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合集)

时间:2019-05-12 03:0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

第一篇:(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许多家长都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不推动就不学习,对于未来似乎没有任何打算,孩子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虽然说也在学习,也不能说完全不学,但是总是感觉不够意思。其实啊,我们不妨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对 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他们理解中国梦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学习就没饭吃”的理论越来越站不住 脚;再加上现在的信息爆炸,我们小时候家长讲的那一套理论已然对现在的孩子不太起作用了。“队伍不好带啊”,不仅是家长,学校的老师也会有如是的困惑。

学习动力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通过说教解决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学习的动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好奇心。当我们感觉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不要盲目去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他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天性是不爱学习和探索的,那么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一群变态和天才?显然不是。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生的。从小时候他们看到任何东西都要吃一下,到后来经常问各种为什么,再到拿着螺丝刀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掉——在他们没有形成世界观的情况下,只有好奇心才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我曾经和获得 IMO金牌的一位同学的妈妈聊天,她说孩子三岁的时候到处找人问数学中的运算怎么算。我很难想象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学数学是出于远大理想活着天赋异禀,唯一 的解释,就是他对这件事情“好奇”——就好像现在的孩子不用教就会用ipad一样,这也是一种好奇。对孩子来说,数学和游戏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要是他们

好奇的东西,就都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去探索。在初中和高中数学上有很多新名词,比如说“有理数”,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在没学有理数之前,就会问一个问题:有理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词让他们很奇怪,所以他们会天然的有兴趣。

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在任何方面的好奇心,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多管闲事”。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问的任何问题,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应该非常大力的鼓励孩子自己在网上找答案。很多时候孩子问的问题是非常深奥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鼓励孩子。孩子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他自己好奇心的释放。当 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有成就感,会更加喜欢问问题。而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被压制,那么他们就会逐步丧失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 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网上寻找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网上的答案不一定对,我们要继续鼓励孩子去甄别。即使孩子得到了一个我们认为错误的答案,这种探索也是极其有价值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我们认为的“不务正业”上,正如上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兴趣和专业本不是对立的,任何兴趣如果深入研究变成专业,这种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会成为一种通用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好奇心用在哪里,都要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归纳。天 天看路牌,能不能归纳出路牌设立的一般规律,进而能发现一些设置不够合理的路牌;天天看堵车,为什么这段路堵车?可能提出集中假设,能否进行验证?这一点 孙鹏老师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在看了《地心引力》之后写出了其中违反物理常识的若干错误——我觉得这就是好奇心,就是思考和探索。你说这对考试有用么?这 对学习有用么?

另一方面,即使在学习中,我们也鼓励顺应好奇心的学习。在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问学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函数么?学生的答案异口同声:考试要考。如果我们的学习都是这样的动力驱使,我觉得学不好也很正常。我们现 在的很多知识的设计师违背好奇心的。比如初中课本上对“负数”的描述,“小于0的数是负数”——在一个孩子的世界观里,0就是最小了,如果他的好奇心没有 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不会问:有没有数比0小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绳子上打结的例子问孩子:今天我给你一只兔子(又是兔子……体验过大海的都懂 的……),明天你给我一只兔子,怎么打结?如果一直打结,合不合理?这时候孩子就会说:你给我打个结,我给你解一个结——看,这就已经是负数的精髓了,相 反意义。教材上不顺应好奇心的知识讲解太多了,不顺应好奇心,真正学懂的概率更低,遗忘的概率也越大。

再比如说,讲直角坐标系,学生会问: 两个坐标轴必须垂直么?老师回答:必须垂直,记住。这样的回答完全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怎么回答?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两个坐标轴不垂直,那么那些我们 学过的结论还能用,哪些结论不能用?为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分析,这个分析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其中隐含了坐标轴旋转的知识。满足好奇心的探索,不一定以得到老一辈人的标准答案为目的,思考的本身,就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第二篇:(麦肯李谈教育九)兴趣和专业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九)兴趣和专业

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学习的时候无精打采,但是一到下课,出去玩或者打游戏或者谈到其他他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往往神采飞扬,完全换了一个人。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在旁边,往往会一声叹息,觉得孩子不务正业。他经常说“如果把打游戏的劲头用一半到学习上,成绩该多好”。

事实上,我看到的情况往往是(尤其是男生),成绩好的孩子游戏打的也不错,但是喜欢打的游戏没那么多,但是在他喜欢的那个领域,一定是领先的;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兴趣广博”,谈到很多游戏都会玩,但是打的不好。我一个很好的 朋友,被称为“数学王子”,和我在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一个大学……我就知道,凡是他喜欢玩的游戏,永远是我们之中玩的最好的……当然他数学也 是极好的,如果全年级只有一个满分,一定是他。我们很少看到那种游戏打的特别好,但是成绩很差的。

其实还有很多例子也可以说明我的观点 ——在我认识的钢琴弹的好,画画好,或者是书法、下棋好,我说的是“真好”而不是“喜欢”,在这些孩子中,很少有那种木讷的。不一定他们的成绩都领先,但 是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成绩没有达到最好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学习上激发出热情或者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一旦找到了,他们的成绩进步会非常快。相反,那些每天嚷嚷着自己对游戏多么多么热爱,甚至叫嚣要走职业道路的人,往往成绩都不好。

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当我们区分了“专业”和“兴趣”之后,我们的判断标准就不同了。我 以前班上有喜欢打魔兽争霸的孩子,这个游戏大部分家长都不懂,所以不知道孩子玩的

“好不好”。我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是学校战队的二线队员,所以简单聊两句,发现这些每天谈到游戏就来劲的孩子根本不入门。于是我就利用课间给他们讲各种战术、操作以及思维——在我看来,这些思维和做数学题是同源的。我发现我一 讲,他们就表现出不耐烦——这就是我想说的。但是我发现有几个女生,他们学习不错,听我讲这些游戏中的道理,虽然不明白具体的情境,却也津津有味。这就是 问题所在——一个孩子说“我喜欢xxx”,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这个东西没有成为他的专业。如果成为了专业,他就不喜欢了。

同样,看小说,看漫画,打游戏,为什么这些东西孩子喜欢?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好玩,而是因为没有要求。我 在打一些竞技类游戏的时候,真的感觉很累,因为我每次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在多久时间内打到何种级别——可以说,这和学高等数学没什么区别。一旦有了这 种要求,相当于把兴趣变成专业,立即感觉到压力,于是“游戏”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同样,我也有一些兴趣爱好,我也很清楚,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他 们不是我的专业,所以我会很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如果你的工作是你真正的兴趣,而且也是你擅长的,那么你会做的非常舒服。

因此,我们在关注孩子的成长的时候,在关注孩子的注意力的时候,在思考孩子为什么成绩和别人有差别的时候,完全可以多从生活中的角度观察。那些喜欢打游戏的孩子,我会和他们聊聊游戏;喜欢打 牌的孩子,我会和他们聊聊打牌;喜欢音乐、美术的孩子,虽然我也不是很懂,但是我都很愿意和他们聊聊他们喜欢的东西。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是真喜欢,去研究,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鼓励,哪怕是游戏; 有的孩子不是真的喜欢,只是消磨时间,这种情况,要培养孩子“认真做任何事情”的习惯,哪怕是看小说,也要有点收获。这些细节习惯的培养,都是对学习有正 面作用的。同样,那几个打游戏的同学,和我聊完之后,觉得太无聊了,打游戏都打不过。我就告诉他们,别打游戏了,如果你们不改变这种习

惯,这辈子也打不过 我,就是耽误时间,不足道也。年轻人总是有点心气的,虽然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他们会有所思的。

2009年我曾经作为北京队的随队记 者和他们去了海南参加CMO总决赛(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闲暇之余,这些孩子会在一起打牌,玩实况足球。实况足球我也玩过,和一个孩子对战,最终战成 2:2,结束之后,他们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讨论刚才那场比赛哪里踢的好,哪里踢的不好……这些孩子都是一群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的孩子。他们并不是因为玩游 戏所以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刻意突出“兴趣”和“专业”。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能够刺激他们思考的地方都会让他们兴奋。我相信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不用负责任,不用努力花精 力,不用痛苦获得回报,这或许只是一种耽误时间;而“专业”和“兴趣”的差别越小,就越容易融会贯通。真的要求做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 精力不够,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不爱学习爱游戏”。真爱游戏,就去做职业,每天训练14个小时,还要训练敏捷度、体能 等等,我想,那些在学习上觉得厌烦的,应该是也打不好游戏的。

第三篇:(麦肯李谈教育十一)我们的应试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作者简介: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十一)我们的应试水平,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我们经常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可 能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新闻比较多,诸如高考高分考生跳楼或者毕业之后混的很惨,再比如说有成功人士学历不高但是混的相当好,于是让我们得到了“应试教育害死 人”的结论。其实仔细想想,任何事情能成为新闻,本身就是因为其出现概率低。如果我们站在概率统计的角度分析,高考成绩和成就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正相关的关 系,一流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状况一定好于二三流大学。那么我们是拼一个大概率事件去考一个好大学,还是自我安慰式的说其实没事的。

同样的道理还会出现在其他方面,我们自己的 想法和行为会影响孩子。我们要不要努力工作?确实,付出和回报似乎从来都不成正比,但是同样我们站在概率的角度上看,这个世界上通过努力、通过付出获得回 报的概率一定要比中彩票的概率大。我们的生活不是一个通过函数定义的世界,总有人中500万,也总有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最后破产。那我们靠什么指导我们的 价值观?因为“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因为概率较低的事情放弃概率较高的事情,其实是不明智的。

同样,应试和素质一定是对立的吗?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必须以牺牲“素质”为代价吗?我觉得不一定。很 多人说应试教育摧残了一代人,韩国的应试教育程度比大陆更甚,不信你可以图片搜索“韩国高考”,非常震撼,像三星这样的企业,就是靠一群在应试教育下产出 的人才发展并壮大起来的。我认为,“应试”本身是没有错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试”就是一个目标管理而已,相当于制定了一个标准——只是逃离这个标准相 对比较困难罢了——但是逃离困难的反面,却让高考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最公平的一个社会选拔机制,没有之一。考研、考博、公务员,没有任何一个 考试要比高考来的更公平。所

以高考只是设置了一个一视同仁的标准,谈不上好与不好。

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但是完成的策略有差别。有人说高考扭曲了很多东西,其实不尽然如此。我们所看到的目前的现状,不是因为高考,而是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水平太低。我 举个管理的例子,军事化管理是最无脑的,只要有强制力保障,就可以实施。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实行“军事化管理”,说明这个企业管理水平低,这个企业一定是处 于价值链的底端——比如富士康。同样,一个高中如果采用军事化管理,说明管理水平低。教学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学校只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除了说明这 个学校水平低之外,什么也说明不了。

或许你会质疑,现在考的好的学校都是这样管理的啊!这其实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罢了。我 们有志于提高应试教育的水平,但是这种提高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任何教学改革都会遭到保守派(以军事化管理和高压题海为代表)的嘲笑——但是我想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旦有新的教学方法被研究出来,保守落后的教学方法就会被革命。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应试,不是素质,新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用更短的 时间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而不是鼓吹“素质教育”。很多我的朋友问我,你们这样做辅导班,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我告诉他们,同样3个小时,学生在我的课 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绝对超过他在家自己做3小时题目或者是到学校去上半天课。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比填鸭更高的效率,获得比题海更大的收获,这就是价值。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方面是保守派的既得利益——我这样教,80分保底;另一方面是一些伪改革派在鼓吹“素质教育”,想颠覆整个选拔体系。我所期待的,并非高考取消全体拼爹,而是不断有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让那些有好奇心、愿意研究、对于论证逻辑要求更严格的孩子在这个体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任重道远。

第四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家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家谈

作者: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2期

【编者按】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和要求?如何将这些改革的重点举措落到实处?《今日教育》特邀教科研专家学者、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畅谈学习体会。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载(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麦肯李谈教育十)好奇心:学习动力的本源(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