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读后感(本站推荐)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习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近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近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书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习吧!注:今后将陆续写些育儿书籍读后感,正文链接会加到置顶的文章中,以便查阅。
第二篇: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一:家庭教育读后感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平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近,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篇二:家庭教育读后感
爱孩子是天性,是与身俱来的,是连母鸡都会的事。但是教养好孩子却是需要足够的耐心,渊博的知识与不断进取的心。
《家庭教育》这本书不但是我们家长的好帮手,里面所讲的故事,连孩子都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读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时,我会及时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让她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实例教育。
我非常感谢《家庭教育》这份家长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优秀的母亲靠拢;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互动;如何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和谐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这份刊物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这本书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再也不走弯路,走错路。我们爱这本书,从中我们学到了外国、中国的一些名人、古人、现代的一些好家长怎么样教育孩子的范例。
其中也有许多反面的教材,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们教育孩子的态度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打,便是骂,结果孩子是越打越不听你的话,经常和 你讲“道理”认为是他做的对,和你唱对台戏,形成对立面。后来我们学习了这本书中的好多文章,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 方法,应耐心说服教育,还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后,我们要不断遵循《家庭教育》一书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平时 要从“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文明礼貌”、“宽厚待人”、“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等方面做好带头人,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师,使孩子健康向上。
篇三: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 是一本帮助家长教育的好书,书上有句话“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知道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增强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帮助我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经常磨蹭,我就不断催促,结果越催促越慢,写出的作业质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气,经常责骂孩子,通过读《家庭教育》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
第三篇: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指导——做合格父母
五二班 张翌晨
我相信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淘气、安静、懂事、内向,甚至是刁蛮任性的——你们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但是大部分 孩子丝毫没有感受到你们的爱。而我作为一位母亲,也是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懵懵懂懂地爱着他们,反而被他们冷落。谁叫我们家长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呢?直到读到了这本书,我可谓是恍然大悟,一瞬间明白了以后该怎样面对孩子、怎样与孩子之间产生亲情、怎样消除孩子与我们父母之间的代沟,以及怎样教育孩子。
初读这本书,我的兴趣就已经蹭蹭往上涨了。因为书中在讲述孩子和父母的故事时写得很全面:案例、解读、建议,样样不少,甚至还有链接和名人名言呢!
读到“孩子做事,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这篇时,我为小军的这个毛病感到可惜。好好的一个小男孩,却被这个毛病搅得痛苦不堪:学习马虎、做事情只有短暂的热度、作业错误率多、依赖性强’让他的父母感到很失败,让我感到很担心。我急速看完后边的内容,顿时明白了,也很惊讶地接受了这个好法子。虽然我家孩子不会丢三落四,但是我也尝试了这个方法,结果孩子一下子懂事了许多。这让我感到了欣慰。
书中还有更多妙点子,也使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后,能培育出更让人骄傲的孩子。
第四篇:《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是王楚涵的家长,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么大的一个话题,看过的内容也很是受益匪浅,感觉家庭的教育相当的重要,我们是孩子的从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们的终身教师,家庭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感方面,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就简单分享个小事件与各位家长们共同讨论学习。
背书:
上四年级以来,我发现王楚涵的学习内容增多了,也常常会伴不自信,容易烦躁,前段时间放学回来做完作业,晚上吃完饭有一篇课文要背诵,还没背就说‘妈妈我这篇课文背不下来,好难背,记不住,真的记不住’说着就要哭出来了,我就说你还没背怎么就知道背不下来呢,小孩就接着说‘就是背不下来’,我没耐心了就说‘找你爸去背’。她爸爸比较有耐心,走到楚涵面前就说‘哪里能背不下来呢,我们家楚涵脑子这么好使怎么会背不下来呢,来爸爸跟你一起背,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背下来,而且很快就背好了,你相信吗,‘我不信,我就是背不下来’楚涵说。他爸爸说,你一定行,而且会很快,小家伙半信半疑就跟着爸爸去背书了,我就看到父女俩在阳台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起来了,边背书边鼓励到最后是越来越兴奋,很快没20分钟就背好了,开开心心的收起书本去睡觉去了。
一件背书的小事情,不难发现孩子有个小问题:
烦躁不相信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非常重要,他爸爸做法我很赞成,我相信孩子们都是很聪明的,在家庭环境的干扰下,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看过这本书后,我想我会在家庭教育上会做的更好:
1)
对孩子要有耐心。要把孩子的当成朋友去沟通交流,让孩子把我当成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呼来喝去的大人。这样我会更好,更有耐心的去引导她。
2)
发现优点,时刻鼓励。在家里需要交流的机会就会很多,碰到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也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寻找孩子的进步,引导到一个积极,阳光,正面的方向上面来。
3)
减少批评。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很多的进步,而不是很多的退步,尽量减少批评坏的,多夸奖些有益于好的事情。
4)
勇于尝试,参与社会实践。若一个机会,我会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去体验社会,我想对她的人格方面会有很好的帮助
5)
要让孩子快乐。好心情从微笑开始,妈妈微笑了,孩子们会笑的的更灿烂。孩子们能感受到,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6)
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独立才能自立。平时我就是事事操心,最后反倒闹心。
以上就是我读完家庭教育这本书以后的一些感想,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来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王楚涵家长
第五篇:家庭教育读后感
美玉无瑕谁琢成,一切都是父母心
省实验中学 生物组 刘志伟
假期时,由于自己准备要孩子,想着看些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在当当网上搜索看到这本书一直连续多天都处于榜首,想着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应该是好的,于是买过来看看,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1.提高爱的质量。2.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做家长应有的智慧。6.小事儿就是大事情。7.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教育的七要素,每一点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者在书中引言写到:“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足以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关键,而且明白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从孩子的角度看,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孩子在看待问题时自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能会有所怪异,但是那是最真实的,大人需要的只是知道,孩子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有些给孩子看的文章会写到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等”,但经过调查事实上孩子出门时地面上的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有几个会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孩子没有成人高,也就没有兴趣看那么远、那么多、那么宏观,那看到的事物和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了。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在对待小孩时,很多大人以为小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当这些事情出现时,家长要有礼貌的拒绝,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大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能力的培养过程总,有一个环节必须要有,那就是——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大的研究,他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会思考,好的阅读能力会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从而培育出聪明、健康、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