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新生家长建议
送给一年级新生家长建议
一年级是孩子学校生活的起点,为人父母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活动范围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各种变化。如何让孩子们迈好入学第一步,更好地适应环境呢?下面就提一些建议给各位家长,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如何准备孩子的学习用品。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用品主要是书包、文具盒及铅笔橡皮等。首先,要准备一个双肩背的书包。市面的书包很多,但不是全适合小学生。在选购书包时,要考虑重量、大小、便捷等要素。如,书包的宽度最好选择和孩子肩宽差不多的,否则,会在视觉上产生压抑感;有些书包上有许多的口袋、网眼,不利于清洗,也容易让孩子被尖锐物钩住,造成危险;书包的打开方式最好能一次操作完成,即将书包放入抽屉后,如果再拿书本,不需将书包完全抽出—打开盖—拉开拉链—取到书。那些翻盖式的书包,不适合低年纪孩子使用。
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否则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最好是用笔袋。每天有五六支削好的hb铅笔,还应备好直尺、橡皮、卷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并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卷笔刀。另外,家长要多准备一些包书用的挂历纸或者专用的包书套。要注意所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
2、需要让孩子知道的基本信息
孩子入学时要让孩子学会规范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能说出甚至写出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孩子入学后,还要让孩子认识课程表,并按课程表自己收拾书包。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般说来,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就应适当提高对作息时间的要求。到了小学,对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基本上没有午休的时间。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商讨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并严格遵守。以便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按时睡觉,也要按时起床,按时到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上学不迟到开始的。我对学生有三个“最起码”的要求:按时上学不迟到;专心上课不走神;完成作
1业不拖拉。相对严格的遵守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
4、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幼儿园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而到了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而孩子在知识上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师的要求也会更严格,所以孩子必然会感受到某种挫折。所以家长要和老师一起,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机会,提出较高的要求或较难的问题。让孩子能够面对困难,逐渐提高受挫能力。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同时也要学会在有困难的时候学会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人求助。
5、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上学后,为孩子准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之重要。这个空间可以不大,但是必须要孩子知道,这就是孩子专有的一个学习的空间。一般说来,我认为这个空间应该有如下的物质准备:①课桌或其他平整的工作台,课桌最好是能调节高度的,因为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带多个抽屉,以便分类放不同的学习用品;②一把舒适的坐椅,最好也是能调节高度的,让孩子的脚刚好能平放接触地面。③一盏台灯;④一个小书架;⑤一个漂亮的日历,明天或以后更长的时间,需要做什么,都可以记在上面,帮孩子养成做计划的习惯。另外,也可以将学校、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写在上面,免的孩子忘了。
以上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环境安排,如果不能有这样一个空间,可以简单一点,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注意物理环境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心理环境。有的父母出于感情交流的需要,不愿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感觉被忽略,所以他们总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问这问那。“做几道了?还有几道?”看起来似乎是关心了孩子,殊不知这样不时地干扰孩子,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的思路也是总被打断。因此提醒各位父母注意:不要在孩子学习时跟孩子唠唠叨叨。同时要注意不要被客人来访扰乱了孩子的学习时间。
6、良好的学习规范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刚刚入学的孩子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规范开始。比如书写要认真,卷面要
清洁,练习本不混用„„孩子晚上读书作业、上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间应该尽量固定。家长可以教育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用具,不形成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刚开始的时候,也许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耐心,但是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这是家长要及时检查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加以评价激励,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不要老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需要家长帮助,也不要老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是否受了委屈,要为孩子“打抱不平”,这些都只能加重孩子的“骄、娇”二气,这是十分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的。因此,家长要常与教师沟通,遇到问题先与教师沟通后再进行处理,不能轻易的责骂自己的孩子或包庇自己的孩子。
第二篇:给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八条建议
给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八条建议 新学期开始了,又将有一批孩子步入小学教育的大门,在此我想给即将成为一年级小学生家长的朋友们提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视孩子为独立的生命体,尊重、欣赏他们的思想和个性,必要时虚心向孩子学习。既不溺爱也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记得在我做教师期间常常听到一些家长的抱怨:“我每天都说,你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可孩子就是不听。”真的是孩子不听吗?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在例行公事般的说过之后,没有给予孩子实质性的帮助?自己是否了解孩子上课不听讲的原因?是否知道孩子不写作业都在做些什么?习作水平上不去孩子努力了吗?为什么很努力成绩仍没有提高?症结在哪儿?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可以这样说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正是需要家长、教师、小伙伴给与帮助的时候。做孩子的益友良师是家长难为又不可不为的事情。
第二条建议:要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定促其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目标。
电视剧可以重播,刚刚结束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精彩的花絮可以回放,而我们孩子的成长却是不可逆转的。作为家长一定得想办法腾出点时间,拿出点精力,关注我们的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学习为人父,为人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新时代家长的必修课。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至少有七项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识智力。正常的人都具备至少这七种智力,只是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表现有所不同罢了。有人七项全能,有人某几项或某一向突出,其它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差,某几项更差。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人的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差别。因此我们不应该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其他孩子的长处,比如:你看你,连个音符都不认识,某某钢琴都考到八级了。或许这个孩子不会弹钢琴,但绝对是电脑高手,亦或是长跑冠军呢!
第三,潜移默化地实施教育影响,帮助孩子过好学习中的各个关口,使其树立信心,乐于进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感觉到你在教育我,例如:我告诉你每天写完作业要读书,读书对你很有好处。你要喜欢读书。与其这样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说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注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生正在通过共同的努力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例如:识字教学开始关注环境识字、生活中识字;阅读教学既有课前查阅资料性阅读,也有课中感悟性阅读,还有课后拓展性阅读;习作教学则鼓励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说真话吐真情。
刚入学的孩子,需要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了解学习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刚入学的孩子家长要关注哪些学习习惯呢?
1.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过早到校,有病有事及时请假,做一个守时的人。
2.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按要求完成作业,读写执笔姿势要正确。
3.爱护学习用品,使用后立即整理好,不丢失。
4.主动获取知识,多读,多听,多看,多想,多做。
5.能根据课表整理书包,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
第四,敢于放手,给孩子摔跤和自己爬起来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受点“委屈”,吃点“苦头”多经历些风风雨雨,对他们今后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我28岁才要的孩子,说实话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特别开心。尤其让我们骄傲的是由于照料的精心,在家有人看,出门牵着手,孩子很少磕磕碰碰。
孩子上学了,守纪好学,令人省心。可就是有一样叫人放心不下,今天摔紫了腿,明天头上起了个包。有一次碰巧让我撞见几个男生跑过来,孩子只会愣楞地站在那,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可想而知。心疼之余,我免不了有些气愤,怎么这么笨,连躲都不知道躲?无奈之下,只好由她去了。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类似的事情居然自行消失了。我终于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跤终究是要跌的,小时候不摔,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大了以后难免品尝摔跤之苦。
认识到这点后,我首先调整自己,努力做到:不因为了保护自己的感情不受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而牺牲孩子的锻炼机会。
记得有一次孩子与同学临时决定去中山公园,结果找不到乘车回家的车站了,打传呼给我丈夫。惊恐中,我们压抑住自己的感情,把他们接回来后,肯定了孩子们遇到问题能思考,并采取合理措施的做法,又一起想了许多可行的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最后指出,再次出游时应跟家长打招呼,事先设计好行走路线,考虑周全些。
逐渐的她不仅养成了遇事思考的习惯,而且有了在通常情况下要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我们没去接她,回来后,尽管外衣湿了,可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在学校里等时,她说:“已经四点半了,我知道你们不会来接我的,干吗还要等呢?”
第五,建议家长认真读读《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其在知晓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熟知,了解自己和孩子的行为规范,便于你同孩子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沟通。加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同是忘带东西了,一个家长送到学校一个劲地向老师解释都是自己的错忘记给孩子装进书包了,另一个家长则在递给孩子东西的时候,这次问题是因为昨晚没有对照课表整理书包,做好第二天上课的准备,回家后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忘带。大家试想长此以往两种方式教育下的孩子,做事的责任心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哪个会更强
第六,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学校教育,以及孩子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避免误解,构建家校和谐的育人环境。
教师也是人,青年教师在父母面前还是个孩子,他们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希望家长能够与教师通过沟通避免误解,家长的大度,宽以待人将影响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是否能够适应。
第七,关心孩子的生活,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1.准备一个设计简单,大小合适,实用的书包。学习用品尽可能简单实用,木杆铅笔6——8支、橡皮、尺子各一,一年级最好不使用活动铅笔。
2.养成“四带”习惯——水杯、抹布、手帕纸,垃圾袋
3.一双轻便的胶鞋。
4.按时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双休日尽可能多的进行户外活动。其它事宜:
1.了解记作业的方法。比如我做老师的时候跟孩子们是这样约定的:Y—语文,S—数学,X—书写,口—朗读,口算,背诵,P—页数,5.—题号,5—个数、遍数,(一)行数。
2.和孩子一起准备学具。比如数学会用到的:20根小棒(吸管,五厘米),20个圆形(直径为3厘米),20个正方形(边长3厘米),圆形和正方形涂成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现在很多地方有统一的学具盒,这一点也许就不会涉及到。
3.督促协助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口头作业:朗读、认字、口算、听英语带,每天读英语半小时)
4.如果有的学校允许上午两节课后加餐,带一点小饼干即可,不要给孩子带乱七八糟的零食。
5.放学路队(家长到指定地点接送孩子,不要拥挤在校门口)
第八,建议家长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为自己为孩子,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提高修养。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发挥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学校稳步、持续发展、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
第三篇:一年级新生家长可以读一读的建议
一年级新生家长可以读一读的建议
9月1日被许多即将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称作“开学节”。这足以说明升学和上学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和自豪的事情。的确,开学的头几天,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本文具,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并使他们感到激动,这大概就是一些专家称作的“兴奋期”。每天,孩子从学校里回来,总是叽叽喳喳地,有那么多“新闻”向我们报告,总是一本正经地宣布:我要做作业了!俨然要干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大事的样子。然而,曾几何时,孩子的这种自豪感减退了,兴奋的亮光在孩子眼里暗淡了,有的孩子甚至在早晨磨磨蹭蹭,拖延去学校的时间,偶尔悄悄叹一口气。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消瘦了。“读书到底要花真工夫,不轻松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常不免聚在一起议论几句。但是,真是学习使孩子感到疲累吗?“不!不累!”我们的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其实,真正使孩子感到疲累的,这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小朋友在学习里要受到诸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班级规章制度等很多纪律的约束,要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第二,学校生活节奏比起幼儿园大大加快,比如,学校制订了紧凑而有序的作息时间,要求每个学生统一行动,中午不安排午睡,休息时间也大大缩短了,这样一天下来确实会感到很累。第三,小朋友们对所学知识感到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家长对孩子的新地位、新任务、新责任以及对孩子面临的学校生活是否了解,以及能否积极地给予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毕竟还小,在全新的学习生活面前,他们离不开家长的帮助、知道,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帮
助孩子呢?就此问题,我向您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供您参考
一、家长要积极认真参加每次的家长会
家长在孩子入学后要认真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学习及家长会。主动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以便比较详细地了解学校和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作息时间,每天的课程安排等等。家长应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孩子约定每天早上起床、吃早饭、出家门时间,让孩子能根据学校的要求按时上学。又如家长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最好让孩子想一想,第二天需要准备的物品是否都带好了,像学习用品,体育课要穿球鞋、手帕、茶杯、抹布等等。晚上睡前作好准备,早上孩子就能轻松地去上学。
二、指导孩子按规则去做
我们的孩子向往上学已经很久很久了。开学以后,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本文具,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他,激动着他。不是学拼音认字或学数学,而是按照学校的各项规则去做这项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孩子的疲累,就是努力的自控而后产生的。凡事开头难,习惯了,就轻松了。要让孩子轻松起来,不是放松要求,而是从一开始就让他明确必须做到哪些学习常规。有哪些重要的学习常规,应该让孩子一样明白于心的呢?第一,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孩子上幼儿园时,并没有这一点要求。要是家里有大人,孩子不上幼儿园或者迟点、提前回家都是可以的。上小学,既然是重要的社会义务,就得遵守规定,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也有培养责任心的因素在内,上学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事,必须去,按照规定时间去。为了保证上学的严肃性,在孩子遇到实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如生病无法坐在课堂上了,应该写请假条征得老师的同意。第二,上课要安静,专心听讲。安静包含了许多内容,如课前先准备好学习用品,以免上课是才来翻找,发出各种响声影响课堂纪律,也影响孩子自己听课。上课时,不经充许,不能和同学讲话,不能吵闹,不能随便离开座位,离开教室。活泼好动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特点,要做到一堂课都安静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孩子听老师讲那些他已经懂了的内容,或者所讲的内容孩子不感兴趣。对那些爱吵闹的孩子,我们除了再三想他强调,由于他不守纪律,其他同学都听不清老师讲课,这不是好学生的行为,同时要尽量抓住他因没专心听课而出错的时候,告诉他,不安静听课就容易错过老师所讲的新的重要的内容,别人懂了,你不懂,老师还得为你讲一遍,就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对你对同学都很不利。另外,我们也要检查一下原因,孩子上课不安静,是否与我们的有些做法有关,比如,我们预先教孩子学习他课堂要学的知识,或者平时我们听别人说话时,随意地打断对方说话,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转移注意力等等,这种做法都会使孩子上课不安静。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家长从没听老师批评过孩子不守纪律,他们的心里就比较欣慰:孩子上课还是专心的。上课安静的孩子是否一定是专心听的呢?有这么一个家长,孩子上初中时,他去参加一个家长会,听其他家反映,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太少,孩子花20来分时间就做完了。他大吃一惊:自己的孩子哪天做作业不是做到晚上10时、11时?他以为,总是孩子的智力不如别人。后来,他要求孩子每天早晨起来晨读,要大声读,这才发现,孩子几平不能连续地读上10来分的书。他明白了,孩子上课时,肯定也是这样,没几分时间就脑子“溜号”,老师讲的课他听得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家做作业就被难住了,日积月累的,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难题越来越大,听课也就越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了恶性循环,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困难了。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该留心,我们那个上课安静的孩子是否专心在听课?有否思想开小差,注意力没在老师的讲课上?有否在做小动作,做那些与学习无关后?专心听课是孩子学习顺利的基本保证,是最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一定要在孩子刚上学时就培养起来。第三,课间活动有序。课间时间是让孩子调节和放松而设置的,以利下一堂课的顺利进行。为达到这个目的,要指导孩子下课以后,赶快收拾好上一堂课的课本用具,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然后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打打闹闹;需要上厕所的,抓紧时间先上厕所;还有时间,可以舒展舒展身体各部位,走一走,跳一跳,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上课以后长时间不能静下心来。第四,课余先做作业再玩。课余是指每天课表上的课上完以后,以及在家的晚上和早晨的时间。有的孩子上完课后就回家,有的孩子上完课后还要在学校里呆一段时间。一般说来,孩子上午的课紧张度高,下午的课活动量大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在下午3时半以后就放学了。但因为家长还在上班,所以许多孩子在放学后到晚饭前这段时间,完全自由活动。刚上学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合理地安排时间,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科学地安排时间的习惯。一般说来,孩子在一天中的学习精力是有差别的。上午精力最好,中午减弱,午后二三时又开始提高,到下午四五时,是下午精力最好的时候,这个时间用来学习是最好的,所以,放学以后,让孩子玩半至一小时,然后让孩子完成他的回家作业,这样的安排比较合理。家长不在家,要求孩子自己形成习惯,对提高学习自觉性,树立责任感都是很有好处的。习惯都是在开始时培养最容易形成。从一年级时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后就能保持下去,若一年级时没培养好习惯,以后来纠正,就很费力了。晚饭以后,一般没什么作业好做了。为今后
打算,在规定时间,比如七时,要求孩子坐到自己的书桌前,拿出书本来复习一下;再看一看明天要上什么内容;把书包整理好,将第二天需用的学习用品都准备好;再看一会儿课外书,到八时,就可以准备睡觉了。有的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以为自己亲自督促孩子做功课才是对孩子真正负责,常常等忙完了各种事,晚饭后再坐到孩子身边来照看孩子做功课,这时时间已晚,孩子的精力已大大下降,学习效率差,学习时间势必拖长,孩子睡觉的时间就少了,第二天上课就容易精力不集中,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了。
三、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怎样使孩子做作业动作快?回家作业是孩子上学以后实实在在需要他独自做的一件事。再不懂教育,也没有一个父母会代替孩子去做作业。不替孩子做,却也不能说明孩子自己会做,不必过问。现实是,我们往往在最初的时候过问太少,以致数年以后花很大力气去纠正那些最初开始形成的坏习惯。几乎在每一次重大的家庭教育咨询会上,都有家长咨询:如何让孩子做作业时动作快些?这些孩子往往要花二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作业,其中有成绩较差的,也有成绩不错的,这说明,动作慢与成绩好坏没有必然联系。有一个家长说,他那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晚上做作业差不多要花两个小时。“他就坐在那里,拖着不做,催他,他才慢吞吞地拿出课本来,一会儿说练习本找不到了,一会儿说铅笔断了,一会儿又找橡皮。写一会儿,站起来走一圈,或者看到什么玩具玩玩,再不,要喝水啦,撒尿啦,非要惹你生气了,坐到他边上,板着脸督着,他才死心了,一心一意做。你若脸色有点好转,他又活了,提各种要求,拖延作业的时间。其实,他也不是不会做,就喜欢拖。”这样的孩子也许不是个别的。珍惜时间,有成效地利用时间,这对学习非常重要,随着年级升高,这种讲求效率的习惯所起的作用更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因习惯不同而慢慢地拉开了。在一年级的最初阶段,我们就要培养起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做作业拖拉,动作慢,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他还不善于学习,不知道学习和游戏的区别,还不明白怎样做才算“抓紧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本来应该从学龄前就有意识地做起,让孩子养成按大人的要求做事,自觉限制自己的行为的习惯。上学以后,更要强调遵守规则的要求。每天傍晚或晚上,一到规定的时间就自觉坐在规定的书桌前做功课。家长应该努力配合,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专心做功课的环境,如把其他的声音减到尽可能小,家里其他成员也开始做一些安静的工作,绝不随意打断孩子做作业。要让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意识到:学习非常重要,比其他的事都重要得多。孩子做作业拖拉的现象往往出现在上学一二个月以后。这个时候,最初的新奇、新鲜的感觉已经过去了,每天上学、放学、做作业,显得单调乏味。作业做得好与不好,反正都能做小学生,关系不大。作业总要占去过去用来游戏或轻松的时间,给孩子一种负担的感觉,假如孩子还没有树立那种“这是我必须承担的义务”的想法,那么作业拖拉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学习自觉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这是孩子自控能力培养的根本,不能忽视。同时,在孩子刚上学时,要养成孩子坐到桌前就立刻开始做作业的习惯,是立刻,而不是坐在桌前磨蹭。最初,可以制订几条规则,在做作业前让孩子检查:(1)收起桌子上一切与做作业无关的东西。(2)准备好必需的文具。课本、作业本放右边,橡皮、铅笔、尺子放左边,这样的位置必须每天如此,便于使用。(3)打开台灯,调好光线,坐在椅子上,把课本、练习本打开,拿起笔开始写„„让孩子每在对照着这几条规则做,过一段时间,他就不需要
逐条对照也能静下心来了。假如孩子特别不容易静下心来,这规则可以订得条例多些,如在前面把关掉电视机、喝水、小便等都订上,使逐条对照的时间适当长些,让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慢慢收心,以后习惯了,有些条例就自然删减了。孩子的时间观念的树立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如让孩子准备好纸笔,像竞赛一样,卡住表上的时间,让他在一分时间里抄写课文,或做数学题,看看他能写多少字,做几道题。过几天再来这么一次,看他多写了几个字,多算了几道题。不管孩子做得多还是少,只要他是全神贯注做的,都要表扬他,有进步更要表示赞赏。以后再进行5分、10分时间记录。这些记录最好能制成表格登记下来,和孩子一起总结。再后,就让孩子每天根据作业量,自己提出做作业的时间。如果你卡表时统计,孩子5分做了20道题,那么他自己说完成25道题要用10分钟时间,还是应该允许的,若是他提前完成了,要大加赞赏,若没有按时完成,要一起分析原因。这样强调时间地训练,直至孩子做作业的时间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孩子就能逐步养成紧张地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每年开学以后,就有家长到书店、出版社去寻购各种课本、教学参考资料、练习册等等。孩子需要的书本、练习册,学校里全都发给孩子了,他们还买这些书干什么呢?“这种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可谓细致入微,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假如这些家长准备捧着这些教参,坐在孩子身边,随时指点孩子每一处作业上的差错,或者随时回答孩子的疑问,准备这样伴随着孩子读完小学,初中以至高中,对孩子来说,这决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四、变“替孩子做”为“教孩子自己做”,让孩子得到磨练。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独生子女特别宠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样极易养成娇生惯养的毛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挑吃挑穿,要什么给什么,甚至对孩子的心理要求也会无原则地迁就。考虑到孩子年纪小,还不懂事,家长替孩子做这做那包办一切的情况也极为普遍。这样的“关心”和“爱护”并非是件为了长期以往,对孩子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只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容易形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行。上小学这是个关键性变化的时期,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给孩子新的影响。应该要求他自己能做到的尽量自己做,如洗脸、洗手帕等。同时也要他帮助做些家中轻便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抹桌子、倒垃圾、拿碗筷等等。孩子往往看到大人做什么也爱学着做,这是好现象,应该鼓励和引导,不要害怕他们做不好或弄坏东西,要多积极鼓励和具体指导。劳动教育薄弱,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有着勤劳传统美德的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实践本领,体质欠佳,意志薄弱等等,这些都与缺乏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的成长,从小到大,从生理到心理,都离不开“锻炼”这两个字,这里的“锻炼”既包括自然意义上的跌爬滚打,也包括社会意义上的磨练、进取。这样,你才能立稳脚跟,才能“自立自强”。,我们以前常说:“不做温室里的花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人类要改变自然,改变社会,就需要有更坚强的意志,更出色的能力,有更自觉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些素质,哪一点离得开从小的培养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当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为独生子女以后,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当成了珍贵无比的大熊猫,天晴怕晒,天雨怕淋,走路怕摔,活动怕累,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他
们紧紧地“抱”在怀里,从婴儿一直“抱”到大学,此中“关心”的结果,造成不少大学生不会烧饭,不会洗衣,不会独立生活的怪现象。永远“抱着”,何来自立?何来自强?不劳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走向灭亡,每个国家,每一个人也同样如此,现在孩子中存在的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告诫着我们每一位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去接受锻炼。家长给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的同时,还要指导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怎样削铅笔,怎样用橡皮等,并提出爱惜学习用品的要求。放学回家,可以问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如今天老师教什么,做些什么作业,完成得怎样?(当天的作业一定要及时完成,不能积压、拖欠)但不要陪同做作业,不要边做边玩。还要检查孩子的书包是否整齐,是否带齐学习用品,是否带吃的,玩的或是别人的东西。孩子做完作业往往把东西摊在桌上不及时收拾,这时应提醒他。要养成每次完成作业后即使收拾好学习用品,整理好书包的好习惯,替孩子做就是迁就他的过错,只会滋长他的缺点、错误。
五、注意爱护孩子的求知热情,努力促进个性发展。
六、七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家长除注意孩子的健康外,还要注意孩子的智力发展。你们常常会发现孩子一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正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能嫌烦,应耐心地给予解答,如果一时无法解答,你可以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去探索这些问题。孩子们各有所爱,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画画,有的爱好手工制作,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喜欢研究动植物,家长们应顺其所为,加以培养,而不要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一年级的小学生,国家教委规定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一些家长嫌孩子回家太空了,责备学校不布置书面作业,其实家长有空时可以问问他在校的一些情况,可以给孩子讲讲有益的故事,星期日、节假日可带孩子到公园去,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接触社会,这样做能活跃孩子的身心,开阔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给孩子买一些适合他们程度的课外书,使孩子养成“学得专心,玩得愉快”从小培养合理使用时间的好习惯。
六、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积极向上。
孩子的智力如同他们的体力那样存在着差异。当有的孩子轻而易举地提起20斤的重量时,别的孩子提起10斤就已经相当费力了,而我们如果对他们作出同样的要求:提起20斤为100分,这是一件多么不公平的事,如果非这样做不可的话,那么我们将看到后者不要说提20斤,就连提10斤的能力都会丧失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在孩子学习有困难,成绩不理想时,态度急躁,经常呵斥孩子“„„”造成了孩子讨厌学习,一个孩子,毕竟才是个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起步就被彻底否定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啊!憧憬已久的美好校园生活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周围的一切只会更加心灰意冷。设身处地想想,我们每个成年人有谁不期望自己是个有所价值,有所体面的人呢?孩子也是如此,当前进的道路上出现泥泞,在他感到力量不足的时候,他更需要温暖,需要我们给予耐心的指导,分析原因,鼓起勇气,一同去克服。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同步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方位多层次,如果光以读书,成绩最好就是最有出息,那就未免太狭隘了。为此,我们建议家长在鼓励孩子读好书的同时,更要注意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表现为通过谈话讲清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正确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待人有礼貌,不说粗野的话,但自己开口就是难听的话,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吵嘴,以至打架,那我们的教育注定是要失败。“其身正则令行”。我们发现孩子卫生习惯差,多半与家长自身的卫生习惯有关,家长讲究卫生,穿戴整洁,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孩子会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威信,这是最危险的事,那些将“哄骗”视为教育,将“凶”当作威信的家长好似极为错误的。家长的威信是靠自己的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中逐步树立起来的。所以,建议家长们,言传身教,平时能讲讲古今中外讲文明讲礼貌的孩子的故事,多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制止不良行为,督促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等。赠送孩子们一份人生的礼物——“快乐人生三句话”第一句:面对生活,要微笑着说:“太好了”。第二句: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第三句:与人相处,要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各位家长:您孩子上学了,您的人生也就翻开了新的一页,您的心里一定对孩子的未来充满着期望,您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梦想也一定会寄托在孩子身上。那么您有没有想过要改变一下您过去的生活和习惯呢?如果在孩子上学以后,您什么也没有改变,那么,有一天当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状况出现不满意时,可能您已经没有太多的办法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了。——再忙也不要忙忘了孩子。
第四篇:家长如何辅导一年级新生
对于小学来说,一年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小学生入门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找到了入门的方法,以后的学习就会更轻松。作为家长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入门,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将少操心,同时,孩子也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终身受益,所以,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早上,孩子上学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到学校,放学时,要叮嘱孩子不能在路上玩耍,要直接回家。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美观。写作业要一口气做完,不能边做边玩、做一下玩一下。完了作业要准备好明天的学习用具(包括削好铅笔,准备好擦子,把各科的作业放在各科书中)、收拾好书包,然后最好看一会儿课外书后才能去玩。晚上,八点半以前必须上床睡觉,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睡觉环境,不要家长叫孩子睡觉,父母则开大音量看电视或大声讲话。
二、加强孩子学习的辅导。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一定有很多的不适应,同时,孩子这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短,上课时老师讲的知识就有可能听漏,如果,家长每天辅导一会儿孩子的学习,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十分轻松,就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辅导:
1、拼音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拼音的拼和声调(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容易混淆)。家长辅导孩子的拼音可以从读、听写、默写等方面着手。刚开始时只读《语文》书和老师布置的作业;拼音快学完时,可以买一些带拼音的课外书让孩子读。这样,孩子不光巩固了拼音,而且还提前预习了字,同时还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听写拼音时,家长先把声母和韵母都念出来,等孩子对拼音比较熟悉时就可以不念出来了。默写主要是默写整个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默写时,不能写漏、写错,连顺序和格式都不能错。
2、生字
每课的生字都要听写,一单元学习完了要听写一单元的生字,一本书学习完后要听写整本书的生字。前三个单元,因为认识的字少,所以可以只听写生字,后面的单元就必须把生字放在词语中听写。在学习了拼音后,每次听写都必须带上拼音。最重要的是听写完后,家长必须仔细检查字和拼音写对没有,如果有错,家长就必须给孩子重新听写。
3、作业的检查
孩子把所有作业写完后,家长要检查一遍,看一看写对了吗?书写工整吗?如果有错,就叫孩子改正;如果书写差,就叫孩子重写。
4、预习
作业写完后,叫孩子预习明天要学习的地方后,再读几页课外书。预习课文包括:读通顺课文(至少读三遍),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给生字组词。
5、背诵
古诗一定要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背才容易背着,同时,背诵时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规律再背诵。
6、加强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孩子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否正确,看书的习惯和方法是否得当,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保护眼睛从现在开始。
7、加强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不懂的数学作业,家长千万不要把答案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要耐心地弄清楚不懂的原因,是题目的意思不理解,还是当天没有专心听讲等等,并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加强品德方面的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身体差的人是废品,能力差的人是次品,品德差的人是毒品。”这可见一个人的好品德是多么重要。同时,一个人品德好了,别人才更愿意与他相处,他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1、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见到老师、同学或其他认识的人要主动问好,受到别人的帮住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做错了要说对不起。
2、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3、做一个讲卫生的人,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男生勤理发,女生要把头发梳好。出门之前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仪容是否整洁。
4、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洗碗、扫地、擦桌子、收拾房间、洗内衣、洗袜子、洗红领巾等事都可以叫孩子做。
5、做一个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能与人好好说。
6、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关心、爱护、尊重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称赞、宽容别人。
7、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作为一个学生,有责任努力学习;作为一个孩子,有责任尊敬父母、长辈……
8、做一个会与人合作的人。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9、做一个自信的人。家长对孩子以表扬为主,让他树立自信,让他认为自己很能干,他学习起来就会更起劲。但是,如果孩子的确错了,家长还是必须指出来,进行讲道理或者批评教育。
如何看待考试?
对于考试成绩不必太放在心上,关键是要看卷子上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是不理解题意还是不会,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平时的作业中就有针对性的在家辅导一下,刚开始读书的孩子不适应考试题型是正常的,不用太心急。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努力付出了多少。一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和辅导,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孩子很容易反反复复的,不注意的话,孩子很容易就松懈了。爸爸妈妈们还是多花花心思吧,孩子会进步得更快。
第五篇:一年级新生家长注意事项
孩子马上就成为小学生了,当家长的该为孩子准备什么呢?以一个教师的经验,我给朋友们讲一讲需要做的准备。
一、心理上的准备
1、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2、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二、生活上的准备
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3、开学后,教会孩子能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带齐学习用具,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
4、教会孩子吃饭时的好习惯。上小学后,很多孩子自己仍然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在这里老师特别提出,希望家长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喂饭!这样会助长孩子许多的坏习惯而难以改正。
5、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地球仪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7、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晚上8点半前尽量让孩子上床休息。
8、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不要给孩子带零食,防止学生攀比,而且,一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往往会在课堂上偷偷的吃东西,就算不吃,在上课时也经常会想书包里的好东西,你想想,孩子那么小,能不馋吗?
三、物质上的准备
1、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为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的习惯。准备的学习用品是:
双肩书包。书包的选用应轻便、合适,以能装上书为宜,不要太大、太重。学校课桌抽屉较小,书包太大装不进去,有的小学生只好放在地上,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此外,书包里的兜不宜太多,书本用品放得太散,小学生往往因找不到东西而手忙脚乱。
文具盒,文具盒的功能不要太多,简单为好,以免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文具盒里每天至少有5-6支削好的铅笔(套好铅笔套)、尺子、橡皮、刨笔刀。
铅笔以HB为最好(铅笔上有标志,最好是中华牌的),因为软硬适中,铅的颜色不是太黑。而H的铅笔写出字来不清楚,B的铅笔铅芯软,写出字来又太黑,一旦写错字,擦起来黑乎乎的。不允许用自动铅笔,因为这种笔铅芯细,易折断,而小学生写字握笔紧,手僵硬,不灵活,稍一使劲铅就断了。同时在铅笔上用不干胶贴上自己孩子的姓名。此习惯对孩子非常重要,请家长高度重视.家长可以采取回收短铅笔换长铅笔的方法.因为有时一天课上下来就能捡到许多铅笔,又无人认领,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橡皮买绘图用的较软的一种,孩子能擦得干净。不要用修正液,因为修正液是用化学合成的,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弄到桌子、手和衣服上擦不干净。
削笔刀最好用转笔刀,不要用小刀,一年级新生用小刀削破手的事情经常发生。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转笔刀,铅笔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削好。这样上课写作业孩子才会时间充足。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孩子课堂上削铅笔的。
文具的选择切忌花哨和追求时髦,因为5至7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5分钟,花花绿绿的文具用品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动作,影响学习。再说,小孩子特别爱攀比,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花样文具便向家长索要,如果家长轻易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时间一长,还会养成孩子虚荣等不健康的心理。
2、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少孩子早晨起不来床,甚至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去上学,结果到了第三节课,精力不充沛,以致头晕、肚子疼。有的家长在路上为孩子匆匆买点吃的,让孩子拿到学校里去吃,在学校里是不允许吃饭的。
3、建议家长为孩子制作一张作业正确率统计表,将表贴在墙上。做完作业由孩子自己检查,全对的,给孩子画一颗星,不要养成家长代孩子检查作业的不良习惯。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个月与孩子共同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4、本子要准备以下几种——语文本两种:拼音本和田字格本;数学本两种:小草稿本小算术本。准备一个《记事本》,《记事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
5、课本一定要包书皮。书皮纸最好选用牛皮纸或挂历纸,并在上面写上学校、班级和姓名,这样会显得整洁而美观。不要用塑料皮包书皮,因为塑料皮太软,易折书角;由于书脊有塑料杆,摊开书写字时不易放平,小学生只好一手摁书,一手写字,效率很低。此外,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包书皮,这样能养成小学生爱书的好习惯。
6、准备一个水壶和一块手帕。小孩子容易口渴,要专备一个小水壶(装开水,不要装牛奶或饮料),在上面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因为班里学生多,水壶易拿乱。水壶要实用,不漏水,易打开。另外要准备一块小手帕或一块小抹布,用于擦手擦桌椅。
四、家长需注意:
1、千万别给孩子零花钱,钱没花出去以前,他一节课都在想:快下课吧,晚了就挤不进去了,或是:我去买点什么好呢?
2、刚入学的前几个月内,真的是相当的重要,家长一定晚上要领着孩子练拼音,主要是拼读。因为学的太快了,一定要把基础打好。
3、学校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地点一定要记清,如果不能按时去接,及时跟班主任老师联系。还要教育孩子不要自己随便到处乱跑,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科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现在的孩子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在平时就注意加以培养。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有害终身。
还记得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情景吗?当父母的总是紧紧拉着孩子的手,领着他、护着他,直到他能自己走稳。要上小学了,和当初学步是一样的,我们也应该牵住他的手,监督他、提醒他、指导他,直到他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