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

时间:2019-05-12 03:4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

第一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

王小雪一直是班上比较能干的孩子,用通俗的话说,是一个有灵性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她都能明白老师要干什么,因此老师们都喜欢请她帮忙做点事。比如:拿东西,到别班找人或是做老师之间的传话筒等等。因为她在全班幼儿中的这种“威信”,所以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负责在游戏活动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整顿”纪律。

有一天,问题出来了,这天,我照例请出王小雪做“小老师”,王小雪走到台前,和大家玩起了“木偶人”的游戏,她一边带着大家玩,一边不时的用眼神与不听话的幼儿对视,像个老师样的睁大眼睛盯着别人,不守规则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动了。看到形势被她控制得很好,我就到寝室去拿点东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教室里却传来了整齐的“徐振宇加油,徐振宇加油”的叫声。我赶快回到教室,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王小雪就在徐振宇座位旁两人剑拔弩张,互相怒视,都有点怒发冲冠了,谁也不让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啦?”我赶紧平息了大家的情绪,准备了解事情的经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王小雪更是大声叫着:“老师他不守纪律,不听我的话。”眼中充满了让我帮助她的目光。原来是王小雪发现刘英豪自己在下面讲话,就叫他到台前“罚跳”,必须她说停的时候才能停下。刘英豪果真按照王小雪的要求不停地跳了起来,这时徐振宇发出了“不要听她的话”,引起了李文丽的极大不满,她没想到还有人敢不听自己的话。她非常生气,径直去找徐振宇理论,谁知徐振宇不甘示弱:“哼!就是不听你的”,两人就争执起来,谁也不示弱,就出现了刚才的情况。

我赶紧平息事态,心想:徐振宇真烦,但是为了表示公平还是当着全班的面教育了王小雪,叫她对小朋友们要好,不能用惩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碰到难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并让她给徐振宇道歉,小雪很委屈的样子,眼泪直打转,但她还是表示今后再也不对小朋友凶了。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到了洗手的时间,大家都在洗手洗脸,却传来了很大的哭声。不时有幼儿告诉我“小雪哭了,是徐振宇把她推倒到了地上”,看来事情还没结束,我把小雪从地上扶起来,并询问事情的原因。原来徐振宇看到小雪动手打别一个孩子,忍不住要打抱不平,一把把小雪推倒在地,小雪这次终于哭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小老师”的选择不应该是随意的,不能以自己轻松为目的。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在选“小老师”时,不再是只选某一个人,而是注重发现谁有进步就选谁当“小老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小开始培养,这样才能会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

饰物的佩戴

幼儿教师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孩,她们生活在快乐的孩子之中,生活在追求新潮的现代节奏中,生活在充满朝气的阳光中。她们总希望把自己打份得漂漂亮亮的。幼儿园老师为了给自己增添一点“亮点”,喜欢佩带各种饰物:别致的戒指、高雅的项链、时尚的腰带、漂亮的胸针、可爱的发卡„„这些装饰,为幼儿教师增添许多美丽,但“幼儿教师是否可以佩带饰物?”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许多争议。

我有几点感触谈一下:

1、保证幼儿的安全、健康。

2、从对孩子的良好影响。

3、尽量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3点个人感觉,希望跟大家共同讨论!谢谢

孩子的午睡

现在很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外,还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学经验: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是用双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就拿我班的徐砚灵小朋友来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会哭闹着要妈妈,我也从她家长口中知道平时午睡她妈妈都会抱着她陪在她身边,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只有妈妈陪着她她才会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的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我会陪在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而她就喜欢来抱着我,这时候我也会很配合的去抱着她,这样慢慢的她开始越睡越安稳也愿意睡觉了,对我也越发的亲近了。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过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个个都可以美美的睡上一个好的午觉。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更加确信只要用真心去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孩子。

指尖教育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也是最典型的方法之一.关注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

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巧用拍手

下课铃响了,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孩子们下车了,只剩下几个孩子了。正在这时,王禾禾的妈妈急匆匆赶来:“老师,禾禾呢?”“走了”。“谁接走的?”

糟糕,只记得禾禾小朋友向老师再见后就走了,由于家长多,孩子们下车后依次走开,没注意谁接走了,努力回想却毫无结果,只是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注意谁接走了,不过她是同我再见后才走的,你回去看看,说不定到家了呢。禾禾的妈妈急匆匆走了,我却陷入了沉思,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了,虽然不会出现意外,但显然是工作中的疏忽,必须重视,不然,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好呢?

“老师,咱俩拍拍手把。”王悦小朋友甜甜地说。眼里流露出期盼的神色。看着王悦拍手时的高兴劲儿,我灵机一动,和小朋友拍拍手试一试吧。

第二天,我同小朋友约定,哪一个小朋友有人来接了,就同老师拍拍手,告诉老师是谁来接你了,然后再回家。并且我们把这个活动叫做“老师和你拍拍手”,孩子们都笑起来。每次离园,孩子们争着同我拍手,我呢,则向每个同我拍手的孩子点点头、笑一笑。孩子们在宽松、温馨的气氛中愉快地回家了。就连平时羞于和老师再见的婷婷也主动地走上来同我轻轻地拍拍手。

一连几天,出现了开头的情况,老师都能迅速地说出孩子的去向,家长很满意。

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就把问题解决了。仔细分析起来,这样做可一举三得呢。一是增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接触机会,弥补了缺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二是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与猜测及担心,做到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三是创设了一个宽松、温馨、和睦的离园气氛,让幼儿能心情愉快地离开幼儿园,并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文明礼貌教育融于生活环节中去。

真正的关心和赏识孩子

要当一个好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殊不知,却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他们常会问我们,自己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作为家长,我们应好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不要随随便便地搪塞一些答案。例如:“路上捡到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等等。这样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害怕,也很可能会使他失去再提问题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的回答既生动又活泼。例如,直接回答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下来的”孩子也许会有一连串的联想。“为什么会有我,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无形之中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对生命、未来的好奇心。

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童心和想象力。用浅显活泼的字眼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但可以使孩子能接受,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互信。

多些快乐给她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孩子去不快乐。为什么呢?

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

真真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组玩游戏。在一次数学游戏中,真真举起了手,于是我请她来回答问题,没想到真真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真真肯定不会,她肯定会做错的。” 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真真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她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她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她。现在,真真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在幼儿园工作时间长了,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我的儿子18个月才学会走路,近3周岁时才学会说话,而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你儿子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儿子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和先生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我儿

子幼儿园的老师—方玉玲对待孩子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费了很大心思。儿子刚来我们幼儿园上学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方老师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积极勇敢的表现,上大班那年六一儿童节还表演了节目呢!如今,他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的是,他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性格也越来越活泼,自信心和表现欲增强了许多,能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报名参加了一些有益的活动,我们都很高兴!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范文网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6、成人更应该遵守规则。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孩子情绪控制能力有限,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总之,孩子的发脾气原因多种多样,从中让我们看到孩子发脾气的背后一定的缘由,利用发脾气的契机,真正要了解他们,走近他们,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孩子发脾气,,从中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爱。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互动是本

区域游戏自制材料的制作无关材质的牢固,只要能激发幼儿产生游戏“动机”,不断与材料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即可。而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老师在游戏中尽量把一些物品~样一样用贴膜扎好,一件件分别在盒子里装好……孩子们使用时就是一盆盆、一盒盒地“买”,有的甚至都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们还会看到点心店的客人端着包装结实的盆子在假装吃饺子、馄饨,还有鱼等。孩子们真正接触的只是一个包装盒,根本就没有和里面的一个个饺子、馄饨、鱼等进行过亲密接触。原因是老师们生怕孩子们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损坏了这些辛苦制作而成的游戏材料。

其实,每当增设新游戏、增添新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增设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小游戏区。这个小游戏区的持续时间也可以随着幼儿的游戏需要灵活机动地安排:一个月、一个星期亦或是一天、两天都行。

针对话题中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超市旁边增设一个鞋子修理店或者是移动小摊位,增设“修鞋匠”这个角色。孩子们可以把穿坏的拖鞋拿去进行修理,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游戏情节,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修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动手制作能力,萌发爱惜物品的环保意识。因为“修理”渗透在游戏情节中,也有角色作为动力,孩子们与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互动,游戏热情会更加高涨。

再如,在图书馆游戏中,可以增设一个图书修理日,临时招聘修理图书的工作人员,把坏了的图书整理出来并修好;在点心店、菜市场等游戏中,若是碰到有材料弄坏或破损,我们也可以增设~个食品加工厂,把那些坏的包装进行回收再包装或再制作……

无需老师们独自来修补,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要让孩子们和材料互动起来,这才是根本。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3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千年古训蕴含着丰富的教师的职业内涵。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解惑的艺术手段。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但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孩子一日活动皆教学。我们不能比较孰重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适时的把握住机会,及时的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候,我们老师要热情的跟孩子们打招呼,教会孩子们主动和别人问好。文明礼仪教育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对以后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们的一些常规教育更是不可忽视,平日里教会孩子们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孩子们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看书写字的时候保持安静,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时候,不争抢,懂得合作与分享;组织活动课的时候,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懂得和同伴讨论的重要性。如果平日里我们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做好,对于我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孩子们的发展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发展存在差异性,我们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要求,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具体孩子的情况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教育无处不在,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只要我们保持住对孩子们的热情,对教育工作的激情,我们一定会在工作上取得很大的成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4

并不是说,当上了幼师,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幼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慢慢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作为一名新老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在老教师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和道理,发现了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常常想,我们作为一位老师,怎么才能更加好的服务于幼儿,真正做一位称职的老师呢?

处于学习中的幼儿而言,老师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教师在幼儿的心里有很高的权威,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它职业的突出特点,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端庄的形象仪表,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时刻谨记“为人师表”,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每位老师,都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对孩子报以最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如果说,你没有一颗对幼儿的爱心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关爱幼儿,幼儿自然也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轻松与快乐。关爱幼儿,那就会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因为你存着一颗宽容、关爱的心,对幼儿、对工作也会存着一颗认真对待的心。

孩子就是一群拥有创造力的天使,每时每刻都在发现问题,“发明创造”,那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向传统挑战,上下团结,合力公关。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具有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带动幼儿的创造开发,得到更好的发展。

俗话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老师也是如此。作为幼儿期的孩子们,每个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觉得这些孩子令人头疼,这时候我们就要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只要做对了、做好了,就要鼓励他,让他有自信继续保持,让他的闪光点放大,自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有时孩子的一句话可能就会问倒你,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敢胡乱说,怕自己说的不对。所以我们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有能力去指导幼儿、去帮助幼儿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学习,是每个人的修行,我们幼师自然也需要学习!我认为,终身学习才是我们老师学习的目标,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向周边的老师学习,发展自我,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发现不足点,改进并提升自我的修养,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5

走过两年的教学生涯,经历了很多点点滴滴,有欢笑,有感动,有忧虑,也有悲伤,多种滋味一起组成了我这段美好的记忆。当初选择这个职业时,我就已经做好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准备,为了我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我五年在校时的周末以及寒暑假都是在练琴、书法、绘画中度过,平时的专业的课程学习也没有落后过,成绩很优异,所以也很荣幸的在20岁时,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些努力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经过两年时间的锻炼,我少了刚出校门时的青涩,多了份稳重,很多以前不会应付的事情,在这两年中也在不断的练习学会独立,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多了,不会再想以前那样想要依靠,很多事情自己能够拿主意了。越是深入了解这份职业,我就发现其实我们的责任很重,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手中绽放,如何让这个花开的漂亮又鲜艳,那就要看老师是如何的浇水栽培。常常有人说:要给孩子半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杯水。幼儿园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行为卫生习惯、为人处事道理,更要让孩子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并且在这过程当中,老师也是在不断的充电加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班级管理等等,这都不是在瞬间就能完成的事,大家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这么走过来的,成功没有秘诀,只在乎你是否在过程中坚持努力!

在做到自我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就是在为幼儿园的发展献一份力,只有教师团队能力提升了,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更快。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一个集体的成败靠的是团结,凡事能够团结一致,无形之中会有一股冲劲激励着幼儿园奋发向前。可能自己不能做到呼风唤雨,但是在平时中,自己可以有很多可以努力提升幼儿园形象的地方,如:早晨迎接孩子来园时,你对孩子和家长的一个微笑,会让他们倍感温馨;对孩子的一句关爱之话,会让孩子感到温暖;对家长的一个举手之劳,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总会有回报,让我与仓幼一同进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6

小班孩子喜欢玩胶泥,我便找来一些胶泥作品图片贴在桌面上。开始,孩子们对图片并不感兴趣,仍沉浸于团汤圆、搓面条,我想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需要慢慢等待的,所以我没有马上介入。几天后,我看到几个孩子围在桌子前看着图片:“这是棒棒糖。”“我喜欢饼干。”“我要用胶泥做棒棒糖和饼干。”“饼干好吃,可是上面的洞洞怎么做出来的呢?”瑞瑞自言自语着。

我继续观察孩子的言行。只见瑞瑞做出“饼干”后,用手指在“饼干”上戳洞,觉得洞洞太大,又改用叉子戳,但发现洞洞不够。见瑞瑞捣鼓来捣鼓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正想介入。这时,圈圈参与到了做饼干的活动中,她用小棍在“饼干”上戳了好多洞洞,瑞瑞发现圈圈戳的洞就是他想要的,于是,学着圈圈拿小棍给“饼干”戳洞洞。“饼干做好了!”瑞瑞快乐地喊了起来。从瑞瑞的眼神中我能感觉到他此刻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随后,“棒棒糖”“蛋糕”等不断在孩子的游戏中产生,“棒棒糖”的花色品种、“蛋糕”上镶嵌的物品等都是孩子们重点探究的内容,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仔细观察、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从只会团汤圆和搓面条到做出“棒棒糖”“饼干”“蛋糕”等,始于那几张普通的图片,它们拓展了孩子的视野,给孩子的操作提供了支持,让孩子有了新的发现和探究的兴趣,在快乐的玩耍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7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的郑同学在我们班实习了整整三个月,这段时间里她像大姐姐一样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郑老师。下个星期,实习即将结束,孩子们都显得依依不舍。面对这一情况,一个点子在我头脑中闪现,能不能引导孩子们开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欢送会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如果能就幼儿对郑老师的喜爱和不舍之情,引导、支持他们自主、自发地举行一场欢送会,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对于提升幼儿自我计划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无疑是个好机会。

在第二天的展间交流时,我简单向孩子们提出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瞬间“欢送会”成了他们谈论的焦点。活动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孩子们或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一组,或是因为特别要好组成一组,或是以其他各种原因组合在一起,全班分成了五组,每组4~6人。

“欢送会上要做些什么呢?”各小组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第一次讨论中,我作为旁听者倾听着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第一组的孩子决定做张贺卡,写上祝福语,签上自己的名字送给郑老师:第二组的孩子想每人折一朵花,然后合在一起组成一束花送给郑老师;第三组的孩子也想做花和贺卡,用花、祝福语和自画像给郑老师留念……

我觉得每个幼儿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所以,当幼儿准备的内容都集中在手工制作方面时,我觉得应该组织大家交流各组的构想,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大家的想法重复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不限制幼儿的自主性,但又能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

面对想法“撞车”,孩子们都会有什么反应呢?没想到每个小组都有一些有趣的表现。

第一组有一个“小领导”,她思维活跃,有许多想法,还有几个忠实的拥护者,他们配合度很高,“小领导”说什么他们都同意。看似完美的组合却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小领导”想法太多,使得他们在1O分钟的讨论时间内没有定下内容。好不容易决定为郑老师制作一张贺卡,但当听到第三组也有相同的打算时,他们又立刻换成了表演讲故事。短短10分钟的讨论,他们换来换去,有点“见风使舵”的味道。

第二组也改变了自己的初哀。不过,他们并不是因为其他小组都做手工,而是小组成员都不知道该怎么折出一朵漂亮的花。可见,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过他们很快有了新的主意,改成和郑老师一起合影,用照片记录下美好的回忆。这个想法虽然很“偷懒”,但是却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组在面临大家想法“撞车”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来的想法,为郑老师制作花和贺卡。

第四组和第五组则是“中规中矩组”,孩子们根据自己平时看联欢晚会的经验,希望用表演歌舞的形式,把欢送会的气氛搞得热热闹闹,让郑老师高高兴兴地离开。

当每一组的孩子都做好了计划,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完成计划需要做些什么准备?”“由谁来负责准备呢?”……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我提示孩子们用简单易懂的符号记录下每个人的任务,以便于计划的实施。

短短10多分钟的讨论,给予了幼儿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为是在小组范围内的讨论,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参与互动。可见,创设宽松、开放的环境,减少对幼儿讲述方式、讲述形式的限制,能使每个幼儿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已有的经验自由、主动地表达,这样的环境无形中提高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愿望。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行动如此之快,第二天他们就带来了很多物品。尤其是第三组,他们人人都记得自己的任务,带来了制作贺卡的彩纸、彩笔等。看到孩子们带来的丰富材料,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材料筐,并编上了组号,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材料连同计划表一起放在里面。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及时、清楚地看到计划完成的情况,还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地取用材料。

又过了两天,各组的材料筐陆陆续续地丰富起来,但是第一组的材料筐中除了第一天小小放进去的一大包指偶,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这让我有一点担心,他们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于是,我趁小小在材料筐前摆弄自带指偶的机会,打听道:“你们的故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小小有点委屈地说:“我老早就带来了指偶,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带来东西。”“那你去召集他们再来商量商量吧。”在我的启发下,小小找来了自己的组员,我问他们:“小小已经按照你们的计划,准备好了指偶,你们几个准备得怎么样了?”成成急着说:“我的背景图已经画好一半了,星期一就可以带来。”乘乘坐在一边没有出声,小小问:“乘乘,你说你准备故事的,你讲什么故事呀?”乘乘说:“反正我家里有很多故事书,我随便带一本来就可以了。”一旁的玮玮看了看其他小组满满的材料筐,吃惊地说:“啊,你还没选好啊!”乘乘涨红了脸,有点不好意思,倒是小小开始想办法,她倒出所有的指偶,说:“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鱼,要不,我们编一个关于小鱼的故事吧。”话音刚落,成成又急着说道:“啊?那我画的背景图是森林,不是要重画了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故事谁来找?到底要不要改背景?一连串的问题纠结在一起。这时,玮玮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办法:“我家里也有故事书,我和乘乘一起准备吧。看谁先带来就用谁的,这样就不会来不及了。”乘乘听了连忙点头:“明天我一定会记着带来的。”

各小组的孩子都积极准备着、排练着:第二组的孩子忙着收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与郑老师的合影:第三组的孩子利用“工作”时间凑在一起剪剪贴贴画画:而第四组、第五组的孩子则利用角色游戏时间排练他们的歌舞……孩子们的热情和努力,为欢送会的举行增添了保障。

周五下午,欢送会如期举行,教室里飘出了阵阵悦耳的歌声和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们三五成群,一组接着一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讲故事、唱歌、跳舞、拍照、送贺卡,坐在台下中央位置的郑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当孩子们一起深情地说出“郑老师,我们喜欢你”“郑老师,不要忘记我们哦”时,郑老师被孩子们的真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幼儿自主的计划,“欢送会”的形式和具体操作过程都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知道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完成,所以他们能依据目标行事,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由此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的发展。

“欢送会”后,我又组织孩子们观看了“欢送会”的视频,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表演,有的开心地笑了,有的不好意思了……元太说:“我很喜欢郑老师,所以我邀请她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都跳得很棒!”玮玮捏着自己的头发说:“小小和成成在背景上开了个洞,让我们的故事表演很有趣,我看见郑老师一直在笑。”尘尘说:“我觉得我们第一次这样唱歌,都有些紧张,乐器也忘用了。”贝贝说:“我们送贺卡的时候也紧张了,每个人都说了祝福的话,可是声音很轻,大家都没听清楚。”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性,所以我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幼儿从旁观者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分析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作出评价。令我欣喜的是,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往“好”或“不好”的笼统评价,而是具体地解释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回忆”评价有利于幼儿自我认同的形成,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它不仅是对幼儿从计划到具体实施的一个反馈,还帮助幼儿找到自己还需要改进、提升的.空间,使之成为重新出发的起点,并以此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幼儿的努力加上教师的协助,使“欢送会”精彩、成功。事实证明,幼儿一旦有了自主的机会,不仅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感觉有意义的事去做、在做中学,而且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最佳的活动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8

老师,节省点水吧

那天中午,轮到我做保育,孩子们吃完午饭,我便收拾好餐桌,到洗手间洗刷勺子和餐盘。因为楼下班级也在用水,我把水龙头拧到最大,水流却依然很小,我便把水盆放到水龙头下面接水。一会儿的工夫,水流突然变大了,冲到水盆里哗哗作响,水盆里的水渐渐满上来了,我忙着给饮水机加水,也没理会。

这时,淇淇来到洗手间:“老师,我要洗洗手。”我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三个水龙头,说:“你在老师旁边洗吧。”他看了看空着的水龙头,又看了看我这边哗哗直响的水流,一声不吭地走到我旁边,把手伸到水盆上方的水龙头下,洗了起来。

我很纳闷,问他:“淇淇,洗手间这么多空余的水龙头,你为什么偏偏在老师这儿洗手呢?难道你没看到老师正在洗餐盘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原老师,你看,你这边水龙头的水哗哗地直流,都已经满出来了,真可惜。我在你这边洗手,就不用再浪费其他水龙头的水了,这样就能节省一点水了,你说是不是?”我一愣,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多么可爱的孩子!水资源是宝贵的,他把节水的意识落实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孩子,我突然感到很惭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9

在班级中总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课堂上比较安静,发言声音小,不够自信;游戏中相对活泼,但是一旦发现被老师关注会感到不自然;交往时稍显退缩,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显得不够主动。服从居多;生活中不添麻烦,大部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从不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将之称为“中间区”孩子。让“中间区”孩子重塑自信、阳光的积极品格,需要教师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启动信任引擎。建立安全依恋

梓涵——对老师持怀疑态度的选择性缄默

梓涵看上去很文静.平时面对老师经常一言不发,喜欢用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和小朋友们自由活动时,却显得很活泼。

梓涵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时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缄默,这往往是幼儿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沉默不语的现象。像梓涵这样的孩子大多在幼儿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这样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一旦有了信任感,他们就能将爱的感受从父母身上延伸到老师身上。

我开始每天和她保持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多看她几眼,多和她微笑,多说几句鼓励的话,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如此,并表现出真诚。渐渐的,我发现梓涵会有意无意地走到我身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说说话。信任的引擎开始启动,这正是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起点。

二、运用“期待效应”,促成发展质变

心宇——害怕展示自己,又让人充满惊喜

处于“中间区”的幼儿不太会展示自己,可一旦给机会让他们站上舞台,带给你的往往是惊喜。一次科学课提问:“袜子口有弹性有什么用呢?”平时不爱举手的心宇怯怯地举起了小手。他的回答尽管声音很小但非常准确:“这样袜子就不会往下滑了。”我没有提醒他要放大声音而是连忙夸奖并走过去,给了他一个热烈的拥抱。第二天我照例打开班级网站。忽然发现了一篇“感谢褚老师”的新帖子,是心宇的家人写的,字里行间充满感激,说孩子回家兴奋极了,告诉家人褚老师抱他了,而且把他抱起来了,他开心极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给了心宇更多的关注.只要发现他举手了就请他回答问题,而我发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并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某天午睡起床,他居然将被子折叠得和保育老师不相上下。其实我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个期待效应的实验:孩子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作为教师用充满肯定和期待的影响和暗示给“中间区”孩子带去灿烂的阳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给予持续关注,点燃表现热情

木子——自主自理.却缺乏展现热情

“中间区”的幼儿很多都是自主性强的孩子,不给老师添乱,以至于容易被人忽视。木子就是这样一个不用人操心的孩子。她从进幼儿园开始似乎就不曾麻烦过老师:入厕后会自己将衣裤整理好,午饭从不挑食,午睡时能很快睡着……她几乎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又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果不在意,你几乎会忽视她的存在。

我觉得木子就像一支美丽的烟火,等待有人将她点燃。但是,对于我表现出的热情,木子似乎不太领情,对我的鼓励和表扬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我并不气馁,始终对她保持积极的关注,注意她每天的活动,将她的良好表现记录下来,时常在集体面前展示,并了解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这种持之以恒的热情关注逐渐拉近了木子与我之间的距离,渐渐地她会主动要求做一些事情了,小手也开始举起来了……这支美丽的烟火终于被点燃了。

四、发挥同伴互动,实现个人价值

小鑫一从不主动交朋友.始终处于被动位置

要让一个幼儿觉得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成员,就要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注,感到被他人需要。“中间区”幼儿在集体中显得相对较安静.他们在被需要这一点上明显感觉不足。这就有赖于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小鑫很安静。从不主动与人交往,游戏时,他也总是跟随者,从不主动提出要求,他似乎没有在集体中的主动意识。儿童心理学曾揭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儿童的行为发展。我决定找一个能带动他的同伴。我观察到他比较喜欢艺木,艺木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于是我安排他们坐在一桌,经常鼓励他们玩同一份材料或参与同一项活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互动机会。取得一定进展后,我将两人的活动范围扩展为小组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小鑫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发现了自己有价值的一面,笑容也渐渐地在他脸庞绽放。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0

又到一年春游季,春游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公布春游消息时,我对大家说:“下周我们要去春游了,等会我们一起想想怎样做个出行计划,看看要带些什么东西。”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顺手发给幼儿一张纸:“你们能不能用我们上次说过的气泡图(思维导图)把春游的计划画出来呢?”孩子们都说能。因为之前有相关的经验,孩子们自然就信心十足。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用气泡图的方式画好了春游计划图,大家坐下来一起分享,除了想到带吃的,还想到了带地毯、垃圾袋、小毛巾等。 就在这个时候乐乐说:“老师,我想带着我的小熊去春游,她是我最爱的玩具,就连睡觉也陪着我的!可以吗?”“当然可以呀!”我的认同让孩子们更加开心了。“我要带妈妈给我买的小汽车去春游。”“我想带爸爸给我买的书去!”“我要带变形金刚!”“我要带写生的本子。”……

孩子们兴奋不已。我笑着点头:“你们的春游计划做得很细致,不过你们已经是大班孩子了,能不能给书包里的东西分分类,那样整理起来更方便。”乐乐自言自语道:“对呀,那要怎么分呢?”静静说:“我知道,就是吃的跟吃的放在一起,用的跟用的放在一起。”孩子们都点头表示认同。接着,他们重新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图。且且说:“我的书包里有吃的、玩的和用的,吃的东西有苹果、面包和饮料;玩的东西是一辆小汽车;用的东西有帽子、雨伞、水杯、塑料袋和地毯。”其他孩子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春游计划”。

过了一会儿,楠楠问道:“老师,春游时我们要去参观消防大队是吗?”“是的。要不要想一想问消防员叔叔一些什么问题?”“要的。那我要再去做一个‘提问’计划!”“好呀,我们一起来做吧!”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不一会儿我就看到了他们的大作。 春游那天早上,一一妈妈来园时说:“昨天一一进步可大了,书包里的东西都是她自己整理的,她按照自己画的计划图一件一件地准备,很有序,每准备好一件物品就在图上相应的物品处打个勾。我问她是怎么想到画这张图的,她说是老师教的。”

春游的主要内容是去参观消防特警大队,孩子们因为对活动的流程安排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无论是参观消防设备,还是观看消防员叔叔表演都非常有序。特别是在向消防员叔叔提问环节,因为事先做了计划,孩子们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有秩序,提问也非常清晰有效。

春游回来之后,我们还引导孩子做了回顾,不少孩子用流程图画下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回家后他们把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都很惊讶孩子们竟然能讲得那么细致生动。我想这是因为孩子们事先做了计划,理清了思路,抓住了关键。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1

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学到能力的,可以说,孩子在幼儿园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是每个家长最大的愿望。同事说我班婷婷小朋友的妈妈告诉她,婷婷到幼儿园接近两个月了,没有学到东西,就连一首歌也不会唱、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们常说:评价一个教师就看她所教的孩子。 我很纳闷:婷婷在幼儿园里是个非常活泼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强,为什么回家一首歌也不会唱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想了很多,我觉得,孩子不在家里唱歌,应该是有很多原因的。今天,到幼儿离园的时间了,我送孩子走出幼儿园,远远地看到婷婷小朋友的妈妈站在那里准备接孩子,我决定趁此机会和她面对面地沟通一下。我和婷婷的妈妈很自然地聊起了孩子的事,她又提起婷婷不会唱歌,我把婷婷抱在怀里,说:“婷婷可棒了,把我们刚学的那首歌唱给妈妈听听,好吗?”,我给她起了个头,她很有表情地把我们在幼儿园学的歌唱了一遍,这时,我看到她妈妈惊奇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好像有点儿不相信似的。面对家长的疑惑,我给她分析了婷婷回家不唱歌的原因,因为孩子年龄小,不明白唱歌这个大概念,你如果说出某首歌的具体名字,她就会唱了。婷婷妈妈使劲的点了点头,从我怀里接过孩子亲了亲,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情不自禁地说了声:“谢谢老师!我家婷婷会唱歌了”。

自己的工作终于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我如释重负,孩子们那一张张天使般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觉得生活在孩子们中间,就仿佛在四季中选择了春天。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2

教师,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不经意间,从教已有三年。三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是的,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愿意在这平凡和朴实中,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有人说,幼儿教师很幸福,每天只要带着孩子玩儿就可以了;也有人说,幼儿教师很辛苦,眼睛里面每一秒钟都要有孩子,心中每一分钟都要想着孩子的成长。我说,幼儿教师辛苦但也很幸福。

说辛苦,我们就像超人一样,孩子的吃喝拉撒要管,唱歌绘画跳舞要教。记得本学期新生刚入园时,我从家长手中接过哭闹的孩子,他们抗拒着乱舞乱蹬,在我身上踢打,突然,“哗”的一声,一个孩子吐了,正巧,吐在我的衣服上,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班上就有一位幼儿,不愿吃饭,一到吃饭时间就哭,每次哭就会呕吐。我从未大声地呵斥他,而是变着法子哄他、安抚他,然后慢慢喂他,一口、两口······他每吃进一口我都为他高兴。后来他不哭了,在我的鼓励下他可以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有时还会添第二碗呢。还有一位抱着妈妈才能入睡的幼儿,午觉时间不肯入眠,我尝试着午把她抱在怀里温柔的唱歌,从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枕着我就安心,我想她也感受到了妈妈般温暖的怀抱,后来我试着放手让她独立,慢慢鼓励她自己入睡,现在她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入甜蜜梦乡。在幼儿园中这样的小事遍地都是,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尽力的本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先导,将爱继续在我的幼教事业中,用我的爱去感应孩子,让他们成长在爱的氛围中,从而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幼师,也很幸福。因为我爱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记得有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小朋友们如厕、喝水,楠楠小朋友喝完水走到我身旁,微笑着对我说:“老师,你也喝点水吧,妈妈说多喝水就不咳嗽了。”我一下被这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感动了。是呀,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你如果爱他,他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哪怕是短短的两句话。

弹指一挥,三年过去了,我在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着,本着对事业的衷心,对幼儿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会与幼教事业共风雨、共兼程,共成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3

“这是我妈妈新给我买的书,你可别弄坏了。”恬恬一边提醒,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书拿给蔡善。“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蔡善一边回应着恬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了起来。

这是一本童话故事汇编,蔡善打开书看到第一个故事是《三只小猪》,就一边看一遍讲述了起来。

在听了一遍蔡善讲述的故事后,我对他说:“等等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蔡善看看我,不说话,似乎有点害怕自己讲不好,因为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不自信的神情。“你讲的很好地,我刚才听你讲的故事非常棒,一会儿你就像刚才那样讲给大家听,要是讲不下去了,我会提醒你的,你放心吧。”我鼓励起孩子来。蔡善又想了一会儿,终于答应了。

我把孩子们都召集起来,一起来听蔡善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

“从前,有三只小猪,有一天妈妈叫他们自己去盖房子……”蔡善讲起了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声音很轻,眼睛也一直盯着书,只是偶尔会看大家一下,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起,一边听故事一边为蔡善翘起大拇指,鼓励他。渐渐地,蔡善讲述故事的声音越来越响,眼睛也不看书本,动作也慢慢丰富起来了。

一个故事讲完,孩子们都为他送上热烈地掌声。“再讲一个,再讲一个”的呼声也同时响起,蔡善备受鼓舞,又为大家讲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

其实《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无数遍了,可就是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站出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今天我在自由活动中听到蔡善的讲述后,为他搭建了展示的平台,我的鼓励帮孩子树立了自信,也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我们中间也有那么棒的小朋友,会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告诉大家,下次我也要来试试。

在今天的活动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以后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就让大家轮流来讲故事,看看哪个小朋友讲的故事最好,我们一起来评选“讲故事能手”,我们的决定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相信孩子们在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自信心、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发展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4

加德是班上一个来自法国的女孩,开学初,因为她去法国过了两个月的暑假,所以她对中文有些生疏,那段时间因为语言关系,她更喜欢和外籍教师费丽交流。她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于是,我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项 链

加德带来了一串漂亮的项链,午睡时,兴奋的她一直在玩项链,我就把她的项链暂时取了下来,代为保管。起床后,加德马上就来向我要回了项链,并顺手戴在了脖子上。

接着是洗手吃点心时间了,在走向盥洗室的路上加德遇到了费丽,她非常主动地告诉费丽:“看,这是我的项链。”“噢,漂亮的项链。不过,我没有项链,但是我有耳坠。”费丽一边说,一边摸摸自己的耳坠。加德看着费丽的耳坠,索性取下自己的项链,递给了费丽。费丽轻轻地接过,说:“是给我戴吗?”“嗯。”加德肯定地点点头,同时期待地看着费丽。“哦,圈太小了,戴不进去。不过,可以戴在我的辫子上。”费丽把项链戴到了发髻上。“这项链是可以变长的。”加德边说边比划着。费丽于是就尝试着把项链圈拉大,套入了脖子。加德仰着头,满意地笑了。接着,费丽取下项链,双手递还给加德:“你的项链真漂亮,谢谢你给我戴了。”加德把项链迅速地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满意地去洗手了。

和我们不同的是,费丽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一定非常强调和孩子的平视,但她一定是和孩子平等的。她会和孩子互相展示自己的饰品,会尊敬地用双手奉还孩子的东西,并诚恳地表示感谢。这种细腻的情感互动是爱的传递,平等、愉快,在不经意的互动中融入彼此心间。

吃完点心的加德从橱里拿出了自己的包,急切地找到了费丽。费丽以有些惊讶的表情接过包,问:“这是你的包吗?”加德点点头。费丽夸赞包的漂亮,接着把包背在了肩上:“是这样背吗?”“不是。”显然,加德说不清楚到底该怎么背,可费丽领会了加德的意思,她马上斜挎包,继续征询加德的意见,加德使劲地点了点头。费丽问:“这个包是妈妈买的?”“嗯。”“在哪里买的?法国?”“不。”“中国?”“是。”“这个包真是蛮漂亮的。看这颜色。”加德顺着费丽的手势,观察着自己的包。“你的东西都放在包里了?”“放了些什么东西呢?”“现在马上要活动了。你的包应该放在哪里比较好呢?”加德在费丽温柔的眼神的关注下把包放回了橱里。

喜欢秀自己喜欢的物品,是孩子的特点。一般而言,我们会对孩子的物品赞美一番,询问一下在哪里买的,就结束话题。但费丽就不一样,她与孩子的讨论是比较深入的,涉及产地、款式、颜色、盛放的物品等多方面,她还会就怎样背这个包比较美观与孩子比划一番,这是我们不曾做到的。而且,费丽嘱咐孩子把包放回去的环节也是那么自然、得体,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尊重。

午 睡

准备午睡了,孩子们都在安静地做着各自的准备工作。看着能干的加德很快地脱了鞋子、外套,我想今天她应该能安静地午睡了。于是,我去照顾别的孩子。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加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身下床,光着脚丫直冲厕所。我还以为她要上厕所,可瞬间她通过厕所转向了隔壁班的活动室。隔壁活动室的门关着,她透过窗户向里张望。我紧跟在后,一边一把抱起她,一边询问:“你在干什么呀?”加德挣扎着说:“我要找费丽。”“可是,她去吃饭了。”“我要看她。”“她去吃饭了,你还是先睡吧。”我让她先躺下,她显然不乐意。就在我照顾其他孩子时,她再次“出逃”。就在我顾此失彼的时候,费丽回来了,她听了我的简单叙述后,迅速来到加德身边,轻柔地说:“哦,宝贝,你在干吗呀?你没穿鞋和外套,会着凉的。”“可是我想你了。”“哦,谢谢你想我了。我来了,我也想你的。让我抱抱你吧,你冷了。”加德立刻张开手臂,纵身一跃,用她有力的双腿夹住了费丽的胯部。他们一起来到床前:“宝贝,躺下好吗?该休息了。”加德哧溜一下,滑到了床上,拉好被子。费丽俯下身子,轻柔地说:“谢谢你,加德。祝你做个好梦!”费丽又轻轻地帮加德掖了掖被角,加德轻轻地说了声“待会儿见,费丽”,就安静地午睡了。

目睹了这一切,我不禁问费丽:“你对孩子躺下入睡的行为,为什么要说谢谢?”“因为她对我说,她想我了。因为她肯听我的话终于平静地躺下来了。”很简单的理由,却让我沉思良久,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时时都有,处处体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

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我认为,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关联。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乐曲。

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易敲击出效果。等幼儿有了一定的累积之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小、中班可以2|4、3|4拍乐曲为主,大班幼儿在此基础上可选择4|4拍的乐曲。另外,许多民族风格的乐曲节奏都比较明显,易于幼儿理解把握,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打击乐活动之前要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比如:选择的音乐作品是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节奏是几拍子的,因为拍子不同节奏特点会有所不同,2|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3|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弱,4|4拍的节奏是强、弱、次强、弱;在次基础上确定音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第三,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合理配器。

打击乐器通常分位数三种:金属乐器、木质乐器、散响乐器。金属乐器属于高音乐器,声音高亢、明亮;木质乐器属于中音乐器,声音清脆;散响乐器特点是音量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

打击乐器没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于它是听觉艺术,以好听为前提,由教师根据音乐本身的性质来确定如何配器。另外,所用乐器的多少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及乐曲的需求来确定,而不是越多越好。同时,不是所有乐器同时敲击同一种节奏,要根据音乐的性质充分发挥出各种乐器的特点才会使打击乐好听。

第四,巧妙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由于打击乐的特殊性,持乐器的方法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打击乐的效果。乐器不同,所持的方法也不同。还有,不是敲击的声音越大就越好听。所有,要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持乐器方法,正确的敲击方法来表现。

这里,特别强调以下几种乐器的敲击方法:

双响筒应该是纯五度的关系即1~5由低到高,所以在进行打击乐之前教师最好事先敲一敲,在低音处作上标记,这样,幼儿能后统一先敲低音再敲高音,不然有高有低,效果比较混乱。

沙锤是需要抖动手腕,把双手放在胸部靠下或是在身体两侧,这样抖动出来的声音集中。不能使劲甩,越使劲甩声音反而越小。

三角铁左手提在绳子上,不能用手抓握,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才会有颤音。

铃鼓要用左手拿鼓,右手的手指敲击鼓面,而不是用整个巴掌敲打,这样出来的声音柔和、清脆而且好听。

在组织中,乐器位置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来讲金属乐器在一起,木质乐器在一起,散响乐器在一起。由于同一种乐器在一起敲击的节奏相同,这样声音也会集中,便于指挥。打击乐的队形是金属乐器在左边、木质乐器在右边,散响乐器在中间,锣、打鼓、镲在后边。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打击乐要循序渐进,首先让幼儿熟悉乐曲,了解乐曲的特点以及节奏型,然后先用手练习拍节奏,在练习用乐器敲击节奏,接着教师用钢琴伴奏让幼儿敲击节奏(这样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最后听音乐进行打击乐伴奏。最后,还要让幼儿学会看指挥。

第五,要牢牢把握节奏乐的关键经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节奏乐的关键经验、核心目标:

1、喜欢参加节奏乐活动,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2、知道常见的打击乐器(如串铃、响板、撞钟、三角铁、铃锤、沙锤、木鱼、双响筒、锣、鼓、自制打击乐器等)的名称、演奏方法、发现其音色的不同。

3、演奏的声音和谐好听,有初步你的协调配合的能力,能集中注意看指挥,反应敏捷,愿意尝试当指挥。

4、尝试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的特点进行配器,创编节奏型,参与制定演奏方案。

5、培养正确使用乐器、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

音乐领域的教育目标是需要通过这些关键经验落实的、了解这些关键经验并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这些关键经验,对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是很重要的。

第六,重视延伸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发挥幼儿主体性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而且要注意引导延伸到各种游戏活动中。如区域活动及时地提供音乐,启迪幼儿自发的组成“某某乐队”;幼儿可根据学习经验和自己的意愿来商量角色可分配。同伴间的协调配合和改编、创编演奏方式。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表现欲,当发现幼儿由新的探索、新的合作效果时,教师应积极帮助推广肯定。强化幼儿的探索行为,以促进全体幼儿的主动发展。

第三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

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3—6岁,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说儿歌,多朗诵散文,将对孩子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不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

早上,孩子们到园的时间等等不一,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让早到的孩子感到无事可干。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带或音乐磁带。我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将听故事这一环节穿插在午饭、睡觉前后和放学前,个多月下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孩子们在午饭期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孩子们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

记得我第一次下幼儿园见习时……

早上,我起了个大早来到幼儿园,跟主班老师打过招呼后,便来到洗手间洗手。这时第一位到园的孩子也来到洗手间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师”。“哎”我心里高兴的应着。不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说:“邓老师昨天才说要节约水资源,洗手时不能开那么大的水,你还开那么大,哼!”我听完她的话后又惊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后,我连忙整理一下脸部尴尬的表情。蹲下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我昨天没来听课,不过谢谢你告诉我,我以后一定注意的。你真聪明,老师说过的话都记着呢!”这时小女孩高兴的对我说:“不用谢。”然后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儿园里你的一行一举都有这么多的孩子在监督着,可不容得有一丝的错误和马虎啊!

见习生活中,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第四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向孩子示弱

组织刚入园幼儿午睡是老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很多孩子在家习惯由大人陪着睡,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在午睡时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哭闹、不肯上床、逃跑……

涛涛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刚入园一周便和老师很亲近了。但是,这个小家伙一到午睡时情绪波动就特别大,坚决不肯在幼儿园午睡,一到午睡时间就问:“我回家睡,可以吗?”如果我没有答应他,他便会以哭泣、跳脚来表示他的不满以及急切想回家的心情。万般无奈之下,外婆只能每天接他回家午睡。每次看到这个在其他活动中都表现得很要强而一到午睡就想回家的孩子,我的心里就不是个滋味,挫败感时常萦绕心头。在经历观察和琢磨后,一个新的想法在我脑海里产生了。

这天午餐后,涛涛的外婆没来接他,他不停地朝窗户外看,眼神中流露出失望,但我发现他正在极力控制自己,这让我感到很欣慰。散步时我让他当火车头,紧紧抓住他的手说:“我真高兴,因为今天在午睡室里有涛涛陪我了,我不再害怕了。”有点怅然的小家伙顿时竖起了大拇指说:“不要害怕,我是个男子汉!”看着天真的小家伙。我忍不住抱起了他。午睡时我特意倚在他身边,让他保护我陪着我,就这样涛涛安静地入睡了。起床后我谢谢他的陪伴,同时提醒他,不仅周老师要涛涛陪伴,罗老师也需要陪伴,小男子汉,能每天中午留下来陪陪老师吗?涛涛没有拒绝,响亮地说:“好的!”我及时地给他额头上贴了一颗“勇士星”。下午外婆来接他时,他很有成就感地指指星星,外婆高兴地伸出了大拇指。看着涛涛回家的身影,一种成功的喜悦在我心中流淌。

示弱,改变了涛涛不愿在园午睡的习惯,让我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理解。针对好强的涛涛,我在他面前一改以往的强者形象,似一株柔弱的小草向孩子示弱,有效激发其好强、勇敢之心。看来,示弱也是很不错的教育策略。

第五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玩转教学开学不久,我将中班主题‚幼儿园里朋友多‛中的‚一起进行的活动‛升级为‚幼儿园的一天‛,在大班开展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让幼儿了解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学着对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作一些自主的安排,以此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原本是一个无需幼儿探索,纯粹接受性的学习内容,如何做到让幼儿在主动的状态中愉悦地完成其实质是被动的学习任务呢?

我尝试以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为背景,让幼儿通过认识钟点来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下认知基础。

在教学时,我通过绘本中‚国王将钟表‘锁’在王宫里而造成人们起居和劳作的混乱‛这一情节作背景,让幼儿认识钟点。接着,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梳理‚国王8点吃早餐的时候,我们应该干什么‛这一线索,呈现了井然有序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然后借用‚国王将钟表还给大家‛‚人们的生活又回归井井有条‛的情节,让幼儿玩起了‚国王的钟表‛的游戏:教师或一个幼儿拿着钟表,大家围成圈边走边问:‚国王的钟表几点了?‛国王答:‚9点了。‛幼儿便开始模仿做体育锻炼的动作。接着再问:‚国王的钟表

几点了?‛国王答:‚1O点了。‛幼儿便马上表现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动作,如果谁的动作稍稍迟钝,国王就向谁发出‚驱逐令‛。

游戏‚国王的钟表‛开展得既紧张又富有挑战,幼儿在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作息安排。

瞧!纯属单向传递的教学内容依然可以让幼儿在满怀热情中积极接受。

瞧!即便大班有幼小衔接的教育要求,但‚好玩‛依然是幼儿最钟情的学习要素。

静心细想中我忽有感触:幼儿的集体学习活动还真是需要一边玩一边悟的。即使对大班的幼儿而言,时长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依然会引起他们的倦怠而使教学低效。

于是,以后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活动,我都努力地让幼儿多玩、多做。

在二期课改的教学参考用书中,中班有认识‚眼睛‛的内容,我开展了‚练练眼力‛的比赛,增强幼儿保护眼睛的意识:大班有学诵‚春节歌谣‛的内容,我采用了中国民间游戏‚丢手绢‛的样式,为幼儿单调的念诵激发兴趣:在小班看图说话‚谁来了‛中,我带领幼儿玩起了‚捉迷藏‛,为幼儿掌握动物特征和学用方位词提供了反复练习的机会。我还尝试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操作玩耍来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

绘本《方格子老虎》说的是一只小老虎为亲人和伙伴带来与众不同的快乐的故事。如何借助这个原本就很好玩的故事,让大班幼儿体会‚方格子‛与众不同的乐趣呢?在设计活动时,我想到了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民间童谣‚跳房子‛。于是,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第一环节:解读封面,了解虎纹特征,引发幼儿对老虎身上的‚方格子‛事件产生期待。

第二环节:欣赏画面,倾听事件冲突缘由,并由此联想生活中遭遇的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激发幼儿学习解决矛盾进而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环节:羡慕小老虎,体验‚方格子‛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快乐。

我让幼儿在小老虎的带领下,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戏。我将童谣‚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儿子‛改编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儿子‛。如此修改一来可免去对民间习俗的解释,二来可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快记住句子,顺利完成游戏。

果然,在游戏中我仅念诵了两遍,幼儿便迅速地在4×4的格子中,边唱童谣边玩起了‚造房子‛游戏。

第四环节:领悟主题,萌发喜欢‚方格子‛老虎的情感,进而对故事主题思想加深认知,产生共鸣。

就这样,幼儿的阅读活动既有了专注的读,又有了酣畅的玩:既完成了绘本阅读的要求,又学会了游戏。

人类文化从起源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游戏性。游戏不仅是幼儿的成长需要,也是成人内心潜藏着的爱好。学前教育只有在尊重儿童生命特征的前提下才会有效且有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创设允许幼儿‚放下书本‘一会儿’、自由驰骋‘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动手动脚‘一会儿’‛的学习氛围。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在积极主动中更富有生气,幼儿的学习才更有兴趣,教师的教学也更具情趣,而师幼互动的课堂才能成为教学双方共享快乐的美妙时光。

下载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教育随笔10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介: 我班的郭成龙小朋友是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平时不与人争吵,也不会犯错,属于不用老师操心的那种。但也正是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正文开始>> 我班的郭......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发脾气的原因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文章标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是今年新工作的幼儿教师,在师范学习了五年,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学得了一定的技能技巧,自以为对幼教有了相当的了解。当我满怀自信,......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是今年新工作的幼儿教师,在师范学习了五年,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学得了一定的技能技巧,自以为对幼教有了相当的了解。当我满怀自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才发现,自己懂得的仅是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飞舞的小毛毛 幼儿小班罗明会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罗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小霞面前。‘‘什么东西我看看 ’’。孩子们像发现了......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1 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一、美术欣赏教育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汇总21篇)

    篇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简短教学,是师者和儿童一场又一场的相遇。我们都希翼在这场相遇中看到最好的儿童、最好的自己。通常,美好的相遇总是因热情而起。一次午饭后的散步,大二班......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合集21篇)

    篇1: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今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