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父亲给自己孩子的九条人生忠告(转载)
一位父亲给自己孩子的九条人生忠告(转载)——其能否让年轻人受用一生,只有看他(她)的悟性如何
转载说明:2013年“五一节”到来之际,无论是何种职业在何种岗位,无论是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只要是为人父或为人母,是否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尤其如今大都是独生子女的“三人结构”的家庭,这种“孩子是父母的唯一期望”是否愈发强烈?然而我要说,天下的父母们,尽管你们拥有幸福或不幸,你们的过去经历千万别忘——你们究竟是如何生长成人的!„„有句劝导对自己孩子管得太多的父母的俗话:孩子“要成人自成人”,还有“行行出状元”,等等,总之,要顺其自然,让其自主并健康成长,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其压力过大,否则适得其反!„„不过,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渠道千条万条,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可以通过电信或网络等娱乐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因而,我要力荐这位父亲用发信息的方式给自己孩子的“九条人生忠告”,可以参照吸纳噢!请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 点享受。
(四)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谨记!
(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地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八)我买了二十六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第二篇:经典语句: 一位父亲给自己孩子的15条忠告
经典语句: 一位父亲给自己孩子的15条忠告
1、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你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
2、请永远积极向上。每个男人都有他可爱的地方,但是不可爱的地方只有不积极面对生活。3、30岁之前请爱惜自己的身体,前30年你找病,后30年病找你。如果你过了30岁,你自然也会懂得这个道理。
4、失恋时,只有两种可能,你爱她她不爱你,或者相反。那么,当你爱的人不再爱你,或者从来没爱过你时,你没有遗憾,因为你失去的只是一个不爱你的人。
5、吃饭七成饱最舒服。
6、请不要为自己的相貌或者身高过分担心和自卑。人是动物,但是区别于动物。人的心灵远胜于相貌,请相信这点。如果有人以相貌取人,那么你也没必要太在意,因为从某种意义来讲,他只是一只动物,你会跟动物怄气吗?
7、任何事都没有永远,也别问怎样才能永远。生活有很多无奈,请尽量充实自己,充实生活,善待生活。
8、不要连续两次被同一个女人伤害。好马不吃回头草,是有道理的。如果认真考虑过该分手,那么请不要做任何舍不得的举动。
9、不能偏激地认为金钱万能,至少,金钱治不好艾滋病,也买不了真爱。
10、不要因为寂寞而“找小姐”,寂寞的男人要学会品味寂寞。请记住:如果你寂寞,远方黑暗的夜空下,一定有人和你一样,寂寞的人不同,仰望的星空却是惟一。
11、男人是社会的主体,不管你信或不信。所以男人应该有责任感,但别成为貌似有责任感的愤青,那样你永远会一事无成,被人鄙视。
12、受到再大的打击,只要生命还在,就要敢于面对,请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13、事业远比爱情重要。如果说事业都不能永恒,那么爱情只能算是昙花一现。
14、在你24岁之前,请记得,爱情通常是假的,或者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纯洁和永远。如果你过了24岁,那么你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15、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你就是西雅图的阳光,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面仰视。
第三篇:给自己的人生忠告
给自己的人生忠告
发布时间: 2010-11-11 15:42
1、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2、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3、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5、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6、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7、不要信口开河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8、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9、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10、不要欺负老实人
同情弱者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和谐;心理健康,才能身体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便多一分事业,积善成德、修身养性。
孔子治学“三境界”
发布时间: 2011-08-30 09:44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尽人皆知。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不过是说欲成大事业或大学问,必须选好起点、勤下功夫、终得成就而已。相比起来,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提出治学“三境界”,似乎更能让有志于学的人刻骨铭心。
孔子治学“三境界”,即《论语》开篇那三句话。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学习本来并不是一件人人会天生感到愉快的事。吴庆坻《蕉廊脞录》讲过一件事。海宁人梁履祥平生笃信朱子之学,案头放着朱熹的文集,每日“正襟循览”。学生问他说:“你这样苦学,何时才能到达‘悦’的阶段呢?”他回答说:“即学即悦。”等于说,一拿起书来就会感到快乐。他又说:“君之不悦,正坐不学。”听到这话的人,都认为是至理名言。所谓“君之不悦,正坐不学”,意思就是不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无法体会学习的快乐,而且会给自己造成不快乐的根源。这个观点,符合实际。《论语·雍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本来是教人潜心学习的意思,反过来,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学习之乐。一个人修养达到这种境界,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所以,热爱学习以学为乐,是最起码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比“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深入,早已飘下高楼,“独上天涯路”跋涉去了。
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能够感受朋友之间切磋批评之乐。“朋”字的本义并不完全等同于今天的“弟子”。专门谈弟子,《论语》并不用“朋”字表述。《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说“朋友”之间的行为准则应该是“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方苞《与翁止园书》说得好:“古人之有朋友,其患难而相急,通显而相致,皆末务也。察其本义,盖以劝善规过为先。”可见这个“朋”是指“劝善规过为先”之人。《论语·季氏》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从何而来?我看,不仅来自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热情,更多的则来自他尊重批评、盼望诤友,来自他“过而能改”的人格魅力。“朋”之难得,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就是对批评所持的态度。所以,是否真心欢迎批评,尤其有了一定成就之后能否继续真心欢迎批评,就成为治学的第二境界。进入这种境界,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深厚。这一步跨出去,人的胸襟气度眼界视野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这一步跨不过去,治学很难有什么大成就。
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能够感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如何对待“人不知”,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对待名誉地位利益实惠的问题。真正的知识分子,绝不会一天到晚揣摩如何出名牟利,如何升官发财,走什么路子,讨谁人欢心,也绝不会看不见“粉丝”追捧自己就大叫寂寞难受。《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宪问》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里仁》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可见,孔子认为“人不知而不愠”,是治学的最高境界。进入这种境界,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深邃,或许没有“灯火阑珊”之繁华,却可享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寂寞。有人讨论今天何以很难出现“大师”级的人物,我看,过不去“人不知而不愠”这一关,恐怕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辛弃疾有个朋友郑汝谐,写过一本《论语意原》。他说《论语》首章“此数语,盖孔门入道之要”。他又说:“三千之子所以依依于洙泗之上,虽患难穷困,不肯舍去者,盖深造此境,熟知此味也。”孔子提出治学“三境界”,确实是每一个有志于学的人“入道之要”。既然如此,弟子们整理先师言行,把这三句话写在《论语》最前面,也就理所当然。(励志案例:卡佩奇,永远不能放弃
发布时间: 2010-11-11 15:43
核心提示:卡佩奇,诺贝尔生理奖学金获得者,他曾说过,我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放弃。我们的事业,工作也好,具备了这一点,哪有失败呢?
1941年的一个清晨,他的母亲正在为他准备早饭,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突然闯进了他的家,砸碎了房间里面所有能够看得见的东西,并且给他的母亲戴上了手铐。因为他的母亲是反战联盟的一员,写了大量反对德国纳粹的文艺作品。
他哭泣着去拉母亲的衣角,希望能够和母亲一起被带走,可是蛮横的警察却推开了他。他的母亲对着他大声喊:“不要哭!男孩子需要的是坚强,记住了儿子!等着妈妈回来和你在一起,记住了,再苦再难都要等着妈妈。不能够放弃!记住了吗,儿子,活着就永远不能够放弃。”
母亲被带走了,当时他只有4岁!4岁的他茫然地看着惨遭洗劫的家,他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生活如何过,自己要等待母亲到什么时候? 他开始四处流浪,寒冷和饥饿不时光顾他的身体,他只能蹲在街头的一个角落里,碰巧这天运气好的话,他能够乞讨到一块面包充饥,如果运气不好,他只能拼命地喝水。这些还不是令他最痛苦的,最让他痛苦的是那些比他大的乞丐经常找各种理由欺负他,每当被人打得发晕的时候,他就想到死,但这时候母亲那双看着自己的眼睛就在脑子里面显现。他就对自己说:“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我不能够放弃!”
晚上睡在桥洞里的时候,他就会在心里呼唤自己的母亲:“妈妈,你在哪里?”而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正躺在慕尼黑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里,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他母亲的心里同样在想着他,并且也对自己说不能放弃,永远不能放弃!
终于,美国大兵打开达豪集中营的大门,从成堆的囚犯尸体中发现了他的母亲,并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一个月之后,他的母亲刚刚恢复了一些体力就固执地要求出院,并且对医生说:“我不能再住在这里了,我要去找我的孩子!”
4年,整整4年!他的母亲不知道能否寻找到他,他的母亲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疯狂地找,最后在一个街头的角落,他和母亲同时认出了对方。但让母亲惊呆的是快9岁的他,瘦得已经没有了人形,而且正发着高烧,母亲抓住他的手,他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说:“妈妈,我终于等到你了。”说完他就晕了过去。
母亲把他抱到维罗纳的医院,医生都不敢相信,这个体重只有20多斤的孩子竟然快满9岁了。严重的营养不足加上发烧正在摧毁着他的身体,他的母亲天天都拉着他的手在他耳边说:“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我们不能够放弃,永远不能够放弃!”就这样他在维罗纳的医院躺了一个多月,终于缓过来了。
他的母亲从他住进医院的这一天,就决定了要带着他投奔在美国从事物理研究的哥哥,因为母亲不希望他未来的生活再次出现颠沛流离。在美国,他对学习展现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在哈佛大学取得生物博士学位,开始了人类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也许因为幼年时那段苦难生活的磨炼,他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从来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他就是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杰出教授——马里奥·卡佩奇,人们在他获得诺贝尔奖后采访他,他笑着对采访他的人说:“我为什么成功?就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什么叫做放弃!”
你一定要坚强!只有选择坚强才能拯救你自己
发布时间: 2010-11-11 15:44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我们的选择将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菲律滨西部海岸,每年秋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壮观的场面:海面上黑压压地飞来一片云,飞近了才知是南迁的燕子。它们欢快地鸣叫着,慢慢靠近海岸,但是人们惊奇地看到,一旦到了海岸和沙滩,许多燕子都飞不起来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遥远的路途飞完了,没有死于皑皑雪峰,没有死于茫茫大海,没有死于暴风骤雨,却死于目的地那细软的沙滩上。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如果沙滩再远两三千米,许多燕子难道就飞不到吗?如果雅典再远三五十米,难道斐迪辟就坚持不住吗?他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目的地。悲剧发生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目的地到达了,支持他们的信念突然消失了,意志瞬间松懈,身体也随之极度衰弱,于是生命之灯熄灭了。
软弱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渺小得微不足道。但从最初的蒙昧无知到逐渐成熟,我们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创建了自己的家园。这得益于我们后天学会的坚强。
成功之路上总是布满荆棘,但正因其险恶,才有别处看不到的风光。
在《时间简史》——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 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了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至于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霍金多虑了。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虽然他研究的学科只有极少数人能理解。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而他却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虽然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神奇地邀游了广袤的时空。
他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他也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里写到一位富家小姐——上海永安公司老板的千金。她从小锦衣玉食,后来却沦落到下乡挎鱼塘清粪桶。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什么都改变了,但是,她竟然还要喝下午茶。家里一贫如洗,烘焙蛋糕的电烤炉早已不见了踪影。怎么办?她自己动手,用仅有的一只铝锅,在煤炉上烘烤,在没有温度控制的条件下,巧手烘烤出西式蛋糕。就这样,悠悠几十年,她雷打不动地喝着下午茶,吃着自制蛋糕,怡然自得,浑然忘记身处逆境,悄悄地享受着残余的幸福。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淡定而从容。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悲也好,喜也好,你都要面对,等有一天你回首,会发现那正是你的人生。陪伴你走过来的不是金钱与容貌,而是你那颗坚强的心。
再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年轻人将小狗抱起采,解释说:“这是您的,夫人。它已经有6个星期大了,而且已经完全习惯了室内生活。”被从黑暗的盒子里放出来的小狗快活地摇着尾巴。“我们本应该在圣诞节前夜将它送来,但是狗舍的工人明天就要放假了,希望您不要介意早一点收到礼物。”惊异已经让她无法冷静地思考什么了,她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只是结结巴巴地问:“可是„„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谁,谁送的?”年轻人把狗放在地板上,手指在她举着的信封上点了点。信里写得很详细:这条狗7月份就被预订了,它还在娘肚子里时,就被指定为圣诞礼物了。
所有的解释都在信中。斯特拉看到那熟悉的笔迹时,完全忘了小狗,她强忍住已经满溢的眼泪去读丈夫的信。他是在去世前3个星期写下这封信的。他说,他已经和狗的主人约定将这只小狗作为他最后一次送给她的圣诞礼物,由他们负责送给她。她明白了,丈夫送她这只小狗是让它接替他作为她的伙伴。这是丈夫对她的爱意的表达,他希望她坚强地活下去。我想斯特拉会坚强地活下去的,因为有爱。
苦痛算什么,我们要学会面对、学会忍受。只要不失去自强不息的勇气,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的歌词:“当灵魂迷失在苍凉的天和地/还有最后的坚强在支撑我身体/当灵魂赤裸在苍凉的天和地/我只有选择坚强来拯救我自己。”
人生的起点可以随时开始
发布时间: 2010-11-11 15:45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岁月的流逝不仅带走了人的容颜,还带走了人的智慧,人到老年之后就慢慢失去了创造力。于是,很多人在30岁时感叹青春已逝,在40岁时感叹容颜已老,在50岁时开始回味人生„„
生命的起点只有一次,而人生的起点可以随时开始,成功不分先后,把握现在,每一天都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人生可以随时开始,即使只剩下生命中的24小时。
一个人只要还能思考,还充满了梦想,就一定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可以为什么,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已经错了,还是继续错下去,或是已深陷痛苦之中,却仍然不愿逃离出来呢?“不敢”或“不舍”将自己陷于困局?如果明知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再走下去的结果也只是枉然,何不立即舍弃重新开始呢?
日本作家中岛薰曾说:“认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开始做某事前,往往考虑能否做到,接着就开始怀疑自己,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没有年龄限制,更没有性别区分,只要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梦想,即使到了六七十岁也能实现。
今天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昨天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今天都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开拓自己的人生。昨天失败了,不要紧,今天忘记了它,总结失败的教训,继续新的努力。即便昨天是成功的,今天依旧要重新开始,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更辉煌的进步。
人生就是不断重新开始的过程,随时都可以有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新的天空。
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
发布时间: 2011-09-21 10:05 年终总结,往往会听到一种无由的叹息:“我们‘被边缘化’了,所以工作难有起色。”这个抱怨,似乎是工作没做好的恰当理由。是不是有道理?可议。
边缘是相对中心而言的。就像演一台戏,总会有人在舞台中央担当主角,也必须有人在一边从事辅助,还会有人在幕后,调音、打光、化妆、置景等等。人人都居舞台中央,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幕前幕后这些岗位无关紧要。要开演,恐怕一个都不能少。所谓相对而言,是说边缘与否,跟岗位配置和工作特性无关。优秀的音响师、化妆师、灯光师,都可以是中心,也未必比站在舞台中央的逊色。术业有专攻,岗位无贵贱,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站在什么岗位,都可以是中心或主角。
在工作中,有没有边缘的情形?当然有。有的单位和干部,工作长期不在状态,不见起色,乏善可陈甚至过失不断,自然不会无为却有位。正如,一支球队排兵布阵,当然不会把技术不精、状态不佳、斗志不旺的运动员排上主力阵容。不论认识上有怎样的差异,人心还是公道的:才干和功劳不会被埋没。能不能成为主角,要用能力和业绩说话。人们不会把信任和尊重无缘无故送给谁。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应该站在中央,成为主角或被重用,一定是经过长期不断努力,由小到大,由外到里,由边边角角走向中心地带。那种认为有了地位、占了位置才有作为的想法,是认识上的颠倒,也有悖事物规律。
“被边缘化”大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在大家看来,有的单位被赋予的任务已足够重要,有的干部被委派的工作已属量才适用,但这些单位和干部依然觉得被照顾得不够,重视得不够。抱怨和不满,在很多情况下,不过是期望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注。然而,这种负面的心态不仅得不到同情和关注,反而会在怨天尤人中消磨工作热情和奋斗意志,自己把自己边缘了,甚至最终出局。不排除确有被忽视的情况,但从根本上说,从长远处看,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奋斗和业绩是走向成功最好的通行证。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其实没必要过多留意“边缘”与否的问题。勇于任事,责尽心安,又何必为往哪儿站,扰得五内俱焚。吴天祥、许振超、郭明义、沈浩等先进人物,其岗位都谈不上是“要津”,大多是边边角角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他们就是在平凡的边边角角,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这些同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对名利无欲无求,甚至见到扬名争利之事就躲就让。而恰恰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把他们簇拥到舞台的中央,给予他们崇高荣誉。也许可以这样说,任何人有权利得到应得的,但不能靠抱怨获取;要想让人高看一眼,得到重视甚至重用,首先要拿出硬本领、真业绩。从这些意义上说,没有边缘的岗位,只有边缘的态度,没有闲置的岗位,只有闲置的状态。
上有领导下有新人 做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
发布时间: 2011-09-26 10:03 在职场中混迹多年,有了一定阅历和积累,可能还当了个小领导;但工作的压力却一天大似一天,头上有大领导压着,后面还有85后甚至90后、充满干劲的职场新人追着;自己也不想焦虑纠结,可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事却无法让你省心„„这些,就是“职场古董”的写照。
别以为这离你还很远,当80后们也逐渐迈过而立之年,很多人已经戴上了“职场古董”的帽子。而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又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本周,我们联合搜狐女人社区就此话题展开调查。
近7成人不看好自己的价值
“我今年正式跨过30岁这个门槛了,从23岁参加工作至今,换了3份工作,阅人不能算无数,但也不少了。目前在公司里当一个小小领导,看到新进来的同事最年轻的要比我小8岁,哎,我老了。”小柯也是个80后,可一说到“职场古董”这个话题,他的口气立马变得沧桑起来。
有调查称,40.5%左右的80后已经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16.3%的人已经担任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对80后如何应对校园到职场的讨论还在进行着,却已经有一批80后进入了“职场古董”的范畴。在职场地位提升的同时,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小柯说:“我也经常和同学聊天,其实大家都和我心态差不多。混到现在这个地步,不好也不坏,只能说是将就吧。不是我们不上进,确实是各方面的压力都大了起来,分散了不少精力。我们不能再像大学刚毕业那会那么无牵无挂,一心扑在工作上了。”
我们的调查中,68.75%的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
“职场古董”,30+女人最多
那么“职场古董”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呢?调查显示,53.13%的人选择了“自己。家庭压力大,生活压力大,能留给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了”,28.13%的人选择了“下属或同事。一个个都比你有干劲、有心计,一不当心就有被替代的危险”,还有18.74%的人选择了“领导。总是分配各种工作,以为你有三头六臂,就是见不得你清闲”。
Wendy今年32岁,是个4岁孩子的妈妈,每天家里、幼儿园、公司的三角轨迹让她对“职场古董”这个话题已经没了感觉。“我觉得谁都会有变成‘职场古董’的一天吧,尤其是女人,过了30岁后就更明显了。”Wendy说,“以前在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我还会郁闷很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出生、家庭琐事的增多,我对工作已经越来越麻木了。”这些可能就是她在一个公司的一个工作岗位上停留多年的原因之一吧!不少以前的同事成了现在的领导,许多曾经的同学也不停地更换着名片上的头衔,Wendy还是保持原样。
虽然我们所说的“职场古董”是针对所有职场人士的,但也有一个定义方法,是将“职场古董”直接针对职场中的女性的,可见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戴上“职场古董”的帽子,这和她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上有关。
别让心过早老化,“古董”们很受“葱白”
事实上,“职场古董”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和悲观,他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价值。调查中,50%的人觉得“职场古董”的价值就是有人脉、有关系,34.38%的人觉得是有阅历、有经验,这些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价值,不是光靠冲劲、干劲就可以比拟的。
“其实我挺羡慕‘职场古董’的。”贝贝是个职场新人,还没有“资格”当一个“职场古董”,她说,每次看到公司里的“古董”随便打个电话就能解决一个新人使尽浑身解数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心里都会默念:“葱白啊!(崇拜,网络语)”当然,她也完全相信自己也会有让人“葱白”的那一天,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反过来说,‘职场古董’一点都不悲观啊,这是每个职场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在职场中的每个特定阶段,都能发挥好相应的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贝贝说,“别看‘古董’俩字容易给人一种老朽的感觉,但‘古董’往往也是最稀缺、最有价值的东西啊,就好像拍卖场上那些大家哭着喊着争着抢着想要的‘古董’一样。”
调查中,有46.88%的人想法和贝贝一样,觉得“职场古董”也不是不好,关键看自己如何调剂,如何发挥优势。还有37.5%的人认为在职场混的人谁没有压力?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职场古董”的一天,很正常的。
看来,要做一个有价值的“职场古董”,在调节好来自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压力的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让心过早地老化,也相当重要。
发布时间: 2011-10-09 15:33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象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莫让情绪化表达淹没理性声音
发布时间: 2011-10-26 17:32 考察当下的社会生活,海晏河清之下,一股情绪化的暗流在四处涌动。到网上各大论坛贴吧转一转,但凡讨论时事的地方,言语之间激烈尖刻者多,理性宽容者少,围攻、谩骂随处可见,本应是思想交融、观点交锋的地方,却常常成为口舌群殴和情绪化宣泄的场所。
在心理学的划分中,有一种情绪化人格,其特点是说话办事“跟着情绪走”,容易轻信和冲动,常常不计后果。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域内,这种情绪化的人格占据了主流,抹去了个体标识的人一旦融入一个高度情绪化的群体,往往不愿独立思考,变得盲从而轻信。官员都是腐败的,富人都是无良的,专家都是被利益集团收买的,种种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单一认知常常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理性的声音则淹没在一片语言暴力的海洋中。
言路宜疏不宜堵。情绪化的言论能够得到传播,说明社会上的不满情绪不再被一味压制,以从容自信来应对社会上的不同声音,是执政者应该有的姿态,值得充分肯定。然而,就如同跟一个歇斯底里的人不能讲道理一样,情绪化表达的群体,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沟通对象。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陷入愤怒和盲从状态的人群,对各种呼吁无法作出理性回应,是事态扩大升级的重要原因。以此来看,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排解社会不良情绪,以有效的管理艺术来应对情绪化表达,是构建和谐必补的一课。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应。民意表达出现情绪化倾向,首先是因为正常理性表达渠道的不畅。没有形形色色政府热线、群众信箱的形同虚设,没有一些职能部门对群众意见的轻视与忽视,哪会有那么多怨气需要排解?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在心理层面的积蓄,也是激发情绪化表达的重要诱因。正是就业过程中屡见不鲜的暗箱操作,引发了“找工作是拼爹游戏”的抱怨,而郭美美事件暴露出的慈善行业一系列漏洞,则是“谁捐款谁傻帽”激愤产生的根源。面对这种种抱怨和质疑,以“这事不好说太细”来搪塞,或是以“跟政府作对就是恶”来骄横对应,只会失去解释的主动权,强化群众的疏离感。
开放包容的姿态,公开透明的沟通,是让情绪化人群回归理性的良药。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几句贴心的话,一场面对面的坦诚沟通,很可能就会将一起潜在的群体性事件化解于无形。把门打开,让阳光进来,怨气和怒气才能出去;遇到问题藏着捂着,对群众动辄贴标签、扣帽子、打棍子,丝毫无助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有了权力部门的谦卑,有了充分、权威、准确的信息来源,群众绝对不会“不明真相”,“别有用心”的人也绝对没有市场。
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一部分人有怨气很正常,社会有足够的减压阀和分流泵,才能将不良情绪导入良性轨道。现实来看,尽管一些领域矛盾较为尖锐,但社会管理上的改良与探索,会得到多数人理性而善意的互动。公布了“三公账本”,将三公经费晒在阳光下,更多的人开始寻求稳妥的解决之道;面对信任危机,红十字总会捐赠公开的尝试,更是引发了一场完善慈善制度的全民大讨论。可见,没有人天生就情绪激动、不可理喻,多为群众着想,群众也会为你着想,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通道畅通,营造一个坦诚而又富有建设性的舆论氛围,理性的声音会越来越多,社会的和谐也会更加可期。(大众日报)
论“回头”
发布时间: 2011-10-31 15:23 人生在世,谁都有过“回头”的经验。走夜路时警觉地回回头,可以防止“遇鬼”或者“遇匪”;开车换道时回回头,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座驾在乱哄哄的“人流”和“车流”中的位置,避免“碰瓷”或“亲吻”;作秘密工作的人,更得经常回回头,看看身后是否有“眼线”或“尾巴”„„
然而,大自然中还有着另一些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回头”景象。比如:一个人早上出门了,晚上大约总得回家;航海家们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航行,却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一粒玉米种子脱胎换骨,摇身一变为一株嫩绿的玉米苗,然后又还原为结结实实的玉米籽儿和玉米棒子;一棵苹果树,努力吸取大地的营养,终至于硕果累累,而其果实经过动物或人类五脏六腑的消化,重又变成肥料再去滋养苹果树;春天经历了夏日的酷热,秋风的萧瑟,冬雪的冷冽,又回到了春天„„都可以看做是“回头”。而野草一岁一枯荣,太阳一日一升沉,就其因缘变化的轨迹来看,说其是在不断地“回头”,大概也不为过。
其实,一部人类史也是一部不折不扣地不断“回头”的历史。从偶像的崇拜到神灵的信仰是回头,从神灵的信仰到科学的思辨是回头,再从科学的思辨到“拜物主义”也是回头。一个王朝从兴起、兴盛、危机、中兴、苟延残喘到覆灭;一种政策法令从初始的强力推行和稳步实施,到后来的一步步改弦易辙,最终又彻底废除;一种暴政,一个暴君,历史上曾为千夫所指,万人唾弃,似乎已成了板上钉钉的铁案,千百年后却又有人为其张目和翻案;国家间因连绵不断的战争所引致的领土和版图的不断扩大或缩小;家族间因世仇所引致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冤冤相报”,以及在权力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悲喜剧等等,从本质上来看,也是在不断地“回头”。社会的财富之水一会儿在“人道”的“滚雪球效应”下高度集中到少数人的财富之窖,一会儿又在“天道”的“水往低处流”的作用下,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流向多数人的财富之碗和财富之缸„„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也是一种回头。至于房市会掉头,股市会“探底”,计划经济无一不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鲜有不向计划经济靠拢,经济过热时需要降温,经济发展失衡时需要调控„„其轨迹不外乎“回头”的轨迹,其措施也不外乎“回头”的措施。
古人大概看到或悟到了“回头”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客观性和必然性,故而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物极必反”,“温故而知新”,慎终追远,“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
因此,从哲学的层面来看,作为对客体世界的一种认识,“回头”现象其实反映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即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会经历“成(诞生)、住(成长)、坏(衰老)、空(消亡)”这样几个阶段,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列宁指出:“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这里所说的重复,其实就是“回头”,而且是一种螺旋形地不断上升,同时又不断下降的“回头”。
从这个意义上,历史也是一根根圆圆的呼啦圈样的绳索,这绳索串起一串串在大地上生长着的无穷无尽的“回头”的因果,又串起一串串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生和演变着的无穷无尽的“回头”的事件,好似一串串的圆圆的而又互相关联和纠缠着的铜钱。然而,它自身又被另一根更大更粗的绳索串起——就像四季被一个个年轮串起,年轮又被一个个甲子串起一样„„
作为一种思维特征,区别于西方人的“前瞻”,我们中国人,中国人的文化其实是更喜欢“回头”的。尽管历史长河中曾经不乏许多病态的“回头”,比如喜爱“厚古薄今”等等,但近代比较理性和智慧的“回头”,也还俯拾皆是。
今年5月18日,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向联合国的一个特别委员会递交一份《斯德哥尔摩备忘录》,声称:“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年代,即‘人类世’。在这个时代,地球身上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不是由自然现象引发,而是由人类行为造成的。”简言之,就是“拜金主义”滥觞,“物欲”横流,使得地球不复以前生态平衡的地球,人类精神也不复曾有过的知足常乐的心态。为此,有人在美国《纽约时报》上载文,忧心忡忡地质问:“地球能支撑三个美国吗?”因为如果中国和印度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和美国一样多,他们的电力消耗总量将会是美国的14倍。作者因此建议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政府要鼓励大众“进行有节制的消费”,并大力“开启新的工业革命”。
“开启新的工业革命”自然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愿望,但作者在这里却忽略或忘却了地球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面貌,完全是拜人类历次“工业革命”之所赐。“新的工业革命”肯定会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可以帮助“节能”和“减排”,但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的问题。“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最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便是:它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它会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暂时的问题,却会带来某种目前还不容易让人觉察,将来却会贻患无穷的长久的问题。
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仔细检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得失、成败,固然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富的空前积累,已经帮助那个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华民族过上了基本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小康”日子,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蓝天不见了,草原沙漠化了,资源枯竭了,江河湖泊污染了,空气不再洁净了„„与之相应的,你还会发现人心也被污染:贪官污吏增多了,“雷锋叔叔”减少了,坑蒙拐骗增多了,见义勇为减少了。以至于瘤子,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瘤子,正在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肌体上,在许多人的心田里疯长。它们不是别的,就是贪婪。因为贪婪,我们变得浮躁、焦虑、短视,视道德伦理于浮云;因为贪婪,我们变得爱财如命,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以至于夫妻反目,朋友成仇;因为贪婪,家有遗产之夺,路有暴力之抢,市有奸商之骗„„
我们怎么了?人类怎么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生活吗?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大声疾呼:“从这一切回头”吗?
因此,我们说“回头”,对当代人和当代社会而言,最主要的也就是要从对物质财富的贪婪、执着和索取无度上回头;从奢华、奢侈、挥霍、铺张上回头;从急功近利、盲目、短视回头;从一味地向对外部世界探索而不重视内求回头„„古往今来,多少王朝,多少统治集团,曾在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路上不回头,多少当政者、为官者曾在受贿、行贿,鱼肉百姓的路上不回头,多少商贾小人曾在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路上不回头,最后能有善终的吗?
当然,为了保障和推动这一切“回头”,我们还必须从对旧有体制的迷思中回头。改革开放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毋庸讳言,我们在许多领域内改革仍然举步维艰。
回头又必须是“集体回头”。“全球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将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形形色色的消费文化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许多发展成果,引以为傲的许多“进步”和“繁荣”的业绩,明天很可能就会被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所犯下的罪行而遭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批判和清算。所以,单一的个人、家庭、企业,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回头”,虽然可以解决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避开一些迫在眉睫的灾难,却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人类长时间向外部世界探索,离自己的内心已越来越遥远。所以,要从“物质贪欲”“集体回头”,就不能不向以“内求”为其主要特征的传统精神、文化理念靠拢和回归。在这一点上,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特别丰富的内涵和意蕴,例如贯穿《易经》的“剥久必复”、“否极泰来”,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道家的“清心寡欲”、“为学日渐,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佛家的“看破放下清净自在,慈悲忍辱平等正觉”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从“内求”着手,迅速、快捷地走上“集体回头”的康庄大道。也许,人类历史上,我们曾经错失与西方携手共同发动和引领“文艺复兴”的机遇,那么,今天我们正可以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首倡“合天道、衡人欲”,担当起21世纪引领全人类走向“传统复兴”的领头羊的责任。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要达至“回头”,首先必须“看破”。世人都晓“无欲”好,唯有“贪财”忘不了,殊不知“财富如水”,既能“滚雪球”,也会“蒸发”,既能向上“堆”,更会向下“流”,既能“藏污纳垢”,又会“以柔克刚”,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次必须“放下”。放下“房市”,放下“股市”,放下“金钱至上”,放下“利润挂帅”,放下“急功近利”,放下“巧取豪夺”,放下一切假话、大话和空话,放下一切盲目和执着„„
“回头”,虽然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却是一个可靠得不能再可靠的智慧。频频回头,决心回头,任何时候都会快捷、稳妥、安全地下船登“岸”,走在回“家”的路上。当然,“回头”主要是对当下不当目标追求的一种否定和调整。有时,一个个小小的回头可能正是大踏步地往前走;有时,一个个大踏步地往前走却又是“回头”;有时,无数的小回头正在酝酿着一次大回头;有时,时空关系变化了,因缘成熟了,人们还必须从“回头”再“回头”。
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能够帮助人类生存得更久远一些,更幸福一些,更和谐一些的“回头”举措都是我们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并努力贯彻落实的。而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知疲倦地坚持并努力着,相信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便会发现——那我们曾经苦苦求索而遍寻不着的“大道”,就在“灯火阑珊处”!(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11-11-01 10:19 15岁初中毕业那年,他还只是个穷小子,因为当时没有经验,只好先在母亲打工的毛衣厂里做学徒。
他做的只是最简单的为毛衣“抓毛”。可是即便是最简单的活,在一个刚毕业的小子眼里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请教旁边的工友,怕被人耻笑。最后只好偷偷地跑去母亲的工作车间询问应该怎么做。正在他耐心听母亲讲解时,老板突然出现在面前,以为他上班时间跑过来闲聊,于是毫不客气地要炒他鱿鱼。
尽管母亲一再地在老板面前说情,但是老板还是拒绝了。母亲感到很难过,但他安慰母亲说:“这样不讲道理的老板,不干也罢。我以后也要开厂,而且要比这个厂大10倍!”
母亲托人帮他又找了份工作,于是他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在另外一家小厂当牛仔裤裁缝学徒。因为他人很聪明,没干多久,就完全掌握了裁缝技术,成了一名熟练工。这样他白天在车间缝牛仔裤,晚上还回家继续做缝纫,一天工作18个小时,1个月下来也能挣个300元,除去贴补家用,还能攒下些。
两年后,他已经有了1500元的积蓄。他不甘心一直这样给别人打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行业,除了“上裤头”技术要高点外,其他的工序只要会缝纫的人都可以加工,于是他利用积蓄租下一个店铺,买了两台旧的制衣机,通过和大厂接洽,由大厂提供原料,他把布料发给家庭主妇做,加工完后收回来自己“上裤头”再送到大厂,从中赚取差价。这样的家庭式加工一做就是3年,盈利达十几万元,店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雇用的人数也增加到250人。再后来,经人介绍,他开始做起了国外的衣服加工,缩减了中间环节,利润更大。没几年的时间,他就买地造厂,建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命名为达成制衣厂。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他依托内地的雄厚实力,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泰国等国家都设有分厂,建立起了一个以生产牛仔裤为主,兼营布匹、拉链、纽扣等的强大帝国——香港达成集团。
他就是香港达成集团的董事长马介璋。
纵观他的创业成功史,不难发现,他能从一个被炒鱿鱼的穷小子到现在坐拥几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有记者采访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微笑着说道:“要想成功,就必须走别人不走的路,当然走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独特的远见,这条路不是死胡同,它是一条可以通向罗马的成功大道。”(三门峡日报)
毛主席选警卫“五标准”给领导干部啥启示?
发布时间: 2011-09-27 09:50 今年9月9号是毛主席逝世35周年纪念日。毛主席生前贴身警卫员王明富作客人民网时谈到毛主席选警卫的几条标准:一是要有文化,二是要五官端正,三是不摆架子、四是要宣传、五是要保密。
毛主席要求警卫要有文化,而且要有中学文化水平。这个要求在当时可不算低。在朝不保夕,食不裹腹的战争年代,能把小学上完就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中学文化水平的要求,对于一般贫苦百姓更是难以奢求。但毛主席要求自己的警卫有中学文化水平,却并不是挑剔。
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他的文学水平和文学素养令人赞叹,他在古典诗词,书法,文学理论上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要求警卫有文化足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有文化,有修养的重视程度。作为今天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在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更要学习毛主席对文化的追求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素质,对于养成良好的作风,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毛主席要求警卫五官端正并非看是不是“帅哥”,而是看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为做好工作和履行职责提供保障。当然,精神状态更为重要,即使身体条件再好,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没有奋发向上和为民服务的决心,无精打采,是毛主席所忌讳的,更是我们现在党员和领导干部所忌讳的。
“不摆架子”,要谦虚、谨慎才能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对警卫的要求,也是对他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现在的广大领导干部的要求所在。要放下“官架子”,摘下“官帽子”,“ 和老百姓聊天,谈生产”,跟着百姓一块走。把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时刻谨记在心。
要宣传、要警慎、要保密、要调查。这是形势所需,革命需要宣传,警惕敌对和反革命分子。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这也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有宣传精神,要向老百姓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需要警惕,保密意识。一方面要警惕落后分子,腐败分子,党员干部需时刻警惕,警钟长鸣。要有保密意识,对于组织工作,国家机密、人民利益要积极保护。防止腐败敌对分子泄露组织和国家秘密,损害人民利益。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真实情况,就需要身入群众,深入调查。看准了百姓的需要,就着手将其落到实处。如果搁置调查,凭自己想像,或听汇报,看材料。都不会得到最真实最准确的信息,更不可能体察到民情。
毛主席选警卫的“五标准”,看出毛主席谦逊的为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敏锐的眼光和令人佩服的才能。他的“五标准”对于现在的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时刻牢记,领会其精神,更要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论坛)
发布时间: 2011-09-27 14:40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对象包括人、事、物和行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讲的是对人的控制,他主张以“德治”为核心,虽然他也承认“齐之以礼”,即以礼义制度为规范行为的外在控制。但他最强调的组织管理要以道德价值为导向进行控制,这是最根本的控制,是最佳的控制。在管理方面,管理人的行为是表面的,能管住一个人的心才是高境界的管理控制。所以,孔子的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强调以人的思想为中心的“人治”,同时辅之以礼为法规的“法治”。
对孔子这一管理思想运用得好的案例当数松下幸之助,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最欣赏孔子的这一套注重人内在的、心理的、精神的和价值观为准则的控制手段。松下说过:“当你有100个雇员时,你处于第一线,即使你对他们叫喊和推打他们,他们也会跟随着你。如果团体增加到1000人,你就不必处于第一线,而是处于中间,当组织增加到10000万时,你威严地坐镇后方,对前方的人表示感谢。”这里的感谢,便是以德感召员工。在松下看来,维持企业的控制,关键还是要靠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他反复告诫部下:“如果你因诚实而犯了一个错误,公司是非常宽容的,把这个错误当作一笔学费来对待并从中吸取教训,但是如果你背离了公司的基本原则,你将受到严厉的处置。”
孔子在《礼记-缁衣》中说: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什么意思,就是说,对老百姓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感化他们,再用礼教来整顿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人心归服你,亲近你,向往你;从心里面服从你,如果你用政法的条款来诱导他们,用刑罚的厉害来整顿他们,他们不是逃跑逃避,就是去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成功,他们不但不会感到羞耻,反而会自鸣得意。这就没有起到管理的根本目的。
所以,孔子一生主张以德治人。在《说苑-政理》篇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受命治理蒲县,走马上任前去拜见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蒲县这地方,民风剽悍,的确不容易治理。但请记住我这几句话:诚信待人,就可以统摄勇士。宽厚公正,就可以容纳大众;勤勉廉洁,就可以得到上级的信任。”子路到任后,牢记老师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的道德行为,感化了蒲县的老百姓,从而使这个很难管理的地方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用现代管理语言来说,孔子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种强调内在控制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感毛泽东用“霸王别姬”的故事教育干部
发布时间: 2011-09-28 11:25 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2月7日闭幕。这是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系统阐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并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强调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坦陈了自己的不足,还借古喻今,用“霸王别姬”的故事开导干部。
毛泽东在讲话中循循善诱地说,“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篇。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毛泽东还说:“我们有些同志,听不得相反的意见,批评不得。这是很不对的。在我们这次会议中间,有一个省,会本来是开得主动活泼的,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鸦雀无声,大家不讲话了。这位省委书记同志,你坐到那里去干什么呢?为什么不坐到自己房子里想一想问题,放大家去纷纷议论呢?平素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当着你的面不敢讲话,那末,你就应当回避一下。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去年六月十二号,在中央北京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我讲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说,请同志们传达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许多地方没有传达。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当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我们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直到区委书记,企业党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既然作了第一书记,对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就要担起责任。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众所周知,《霸王别姬》是一个英雄末路的历史故事。西楚霸王项羽勇力过人,但他有个毛病,就是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最终自食恶果,垓下一战全军崩溃,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别姬而去,自刎乌江。与之相反,汉高祖刘邦则虚怀纳谏,礼贤下士,闻过则喜,从善如流。胜利后,他在洛阳南宫置酒阔论,论各路英雄成败得失,谈到得意处,感叹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其中三个“吾不如”,可以说是刘邦一统霸业的经验总结,既显露了刘邦的“知人善任”,更彰显了他的“自知之明”,渗透了“谦受益”的哲理,蕴含着做人的大智慧。
老子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管仲说:“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吕不韦说:“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毛泽东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反映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在这方面,毛泽东堪称师表,在延安时期,他常常为听不到不同意见感到着急,就自己站在自己的反面批驳自己观点。对五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五风”和“共产风”,毛泽东是最早发现问题、最早提出纠正的,对有关问题作的自我批评也最多。
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恃才傲物,不懂装懂,讳疾忌医,闻过则怒。甚至于明明知道错了也不想改正,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不但有的领导干部是这样,一些专家学者乃至名人也这样,“老虎屁股摸不得”。在新形势下,谋求科学发展,共建社会和谐,正确对待自己,愿各级领导从“霸王别姬”的故事中受到启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网评:清明吏治应常修官德
发布时间: 2011-09-30 09:58 公民要讲公德、教师要讲师德、医生要讲医德,党政领导干部也必须讲官德。官德就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是为官者基本的从政德行,也是社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官德是否高尚,官风是否清廉,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坚守官德,可造福一方;败坏官德,可作乱一地。
实际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嘴上挂着“以德治国”,但常常忽略了“治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官德修养。“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发生在一些地方的腐败大案,一个共同或相似的“特征”就是,手握公权力的党政官员贪婪地占有公共资源以谋取一己私利,官德缺失到了失控的地步。
官德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常见这样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本来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社会变了”;本来作风霸道、横行乡里,却巧舌如簧地说什么“如今老百姓难管了”;本来作风腐化、挥霍无度,却牵强附会地说什么“大环境如此,只好随波逐流”;本来拜金主义、私欲膨胀,却颠倒黑白地说什么“市场经济就是要开放搞活”。这些事例说明,在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的大背景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定政治信念,坚守政治操守,决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丧失基本的党性立场和道德规范。
恪守为官之德,自然要靠教育。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实际上,这正是官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福祉上来;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防微杜渐,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声色所迷。诚如一位多年从事反腐败研究的专家所言,要经常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做了会怎样。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监督,如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等,真正把领导干部的官德置于如影随形的监督之下,让他们为社会多立功德,防止他们滥用权力。只有把官德教育、党风建设、政务公开、评价机制和监督体系等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前移监督关口,实行综合治理,才是清明吏治的治本之策。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世间万物,各有其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时刻谨记自己的“立德”关乎垂范世人,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信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切不可因自己的“官德毁”而导致“民德降”。
刘邦用人的独到之处
发布时间: 2011-10-17 10:58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有一史学名著。对于纪传断代史,它开创了先河。《汉书》主要作者班固(公元32—公元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他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因而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其作品饱含正统思想,而我们今人不能刻意强求古人具有现代人思想。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 记载一件发生在洛阳汉宫的重大历史事件,即汉高祖刘邦欲建都洛阳,在洛阳的南宫举行了盛大的论功行赏的庆功宴会。
原文如下——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a”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群臣说服。
其文大意是: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大摆酒宴,刘邦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要表达实情讲真话:我得到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带领我们攻取城池、夺得土地,把‘战利品’分给大家,利益与大家共同分享;项羽则不是这样,加害有功之人,怀疑有才之人,这就是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只知道事情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一方面。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中军大帐中,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不如张良;稳定国家,安抚百姓,后勤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的道路,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各用其长,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这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项羽有一智库范增却不用其计策,这就注定他必然被我击败而灭亡。”群臣心悦诚服。
刘邦用人,堪称一绝,足资借鉴——能够把人才(当然都是杰出人才)那绝无仅有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管理的效益可能不最大化吗?故而,刘邦乃用人高手。见长用长发挥其长,千才万才为我之才——成功必然。从侧面也反映出: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恒常道理。对于利,不要独占,定要分享,此可谓人之常理。
《史记.高祖本纪》载,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他独到之处,就连韩信这种能够“连百万之众”带兵“多多益善”之人也被他所“禽”。可见,刘邦智慧,非同一般。诚然,在谋略方面,他比不过张良、陈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过韩信、彭越;在治理国家上,他比不过萧何。可是,刘邦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懂得先后主次、轻重缓急的通俗哲理,不善将兵,但善“将将”,善于统驭将领,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长处、把人才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合理用人,用人所长。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之道,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和效仿。(光明网人才史话栏目)
发布时间: 2011-10-17 11:01 所谓逆境,简单地说就是指不顺利的境遇。人生在世,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领导者因其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的不同,他们处于逆境中的情绪体验较之常人往往更为复杂。其中固然有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等积极性反应,但更多的则表现为苦闷、彷徨、紧张、焦虑等消极性反应。领导者要实现对部属的理性领导,就必须及时有效地排除这些不良情绪,始终保持思想情绪上的理智与稳定。
一般而言,领导者的消极情绪大多是在领导工作中产生的,情绪调控有两种主要方式,即组织调控和自我调控。组织调控就是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和协调功能,通过对领导者个人或其工作环境施加控制和影响来调节领导者的不良情绪。其方法主要有:
思想开导法。就是党组织以集体的形式或安排专人对领导者进行说服、规劝和鼓励,以解开其思想疙瘩。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于大大发挥了组织的集体优势,既有利于领导者思想问题的解决,又可以充分体现党组织对领导者的关怀,能够极大地增强领导者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思想开导应多安慰少讥讽。领导者处于逆境时,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尤其是组织的理解,最忌听到的是一些冷言冷语。所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要体谅领导者的处境和心态。“良言一句三冬暖”,此时组织的一丝安慰往往能点燃领导者心中的激情,使其重振昔日雄风。
清洁身心法。即党组织为处于消极心理状态中的领导者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将自己心中的消极感受宣泄出来,以澄清思想,排除烦恼。处于逆境中的领导者,很希望向组织或自己比较亲密的人倾诉和宣泄一下心中的烦恼。这就需要党组织及时地为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困境迁移法。即党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领导者摆脱原来的困境,不受其烦扰与纠缠,从而达到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目标替代。即在稳定领导者情绪的基础上,对原来的目标重新进行审视、分析和调整,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环境调节。通过改变环境中的困难因素或者干脆换个新环境,让领导者在新的天地里重整旗鼓,再展雄风。
矛盾意向法。就是以组织的名义迫使陷入逆境中的领导者去干他最害怕做的事情,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克服对困难的预期焦虑,以便从容镇静地对付面临的局面。这一方法的心理学依据在于:当人面对某种挑战时,心理上越是担心害怕,行动上就越是畏缩不前,而这又会反过来加重这种恐惧的心理体验,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矛盾意向法从增强人的自制力出发,通过从行动上强迫人迎难而上来达到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自我调控则是领导者从调节自己内心矛盾入手,通过语言或想象使自己的身心机能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对逆境的心理体验,实现消极情绪的积极性转化。(南方日报)
第四篇: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九条人生忠告(推荐)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九条人生忠告
【作者简介】梁继璋,前香港电台第二台节目主持人,也是一位名DJ、作家,曾从事广告、电视台等媒体创作。因其柔和、磁性的声线,令他读文章时更有气氛、更容易令听众投入。
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以后,你要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第五篇:给父亲的三个忠告
写在父亲节——给父亲的三个忠告
给父亲的三个忠告
(何 振/文)
今天是6月20日,父亲节。
往凡给家长上课,每当讲课结束时我总会给听众中的男性家长说句话:“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父亲能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时,爸爸教小孩往往会比妈妈教得好,教得省心和省力!”
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男性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不管因何种原因或多么少的时间在家里,作为父亲都不能忘记家里还有个孩子,那怕你不能帮助孩子学习,也尽我们的所能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说说话。即使点滴的付出,未来亦将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作为父亲,给家庭赚了钱,给孩子上了好学校,从教育角度而言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根,有钱可以买到好的学校,但绝买不到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习惯培养大多依赖于家庭中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要做个好父亲,有好多方面需要做好。从家庭教育而言,注意三点,能极大的帮助我们提高家庭中教育的和谐度和改善教育氛围。写在父亲节,就权当作给父亲的三个忠告吧:
一,不要企图控制你的孩子,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民主、自由、自律的教育环境。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打骂、训斥、指责)也有教育孩子成功的先例,但这只是偶然性。要让孩子自律更多要依赖于迂回的引导,而不是命令孩子如何行事。大文豪鲁迅说过“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大多简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是孩子叛逆、脾气暴躁、自卑和没有主见,你对比一下你孩子现在学习和行为的现状,是不是我们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形成的?
我们说教育孩子尽可能不要武断粗暴,但也不要走极端,变成宠爱和溺爱。要严中有宽,宽中有严。要知道“宠坏的孩子比管坏的孩子更难教”。宠爱和暴力打骂的教育行为是让孩子变坏和成为问题孩子的两大罪恶根源。摒弃这两种教育行为,可以避免你的孩子以后痛恨你。
二,不要总说自己老婆没把孩子教育好,要主动去分担妻子因教育孩子带来的忧愁。少指责,多商量。也许因为传统,教育子女的责任和家务都落到了女性身上。你可以不做家务,但教育孩子,作为父亲,不能只把责任往老婆身上推,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夫妻无休止的争吵,更是孩子的不幸。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们男人给予孩子的爱可能并没有孩子妈妈那么细腻,没有母爱那么显山露水。但父亲的爱就如一座山,深沉而久远,带给孩子的爱是厚重的,不倒的力量。
在家庭中,夫妻教育孩子时难免有意见不一致和争吵。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不可做的一件事是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错误,即使她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要说也等孩子不在的时候摊开心来沟通,一起去改善,这远比指责对方效果好得多。
教育的责任对夫妻俩人来说,不是各50%的责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100%的责任。假设你的另一半不去教育孩子时,不要赌气,也不要怨恨他(她),自己承担起100%的教育责任,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的教育态度。
三,不要忽视父亲教育的力量,你的言行普遍预示着你孩子未来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相信很多男人都会讲一句话“我没有时间来教育孩子”,这句话是事实,但你有时间与孩子说话吗?如果有,那就是有时间教育孩子。因为在某种程度来说“教育就是谈话”。你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就是在传递你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父亲,大多男性事业性比较强,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坚韧不服输的意志,而这些都可以透过与孩子不断的谈话慢慢渗透到孩子的内心里和性格上。我与儿子虽然相处一起的时间少,但他身上的特质大多象我,他独立、不怕困难、积极向上和轻易不说委屈的品质是我最大的自豪。而这些,都是不经意间透过谈话进行的。
记住这句话:有时间与孩子说话,就有时间教育孩子。这句话很重要,它能解决家长说没有时间的问题。
与孩子谈话,不要停留在说教上。而应把孩子当作你的朋友,不管他多小还是多大,你与他心与心的交流,设身处地的想想孩子,你就能走近孩子,你就会活在孩子一生的世界里。谈话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谈话。如果没时间在孩子身边,那就打电话吧,如果打电话也不行,那就给孩子写信吧。这都是一种谈话。
父亲的谈话就是一本书,谈话会传递你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孩子会用一生去读!如果你没时间去教育孩子,那就与孩子多谈话吧,谈话就是教育!
“一个好父亲,会胜过100所好学校”,这句话给了我们做父亲的最好赞美。
“要为教育找方法,莫为失败找理由”。努力做个好父亲,孩子未来会因你而自豪!