那没有颜色的水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彩笔来表示呢......如果要求我们要画的准确无误,就永远找不出一根可以画出河流的笔。妈妈接着说了,一幅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于错。你可以运用任何大胆的颜色,只要你喜欢,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用任何的颜色!——圆圆妈妈企图用这种观念来影响圆圆,呵护她的想像力,却没有能力带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国当前教育中的束缚及桎梏的东西。中国教育中这种条条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们许多灵光突现的想象力,甚至抹杀了他们敢于去想像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每次画画老师都是以画的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以致于我幼小的心灵中只认为画画就要画的像,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会用画笔来表达我心中想象着的东西了,只会照着某物,用我稚嫩的画笔尽量把它画到最像。是什么扼杀了我还是孩童时本应丰富多彩、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当代教育中的那请所谓的“应该”和“不该”吧。

我们无力和宏观的教育做斗争,只能尽量的做好身为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好好保护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在朋友聚会时,好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方面的书。关于这方面的书我看了很多,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作为年轻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能将书中的道理应用在实际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良教育方法,自己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所以对于教自己的孩子一直是有压力的,旁人都说你们有专业知识、有时间、有经验、怎会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呢?可又有几个当老师的能拍着胸脯

说自己能有十足的把握教好自己的孩子呢?而通过在平时的工作经历还有面对那么多孩子和家长后,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素质和态度几乎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这本书的作者真是写得太好了,对我们这些年轻妈妈很有帮助,真是给

我好好得上了一课,受益匪浅!

这本书,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16年的老师,书中对中国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分析得较多,让人更加明确父母的教育更为重要,不过说真的,这位妈妈度的掌握还不是一般的好,普通人很难达成。读这本书后让我有许多顿悟和醒悟,其中感受最深的几个观点是: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说得真的太好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同时家庭阅读最大的敌人就是——电视;而家长绝不可以采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让孩子读书。在看电视的规定上,作者建议不规定时间,只规定看哪几个节目较好,这样比较好掌控。规定一旦定出就要执行,父母首先不做破坏者,也要少看电视,抽时间看些书,这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

作者提到“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家长如果出面,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是的,爱孩子,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作为班主任,我是深有体会,许多家长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么就是将问题复杂化:对方的家长、老师、校领导,甚至还有电视台,有的就将问题夸大化;而都忽略了问题的中心是孩子,作者就用了她处理女儿和一个调皮男孩的矛盾的例子给我们做出了正确的示范。

同时作者提出要教孩子善待“对手”。例如当孩子不小心撞到小板凳后,应该先安慰孩子,当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书中提到“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的确,深有感触的觉得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如果我们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虔诚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

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同时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值得深思例如:“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格有很深的影响。”“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一个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作者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做个聪明的好孩子!在这里,我衷心得感谢作者给了我们年轻妈妈这个机会,学习到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

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中心小学一年级(6)班:陈伯威(家长:洪巧莎)

本学期初,第一次去开家长会时,学校向广大家长推荐了教育专家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又是一本类似我以前看过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那种口号式的、群体无意识的东西不合我孩子的“胃口”„„只因,家庭环境的特殊因素,也波及到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的个性变得倔强,也不爱学习。几年来,我也尝试咨询心理教育专家,也参阅一些育儿知识,按部就班的对孩子进行着各方面的辅导教育,可孩子并没因此有所改变,而我由于自身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等客观现实不时的影响情绪,也慢慢对这些教育方法失去信心,难以做到持之以恒,认为这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里面的教育方法是因人而异,而并不是人人适用„„所以,当初我去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纯粹是觉得这书是学校推荐购买、阅读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我开始有点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当读到前言里的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反思自己是否也在用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

每读一篇短文,都带给我不小的震撼,有几个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作者颠覆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就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也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而书中,这位作者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实走了些许弯路,也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现代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父亲总是以种种借口为由,从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如果父亲也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因为,家庭教育绝不单纯是母亲的事!在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还看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父亲。尽管对此书中着墨不多,但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有一位好丈夫,孩子有一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配合妻子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值得所有爸爸学习。

书中有句话“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 确实如此!通过作者多方面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式,使我深受启发。其实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种教育!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虽然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也再次地证明了,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中心小学一年级(6)班:陈伯威(家长:洪巧莎)

第三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马文舒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将全书通读一遍后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阅读极其重视。

该书的第二章几乎全部是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阅读实质上构成了孩子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了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看了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第四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开学之际,学校统一配发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听其他同事都在讨论这本书不错,我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二年级,一个都上五年级了,对于他们的教育,我还是很上心的,再者自己也是老师,还是需要学习的,某日闲来无事我便翻看起来,谁知一读起来我就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专家,是教育硕士,现在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这本书是作者16年来的教子手记,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了,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

文章的前言写到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看了这本书,我恍然明白,教育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更何况,我们手上拿到的是别人所珍爱的玉石。

我的弟弟刚上了二年级,有不少家庭作业,说实话,我觉得我弟弟不聪明,因为我感觉他认字能力特差,字也写得不好看。有一天,他放学了我去接的他,我问他,今天学什么了,他歪头想了半天说了句我忘记了,当时我那个气呀,恨不得踢他两脚,可转念一想,尹老师提出:“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我是老师,我不能当穿西装的野人。想到这一句话,我努力消消火了,没再说什么。

可是,孩子究竟怎么才会爱上学习呢,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当我读到“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

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会喜欢?”再想想我,弟弟写作业时,我总爱指指点点,夸他很少,总以为严师出高徒,刚开始应该严格要求,尹老师让我明白,让孩子学习,先让孩子爱上他。想办法吧。弟弟又一次写作业了,这次我帮他找找兴趣。先没让他去写,我跟他说,弟弟,今天我们来个字体大变身,就像机器人一样,会变形的弟弟一听就来劲了。字还会变身吗?我说能啊。我先给他写了一个“七”字,然后启发他,好好想想,这个人字可不一般,他能变成“化”字,他低头一想,有了,他在上面加了一个单立人,我趁机夸他,真聪明,试探性的问他,你还可以让它变成什么,他又在“化”的上面加了一个草字头,变成“花”字了,这么一来,他开始兴奋了,自言自语道:“原来“花”可以这么变出来啊,太好玩了。”我窃喜,只要他高兴就行,那天写作业因为高兴所以很快,不是以前的闷声闷气了。看来只要想办法,孩子还是愿意写的。

我的弟弟从上学开始就不爱吃饭,一天当中只有早饭跟晚饭可以在家里吃,早饭迫于爸爸妈妈的反复唠叨与言语的施压,他往往坐在桌前盯着早饭楞一会儿,然后往嘴里扒几口饭就走开了,以前我也过去劝弟弟要吃早饭,可是,往往效果不是很好,可是也一直没有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都很是着急,但是尹老师说了,孩子不喜欢吃饭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太在意孩子的吃饭,在这个问题上太强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当下物质和事件都比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坏了。在吃饭的问题上同孩子斗狠比犟,父母没有不败的。如何让孩子有正常的食欲?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个

字:顺其自然。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或不爱吃某种东西时,千万不要说出这件事,更不要因此教训他,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甚至要找机会故意用语言来暗示他很喜欢吃这个。当我们按照尹老师说的实施了以后,发现我的弟弟表现好多了,到了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坐齐了,他也会张望一会后过来坐下,即使吃不上几口饭,也不会每次都愤愤的离开,而是告诉我们他吃饱了先写作业去了。父母还是挺开心的,毕竟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得循序渐进。这本书纠正了我好多错误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了好多招,还有好多的习惯,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幸亏读的及时,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范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读的书

P3(打针)家长的做法不但放大了孩子的痛苦,也没有教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

P4 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痛苦: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2、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要如实相告。

4、激发孩子的勇气。

P8 逗孩子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羞辱、担忧和失落。遇到捉弄孩子的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

P16 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

P24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有接触的愿望,这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美好的;如果么有,倒可能不正常。

面对早恋,如何处理?首先肯定孩子,正常,美好——将来会遇到更多欣赏你的人——一个人只有自身可爱,才值得别人去欣赏。

成人应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什么样,他就会往什么方向变化。

P31 孩子犯了错,不要过分批评,反而会给她辩解而不肯反省的机会。(点到为止)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

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

P34 凡出于经验的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甚至要故意制造点机会让他尝尝不用心的苦头。

P37 古诗背诵,不用解释,只要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不能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讲故事书,也不用讲,直接读书,孩子尽早尽可能地阅读长篇小说比较好。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P53 开小卖部,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能力。首先不要把用意告诉孩子——避免造成孩子的不好意思(孩子自己定价)——不要让计算为难孩子——不强迫孩子玩——尽量用真钱——增加游戏变数,尽量使每次游戏略有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

记住具体知识时,尽量跟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这样孩子能记得更快。

P56 当小老师,①设计这类活动时,要“赋权”,让孩子“掌权”。②选择那些答案或内容比较确定的东西让孩子来讲。③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总用一个借口。④不要在过程中挑剔孩子讲课的毛病,更不能嘲笑他讲课中的错误。要委婉地引导孩子的思维。

P58 美国杜威“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P62 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

P74 好阅读与坏阅读:

一、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二、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①不要让孩子低声读出来。②不要一读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出来。③可能的话,尽量租书看或借书看。

三、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功利性太强)

四、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读图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吸收,在学习上往往显现出意志力缺乏)

五、尽量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P82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应该恰当地对着外人流露出对他这方面的赞赏。

P91 “真正适合孩子的东西他一定不会拒绝,他拒绝的,要么是产品本身不够好,要么是和他的阅读能力不匹配。”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说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P106 拿到一个作文题时,就这个题目或这方面内容,我是如何理解的,我最想说什么,我有和别人不同的想法吗,我最真实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P110 性启蒙应尽量延迟,不给他们以机会,不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但是绝不能瞎说八道,应该用简短的话语、没有犹豫的口气告诉他,绝不可带出不好意思的,色情的表情来。

P116 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

在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理已经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

P124 培养孩子的批判意识,首先要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

P128 如果跟老师发生冲突,首先,能和老师沟通,沟通一下最好,让老师认识到孩子心理有反感情绪时,多做必少做要坏得多。——对孩子的情绪要进行安抚,表示出你的理解(是不是觉得做得不对——哪里不对——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老师什么样的认识)

P129 家长在鼓励孩子发展个性的同时,要引导他理解和接纳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健康的批判精神应该是视野开阔的,是有高度的,是具有宽容气度的。

P146 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命令、唠叨、职责是最能破坏一个人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P15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

P155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手段或惩罚手段,要适当地剥夺,从而产生珍惜感。

P173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

P176 刻苦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

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P177 找了一些高考状元的经验资料看,暗示学习要吃苦,但是不能明提。——读一本《科学的故事》。

P183 成功的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好。

P188 考好了不奖励。

不要无故拒绝,也不要随意奖励,尤其不要在孩子的正常需求上附加任何和学习有关的条件。

对孩子来说,一旦某件事情是任务,他就会同时有苦役感。千万不能让孩子察觉你的真是意图。

P192 只要孩子已形成较为确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经常去夸他,否则他会感到做作和廉价,反而产生怀疑。不打击孩子,不过度表扬孩子。

P197 忙得没有时间带孩子,成为工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得到赞美的事迹与证明。既然决定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

P200 池莉:“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

P205 有冲突时,要避开孩子。

哪怕是离婚,只要是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任何深入的研究表明,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P209 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不能过分关注成绩,“记功簿”从不记录成绩好。

如果孩子有缺点,不能直接写出缺点,那样会更暗示他的缺点。应该换一种方法,从正面来表扬。

P226 不要要求孩子听话,那时自己在孩子面前已经扮演了权威的角色。

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出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

P239 苏霍姆林斯基:“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热。”

P254 如何对待孩子厌食?

第一,家长改变态度。不表扬,不批评。让孩子不再因吃饭而有压力。第二,要有耐心,不要指望短期内能改变。

第三,允许孩子对上桌的食品自我挑选,正话反说,必须得xx才能吃xx。第四,锻炼孩子自己吃饭菜。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

第六,不要有不良的暗示。

P262 学习环境不需要刻意的安静,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无论周围多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

真正打扰孩子的,不是那个声音,而是寻找声音的习惯。

P264、267 对孩子不好的东西,不能有暗示,如嘈杂声,小动物等。所谓的暗示就是说出来,无论是正说,还是反说,或者行动暗示等。最好转移注意力。

P274 家长在很多事情上,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往往更有效果。不要回避给孩子讲社会上的阴暗面,如骗子等。

P314 对电脑游戏的处理:

一、家长对电脑游戏有正确的态度。

二、要让孩子有丰富的课外阅读。

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不能提醒,不能暗示,不能管。

四、逆向思维。

知识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死记硬背部分,一个是理解分析能力部分。

下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好老师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三月份我读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四月份我读的是《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这也是尹建莉主编的一本书,(这本书其实我早就买下了,但一直没......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合集]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三篇,欢迎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一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范文大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下面给大家分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欢迎借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暑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这本书的厚度与《捕捉儿童敏感期》相当,本书阅读时间是一天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看来执行力真是太重要了。当然,这是走马观花的看,篇中不乏精彩语句,就不一一例举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大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尹建莉所著的《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言稿

    有心而无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第三实验小学 张莉娜 这个假期,我很高兴的的做了两件事,一是休息,二是读书。读书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讲似乎是理所应当,但我真正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从书名上好像是写个妈妈看的,当随手拿起来翻翻后就有点放不下手的感觉。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作为一位充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