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南
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南
罗正玉
我们是小小班的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中认识到刚到学校来的许多孩子的不好的习惯,使我们头痛。家里人更是格外袒护自己人,发现自己的人吃亏。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3岁的宝宝是身体、大脑和性格发展最快的时期。及早投入早期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3岁大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都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没了。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大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来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父母要利用孩子的这一个特点来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很有益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教育孩子: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穿衣、大小便的习惯,培养孩子自己吃饭、洗手、洗脸、穿脱衣服的能力,孩子长大后能独立、健康的生活。
1、生活有规律。
孩子平时在幼儿园的时候,晚上睡得都比较早,但是在周末或是假期时却要到12点多才睡,到第二天的9点多才起,往往到10
点多才吃早餐,中餐也就到下午3点多4点才吃,晚上也就不吃饭了。孩子没规律的生活,让他身体的免疫力很弱,经常的生病。所以,从小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可以让孩子身体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晚上早睡,早晨早起,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安排宝宝的生活作息时间,应以宝宝平时的生活习惯为依据,不能以父母主观想象来安排。3岁的宝宝,每天只需要一次午睡,时间安排就可以同大人相似,只是午睡时间长些,晚上需要睡得早些,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宝宝才能长个子。因为大脑在宝宝熟睡时分泌生长激素,睡眠好的宝宝能长得个子高,睡眠不足,夜里经常醒来的宝宝,生长激素分泌少,个子就会矮些。宝宝的睡眠需要父母提供适宜的环境,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其次,吃饭要按时。
孩子每天的三顿饭都要按时吃。1岁以上的宝宝最好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可以培养宝宝自己吃饭的能力,也让他分享吃饭的乐趣。在三顿饭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一次点心,部分配方奶可以在点心时间安排,留一次配方奶在晚上睡前半至一小时吃完,平时尽量不让宝宝吃零食。
最后,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玩。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玩是孩子最喜欢的事,玩就是学习。孩子喜欢玩的东西真多,他们是在摆弄这些东西的时候学习的。只要是安全的,孩子喜欢玩的沙土、水、植物、废旧物品、生活用品、劳
动工具,都是孩子的好玩具。爸爸妈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双手给孩子制作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孩子更爱玩。
家长也应当安排一些户外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最好定时。例如每天定时让宝宝到户外活动,可以牵着宝宝散步认物,走到适当的地方可以停下来休息。在草地上玩耍、奔跑、跳跃,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等。另外也要安排宝宝的户内活动,如坐下来看图书、阅读、听故事,做搭积木、拼拼图、穿珠子、用剪刀、折纸等动手游戏,让宝宝会动手同时动脑。在家里要经常进行音乐、画画等引起美感的活动。平时还要多鼓励孩子多去和同龄的孩子接触,让宝宝认识同龄小朋友,让宝宝在3岁之前得到全面发展。
2、让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只有在不断的玩中才能学到知识。玩的过程就是在和细菌打交道的过程,让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两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教孩子学会洗脸、洗手。刚开始的时候,大人可以把孩子带到洗脸盆前,教孩子洗的方法,慢慢地教孩子如何将手、脸洗干净。经过这样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慢慢的学会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对于平时乱丢乱扔的一些不文明的事情,作为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那宝宝虽然只有3岁,但在吃东西的时候,却不会将垃圾随手乱丢,他会很自觉地丢到垃圾桶中。有时,我们找不见垃圾桶,就说:“丢在这里吧!”
他却说:“这是没有礼貌的!”听着孩子说的这些话,我们还真觉得惭愧。也许这就是孩子好的一个开始吧!
爱劳动是社会的美德。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爱劳动的心,为孩子的成长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一个3岁的孩子参加劳动,许多家长或许会不以为然。当然,这里的劳动并非什么真正的劳动,而是在宝宝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参与一些简单易行的事情,充当父母的小帮手,以发挥他的积极性。因为宝宝在这一阶段是非常爱动的,对什么都好奇,喜欢模仿。基于这一心理特征,父母便可教会宝宝做一些事情。比如:让他帮妈妈拿肥皂;把自己脏了的衣服拿来给妈妈清洗;在叠衣服时让宝宝帮忙叠一叠小手帕和袜子;给爸爸递张报纸;吃饭前给大家分布筷子等。当然,宝宝毕竟还是很小的幼儿,一些不适合宝宝做的事情应避免让宝宝去做。如果宝宝坚持一定要做时,可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既不会打击宝宝的积极性,又保障了宝宝的安全。
二、尊重孩子的情感。
有理不在声高,心服才能服人,对于小孩子也是一样的。3岁的宝宝虽然还很小,但他们跟我们大人一样也是有自己的情感的。
在命令孩子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给他留面子,不要硬绷绷的命令他,而应建议性的表达。如果他不愿意,你也不必催他马是答应。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话题或离开现场,尽量避免强制性的现象。
我的宝宝很喜欢画画,虽然画的并不像,但是自己却在那高兴的糊乱涂鸭。有时自己在那里写点东西,他却跑来嚷着让我看他的画,偶尔还会叫我画给他看。在我忙的时候,真的不想理,叫他自己画他
又不肯,大声跟他讲他却大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就只能转移目标让他去玩自己的玩具。由于新的事物的出现,他也就很快的忘记了画画这件事,也就不再闹了。
三、培养孩子关爱自己、相信自己。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我能行”,“我也会成功”。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我那3岁的宝宝每天自己吃饭,虽然有时衣服弄脏了,但是我们却告诉他:“你真的好能干,都会自己吃饭了”,宝宝听了好高兴,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的学着吃饭而不让自己的衣服被弄脏,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很能干,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你真能干”,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
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有多个版本适合各阶段孩子观看。作为父母,只要您愿意多些鼓励孩子和您一起观看(这个很重要,您喜欢看能带动他的兴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响),一定能让您的孩子喜欢上她,如果能在现实生活当中努力去做、尽量落实里面的教诲,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老师、家长亲身说法、以其独特的心得体会向大众汇报,启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从小接受的家教会影响小孩子的终生,从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以后的乡下教育更要得到重视。
第二篇:父母教育3岁儿童
父母教育3岁儿童:权威型教养方式与支架教学
现象
儿童发展中的计划和组织能力有两次飞跃。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养时需要提供“脚手架”来进行教育。
解释
支架式教学:一种借助教学支架(支持与指导),帮助学生順利通过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模式。
实验
被试:24个中产阶级家庭,12个有3岁女儿,12个有3岁儿子,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是可比的(至少是大学水平)。
任务
1.故事复述:每个故事有2处转折,每个故事有11个句话,信息项平均25个,或者2个主要物品。例如:一个小姑娘从她邻居获得了一辆旧自行车,但是坏了,修好了并且赢了自行车赛。
2.模型任务:按照给出的模型,复制模型。在一个纸箱中,有很多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模块
3.图块任务。
4.用wood的编码系统来分析家长的指导行为,运用独立摄影技术收集材料。
结果
1.权威型父母会对儿童的任务成功更加敏感并且会使用更加有效的儿童脚手架策略。
2.爸爸和妈妈在儿童的三种不同任务上都有自己的有效脚手架策略。3.脚手架策略和其条件性变化会有个人差异,这些差异与儿童任务能否成功有关。
4.父母的教育类型彼此独立。
第三篇:3岁儿童学的诗歌(精选)
[牙牙学语]适合3岁儿童学的诗歌有哪些? 类似这样的三字儿歌适合3岁以前的幼儿学习:
起床歌-小宝宝,起得早,睁开眼,眯眯笑,咿呀呀,学说话,伸伸手,要人抱
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脚丫,穿裤子,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镜子-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露笑脸。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小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一会远,一会近。小宝宝,耳朵灵,听铃声,找到铃。
看画报-小娃娃,看画报,睁大眼,仔细瞧。布娃娃,哈哈笑,伸出手,要你抱。
胡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嫩豆腐,鲜牛奶,红苹果,绿黄瓜,吃的多,长的快。
逛公园-逛公园,宝宝笑,东看看,西瞧瞧,花儿香,鸟儿叫,小草绿,小树摇。
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
大鞋子-大鞋子,象只船,爸爸穿,我也穿,一二一,象前走,走呀走,翻了船。
小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过来,开过去,小宝宝,当司机,送妈妈,上班去。
小鹅毛-小鹅毛,飘呀飘,飘上天,不见了,小鹅毛,飘呀飘,飘下地,睡着了。
搭积木-大积木,红黄兰,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
拍拍手-拍拍手,点点头,敬个礼,握握手,拍拍手,点点头,笑嘻嘻,好朋友。
扔皮球-小皮球,举的高,扔出去,它就跳,跳到东,跳到西,跳到鞋里躲猫猫。
学画画-小娃娃,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
搭积木-搭积木,红黄蓝,小宝宝,最爱玩,搭火车,钻山洞,盖高楼,连着天。
上楼梯-一二三,三二一,小宝宝,上楼梯,不用扶,不要抱,跨大步,走上去。
第四篇:3岁儿童游戏与心理
3岁儿童游戏与心理
3岁的孩子玩的游戏很多了。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促进手的精细动作的——积塑,积木,插花片等;和孩子一起比赛用镊子往瓶瓶罐罐里夹小豆子等;往小口杯子里倒水;抢拾地上的硬币;发展想象力和创造,用米粒建公路街市景观等。不要太依赖于现在市面上的各种高档玩具,越是简单的玩具越有想象的空间,越有变通地玩的余地。
玩皮球(肢体动作,精细动作,情绪/社交)
两人之间能互相拍球、滚球和传球,或绕着圆圈拍球。能把沙包投入洞中,并能更好地接住沙包。
带轮玩具(肢体动作)
宝宝会喜欢骑三轮车或是小自行车。不过,要确保三轮车的大小合适,使宝宝的脚能够着脚蹬子。
完成人像(精细动作,智力/逻辑)
画一张未完成的人像,然后让宝宝把它画完。
动手裁剪(精细动作,视觉)
让宝宝沿纸边剪纸,最后可以在纸上随意裁剪。下一次,试着沿一条线剪,用另一只手移动纸,并从杂志上裁剪下画面。准备好剪刀、胶水和纸,就可以开始这一游戏了。不过,用剪刀时要小心,大人一定要在一旁指导。
颜色概念(视觉,智力/逻辑)
彩色纸板游戏很容易做。你可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瓶盖、积木或卡片,让宝宝按颜色进行分类;也可将杂志上的彩色图片剪下来,贴成一个彩色招贴画;在画板上涂画某种颜色,做成某种颜色的食物,穿某种颜色的衣服,让宝宝指认。
大小概念(视觉,智力/逻辑)
收集各种大小的物体,如大大小小的贝壳、石头、松子、钮扣、罐头等等。让宝宝按照大小分装。也可用图片来做这个游戏。
木偶戏(听觉/语言)
宝宝们喜欢演木偶剧。用一个木偶能教会宝宝包括方位词在内的许多事情。“把积木放在箱子里”、“把球放在椅子后面。”“把娃娃倒过来”等等。对于妈妈来说,这是很乏味的事情,但对于宝宝来说,则是非常有趣的。
分类匹配(智力/逻辑)
将不同种类的图片放在一张张大卡片上,例如:哺乳类在一张纸上、鸟类在一张纸上、鱼类在一张纸上、爬行动物在一张纸上,让宝宝建立分类意识。也可以分为:工具、玩具,交通工具,食品、动植物等类。
归类活动(智力/逻辑)
给宝宝各式各样的贝壳,取出一个让他去找同类的一个。也可以换用钮扣、袜子、果仁、豆子来进行(宝宝只有抓住细节,明确其差别和相似之处,才能顺利完成)。
认识形状(智力/逻辑;视觉)
你可教宝宝认识几何图案: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球形、立方体。无论他走到哪里,你都要帮他寻找这些形状。例如,桌面可能是圆的,也可能是方的;瓶盖、钮扣、水滴及胡萝卜圈都可能呈圆形。
旧衣戏法(自立,精细动作)
一、把宝宝的上衣放在地板上,衣服领子部分朝着宝宝的脚;
二、让宝宝蹲下去,两只手分别套进两只袖子里;
三、然后拾起衣服,让它翻过头顶,把手臂穿进袖子里。
积木(创新/创造力,精细动作)
积木的用途很多,可以盖房子、砌墙,也可用来和小汽车、动物玩具、洋娃娃一起玩。积木除用来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外,也可用于学习形状、大小,并比较大小和数目等。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一时期儿童心理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随思维的真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
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任性等不良性格。
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3岁以后儿童的生活费安生了重大的变化,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种变化意味着,他从只知道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了接触更多的成人,和许多同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没有进入幼儿园的3—4岁儿童,也开始在各种场合和更多的人接近。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3—4岁儿童的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不想先前那样容易生病。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另一方面,3—4岁儿童的精力比以前更充沛了。出生后大脑皮层细胞在形态上持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已经大致定型。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要一次睡眠。
第二,3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先学前期所学会的一切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4岁儿童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幼儿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地猜测他的意思。
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3—4岁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先做再想。他不会想了再做。
比如让小班幼儿把几个图形拼成图画,他拿到图形后立刻行动。如果让她想一想再动手,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了某种形状,他才有所发现地说出,如说:“小孩骑马”“小花”“飞机”等。
画图之前,他即使说了“画小人”,在画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他会突然惊讶地说:“大气球”。
3—4岁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自己讲述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动作。比如听故事时,听到“大象用鼻子把大灰狼卷起来了”,就立刻用手在自己鼻子前面做“卷”的动作。吃饭时给家人讲幼儿园里面的事情,经常把碗和筷子放下,站起来笔画。
3—4岁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当他注意到图书中某个人物时,常常用手去指点。为了使小班幼儿注意听讲,必须要求他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下。如果幼儿手里拿着别的东西,眼睛看着别处,他的注意就会离开老师的讲述。
整个学前期,儿童认识活动都是具体的。而在学前初期尤为突出。小班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做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
例如,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哭着找妈妈,成人说,“你哭,就不带你找妈妈。”结果他哭得更凶了。因为他只听懂了“不带你找妈妈”,而没有理解“如果不哭了,就可以找妈妈了。”但是如果成人直接告诉幼儿,“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
3、情绪作用大
整个学前期,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都比较大。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4岁,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3—4岁幼儿常常会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起来,这时对他们一般地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记原来的不安。
3—4岁幼儿对成人的依恋仍然强烈,他在家依恋父母,到幼儿园也总是以一个成人为依恋对象。他不会作为更多的分析,但是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程度。会说“X老师喜欢我,X老师不喜欢我”他愿意和喜爱的老师更多接近,在心爱的老师身旁,他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性也较高。
3—4岁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性都占压倒优势。它主要是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所支配。比如,在注意方面,小班幼儿容易被一些色彩鲜明和形象生动的物体所吸引,而不能去注意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事情。
4、爱模仿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常用词语等等,都去模仿。良好的席位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察觉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一些不良习惯。
第五篇: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 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家长的儿童观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家长的人才观 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家庭精神环境 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4.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5.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 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 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 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 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三、论述题:依据儿童家庭教育方法,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