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_第十八堂课 男生具备了良好的习惯,想不优秀都难
习惯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习惯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形成了一种习惯,他的思想和行为就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轨道运行。良好的习惯让人获益无穷;坏的习惯则会成为人生路上的羁绊。习惯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许多教育学家纷纷表示:3岁就可以决定人的一生。3—12岁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影响到男孩的一生,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他获得成功。
1.早睡早起身体好
常言道:早睡早起身体好。早睡早起,对男生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父母,一定要让男孩从小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把握好他们在睡眠中的生长发育契机。
很多儿科医生认为,学前年龄段的儿童最好在晚上九点左右上床睡觉,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育。而且众所周知,孩子身高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多少有一定关系,而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故生长激素分泌量和儿童睡眠质量有直接关系。睡眠充足,则生长素分泌量多,作用时效长。一般生长激素在22时到凌晨l时为分泌高峰,占总分泌量的20%一40%。
科学调查还发现,那些很晚才睡觉的儿童,长大后出现肥胖的可能性比较大。如3岁时睡眠不足9小时的儿童,和睡眠超过11小时的儿童,到初一时,前者肥胖率是后者的1.6倍。专家强调:“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防止肥胖。”心理学家认为,养成早睡习惯的儿童,不参加不健康、不安全的夜生活,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专家主张,睡眠和饮食、运动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还是主要以睡眠为中心,重新安排孩子的全部日常生活。
小宝是一个快上幼儿园的小男生,可却有一个早上赖床的坏毛病,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头疼。
用小宝爸爸的话说,小宝总是该睡不睡、该起不起,晚上精神百倍,早晨却十分贪睡。如果爸爸妈妈勉强把她叫醒,没睡够的小宝马上会闭着眼睛,大哭大闹:“我不想起床,我还要睡觉!”
看着小宝又哭又闹的样子,爸爸妈妈心软了,只好哄孩子:“睡吧睡吧,不哭不哭!”任由小宝撅着屁股、抱着被子,转身又呼呼大睡。
这么折腾了几次,爸爸妈妈还真是没辙了。
其实像小宝这样的情况在孩子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刚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喜欢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让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清晨时光变得更加措手不及。可是,早睡早起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要想让孩子早起就必须早点睡觉,不然就很难保证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
专家认为: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会有作息不规律的毛病,晚上不睡觉、早上又醒不来。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些坏习惯,那么将会对孩子将来的幼儿园和学校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造成小孩作息不规律的原因有哪些呢?
1.晚上太贪玩不肯上床睡觉或是白天的兴奋久久不退导致入睡很晚。
2.家长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看电视、加班工作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从而导致孩子也不能按时起床。
3.小孩子的敌对心理。父母越是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去唤醒孩子,孩子越是赖床不起。
知道了孩子赖床不起的原因,父母就应该对症下药了。父母首先应该向孩子说明早睡早起的好处和优点。最近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小组证实,与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明显较高。另外美国的相关研究报告也指出,宝宝睡眠不足或睡眠习惯不良,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早睡早起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有利于将来的生活和学习。
如果孩子的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父母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早点安排孩子上床睡觉、睡觉之前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缓解他的情绪。避免睡前让孩子进行一些容易兴奋的游戏和活动。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置闹钟、播放早晨起床曲等方式提示和鼓励孩子早起。如果碰见孩子因为身体方面的不适而不愿早起,父母就应该及时地把孩子送往医院。为孩子治疗。
其次,孩子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父母的行为可以给孩子起到样板和示范作用,小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某些行为。如果父母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经常看电视、工作到深夜,生活没有规律,那么孩子也很难早睡早起,即使父母教育孩子要早睡早起,也可能会遭到孩子的反驳:“你们自己都没早睡早起,凭什么来要求我这样做啊?”所以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多为孩子着想,即使夜里实在有事情要做,也不要干扰到孩子的休息。要想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父母就应和孩子一样坚持早睡早起,谁也不允许出现例外。这样便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孩子也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当孩子赖在床上不愿起床,切忌采取强硬的口气和手段逼迫孩子起床,因为这可能遭到孩子的反抗,父母越是强硬,孩子就越是怀恨在心,更加赖床不起。父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早晨准备香喷喷的餐点诱惑孩子早点起床吃饭,还可以钻到孩子的被窝里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不再睡懒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孩子自然醒来。
当孩子没有睡意的时候,也应该先把孩子安排上床,可以在屋子里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妈妈坐在床边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有耐心,这样才能尽快地让孩子在平静的心态中睡去,慢慢地,孩子也会发现睡觉是一件非常舒心和快乐的事,逐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早睡早起,重在坚持,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父母因为一次心疼孩子就让他晚睡一会儿、晚起一会儿,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孩子健康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2.不要让男生养成拖沓懒散的习惯
拖沓懒散是一种非常坏的习惯,它将给男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极易造成男
生做事拖泥带水、缺乏自信、没有动力等情况。成功是属于那些干劲十足、积极向上、有进取心的人的,如果被拖沓懒散的习惯羁绊了双脚,又怎能奔向成功?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你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慢慢吞吞的,喜欢避重就轻,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而且喜欢依赖别人?如果有的话,那么一定要重视起来了,因为继续放纵这些习惯的发展,无疑将会为男生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千般宠爱,可是这种爱稍一用力就发展成为溺爱了。家长什么都顺着孩子的意愿,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做。孩子过的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真的堪比以前的“小皇帝”、“小公主”。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特别懒散,事事都依赖别人,做事情也拖拖拉拉,没有一点紧急感。在如今的家庭环境下,拖沓懒散已经成了现在孩子的一个通病。孩子学习或者做事拖沓懒散固然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但是跟后天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拖沓懒散往往伴随着家长的心急火燎。
培养孩子是大人的事,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少家长把孩子所有的事都等同于自己的事。从孩子一进学校开始,事无巨细,关心备至,习惯于给孩子做主,习惯于给孩子帮忙,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再加父母的娇惯,有的孩子你急他偏不急,还以此与家长讨价还价。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很多孩子拖沓懒散的习惯实际上是家长惯出来的。
并不是说家长就不应该关心孩子,而是说不能什么都关心,什么都过问,什么都参与。关心、过问也有直接、间接的不同。如果不是你从孩子进学校第一天就督促和陪伴孩子做作业的话,也许孩子是不会天天要你陪着他做作业的。
张天成是一个男孩,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亲是做建材生意的,母亲在银行上班。父母对张天成是特别宠爱,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就把小天成交给了奶奶照顾。奶奶更是对他关爱备至,什么事都不让他做,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张天成自理能力差,喜欢依赖别人,性格懒散的毛病。上课的时候,坐在座位上,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东倒西歪的,反正是没有一点坐相。到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身边没有老师在盯着,他就开始在桌子底下玩游戏,等到老师回来了,才拿起笔做起来。而且每次要做课间操的时候,张天成都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动作也慢吞吞的,好像比别人慢半拍一样;一个星期下来没有不迟到的。而且一回到家里,就躺倒在沙发上看电视,别的什么也不做。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应该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浑身散发着朝气和活力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像张天成的这种情况很具有代表性,也是让家长和老师颇为头疼的。这绝不是一种个别现象,家长不必过分忧虑,一定要冷静分析孩子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如果孩子是特别懒散,依赖感极强的话,父母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加以训练。父母千万不要过度宠爱孩子,这样会使他养成懒散的毛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鼓励和引导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做家务、参加社团活动等方式都有助于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还有助于其责任感的培养。
做事情拖沓缓慢则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孩子对时间的重视不够,因而没有紧迫
感,这时候父母就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协助男孩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表,让他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计划表的内容越细致就越有规范作用,它能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获得喜悦和成就感。另外给孩子定闹钟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它可以提醒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该做什么。有的男孩喜欢做作业的时候看一会儿电视,再看一会儿漫画,再吃一点零食,做作业拖拖拉拉,不能按时完成。父母可以用一些奖励的手段,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就允许他看电视了,还能得到一些奖品,这样孩子就会专注于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上,他会逐渐体验到节约时间带给他的乐趣。父母和老师的积极的赞扬和鼓励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恰当的奖励则会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拖沓懒散的性格,是先天就已经决定好的,你再怎么做也不可改变了。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甚至还带有一点宿命论的味道。诚然,性格有先天性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还是通过后天的塑造形成的。对孩子性格和习惯的改造是很有必要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坏毛病切不可袖手旁观,一定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身上的坏习惯,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3.让男生远离恶习,健康成长
各种各样的恶习会贻害男生的一生,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已经沾染某种恶习,就应该及时矫正,让孩子远离恶习的魔爪,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在他们身上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孩子更是家庭的希望,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受各种恶习影响而导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父母们也对此深表担忧。
2004年,在日本新泻县三条市某小学教室内发生了一起6年级男生使用厨刀砍伤同年级男生的事件。据共同社报道,这名11岁男生将一把长约22厘米的柳叶形厨刀放在背包内带到学校,并在午休时间开始行凶。12岁受害男生右腕和左手被砍伤,伤势需两周时间才可痊愈。据悉,三条市警署已将伤人男生带回警署进行调查,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其行凶动机。
此前,日本媒体曾在6月2日报道,长崎县一名年仅11岁的小学女生,因为和同班女生在网上聊天起冲突,心生怨气,用裁纸刀割破同学的颈部,导致其失血过多而死亡。这是1989年以来的第五起小学生杀人事件,震惊了整个日本,包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的政府高层人士对此表示极大关注。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统计,2002年日本全国公立小学发生1393起暴力事件,其中包括学生殴打老师等行为。在这些事件中,有1253起发生在校内,儿童之间的暴力事件有647起。
在社会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少年伤人事件的报道,暴力恶习致使男生无意中就一步步走上了歧途。除了暴力,其他的恶习也不可小觑。男生的恶习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攻击行为、抽烟、浪费、撒谎、偷窃等等,针对上面所说的一些恶习,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种对男生危害比较大的恶习及其矫正方法:
1.攻击行为的矫治。攻击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言语和身体的攻击。攻击行为多的男生易冲动、自控力差、情绪起伏比较大、脾气暴躁、任性固执。当孩子可能有攻击行为时,父母应早发现,早矫正。其矫治方法有:
(1)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被他人攻击时的心理。父母向孩子讲故事,给孩子找到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抑制自己的行为。当孩子有了进步时,父母就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培养交际能力。父母应经常教育孩子处理问题和事情的恰当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暴力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他人和社会的攻击。还要培养孩子建立一种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和别的孩子相互尊重、相互忍让,培养良好的交往技能。
(3)理性对待。父母要正确而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既不要过分保护和偏袒,又不要采用“以暴制暴”的方法进行管教。否则,既可使孩子产生攻击别人的合理感,加重攻击行为,又会使孩子模仿父母用同样的方法“征服”同伴。
2.矫正抽烟。
(1)感化。父母要预先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他决定抽烟,父母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孩子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和痛苦就不会去接触香烟,这比与孩子讨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为有效。
(2)为自己负责。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要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
(3)父母做出榜样。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你抽烟,那就得抛开你自己对烟的感情,并明确指出你不希望孩子抽烟。如果有亲戚抽烟,要告诉他们不要把烟给孩子。
(4)明之以理。要告诉孩子抽烟危害健康。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身体尤其是肺部危害巨大,经常抽烟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重则危及生命。如果孩子十来岁时就开始抽烟,那他一般会形成20年的烟瘾。这将会对他的未来和身体造成更多的危害。
(5)进行干涉。父母要设法把香烟清除出孩子的生活环境。坚持送孩子到禁烟的学校上学。无论什么时候干涉,都不嫌太早,也不嫌太迟。有些孩子在7~9岁之间第一次抽烟,甚至那些已有好几年烟龄的孩子也能在父母帮助之下戒烟。
3.戒除偷窃。造成孩子偷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这几种情况: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冒险的欲望,博得朋友的承认和钦佩;缺乏明辨是非的意识等等。如果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父母可用以下办法杜绝孩子的这一恶习。
(1)父母保持冷静。孩子有偷窃行为,不要惊慌失措,通常当场抓获对他们的惩罚就足够了。一旦发现,这种行为绝不能姑息怠慢。
(2)有错必改。当孩子偷窃了别人的东西,强制孩子要为其行为向失窃者道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孩子自己单独去做,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3)赔偿损失。必须让孩子明白,他要为别人的物质损失承担责任。可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赔偿损失,也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中扣除罚款,让他切身体会到受处罚的滋味。
(4)加强监督教育。父母要加强对孩子零花钱的监督。如果孩子不断往家带回新的电脑游戏卡的价值已超过他这个期间的零花钱,就一定有问题。
(5)慎重交友。要经常教育孩子,交友要慎重。让孩子避免与那些社会不良少年接触和来往,密切注意孩子的交往,经常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作客。多和孩子的老师交流,有助于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防范于未然。
男生一旦染上了种种恶习之后要矫正过来是很难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男生都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恶习会使男生步人歧途,甚至把他引向犯罪的道路。所以男生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只有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才能保护自己。作为男生的监护人,父母一定要及早发现和纠正男生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恶习,千万不可对男生身上的恶习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只有及时帮助男生纠正身上的恶习,才能挽救孩子的心灵,免得他误人歧途。
第二篇:培养了不起男生的24堂课_第三堂课 好品德,会让男生的形象高大许多
男生长得再英俊也不如拥有良好的品德。品德好的男生会不断地升值。会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值得别人信赖和尊敬。父母要注重男孩的品德教育。男孩要有一诺千金的品质,扬善弃恶的道义,会合作、会分享的品质,对傲慢、懒惰、自私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及时予以教育。
1.不要让你的“无私,教出“自私”的儿子
自私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自私的孩子过分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从不考虑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即使是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不例外;自私的孩子傲慢、无理、懒惰不懂得孝顺;自私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只知道爱自己,不知道爱别人„„如果父母不及时纠正,这种自私心理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要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手上拿走玩具或食物绝非易事。这与瑞士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据报道,研究表明,人并非天生就会分享,实际上,三四岁的儿童最自私,等到他们长至七八岁时,才慢慢变得慷慨起来。所以,父母必须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品行事关孩子一生的前程,是最重要的原则问题,父母千万不可懈怠疏忽。
一位母亲最近很苦恼,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自私,有好吃的都霸着自己吃,不给伙伴也不给父母,有好玩具也从来都不肯和表哥们一起玩,幼儿园老师更向她反映说,为了争玩具,他还和小朋友们打架。其实有这样苦恼的还不止这一位母亲,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
另一位母亲就曾述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炎热的盛夏,儿子闹着要吃西瓜,我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我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的,给我吐出来!”儿子霸道地对我说。我一下子怔在那里,两行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了!”也许是良知未泯,孩子总算“原谅”了妈妈的“过失”。这位母亲说自己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没想到儿子反倒变得这样霸道自私,对自己的父母尚且这样,何况对别人呢!
孩子如此自私是谁造就的?是父母自己长期溺爱、过分娇纵的结果。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还处在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的呵护之下,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逐渐增强。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档的玩具,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一旦达不到他的要求,动辄耍脾气,发怒,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发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听从孩子,父母的做法就是滋长孩子自私观念的温床。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处处只为自己着想,变得傲慢无理,自私懒惰,不会为他人着想,不懂得孝顺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道回报,觉得一切都是他应该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的这种心理不仅会毁了他自己将来的前程,更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甚至使孩子对自己家人的感情冷漠。
那么,父母要如何防止男生出现自私的行为呢?一方面是对男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对男生的宠爱程度。
首先,父母要取消男生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只能满足男生的合理要求,不合理的千万不能迁就,对男生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尽量不给男生特殊待遇,要让孩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消除他“唯我独尊”的意识。如果父母有什么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要留给孩子,这种做法很容易养成孩子的独占意识,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自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让孩子在接受给予的同时首先学会考虑长辈。比如,吃饭时,父母第一口菜夹起来首先会给谁?儿子还是爷爷奶奶?如果你给儿子只能助长他理所当然的心理,但是如果你给爷爷奶奶反而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
再次,要让男生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现在很多男生在父母的宠爱下,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有些父母往往还不以为意,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紧。殊不知,这样形成习惯后,会让男生的自立能力慢慢退化。更重要的是,这样会让孩子只知道享受,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懂得履行义务。所以,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做些家务,不仅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学会尊重长者,关心他人,而不是事事只想着自己。
此外,要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西藏有一位周永琴女士,1994年被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教子有方十佳母亲”。她讲的儿子江舟的故事极为平常却又发人
深省:
江舟3岁那年的春节前,有朋友出差从四川带回来一篮子红桔。红桔非常好吃,江舟也很喜欢吃。我们要求小江舟每次想吃的时候,都要同时拿3个,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大的给妈妈,小的留给自己。开始,江舟每次都做到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培养孩子,并没有真吃。过后趁江舟不注意时,又悄悄把桔子放回篮子里。有时江舟发现我们没有马上吃,会要求我们赶快把桔子吃下去。可当篮子里只剩下最后3个桔子时,小江舟舍不得再分了。我们给他讲道理,努力说服他,他总算答应分了,但怎么也舍不得把最大的那个分发出去。我们告诉小江舟: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这个时候能够首先想到长辈的,才是真正有孝心的孩子。我们鼓励他继续坚持以前的正确做法。最后,小江舟是一边哭着,一边按桔子大小分发给我们的,而且眼泪汪汪地望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真的把桔子吃了。我和他爸爸互相使个眼色,咬咬牙,狠狠心,把桔子剥开,在小江舟眼巴巴、泪汪汪的注视下,一瓣一瓣地把桔子放进嘴里吃掉了。两个桔子到底是什么味儿,我们夫妻俩谁也没有吃出来„„
打那以后,小江舟渐渐养成了不吃独食的习惯。不论多么好吃、爱吃的东西,都能先想着爸爸妈妈。上中学后,每次吃饭,江舟都要先给我们碗里分别夹了桌上最好的菜以后,才自己吃„„再后来,江舟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现在早已成法学博士了。可是,只要他回到家里,依旧要先给爸爸妈妈盛饭、夹菜。我们夫妻两人感觉到,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可宽容待之;但对孩子的不良品德苗头却应该严肃对待,父母心要硬一点,下功夫、想办法遏止。
周女士讲的自己教育儿子的故事值得每个父母的深思。当儿子犹豫的时候,当出现“不良品德苗头”的时候,她没有用强制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儿子,“东西越少的时候越考验人”,让他明白了一种责任感,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做到不自私的话,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个有责任心、会与人合作的孩子,长大后必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每个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是“无私”的,就会把无私的基因传给孩子,其实恰好相反,医学证明,“无私”的父母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孩子。因为你的溺爱和娇纵只能让他知道他的所得都是理所应当的,只能助长他的傲慢霸道和自私无礼,这样的孩子永远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不懂得爱别人。
每个家长都要教会男孩子合作与分享,不仅是为了他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为了他在将来能成为一个令人尊敬和信赖的男子汉,一个受自己孩子尊敬和喜爱的好父亲!
2.男子汉就要“言必信,行必果”
中国自古便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之词,更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句,这些都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一定要言行一致,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一个具备这种品质的男生,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令人信服,不管干什么事情都会有人支持,一个有责任感、敢担当的男孩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父母要教育男孩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给人安全感的人,这样的男生才是有魅力的男生。
读过这样一本书《靠不住的男孩罗比》,里面讲到这样一个故事:邻居汤姆先生感冒了,请罗比去买点药,可汤姆先生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罗比回来。原来他路过电影院,看起了电影,把给汤姆先生买药的事忘了。结果汤姆先生因病重送进医院治疗,出院时,他摇摇头说:“这个罗比,实在靠不住。”
其实生活中,像罗比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也会失去朋友,让自己陷入孤僻当中。所以,父母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变成另一个“罗比”。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一个人信守承诺,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负责,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18世纪的一天晚上,英国的一位作家正在爱丁堡的旅馆门前和同事谈话,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走上来对他说:“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对不起,我不买。”作家回答道。作家继续和同事谈话。
“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求求您了!”小男孩乞求道。
作家见躲不过小男孩,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作家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作家等了很久,小男孩一直没有回来,作家只好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作家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进来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他。于是小男孩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作家问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作家震惊之余悔恨自己当初对小男孩的误解,“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作家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
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作家,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作家再一次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都已去世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作为一个还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能做到如此诚信,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也是令很多成人羞愧的。人与人交往需要的是以诚相待,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彼此的信赖,维系彼此的关系,无论是朋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因为,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往往能给人以信任感,让人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反之,总开“空头支票”的人,再三的失信,必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让人失去对你的信任。一个人可以没有出色的外表、出色的谈吐,但绝对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父母作为男孩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话说曾子和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跟母亲一块去。于是,母亲哄他说:“乖儿子,好好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好吗?。”儿子同意了,兴高采烈的跑回家,村里很多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没出去。
傍晚,孩子远远看见母亲回来了,就跑上前去高兴的喊:
“有猪肉吃了,有猪肉吃了!”但是母亲却说:“一头猪顶咱家两
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猪吃呢?”孩子哭了,但是,这时曾子说:“也该给孩子补补营养了。”说着就真的去杀猪了。
妻子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他们现在没有分辨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如果父母欺骗孩子,孩子不仅不会信任大人,还会学会欺骗别人。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
曾子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妻子随口许下的诺言,无疑,这个故事是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的典范。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生活在减信的社会里,希望子女受人尊敬、事业有成。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诚信,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就必须重视他们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当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向他灌输什么是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播下行为之种。
父母要重视男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并且要及时有效地制止男生的不良行为,千万不要放任袒护,这样只会助长他的错误行为,比如,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带回家,找各种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说谎等。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尚小,无关紧要,或者为了维护面子替孩子找借口,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往往会导致孩子是非不分,漠视行为规范,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没有诚信,不能言行一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那么,父母就必须首先从培养孩子的诚信做起。父母要信任孩子,但是当他们有错误时要及时地鼓励他们改正,让他们逐渐明白真正的男子汉应该“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支持,才有利于自己将来获得成功。
3.用自身行动,让男生懂得扬善抑恶
“铁肩担道义,巨手换新天”是男人力量的象征,生活赋予了男子汉许多珍贵的品德,那就是自信、刚强和责任感,所以,每个有男子汉气概的男生都应该懂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扬善抑恶,保护弱小,主持公正和正义。父母要以自身的行动,让男生懂得做一个弃恶扬善的男子汉是一种骄傲和责任。
每个人的人性中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人性善还是人性恶自古就存在着争论,但是善良和邪恶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中都兼而有之的东西,任何人从娘胎里出来时还处于本能的状态,尚无善与恶的鉴别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善恶意念的萌生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专家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基本有了观察、判断善恶的能力,并尝试着自己的行为取向,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善恶和观念。所以,父母要教育男孩区分善恶就要从两岁开始。
因为孩子年龄尚小,涉世尚浅,善恶观念还没有定型,这时候对他进行教育是最有利的。但是,此时孩子还听不懂高深莫测的善恶因果说,也没有直观的善恶观认识,其本身的善恶举动大多是模仿他人,最直接的参照对象恐怕就是家长或者老师。所以,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善恶观念。
有个小男生长得挺俊俏,又特别可爱,人见人夸,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他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充满了仇恨,开口总喜欢骂人,而且骂得很脏,不知让多少善意的长辈和小朋友受到侮辱而避之唯恐不及。有一次,小男生和伙伴在玩耍中发生了小摩擦,于是,他不依不饶,和伙伴大打出手,不仅抓破了伙伴的脸,谁拉架还骂谁。两位妈妈闻讯赶来,这小男生的妈妈不由分说,上去就给了人家孩子一巴掌,反身拖过自己的儿子破口大骂:“看你这熊样儿,你不往死里打,人家不欺负你欺负谁?!”
母亲如此教育孩子,难怪孩子的行为也如此凶狠歹毒。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一开始并不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们很多行为都是受大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正处于被动吸收、任人驱使的人生阶段,家长的很多行为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
要给孩子树立一种“扬善抑恶”的价值理念,家长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比如,家长在与人相处当中要善意地对待他人,尤其当孩子在场的时候,更要给孩子做榜样;另外,在与人相处中还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对方的善意,也就是说,对于对方的缺点、毛病,甚至恶的地方要做到心中有数,但同时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和善处。不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弄得很阴暗,常常用敌意的心理看周围的人,这样只能是糟践自己,令自己活的不快乐,也会让别人不舒服。千万不要把男生教成那样。
善与恶的标准并不好评断,但是父母可以让孩子把“善”理解为宽厚包容、诚恳谦和、严于律已、助人为乐等等高尚的品行;把“恶”理解为阴险狡诈、伤天害理、欺凌无辜、损人利己等等摧残人性与破坏公德的行为。父母要引导男孩去追寻光明,明辨是非,承担责任,扬
善抑恶。
现在很多媒体、舆论,甚至家长都有意无意地宣传一个理念——“凡事不要强出头”,“各人自扫门前雪”。社会不公平的事情有很多,你又能管多少?你又不是救世主,小心管闲事管得惹祸上身!所以,悲哀的是,你发现当有人掉进水里了,围观的人那么多,却眼睁睁地看着落水者被淹死,没有一个人出来救命;当小偷在公交或地铁上扒窃时,没有一个人敢提醒被窃者,揭发行窃者;当遇到拦路抢劫或者匪徒羞辱女生时,没有人敢和这些恶徒对抗„„因为每个人此时都想到的是自己,想到自己会不会因此而受伤,受歹徒的报复。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彼此的信任和帮助,人心变得麻木不仁,社会缺乏正义和公理。
每个人都有自我本能的保护意识,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但是如果你换位思考,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遇到同样的遭遇时你是希望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还是袖手旁观呢?行侠仗义、扶助弱小、扬善抑恶,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发展到今天,经济在不断繁荣,我们的精神力量却在不断地萎缩。
也许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上海一位青年女工,那天正好路过苏州河,发现有人失足落水,正在旋涡中挣扎。千钧一发之际,她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救起了落水者。与此相对照的是,当时岸上还有许多围观的人,其中还有不少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她,却已经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事后人们问她为什么要下水,她回答得简单又朴实,她说:“我见水中的人还有一口气,总不能见死不救,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
我们没必要纠缠围观者中有没有会游泳的人,问题的关键是:面对别人不幸的遭遇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麻木不仁,那么多大好男儿袖手旁观?懦弱不是善良,沉默有时是自私。社会需要彼此的温暖,需要正义和良知。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没有感情、没有爱憎、没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冷血动物。因为,这不仅是社会的一大损失,更是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后的悲哀。
父母要培养一个善良、富有正义感、扬善抑恶、敢于跟恶势力作斗争的男孩,这样才会对他将来的工作、事业、爱情、家庭以及人际交往有利,才会让他的男子汉的形象更加高大,才会对这个社会更有价值,才会让他活得更有自尊,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