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总结
金色幼儿园二00九学年度第二学期果果班区域活动总结 托班的区域活动为发展不一的托儿提供了充分表现能力的机会,形成一个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亲自摆弄、操作去感知事物,增长知识经验,他们没有负担,不当陪客,不用等待,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经过自身努力达到的进步和需要的满足,又进一步激起他们主动活动的动机,产生更高级活动的需要,促进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儿童认知发展时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儿童主动适应外部世界,感知世界、理解世界,并且在与之相互作用中建构自身的过程。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年幼儿童身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托儿发展的好方法。
由于托班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根据托班果果们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创设了适合他们的区域活动。使果果班孩子的天性得以发挥。
一、为托儿提供一个安全丰富有序探索的环境
区域活动要能够达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教师以表扬、鼓励和帮助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同时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应避免活动材料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份量轻、体积小、颜色鲜艳、形状奇异、种类多、数量多、材料的放置高度按照孩子们的视线为标准,在各个区域角落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墙面上贴一些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创设一个温馨的氛围,使教室拥有家的气息,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
在这个“小天地”里,教师首先考虑到环境创设。(1)提供充足的材料(2)家庭式宽松的环境(3)区域的划分。让孩子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然后再从几个方面来发展孩子的各种技能,在此基础上预设性创设几个区域内容。例如:(一)娃娃家。在娃娃家中有厨房、卧房和各种小动物。提供晒袜子的绳子和小夹子等,让孩子来模拟成人的劳动,学做妈妈,让他们在情感上有宣泄。(二)认知方面,有妆扮小动物(提供夹子,夹子中提供有不同难度的夹子来适应不同孩子的需要,小动物们爱吃的食物,让孩子学习一一对应。(三)生活角中有小动物头像里有纽扣,夹小羊,绕毛线,舀各种豆子,提供的麦管有粗、有细。培养孩子手眼一致,发展精细动作,锻炼小肌肉动作。(四)美工角中(玩
色)让他们能浓度成功的快乐,熟悉颜色,提供材料多样化,有印章,各种动物和叶子的印章,有自己制作画项链、妈妈和小动物,让孩子自由尝试操作各种材料,引起他们对美工活动的爱好。(五)动手角(学做彼萨)提供小刀、萝卜、黄瓜,让孩子动手切一切,发展动作协调性。
二、建立适宜区域活动的常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孩子六岁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孩子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在活动中,孩子的活动不仅不受到约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如:早晨孩子一到幼儿园,他们就会在固定的地方取出活动材料,活动完毕后马上就会自己收拾好物品,放回原处,然后再去选择另一种游戏材料。又如:在玩米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亲身体验,懂得了米粒掉在地上要捡起来,人多的时候不能抢着玩,可以制定几个牌子,只有挂上牌子的小朋友才能玩,当受到一段固定的乐曲暗示时,他们就会马上结束活动,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材料,放到固定的地方,转入下一个活动。另外,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
三、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又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区域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娃娃家”这一区域中放置了一系列的餐具,让幼儿体验做大人的乐趣,给娃娃烧菜做饭,还要认真的喂养小娃娃器,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设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例如:以比较大小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感兴趣的两种相同的物体比较大小,在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比较、辨别,立即投放了一些大小不一物体不一的多种材料、数量也增加到(3-5)个,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投放材料时可发动幼儿参加与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直接参与材料的收集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准备生活区的材料时,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盒,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制作成什么,听取孩子的建议,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师生共同收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调动了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投放的材料要安全,耐用,卫生,最多
根据托班孩子拿到的物品喜欢撕,咬,摔,抢,的特点,我们设放和制作区角材料时严格遵循安全,安全,耐用,卫生,最多的原则,如纸制的材料用透明胶布封上外层,这样不仅不宜撕损。而且耐用,能够清洗,消毒的物品全部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证孩子的安全,同时尽量选用软体的,不宜摔破的材料制作区角用具,还应准备充足的数量,保证班内每个孩子都能随时活动,减少抢夺物品等冲突的发生。
四、教育活动区域化,避免托儿教育幼儿化
托班孩子一日活动安排是以个别、小组形式为主,以充分体现宽松、愉快、自由的教育氛围,能更大程度地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地发展。
教师将美术活动、语言活动、探索活动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之中,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利用随机教育分层次
个别辅导、小组等方式帮助孩子,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活动,满足每个孩子发展的需要。如:绘画“小鱼”——添画泡泡”活动中,教师准备好一张大的蓝纸上放一盆小金鱼,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画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鱼,还添画了海草和泡泡,孩子们在观赏小鱼、欣赏儿歌的同时,饶有兴趣地帮助小鱼吹泡泡。
美术活动成为让幼儿学会相互合作的一种新的手段,如两个人共同画一张画,三、四个人一起粘贴面条画,活动后幼儿间的友谊增加了,幼儿之间关系也明显有所改善,再加上每次完成一张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在无意识中培养了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讨论美的品德。
对于本学期的区域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4.下阶段我认为要在再提高他们保护玩具上加强工作。
总之,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以促进孩子的全面的发展。
2010年6月30日
第二篇:区域专题总结
区域活动与主体活动结合的专题小结 本文Tag标签:
区角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的某些作用正是主体活动所欠缺的,主体活动存在的不足却在区角活动中得到弥补。区角活动以其个别化的学习的鲜明特点可以弥补主题活动的先天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个别经验,特点得到体现。区角活动不仅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而且它又是按照系统的知识结构组成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均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宜自己水平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为此我园教研组在本学习开展把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发展的教研课题。
根据我班幼儿生理心里特点,我班开展了以下几个区角:聪明变变变、科学角、小巧手、建构区、音乐桥、投准区。根据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把区角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角活动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而持续的发挥其重要功能。如围绕《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延伸活动如:小小导游、小小旅行家、少数民族村、还可以以角色游戏、童话剧表演,阅读活动、故事续编、体育游戏、艺术表现活动(少数民族舞蹈)绘画、制作、、、等,此外组织各区角活动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点评。因而良好的 讲评会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从而达到感受共分享,有经验共交流,有问题共探讨,这为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幼儿的进一步探索,自主学习与发现。二|、在区角里投放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主题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提前投放在区角里,可以引发幼儿对将要进行的主题活动提前发生兴趣,如:在进行《我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许多风景名胜的照片、图片、门票。投放在语言区角。幼儿对新展现的图片、照片、门票等资料很感兴趣,提前去丰富这些知识,主动的去阅读,为有兴趣的进入主题活动做好了物资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三|、把主题活动实施不了的“个别关注”放在区角活动中进行。
主题活动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的充分关注和观察,而区角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幼儿,因而能充分的观察幼儿,观察的内容一是看主题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 投入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二是重点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过程。分析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了解幼儿在探索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 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 个性差异。教师就是在这样的个别关注中调整教育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每个幼儿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第三篇:区域总结
幼儿园中班九月份区域活动总结
芽一班
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角色区、美工区、结构区、阅读区;坚持隔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投放手套、棉花、线,让幼儿制作手偶玩具……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中班级部
2015 9 幼儿园中班十月份区域活动总结
芽一班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在我们《小小理发师》,才开始我们与幼儿一起进入角色,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角》设计了“数字蛋宝宝”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数字找到画,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画和数字该成了“转筒”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与相同的画对应。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角》游戏了。
幼儿喜欢运用多种废旧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造性的制作简单的装饰物美化教室;有时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活动区的位置并摆放相应的材料。
幼儿基本能合作表演故事;会通过语气、语调以及动作变化表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体验同伴之间相亲相爱共同游戏的快乐。
角色区《做客》时,能够扮演小主人与小客人;会用基本礼貌用语相互交往,做热情的小主人和受欢迎的小客人。
中班级部
2015 10
第四篇:区域总结
概念
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3、区域分析:主要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主要因素在特定部门的布局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各类产业部门都有向能满足它主要要求的地区接近或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性即为产业布局的指向性。
5、人口容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指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其内容有很多,主要是区域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景观和自然保护政策等。
7、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8、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于竞争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9、区域分工:亦称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10、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11、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势,它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12、土地利用分区:又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13、高新技术产业:是相对一般技术和传统产业而言的,是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和新兴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群。
14、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15、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服务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6.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简答或选择
1.区域的划分(按什么角度)
(一)按区域的概念划分
(二)按区域的特性划分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P20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 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经济背景
(一)经济特色与经济背景
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
(三)市场化水平
一个区域的市场化水平可以从需求规模、市场层次结构、市场环境、市场意识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
(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虽然大多数设施不生产物质产品,但却是物质产品社会化再生产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4.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
(二)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
(三)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5.人口自然增长类型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1)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总人口增长缓慢,甚至长期停滞不前。
(2)年轻型: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还保持在原始型水平上,自然增长率大大提高,人口总量迅速增多,年龄构成趋于年轻。
(3)成年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年龄构成由年轻化向老年化演变。
(4)衰老型: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继续下降,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6.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的不同影响。
(2)人口迁移的间接社会经济后果是迁出地区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受到很大损失。对于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7.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8.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具体经济特征在书上P166)
1、传统社会阶段(牛顿学说以前)
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没有现代技术,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族或氏族
2、为起飞创造的前提阶段(工业化初期)
这是从传统社会阶段想起飞阶段转变的过渡阶段。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近代科学知识在工业中开始发挥作用;金融、商业开始发展并扩大;政治体制变革促使资金积累增强;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限制,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3、起飞阶段(相当于工业化中期)
三个前提条件:有较高的生产性投资比例,占10%左右;有起飞的主导部门;制度上的改革或体制的完善。
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流动加强;资本大量流向工业领域;近代工业和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向成熟推进阶段(工业化中后期)相当于资本助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度的阶段 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重化学工业”成为经济成熟的标志,并带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加强,产业结构开始向高度化演变;已吸收了技术先进成果,有能力生产想要的东西;新的主导部门建立并替代旧的主导部门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动力服务需求增长,从而使相应的生产部门成为经济主导部门;企业竞争趋向垄断,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经济生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并存局面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该阶段主要经济特征是:代表居民生活质量的服务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居民追求时尚与个性,消费呈现多样性与多变性;非物质条件对生活质量评价认同感加强 9.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三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
六时期:第一时期是传统社会阶段。这个时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低。
第二时期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纺织、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
第三时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时,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
第四时期是工业化后期阶段。该时期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
第五时期是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第六时期是现代化社会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并追求个性。
10.区域优势的类型
(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
(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11.区域分工特点与模式
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
(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1)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2)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形成的分工。
(3)混合分工: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同时存在。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12.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一)资源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
(二)资金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个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部门。
(四)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13.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总的来说,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具体来说,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消费
(二)资源状况
(三)科技水平
(四)原有产业基础和生产传统
(五)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14.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产业政策市国家从宏观角度调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可能因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部门的发展。
(二)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产品退出,一段时间后市场饱和,出口到区外或国外,随着外区产品的发展,形成产品回流,使原来开发这种产品的区域或国家转向其他优势产品的生产。
(三)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的发展导致产业不断更新,形成以新技术成果武装的新的优势部门为主的产业结构。
(四)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资源供给直接影响以该资源为原料的部门发展。15.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区域比较优势基准(资源密集度)、产业关联基准、筱原两基准(生产率上升的快为主)。
16.主导产业选择的其他定量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建立在专家主观判断基础上的分析方法,即与特尔斐法结合,并加以量化计算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法,是一种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7.你所在的省或市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你依据什么做出判断 【自由发挥】 18.区域规划类型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认识性的区域规划
应用型的区域规划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策略性的区域规划
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自然区区域规划
经济区区域规划
行政区区域规划
20.【第十章有图的,P306,P317】 21.土地供需矛盾焦点
焦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增加性。矛盾解决是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之间的关系。基本原则是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22.区域管治分区【了解】
将区域整体分成4种类型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23.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自然条件:光照、土地、水分;(2)技术经济条件: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3)农业原有基础:反映了农业生产已达到的规模和水平,反映了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已经形成的农业内部结构和分布状况。??24.能源工业(电力工业)
能源工业是原材料工业区中的一个特殊部门,它是将自然界的能量转化为电力的过程,主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动力。根据自然界提供原动力的种类不同,能源工业可分为火电、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
请比较水、火电站的布局有什么不同。
答:(1)火电站:○1接近负荷中心,即在大型工业生产基地或大城市区建火电站; ○2靠近燃料基地,充分利用本地燃料特别是发热量低得劣质燃料建设坑口电站;
○3同时接近负荷中心和燃料基地,即在大煤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集群地区建电站; ○4燃料基地和负荷中心之间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区,特别是水运条件好的港口地区建电站。
25.影响加工制造业布局的因素
(一)原料的供应
(二)市场需求
(三)专业化协作
(四)技术基础 26.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及影响布局因素
特点:它把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创造、销售与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构成相互联合的活力,实现良性循环,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经济效益。
影响因素:(1)经济社会因素: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在区域经济水平高度成熟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是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自然演化规律的一种必然结果,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加以各种经济和政策扶持的驱动政策。
(2)科学技术因素: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受区域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影响,这关系到其发展布局的背景条件和社会支撑程度,另一方面受区域内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这种开发能力是指具有一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其转化过程必须具有一批新的技术手段和科技人才,能够对高新技术吸纳、消化和再创新。
(3)生产、生活环境条件: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有优良的生产环境,健全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售、供电、供水等)和方便舒适的生活条件,这是因为: ○1优良的生产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技术上的要求; ○2基础设施是任何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
○3适宜的生活环境,就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内营造一种拥有科学文化气氛,以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思维和企业家创造精神的生活环境。27.高新产业的区位选择
智力密集程度、开发性技术条件、信息技术条件、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和生活环境。
28.高新技术园区规划布局
(1)空间构成:工业、研究与开发、高等教育、居住以及城市服务;(2)高技术区的规模不宜过大。(3)用地比例:以工业企业用地为主,辅以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绿地用地等。(4)布局特点:以教育、研究与开发、生产企业三者为其核心,满足服务功能的需求。29.P382 书上图 30.公路网规划
公路网规划内容:公路线路经济选线、线路走向和等级、车站位置与规模的确定以及建立合理的路网结构等。原则:充分满足综合运输网布局的要求,深入城乡腹地,与铁路、水运有机衔接,为广大区域的交通联系提供保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国防需要,建立干支结合、经济便捷的路网形式。
第五篇:区域游戏总结
区域游戏总结
中一班2010.6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现将本学期区域游戏工作总结如下:
一、区域环境创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创设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是保护幼儿行使权利的基本体现。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有利于儿童与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我班在创设游戏环境时能够做到:
1、游戏场所便于幼儿通行和游玩,游戏的玩具材料摆放安全可靠、牢固结实,还努力创设促进幼儿心理安全的游戏氛围,在游戏中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
2、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朝着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发展,教师能够创设可以引起幼儿积极探索的环境,如我班游戏“聊吧”,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潜移默化的将现实中的“咖啡”“杂志”等场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环境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进行自主学习,避免幼儿游戏中无所事事,使其具有了一些教育性。
3、每个幼儿在游戏中是按个体自身的发展水平来接受环境所提供的信息的,所以教师能够在创设游戏环境做到全面具体,注重个别。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参与的环境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美术区“剪一剪、贴一贴”,一部分幼儿能力比较强,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建议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环境中,不仅可以正面引导,提高其自信心和表现力,而且又可以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二、区域材料投放
游戏离不开游戏材料,它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物品,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游戏中,游戏材料起着激发儿幼儿游戏机动、支撑游戏开展、促进游戏水平提高的作用。我们能够遵循教育性、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实惠性的原则投放区域材料:
1、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如:我们提供幼儿数量充足、逼真性较强的能引起对生活经验回忆的成型玩具;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兴趣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提供了数量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我们不仅提供了大量能反映细节特征的游戏材料,而且还更多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半成品以及废旧物品。
2、为幼儿提高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一方面是熟悉材料和新异材料相结合,如:我们在“手工区”不仅提供“剪刀”“毛线”“胶棒”等,还逐步提供一些幼儿不熟悉的材料,如“压花器”等;另一方面是成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相结合,如:在“建构区”,我们不仅投放了大型的清水积木,还添置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自制的“屋顶形的KT板”、自制“小草”“小树”“人物”等供幼儿选择,幼儿可以自由大胆地创造构建不同造型的建筑。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操作,更可以促进幼儿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区域指导
教师对游戏的参与、指导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指导游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通过指导游戏,儿童可以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的知识经验和相关技能,使自身能力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1、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我们教师能够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就充分发挥标志在游戏环境的作用。
2、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如: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教师介入给予正面肯定,并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教师介入指导,和幼儿共同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教师也能够找准时机予以介入等。
3、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在游戏结束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如游戏角色“聊吧”,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聊吧无人问津,于是在游戏结束后询问“小客人”:“今天是否开心?你遇见了什么事情吗?”,幼儿在讨论中发现没有小客人喜欢去聊吧,有的“小客人”说:“服务员跑来跑去,没人招呼我!”有的“小客人”说:“我想吃的东西,聊吧没有卖?”„„于是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解决, 很快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果服务员忙不过来可以再请一个服务员”、“我们的厨师可以用油泥做一些客人想吃的食物”、“如果聊吧没有客人来,我们就打广告,买一送一吧!”最后教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明天再试一试„„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也可以以此作为下一次游戏计划的依据,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发展水平
随着主题式区域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游戏的社会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游戏规则,增强幼儿自信心、表现力以及责任心 ;通过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和矛盾,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孩子多,教师指导游戏有限。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从而促进我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