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演不完的电影

时间:2019-05-12 03:3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演不完的电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演不完的电影》。

第一篇:人生演不完的电影

人生演不完的电影

—读《背影》有感

人生就是一场电影,没有结尾的电影。

一个不会间断的电影,没有人知道下一个镜头是什么,一播就是几十年。

本周老师布置了让孩子读《背影》给家长听的作业,能感受到老师的用意之深,让孩子用心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和孩子用情去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无处不在。

今天,听孩子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感想很多,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牵挂、惦念、难舍之情, 感同身受,这如山厚重的父爱,让每一个人都潸然泪下,父亲的爱分明是毫无保留的呀!

“于是很轻松的扑扑衣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一句中,父亲的轻松是因为他尽到了父亲的责任,真正让人看出了父亲的无私和这些年的心酸。亲人间的爱,父母间的爱,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更不需要什么矫揉造作,它是丝丝春雨,以默默的方式滋润亲情。

我的父母对我何尝不是这样,由于身在外地,一年回家的次数

屈指可数。回到家中,父母眼中的亮光,兴奋地神情,不辞劳苦地忙碌着。每次离家的不舍和叮咛,对下次回家的期盼,那种眼神让我久久难忘,同时也牵动着我的心记着回归。

自己已为人母,对孩子的那份真、那份爱,心甘情愿。从孩子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迈步,到走进校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每天早上,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看着孩子把准备好的早餐吃净,高兴地离去。下午放学,接孩子回家,带着一天的工作疲惫准备好晚餐,看着孩子完

成作业,酣然睡去的那种坦然……天下的父母,哪个不期待自己的孩子朝气蓬勃,健康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会长大,也会经历车站离别的情景,我们会轻松放手吗?是不是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嘱咐了一遍又一遍,大包小包的塞满,代替孩子做这又做那总还觉得有好多事情没做完呢?

此时此刻,我读懂了《背影》,更读懂了我的父母辈,不管我们长得多大,工作多忙,让回家的日子成为珍贵的片段,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因为有父母在,人生中的电影,就不会是一个人。

同时祝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范心雨家长

第二篇: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不完美的人生才完美

人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是由于人本身就是不完美所决定的,正是由于人无完人事无完美,所以每个人的生活才都是有缺憾的,追求完美,追求没有遗憾的生活,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生活,所谓的完美只是相对于不完美而言的一种比较,因此上,可以讲只有遗憾的生活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自己生活中的遗憾,才能心情坦然超脱愉快的生活。

懂得了这个道理,对于调节心态很重要。生活中的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短处比较别人的长处,其结果就是让自己的心态变坏,老有己不如人的感觉,有些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别人那种生活,老是感觉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哪里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外表的光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大家呈现在外面的东西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装饰,只有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里,才能够真正了解别人生活的实质。

每个人对生活的选择,关键点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婚姻。只要把握住这两个关键点,人一生的道路就基本确立。当然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否顺畅,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政策的走向,以及大环境的影响。

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人们总是以当时和眼前的情况作为参考,来进行取舍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很少有人能够站在道路的一头而同时看到另外的一头,因此不同的选择就决定了人们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除去这个斑点,它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他又狠心刮去一层,但斑点依旧存在。于是他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此人于是一病不 起,临终前,他无比怅悔地对家人说:“当时我若不去计较那个小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硕大美丽的珍珠啊!”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彩贝,手里都 有珍珠,只是我们不懂得珍惜,不善于享用,因而错过了多少好运,辜负了多少美丽。

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道理都懂得,那些追求完美生活的人们,其实就是希望吃到两头甜的甘蔗。面对那些不现实的希望,还不如现实一些,充分认识自己的生活本质,坦然接受自己的选择,担当自己选择后的一切结果,尽量让自己的选择向着有利方向发展,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尽力了,事情的成败结果就顺其自然。

很多人总是看到自己的失意,总是抱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却从没想过,人生从来就没有完美。总在仰望星空,却从未好好体会脚下踏着的大地„„ 生活得快乐、生活得健康最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世界,天底下没有任何人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生活是不能拿来比较的,也无所谓生活的 好坏之分,留给每个人的都是不同的生活滋味和不同的感觉。不要比较,更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唯一的和独特的,世界上没有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完美。

人生就如同一本残缺不全的经书,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完美,最多也只是近乎完美!那残缺不全的就是不可改变的败笔!一切随缘才是必须选择的道路,不要一味的去追求浮华的人生,那样只会自欺欺人,到头来自己是伤痕累累!

都知道玫瑰花很美,可是有人注意到它背后那尖锐的刺吗?荷花同样也很美,可是它只开在水中,你能近距离的把玩吗?好的东西不一定没有缺点,世间万物都有它本身的遗憾!上天给予它们高贵的地方,但同样也赋予了它的不足!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奋斗的苦伤心的哭,就不会懂得如何去鼓励、安慰他人;如果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坎坷沧桑,就不会更加深刻的去理解、体谅他人。失去了同情他(她)人的心,生活也会变得黯淡,就像漆黑的没有窗户的房间。

西游记里,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一个普通人,何必勉强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要知道:不完美才是人生。

小时候,以为父母就是我的全部,拥有了父母的爱就拥有了全世界,人生就完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全部,总是努力地希望自己能做到完美,不管是考试第一,还是对亲人朋友的真诚。直到现在才发觉,世界不是任何人的,人不是完美的,但正因为其不完美才造就了完美的人生。

每当我想在别人面前展现完美的形象时,就会带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会活得很辛苦,身边的人也会有压力,所以我现在不强求,只要尽己所能地做到更好就好。人都有缺点,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有勇气面对人生。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婚了,那么他们将在封建的古堡中过着平凡的尘世生活,不会有那么多令人热泪潸然的凄美故事;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能够洞房 花烛,那么他们也将在封建的束缚下,在礼教的压迫下,了其残生。再没有如泣如诉的《梁祝》,也没有中国历史的传奇;像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如果是完美的,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驻足欣赏了吧;又像《奋斗》中陆涛憧憬着设计完美的住房,一种创新理念的小区,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完美,如果太完美反而让人们望而却步。

佛家说:看透人生就好,不要看破人生。人生是没有完美的,有好的才有坏的,有喜悦才有悲伤,有希望才有失望,有目标才有追求,这才是完美的人生。智者从不完美起步,强者在不完美中超越,而只有愚蠢的人才会绞尽脑汁追求那虚无飘渺的完美人生。

一个完美没有曲折的人生,让人没有缺憾,不会理解失去的痛苦和得到的幸福。不懂感恩,不会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恶,不懂得珍惜人生路上的一切。

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 样。怨天尤人是不对的。老子说要“无为而治”不是说“无为而掷”,更不等于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应有“焚膏 油”“恒兀兀”的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

作为来世上走一遭的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去创造美好.有的时候人越是追求完美,反而越不完美。与其做一个完美的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完人,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人生就像背着一个永远装不满的筐,因为装不满,才会不停地为自己采摘,果实才会越来越多,追求的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希望飘满前面的枝头。人生就是这个 样子,永远是有缺陷的。佛学把这个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译成中文就是能忍许多的缺陷的世界。人的世界本来就有诸多的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 缺陷。

快乐地活在当下,尽心即是完美。要每一刻都尽量快乐,活在眼前这一刻,尽你的心一切就已经完美了,为什么?因为未来绝对不会完美,这个世界绝对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状态在等待着我们。

鲁迅说过:“倘若完全的书,天下可读之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之人也就有限。”有时很多事,是人力所不能及的,有时也是超出人的计划外的,也许像维纳斯一样,有一些残缺,留一点遗憾,才能让已经拥有的一切显得更可贵、更美丽。

从孩童到年老,人生经历多个阶段。到处都有遗憾和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时代,常常有人感叹于,自己学习成绩好、志向高远,却没有能够就读于满意的学校或学修喜欢的专业;将来我们在创业的时期,往往有人每每感叹于,自己有很好的兴趣专长却不能与自己的工作事业相统一;年轻人找对象却总是难以遇上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而对于围城之中的男女,更是要承担各种家庭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还要承受对方的坏脾气或不良习气,更有胜者还会遇上配偶的不忠诚或背叛;当然人生中还会撞上生老病死,世事无常、前途渺茫的窘境。总之,有学业工作、事业爱情、婚姻家庭、健康财富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不完美人生,失意的人生。当我们面临这样的人生(包括身边人有这样的人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持怎样的心态?是抱怨、是沉沦、还是选择宽容与接纳?我想,抱怨、打击、沉沦、沮丧、都无计于事了,唯有从心底里从容的接纳这一切,并努力使其趋近于心目中的完美这才是出路。

把这一切看着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是过程、是历史而不是未来,我们努力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写历史,而是为了创造更美好未来。希望我们在不完美的世界中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

第三篇:不完美的才是人生美文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美才是人生。下面是关于不完美的才是人生美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如果你的人生是完美的,你会觉得有意义么?有时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只有在这个填补缺陷的过程中你才会得到成长,才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太过完美的人生,你不觉得无趣么?

一个完美没有曲折的人生,让人没有缺憾,不会理解失去的痛苦和得到的幸福。不懂感恩,不会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真正的丑恶,不懂得珍惜人生路上的一切。

许久以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三辞“桂冠”: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我还曾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近期有幸阅读了读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谈人生》一书,看到这篇“不完满才是人生”,感觉很受启发。季老先生在文章中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

想想确实如此:除了苏东坡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外,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等。由此可知,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

记得西游记里最后一集,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我们都是普通人,何必勉强,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要知道:不完美才是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除去这个斑点,它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他又狠心刮去一层,但斑点依旧存在。于是他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此人于是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怅悔地对家人说:“当时我若不去计较那个小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硕大美丽的珍珠啊!”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彩贝,手里都有珍珠,只是我们不懂得珍惜,不善于享用,因而错过了多少好运,辜负了多少美丽。

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俗话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若过于执着且不肯变通,必然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欲除掉珍珠斑点的那个人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因为在他的眼中,看到的多是不完美,因而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遥遥相望,最终只落得两手空空。

只有在不完美中,人们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不完美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醒,而完美往往是“高处不胜寒”的迷惘。杨绛曾说,她愿有一件凡间的隐形衣,而这隐形衣就是身处卑微。权力、财富上的不完美,使一个人隔绝于世,更能清楚地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认清世间百态。有人甚至说,身体上的不完美成就了霍金。暂且不论此话妥贴与否,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不完美,使他意识到只有靠超越常人的思维才能立足于社会。类于此的事例不胜枚举,而正是这些不完美使一个人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的曲折,路旁的荆棘刺草,也才找到了定位。

只有在不完美中,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自古文章憎命达,正是文人被贬的政治生活的不完美,成就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仰头大笑出门去”的李白,有着且放白鹿的豁达,“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悲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雄壮,诗仙的价值就在他每句诗中闪现。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左公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落魄的文人,有着一份难得的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在不完美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而人的追求理应是完美。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样。怨天尤人是不对的。老子说要“无为而治”不是说“无为而掷”,更不等于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我们应有“焚膏油”“恒兀兀”的治学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出自韩愈《进学论》“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追求所谓的完美,想要拥有完美的亲情,想要拥有完美的爱情,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其实,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就连星星也有永恒和殒落。我想,世间本没有完美吧,我们所谓的完美,也不过是在种种缺憾美对比之下的完美而已。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民的真理”。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人生。

从容的心态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只要心态有了从容,面对金钱、名利才能豁达而又不失进取。我说:感悟就会从容、快乐就会幸福,知足就会完满。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为缺憾而伤感。如果错过了早上东升的太阳,我们还可以欣赏傍晚美丽的落日。如果错过了春天的花朵,我们还可以收获秋天的果实。如果错过了今天,那么,就期待着给明天一个大大的拥抱就好。上帝是最公平的,他关闭了一扇门,同样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缺憾,当你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别急着说别无选择,别以为所有的事情只有对与错,要记着,事情的答案远不止一个,所以,我们永远有路可走。

第四篇:电影人生

电影人生——《楚门的世界》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真假假谁又分得清呢?我们生活在如此真实的一个世界中,每天看着别人戏里戏外的故事,可是当你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你还会这样想吗?

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的桃源岛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没什么两样。在桃源岛有各种典型的社会 组织,而楚门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固 定的工作。早上楚门出门,遇到熟人会说 “早上好”,而且活泼开朗的楚门会加上 “假如再碰不见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 上好,晚安!”楚门每天会到报亭买报纸 和时尚杂志,然后到公司上班。每天上午 楚门总会在上班的路上与双胞胎老头儿相 遇,这时的楚门对周围的人抱有完全的善 意,他的笑容很纯真。每次都会在经过一 栋建筑的拐角时与双胞胎兄弟“巧遇”。兄弟中的其中一个与楚门握手,另一个则 拉着楚门的手臂使其转向正对镜头的一面。他甚至推着楚门的肩膀使楚门靠在背后印 有商标和大红公鸡的广告牌上。楚门这时 的表演非常到位,他先是瞟了一眼后面的 广告牌,一瞬间脸上有严肃表情露出,但 当转过脸面对双胞胎时,笑容却依旧在脸

上。楚门一开始对老头儿推他的粗鲁动作不太舒服,因此不太高兴,但礼貌的他还是对这对双胞胎报以善意的笑容。

楚门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回到公司,他会先拿出刚刚买的时尚杂志,精心地挑选出几张他心满意足的照片。为了不让同事看到他干什么,他会边咳嗽边把照片撕下来,然后迅速地放进口袋里。回到家中,楚门将撕下来的照片拼了起来,拼出了一张人脸。楚门静静地看着照片,渐渐地露出了笑容,他想起了他的初恋情人——施维亚。他把照片保存好,翻找着他珍藏多年的“宝贝。”当楚门从不透明的白色塑料袋中拿出心上人施维亚的红色针织外套时,镜头转到了电视剧观众角度,两个酒吧的服务员在工作之余注视着电视节目《楚门的世界》。其中一个不太了解剧情的年轻服务员问同事“他(楚门)在干什么”,年长的女服务员显然对剧情了然于胸,“她(施维亚)虽然被带走,但他(楚门)对她(施维亚)念念不忘。”年轻服务员则继续追问“她是谁”,年长女服务员则介绍了楚门母亲得病的剧情。而一个男服务员则挤到二人中间说“我们有那段剧情的录影带”,从而打断了她们的对话。

多年前一位既是《楚门的世界》的忠实观众又是该节目群众演员的年轻姑娘施维亚十分同情楚门,楚门对她一见钟情。她给了楚门一些善意的暗示,自己却被强行带离了片场,被那个自称是楚门的“父亲、”扮演着“上帝”角色的导演克里斯托弗从楚门身边赶走。克里斯托弗为了让楚门永远呆在桃源岛里可谓是处心积虑,楚门从小就是一个爱探险的小孩,他一直梦想能出航探索岛外的世界,因此克里斯托弗不得不让楚门因为自己的梦想而受到别人的嘲笑,因为梦想而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楚门也因此而愧疚,对大海产生了恐惧。楚门曾因为工作而去码头等渡轮,当售票员问他是单程还是往返,他顿了一下然后严肃地说:“往返。”他站在售票窗口时,船还没开,但他买完票却发现船已收完缆绳,沮丧的他简直无以言表。他深吸了一口气推动旋转闸门走了过去,面对那艘已经沉在水中的小船他蹲了下来,他抽搐着脸颊转过身,这时一个黑人船员高呼“需要帮忙吗?”楚门转过身来展示出招牌式笑容,“不用管我,我没事,”但转过身去又差点跌倒。这一细节把楚门在沮丧失望之极时,仍要把心情藏好而不在外人面前显露痛苦诠释得淋漓尽致。

但当回忆起施维亚的楚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活。渐渐地楚门发现他工作的公司每一个人都在他出现后才开始真正地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车在反复来往,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称是医生并每天都去医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医生。他偶然发现幼年时期因他而死的父亲竟然成为流浪汉出现在街头。错乱的收音机使他听到节目正在播报自己的行踪,他开始惊醒。当然,“哄骗”了楚门三十年的克里斯托弗不会就这样半途而废。当楚门不如意时他便会派出其从小到大的玩伴马龙进行开导,马龙总会以喝啤酒的方式出场,“时不与我,你无法面对现实,于是„„你要去别处寻求出路,但重要的是,我愿意为你这朋友两肋插刀。”那推心置腹的交谈实质上是预先指定的大段台词,利用友情来拴住楚门。而楚门无意间在街头碰到父亲后,又是母亲的开导,又是妻子的劝诱,亲情和爱情的夹攻下欲使楚门缴械。

为了困住楚门,更为了使剧情更加丰富精彩,克里斯托弗决定让楚门的父亲复活,让他再次出现在楚门面前。在好友马龙的引领下,在黑暗深处一个身影忽现——楚门的父亲。二十多年来的辛酸终于如释,或是意外,或是愧疚,楚门深深地抱着父亲久久不能释怀。父亲的出现将能挽留住楚门,这或许是克里斯托弗的想法吧!但事实上,因为父亲的出现,楚门深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结终于打开了。他不再畏畏缩缩,他要逃出去,用尽所有的方法,他爬山涉水、翻山越岭,都只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大地,更开阔的天空,人生在此时能得到一种延伸。克里斯托弗和他一次又一次地斗智斗勇,但最后他还是走到了那个世界的边缘。令他震惊的是,他经历重重磨难后看到的却是一块幕天席地的蓝天白云大布景!一块欺骗了他二十多年的布景。人是假的,关系是假的,他没有想到连天天看到的太阳月亮蓝天白云风雨雷电统统都是假的!连大自然都是假的,还有什么会是真的?

翻到了世界的尽头,却发现自 己真的被戏弄、观赏了二十多年,自己所付出的感情,所有的真心实 意全是别人眼里的一场戏,还有什 么比彻头彻尾的欺骗更让人无望? 如果没有人给他希望,他会一直待 在桃源镇,过着制作人帮他设计好 的生活,平静地生老病死,他顶多 就觉得无聊一点,但不会有这样彻 底的绝望。因为没有希望,就无所 谓绝望。楚门沿着“蓝天”摸索着,竟在这“蓝天白云”下发现了一条

楼梯,他沿着楼梯走下去,在楼梯的尽头有一扇门,写着“EX IT。”在楚门打开门的时候,天空中响起了一个声音,“楚门,”楚门一脸惊讶地回头:“你是谁?”“我是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受万众欢迎的电视节目。”坐在操控室中的克里斯托弗回答道,“那么,我是谁?”“你就是那个节目的明星。”克里斯托弗脸露微笑自豪地说着,“什么都是假的?”“你是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看你。„„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克里斯托弗坦诚地说,“你无法再我的脑子里装摄影机。”“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门不要紧,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时我在看你;你学走路时,我在看你;你入学,我在看你;还有你掉第一颗牙齿那一幕。你不能离开,楚门你属于这里,跟我一起吧。„„”克里斯托弗抚摸着屏幕中的楚门,眼神中流露出温情,但他看着楚门一动不动并没有想回答的样子,他开始感到慌张了,“回答我,说句话。„„说话!你上了电视,正在向全世界转播。”楚门站在写着“EXIT ”的门前,彬彬有礼展示出他的站牌式笑容并说:“假如再碰不见你,就再祝你下午好,晚上好,晚安!”他走向了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

有的时候,这世界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在演戏。又或者说,在这世界,并不是只有一个人,被蒙骗。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或许经常碰上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想要选择逃避,却又无处可逃。有时候会遇上难以抉择的事情,左思右想,最后发现还是选错了。楚门最后的选择让我了解到了无论现实给我们的什么,我们都要勇敢地去接受。无论未来是否荆棘满布,我们都要坚强地迎上去。只有经历了这所有的一切才是真正的人生,我们才不会有所遗憾。

第五篇:电影之于人生

书名:电影之于人生 内容介绍

这是一部电影评论集(其中也包括了对一部电视连续剧和一部话剧的评论),但不同于一般电影评论家所写的,它主要不是从专业电影人的角度来作专业的分析,而是从哲学的高度来俯瞰电影里的人生。也就是说,通过电影来观照人生,剖析人生,探索人生。因此,本影评集按照人生经历的阶段来编次,分为“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欲望的代价”、“没有目标的追寻”、“想要有个家”、“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等六个部分,对爱情婚姻、性格命运、人生意义、价值信念等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洞幽烛微,鞭辟人里。

作者简介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曾经在Ⅸ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五十多万字。近期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9月重印)、《自由精神哲学》(上海三联书店即出),此外,在《书城》、《文景》、《艺术广角》、《科学时报》、《二十一世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影评廿余篇。作者博客名称:麦克影评。编辑本段目录

序 另眼看电影

自序 透过电影看人生

一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顾长卫电影《孔雀》

没有出路的激情——王小帅电影《青红》

真实,现代人所不敢面对的——张一白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吕乐电影《美人草》

当爱已成为往事——陈可辛电影《如果·爱》

我们还可以期待爱情吗——鄢泼电影(《阿司匹林》

二 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

孤独,现代人永远的痛——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为伊消得人憔悴——关锦鹏电影《长恨歌》

为了忘却的记忆——王家卫电影《2046》

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电视连续剧《中国式离婚》

理想的男人在哪里——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女版)

三 欲望的代价

致命的诱惑——张一白电影《好奇害死猫》

欲望及其出路——章明电影《结果》(原名《怀孕》)

卿为何狂——宁浩电影《疯狂的石头》

什么驱使我们无穷动——宁瀛电影《无穷动》

谁之秩序,何种情感——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 没有目标的追寻

赤子之心与天下无贼——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

命运的捉弄抑或人为的设计——陈凯歌电影《无极》

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虚弱——冯小刚电影《夜宴》

没有目标的追寻——王小帅电影《二弟》

还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目标吗——戚建电影《天狗》

现代法律与古老传统的双重变奏——刘杰电影《马背上的法庭》

五 想要有个家

缺席的父爱——张杨电影《向日葵》

拿什么奉献给你——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

花谢花开知为谁——侯咏电影《茉莉花开》

想要有个家——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

贫穷的人有福了——霍建起电影《暖》

魂归何处——张杨电影《落叶归根》

六 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

同一个空间,不同的世界——贾樟柯电影《世界》

黑白世界,乱离人生——田壮壮电影《吴清源》

阳光下的三种梦想——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自由、交流与爱——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蓝》、《红》

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王全安电影《图雅的婚事》

谁来承担我们的痛苦与软弱——奥斯卡·路易·科思多电影(《上海红美丽》

谁能慰我孤独——李安电影《色,戒》 编辑本段相关书评

人生始自哪里,归向何处?生命的河流是始终如一,还是变幻不定?“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庄生本性是蝴蝶,还是蝴蝶本来是庄生?庄子的千古一梦,千古一问,似乎成了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中,与庄子的梦境相似的,好像电影最为接近。

我看的电影不多,但在遇到不错的影片时,特别是情节感人,或者是对生命进行追问时,我的思绪常常恍惚起来,这几年有的影片炒得很火,声势很大,弄得烈火烹油,花团锦簇一般;引得大家趋之若鹜,相互攀谈间以先睹为快为荣,以没有看过为耻,看大片成了时尚、时代的风向标,不由人不裹挟进去。但大多是期望满满地进去,满脸恨恨地出来,整个电影要么是胡编乱造,背离生活;要么是矫揉造作,故作深沉;要么是炫耀高科技,夹杂些乱七八糟的妖魔鬼怪;要么假公济私,拍成旅游观光片„„难怪有人要起诉某些导演犯了“欺诈罪”。可也有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因为贴近生活,真实反映了草根阶层的情爱、欲望、痛苦、奋斗和挣扎,反倒引起很多人的唏嘘共鸣,社会反响不错,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光倒影里,浓缩的是社会,是性情,是渴望,是一颗敏感的心。看一部好的影片,观众犹如置身五味瓶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由不得自己。所谓“替古人担忧,为他人落泪”,大概相类不远。看电影是一种境界,能看出一些门道也是一种境界,看出一些门道,并能形成文字与大家共享更是一种境界。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如此脆弱,以至不堪一击,小小的挫折就使我们痛哭流涕;同时我们又如此冷酷,对生命、对爱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现实的挤压下变得漠然。《好奇害死猫》、《向日葵》、《中国式离婚》„„都细腻而通透地向我们讲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变异,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向利益和内心的魔鬼低头,不得不一次次屈服于命运的嘲弄和安排。

《电影之于人生》,是个宏大的命题,盘根错节,如果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驾驭这样的题材,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是为杂家;还需要对人生有较深的体悟,能从中感受到别种风情,发他人之未发,是为风景独好。这两方面都能左右逢源的人,写起来才会游刃有余,生机勃发。在本书中,到处闪现着作者的真诚和智慧,赤子之心与洞察之明。作者在解读《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时,不乏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想。比如,作者认为《天下无贼》是 有那么一刻,仿佛融入了角色,身不由己的,要随主人公的情绪起伏。在当时,真的不知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一种伪理想,是一个现代的美丽童话。“实际上,这部影片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虚假与虚弱、无知与无奈。”影片通篇在宣扬一种虚构的理想,“它不仅是虚假的,而且是有害的,会对人们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当一个人无知的时候,他给了别人作恶的机会;当一个人无畏的时候,他把自己和帮助自己的人置于了危险之中。鼓励无知与无畏,是愚蠢与错误的”。在《天狗》里,作者不仅发出大大的疑问:“还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目标吗?”在集体和个人被严重忽视的年代,忠诚执行这样的护林政策无疑是一场悲剧。国家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集体的利益呢,个人的利益呢,又靠什么去维护?这就像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悖论。

一本书的成败,标题占了很大分量,特别是影评的题目,醒目而且主题突出,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作者精心选择的几部电影,标题起得都非常好,如《图雅的婚事》:“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开往春天的地铁》:“真实:现代人所不敢面对的”;还有《夜宴》:“借古人傀儡演今人虚弱”,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

书中每一篇影评的起首末尾,作者都煞费苦心地引用了《圣经》,似乎是微言大义,又似乎是悲悯情怀,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

本书是石衡潭博士出版的第二本影评集(2010年5月),他2007年出版的第一本《电影之于人生》获得了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作者的影评都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透过电影看人生”,他的影评或者说他的观后感,不仅帮我们读懂电影编剧、导演的心,更帮助我们透过电影去感悟人生、反思人性、并对我们自己软弱的人性有所突破!【精彩书评】

他用慈悲温柔的心肠,去细细地慢慢地品尝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样卑微的芸芸众生,用心灵体验心灵,与高贵的灵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现实、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与精神价值观的眼光,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许多电影,因为他的评论而有了更为敞亮和宽广的阐释空间,这是中国电影的大幸,也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和音乐的普通观众的大幸。

石衡潭博士的影评文章,最关注的依然是国产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评论了32部国产电影;在第二集中,国产电影或者说华语电影依然多达20部,这说明他最关怀的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故事、家园与情怀、生命与生存、历史与未来;他关注我们这片土地的变迁中人的精神失据与生命失常的现实境况,来突显何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丝剥茧的手法,细细地为我们剖析每一部电影深藏的微言大义与生命哲理,让一些导演都惊呼自己拍摄时候忽略的问题;他真正做到了导演和观众的最佳向导。

——李广平:音乐人、歌曲作家,代表作《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

石衡潭先生以自己的《圣经》知识为背景评价了一部部有代表性的电影。所用的语言是朴素的、细微的,没有过度的修饰和刻意的晦涩,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博大的悲悯情怀以及独辟蹊径的个性解读。对每一部电影中的人物都会鲜明地指出其人性的软弱,但同时也为他们各自的行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寄予了深深的怜惜与关怀,让人在感慨与无奈之余仍能感受到些许人性的温暖„„

【目录】

李序:与高尚的灵魂相遇 周序:盐有多重

一、我的青春谁做主

1、为艺术,为爱情,还为什么——顾长卫电影《立春》

2、心归何处——刘雅妮电影《剪不断》

3、诚者,天之道也——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

4、海角:心灵中最遥远与最柔软的地方——魏德圣电影《海角七号》

5、寻找,就寻见——丹尼•博伊尔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史蒂芬•戴德利《生死朗读》

2、轻智谋而重情义——吴宇森电影《赤壁》上

3、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王竞电影《无形杀》

4、爱恨之上,生死之外——陆川电影《南京!南京!》

5、谁之罪,如何赎——乔•怀特电影《赎罪》

三、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

1、爱靠什么,妖在何处——陈嘉上电影《画皮》

2、生活:复杂而又简单——杨德昌电影《一一》

3、今生的骄傲——李沧东电影《密阳》

4、梅兰芳:一场醒不了的梦——陈凯歌电影《梅兰芳》

5、我是谁——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6、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孙海英、吕丽萍主演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

四、谁是我的兄弟

1、回家的感觉真好——王竞电影《一年到头》

2、谁是我的兄弟——陈可辛电影《投名状》

3、穿越战火的大爱——电影《黄石的孩子》

4、为明天的事儿,值吗——陈德森电影《十月围城》

5、新造的人——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电影《阿凡达》

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阿波(Paul)进入中国的真正目标与使命——约翰•史蒂文森电影《功夫熊猫》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马楚成电影《花木兰》

3、为和平而战——吴宇森电影《赤壁》

4、爱是永不止息——张之亮电影《车票》

5、成功是什么——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所折射的社会心理

6、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孔子?——胡玫电影《孔子》

六、永远有多远

1、谁来确认我身份——冯小刚电影《集结号》

2、死是一道门——泷田洋二郎奥斯卡获奖电影《入殓师》

3、谁陪伴又记得你到永远——大卫•芬奇奥斯卡获奖电影《返老还童》

4、我的位置在哪里——吉赛贝•托纳多雷电影《海上钢琴师》

5、拿什么拯救你——罗兰德•艾默里克电影《2012》 附录:

1、中国当代电影的神圣之维

2、《中国教育报》访谈录

3、在湖南农业大学第235期“人文讲坛”上的报告 后记:我的文如漂流瓶

作者博客:麦克影评 http://hexun.com/mike20060404 麦克 http://www.xiexiebang.com/author.php?mike2006 【读者评论】

中子中子:能够使人愉悦地阅读,而且还能产生共鸣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由这些文章组成的书,一定是受欢迎的书。其实,喜欢电影的和不喜欢电影的两类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根本的原因。

小琳:看书时我个人最感动的是其中真诚而谦逊的书写态度,言出心声,为读者及世界的真正好处,而非取悦读者或自我炫耀。中国很缺少这样的作者,也是因大多作者自己心中也缺少信仰和持守,文字不过成了遮掩自己空虚的工具。这本书是本开风气的好书。

春华:我渐渐感觉年岁的增长令我更能容让别人异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与人间的真情,愿意同更多人一起以汗水和泪水浇灌公共花园,愿意尽个人之力去帮助生活中遇到的他人共同快乐。看这本影评集,才发现那么多的人生理念都能从《圣经》中找到来源,作者以扎实的基督教知识带我漫步人类精神家园。序一 与高尚的灵魂相遇

——石衡潭博士《电影之于人生》二集

李广平我是在一个讲座上与石衡潭博士不期而遇的:那天石博士用电影讲述现代人的孤独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平实幽默的言语风格、谦卑宽容的学术风度,都让我当时就和他有心灵相通的感受。后来,他邀请我们一家举行小型的音乐会,并和我在网上用邮件细细讨论音乐会的程序、海报设计方案、选择的歌曲等等,都让我充分感受他的谦逊与细致、柔和与殷勤;真让我庆幸:又交了一个可以亲热交通的好弟兄!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里面的文章,我大部分在网上已经读过,很为石博士被恩赐的才华所折服:他用基督教充沛而坚韧的信仰力量,来作为捍卫自己精神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资源内核;并以此作为磐石与基础,展开自己借助电影媒介的信仰之旅、心灵之旅、精神之旅;他用慈悲温柔的心肠,去细细地慢慢地品尝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与哀哭的人同哭,与喜乐的人同乐”,去俯就那些和自己一样卑微的芸芸众生,用心灵体验心灵,与高贵的灵魂相遇;他用信仰穿透现实、追寻一种永恒的生命与精神价值观的眼光,书写自己的生命感受。许多电影,因为他的评论而有了更为敞亮和宽广的阐释空间,这是中国电影的大幸,也是我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和音乐的普通观众的大幸。

我注意到,石衡潭博士的影评文章,最关注的依然是国产影片。在第一集中,他评论了32部国产电影;在第二集中,国产电影或者说华语电影依然多达21部,这说明他最关怀的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与故事、家园与情怀、生命与生存、历史与未来;他关注我们这片土地的变迁中人的精神失据与生命失常的现实境况,来突显何为生命的幸福次序和何为理想的道德生活。他用抽丝剥茧的手法,细细地为我们剖析每一部电影深藏的微言大义与生命哲理,让一些导演都惊呼自己拍摄时候忽略的问题;他真正做到了导演和观众的最佳向导。比如他在评论《立春》的时候就是这样:他几乎为每一个人物写了一部精神分析小传,从他们的艺术、爱情、到他们的梦想追求,他们每个人的自尊与骄傲、自私与孤独都给以温润的深刻关照;我特别喜欢石博士一些平和中不乏诗意的总结性语言;如他谈到《立春》中几个人的艺术观念的偏差时最后说:“其实,重要的不是最后的成功与否,而是在追求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表现出了何种品行?呈现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中最动人的也许不是举世的瞩目,万众的喝彩,而是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温柔倾诉,那一滴滴落在深夜雪地上的眼泪。艺术很崇高,爱情很美好,但生活更重要。”这是无数追寻艺术空中楼阁的人最温柔的知心话!回头来读这篇文章开始引用的《圣经》话语,我们不难看到石博士的良苦用心:“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对艺术、对人生、对爱情,我们难道不该拥有一颗公义、怜悯、谦卑的心吗?

我几乎是同时期与石博士一起看完了孙海英、吕丽萍主演的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在走出保利剧院的时候,我在心里面对自己说,必须写一篇观剧感受才能对得起孙海英吕丽萍夫妇的辛勤创造性劳作。但是回家不久,我就读到了石博士写的剧评,我想,我不需要写了,因为他已经说出了许多我想说的话。在这篇《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的剧评中,石博士应该是做了详细的案头工作,把这部哲理诗剧的内涵吃透了才动笔为文。他不仅仅熟悉剧中的每一句台词,并且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这部戏的精髓:就是人在寻找“自我”之旅中的艰难困苦和悲惨命运,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培尔•金特这个活在“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与“为你自己就够了”之间的内心冲突中的浪子,不就是无数你我的生命历程的写照吗?石博士在详细分析了这部戏的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之后说:“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如何来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呢?铸钮扣人回答的正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就是把你自己身上最坏的东西去掉,把最好的东西发挥出来,就是充分贯彻上天的意旨。”也正如《威斯敏思德小教理问答》所说的那样:“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并以他为乐,直到永远。”,否则,“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路加福音》9:25)实在是至理名言!石博士对这部改编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中国版诗剧做了相当完备而详细的文本分析,实在值得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仔细阅读!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石博士自己坚信的基督教信仰体系上得来的真知灼见和心灵体会;没有信仰维度的灵魂观照,想入木三分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弯曲悖谬的世界里面,要寻找自我的真面目,如果没有救赎的希望,没有重生的生命,没有顺服的喜悦,到哪里找圣洁的自我?好在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索尔薇格!“她对培尔•金特说:‘你一直在我的信念里,在我的希望里,在我的爱情里。’”而索尔薇格全部的信念、希望、爱情又最终指向上帝,培尔•金特也这样被引领。”这样的剧评,与我们的生命、人生、灵魂都会产生强烈的震荡,让我们抛弃旧我,去寻找那些高贵的灵魂,与他们一起相亲相爱,直到永远!

最近电影《阿凡达》风靡世界,网上的议论或者说影评可谓汗牛充栋无法计数;但真正有分量的评论却是实在不多。石博士《新造的人》四个字,真的是高度概括了这部科幻大片的深沉涵义!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篇影评。石博士是从灵性的角度切入分析这部大片的。我想,属灵的生命不仅仅让石博士拥有一个整全的世界观,还拥有了观看世界的独特视角与诗意氛围。他给电影里面几个主人公的定位异常准确:迈尔上校(Miles Quaritch)代表人类在力量上的傲慢,他相信力量就是一切;SecFor公司经理帕克(Parker Selfridge)代表人类在利益上的自私;格瑞斯代表人类理性上的优越;杰克是一个跨越两界的人;杰克的身份就在自己与阿凡达之间相互转换。这样一来,丝丝入扣的分析就让我们看到,人类的贪婪、自私、傲慢与偏见,人类的残暴、仇恨与不公不义,人类理性上的自负、专制、背叛与虚妄,都和美丽星球“潘多拉”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最后 的总结陈词说:“在杰克从糊里糊涂成为阿凡达到明明白白成为纳美人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人的挣扎与神的引领。靠人自己,我们无法分辨与战胜,就如同影片主题歌所唱:‘但我这凡胎肉眼,要怎么分辨,这爱的色彩,这生命的斑斓,从今往后直到永远。’怎么办呢?只要你把生命交在神的手中,他就会使一切都更新。‘我从未开启的心,从未自由的魂灵,是你引领我步入新天地,„„是你教我睁开双眼,看清世间美丽。我的感知是你,未曾触及的话语,给你我全部的希望。我彻底投降,从心底祈愿,这世界不要消亡。’”这些精彩神奇的诗句的引用,实在是启发我们的智慧与心灵,向着永恒飞翔的启示之光!读影评,而让人感受神性之光的光照的,国内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王书亚,一个就是石衡潭。

生命是如此美丽,哪怕是生活在那些压抑困苦的时代:至少我们还拥有无数记录了我们丰富生命感受的好电影,至少我们还能读到类似石博士这样拥有恩慈与良善的好文章;生命怎样变得更加圣洁与纯全,如果我们不拥有敬虔谦卑的心意,我们就有耳却听不到,有眼也看不见;电影之于人生,大抵也是如此罢。序二 盐有多重

周岩

电影反映了人生片段,它浓缩了、凝固了某一时空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它承接着历史变迁,传统习俗,生命传承,以及偶然必然,或好或坏的命运走向,再加之时空交错,构成了电影内容的复杂性。电影也是一门艺术,各种艺术、技术手段的运用,无不传递着导演在主题表达上的良苦用心。当我们看过一部电影之后,除去那表面的热闹,嬉笑嗔责,赞赏贬抑,我们真的看懂了吗?我们真的能穿越迷雾,看懂那最触动我们精神的核心,令我们唏嘘感慨的每一个情节的真实所指吗?它与自己的生活又有多少关联呢?石老师的影评不仅与我们每个观众在某些方面同感共振,更有作为有着坚定信仰的知识分子的“独醒”的智慧与勇气。

面对一部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对其主题的解读:这部作品到底想表达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石老师影评最吸引我的地方——直指核心。这个指向常常是从标题开始的:“诚者,天之道也”(《非诚勿扰》),“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生死朗读》),“死是一道门”(《入殓师》),“寻找,就寻见”(《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是对史蒂芬•戴德利的电影《生死朗读》的影评。自己在初看电影后,只了解到那是一部表现青春期的青少年在一位美丽的中年妇女身上尝到了禁果味道的电影,后半部又表现的是关于“坚守职责”。可是,如果没有对于永恒、绝对真理的认识,没有对生命真挚的体认与关切,也就无所谓“职责”;如果我们找不到该向之负责的对象,这种坚守也就毫无意义,甚至成为最严重的背叛!这两个主题怎样被连接到同一部电影中?他们共同服务的主题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未被我们发现,却又贯穿其中的——对理性与良知的迷误。女主角汉娜对理性的崇拜,对知识的汲取,使得这么一个文盲背景,却又勤勉工作的女性变得那么令人同情与尊敬,但她的悲剧命运也就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因为对理性的绝对崇拜,为了守住一个能带给她知识的情人,也为了守住比生命、自由更重要的自尊,她拒绝公开自己的教育缺失,但也正因为她的这种绝对,令她最终失去了麦克,失去了生命,更遑论自由。因为对理性的绝对崇拜,汉娜没有悔改,只有浅层的、且仅仅指向活人的罪疚,没有对在她手下丧命的百多位“囚徒”死亡的认罪、忏悔,因而也得不到救赎,即便她死。石老师的影评,既有对剧情的娓娓叙述,又有对细节的深深解读——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两个看似不连贯的画面——从而揭示了电影的主题。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可能比睿智、深刻更艰难的是力排众议,揭示真相的勇气,并承担所带来的风险。“独醒”的意识,往往出现在众口一词的舆论氛围中,这可能让你的声音得不到及时的回响,幸运的话可能触动少数人内心深处的良知,或许在未来会得到一些应同,但或许又会很快被更强烈的声音所淹没。电影《南京,南京》可以对此作最好的注脚。七十年后,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再回首历史,如果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苦难依然只停留在悲愤、控诉的层面,将其作为苦难留给我们的惟一印记的话,不知那是否足够告慰亡灵,“悲愤与控诉不应该再是惟一的主题,冷静的反思可能更有效。”这是作者在《爱恨之上,生死之外》中所提出的观点。“不是中国人该受苦难,但这受难必定有其自身的原因,也必定有其超越的意义。”“如果连苦难都不能撼动我们,都不能令我们醒悟,那么,我们就白白经受了这一切!”这是全文分析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层分析。婉转的表述里饱含着一位有信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民族命运、前程的执着思考。面对“国民的劣根性”这一问题,读一点书的人,了解一点鲁迅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至今仍未解决。未解决倒还罢了,我们甚至对此遮遮掩掩,也就导致我们始终没有良方来医治自己。太少有人耐受得住刮骨之痛,孤独之苦。

如果这个主题太庞大太沉重,那么对经典喜剧《非诚勿扰》的剖析,则令人顿生感慨,不吐不快: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梁笑笑与秦奋在北海道教堂一场戏,秦奋的“忏悔”,神父的无奈求助,潇洒地抖出了该剧一大包袱。有多少人笑出了眼泪,笑弯了腰。倘若看过的人仅以哂笑了之,就大大得罪了神。“首先,这不是真正的忏悔,而只是一种宣泄。”没有认识到忏悔是一种真正的认罪悔改、获救之阶。“在中国,忏悔变调了,神父改装了,罪恶当作了一种表演,救赎变成了一场玩笑。” 在叙写中,作者力图除却知识、道德上的优越感,以温情而有节制的表述,选词构句的谨慎,努力贴近读者的心。就如石老师曾说的:“我的影评不过是透过电影看生活,借着电影来谈心。”既然是谈心,平等才是对话的基础,一番梳理后,水到渠成地凝成一组组对仗讲究且富哲理的话语,有些简直就有了语录的性质,我甚至撷来,将其作为学生辨识复句类型的材料:

人的眼光和思想都是有限的,只有上帝才知道最终的答案。

人是带着满腹的欲望来到这个世界,又是带着许多未尽的欲望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们如此容易被挑起恨,那是因为我们爱得不够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责任归咎于他人,那么他就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一个人总是寄希望于所谓命运的公正,那么他就永远有作恶的理由。

只要人一息尚存,他就有重新选择,从头再来的可能。

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不在于他没有想法,而在于他不总是跟着想法走。

细细品读这些话语,哪句都是一道值得琢磨,辩论的话题。石老师总能选择可比的事项,运用对仗的修辞,在可歌可咏的节奏中,传达朴素而又深刻的思考,给出诚挚而又具体的提示。当然,我的撷取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言语的逻辑要严谨至此,更希望他们通过分辨句型,思考生活的辩证法,为青春期的成长助“一句之力”。

如果说“高”与“远”是石老师影评的宏观特征的话,那么“新”与“小”则是他亲切与丰富的一面。“人生是大电影,电影是小人生。”比起动辄斥巨资,大制作;大导演,超级巨星;宏大主题,高科技;石老师关注的目光更投向小成本,小制作;新生代导演,新面孔演员;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从作者的这种倾向可以看出其对新兴力量的关注与扶持之意,毕竟有多少人是含着金钥匙步入电影事业呢?然而又有多少优秀的导演,不是被一双双手托举而出的呢?也许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电影事业最实在的支持。

石老师对那些小人物,小事件的评述,也并非拘囿于如实地反映,并施以简单的怜悯与同情,他试图在这些人物身上“运用自己的思想资源与生活积累来再次审视与思考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看看我们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什么应该倍加珍惜,哪些必须坚决摒弃。”总体而言,即努力通过影评的力量,关注小人物的人格品质,生活品质,提升我们对平凡生活的幸福感并指出途径。影评一集主要着眼于人生的进程: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爱是一种心疼的感觉,欲望的代价,没有目标的追寻,想要有个家,哪里有让人永远不渴的水。本册影评则探讨了更深刻的人生主题:艺术的价值,友情的分量,信心的重要,宽容的可贵,生死的超越„„

此外,还有很多很多„„读着这些影评,我们会感受到一个神的儿女在人间的使命——成为环境里的光与盐。(周岩: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 Dulwich Colleg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资深教师。)二○一○年一月三十一日星期日

下载人生演不完的电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演不完的电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人生观后感

    电影人生观后感 电影人生观后感1 《飞驰人生》这部电影由韩寒执导,沈腾等主演吗,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都为之努力过,但是你有没有为了你的梦想奋......

    人生,就像一场打不完的麻将

    人生就像一场麻将,自己只能决定能打什么,却永远不知道结局是什么。猜不透,摸不着。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就好比我们打麻将输钱一样,人生中的幸福好比赢钱一样。不管是输赢都如同......

    好书读后感—不完美的时代,完美的人生

    不完美的时代,完美的人生“若是提起苏东坡,在中国总能引起令人亲切的敬佩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相较于“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来说,林语堂笔下的苏轼,少了许多......

    接纳不完美人生才完美美文摘抄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总......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观后感 像水一样快速滑过的镜头不停地展现着一种幽默,让人无法喘息。那是一种小人物的幽默。基度令人发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以奔腾的方式从骨缝里涌出,永远......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爱的伟力不可估量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高一(13)班 尤凯丰 美丽人生,人生美丽。这是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梦想。在我看来,人生之所以能够美丽,是因为她充......

    人生必看的电影

    【感动无数人的9部电影】1、《恋空》2、《婚纱》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4、《我脑中的橡皮擦》5、《属于你的我的初恋》6、《夏天协奏曲》7、《天使之恋》8、《分手信》9......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这篇观后感是我在心理课上观看完电影后写的,就像读书笔记一样的性质,一部经典的电影拥有太多的精华,让人感悟深刻。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